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总结大学

2024-08-12

家访工作总结大学(精选12篇)

家访工作总结大学 篇1

为积极响应学校“走进困难家庭,关爱学生成长”的号召,本人于20xx年8月前往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对应用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20xx-1班学生廖玉同学进行家访。现将家访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廖玉,男,应用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20xx-1班学生,为我校20xx-20xx学年度贫困生,该生在校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其专业必修课总分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xx级93人中排名13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该生家庭成员有奶奶、父母、姐姐和两个弟弟,奶奶身体健康情况尚可,但行动不便,父亲为当地某炮竹厂工人,母亲在镇上做零工,姐姐外出打工,两个弟弟分别就读高二、高三。家庭人均收入约300元,但家庭支出较大,故家庭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三:访谈基本内容

1,家庭经济情况如何,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家庭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收入来源为父母二人做工工资所得。主要原因是家里小孩多,有四个小孩,现在尚有三个小孩在读书,并且都已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较高。同时家里尚有高龄奶奶,偶尔需要到医院看病、拿药,也成为一个固定支出。

2,廖玉在家里表现情况如何

廖玉在家中排行老二,其姐姐读书仅独到初中毕业就已经出去做工,廖玉在家中承担着为家庭分担压力的任务。每次放假回家都会督促两个弟弟的学习,还要帮助父亲做工。并且在家中比较孝顺,和邻里之间相处融洽,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3,现在家庭的主要困难

现在家里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由于小孩读书需要较多的资金,故而现在家里不仅没有什么结余,还向亲戚稍微借了一点。所以希望能够获得生源地贷款或者学校贷款之类的减轻家里的负担。另外就是家中的奶奶无人照顾,因为夫妻二人均要外出做事,所以正常工作时间家中无人对老人家进行照顾,这也是一块心病。

4,廖玉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如何

廖玉在校期间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自卑,自信做人、踏实学习,与周围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乐于助人,周围同学称“谦虚低调,默默助人”。廖玉同学在学习方面也是非常认真,其专业必修课总分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xx级93人中排名13名,并且在20xx-20xx学年度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5,廖玉马上面临毕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专业是我院强势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廖玉自己的专业学习又较为努力,故而未来能胜任工作。按照前面两年的情况来看,该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为:建筑公司做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公司做施工现场监理,检测公司做工艺检测等,主要工作单位为桂林三建、桂林四建、桂林八建、广西二建、广西三建、广西四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华南分公司,深圳恒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十一冶建筑工程公司等。就业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基本上要先在工地上班,较为辛苦。

四,工作效果

1、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家庭实际情况,能够清楚的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思想上相关情况,可以在学生面临的困难、困惑问题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同时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及相关资助工作提供了直观而详实的`资料。

2、以实际行动落实家校联系,让家长—学校实现面对面交流,更加有利于学校了解家庭实际困难,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能让家长能够清楚的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理解支持。

3、深入学生家乡,积极宣传学校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各项助学政策,充分体现学校对我校的关心、爱护,有利于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我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能够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学校的关爱,能够拉近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两者之间的亲切感,增进了家庭和校方的感情和友谊。

五:存在问题

由于对家访目的地较为陌生,故在前往家访目的地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交通方面:如前往合浦县公馆镇,需要先乘坐北海到合浦县城的班车,然后搭乘公交车前往合浦县汽车总站,再搭乘城乡班车前往公馆镇,最后需要乘坐“三马车”前往目的地。语言方面:该生家里父亲能讲普通话,但是其母亲能听懂但是不会讲,同时我自己又不会合浦话,这就给相互交流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对该工作的建议

1,不打无把握的仗

做好功课,在家访前需要对该生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对其优缺点都作出评估。同时根据想要了解的情况提前列出访谈话题目录,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对家访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做好了解,避免造成无谓的误会和矛盾,影响家访的进程。

2,提前了解交通状况

可以通过家访学生及其他方式了解如何到达目的地,如果过于复杂,可以选择包车前往。同时如果有当地较为熟悉的人,可以让该人做向导,可以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还要充分了解路途中有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天气是否有大的变化,是否有路段正在修整等,如果有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辅导员家访活动总结

家访工作总结大学 篇2

一、高校家访工作准备与形式

家访前, 首先,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精选家访对象, 高校辅导员家访的主要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学业困难, 单亲和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其次, 周密计划确定走访路线, 做到有备而行, 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 电话家访, 信函家访及网络家访利用现实QQ、飞信等网络聊天等工具进行家访为辅。每次家访阶段完成后召开小型总结会, 与相关参与各项家访成员交流家访感受心得, 分析研究家访活动中存在的学生问题与情况, 并做好相关记录, 有利于下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和教学计划。以2012年暑假河北高校开展的暑假辅导员“大家访”活动中家访的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全年级132人, 实地走访40人, 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8人, 单亲4人, 学习困难7人, 心理及其他问题1人。其他形式家访92人。

二、高校家访问题总结分析

高校家访工作已经也越来越受社会高校重视, 结合家访经验, 以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为例, 对现实存在的一些家访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更有助于达到家访的真正目的, 以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服务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1. 困难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成绩情况。

全年级共有132名学生, 其中申请并纳入贫困生库里的有64名, 占全年级人数48%;根据2010年入学以来三个学期的成绩, 在全年级前20%学生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58%, 稍稍优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比例;而在全年级前40%的学习成绩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52%, 稍稍优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比例;也就是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全年级的努力学习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根据数据来分析, 并没有明显差别, 和全年级比例基本持平, 并不能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上要比普通学生更加努力。那么, 是不是越贫困学习越好, 如下图:

在贫困生库里列为特别贫困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区段中看出, 年级成绩前20%只有一名, 在20%~40%之间没有, 大多数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学习成绩的40%~80%之间, 也就是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不一定会在学习中努力, 反而可能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其他事务上而造成经济条件越差学习可能越不努力的趋势。

2. 学生会因为家庭条件产生自卑心理。

在实地走访中, 与家长和学生聊天得出, 如下图:

在实际走访过程中, 61%的学生有些许自卑, 而自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家庭所在地区周围的家庭又相对比较富裕, 只有他们个别几家家庭条件较差, 容易自卑, 而在相对都比较贫困的地区, 自卑感就没有那么明显, 反而励志的学生更多。

3. 家长和辅导员等教师对学生的学校实际表现不一致。

在家访中, 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 他们基本上都不会过多的干预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事情, 反而可能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 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空间, 反而学生的发展完全看学生的自制力。大学期间,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精力在做什么?实地走访中, 通过与家长和学生聊天得出三方——家长、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精力看法不一致, 如图:

家长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的精力是在学习专业知识, 而辅导员看到的是学生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了勤工助学上, 学生却自我认为基本是在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上。学生家长的想法和学生本人的差距很大, 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学费的压力, 所以就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反而家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孩子好好上学, 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将来能有所作为。通过辅导员的了解, 不管是否是贫困生, 学生在校学习的精力都比较低, 矛盾在于学生想更多接触社会, 却又不具备成熟的思想心态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由于部分学生心浮气躁, 急于求成, 只看眼下, 不能长久地、发展地看待问题, 造成了对学习没有很强的信心,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三、实证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培养自我发展的才能

从高中的家长、老师的催促管理到大学的自我管理, 自我发展, 学生要有一个过程, 学校与家庭及时保证沟通确保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能有依据。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来了解这些学生, 不仅要与学生本人通过短信、QQ等方式交流,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日常的学习生活, 更应该通过他们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平时表现, 以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尤其是特困生加以帮助和指导。

目前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 我们不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更要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如何在学校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明确他们现阶段自我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努力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为以后找工作增添砝码。

2. 重视心理指导, 关注贫困生情感教育, 尤其是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聊天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 通晓学生心理变化。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激励, 鼓励他们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自信心、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培养具有内在价值感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尊心, 引导帮助他们去营造和谐、健康、友好、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尤其是配合着就业指导, 合理的安排就业。

情感教育是大学生中很重要的教育方式, 也是传递中华文化、传递教育理念的一个窗口, 培养杰出人才的根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受到了很多的帮助, 因此感恩教育是对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 让学生在工作中直接参与体会感恩的真谛, 逐步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3. 依据就业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早做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就业指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家庭困难, 过多的参与勤工助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从而影响了学业, 甚至改变了人生价值观。而且勤工助学岗位很多不是学校提供的, 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社会, 从而歪曲现实。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勤工助学岗位, 在校内校外的单位和学院正规渠道的帮助下, 为他们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打工, 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同时加强勤工助学思想教育, 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督促指导学生制定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 尤其是很多贫困学生在自己就业问题上有很大的困惑和恐慌, 帮助学生确定大学阶段学习及职业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文化知识和从事社会实践的关系。在规划中, 使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 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同时辅助心理指导, 帮助贫困生进行在校四年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 从而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信赖感。

4. 坚持家访, 建立多种形式长期机制, 完善学生工作

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 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家访工作是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家访是界定学生家庭贫困状况的最好途径。但是对每一位困难学生的家庭都进行亲自的走访, 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 因此我们更应该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 拓宽家访途径,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电话家访、网络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的家访, 才能使家访工作进行到底。保持家访的连续性, 让家访深入学生的日常中, 建立长期家访机制, 多种家访模式育人相结合。

通过家访, 不管是电话家访、信函家访、网络家访, 还是实地走访, 对家访贫困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此深入改善班级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自身责任感使命感。让大学贫困生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合理激励学生各项才能的发挥。

摘要:高校家访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 是架设家长—学生—辅导员之间的桥梁。本文对现实存在的一些家访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完善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切实达到高校家访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家访,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尹作发.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11) :66-67.

[2]李国强, 王旭红.家校合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教师, 2009 (2) .

[3]宋虎珍.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 .

高校大学生通讯家访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通讯家访;意思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2-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1]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形式,可分为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因学生家长工作、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前者已不适合高校学生。而后者又分为实地家访和通讯家访。实地家访,即传统意义的家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因此只能在少数学生中进行。通讯家访,具有方便、快捷、耗时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校全班家访的首选方式。具体形式包括①传统的邮政时代的产物——书信。即便在信息高度发达,很少写信的今天,书信形式依然最为正式;②电信业高度发展后应运而生电话、短信。因其无需验证的特点,适合于通讯家访初期广泛使用;③网络普及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即时通讯软件(国内常用的有QQ、飞信、微信等)。适合用于与家长熟悉后随时沟通。

作为大家访活动的必要组成之一,通讯家访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学生看似已成年,但由于9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及其丰富、信息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娇生惯养,吃穿不愁。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因升学压力被迫长时间学习,每天生活枯燥无味。缺乏自控能力。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监督,生活上毫无规律、一盘散沙,成绩也因高考压力骤然释放后的反跳性玩乐等原因而一塌糊涂。因此,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联系,是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促其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当今学生缺乏磨练,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除了书本,很难健全在心理、人格上的培养,较多同学进入大学校园后暴露出性格、人际交往上的问题。现代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极度自我,难以对辅导员这个“外人”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内心;同时,部分学生性格极其敏感,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少数心理脆弱的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批评难以接受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通讯家访又是辅导员深入探究其性格特点的必要手段。再次,学生不远万里来学校读书,学生家长有权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校教学、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直面学生和学生家长,是高校教育的窗口。因此,通讯家访是以辅导员为桥梁,学生家长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必经之路。

通讯家访的意义:1、通过与家长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和成长环境,避免教育学生时因不够了解而说错话。2、可以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作为学生在校表现的参照,能反映出学生是否适应校园生活。部分学生在校与在家表现截然不同,比如在家性格开朗,而在校表现得十分内向,这可能是学生难以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3、进行通讯家访,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重视,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辅导员与学生人数1:200的配比和辅导员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决定了辅导员难以单独面向每一个学生,除少数班委和特殊群体以外的普通同学可能会有被忽视感。长此以往,辅导效果难免下降。而通过通讯家访将学生在校的点滴告知家长,可以传递给学生“老师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信息,从心理上得到慰藉。4、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长的约束,辅导员又不能时刻看着学生,会有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而不定期与家长沟通,是对学生惰性思想和侥幸心理的一个震慑,间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5、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不方便当面问学生的信息。适用于一些比较敏感,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或伤及学生自尊的心理辅导。6、辅导员作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桥梁,能够从家长收集学生想不到或想到又不敢提的意见和建议,又能解答学生家长对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就业考研情况等的疑问和困惑。7、家长的期盼促使辅导员对学生更加负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学生年龄多大,走到哪里,他们始终也都是别人的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将心比心,家长沉甸甸的希望压在辅导员心头,无形中促使辅导员更加认真负责,努力进步。

通讯家访的后续工作:1.将通讯家访的书信、电话录音、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以及心得体会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组织各系部进行汇报,既能留作学生档案以备查阅,又能为今后的教育、家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将通讯家访活动工作进行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和荣誉,作为职称评定、业绩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以鼓励创新,将创新方法作为单项奖来评定。3.通讯家访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辅导方案。4.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并及时解决,让学生和学校共同收获通讯家访的成果。5.加强宣传,首先,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为下次通讯家访做铺垫;其次,将走访成果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形象。6.给予参与家访的辅导员一定的财政补贴。

通讯家访的思考:1.特殊群体需要受到关注,但不能使其感到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还是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亦或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其独特的成長经历决定了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他们潜意识里却不愿与众不同。过分强调这种关注会对学生形成压力,使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抗拒。2.身教重于言传。与家长沟通中,一名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想让孩子戒烟,但孩子跟他吵道:你能抽烟为什么我不能?希望老师能多劝劝他。过多言语的劝说只会让人不耐烦甚至逆反,唯有榜样才是最有力量的。3.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技巧,报喜要事无巨细,而报忧则应隐晦提出,点到为止。我们进行通讯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而将其缺点如实相告的“告状”容易使家长着急,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效果会适得其反。4.通讯家访的延伸:其一,家访对象可以由只访家长扩展到对学生本人。鉴于学生对被辅导员请来谈话的紧张、抵触心理,日常通过书信、电话、QQ等方式多沟通,能够不经意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二,走访主体可以扩展到班委、舍友。学生与同学的家长沟通或问候、或聊天,能让出门在外的学生本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5.通讯家访的局限: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匮乏,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家长联系不上的情况。因此,通讯家访不能完全代替实地家访。

参考文献:

[1]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尹作发。

[2]新时期做好高校大家访工作的思考。

[3]高校辅导员家访时效性研究,郑宁。

家访工作总结大学 篇4

一、走访基本情况 2009 年 8 月 26 日 上午 8 时,我们一行三人乘车前往此次受电力奖学金帮助的三名贫困大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本次活动于 11 时 30 分结束。本文是我们的走访日志,针对走访了解的实际情况,谈一些我们关于家访心得体会。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家中只有一间大房子,一间小的厨房;其母常年身体不好,无劳动能力;其祖母由他家与他的叔叔轮流照顾;姐姐在**读大学,家庭贫困。刘 娟:我们的车绕了半天才找到她的家,其母腰间盘脱出严重,不能干重活,其父在板厂打工时不慎手被锯子锯伤了三个手指,至今仍浮肿,不能劳动。其祖母刚刚去世,花了家中不少钱,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才筹措到 7000 元学费和住宿费,但是生活费还没有着落。**:父母无固定收人,弟弟在念书,母亲体弱多病,家中生活困难。

家访工作总结 篇5

杨胜

本学期我依然带着自己原来的班级,原来的学生,一切似乎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也有变化,学生变的干净了,长高了,比以前懂事了,我想最大是变化就是学生的心里发生的变化。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我想管理学生最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的心理动态,只有清楚的认识学生的心里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和交往沟通。我认识学生的心里动态要从多方面的介入,从学生的眼神,动作,学习态度,交往圈,更有必要与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交谈与沟通。为此,本学期依然进行了一系列的家访,家访的学生有徐声俭,张宇扬,张园,周敏,胡钦伟,陈乐等等同学。

家访的学生类型包括生活有困难,学习有困难,还有行为习惯差,以及优等生。这学期的家访,让我提高了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认识,在农村教书,教师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受教育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的行为不好,不能因为一些学生的成绩不好,更不能因为学生家庭困难而对它们产生偏见或者是歧视,要知道,他们是后生,他们具有无穷的力量,让自己翻身,为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肯定是希望在日后的某天遇见自己的学生的时候,得到的是足够的敬爱,而不是彼此擦肩而过……

通过本学期的家访,我发现我这班级的学生很优秀,每一位都是!虽然一些学生的成绩不好,但是我相信那只是暂时,因为这里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没有提高,但是这些学生非常懂得尊敬老师,老师前老师后的问好,在他们家会主动的端茶倒水搬椅子老师坐。有些学生一回家就干活,看到爸妈辛苦的从外面回来,会主动的去菜园摘菜,洗米做饭,很多学生一回家就会拿出家庭作业,认真细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些不会做的会询问爸妈,常常因为一些题目不会做而做到深夜,这是在大冬天。

家访工作总结 篇6

陶行知先生曾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毫无疑问,开展有效家访就是进行心心相印的真教育。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高中部高一年级积极、扎实、有效地践行“密切联系群众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各班主任满载着爱与责任,利用休息的时间,纷纷踏上了家访的道路。

为保障此次家访活动取得成效,制订了详实的家访计划,年级提前召开了班主任家访动员会,要求各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此次家访活动中去。在家访过程中,与学生和家长“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情况,积极宣传了相关办学政策,诚恳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师风、班级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家访不仅增进了师生情谊,而且成为了延伸学校教育的有效载体。许多家长表示,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要能够更好的与孩子沟通,更加尊重孩子,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为让家访活动富有实效,家校共建有温度的桥梁,不断的完善促进全面、严谨的实施方案。在家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需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好家访内容,并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与家长就其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家庭状况。开展家访活动以来,家长在教育上的主动性得到加强,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度得到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流畅,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亲子关系更为优化,自己也得到更多反思和提高的机会。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这次家访我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

通过家访活动,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不仅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家访工作看似麻烦,烦琐,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但是这种方法是其他教育观察法所不能比拟的。

家访工作总结大学 篇7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意义

(一)宣传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家访是指学校的教师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机动、主动深入、针对性强的特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问题,逐步建立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家访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延伸,通过家访,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向家长和学生传递国家和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关注,不仅能够带给他们更多信心与希望,也有利于实现学校、家庭及地方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继而产生社会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家校互动,助力学生成长

家访工作架起学校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家长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1]。家访更加直接地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学生的受资助情况传递给家长,减轻了家长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使学生家庭直接地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家访还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不懈斗志,树立热爱集体、 感恩社会的思想观念。家访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类是已经录取但未报到的新生。家访过程中,对于在校生,体会到的是一种不同于在校园内和辅导员谈话形式的关心和感动;对于新生而言,在尚未走进校园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学校教师上门传递的关爱之情。同时,高校通过家访掌握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便于今后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资助和教育培养方案。

(三)掌握真实资料,完善资助评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准确,才能保证高校资助评定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将资助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才能真正发挥扶贫济困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都是以学生持有的贫困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等有限的材料作为认定依据[2]。但是贫困证明的有效性、不同地区贫困状况的差异性、学生申请资助的主观性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资助评定工作的复杂性。经过学校认定的学生困难等级基本上符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但仍旧存在着地域差异和虚报、漏报等情况。家访的形式能深入学生家庭,实地了解学生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及家庭氛围等诸多因素,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的整体状况。因此,家访工作是认定学生困难等级的有效补充,对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使高校资助工作更加细致入微、准确到位。

(四)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是年轻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家访工作,使教育者亲身感受学生家境的贫寒、 求学的艰辛、成才的渴望、家长的期盼,从而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教育者更加用心、用情地做好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培养工作。此外家访工作也能开阔年轻教师的工作视野,拓宽工作新渠道,增加工作新思路,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发展建设。

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家访工作模式

为了保障家访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长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机制,使走访的学生家庭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大。首先,高校可以指定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家访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从前期的家访教师招募、学生信息统计,到后期的家访工作总结,都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导组织开展相应工作。其次,高校要每年预拨专用经费对家访工作进行财力支持。这笔经费不仅可以解决家访工作的必要财务支出,而且可以为家访教师购买意外保险,确保安全出行。 最后,为了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应当对家访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明确要求。培训内容不仅要涵括国家资助政策和本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念、方法措施和资助成效等内容,还要重点介绍家访中的访谈内容和访谈技巧。学校要求教师在走访中要记录与家长交流的详细信息,保存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照片、走访小组与家人的合影,家访结束后,走访小组要提交家访报告。并注意出行安全,确保家访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灵活的家访工作机制

高校可灵活安排家访时间和家访形式。家访时间一般分为假期集中家访和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两类。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确定每年假期集中家访的省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扩大走访的范围。家访教师由各院系选派,除了辅导员以外,积极鼓励学校相关部处、院系一线教师报名参加。学校将家访教师分成小组,每组3—5 人,实行家访时间和家访方式弹性制,由各小组自行协调安排。这种弹性的走访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走访队伍,使学校与院系之间、 辅导员与教师之间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全校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

(三)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是保证家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提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学生信息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生获得的各项资助奖励等等。学生信息可先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集并反馈给走访小组。如需要更为详尽的信息,各走访小组可以与学生的带班辅导员进行沟通,或者与在校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其次完整的访谈提纲有利于对家长进行系统化的结构式访谈,使家访工作能够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标。家访前应形成较完整的访谈提纲,并在家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避免因访谈不到位导致反馈信息的失实,影响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的开展。最后是确定走访行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很多位于偏远的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家访小组根据学生家庭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确定走访行程。并提前与走访学生、家长、学生毕业中学取得联系,充分了解交通细节,细化家访行程。通过前期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家访工作的实效性。

(四)采用适当的家访方式

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家长访谈和深度接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社会工作表现以及获得的各项奖励和资助情况向家长反馈;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现状以及学生在家表现,积极听取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反馈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时,少数家长可能会误认为学校是来核实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因而在交流中保持着谨慎和沉默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讲究谈话技巧,消除家长的心理戒备,营造和谐的家访氛围。家访可以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作为切入点,其间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介绍学生在校进步成长的点点滴滴。老师对寒门学子的鼓励和肯定,能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使家长看到希望。对学生的缺点要尽量委婉地指出, 双方互通信息,达成共识,一同探讨帮扶改进措施[3]。教师还可以请家长介绍学生的典型特征、在家的表现,征求其对学校教育的各项建议。在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教师向家长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学生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并结合学生的情况,询问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其他重大经济支出及缘由,进一步了解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应当向家长介绍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以及学生在校所获得的各项资助奖励,减轻家长的思想和经济负担,将温暖直接带入学生家庭。

(五)加强家访信息的沟通反馈与后续跟踪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工作旨在推动资助工作整体深入化、立体化,而资助工作的重心也逐步由前期的经济资助转移至后续的跟踪教育,即关注被资助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以及身心健康等众多方面发展。 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家访信息反馈机制,家访小组不仅要将家访工作总结提交至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更要将家访信息反馈至带班辅导员或班主任、学生所在院系, 以便于院系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资助、培养方案。此外,各院系学生组可以在院系内开展家访工作交流会,分享走访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对完善家访工作和学生资助及培养提出建议。家访工作只是关注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学生成长轨迹的跟踪、发展路径的规划还需要更多后续工作的探索与跟进。

家访工作三部曲 篇8

家访前

班主任老师先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他的爱好、优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特别是近期学习情况,因为这是家长最为关注的。班主任还得去其他任课教师那里收集一些意见,然后进行整理,进一步掌握该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表现。

做好准备后,班主任一定要和被家访的学生沟通,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去家访,是去告他的状,这会使学生丧失对老师的信任,从而达不到家访的预期目的。

家访中

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交流时,要让家长懂得,学校教育有家长的密切配合,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积极作用,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消除学生的疑虑,使家长、学生和老师三方面的交流更为顺畅。

对于顽皮的学生,班主任要做到“雪中送炭”。在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时,对学生的闪光点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谈到学习时,要多讲他取得的进步,而不应仅仅强调分数。在说明学生在校的缺点或违纪情况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

对于班级中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做到“锦上添花”。和家长交流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借助家访这个机会,班主任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学习环境、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待人接物、与同龄人的交往等。这些都有助于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只要老师在家访时把那份真情和爱心带到学生家里,家长一定会竭尽全力配合老师教育好子女。

家访后

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巩固家访效果。老师要根据学生在校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的情况,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价,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方法,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为了巩固家访效果,班主任可采用学生帮助和老师疏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好的榜样来示范,多进行正面激励,老师定时采取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止学生错误行为的反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使学生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还要定期与家长联系,双方及时交换学生的近况,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访工作总结 篇9

一、家访活动基本情况

本次参与家访的班主任共10位,家访了高一年级10个班共200多名租房学生住宿情况,家访区域涉及学校周围的街区,家访调查表200余份,老师写家访手记100余篇,学生写老师的家访日记180余篇。

二、精心组织家访活动

(一)学校领导对老师家访非常重视,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家访。

(二)制定家访计划,提高家访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和有残疾的学生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进行家访的办法,分成10个大组、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置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老师携带“家访登记表”走进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家访反馈表”。

(三)写好家访记录与总结。要求每位家访老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总结。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

(四)加强家访活动的纪律要求,确保家访活动的顺利进行。家访前,学校专门就家访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体家访老师认真遵守家访要求,家访前,事先和学生家长约好家访时间。家访期间,避开就餐时间,所有家访老师不吃、不喝、不拿学生家长的任何东西,尽可能的不给学生家长添太多的麻烦,家访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工作体会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从“告状”到沟通,从高高在上到上门服务,从互相埋怨到自觉反思,家访具有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家校间理解和信任,完善教育艺术等多种效应。

(一)家长期待家访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话一度成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家访这一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形式受到冷落,家长与老师面对面沟通较少,他们也希望与老师“真诚沟通,真情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方方面面,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探求孩子好的教育方法。

(二)学生愿意家访

在未家访前,学生认为“家访就是告状”。因此,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一部分平时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更怕老师家访。此次家访我们要求家访老师至少要说出被家访学生身上的一个优点。家访后,同学发现老师不仅没有“告状”,而且告知父母自己都没有发现的优点,更重要是家访后,爸爸妈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关心孩子了,不再是过去一味苛刻要求,而是与自己聊天多了,沟通多了,对孩子更有信心了。

(三)班主任需要家访

在家访中,参与家访的班主任老师感到家长已意识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来家访,这是真正关心他的孩子,因而更支持、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家访班主任老师了解了学生背后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加理解学生,如有的同学在学校行为怪异,通过家访,发现学生的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与父母住一起,家长关心甚少,所以在家的时侯经常故意做一些奇怪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习惯”也濒濒出现在学校。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样班主任就能“对症下药”,而不仅仅只是在她犯错时才找她。因此,班主任们认识到他们的工作需要家访。

四、家访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家长的问题

1、尽管家长已经期待家访,尽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蒂固,但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家长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农村学生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文化素养差,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给子女学习、成长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2、家长期望很高,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严而无爱”或者“爱而不教”的极端教育。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惩罚孩子,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则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则很少过问。

3、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统一。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很多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此外,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辈“呵护”有加,宠溺想象严重,对孩子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

(二)学生的问题

1、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比较薄弱,即使是平时在校较认真的学生到了家里也不自觉了。由于家长督促不利教育无方,有的学生尽管像模像样的在看书,有的甚至是弄到了深夜十二点,但学习效率却是十分的低。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人”在看书就算用功。

2、有一部分学生向家长永远只报喜不报忧,还有的就干脆欺骗家长。在家访中得知,学生平时的测验的成绩、在校的日常表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如实向家长汇报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更加频繁,也要求我们家长不能一味地见喜就高兴,见忧就打骂。

3、学生的节假日是“很辛苦的”,有的是埋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中。有的一天到处“野”不“归屋”。一方面缺少正当的、独特的、对身心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一周的学习下来后缺少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梳理,无论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家访活动反思

老师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家访工作,使家长对教育子女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同时加强了学校、家庭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创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也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1、家长期待、学生愉快、效果明显。

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使双方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老师与学生心贴心的家访鼓励了学生,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家长非常高兴。

老师家访活动应该长期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以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家访,架起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加深了解;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让家长更了解学校,更关心学校的发展。

2、思想重视,认清误区。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有利于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迅速达成共识,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实,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

通过此次家访,我们看到了一些贫困家庭,深深的被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坚韧等精神所感染,很多老师感慨都很深,回校之后有许多老师的思想开始有了新的变化。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关爱”送上门,真正的让每一位老师把家访的实效性体现出来,而不流于形式。

3、认真实践,善于总结,提高效率。

此次家访都是在老师们的休息时间进行,虽然辛苦却很有价值,各小组都总结了经验,对各位受访学生的情况也作了一定的文字说明。老师家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为今后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合作奠定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学校与家庭默契合作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各班班主任的后续工作要及时根据家访记录把家访后的与学生谈话交流等延续工作做好,让家访真正落到实效。

4、家长对学校有认同感,但对学校的发展等了解不深,需加强宣传。

此次家访,家长对我校老师的上门非常重视,很多家庭很早就在等我们的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他们都一致赞许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教育管理,认为把孩子送到子洲中学上学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很放心。

小学家访工作总结 篇10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积压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要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好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我走访了大部分学生家,了解了他们的情况,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好下个学期的工作,现将本期的家访工作回顾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用品,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长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他们本身都爱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班上的困难,这对班级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议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班级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班级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不少,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这使班级课后的工作落实不下来。

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校    家访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信访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訪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荣霏.如何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家访策略 篇12

1.思想活跃, 但学习兴趣不高。

2.价值观念多元化, 理想信念淡化。

3.自我意识增强, 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4.普遍具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 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

做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班主任, 要管理好班级, 教育好学生, 只有懂得了他们的心思,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家访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 它可以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及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 真正的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 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 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 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家访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 采取怎样的家访策略才能使家访发挥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适当增加家访次数是做好家访工作的基础

家访作为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适当增加家访的次数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经常性的亲切交流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有利于交换意见, 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是出现违反纪律或学习方面的问题才去学生家, 就容易使家长产生错觉, 甚至认为是教师拿学生实在没办法了, 才到家中请家长教育, 这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很大的压力, 家访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老师经常性上门家访, 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这对学生是个激励, 对家长也是个触动, 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 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家访的内容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 通过与家长谈话, 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 以及在家里做家务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 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 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 多发现一些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 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 鼓励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二、制订灵活的家访实施方案

开学初,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每学期每个学生老师家访不少于三次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 ,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 自行申请教师家访, 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 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 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家访谈话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家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 讲究艺术, 切不可漫无边际地闲聊。否则, 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也耗费了家长的热情, 使家长对老师的谈话失去兴趣。要善于捕捉与家长之间的共同语言, 避免单刀直入, 可先围绕一些家长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 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话中, 创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力求达到与家长产生共鸣, 取得家长信任, 然后, 再逐步引入正题。在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时, 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或只提优点和好的方方面面。要以表扬为主, 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 对学生的缺点则用借桃喻李的方法委婉地指出, 通过表扬别的学生在某个方面的优点来提醒家长, 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的不足, 知道今后该朝那个方向努力。不仅在家长面前给学生留了脸面, 家长也比较容易接受, 这就自然而然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也使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场面融洽和谐。

四、充分发挥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的作用

每次家访后, 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 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 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并经常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不断改进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 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 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 有针对性的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五、把电话作为家访重要的辅助手段

电话是班主任设在学生心灵上的交通岗, 家长充当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 与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导。班主任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点滴进步随时电话告知家长, 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电话上讲的是学生存在的问题, 家长就亮红灯, 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采取措施,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电话里说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 家长就亮绿灯, 予表扬鼓励, 长期这样, 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 在家访中, 教师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 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 思想动态等等, 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 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 教师通过家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 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自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因此, 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 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问渠哪得清如许, 惟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搏, 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惟其如此, 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实施家访策略, 了解学生, 进行针对性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 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班主任工作,家访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局课题组.当前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特点与教育思考.教育研究, 1993, (3) .

[2]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毕业论文答辩申请下一篇:习惯了孤单初中生日记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