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精选8篇)
造林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1
造林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造林工程监理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的工作关系三大部分。其中质量控制是根本。造林质量控制是指对作业设计、整地、表土回穴、苗木、栽植、抚育等工序质量的控制,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并满足要求,造林成效就有保障。造林质量工序控制的一般程序
在监理人员的指导下,工序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进行自检,白检合格后向监理机构(人员)提交工序报验单,监理人员现场查验后,出具监理文书。施工单位获得“工序合格认可单”后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应按照“工序整改通知单”的要求,进行返工,重复以上程序。参见附图。质量控制依据
工程合同文件、工程总体设计文件,作业设计文件,项目技术文件,项目检查验收办法,业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环境保护规程等。作业设计控制
3.1控制重点
造林地选择、小班区划与适地适树(立地控制)、树种配置和造林密度控制、种苗遗传品质与播种品质控制等。3.2控制标准
本文第2条“质量控制依据”中技术文件、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经批准的生产计划安排。3.3控制方法
根据项目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采用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殴计文件中 的林地质量、小班区划、布局与配套工程、树种配置、造林密度、种苗供应、技术措施、作业时间、劳动力组织和环境保护等,进行科学性、规范性审核,填写“作业设计审查表”。3.4出具设计监理文书
作业设计内容符合技术规程、规范、标准要求时,监理机构(人员)出具作业设计合格的监理文书,总监下达开工令同意开工;作业设计不合理或存在重大差错,如选地不合理、违背适地适树原则、施工技术措施不合理、设计内容遗漏或不合要求、面积误差大、布局与配套工程不合理、造林模型不适配等,出具“整改通知单”,记载存在的主要问题,督促原设计单位修改完善。作业设计合格后方可施工。整地控制
4.1质量控制点
①栽植穴。栽植穴的密度(株行距)、栽植穴布局、栽植穴规格(长宽深)、表土堆放等; ② 面积;
③ 生态环境保护; ④表土回穴。4.2控制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整地工序质量合格: ①在作业设计文件确定地点整地,整地面积 不低于设计面积的95%;
②栽植穴密度不低于设计密度的98%,合 格栽植穴密度不低于设计密度的95%:
③注重生态保护,强化防灾减灾。为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坡度大小采用相应的整地方式(全垦、带垦、穴垦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留山顶、山脊和山脚原有植被。为有利于森林防火,配置生物防火林带。为有利于培育地力和减少病虫危害,尽量减少大面积纯林
④表土返穴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
⑤实地查看评价整地方式和山顶、山脊、山脚原生植被保护情况。4.3 出具监理文书
整地现场查验后,监理机构(人员)向施工方提供整地挖穴工序的监理文书。
①整地地点、整地面积、栽植穴密度和规62格等符合工序质量标准,监理人员出具“工序合格认可单”,进入下一施工工序。②如果整地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监理人员出具“工序整改通知单”,注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密度不够,栽植穴规格不够,整地地点错误等,督促施工方返工。苗木控制 5.1控制重点 ①种源; ②苗木等级;
③起苗时间、病虫危害状况与苗木外观。5.2控制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苗木质量合格:
①使用作业设计文件指定的种源或省林木种苗主管部门确认的优良种源培育的苗木;
②一级苗比例达到100%或不低于作业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比例: ③起苗时间和运输距离较短,苗木外观良好,未见病虫危害、干枯或严重脱水现象。5.3控制方法
①查看苗木的种源证明、检疫证明、起苗时间、苗木种类数量; ② 自育苗木,起苗时监理人员在苗圃现场监理选苗,非合格苗不得运往造林地。
③现场随机抽取5%的苗木,根据苗木分级标准,确定各等级苗木的数量,计算一、二
级苗木比例,填写“现场查验表”。
④监理人员根据造林劳力情况,监督小批量起苗,做到当天起苗当天完成栽植。特殊情况下当天没有栽完的苗木,督促施工方进行假植。
5.4 出具监理文书 苗木查验结束后,监理机构出具苗木查验的监理文书。①苗木整体质量合格,出具“苗木质量合格认可单”,允许栽植。②苗木整体质量不合格,出具“苗木整改通知单”,更换合格苗木或剔除不合格苗木后栽植。栽植控制
6.1控制点 ①栽植穴植苗比例;
②栽植深度、松紧度,苗木直立性; ③苗木种类和配置; ’ ④栽植天气。6.2控制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栽植质量合格。①栽植穴植苗比例达到99%以上;
②苗木栽植深度适宜,轻提不出土,苗正根舒,符合该条件的植株比例应达到98%以上:
③苗木种类、不同苗木配置方式及面积比例与设计基本一致; ④栽植前期降雨量充足,栽植时为阴、雨天气。6.3控制方法
①采用巡视和旁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理。
②采用样圆法调查栽植穴植苗情况和栽植效果,填写“现场查验表”,计算栽植穴植苗比例、合格植株比例、树种配置比例。样圆大小、数量、布设、调查方法和计算方法参照整地工序中的样圆法。
③使用1:10000地形图或作业设计图勾绘栽植界线,求算栽植面积。
6.4 出具监理文书
栽植查验结束后,及时向施工方提交监理文书。①栽植质量合格,出具“造林工序合格认可单”。
②栽植质量不合格,出具“造林工序整改通知单”,记载存在的主要问题,督促补栽或局部重栽,直至合格。
7.抚育控制:
7.1控制重点 ①抚育时间;
②抚育形式,除草、松土、扩穴、培蔸除萌; ③面积。7.2控制标准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抚育质量合格。
①抚育时间、抚育形式与作业设计要求一致;
②各种抚育形式的抚育面积(或抚育株数)占总面积(或总株数)的95%以上;
③抚育过程幼树损伤率不超过1%。7.3控制方法
使用样圆法调查样圆内除草、松土、扩穴培蔸的面积(株数)、损伤幼树株数,填写“现场查验表,计算除草、松土、扩穴培蔸的面积比例或株数比例,损伤幼树株数。样圆大小、面积、数量、布设和计算方法与其他工序基本相同 7.4出具监理文书
①经查验,抚育质量合格时,监理机构(人员)出具“造林工序合格认可单”。
②经查验,抚育质量不合格时,监理机构(人员)出具“造林工序整改通知单”,注明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方整改。监理文书及报表
造林监理涉及施工方、监理机构和业主(主管部门),造林工序的质量、进度信息传递,施工方的意见和请求,监理机构对工序质量的评价和现场指令,都以监理文书和监理报表的形式表达。
8.1监理文书及报表类型
施工方使用的“造林工序报验单”,‘‘苗木报验单”等;监理机构使用的“造林工序合格认可单”,“造林工序整改通知单”,“作业设计审查表”,“苗木合格认可单”,“监理现场指示”等。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还要使用“现场查验表”,编写“监理日志”。监理机构分工序向业主报送“监理工序质量报表”,监理月报,年底提交“监理报告”。
造林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2
要做好苗木质量的综合评价及控制, 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地适苗
适地适苗是指在造林地立地调查、立地分类基础上, 适宜树种、地理种源和生态类型已确定的情况下, 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于该立地的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状况的苗木进行造林。由于同一树种经不同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苗木从形态至生理都有差别, 各自的适应能力也不同。适地适苗就是要发挥不同苗木的特长, 使其更好地适应造林地立地条件, 同时将造林工作与苗圃育苗结合起来, 在造林设计时就对苗木类型、年龄、大小和生理特性做出明确规定, 苗圃育苗时根据设计要求定向培育苗木, 从而保证为造林提供有针对性的合格苗木。
造林效果是苗木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 即苗木质量的好坏是要看它对造林地的适应程度。因为苗木的最终归宿是造林地, 所以, 脱离造林地来评价苗木质量带有一定盲目性。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对苗木质量评价, 首先应对苗木类型进行选择。苗木类型是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苗木类型是经不同繁殖材料、不同育苗方法培育出的苗木, 他们在形态、生理及适应能力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并对造林成活和成活后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苗木类型的选择是适地适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在苗木类型的基础上确定苗木的大小规格, 由于苗木形态指标各种各样, 不同指标反映了苗木生长发育的不同侧面, 可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 有侧重地选择苗木形态指标, 如干旱地区造林应强调根系发达, 高径比和茎根比小;在有冻害情况下应注意苗木的木质化程度及顶芽状况;在杂草竞争激烈地区应注意选用地上部分较大的苗木。第三步确定苗木生理指标, 以保证造林时苗木的活力。
2 多指标综合评价苗木质量
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各种指标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但是如苗木处于非正常条件下, 如干旱胁迫、寒冷、营养缺乏等, 每种测试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只是苗木在某一方面的反映, 并不能全面体现苗木质量。因此, 采用多指标、多方面综合评价苗木质量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研究水平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种子问题, 适宜的地理种源和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良种是优良苗木的先决条件, 采用种子园或母树林生产的良种育苗, 是保证苗木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有效途径, 在对苗木质量评价时应首先对种源和种子遗传品质进行调查, 这是任何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所无法替代的一步;b.苗木类型和年龄;c.形态指标;d.苗木生理状况和;e.苗木活力表现指标。
苗木质量的动态性及质量评价的阶段性苗木是活的生物体, 其形态、生理及活力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因此苗木质量具有动态性, 对苗木质量的评价不能用静态方法, 只做一次检验, 而应根据苗木质量的变化特点及各种指标的特性, 分阶段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例如, 可将苗木从起苗到造林, 分成起苗前、出圃前和造林前三个阶段, 各个时期控制和评价苗木质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起苗前的苗木生长期其侧重点是要促进苗木生长, 使其达到规定标准, 所以, 建立各主要造林树种苗木的高、地径、根系及矿质元素含量标准曲线, 是科学育苗、控制苗木质量的基础。在苗木形态、木质化程度和矿质元素含量达标后便可起苗。
起苗后的苗木分级主要根据苗高、地径和根系而定。苗木起苗分级后如立即出圃, 可不必对生理指标做测定, 但要强调对苗木活力保护, 尤其是保持苗木水分平衡。如需贮藏后再出圃, 则在出圃之前应考虑用苗木根系外渗液电导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水势等方法来测定苗木活力, 以防苗木霉烂、贮存物质消耗过多或失水死亡等。同时对出圃的苗木要调查掌握其种源情况, 为造林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出圃后至造林前这一段时间, 苗木处于变化不定的环境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水分丧失、霉烂和受损现象, 因此在造林前抽查测定苗木水势或导电能力, 检查苗木完整性是控制苗木质量的最后一关。
3 建立苗木质量调控体系
现行的苗木质量评估只是对已生产出的成苗进行质量评价, 决定个体或批量淘汰, 这显然是质量管理中的一种消极对策。考虑到苗木质量是苗木在苗圃整个培育时期对所受培育条件和措施的集中反映, 且各发育阶段间又有因果关系, 所以有可能在苗木生产全过程中, 根据造林地立地的情况, 确定出最适宜的苗木, 通过环境及培育技术调控苗木生理和形态, 实现生产生理一致的高质量苗木的理想。借用工业生产中分工序地全面进行质量管理, 这种做法也可称之为苗木质量分阶段目标管理, 从而使苗木质量评价由消极检验进入积极调控的时代。
苗木质量评价并不是目的, 而是保证造林成功, 使造林后苗木达到或超过我们预期的生长表现, 尽快满足人们对所造人工林的要求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将被动的苗木质量评价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苗木质量调控, 是苗木质量管理上的一次认识飞跃。它是以近几十年来苗木培育与苗木质量评价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表现型性状可控制的认识不断深入, 有关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为基础的。美国一些林学家提出目标苗木的概念就充分反映了这一认识的飞跃。所谓目标苗木, 是指以保证造林成功为目的, 将苗木在形态、生理等多方面的特性以数量化的形式与保证造林成功联系起来, 只要苗圃能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出相应规格的苗木, 造林成功就有较大的保障。
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篇3
关键词:林业造林;生态工程;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评价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自然界变化受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生态恶化其根本就在于人类对林业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源于人类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实践证明,开展兴林保护,提高造林质量,是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必然选择。生态工程建设是为当前我国强化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而造林质量则是关系生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目前存在于我国林业造林中的问题及成因为切入点,对控制林业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我国林业发展有所助益。
1 目前我国林业造林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 总体规划不科学
我国的林业造林相比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在对林业进行科学评估和实施总体规划设计方面水平较低,一方面是过于注重追求林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保持林业造林整体平衡的规划;另一方面在进行总体规划时,缺少真实、有力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数据和建设性意见;三是没有秉承“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导致了森林资源浪费。
1.2 种苗培育技术不成熟
目前我国的种苗培育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培育优良品种数量较少,与现实需要形成了一定矛盾。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单一而引发新树种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是林业造林主要树种种源建设上也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突显了匮乏优质良种资源与各地林业造林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种苗培育技术上,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临时苗圃育苗为主,并没有形成工厂化培育模式。对于种苗培育管理,很多地方仍旧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造成种苗成活率低、林木质量差现象。
1.3 栽培管理不完善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十分重视造林栽培管理,为实现经营目标、提高造林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从林木初植密度上已经开始了合理控制,基本杜绝了间伐和密植。而我国仍受传统观念影响,不但初植密度大,无形之中提高了林业造林成本,而且间伐措施制订与管理不到位,导致林木生长状况不容乐观。栽植过程管理中亦存在疏漏,一方面是對当地气候没有一个科学把握,容易错过林木栽植最佳时机;另一方面在林木运输、起苗等过程中没有很好保护措施,使苗木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1.4 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从事林业造林方面的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十分有限,而有资质的专业造林公司或者造林队伍更是历历可数。很多地方承担造林任务的主要还是一些有传统栽植经验的群众或者是临时组建的造林包工队,这些人员一方面缺少专业的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文化、专业水平较低,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加之与新技术、新知识接触的机会很少,导致质量意识和专业素养整体偏低,无法满足新时期林业造林对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
2 控制造林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从造林源头质量抓起
种苗的培育和树种选择是保证造林质量关键,实施造林质量控制基础就是抓好源头质量,即做好良种壮苗培育和树种选育开发。良种培苗要在保证种苗质量基础上,加大遗传控制,有效控大新品种改良育种应用和培育规模,将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种苗作为林业造林主要种苗。在树种选育开发上,要严格树种检验检疫工作,确保树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要求。同时,可以积极采取“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模式,以点带面,使种苗、树种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2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
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作业设计,是对造林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前提和基础,要始终坚持“定向培育、分类经营”的原则,从造林技术标准到林木种植、管理、推广以及专项资金投入与使用等各个方面都合理规划和科学控制。尤其是造林技术上要有较为完整且切实可行技术措施,如造林方法、造林密度、造林季节、幼林管理等等,作为造林管理标准和依据。
2.3 有效进行栽培管理
要保证林业造林质量,就要有效进行栽培管理。首先,要注意,根据树种的特性以及立地条件不同,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栽植前后的每一项施工都要严把质量关;其次要对栽植季节进行科学选择,要将当地地形以及气候特点有一个提前掌控,尽量将造林时间提前;对于造林过程中和技术规程要严格执行与落实,栽植工具根据栽植情况进行更新与改进,确保质量;科学进行各项抚育工作,及时进行综合性监测、保护和管理,降低包括病虫害在内的自然灾害而引发的林木成长风险。
2.4 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在造林过程中的六个关键环节中,无论是科学规划,还是进行作业设计,从种子准备到抚育管护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因此,提升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为提高造林质量保障。要通过培训、交流等活动来提高林业人员管理技能、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持证上岗。林业造林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要想有效控制林业造林质量,不但要在树种选择、种苗培育等方面要严把质量关,同时,参与造林的相关部门也要履职尽责,落实责任。只有科学合理、有计划有步骤制订和实施造林计划,才能充分发挥林业造林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惠忠. 浅析林业造林主要质量问题及措施[J]. 广东科技, 2012, 21(7): 150-151.
公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论文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对策
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公路工程施工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多,施工时间比较久,风险非常大。为了将工程品质提升,要加强施工监理工作,将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准提升,将施工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补充,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收益。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加强监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建设品质以及效益,还可以为公路施工有效的运行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
1公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监理质量控制,重点指针对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有关工程程序、流程等,对公路工程施工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程序,实现严格的监督工作。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监理质量流程具有正规性,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施工标准,达到工程建设的要求。将公路工程监理规划、细则编制进行完善,对公路各个阶段工程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工序品质严格控制,一旦发现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及时进行补救,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监理工程品质,保证公路建设项目质量符合标准。
2公路工程质量监理存在的问题
2.1监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行业当中监理部门比较繁杂,每一个城市都设置了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可是其建立职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在各个因素上都存在着非常多的缺点,具备了可以承担巨大工程施工品质监理的单位并不多见。有限的存在庞大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职能单位监理自我的运行指标。可是因为并不具有总体深入评价的能力同时并未获取有关监理部门的允许,直接导致了建立制度无法完全建立起来。投资方聘请监理机构,一旦投资方和建设方发生冲突的时候,监理方肯定会保护投资方的利益。因此导致了建设单位施工方对监理方履行的职责行为不认同,对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健康良好发展有约束作用。
2.2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低
工程质量监理业务对进入到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来讲有着非常严格的素质标准。工程监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善的和公路建设项目相紧密联系的大多数的专业科目知识基础,要求其能够按照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的各项法律规定来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实现总体的有效调整。从当前的工程监理具体情况来讲,监理工作者实现监理业务一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看判断施工品质的优劣,同时在经济运行法律法规遵守阶段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从而导致我国针对工程质量的监理职能发挥,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有非常大的差距。和国外展开行业合作的同时,无法找到和国外相配的监理工作制度,从而我国监理工作困难展开。
3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3.1公路路基施工的测量工作
公路施工当中都要有设计。公路路基施工前,需要研究和分析多种设计文件,尤其是检查好路基图纸和文件,把握好重点步骤,重点复测的包含了导线、中线以及水准点等,只有基本点符合设计标准,才可以保证公路施工质量。进行复测的同时,根据公路路基施工的`具体情况,做好实际测量工作,保证公路实际情况和设计相统一,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施工工作可以良好开展。
3.2完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1)增强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教育系统。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工作,使用有关方式,包含开展讲座、现场授课、观看视频、现场指导学习等方式,对工程工作人员进行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教育,提升工程监理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让施工工作人员严格的推行标准化的作业,更好的将施工人员行为进行规范。(2)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检查体系。对工程监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实现,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制止,改善质量问题。实现公司、项目和班组三级质量检查体制,班组进行每天检查,项目每周进行检查,公司每月进行检查,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工作,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更改。
3.3积极采用先进的检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广泛使用,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技术获取了巨大的研究结果,推动了工程质量监理事业的快速进步,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强化。高科技工程质量检测工艺以及监理器械在这个领域推广使用,让高科技水准的公路工程构件质量检测装备和工艺技术充分发挥高校高品质的水平。
3.4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监理部门都具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颁发的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具有国家行政主管颁发的行业资质证书,同时在建立设备设施、仪器、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了工程监理资格和监理工作的能力。作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监理部门,要非常关注使用定期的组织能力考核等方式,增强对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有关业务水准提高。监理单位要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自身技能,同时帮助其他的施工人员,将施工专业技术水准提升,促进公路工程监理工作水平提高,保证工程质量控制过程更加有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支柱,确保公路工程品质非常关键。同时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就是工程监理,只有将公路施工建设的各方面的监理工作做好,才可以更好的保证公路安全和品质,防止各种问题出现,因此需要将公路工程监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拓.公路桥梁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1):178+183.
监理质量控制要点 篇5
天津市泰达监理公司受天津市花样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按照监理合同约定质量责任范围,对天津市武清花郡花园工程实施了施工阶段监理。本工程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区京蓟铁路东侧,采用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115527.67㎡,地上面积63196.17㎡,地下面积52331.5㎡;其中,别墅32栋,3栋小高层。
在实施该工程监理过程中,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天津市建委颁布的《天津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管理办法》、天津市关于建筑材料使用的有关规定、天津市建委颁布的《示范工程图册》、建设工程强制性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合同等。通过事前预控过程中监管、严把验收关、会议协调等方法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关键施工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监控,在保证结构安全满足使用功能治理质量通病等方面、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一、事前预控方面:
1、根据工程需要制定《监理规划》及《监理细则》。
2、向被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交底,明确监理程序。
3、审查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人员资格,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4、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坚持没有方案不准施工。
5、审查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及双控复试器材和关键施工试验进行见证取样。
6、依据《天津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定规定》定期检查施工质保资料,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过程控制监管方面:
1、过程巡视、旁站、跟踪监理,及时发现施工操作中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必要时下达《整改通知单》。整改完毕后进行复查验收。
2、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及时纠正操作错误并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3、严格执行“样板引路”,按照确定的样板质量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4、定期召开现场例会,及时召开现场专题会、协调会,对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同时提出监理要求,以《监理通知单》的形式通知相关单位。
三、严把验收关方面:
1、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在钢筋隐蔽验收合格,模板验收合格,水电预埋、预留验收合格的条件下批准混凝土浇筑施工申请。
2、模板的承重底模拆除时,严格执行报验审批程序,审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强度符合规范要求后,批准拆模。
3、防水工程施工,材料进场前必须对原材料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防水施工单位防水资质进行审核,防水卷材的规格、性能必须按设计和有关标准采用并及时送检保证质量。搭接长度等施工工艺必须符合要求。
4、回填土工程施工,严格选用回填土料,回填土过程必须夯压密实。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土厚度,雨期不应进行填方工程。
5、水、暖、电施工,严把原材料、设备进厂关,熟悉设计图纸,重点关注管道交叉作业部位,认真核对安装尺寸。
6、二次结构施工工程,装饰装修施工工程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管。
7、安全、文明施工工程;
总监理工程师:李学强
天津市泰达国际咨询监理公司
工程监理对施工质量控制探析论文 篇6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监理对施工阶段质量影响的问题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施工阶段如果有好的管理层以及监理体制,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会有较大的提升。本文结合相关实际经验,主要对我国当前建筑业监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这些建议的讨论我国建筑业监理行业可以取得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施工质量
引言
我国的建筑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起步的较晚,很多管理以及施工体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在实际的施工中,主要体现在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施工行为,使得我国建筑业的相关安全不能被有效的保障,在这样的基础下,我国应该对监理人员进行管理方针,加强其思想意识,以保证我国建筑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1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况
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监理制度自从建立以来,为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建筑安全提供了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建筑工程监理体制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但相关过程因为我国监理制度建立相对较晚的原因,还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缺陷,比如,对我国监理人员的选拔要求不够高,以及重视程度也不足,在监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相关技术方面都不够高。
2建设工程监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监理市场不够规范化以及监理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不够高。由于监理体系建立的较晚,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建筑监理企业却不断地在发展,数量急速增加,其企业的制度各方面也不够完善,诚信度也不够高。此外,建设工程监理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调控进行的,不能够通过市场本身进行调节和处理。使得监理市场存在恶意竞争和非法行为的出现,使得供求出现不均衡的状况,导致监理行业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在监理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监理人才往往是重点和核心作用。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还比较少。实际情况下的监理人员虽有理论知识但是相关实战经历较少。在整个施工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监理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重视起来的一部分。
3建设工程监理机制的有效改善方法
3.1实行监督管理,加强管理制度的实施
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工序进行严格审核,不要只是依靠检验评定出来的结论。所以需要管理人员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整个过程的把控。特别是对于进场前的材料要选用专业的人士进行排查或者抽样检查,确定其质量之后才可以进场进行使用。合格的材料要分类放置,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出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要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实行工序活动之前活动的技术交底,向所有参与者说明整个施工需要达到的质量,全体施工人员自觉维护工程的质量问题,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密切注意承包商在施工之前所作出不利于施工的行为。施工中的总管理者要时刻监督工程师,监督人员认真工作,严格巡视整个施工过程,质量的监控部门至少需要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和大型的巡查活动,要求专业的人员每天定时进行现场巡查,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纠正过来,对使用不当的材料和坏掉的设备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以免影响工程的质量。如果发现施工单位有任何违法的行为,比如材料使用不合格,施工工艺粗糙等问题,监督人员要及时提出来,施工单位得到重视之后及时调整,环境对其施工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检查的工程师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
3.2培养监理人才,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正确认识监理行业,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丰富放入人才。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保障好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才会使得整个工程施工顺利,不管是在大环节还是细节上都要格外用心,做到层层把关,不遗忘每一个小细节,不然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比如,7月,哈尔滨桥梁坍塌就震惊了全国,其中施工质量问题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如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以及经济损失。所以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严谨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精确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在施工过程中派人严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质量的监控制度上可以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面检查。施工结束后,验收工程也是尤为重要的步骤,工程的验收时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仔细检查各个地方是否合格。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工程监理对施工阶段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只有监察工作落到实处,建筑施工的质量才会有所保障,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制度以及重视对监理人员的培养,最大程度上保障监理体制的完善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龙.浅析建设工程监理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作用及措施[J].价值工程,,35(33):30~32.
[2]叶冬梅.建设工程监理对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探究[J].现代物业,,10(7):14~15.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篇7
造林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是现实造林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工程前期的实地走访调研不够深入, 种植区域划分不合理而导致树种配置出现问题, 影响造林工程的多重效益, 导致造林工程出现规划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要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的出现, 从全局着眼, 林业主管部门应做好一个时期内的造林工程计划, 分时期、分阶段, 有条不紊地实施造林工程计划。具体到工程实施阶段, 首先, 应该依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当地的优势树木种群、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对林地的树种规模、树种选择及树木种植结构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 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提高树木种植的成活率, 降低养护成本。其次, 应清醒意识到造林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严格遵守国家造林的规范要求, 杜绝粗制滥造。
2 加强抚育工作
幼林抚育是从土壤、林木、补植等方面进行人为干涉, 为新造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以促使林木健康生长, 提高苗木成活率, 达到速生和丰产的目的。抚育工作具体的内容和方法, 因造林地实际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加强抚育工作从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开始, 及时为造林地进行松土除草, 可有效破除地表板结, 涵养水分, 增加土壤内的空气, 降低地表温度, 有助于苗木成活。其次做好水肥管理, 人为补充造林地的土壤水分, 灌溉量的控制要结合所栽树种、树龄、气候及土壤的湿度综合考虑。肥料的选择及施肥量同样应根据树种、土壤的性质而定, 并且林木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 基肥用于造林前土地的养护, 一般选择有机肥。追肥一般采用化学肥, 但是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比例。对部分林种有必要实施修枝, 修枝最好选在晚秋或早春树木的休眠时期进行, 修剪的枝条不要过大或过小, 以最大限度促进苗木生长为原则。
3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树种栽植成活后,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造林工程的质量。一旦爆发大面积的病虫害将直接影响林地的植被类型, 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构成巨大威胁。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考虑从下2方面入手。
首先, 调整树种结构, 营造混交林。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树种, 对于长势较差、密度过大的树种合理间伐。同时, 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混交林, 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改善林分情况, 提高整个林地的抗病虫害能力。
其次, 运用生物防治和基本工程技术等新方法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近几年生物防治方兴未艾, 随着分子生物的迅猛发展, 病虫害的防治也逐步进入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例如发射过程的炮弹灭虫剂, 这种灭虫剂内置1.5 kg的BT生物药粉, 能有效预防栎木尺蠖、木尺蠖等多种虫害。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将抗药性植入天敌体内, 改造天敌品系, 逐步加强对林业害虫的防治。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 要避免过犹不及, 实施严格的管理, 注重生物多样性, 以提高整个造林工程中苗木的健康生长。
4 多渠道集资、严格资金使用, 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目前, 我国林业造林工程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政府部门, 民间资金的参与有限。相比于辛苦的造林作业和高昂的劳务支出, 原本有限的造林投入资金更是显得捉襟见肘, 难以完成高标准的造林质量要求。因此, 作为造林工程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 不主动吸引民间资金的注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 以造林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标杆, 不断改善林地生态效益, 增强林地经济产值, 形成示范性林地工程, 鼓励和带动民间资金和力量参与造林工程, 共享造林成果。与此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民间群体及投资方多方利益相通, 不但能最大限度凝聚建设力量, 有助于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 可极大地减少人为的砍伐和破坏, 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而且也极大地缓解了造林工程的资金紧张, 打通了集资渠道, 对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严控把关造林资金的使用情况, 同样关系到工程质量问题。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执行审核报账制度, 检验不合格不予资金结算, 力求做到检验合格一块地付一块地的资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要求施工单位对其所提出的整改意见必须认真对待并履行, 确保苗木一定的成活率的基本上才能予以工资结算。
同时, 对违反资金使用规章制度的相关责任人一律追究相应责任。从而保障造林资金的规范使用。资金管理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造林工程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尤是如此, 要力争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5 强化造林工程的监督管理制度
强化工程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提高造林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 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工作规范, 在监督管理中坚决打击造林使用劣质种苗、虚报造林面积、造林数量, 在验收合格阶段对故意弄虚作假等恶劣行为绝不姑息, 同时, 应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管作用, 重视群众举报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 对大众反应强烈的重大事故要依法按照有关规定, 依情节轻重予以严厉的行政处理, 情节特别严重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 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不断加强基层林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及实践操作, 做好从备耕、选苗、种植及抚育等造林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 提高造林质量。
6 结语
造林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篇8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工程;造林成效;对策;措施
为加快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而我省西部部分县市因风沙干旱严重,森林覆盖率较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尤为重要。经过两年的工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退耕还林工程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存在认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尚未达到最佳效果和目标。本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质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旨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造林成效。
1.加大工程造林投入,提高和巩固造林成果
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从不认识到认识,拿出用于生存的土地,换取生态效益和效益。也要看到由于对退耕还林的重要性认识上的差距,对工程造林的人力、资金等投入不足,造林质量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在60%-80%之间,成活率在、40%以下的重造面积仍占一定的比重。因此,要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和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退耕还林与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相互依托,只有广大群众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做好经营、管护的各项工作,退耕还林工程的实现才有保障。
2.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适度控制工程建设规模
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设计,对提高退耕还林工作至关重要,是更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基础。鉴于现阶段农村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状况,要特别注重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适度的建设规模。
2.1规划设计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我省西部县(市)自然条件较差,年降雨量低,风沙、干旱严重,为此,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这一有利的契机,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首先治理好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和风沙源头,在短时间内的改善这一区域的环境,为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打下基础,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规划设计要做到集中连片,有利于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
森林的防护效能除物种自然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在于它的数量、质量、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造林中要统一规划,保证造林面积的相对集中,即便于工程的实施,又便于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森林植被和气候环境,使森林尽早地发挥防护作用。要通过组织协调,在规划设计时变零星小面积造林为集中连片造林。造林面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获取最佳的防护效益。
2.3局部和整体利益兼顾,保证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森林所产生的巨大防护效能和综合效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且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对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林木对距离较近的农作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在干旱地区,10米范围内的农作物几乎绝收、10-30米范围内减收。退耕还林工程在农田中的小面积或2-3行的造林,无法形成森林环境,对周围的农田防护作用甚小,应尽量控制这类造林,使区域内的总体经济不受影响。因此,造林中即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要竖立“质为先”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争造一亩成功一亩,逐步扩大造林面积,确立可行的造林规模,确保退耕还林目标的实现。
3.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
不同季节使立地条件,呈现出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立地条件特性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也就是说造林季节是关系到造林成效的重要因素。春季造林免去漫长冬季给苗木带来的各种危害,苗木可以很快进入生长发育阶段。造林季节、立地条件、造林树种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提高造林质量有很大的益处。限于每年造林面积大,又必须为分两季造林,通过对造林效果的调查比较,提出几种选择造林季节的建议:
(1)立地条件差、风沙干旱严重的地块,尽量选择春季造林,以避免漫长冬季造成立地条件变化及对苗木造成破坏。
(2)风沙干旱严重,易产生流沙、表土风蚀的地块,营造乔、灌混交林或灌木纯林宜选择春季造林。采用乔木树种或大苗造林时,宜选择秋季造林。
4.合理配置造林苗木,保证造林质量的均衡性
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达不到标准等级的苗木不准投入造林。但由于资金短缺,造林时不可能全部使用高等级的苗木,同是达到标准的苗木也存在质量差别,合理的配置苗木,对提高造林质量非常重要。在退耕还林质量调查中,我们感到苗木配置不尽合理。对交通便利,立地条件较好,造林的社会效果强的造林地,投入高等级苗木,造成了优质苗木的不合理使用。而那些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小班使用的是质量相对差的苗木,用优质大苗造林的地块保证了质量;使用苗木质量相对差的长的不好,成活率也低,形成了造林质量不均衡。
苗木配置应按“优势互补”的原则,苗木经费的支持尽可能转向造林难度大的地块。立地条件好、方便经营、成林希望大的造林地,使用达到标准的苗木即可;对立地条件差、不便于经营的造林地,使用优质大苗造林,争取当年造林达到标准,减少重复投入和资金浪费。确保造林质量的均衡性。
5.科学合理地营造混交林,以短期效益促进生态林培育
退耕还林工程启动至今,栽什么树,造什么林的问题,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工程的效果。我省为更好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提倡营造混交林,各地在工程实施中,营造大量的混交林。从目前状况看,还需加以完善,要解决营造混交林的技术问题。
5.1营造乔、灌混交型的林分
营造混交林,退耕农户积极性不高。但工程造林又必须营造一定数量并有较强防护效能的混交林。这就要求开发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混交树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乔、灌型的混交林,混入有经济价值的灌木树种,即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又能获取经济效益,培育优质林分。在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混造相应的灌木树种,会有很可观的经济效益。新花样且灌木树种对林地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土壤改良有其特殊的功效,有一些灌木树种的饲料、药用价值也很高。
5.2营造灌、草混交型的林分
在土壤贫瘠,抗旱性差,集中连片的退耕还林地,可营造灌、草混交的林分,充分发挥其防护功效。种植优质的木草,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短、中、长期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能促进退耕还林目标的实现,又能使退耕农民获得经济效益,使林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林地经济产出比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6.加强工程造林质量监督,科学的评估退耕还林成效
【造林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造林工程质量管理11-16
林业造林质量控制10-08
造林绿化工程05-26
造林工程竣工验收报告09-14
造林绿化林业工程监理05-24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论文10-21
GB 6000-1999_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06-05
造林再造林08-03
基础工程监理质量控制09-03
人防工程质量控制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