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2024-09-04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共10篇)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篇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破旧的房屋,里面住着一个孤寡老人。他的儿子十分不孝顺,丢下他一个,远走他乡了。老人靠捡废品谋生。他几乎每天都穿着同一套破旧的衣服。鞋底磨平了,脚趾偷偷地向外张望着。冬天,他穿着单薄的衣裳,嘴唇、手脚都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孤孤单单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用那呆滞的目光苦苦地搜寻他的最爱——人们丢弃的废物。路过的人,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我对他,也总是视而不见。

有一次,我的朋友小华邀我到她家玩。途中,我们偶遇了老人。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镌刻着无助。只见他手里拖着一个大大的麻袋——里面却空空如也。他步履蹒跚,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小华用一种非比寻常的眼神注视着他,这是一种我从未在她脸上见过的。自那以后,小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来不善言谈的她,到处和别人说着“秘密”。曾经乖巧的她,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那段时间,我和她生疏了许多。我也不知道她埋藏了什么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再次经过老人家的房前时,大吃一惊——小华身上脏兮兮的,将一个个矿泉水瓶子递给老人,满脸的微笑。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一段时间,她是在收集这些矿泉水瓶。

小华告诉我,她的爷爷对她特别好,所以每到重阳节她就会准备一些礼物给他。可是,后来她的爷爷因病去世了……那天看到这位老爷爷时,觉得十分亲切,感觉那是一种久违的亲情。她哽咽地说:“我一定会努力地关心和尊敬每一位老人的,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有条件的话,长大后开一个敬老院!”

她还没说完,我的眼眶就已经湿润了,我想我也应该和她一样努力地去关心和帮助那些孤寡老人。

九九重阳,就是要尊老、敬老。可又有多少人能记得?有多少人真的去关爱老人呢?尊老、敬老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责任。良知谴责的不孝行为,是会被世人指责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人”是我们应该弘扬和继承的美德。当然,我们不能只把它停留在口头上,应该用行动来证明。

关爱老人,勿忘“九九”。“九九”意味着长长久久。让我们长长久久地陪伴、关爱老人吧!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篇2

关键词:先秦儒家,颜之推,孝,物质事亲,精神事亲

孝的伦理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被人民社会所接受。孔子在继承西周孝的伦理观念的同时,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一步的阐明和发挥, 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孝的价值和道德规范。曾子、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孝亲观。颜之推, 字介, 生于一个世代精于儒学的官宦之家, 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他四朝为官, 分别任于南朝梁, 北齐, 北周和隋。在文化上, 儒学也已失去了往日的独尊地位, 玄学和佛学大为兴盛。所以, 颜之推的孝亲观与先秦儒家有所不同, 是对先秦儒家孝亲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孝之来源

先秦儒家认为孝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孝子。“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有所生也。”孝子的培养是靠道德教育。《孝经》记载:“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天地之经, 而民则之。”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以人们应该理所应当的践行。“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也, 无不知敬其兄也”。小孩在在儿童时期, 没有一个不知道爱他们的亲人, 尊敬他们的兄长。“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践行孝的行为, 首要的就是爱护身体不受损伤。因为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给的, 是父母生命、身体的一部分, 是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延续。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就是孝顺父母。“曾子说:“父母全之, 子弗敢缺。可谓孝矣。”父母最伤心的, 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人子女有责任, 传承宗庙和家族的香火, 繁衍后代, 使家族人丁兴旺, 为之大孝。

颜之推强调“威严而有慈”是子孝的前提条件。他说:“夫风化者, 自上而行于下者也, 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 兄不友则弟不恭, 夫不义则妇不顺矣。”意思说风化习俗都是上行下效的, 由先人为后人树立榜样;如果父亲对待子女不慈爱, 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子孝。父母的不慈爱, 为子女树立的坏榜样, 即从侧面教子女不孝。颜之推说:“蛇虺其性, 毒口加诬, 不识忌讳, 骂辱妇之父母, 却成教妇不孝已身, 不顾他恨。”父母对媳妇进行辱骂, 甚至辱骂媳妇的父母, 这就是为媳妇树立了坏榜样, 教媳妇不孝敬自己。父母对子女的不慈爱, 必然会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 从而对父母产生不满, 出现不孝敬父母的行为。同时颜之推反对“无教而有爱”, 即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颜之推在《教子》中记载“饮食运为, 恣其所欲, 宜戒翻奖。应呵反笑”那么教养的结果是“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 方复制之, 捶挞至死而无威, 忿怒日隆而增怨, 逮于成长, 终为败德。”意思是说, 父母对子女的日常行为习惯任其为所欲为, 听之任之, 该阻止时反而夸奖, 或是纵容忽视, 该训斥惩罚时反而轻易原谅。到孩子习惯养成之后, 反而认为自己的行为处事理所当然。这时父母才去管教、制止, 也难以使子女改正过来, 更难再树立父母的威信, 反而会使父母对子女的不满越积越深, 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一切再难挽回。

二、孝养与敬亲

孔子对“孝”的最初级要求是物质事亲, 即从生活层面上赡养双亲并照料双亲。“事父母, 能竭其力。”侍奉父母应尽心尽力,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作为子女, 要为父母的健康长寿而高兴, 要为父母的年岁以高和在世之日减少而担心。父母把子女教育成人, 所付出的艰难辛苦是作为子女所要回报的。父母为子女付出的青春年华, 那么子女就应该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使父母安享晚年。

先秦儒家认为子女除了物质事亲, 更应该精神事亲, 甚至以色事亲。孔子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孔子认为“能养”是最低的要求, 因为“养可能也, 敬为难。”是否尊敬父母, 精神事亲是较高的要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 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孔子主张以色事亲。为父母服劳役, 拣好的食物给父母吃, 而不善于观察父母脸色变化, 不了解父母的心思, 不知道父母需要什么, 就不是孝子。所以为人子女应该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 顺从父母, 取悦于父母, 了解父母的心情想法, 从而使父母内心欣喜, 精神愉快。以色事亲, 则是精神事亲的进一步升华, 是更高的要求和境界。

颜之推则强调在物质上事亲。他说:“夫民以食为天, 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 父子不能相存。”民以食为天, 如果连温饱都不能, 父母连生存的力气都没有, 那么子女的问候还有什么用呢?颜之推作为一名出身望族的后代, 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 如何设法使他的家族今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趋利避害、继续绵延, 甚至有所发展, 才是他最大的任务。所以使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动乱的年代里活下去, 物质要求远比精神要求要重要很多。所以, 颜之推强调物质事亲, 是迫于社会背景的无奈选择。

三、祭祀与丧葬

先秦儒家注重丧葬之礼, 开启厚葬之风。孔子要求:“擗踊哭泣, 哀以送之, 卜其宅兆, 而安厝之。”孝子要将亡人好好安葬, 入土为安。否则就会出现“盖上古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 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 狐狸食之, 蝇蚋姑嘬之。”将父母好好安葬是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保护好父母的遗体, 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孟子、荀子等人更是明确提出厚葬。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明确的提出了厚死厚葬的理论。而荀子更是将其完整化系统化。“礼者, 谨于治生死者也。生, 人之始也;死, 人之终也。终始俱善, 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 是君子之道, 礼义之文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 子之所以致重其亲, 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 不敬文, 谓之野;送死不忠厚, 不敬文, 谓之膺。”荀子将厚葬提高到“礼”的高度, 是社会人人必须遵守的最高礼仪规范。先秦儒家对祭祀之礼也非常注重。“天者, 万物之本;先祖者, 子孙之本。”孔子提出:“夫三年之丧, 天下之通丧也。”祭祀时心要诚, 而且所用的器具、摆设、祭者的服饰、仪仗与祭祀的程序等, 都依主祭人的身份与祭祀名目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且严格的规定。所以, 祭祀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而且费用不菲。

正因为如此, 所以颜之推强烈反对厚葬之风。“吾今羁旅, 身若浮云, 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 唯当气绝并埋之耳。”颜之推要求他的子女在他死后, 简单的埋葬他就行了。因为这种种原因, 对于没有为父母迁葬, 他还是感到内疚的。“本朝沦没, 流离如此。数十年间, 绝于还望。今虽混一, 家道罄穷, 何由办此奉营资费?且扬都污毁, 无复孑遗, 还被下湿, 未为得计。”因迁葬费用巨大, 家庭无力承担, 只能作罢。在当时一个厚葬之风盛行的时代, 颜之推敢于量力而行, 而不盲目跟风是值得肯定的。他不怕落得“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的下场, 省时夺势, 努力使家族保存下来, 无疑使明智的选择。除此之外, 他也不赞同先秦儒家的祭祀礼仪。他认为“三年之丧”既无必要, 又劳民伤财。颜之推说:“然则君子应世行道, 亦有不守坟墓之时, 况为事际所逼也。”因为“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邺旧山, 旅葬江陵东郭。”颜之推在建邺[今南京]为官, 而父母远葬于江陵[今湖北荆州], 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迁葬, 因此做不到守宗庙以行三年之丧。所以, 他对后人说:“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 不可顾恋朽壤, 以取堙没也。”要以自己的前程为首当要务, 不要顾念朽骨坟土, 错过了好时机。

四、孝在现代的价值

无论是先秦儒家和颜之推在孝亲观上有何差异, 他们都首先强调的是孝。孝是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时, 作为一个中国人, 应该坚守住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精华。

2005年10月12日,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率7个普查小组, 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10401人的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孝18%, 一般52%, 不孝30%。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 自养者78%, 子女供养者22%。调查组总结报告指出“吃的最差的是老人, 穿的最破的是老人, 住房空间最小的是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状态及其不佳, 家里一般不用电和电视, 不烧煤等等。一项涉及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上述中国七大城市中, 北京人孝心最强, 上海人则最弱。该报告总结指出:七城市“孝心”调查表明中国人孝道表现差强人意。

上述调查均表明, 我国孝道现状令人堪忧。所以促使孝亲观念在人们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中根深蒂固, 是当前伦理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现代, 特别是农村, 父母年老后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即退休金。那么, 物质事亲就是赡养父母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条件不好的子女应该保证父母不用担心吃不饱, 穿不暖, 住的提心吊胆的问题, 这是行孝的最低要求。物质事亲所强调的不是有食可吃, 有衣可穿, 有房可住, 而是保证衣食住行的质量。首先应该先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满足自己的, 总之, 应该把父母的生活质量放在子女之前。孔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敬”。作为一个现代的孝子, 更应该注重精神事亲, 且更加体现孝的价值。人们常说:老小, 老小。父母年迈时, 就像小孩子一样, 需要子女的细心照料与关心, 子女应该像父母照顾子女一样照顾父母。安享晚年, 天伦之乐是我们回报父母最好的方法。在祭祀方面, 各种繁杂的祭祀礼仪已随着时间慢慢变的简单了。虽然形式简单了, 但是作为子女的孝敬之心不应该, 也不能变。总而言之, 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孝亲敬老的故事 篇3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中国古代孝亲故事 篇4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7.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9.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

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0.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着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1.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2.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3.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14.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15.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

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16.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它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有关尊老敬老的经典故事 篇5

比如说陈毅吧,他不远千里出国回家探亲。还帮母亲洗尿裤,为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不要让这一传统在我们这个时代消失。 而在我们身边却经常看到这样的事。一些同学们敬老爱老放在嘴边,但在行动上却恰恰相反。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只要稍不顺心,就对长辈大发雷霆,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连自己长辈都不会尊重,他还能对其他的人充满爱心吗?

援藏干部孔繁森,他被党组织选派进西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却可以把藏族同胞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次,他到敬老院去探望老人。发现了一位老人的鞋子破了,脚冻得又红又肿,赶紧放进自己的怀里。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不断托人送去干菜和一些营养品。孔繁森不但不吃,竟然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敬老院里的老人。那他自己该怎么办呢?他自己只是经常吃榨菜泡饭或者开水泡馒头。孔繁森动人的事迹,不正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吗?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仅尊敬自己的老人,同时也尊敬社会上的老人。

尊老爱老的故事500字作文 篇6

我家在武夷山市岚谷乡的一个很遥远的山村里,没几户人家,但那里却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就从那天说起吧,那是个晴朗的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我做完作业出去走走。来到小河旁,听那溪水美妙的歌声,我的心被陶醉了。当我听到一半时,突然从村子仓库那边传来了另一种声音。我急忙跑过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比我大几岁的.堂哥骑车撞到了一位奶奶。这位奶奶看起来很老,那眼角的鱼尾纹聚在一起,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流露出了一丝孤独的眼神,像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奶奶的手被车撞伤了,很严重,流了好多血。堂哥说:“奶奶,你流血了,敢紧上医院吧!”可老奶奶却说:“虽然我流了些血,但不碍事,不用去医院的,去了还要花你们的钱呢。”堂哥说:“我还是送你去吧!您看您都流了这么多血了,不看怎么行呢……”奶奶最终被说服了。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进了医院。

医生给老奶奶处理完伤口走出来说:“病人失血过多晕过去了,急需输血,请问谁是病人的家属?”可老奶奶的儿子和他的老伴都已去世,奶奶没有什么亲人了。”医生问:“谁愿意为老人输血呢?病人是A型血的。”“医生,我来吧!我是O型血的,”堂哥说。经过检查,堂哥的血果然是O型的。输完了血奶奶醒过来了。住院观察二天,奶奶就可以出院。在这两天里都是堂哥照顾奶奶。过了几日,老奶奶就没事了,还像从前一样的开朗。

自从这事发生后,堂哥每天都去老奶奶家,而且每次去时都带吃的和用的。奶奶对堂哥也特别好。有一天,堂哥叫我和他一起去看望老奶奶。到了奶奶家,我看到奶奶感冒了。堂哥说:“奶奶,您生病了不用怕,我会像亲孙子一样好好照顾您陪伴您的。”听了这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堂哥天天往奶奶家跑了……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篇7

有一次,边境发生了一场**,当地驻军连忙派人向国王报信,恳求增派部队前往支援。然而,国王这时却自顾自地来到御花园休憩,并准备在花园里扎营。

在等候营帐安扎的时间里,国王看见侍者正将蒸熟的豌豆倒入木槽里喂马。与此同时,御花园里的猴子开始骚动起来。

突然,有一只猴子飞快地从树上跳下来,从木槽里捞了一把豌豆,接着立即把豆子全塞进嘴里,随即它又抓了一把,这才满意地回到树上,愉快地吃着手中的豆子。但是,因为吃得太急了,有一颗豆子从它的手中掉了下来,只见这只猴子居然不假思索地扔掉手上所有的豌豆,跳下树,着急地寻找刚刚落下的那颗豌豆。结果,不仅那颗豆子没有找到,连手上原本的豆子也找不回来了。

国王看到这只猴子可笑的举动,禁不住问菩萨:“您对这只猴子的举动有什么看法?”

菩萨回答说:“国王啊!只有无知的蠢材才会因小失大啊!”

国王听见菩萨意有所指地这么说,这才想起刚刚使者来自边境的紧急报告,连忙返回波罗奈城去。

小学生尊老爱幼小故事 篇8

百善孝为先,在现在的这个世纪,有许多人都以“百善孝为先”来爱护老人,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可现在,仍有许多人,表面上对老人尊敬、爱戴,可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总是气老人,让老人不省心,并且有的儿女生气的时候,不给老人好脸色看,这样的儿女,多让老人寒心啊!并且,还有的儿女,表面上为了老人的财产,才养老人的,他们是我们的父母啊!小时候,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现在却为了老人那仅有的财产,才去养老人的,那样的儿女是不道德的`儿女!对我本人而言,孝敬父母是中国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美德。我也最喜欢一个小品,是郭东林主演的,在小品里,郭东林的母亲已病在旦夕,需要别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来救自己的命,可是没有人愿意,无奈之下,郭东林只有捐助自己的身体部位给母亲。这虽是在小品中,但他同时反映了孝道之情。所以,这个小品一直我都很喜欢。在我周围的人群里,也有这样的。有一位老人,他患有胆结石,他的女儿女婿来照顾他,每天给他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他的女婿背他上厕所。总而言之,老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给我们吃,给我们穿,还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好好的爱戴父母、孝敬父母、尊敬父母,让我们共同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吧!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弟子规》所说的那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共同去孝敬父母吧!

关于重阳节尊老敬老的策划方案 篇9

针对现在少先队员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感恩情怀这一现状,以“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为契机,从增强队员的体验入手,开展“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感恩教育活动,让队员在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重阳节”这一中华传统的内在价值,并在体验中学会理解、尊重和孝敬老人,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懂得珍惜、知恩图报的人,让老人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

二、活动主题

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

三、活动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四、活动过程

(一)宣传发动。

1、利用升旗仪式向全体队员发出开展“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活动倡议,让队员知道我们的长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晨曦一抹到太阳衔山,从青春年华到两鬓斑白,为孩子们操碎了心,他们把爱都给了我们晚辈。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而他们却一天天变老,他们脸上的鱼尾纹正是岁月留下的沟沟坎坎,为了拉扯儿女甚至儿女的儿女,他们曾付出过怎样的艰辛,又担负着怎样的牵挂和担忧。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希望队员们能动的体谅老人,与父母一起共同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们的长辈幸福地安度晚年生活。

2、以致享受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将活动方案发至各班和享受家长,发挥家校合力,让享受拥有一个真实的体验过程,确保活动效果。

3、队员们通过上网和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等相关知识,制作一份“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小报,在“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活动启动仪式班会上交流。

(二)孝亲敬老。

1、祝福老人: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每位队员准备一张漂亮的贺卡,将自己想要对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感谢语写到纸上并带回家送给自己的长辈。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的方式,问候和祝福不在自己身边的老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和爱护。

2、了解老人:队员们通过“聊聊家常话”了解家中的老人的年龄、生日、血型、爱好和他们的愿望等。与老人们一起观看家庭影集、录像等资料,了解老人们为晚辈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以及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并牢记在心。

3、回报老人:引导队员们开动脑筋,也可以与父母共同商议,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设计一个有新意的过节方案,建议队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中的老人献上孝心,献上祝福,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比如:给老人送一份礼物;替老人泡一杯茶;为老人表演一个节目;给老人捶一次背;陪老人一起运动,锻炼身体;和老人一起为他们的身心健康策划一份家庭计划书等。

4、除此之外,每位队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多样的形式向长辈表达感恩之情。

5、组织4-6队员代表深入敬老院开展体验活动。由少先队负责组织礼物制作、节目排练、劳动分组等前期工作,在重阳节前一个周末深入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

6、倡议全体队员积极宣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在平日里身体力行为老人做好事,如:在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积极帮助社区内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或孤寡老人做事等。

五、拓展延伸

1、开展“身边的感动--三分钟小故事演讲”活动。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身边的感动--三分钟小故事演讲”活动。请队员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2、引导队员将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想进行整理与记录,自主制定一个回报老人的活动计划,将重阳节的感恩之情、感恩之行延伸到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根据队员后续表现评选学期“孝敬之星”。

3、活动结束后,各班级以主题队会形式在队员中进行交流与总结,学校在中高年级中开展“九九重阳节,孝心献老人”征文活动,深化体验,升华活动效果。

4、希望家长能将孩子参与活动的资料(如孩子体验过程中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及对此活动的感想、意见或建议与老师进行交流,发挥家校合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篇10

关于尊老爱幼的国旗下讲话稿3分钟1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前辈:

上午好!

“飞火流霞迎盛世,欢歌笑语贺华章”。在这云淡天高、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传统的“重阳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重阳节,在此,我代表顺河中心学校,向在座的各位老年前辈们道一声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祝愿你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顺河中心学校的昨天,渗透了你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倾注了你们的辛勤探索和奉献。学校的一砖一瓦都铭刻着你们献身教育事业的功劳,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你们孜孜求索的深情。顺河中心学校是我们共同工作、耕耘的园地,你们既是我们的同事,又是我们的长辈,更是我们的老师。在你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学到了真诚坦荡、相互尊重的待人哲理,学到了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感谢你们曾经为创造顺河中心学校的辉煌而作出的贡献,更感谢你们对学校今天发展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老了,离不了社会的关怀和他人的帮助,这是每个老年人都希望得到的,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等格言就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一位名人说过“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今天我们播上尊敬老人的种子,就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过去,你们在岗位上以满腔热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创立了光辉的业绩。现在,你们仍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乐观积极的精神,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注,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极大支持。从不提过分要求,从不添点滴麻烦,表现出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尊重。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困难、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并渴望能够继续得到你们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我相信,有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能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打造顺河教育的新天地。我们深信,顺河的明天一定是最灿烂辉煌的!

是啊,“最美莫过夕阳红”。再次祝愿在座的老领导、老前辈、全体离退休老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与青松永同龄。

谢谢大家!

关于尊老爱幼的国旗下讲话稿3分钟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我们的财富,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培育,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对待他们,我们需要的是感恩,是孝敬,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牢记对父母的那份感激之情,用感恩的心,用孝道回馈他们一个安乐的晚年!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所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总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感恩是一种,始终感觉到周围一切的坏境,都对自己好的心态。感恩就是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激,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它拥有支持前进的动力与永不气馁的精神。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我们发自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自己会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地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感恩之心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感啊!在重阳节这样的一个敬老的日子里,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的父母过上一个安乐的晚年!

关于尊老爱幼的国旗下讲话稿3分钟3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孟夫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导我们要“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

多么宽广仁慈的爱心!多么豪迈清亮的口号!我们为有这样的优良传统而倍感自豪和荣耀。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孝老敬老的楷模,留下了一段段美谈佳话。

被称为“五帝”之一的舜,其母早亡,继母对他十分苛刻,而舜对继母却始终孝敬有加,终获尧帝的赏识;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们如春风春雨一般,感染着我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其实,尊老爱幼的精神并非只存在于伟人名人的身上,它时时就在我们身边。

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叔叔骑着摩托车,后面坐着一位老奶奶。当时正值寒冷季节,这位叔叔却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短袖,而那位老奶奶身上却裹着一件厚厚的男式外套。那一刻,我内心不由得激起一阵温馨和感动,相貌平平的叔叔在我心中顿时变得无比伟岸高大。长久以来,这幅美丽的画面也一直温暖和激励着我。

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儿女持家创业的保贵财富,现在却被一些人忘记或摒弃:他们有的把老人当作包袱和累赘,厌恶嫌弃;有的让老人长期一个人住,不管不顾。他们却不曾想过: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老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这不能不让我们痛心。同时,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经常听到看到有多少孩子受到虐待和伤害,有多少孤儿流浪在外、无家可归,又有多少学龄儿童望学兴叹、孤苦无望,他们多么需要你我的保护与关爱!

大雁高飞,尚知将弱小和年老者排在队伍中间,以防掉队,何况我们人类!传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当前,我们宝鸡正在全力以赴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我们每一位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尊老爱幼,扬美弃丑,使文明之花在宝鸡遍地盛开,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关于尊老爱幼的国旗下讲话稿3分钟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不少同学都知道,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东汉时期,民间在这一天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里,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我的演讲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尊老爱幼的国旗下讲话稿3分钟5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尊老爱幼成为一种风尚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相信很多同学都曾在这一天以自己的方式向家中的老人或长辈表达了一份美好的祝福。

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都应该牢牢记住和遵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这一文明规则。但是,同学们,除了“重阳节”这一天,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尊老爱幼了呢?当然不是,所以今天,我说的是“让尊老爱幼成为一种风尚。”在这里,我给同学们提三点要求:

一、尊老爱幼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他人

我们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天广地阔的。在每个人的身边有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父母、老师、同学、邻居、路人等等。因为有了这些不同身份的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情趣。因此,我们每位同学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能、也不应该只想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只有做到心中有他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二、尊老爱幼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众所周知,做任何一桩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要真正履行尊老爱幼的文明规则,自然也要从小事做起。比自己年纪小的人,你要爱护他,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你要尊敬他,跟自己是同辈的人,包括同学、玩伴等,同样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这里需要着重提一下的是,父母包括家庭中的其他亲人,他们是你接触最多的人,你是否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干点家务活;是否能体谅体谅他们的难处,如饭菜做得不合你口味、没钱给你更漂亮的衣服;是否对父母的辛劳有感恩之心,包括说声您辛苦了,给父母倒杯茶等小小的举动。“尊老爱幼”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尊老爱幼应该是一种日常行为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经常会对被人说“我能帮你做些什么”,那你一定是一位文明高尚的人。敬老爱幼,就是这样,它需要我们人人行动,处处行动,时时行动,这样,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人人都能创造幸福,人人都能享受幸福。

同学们,在20--年重阳节前夕让我们把尊老爱幼当成一种习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幸福的人。

我的演讲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2020学校环保工作计划下一篇:第七届全国扶贫日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