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独坐敬亭山》

2024-10-17

赏析《独坐敬亭山》(精选10篇)

赏析《独坐敬亭山》 篇1

赏析《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我们一起来赏析李白的山水诗《独坐敬亭山》。1.学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2.介绍背景,体会作者的心境。

孩子们,你们知道李白的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吗?

这首诗是李白在秋游宣州时写下的,十年前李白被皇帝放还出翰林,长期漂泊,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他性格孤傲倔强,怀才不遇的他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悟,结合老师介绍的写作背景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指名读。提问:你刚才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诗的呢?(板书:孤独寂寞)很好,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诗人的心境。你是从诗中的那些字中体会到呢?(孤或独 引出诗眼)对,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在诗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找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是人的心境,以后学诗要学会找诗眼。(板书;找诗眼)4.面对着鸟飞尽,孤云去的孤独寂寞,让诗人感到欣慰的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话来回答。(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什么人呢?他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6.学生回答,孩子你非常理解此时李白的心情,请你带着这种体悟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7.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入情入境,老师也不由得想读一读了。师伴乐朗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好了,孩子们可以睁开眼睛了,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你们是否体悟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境男、女生对读,再次感受诗人的孤独寂寞,师读题目,男生一句,女生一句。入情入境,韵味十足,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棒棒的自己。板书设计:

李 孤

白 独

赏析《独坐敬亭山》 篇2

摘  要:蔡廷干是独立完成中国古典诗歌英译集的第一人,是华人独立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先驱。研究其翻译策略与译诗目的及其翻译得失,对于学者间总结经验、以更好地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经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李白诗歌作为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杰出代表,不管是译者对其诗歌的选择还是具体译文,都必然体现出译者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目的。文章主要通过《独坐敬亭山》译文的具体评析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蔡廷干  《唐诗英韵》  《独坐敬亭山》  英译

一、作者生平及其著作

蔡廷干(1861-1935),字耀堂,广东香山县上栅村人。早年寄居唐家村,在私塾读书。十岁时入清政府专为提高留学美国候选幼童的英文水平而创办的预备学校学习,十二岁时被选为清政府第二批赴美留学的三十名幼童之一,继而被送至美国学习,住在康涅狄格州新不列颠当地美国人家里。高中毕业时,由于生性顽皮,蔡廷干成为了有名的“好斗的中国人”。鉴于他的不安分行为,当地决定遣送蔡廷干回国。但是当中国留美幼童的负责人容闳见到他时,发现他已掌握了一口完美的美式英语,不光没有把他遣返,反而把他送到罗威尔(Lowell)机械厂学习实用机械学。蔡廷干的聪颖以及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美国学习生活八年后,蔡廷干于1881年应召提前回国。经过三年的深入学习,蔡廷干于1884年被派往福建水师服役,1888年又被调往北洋水师服役。之后蔡廷干相继参加了中法之战以及甲午海战,并在黄海战役中兵败被俘至大阪,《马关条约》签订后被释。

民国初年,经过唐绍仪的引荐,蔡廷干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官至海军中将,同时任袁世凯的大总统高等参谋兼任英文秘书,深得袁的倚重。后他因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行为逐渐倒向段祺瑞政府并受到重用,曾短期出任内阁代总理。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作为北京政府税务处督办的蔡廷干不能为已经产生财政危机的北京政府提供财源,遂辞职,至此退出政坛。

蔡廷干晚年远离政事,闲居大连,九·一八事变后迁居北京。远离政事的蔡廷干致力于国学的研究和传播,除了应清华、燕京等大学的邀请做中国文学的专题演讲外,他还利用自己对英语的出色掌握,出版了研究《道德经》一书的英文著作,即《老解老》(A Synthetic Study of Lao Tzus Tao-te-ching in Chinese)。《老解老》在国内最先运用了西方的“索引法”,使本书成为我国第一部以经证经、逐字索引地解读中国典籍的著作,不管是在索引史上还是在中国典籍西传的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蔡廷干另一重要著作是《唐诗英韵》,此书是第一部由中国本土学者独立完成的英译中国古诗诗集,可谓是开中国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先河,至今仍在西方国家流行。蔡廷干其他的作品包括《古君子》《大东诗选》,以及没有成书的英译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选篇》等。[1]

蔡廷干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晚清和民国时期有着突出影响的人,长期活跃在政治、军事、财经以及外交等领域。除此之外,他在学术领域和中国古典文化西传两个方面所作出的创造性努力和贡献同样让他生前身后令人肃然起敬。由于蔡廷干文武兼备,当时中国的上流社会称其为“儒将”。

二、《唐诗英韵》

《唐诗英韵》(Chinese Poems in English Rhyme,直译为《汉诗英韵》)于193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第一本由地道的中国人英译的中国诗歌集,其中部分译诗曾发表在1905年的《东亚杂志》(East Asia Magazine)上。作者所选122首诗歌涉及唐宋两个朝代,包括39首五绝和83首七绝。

译诗集在文本的选择上,首先是全部诗歌均选自《千家诗》。《千家诗》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和明代王相《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的。虽然书中偶有平庸之作,但大部分诗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准和艺术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唐宋诗歌的整体成就。《千家诗》所选诗歌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诗、送别赠友诗、思乡怀人诗、吊古伤今诗、咏物题画诗、侍宴应制诗,应有尽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自然也能表现中国人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价值追求以及宗教情怀。这刚好符合作者的译诗目的。第二,作者所选诗歌均为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一方面,绝句与律诗相比更为短小,用典不如律诗多,因此翻译起来相对比较方便;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作者自己的个人喜好、翻译理念、选诗标准决定的。第三,蔡廷干请了杨夫人(Mrs. C. Walter Young)通观全书,从中选出最有趣、最能吸引西方读者的诗歌。这突出地显示了译者强烈的读者意识。

此书的翻译持续了三十年之久。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在急剧动荡的时期,内忧外患,是帝国主义凌略、欺压的对象。作为一个有很强民族气节的中国人,身处政坛的蔡廷干虽然有过努力,但却无法力挽狂澜。蔡廷干在书的前言中也提到,英译本书具有明确的政治动机。他希望通过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等人类共同希冀的价值观,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认识,从而为中国赢得国际上的同情。

蔡廷干想要通过译诗向西方世界展现中国人追求闲适宁静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性格特点。他在书的前言中说:“P11:中国人天性喜欢闲适和宁静,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最大的特点之一。这种喜爱不是因为懒惰,这种对闲适和宁静的追求是为了获得他们理解中的幸福的感觉。闲适和宁静只是通往更高层面上的愉悦的垫脚石。闲适是他们自身文化和对自然的沉思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2],“他们通过把对物质的欲求降到最低来获得闲适的,并奉行自我牺牲和克己的精神。有一个谚语说,知足常乐。”[3]并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古代诗人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以突出中国人崇尚自然、渴求和平的秉性。除此之外,译诗还传达出了译者的政治理念,即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国际事务,而书中多首描述随遇而安的诗歌也很好地诠释了译者的这一理念。

《唐诗英韵》所选诗作题材广泛,有的涉及爱情、友情,侧重于亲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者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静夜思》《题北榭亭》等;有的描绘中国传统的节日景象或感叹时光飞逝,如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元日》等;有的书写恬静的田园生活,如程颢的《春日偶成》、朱熹的《泛舟》。其他的还有刻画世态炎凉之作、描写自然景色之作、咏物怀古之作、反映诗人冥想沉思之作、彰显诗人宗教情怀之作,等等,与原本一样,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风貌。

译者在翻译这些诗歌的时候,采取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格律体。绝句的韵脚是落在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一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了英诗格律中的双行押韵(rhyming couplet)或隔行押韵(alternate rhyme),韵律接近完美。在翻译的时候,作者尽量避免削足适履、因韵害义,“不会为了迫切的符合韵律而篡改或扭曲原诗的意义”[4]具体操作时遵循的原则是每一个汉字对应英语里面一到两个音节,并且采取的韵式是抑扬格,因此,五绝通常被译成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而七绝被译为六音步抑扬格(iambic hexameter)。这样,译作每一行的长度以及音节和原诗一样,均保持大体一致,就保留了原诗歌的形式美。

此外,译者还尽量避免元音省略,以免损害词语形式,以便读者在浏览或阅读诗歌时能够很容易地看出词语和韵律的对应关系。

陈立廷在序言中说:“十五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尽力保证每一行每一个词语翻译的准确”[5],“译文保留了原诗的神韵和音韵并保持了语言的自然流畅”[6],“这些译诗必定会对世界了解中国诗歌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7]。

《唐诗英韵》共选李白诗歌五首,包括三首五绝,即《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秋浦歌》,和两首七绝,即《客中行》《题北榭碑》。本文选取其中一首独具韵味的五绝加以评析。

三、《独坐敬亭山》英译评析

《独坐敬亭山》一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是李白秋游宣州时所写的一首抒写心境的五绝。语言浅尽明快,情思无尽韵味悠长,历来获评甚高。清代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曰:“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于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清吴烶《唐诗选胜直解》曰:“山间之所有者,鸟与云耳,今则飞尽矣,去闲矣。独坐之际对之郁然而深秀者,则有此山,陶靖节诗‘悠然见南山,即此意也,加‘不厌二字,方醒得独坐神理。言浅意深,人所不能道。”

此诗开篇两句浅显素净、明白如话,但很有画面感,寥寥十字描绘出一幅众鸟高飞远去、踪迹渐无,一片长空里一朵孤云悠然飘过的图景。其中“尽”字既有众鸟高飞前的喧闹,又有高飞去远后的安宁;“闲”字既有孤云悠然的情态,又有作者闲适的心境。清代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论开句说:“只此五个字(指‘众鸟高飞尽),使我目开心朗,身在虚空,一丝不挂,不必更读其诗也。”正如《增订唐诗摘钞》所云:“鸟飞云远,言其独坐也;末句‘独字更醒。”此两句动中有静、以动衬静,勾勒出诗人举目观望、独坐出神的形象,照应“独坐”之题,也给了读者无尽的想象,使喧嚣而逝的众鸟、悠然飘离的孤云与淡然独坐的诗人构成强烈的对比,不仅凸显出敬亭山之幽深静美,也为下文设置悬念、做出铺垫。

后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诗境推向更高一层,出云鸟皆去,独留诗人与敬亭山同悲欢。诗到此戛然而止,却留下无尽的情思与韵味。“两”字更是赋予诗人与敬亭山若宾主相对而视对的神韵。《诗法易简录》曰:“首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三、四句偏不从独处写,偏曰‘相看两不厌,从不独处写出‘独字,倍觉警妙异常。”此中韵味,颇值得玩味。

至于此诗主题,大多数人都是联系李白一生所处逆境对此诗进行解读,比如有的说李白是在“长期漂泊”“饱尝了人间心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之后“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8]《诗境浅说续编》也说到:“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对写作此诗时诗人的心境做出了怨悱、孤寂、愤世的解读。但是考虑到李白一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深,并且诗人作此诗时距被迫离开长安已有十年之久,把这首诗里的“独”理解成诗意的孤独,把诗歌的主题看成是展现诗人恬然沉思、天人合一、热爱自然、从孤寂进入到化归大道的心灵境界也未尝不可。

通过译者在《唐诗英韵》中所倾注的政治热情以及想要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人民追求闲适宁静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性格特点这一目的,再结合《独坐敬亭山》的译文,不难看出译者对此诗的解读正是后者。下面就对《独坐敬亭山》的译文作具体分析: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ALONE ON THE CHING-TING HILLS

The birds have flown away on pinions high,

A cloud in heedless mood goes floating by.

The two that never change their fixed regard,

Are ye,fair ching-ting hills,and I, your bard.

《独坐敬亭山》这一标题,紧扣诗歌主题,既点出了此诗的地点,又写出了诗歌“独”的意境。译者在翻译时选择了保持原题目的原汁原味,基本上采取的是直译的方法。虽然与原题相比少了“坐”字,为“Alone on the Ching-Ting hills”(独自在敬亭山上),但考虑到题目中的题眼并非“坐”字而是“独”字,与罗郁正教授所译的更加全面的“Sitting Alone in Jingting Mountain”(独坐在敬亭山上)相比,也无不可。二者与日本著名学者Obato所译“The Jingting mountain”(敬亭山)相比,均更加妥当。值得注意的是,罗郁正与Obato在翻译“山”时,都用了“mountain”一词,而蔡廷干则用了“hills”一词。“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由于敬亭山有大小山峰60座,所以译者用了复数,主峰海拔317米,属于比较低的小山,所以译者用了“hill”一词。而“mountain”则是指比较高大的山,所以蔡廷干所用“hills”无论是在词意还是在词形上都比其他两人所用“mountain”恰当。译者翻译之严谨、考虑之细微、知识之全面,由此可见一斑。

首句的翻译译者用“pinions high”突出飞之“高”,“away”写出飞之“尽”,语言也保持了原诗浅显素淡的风格。次句“孤云”翻译成“a cloud”,而并没有像其他译者一样,用形容词来修饰cloud,如Obato 用了“solitary”,许渊冲用了“lonely”,罗郁正用了“single ”和“alone”。因为不定冠词“a”已点出是一朵云,再加上修饰词未免有重复之嫌,更不用说罗郁正用了两个形容词来修饰。更妙之处在于译者用了“ heedless”(不留心的)一词,把这片孤云休闲自在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韵式的要求,后两句在翻译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原诗直译,但是也比较完整地表达出了原诗的意思和意境。尤其是最后一句,在敬亭山前面加上了原诗所没有的形容词“fair”(美丽的)一词,更是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在、静静享受自然之美之意。王琦在《李太白全集》中注曰:“《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宁国府城北十里……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9]敬由此可见亭山之美,译者加上“fair”一词并非多余。除此之外,在解释“两不厌”中的“两”,也即“the two”时,作者在“I”之后又加上了“your bard”(你的吟游诗人),这就增加了诗歌的浪漫情调,而少了通常所理解的孤寂愁苦忧愤之意。这也是由作者对此诗的理解及其翻译目的所决定的。

纵观全诗,译者采用了双行押韵(rhyming couplet)韵式和五音步抑扬格来翻译此诗,每一行多用相较复音词更加简明有为的单音字,保留了原诗五绝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也和原诗一样具有音韵美。反观同样采用格律体翻译的许渊冲的译文:All birds have flown away,so high;/ A lonely cloud drifts on,so free./ We are not tired,the Peak and I,/ Nor I of him,nor he of me.却有因韵害义的嫌疑。译者显然忽略了“tired”(疲倦的)和“tired of”(厌烦的)在意义上的巨大差别,有严重的为了追求音美、形美而损害意美的倾向。而蔡廷干所译则更加自然,更加贴合原诗。

四、结语

从20世纪开始,特别是一战后,西方社会和文化陷入危机,包括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古老神秘的东方,出现了“东方文化救世论”,希望从中国文化中找到新的出路。蔡廷干翻译并出版《唐诗英韵》一书,正处在这一时期内。此举既符合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热衷和期待,又饱含了译者自己的政治愿望,再加上译者高水准的翻译,该书在西方社会的大为流行也就可想而知了。

从译者所选诗歌及其译文可以看出,在《唐诗英韵》中,李白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谪仙人”,而是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真情流露且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中国人的形象出现的。这从以上对《独坐敬亭山》译文的评析也可见一斑。

注释:

[1]马士奎:《蔡廷干和唐诗英韵》,名作欣赏,2012年,第33期。

[2][3][4][5][6][7]Tsai Ting-kan:Chinese Poems in English Rhyme,New York,N.Y.:AMS Press INC,1971,P11,P11,P10,P7,P7,P7.

[8]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9][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上、下),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3

一.导入

知识竞赛抢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2.(),唯见长江天际流。3.举头望明月,()。4.(),不及汪伦送我情。

问: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作者都是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二.释题

1.仔细看老师写“亭”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2.从题目感受诗人当时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你还可以想到哪些词? 3.再读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时代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到长安为官,但因不容权贵,刚直不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弃官而去。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独寂寞时所写。四.疏通诗意

1.小声读诗,检查朗读。

2.根据重点词语(书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众鸟

孤云

闲:悠闲

独去闲

厌:满足(看不够,厌倦)五.欣赏诗句

1.自由读诗,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画一画这幅画,什么没有了,画中应只有什么?带着疑问学习前两句。2.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

描写一种独特的景色,板书:鸟尽云去

十分幽静,似乎世间万物都厌烦诗人,远离他而去,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2)说得真好,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前两句诗吗? 3.学习后两句

师:面对着鸟尽云去的孤寂,让诗人欣慰的是什么?出示后两句诗。

面对着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在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像谁呢?(朋友、老友、知己、伙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将山水人性化,再想想,这时作为敬亭山会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

评价:说得真好,你就是李白的朋友 师:带着你的理解读后两句

还有想安慰、鼓励诗人的同学起立,齐读后两句

师:诗人在孤寂的时候来到敬亭山,他要寄情于山水间,山给他温暖、安慰,表达他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六.升华情感

听到敬亭山深情的话语,诗人此刻的心情怎样了?请大家来当诗人,面对着艰难的人生,面对着美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独坐敬亭山作文 篇4

“喳;喳……”几声鸟鸣打破了平静。李白向天空望去,所有的鸟儿都在他的头顶盘旋着,鸣叫着。它们扇动双翅,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天空的尽头。

天空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却只有一朵小小的云彩了。可它却不肯停留,慢悠悠地飘走了。

现在,只剩下敬亭山和李白了。李白说:“敬亭山啊,敬亭山,现在只剩下我俩了!鸟儿不愿和我作伴,云彩也不肯停留,但你不同,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独坐敬亭山》同步练习 篇5

众鸟高飞尽,,只有敬亭山。

2.解释相关词语

孤云独去闲闲: ..

相看两不厌厌: ..

3.填空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大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他被人们称为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

答案:

1.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2.闲:悠闲自在(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满足

3.(1)太白,青莲居士,唐,诗仙

(2)孤独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篇6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歌,是一首简单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我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导入新课“李白在写《独坐敬亭山》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生说是寂寞,有些说是高兴。我先不急着回答,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并找出答案。读过一次课文了之后,学生都能体会到李白的心情是悲伤的了。现在想来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让学生找出可以表现出作者孤独的心情的.词语。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我是不是提错了呢?或者是多余了。因为从题目中的“独”就很容易看出来了。提问题真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独坐敬亭山教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独坐敬亭山》教案(最终版) 篇8

初等教育一班

吕芝兰

200811123006 人教版小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教育科学学院

初等教育一班

吕芝兰

200811123006 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4.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3.感悟。

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

4.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相看

鸟尽云闲←————坐←——————→敬亭山

(备感孤独)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透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

二、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三、选文目的:透过对诗句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累。

四、教学准备: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了,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故事,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

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一手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李白,唐代诗人,他写的诗又多又有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诗仙”,(介绍历史背景。)

2.解诗题。“独”是指独自一个人。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敬亭山。

师:李白一个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朗读全诗,体会李白的情绪。

3.检查生字,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生字生词,指名认读,领读。出示全诗,全班齐读,教师指导古诗停顿并范读。

(三)悟诗意,觉诗境。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1.重点引导“众”与“孤”之中蕴含的多与少之意,“尽”与“闲”比较教学,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当时的情绪。

2.小结前两句: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3.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后两句,后两句诗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读诗句,小组讨论诗句含义。

5.小结后两句:我静静的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谁也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过度:作者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语的高山呢古人写诗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绪,(了解李白不同时期的诗和他当时的境遇,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怀。)

四.朗诵全诗,熟读能诵。

独坐敬亭山教学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两不厌”------注释中如何解释“厌”,那么不厌是什么意思?“两不厌”又怎样解释?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4、出示:“尽”在字典里的三种解释,全部;完了,没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气。“高飞尽”里面你怎样理解“尽”字的意思?“高飞尽”又怎样解释?“众鸟高飞尽”呢?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5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上一篇:师范生个人实习规划下一篇:大学数据备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