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2024-10-21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共8篇)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1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 化 生 活

第二课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课题属于《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框。第一课是从“人类社会”角度看文化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课则是从“个人”角度看文化影响的特点和意义。本框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看待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确立依据:因为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潜移默化,二是深远持久。这两个特点都有难以理解之处。潜移默化这个词包含着多种涵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也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是文化习俗,二是文化素养。这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知识基础宽广、求知欲旺盛,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发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高中生需要参与探究性活动。但探究活动的目的并非追求单一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体验探究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寻求社会意义的奉献精神。而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阐述文化影响人们的表现。

2、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二)能力目标

能结合材料或举例分析,客观对各种文化社会现象说明文化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在对文化特点和差异的讨论、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成长的意义,自觉学习、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接受优秀文化,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3、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请学生观看视频《G20花絮折射东西文化差异》,并思考问题:你从这个视频中发现了哪些文化差异?想一想这些的不同文化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活动: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对人行为的影响

教师总结:在不同的国家,人们面对国旗的态度不一样。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从而进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27分钟):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师活动:让学生看书(13页的资料和图片)2分钟,然后直接提问学生,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看书回答此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2)文化对人影响的主要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我国维族女性见面礼仪、维族男子(同辈之间、晚辈跟长辈之间)见面礼仪和藏族同胞在迎送客人时献哈达的三幅图片来提问“不同民族的礼仪反映了文化对人有什么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文化差异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归纳:各民族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受不同文化 影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差异,见诸于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文化的差异有的取决于风俗习惯、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取决于文化程度,终其根源还是源于不同文化。对同一事物,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不同。所以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也体现了人们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人们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一则《实例分析》,并让学生思考:中国人和外国人在生活上的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随机抽取学生起来抓材料中的关键词。

实例分析材料:

某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我们物业经常接到中国业主的投诉,反映有外国人在深夜里喝醉酒喊叫,或者聚会时喧闹扰民。一些人夏天还喜欢在小区里搞露天烧烤,或者在草坪上睡觉,这些都容易引起社区内中国居民的反感。为此,我们也与一些外国人进行过沟通,但他们的理由是自己交了物业费就是这里的主人,应该有享有这些权利。中国业主在共同场所晒被子,在阳台晒衣服,都曾经被外国业主投拆过,他们认为公开晒被子是十分不雅观的事情。而中国人恰恰认为这是卫生和环保的好习惯。

学生活动:启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文明的掌声》,并思考:这是一则CCTV宣传奥运的公益广告,CCTV为什么要反复播放这条广告?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

教师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思考、讨论和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②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材料: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在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并提问学生:能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吗?

学生活动:我们要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我们应当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这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地过程。

(2)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华人华侨热热闹闹过春节》,并思考:视频中华人华侨过春节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归纳: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终生难以抹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课堂小结(8分钟)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影响来源。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不管是外事活动,还是出国考察、旅游、经商和探亲访友,都免不了要和外国人打交道。鉴于不同的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中外文化差异被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在这种跨文化交往中,为了避免因不了解彼此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尴尬,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国外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并尊重。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设计意图:概括和巩固新课

课后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

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设计意图:检验教学、巩固新课

附:板书设计: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其内容主要是以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研究为主, 首次提出人的本质异化, 这都集中体现在《1833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理论中。而异化的发展, 到了如今的信息时代, 则主要表现为科技异化了。

科技异化主要是指人们在逐渐使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对象, 没有对实践主题和科技主题的实质及其过程给予积极的肯定, 反而是成了约束和反对及对主体复仇的本质力量, 成了一种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造成极大影响的一种非“本我”力量, 这实质就是一种“反我”。

科技异化主要是指科技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 逐渐的成了一种主导的力量, 不断在驱动人们去使用这些科技产品, 使人们依赖上这些科学技术, 这就是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 以至于人们都不知不觉在失去自己的主体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异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即科技的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会构成很严重的威胁。

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发展容易导致人的一些内在价值发生变异, 让人们作为主体的时候逐渐丧失最主导、最具体的一些价值观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最底层的需求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也就是生理学求, 如水、空气、睡眠等。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早就不再只满足于最基本的保证人们基本生存的需要了, 而是开始了对物质的追求。弗洛姆就曾经指出:“在工业化的国家里, 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 相反, 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1]”此一句话道出了物的异化, 也隐含了科技异化的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 人的物欲不断的膨胀, 使人们开始只注重物质需求的满足, 一味的去追求物质, 从而忽视了对精神需求, 这也是因此导致了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异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科技发展容易导致人的各种能力的衰退。科技的发展是由人类带来的, 但是随着人们对科技的不断创新, 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如比较直接的, 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等科技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就容易导致人类对机器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的依赖, 这样就会令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 动手能力也会大大的降低, 从而人的价值与个性就会逐渐丧失。网络、汽车和洗衣机就是最普遍的例子, 网络取代了人的思维过程, 汽车取代了人步行, 洗衣机则使人们不再用手洗衣服,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思维能力、行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下降。这正如“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方法征服自然, 但却陷于这些方法的罗网之中, 并最终失去了赋予这些方法以意义的人自己。人征服了自然, 却成为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2]”

三是科技发展导致了人在社会中与他人关系的异化。科技的发展也都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更甚者, 发生一些人压迫另外一些人的事情, 妨碍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所以说, 人要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有意义。但是现在人们对于网络的疯狂着迷程度, 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愈来愈深, 矛盾越来越多, 不少人为了逃避现实生活, 天天沉溺于网络之中, 和现实中的人、社会渐渐疏远, 这严重的阻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一个和谐发展。

四是科技发展会引发人的工具化。马尔库塞曾经指出科技进步已经逐渐蕴含政治的味道, 而科技业逐渐成为为其服务的“逻各斯”, 他也说道:“技术的解放力量——物的工具化——变成自由的枷锁:人的工具化。[4]”在科技时代, 由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社会越来越趋向一种科技化的趋势, 即科技会逐渐取代人工, 使人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被机器所控制, 而且生活中的人也被这些做工精细、高科技的产品和形形色色的大众媒体所操纵,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失去了个性和主体性, 失去了人作为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五是科技发展导致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变化, 严重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主体, 而科学技术是物质手段, 是人改造自然的一个媒介、手段。科技的发展不仅拓宽了人的实践范围, 同时也加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提升了人作为主体的地位, 但是却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紧张化。就如恩格斯曾经说过, 在先进的工业国中, 人们已经降服了大自然, 从而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这样我们就无限地增加了生产, 使得一个小孩在今天所生产的东西, 比以前的一百个成年人所生产的还要多。[5]”所以也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大自然正面临着各种资源匮乏, 而这长远来看, 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恶劣的自然环境会给人来带生存的问题,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之, 科学技术是人说创造的, 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不能超越人作为主体的主导地位, 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科技异化。我们要学会对科技进步进行定位, 防止科技异化, 实现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要: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然而却也发现在科技发展的同时, 科技所给人带来的异化问题也逐渐浮现。

关键词:异化,科技异化,人,影响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174.

[2][美]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88:25.

[3]马克思, 恩格斯.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85.

[4][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吕世平, 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135.

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3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俗文化;影响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蕴藏在民间美术中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先于个人而存在的社会文化积淀,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影响。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通过不同种类、形式的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宣扬,被民众接受、继承。引导、规范、塑造着民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这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其代表作《文化模式》一书中写到的:“个人生活史的主轴是对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各准则的顺应。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刻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了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已成了所从属的那种文化的小小造物了。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能参与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

一、行为模式

蕴藏在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其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条件将群体所选择的某一种行为方式予以肯定,成为一种标准的行为模式,统一大家的行动,维系现实社会生活有规则地进行下去。

民间美术中对生殖崇拜这个古老主题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丰富多样,而这一主题观念在民众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民众日常生活中人生礼仪种种规则的继承与塑造上。如果说,尊祖敬宗、祈嗣求生体现了生殖崇拜观念的伦理意识,那么诞生礼、婚礼、寿礼则蕴涵了生殖崇拜观念在民俗文化中的实质内容。“有子万事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生子为人生之最大义务。因此诞生礼备受重视。姑娘结婚后,做母亲和做公婆的最关心女儿和媳妇何时“有喜”。从未孕时的求子祈嗣,直到临产期的种种习俗和禁忌都是在为诞生礼做准备。诞生礼是人一生开始的礼仪,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仪,他才会获得社会上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实际上从孩子出生前几天就开始了,俗称 催生礼”,及至诞生后的报生、贺生也有诸多的讲究。“洗三”仪式之后,又要过满月、百天、周岁。满月要喝“满月酒”,剃“满月头”;百天,北方多称“百岁”,要佩“长命百岁锁”;周岁时要摆酒席要抓周。民间认为,小孩的魂魄比较脆弱,极易受伤害,尤其易被鬼神冲撞。故而亲朋好友贺生的喜礼多为银制的长命锁、手镯、脚镯等。上面刻有“富贵长寿”“长命百岁”等字样,寓意吉祥。号称用一百户人家的布块制成的“百家衣”以及威风凛凛的虎头鞋、虎头枕等仪式活动中所出现的形象符号无一不象征着对新生命的呵护。

一个人如果诞生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他就必然要接受这一文化环境的影响。事实上,他所隶属的文化将决定他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在民间,各式各样的形象符号是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的外在实物形式的表现,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认知与体悟,广大民众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和领会到其中所暗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在民间美术如年画、社火脸谱、皮影、剪纸等不同种类的美术形式中,主题常常表现各种历史人物,如周公、关公、李冰、屈原、诸葛亮、岳飞等历史名人,民众可以通过各种视觉形象了解、接受到其所传达、宣扬的内涵意思。这些人物具有的各种品质及精神对广大人民群众行为模式的培养与塑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心理结构

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了民间美术,形式丰富的民间美术反过来会影响、约定民众的生存方式,进而积淀形成出民众共同的情感及心理结构。

社会成员从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教化,形成相同或者相似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共同的民俗心理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们与他们的民俗文化共存亡。在民间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中,形象符号大都以反映迎祥纳福、趋利避害、多子多福、婚姻美满、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等愿望为多。如: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蛙捧钱(“蛙捧钱,丰收年”)、鱼莲(“连年有余”)、佛手(通“福”)、石榴(“多子多孙”)另外还有虎、狮、百子、太极图、摇钱树、八仙、八宝、扣碗、龙凤呈祥、一团和气、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捧寿等。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与塑造无疑是深刻的。

民间美术是广大民众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依靠民众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民众各方面的生活需要和思想、情感需求。鉴于这种密切关系及民间美术形象符号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影响和塑造民众心理结构的重要形式。人类的行为离不开对物的依托,丰富的民俗活动本身就要涉及各种不同的器具,这些器具本身其实凝聚、传递着经过悠久的历史年代而积淀下来的各种民俗心理。各种物质形式往往成为“有意味”的形式,它在民俗活动中具有微妙的作用。人们按某种传统习俗制作了它并使用它,它被创造出来之后,又反过来制约和规定人们的行为,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强化着人们的民俗心理。置身于民俗氛围之中的人们在潜移默化的浸染下,习惯将自然物象的外在视觉符号同被投射了主观思想感情的特定观念意义关联在一起去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加强了民间美术形象符号及内涵对民众的心理影响。

三、结语

民间美术存在于民间习俗生活的各个层面,像镶嵌在民俗生活中无数质朴艳丽的明珠,透射着人性的光辉,伴随着民众度过漫长的岁月。中国民间美术中的民俗文化也异常丰富多彩,这些蕴藏在民间美术不同表现形式中的的文化规范、调节、塑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模式及心理结构,对民众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球,乔晓光.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3]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4]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篇4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一、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面面观

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课时为两课时。原则上每一框题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感受文化影响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教师可以用本框题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

3.形成新的理念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以后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又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4.学生践行要求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亲身调查的方式,获得有关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资料。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文化塑造人生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除了运用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以下材料引入教学。

材料一: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内独树一帜。它主要使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

作画。从题材上来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之分;从技法上来说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就人物画而言,大体从晚周至汉、魏、六朝始逐渐成熟,而山水画及花鸟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派,到五代及两宋时期,流派日益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沿袭前规。在绘画形式上,主要通过运用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等来表现形体、质感,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材料二:散发迷人魅力的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粹之一。我国书法综合运用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等方法,借助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两重性质,即工具性和艺术性。所谓工具性,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把字写得清楚易认、美观大方,是对写字的基本要求;所谓艺术性,是说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吸引众多的观赏者,能使人像欣赏优秀的绘画、电影、‘舞蹈、诗歌一样,给人鼓舞、震撼和快乐。

材料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壮丽辉煌的革命音乐史诗《东方红》,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它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情深谊长》《松花江上》《南泥湾》《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唱。

3.形成新的理念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人格的塑造方面。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文化会对人们的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落后的文化则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到优秀文化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人们的健全人格。优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结合具体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优秀文化作品中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4.学生践行要求

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学习方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注重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

一是应当重视学生通过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受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方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请联系本地实际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开放型自我测评题,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对本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特点的分析,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主要答题思路如下:了解本地区社会文化和人们在社会交往方式上的特点,对比其他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分析文化与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链接

.元妃省亲

元妃省亲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内容。贾政之女元春被选人宫,后以文才出众,被皇帝晋封为贵妃,并恩准回家省亲,给贾府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为迎接元妃,贾政等在荣国府、宁国府内大兴土木,建造省亲别院,元妃省亲时定名大观园。教材的这幅图意在表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规范与礼仪。

2.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流行于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的见面拜礼。此拜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在泰国,行合十礼时,一般是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身子略下躬,头微微下低,口念萨瓦蒂。“萨瓦蒂”系梵语,原意为如意。遇到不同身分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

3.哈达

哈达是藏族同胞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藏族同胞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在社会交往中用洁白的哈达表达自己的心愿。

献敬哈达有一定的规矩和形式: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前辈、同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对上呈献哈达要双手捧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把哈达系于对方的颈项,平级之间则把哈达捧送到对方手中。

4.厝人街

西方认识中国始于唐朝,华人称唐人衣服为唐装,华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此街。“唐人街”是初出国门者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初来乍到的华人面临语言不通、环境不谙、谋生乏术的处境,唐人街的中国氛围,总能让新来者感受到一份温馨。唐人街还是华人心灵沟通的场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生活习俗希望保持,相似的心理感受和价值追求需要交流,家愁乡思需要排解。唐人街琳琅满目的中文标识和不绝于耳的乡音、各式各样的家乡菜肴、来自中国的百货书刊影视,耳濡目染,点点滴滴在心头,都在提醒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在中国传统节庆期间,唐人街的浓郁中国氛围,更让海外游子有一种回家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唐人街一直广受欢迎的原因。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时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小说。书中叙述了原俄国乌克兰贫民子弟保尔•柯察金参加俄共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的故事。书中这位主人公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并成为俄共肃反委员会的一员。他参加红军后打仗受伤,后恶化为伤病缠身、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从事写作,终获成功。20世纪50年代,这部前苏联经典文学作品在我国成为畅销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他的英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

6.《马赛曲》雕塑

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爱德华广场凯旋门右方的《马赛曲》雕塑,创作于1836年,作者为法国雕刻家吕德。1792年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侵略,马赛人高唱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的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了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徐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唯一的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 34

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团结互助。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5

点总结

件 1.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1)文化对人的影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1)潜移默化: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③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是什么?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样,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③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样,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6

——德国幼儿教育考察感悟

杭州近江艺术幼儿园徐亚娟

2013年暑期,我有幸参与了对德国幼儿教育的访问和考察。走进德国,听导游讲历史,看同行做教育,真切感受了德国的文化。其中感受最强烈,并深受启发的,是德国社会对人的尊重。

1、尊重儿童意愿——让儿童自主

在埃尔福特大学研修期间,教授讲儿童的教育,首先出示的是一本联合国的 《儿童权利公约》。德国人做事必讲法,且有法必依。教授谈到“对儿童意愿的保障”时,从《公约》中找出12—15等相应的条款,指出,这些就是德国幼儿教育的依据之一。

《公约》中讲到:“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发表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予适当的看待„„”;“儿童应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应尊重儿童享有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的权利。”在德国的幼儿园,许多事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对《公约》的执行,以及对儿童的尊重。

在“世界的发现者”幼儿园,我们看到儿童可以根据意愿,选择自

己想去的地方玩。幼儿园创设了丰富的活动情境和内容供孩子们选择和

游戏,老师们也散落在各处进行观

察、陪伴、协助、支持。如园长所说,幼儿园的学习内容,由孩子们说了

算,老师根据孩子的意愿提供材料和

支持。这里的孩子很自主,也有规则;

很快乐,更有成长!

在“娃娃”幼儿园,我们被告知,全园家长和小朋友已经知会当天会有外国老师

来园参观,有个别孩子不能被拍照,因为家长不同意;在参观过程中,幼儿的个人档案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翻看。

幼儿园严格执行对儿童和

家长意愿的保障,我们也积

极遵守。只有当一个孩子自

豪地翻开自己的成长手册

时,我们才了解到德国同行

是怎么记录成长手册的。

为了保障儿童的意愿,德国以《小人书》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儿童讲解《儿童权利公约》,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知道父母、老师,都会帮助他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让儿童感觉到,他的每一个意愿都是被重视的,但不是每一个意愿都可以实现的。

德国幼儿教育有句人人皆知的话:“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大人绝不帮忙;孩子请求帮忙,大人一定去关注、指导!”相对于我国家长的宠爱教育、包办代替行为,这何尝不是对儿童的尊重呢?

2、尊重多元文化——融合的教育

Mandy是一位幼儿园的资深园长,她跟我们交谈了关于“融合教育”的话题。一个游戏“你喜欢„„?”,拉开了话题:因为不同,而需要包容!Mandy总结说:“幼儿园里的每个孩子都不同,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孩子在一起,能让每个孩子意识到,世界上有这么多不同的人,并能正常看待不同的人。”

德国《幼儿园法》规定——任何一个孩子都

有权利去想去的幼儿园!我们在“小花”幼儿园、“娃

娃”幼儿园等,都看到融合的教育。“娃娃”幼儿园

有三个黑人兄妹,是三胞胎,体育锻炼中,他们快乐

地奔跑,展示他们的跳跃优势,和其他不同肤色的孩

子一起嬉闹、游戏,可以感觉他们相处的和谐。德国

有很多的移民,有着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孩子,在幼

儿园里的比例逐渐上升。德国倡导的“融合教育”,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小花”幼儿园里,我们看到多位特殊儿童,有孤独症患儿,有发展迟缓儿童等。

他们均与正常儿童融入在各自的班集体中。我们

看到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关心,没有特殊化,更没有歧视。在这里,每个孩子得到公平对待,每个孩子都是不容忽视的个体。融合教育,体现

着接纳、对话、反省、宽容、帮助,对正常儿童、特殊儿童都是尊重和教育。

3、尊重劳动者——快乐的工作者

在与一群德国幼师交流的时候,一位好奇的园长提问:“德国幼师的报酬并不

高,这会不会影响社会地位,对教师找配偶是否也会有影响?”一位年轻幼师回答道:“男朋友喜欢我,并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而是我这个人。”一问一答,体现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德国对人的尊重,并不会因为你的岗位不一样、收入不一样而多一些尊重或少一些尊重。

由此,我想起了在德国途经的一个加油站,我们看到的一位开心的洗手间管理员,她着红色的工作服,因为我们这群外国姑娘的到来而显得热情活跃,她满脸笑容地跟我们打招呼,指导投币,跟出去的客人说拜拜。每个人为她的快乐感染,奉以微笑和问候。这样的人,没有理由不被尊重;而她也因尊重而快乐的工作着。

从社会风气,到教育文化,德国充分践行着“对人的尊重”的理念,所见所闻,带给我很多启示,更让我笃信自己一贯的管理理念:“要让老师尊重儿童,园长先要学会尊重教师;要让每个人快乐工作,园长要能尊重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我在管理工作中的尊重,可分解为“包容不同,维护权利,公平公正,交流沟通”等方面,并通过设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平等化的干群关系,以及畅通的交流渠道和平易亲切的为人风格等一一体现。从德国带回来的启示,将帮助我更好地完善“尊重”的内涵,促进幼儿园的管理。

全媒体时代媒介对人的影响研究 篇7

关键词:媒介,传播,全媒体

麦克卢汉提出,人是媒介的延伸。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介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媒介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1]人们与媒介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我们对“全媒体”一词并不陌生,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在被媒介日益改变。全媒体时代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播主体和受众角色的改变。

第二,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信息的爆炸性。

第三,传播效果的两极分化。

现代大众传媒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无法想象离开媒介后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媒介简单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更新人的知识,丰富人的阅历,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灌输不同的价值观。由于大众传媒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一些不经核实的信息容易流出,二次传播中对信息的扭曲传播等会掩盖信息原本的传播意图。

一、媒介对人的积极影响

(一)首先从媒介的依存形态上分析

首先,媒介是沟通外部环境的重要中介。所谓的“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在现在看来就是通过媒介的桥梁来传递信息。手机的使用便可以证明这一点,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发布的最新《2015年IC市场驱动报告》称,到2015年,全球手机用户量将首次超过全球人口总数。届时,全球人口总数将超过74亿,而手机用户总数将略高于75亿。[2]手机用户数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手机服务的用户数量。这个数据表明,手机覆盖了大多数人,成为重要的沟通工具。人们不满足于电话与短信,微信、微博、MSN、QQ等聊天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不同地点的人同时分享信息,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评论和传播信息,第一时间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

其次,媒介成为人们价值观形成的一个依据。大众传媒随着发展,逐渐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接触大众传媒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受到它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在人们遇到什么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别人在网上发布的解决方式或是经历经验,人们将利用网上找到的答案指导个人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方式自然会形成相适应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我们可以说大众传媒是现代人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形成的重要依据。

再次,它是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依赖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沟通,同时,媒介更成为一种产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习惯每天打开网页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打开电视看电视剧进行娱乐,听音乐进行放松。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媒介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扩大媒介的产业,媒介产业有了我们的需求才会进行下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二)从大众传媒的功能来看

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功能主要有监视功能、联系功能、传承社会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

具体而言,监视功能是提供并告知新闻,向人们发出危险警报及提供与经济、公众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宣扬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物或事件。比如说微博的使用,当发生与事实不符的谣言或者不实报道的时候,微博的官方媒体进行辟谣,一方面澄清事实,一方面稳定民心。联系功能是强化社会规范,达成共识,并掌握公众意见等。比如说要出台新政策,在出台之前有一段时间是试水,搜集人们的意见,使其更好地完善政策。传承社会文化功能,即增强社会凝聚力,减少社会无序性。娱乐功能,即创造大众文化,提高大众品味,使人愉悦。尤其是智能手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在闲暇之余通过手机APP来消磨时间,各种游戏软件、购物软件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另外,媒介在宣传功能上,已显得日益重要。在微博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各微博大V在事件的宣传中更起到重要的推力作用,如电影的宣传和危机公关。但是宣传需要适当,过度的宣传就是炒作。例如,邓超为了给新电影《恶棍天使》宣传,转发80条微博而掉粉8万,适得其反,让人反而更不愿意去看这部电影。同时,媒介在传递爱心和资助的方面也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微博大V们转发的被拐儿童或者一些爱心捐赠的微博,得到了更多的转发,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微博大V们起到一个舆论领袖的作用。

二、人们享受着媒介带来的种种好处,同时媒介滋长的弊端也在日益困扰着人们

(一)在媒介传播中出现的社交传播焦虑症

媒介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微博粉丝、朋友圈,人们尽可能地在虚拟世界中畅谈和展现自己。人们熟悉在虚拟世界中的交往,但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首先,在虚拟的世界中,所受的限制是比较少的,人们在这里的交往更体现出一种平等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要听对方的言语,观察对方的面部及肢体语言,这是一个声情并茂的过程。在虚拟世界中,人们的交往借助于一定的符号语言。在“传者—符号—受者”的线性传播过程中,人们并不需要直接出面,而只需借助一定的符号就可以。符号虽然已经很丰富,但它毕竟是电子时代的产物,不具备人那种复杂的情感在里面,对其解读的方式也相对单一。最后,在虚拟世界中,交谈更多是休闲和娱乐,人们尽可能地放松。这些原因导致人们在微信、微博聊天中不能自拔,而真的面对其人时却是沉默一片。所以出现了一个笑话,就是面对面的两个人需要用手机来沟通。这说明了现代人对媒介的依赖性,他们在离开媒介后反而不知所措。

(二)媒体与公共事件的博弈

以微博为例,用户通过微博了解一些大事件、突发事件,微博已经成为传播舆论的中心,但同时也滋生了很多谣言。微博传播的消息不及传统媒体一样真实可靠,难以辨别真伪,这就导致了谣言的出现。而且微博是裂变的方式,人人都可以转发,所以导致了一种不可预知的结果。2016年3月份的疫苗事件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恐慌,官方微博每天都在辟谣,以稳定民心。各大新媒体的头条每天都在及时地更新,以确保时效性。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时,媒介在这其中既有辟谣的作用,同时也是滋生谣言的温床。如何利用好媒介是当下一个迫切的任务。

(三)“容器人”的出现

“容器人”是指在现代的大众传播环境尤其是以电视为主体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内心世界犹如封闭的容器,他们是孤立的、封闭的。为了打破这种孤独的状态,他们也希望与别人接触,但是这种接触只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并没有内心世界的交流。“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这导致了人的封闭,也慢慢演变成一种“宅文化”,[3]人们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青少年缺乏自控力,在媒介上浪费过多时间。

第二,青少年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外界交流,沟通能力下降。

第三,青少年缺乏批判的眼光,媒介所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伤害。

第四,影响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使其盲目追风。

第五,依赖图像信息,减少阅读兴趣。

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加以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建构一个好的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三、媒介与人关系的反思

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技术、媒介可接近性的提高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趋势。媒介在有意无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媒介是旧媒介的延伸,如此更迭。在未来社会中,人对媒介的依赖会更严重,因此对媒介的监管与治理也迫在眉睫。

媒介给人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生活、工作条件,媒介多样化使受众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生产型用户似乎也使我们看到了媒介受人影响和掌控的条件,从而改变人与媒介的地位。但是,媒介娱乐化以及媒介的行为却告诉我们,全媒体时代媒介对人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并且负面影响扩张。人的媒介化延伸出社会媒介化,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媒介延伸了人的作用范围,延伸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稍不注意人便会成为媒介的奴隶。媒介侵入人生活的各个范畴,成为人必不可少的物质需求。同时,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也更加模糊,海量化的信息使人们目不暇接。因此,我们在享受媒介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也要提防它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我们需要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媒介与人的关系,以人的理性来看待媒介的发展,使媒介对人的作用停留在工具的层面,而非侵入人的各个方面。媒介应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媒介控制人的生活。媒介应该在正面效应上产生更大的作用,如公共领域的构建,以推进民主进程。媒介应该承担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承担教育功能,传承社会文化。媒介只有正确地发展,才能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正面效应,[4]更好地为人们所用,更好地服务人类。

参考文献

[1]丁宇鸿.媒介形式的力量——读《理解媒介》[J].科教文汇,2008(10):266.

[2]2015年全球手机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人口总数[DB/OL].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2015-01-21.

[3]汪靖,顾晓晨.“御宅族”现象——新一代媒介依存症[J].当代传播,2008(5):41-44.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篇8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4949﹑国内统一刊号:CN61-1231/R)7月中旬刊中,笔者撰写了《出生时间可能对人有终生影响》一文。在上文中,笔者认为,一个人出生时间,确实与人的命运存在一定的联系,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时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因出生时间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笔者为了证明这个真理,已经积累了上千例实例,在上文中限于篇幅仅列出十几例予以证明。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是真理。

1揭开"出生时间对人有终生影响"的面纱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我们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宇宙空间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充满人类看不见的微波引力﹑射线﹑磁场等等,统称为有综合作用的宇宙能量场。同时,还有太阳及月球和"金木水火土"等离地球较近的星球及地球本身磁场,对人类也会产生看不见摸不着潜在影响。这种重叠起来复合的"宇宙能量场",对人类及万事万物都有影响。这种能量场的大小﹑好坏作用,有一定规律可循,它随时间的改变而呈周期性的减弱或增强。宇宙能量场作用于人体,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好处,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坏处,也有规律可循。这种特定的能量场在特定的时间段,或强或弱﹑或好或坏的作用,足以宏观上影响人类的受精卵和刚刚出生婴儿的遗传基因和DNA的性状。此称之为"辐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恒定的持续一生的时间。刚出生的婴儿的DNA受到了好的或坏的影响,有了不同的好的或坏的基因表达,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身体机能﹑体质﹑智商﹑性格等等。这些素质的综合作用只是基本的因素,还有主观能动的努力因素也不可忽视。

古人云:天人合一。人体只是小小的宇宙和磁场,而外太空﹑地球及太阳和月亮﹑金木水火土则是一个大宇宙。人在受精卵期﹑胚胎期和刚出生时,均会受到大宇宙的无形影响。在物理学中,一个小磁场必须受到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人也一样,人必定从刚出生时就会受到当时的特定时间段的宇宙能量综合场(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并从中获取当时特定的能量级别,此称之为"获能作用"。人体小磁场经过出生当时宇宙大磁场的辐射作用和获能作用后,就为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个或好或坏的基础,并持续稳定的影响终生。

其实,"宇宙能量综合场"对人的影响,这和"太空育种子"是相似的道理。"太空育种子"就是把种子装入太空舱内,在远离大气层的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选育出受到良好太空射线辐射的优质高产种子在地面栽培,受到良好辐射后种子产量质量大增。人也是一个道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特定的时间段,受到强度适中作用良好"宇宙能量综合场"的作用,自然如同太空育种育出的优质高产的种子,容易茁壮成长,优质高量,人也容易大富大贵一些。但是,再好的外因,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地球是一个转动的圆形的球体,宇宙能量场作用于地球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球的转动,而地球上各处的人是基本不移动的,所以作用于地球上各处的人的作用也会变化。而且,宇宙综合能量场本身作用的性质﹑强度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山顶与山谷接受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宇宙能量场,也有不同之处。地球上空大气层的厚薄﹑云层的厚薄﹑地表颜色深浅,对宇宙能量场作用均有增强和减弱的作用。

这就是我所摸索并思考出来的,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为什么会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2应对之策:如何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

如前所述,一个人会因出生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就是出生当时受到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好的个体差异,大富大贵;中等的个体化差异,自给自足,平平淡淡;坏的个体化差异,则是贫践早夭。无疑,谁都不愿摊上差的个体化差异。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很差的个体化差异呢?

那就是,采取人工干预,人为控制的办法,人为测定好的时辰(年月日时),实行百分之百择吉剖宫产子。

人在出生之时,有的秉受天地之精气之灵气,有的很不巧,秉受的是天地之浑气之浊气,各个相同,有的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有的受到了不良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随机自然生子,大如撞大运,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后悔一辈子。人为的选择好的年月日时去孕育去择吉产子,是一个可行的稳妥的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在胎儿已发育成熟的基础上。这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适宜他生存的好宇宙综合能量场的环境,如同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一样重要。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险终生。这是我在文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主动是在最适宜的时间出生,可以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3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出生时间对人类个体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的特点是:1﹑每个人都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相似的或不同的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2﹑从人的出生时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大致的吉凶祸福﹑贫践富贵﹑生命健康等等情况的。3﹑人的出生时间一旦形成,对人即形成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倾向和影响,这种倾向个影响是十分稳定的。4﹑这种好的或坏的倾向和影响,即是人的命运﹑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看出来的。5﹑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出生时间的办法,选择有利的倾向和影响,避开不利的倾向和影响。这是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我自己命运主人。其实,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顶多只能主宰自己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由人的出生时间控制着。人的出生时间堪称一个人的生命密码,又如同一个计算机内在编好的程序,很稳定的控制着人生的运行轨迹和生命历程。人的出生时间影响着人的健康,寿命长短,有官无官,有大财无大财,妻子﹑子女﹑贫践富贵﹑凶吉祸福等等方方面面的人生作息。还可以了解自己或生命中最坏的阶段预防灾祸。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指导人类去主动人工控制人的出生时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出生,避开最不利的时间出生。以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优生优育。通过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获取,了解和评价任何人的人生信息,用于指导自己或他人,用作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指南。

笔者在前面论述过,"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官位﹑吉凶祸福﹑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再举几个实例来证实一下:

1﹑比尔盖茨的富贵八字。1955年出生,男,十亿人中才有一个的八字。乙末﹑丙戍﹑壬戍﹑庚戍﹑财库三个为用﹑年上食伤又生财﹑满盘多财﹑命中是个吸财的八字,故为世界首富。

2﹑深圳某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八字(小W女士提供)1965年生,男,我与小W是好友,她告之我她的上级领导之八字。此人身家几十亿。乙巳﹑丙戍﹑壬戍﹑乙巳﹑此出生时间,与比尔盖茨有相似之处。财库两个为用,年﹑时干支食伤又生财,年﹑时与巳火为财,此人出生时间极为优秀,为一两千万人中才有一个。

3﹑钢琴家朗朗,1983年出生,男

当今少女们,做梦都在梦想:"嫁人要嫁高帅富"。朗朗,就是一个高富帅的典型。仅在2006年,他的收入就超过1.5亿人民币,此种八字,几百万人之中才有一个。壬戍﹑丙午﹑戍辰﹑火炎土燥﹑午火生土﹑日主强旺﹑可胜财官﹑喜金喜水﹑命中用神得力﹑金生水化为财﹑财极旺﹑年上之水﹑时上庚申为财星,故一生有大财。以上三个是因出生时间好而大富。

4﹑三个穷人的八字(因出生时间不好而贫穷)

A﹑男,丙戍﹑丙申﹑丙午﹑壬辰,此男八字,是我原单位上的看们老头,月入300元,命中身旺,只有此许之财,基本上一世贫寒。

B﹑男,乙巳﹑辛末﹑乙末﹑丁卯,此男八字,自身身旺,命中以水为财,却滴水全无,一世贫寒到老之象。

C﹑男,庚申﹑戍子﹑壬子﹑辛亥,此男八字,自身旺,命中以火为财,却一点火也没有!苦寒终生。

为什么?为什么同是为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的揭不开锅?这都是出生时间好坏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形成的不同结果。

下面我举例我收集的三个死刑犯的生辰八字,身体非常强壮没有任何疾病,他们死亡的共同原因是因犯罪被处决。因不知生命的黑洞出现在何时,而死于横祸。

1﹑癸卯﹑乙丑﹑丁丑﹑壬寅(男),生于1964年1月29日早3点多。

评命:丁火生于丑月,孤弱而外援少﹑官杀多,全靠木为用神补救,忌金土水。总体仍是偏弱,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熄,33-42岁之间行乙酉大运,38-42岁酉运五年为生命中最危险五年,如可以过生命才可以延续。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大凶﹑酉丑合金局,砍倒用神,更大凶,因贩毒被抓住正法。如果此男子早知自己的出生时间有何缺陷,不在最弱之时去做犯法之事,也许可以活下来的。

2﹑甲寅﹑癸酉﹑乙巳﹑癸酉﹑生于1974年9月25日,男。

评命:乙土生于酉月﹑寅巳相刑﹑命局不稳,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寅刑巳,巳刑申,大凶,故死亡。

3﹑甲午﹑庚午﹑甲子﹑辛未,生于1959年7月7日,男。

评命:甲木生于午月﹑处死地,靠子水﹑未土的乙木相帮赖以维持﹑喜木﹑水﹑命中午午相刑,子末相害﹑命局不稳,2003年癸末年乙丑月﹑丑末相冲﹑子未相害﹑命根尽坏,被明正典刑而死。原因是出生时间有重大缺陷。因不知而死于刑法。

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八百万人非正常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早先测定个人的出生时间的缺陷,并加以避免,那么这么多人的生命也许可挽留的。研究人出生时间对人影响的这门学问,内容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限于篇幅,只略提一二,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门新的学科《人类出生时间学》即将问世,为人类造福。

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害终生。这是一条真理。

而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妇生子仍然是随机的﹑撞大运式的乱生,没有选择好的出生时间。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先天八字不好,而导致的贫践﹑残疾﹑夭折早亡的孩子,给他们自己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全人类的痛苦。

我为他们,为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们痛心!中国每年有800万人非正常死亡。痛心啊!

我期盼着,有一天,全人类都可以通过"择吉剖腹产子"的方式,实现人为的控制宇宙综合能量场对人类的影响,以达到优生优育,提高人类质量素质的目的。造福全人类!一个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为自家人而活,而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活着。

上一篇:2023寒假德育工作安排下一篇:《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