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习题

2024-09-29

行政强制法习题(精选8篇)

行政强制法习题 篇1

《行政强制法》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题卡

发布日期:2011-10-10

浏览次数: 2581 字号:[ 大 中 小 ]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强制法》自()开始实施。

A、2011年6月30日 B、2011年7月1日 C、2012年1月1日 D、2012年7月1日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责令停产停业

3、以下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的是()。

A、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B、划拨存款、汇款 C、吊销许可证、执照

D、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4、行政强制执行由()设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5、以下不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6、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

A、查封 B、扣押 C、冻结 D、代履行

7、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自当事人法定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个月内。

A、一 B、二 C、三 D、六

8、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A、6 B、12 C、24 D、48

9、《行政强制法》中()日以内期限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A、5 B、7 C、10 D、15

10、执行对象为动产的,行政机关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行政机关 B、被执行人 C、执行标的 D、上一级行政机关

11、经国务院批准,()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A、较大的市 B、设区的市 C、县级以上

D、省、自治区、直辖市

12、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13、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一般情况下()。A、应当撤销 B、可以撤销 C、不予撤销 D、应当注销

14、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一般不超过()日。A、10 B、30 C、45 D、90

15、下列属于特别许可的是()。A、驾驶许可 B、营业许可 C、颁发毕业证书 D、持枪许可

16、以下哪一种行为属于行政许可?()A、企业法人登记 B、婚姻登记 C、税务登记 D、户口登记

17、关于行政许可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行政许可决定最长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 B、延长行政许可期限,应当经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

C、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D、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每个行政机关办理的时间均不得超过四十五日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B、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期限内

C、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D、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19、下列事项应当设立行政许可的是()。

A、直接关系个人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 B、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C、直接关系个人利益的行业的市场准入等

D、提供服务并且直接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职业、行业

2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使。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D、人大常委会

21、下列事项中,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不必告知当事人的是哪一项?()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和理由 B、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 C、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D、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22、黄州市交警大队以赵某违章停车为由,依有关规定,决定暂扣赵某1个月的驾驶执照。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行政强制执行 B、行政监督检查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措施

23、下列关于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一个违法行为不能进行多种行政处罚 B、两个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当事人两个罚款的处罚

C、对一个违法行为已由一个行政机关依法进行了罚款,其他行政机关不能再对其进行罚款

D、一个违法行为,多个处罚主体不能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作出不同种类的处罚

24、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

A、撤职 B、扣押

C、责令停产停业 D、开除

25、在某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中明确规定,将对某一违法行为的罚款权“委托”给某一组织。根据这一规章,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A、应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B、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C、可以自由地行使罚款权

D、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26、李某自1997年4月起开始非法聚众赌博,至次年1月停止。1998年8月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发现了李某的违法行为。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李某违法行为不进行追究 B、公安机关应对李某予以处罚

C、李某系主动停止违法行为,可以从轻处罚 D、若李某配合查处违法行为,应当减轻处罚

27、某市欲制定一项地方性法规,对某项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法规不得创设的行政处罚措施是()

A、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28、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当场处以罚款的数额为()

A、50元 B、60元 C、100元 D、200元

29、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对当事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加处罚款。

A、百分之三

B、百分之五

C、百分之十

D、百分之一

30、下列选项中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是?()

A、某市交通管理局发布了排气量三升以下的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照的行为

B、某乡政府发布通告劝导农民种植高产农作物的行为 C、城建部门将施工企业的资质由一级变更为二级的行为 D、民政部门对王某成立社团的申请不予批准的行为

3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的除外。

A、30日 B、60日 C、一年 D、两年

3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A、合法性 B、真实性

C、适当性 D、合法性和适当性

33、对某县城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A、省辖市城管局 B、省辖市城管局或县政府 C、省辖市城管局或市政府 D、市政府

3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处分 D、行政许可

35、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复议机关维持的具体行政行为,复议决定()。A、并不当然无效 B、自然无效 C、处于不确定状态 D、仍然有效

36、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

37、某县公安局委托县治安联防大队行使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叶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李某,因李某言语冲撞了叶某,叶某便用警棍将李某击伤。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应由谁来承担国家赔偿的义务?()

A、某县治安联防大队 B、叶某

C、某县公安局和治安联防大队 D、某县公安局

38、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内容的是()。A、推进综合执法试点

B、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 C、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D、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39、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40、建立规章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3 B、2 C、5 D、1

二、多项选择题

41、以下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种类的有:()。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冻结存款、汇款

42、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冻结存款、汇款

4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冻结存款、汇款

44、下列不得查封、扣押的有()

A、公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B、公民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C、公民近亲属的生活必需品 D、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45、行政机关作出解除冻结决定的,应当及时通知()。A、上级行政机关 B、社会公众 C、金融机构 D、当事人

46、行政机关不得在()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情况紧急的除外。

A、工作日 B、夜间 C、法定节日 D、法定假日

47、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的条件包括:()。

A、当事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不拆除

B、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

C、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行政诉讼

D、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出异议

48、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

A、罚款 B、处罚 C、加处的罚款 D、滞纳金

49、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种类有()。A、民事赔偿 B、国家赔偿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50、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有()。A、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51、公民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

A、批评教育后,为其补办手续 B、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C、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2、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行政机关应当()。A、根据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B、根据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 C、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D、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不准延续

53、下列属于行政许可证件的有()。A、许可证 B、执照

C、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 D、资格证、资质证

54、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A、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B、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C、当事人承认有违法行为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55、行政给付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形式()。

A、安置

B、补助

C、抚恤

D、救灾扶贫

56、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有()。

A、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B、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证据 C、行政处罚的履行期限和方式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57、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有()。

A、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B、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C、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D、在水上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58、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A、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B、行政处罚的理由

C、行政处罚的依据

D、依法享有的权利

59、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处罚。

A、行政拘留

B、拘役

C、开除公职

D、吊销驾驶证

60、下列选项中,对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大于行政复议

B、对不是终局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C、所有的行政复议决定均可通过行政诉讼被判决撤销

D、对于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等处理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61、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下列()情形下可以停止执行。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规章规定停止执行的

6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依法申请复议。

A、对行政机关作出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变更、中止决定不服的

C、认为行政机关乱收费的

D、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63、对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依法决定()。

A、撤销 B、变更 C、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D、限期履行

6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拒绝履行行政诉讼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

A、依法强制执行 B、提起上诉

C、向第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D、向第二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65、属于下列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A、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C、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D、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66、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方式有:()。

A、支付赔偿金 B、消除危险 C、返还财产 D、恢复原状

67、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高效便民 D、权责统一

68、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要进行()。A、合法性评估 B、效益性评估 C、可行性评估

D、可控性评估

69、政府及其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实行()。

A、统一登记 B、统一编号

C、统一发布 D、统一管理 70、下列哪些政府信息不需要公开()。

A、涉及国家秘密 B、涉及商业秘密 C、涉及个人隐私 D、政府性基金收入

三、判断题

71、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72、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同样可以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7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无权依法要求赔偿。()

74、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75、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

7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77、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或者口头告知当事人。()

78、查封、扣押的期间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

79、行政许可需要举行听证的,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80、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数量有限的许可,同等条件下,先申请的优先。()

8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可以收取工本费。()82、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后,按照当事人要求举行的听证会均应当公开进行。()

83、《行政许可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继续有效。()

84、实施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事项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以体现公平竞争。()

85、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对行政机关应给予行政处罚而没有给予行政处罚的人,可以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86、工商所不能以自已的名义作出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87、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行政机关就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无须查明事实。()

88、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89、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

90、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91、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能申请复议。()

92、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五日内不作答复的,视为决定不予以受理。()

93、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不能停止执行。()

94、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实施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家公务员。()

95、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行政诉讼也不例外。()96、行政赔偿请求人的赔偿请求必须是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其它任何机关均无权直接受理。()

97、行政赔偿诉讼适用于调解。()98、行政审批就是指行政许可。()

99、行政机关主要采取行政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

100、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行政强制法习题 篇2

与《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并称行政“法典三部曲”的《行政强制法》制定并不那么顺利, 2011年3月10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吴邦国明确指出:“今年常委会的立法工作, 要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 抓紧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 及时制定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

行政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即:限制公权力, 保障私权利。2011年10月27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以下简称白皮书) 对《行政强制法》的重要作用给予了概括:“制定行政强制法, 明确了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的原则, 规范了行政强制的种类、设定权限、实施主体和实施程序, 为保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提供了法律依据。”这说明在行政强制方面, 公民权利有了一定的保障。

二、行政强制中涉及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 行政强制主体的规范问题

行政强制关乎公民的直接权益, 强制法的出台对实施强制的主体进行了规范, 改善了之前由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庞杂, 有些地方和部门将行政强制权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不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 甚至雇用临时人员执法, 执法的随意性较大, 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

《行政强制法》第17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二) 拆迁问题中的变通

《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 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 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又不拆除的,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凯尔森在其《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写道:“在所有文明的国家中, 行政机关被授权强行撤出即将倒塌的房屋中的居民, 拆毁建筑物以制止火灾的蔓延, 宰杀染有某种疾病的牲畜, 拘留 (约束) 肉体或精神状态对同胞公民的健康或生命有危险的人。尤其是警察被授予实行这样的强制行为。这些行为对个人的重要性不亚于在司法程序中所执行的制裁或准备这样一些制裁的强制行为。”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也说:“臣民的茅草房, 风能进, 雨能进, 国王不能进。”针对之前拆迁出现的流血事件我们出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但《行政强制法》强制拆违的规定给拆迁留有法律变通之路。

拆迁变拆违模式就是强拆时的一条法律变通之路, 政府发布拆迁公告之后, 给一定期限, 让被拆迁人按照他的标准签订合同。如果不签订合同, 立马就有城管给规划部门发一个是否合法的征求意见函, 规划局马上给城管部门回一个函, 叫“技术鉴定”的函, 认为这个房子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是违法的房子, 所以建议拆除, 城管就决定大规模的拆除。这种把拆迁和认定“违法建筑”两种职能混在一起的做法, 有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之嫌, 通过法律变通使拆迁在理论上从一个棘手的问题变的简单, 但这种变通显然忽视了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 易引起公众的反感。所以, 《行政强制法》中有对违章建筑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强制拆除的规定外还需要对违章建筑做一个严格的界定, 而这个界定不应当是“运动员”做出, 只有相关制度同时完善才能保障不给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留空隙。

(三) 应急法律问题

应急法律是指为了应对紧急事件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规定了战争状态、紧急状态和应急状态三种非常状态。在这种法律中多数状态下都是行政强制的性质, 如强制隔离、戒严等, 但《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却把紧急事件中的行政强制排除在外了, 其第3条规定: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 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4条赋予了国家在紧急状态下的义务克减权利, 但也要看到克减只在紧急情势严格需要时才能进行。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9年H1N1流感疫情, 我国的应急预案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效果, 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是否在认识到它出色的效果的同时留意到其存在的问题因此, 行政力量的介入 (甚至公安机关) , 对突发性传染病人及“疑似”人员的强制治疗、强制隔离需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法》在这一点上不应避开而应规范其实施程序, 毕竟, 从某种意义上讲, 法治才是社会最大的福祉, 法律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可靠武器。

三、结语

就像白皮书中所说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 对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了更为突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也只是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 行政强制机关作为公权力机关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依法强制才是最重要的, 法律只能在崇尚法治的环境下才能生存, 我们不缺少制定良好的法律, 而是缺乏尊重良好法律的态度。总的来说,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填补了我国行政强制方面的立法空白, 有利于法治政府的建设。

摘要: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它的出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贡献了力量, 同时也体现了立法在限制公权力,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做出的努力。本文从行政强制典型问题出发, 阐释行政强制在立法进程上的进步意义及完善空间。

行政强制法习题 篇3

关键词: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

1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在档案学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及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概念的陈述,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界定。

1.1 《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2011年6月《行政强制法》颁布,并已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其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其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法》既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合二为一(合称为‘行政强制),又在同一法中将它们‘一分为二(分别规定‘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之所以将它们“合一”,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有其行政行为上的共性;之所以将它们“分二”,是基于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在法律设定和法律适用中的严格区别。[1]

1.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陈述。《行政强制法》颁布前,档案学界对档案行政强制的研究非常少,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的定义只有两个。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为实现法律规定的状态或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对义务人所采取的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2]胡春华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指档案行政主体及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为了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的,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强制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档案行政行为。”[3]两个概念共同点在于:档案行政强制是档案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是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为使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不同点:一是李建芳认为,档案行政强制是为了“防止危害社会的行为”而采取的“具体档案行政行为”,二是胡春华认为,实施档案行政强制的主体还应当包括“由档案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的规定相比较,上述概念明显存在界定不清,概念混淆与模糊等问题。

1.3 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界定。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及有关档案行政强制研究的已有成果,笔者认为,档案行政强制包括: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档案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档案违法行为、防止档案实体损毁、避免危害档案实体事件的发生、控制档案实体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档案实体或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于不履行档案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

2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

2.1 《行政强制法》中有关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行政强制法》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十条对行政强制措施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对行政强制执行给予了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简单地讲,就是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

2.2 已有文献中有关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陈述。李建芳1998年时认为:“我国目前法律明文规定的档案行政强制体现在《档案法》第十六条,即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4]

胡春华2003年认为:档案行政强制的几种主要情形包括“1.《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征购。这里就是强制保管和强制收购或征购。2.《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或个人有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并可以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征购所出卖或者赠送的档案。其中第一款第四项指‘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第一款第五项指‘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外国人的。这里是强制征购。3.《档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携运禁止出境的档案或者复制件出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可以并处罚款。这里是强制没收。4.《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当事人在十五日内不缴纳罚款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在第二十九条又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里是滞纳金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包括强制划拨、人身强制等”。[5]

徐广虎2012年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强制职权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这就是《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集体……征购”。[6]

综上所述,关于档案行政强制的设定,已有文献中的表述意见相同的是《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集体……征购”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李建芳、胡春华两位先生没有对这一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徐广虎先生在文章中虽然使用了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措施两个概念,但同样没有就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区别。

意见不统一的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是否属于档案行政强制,且胡春华先生也没有就这两个条款规定的内容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措施,还是属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说明。

存在疑问的是《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由于《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没有设定行政强制的权限,这一条能否成为设定档案行政强制的依据值得推敲。

2.3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构想。依据《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规定,根据档案行政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可以对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作如下推论。

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且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备资格的档案行政执法人员来实施。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强制执行的,由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按照上述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设定的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认为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要有1项: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对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档案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

法定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同样根据上述推论,依据《行政强制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目前法定的档案行政强制执行有两项:第一项是按《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可以收购或者征购;第二项是《档案法》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对擅自出卖或者转让档案的;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的,必要时,可以征购。

3 结语

区别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与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对档案行政执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立法机关在《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修改时,正确地分别设定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其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档案行政强制中运用正确的强制手段,并防止误将档案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再次,有助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正确地分别遵循档案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最后,有助于对以往档案行政强制措施和档案行政强制执行进行有效梳理和清理。

参考文献:

[1]胡建淼.“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分界[J].中国法学,2012(2):90~97.

[2][4]李建芳.试论档案行政强制[J].湖南档案,1998(5):19~20.

[3][5]胡春华.论档案行政强制[J].机电兵船档案,2003(3):24~25+31.

[6]徐广虎.档案行政强制初探[J].中国档案,2012(3):32~33.

行政强制法 篇4

第五章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四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五条 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

(四)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五日内受理。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除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执行裁定。

第五十八条 人民法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裁定前可以听取被执行人和行政机关的意见: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裁定不予执行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在五日内将不予执行的裁定送达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执行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执行的裁定。

第五十九条 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五日内执行。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人民法院以划拨、拍卖方式强制执行的,可以在划拨、拍卖后将强制执行的费用扣除。

依法拍卖财物,由人民法院委托拍卖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办理。

行政强制法解读 篇5

总体评价

1、历经5次审议,2011年6月30日通过,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2、解决行政执法的“滥”、“乱”、“软”问题。规范行政强制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建设现代法治政府。

3、行政程序立法 “三部曲”:《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

一、具体解析

1、概念解释(图表一)

1、卫生行政部门对患“非典型性”肺炎的患者采取强制收治,对疑似患者的强制医学留观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行为属于?A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检查

2、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是?CD

A.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

B.某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水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C.某工商局检查某音像店是否存在违法销售盗版光盘

D.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闹事者罚款200元

2、基本原则(图表二)

3、强制措施与强制执行的区别(图表三)

3、县国税局接到举报,某私营企业涉嫌抽逃资金、拒绝交税,为了开展调查,税务机关冻结了该企业的银行存款,查封了其财务办公场所,取走其会计办公电脑和财务报表等文件,经过深入调查,该企业果然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国税局作出补交税款10万元,罚款5万的处罚,该企业拒不履行,国税局通知银行在其帐户上强制划拨了相应的资金,用来缴纳税款和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冻结、查封和强制划拨都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B.如果该企业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是县国税局的上一级国税局

C.即使该企业起诉,县国税局也有权直接强制执行

D.县国税局也可以在企业起诉期限届满之后的180天之内申请其所在地的基层法院执行

4、某区城管局以甲摆摊卖“麻辣烫”影响环境为由,将其从事经营的小推车等物品扣押。在实施扣押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李某将甲打伤。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B

A.扣押甲物品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措施

B.李某殴打甲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C.因甲被打伤,扣押甲物品的行为违法

D.甲被打伤的损失,应由李某个人赔偿

4、行政强制的设定(图表四)

5、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1)一般性程序(图表五)

(2)特殊程序(图表六)

6、强制执行程序

(1)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程序(图表七)

行政强制法学习提纲 篇6

长时期以来,行政强制存在严重的“乱”、“滥”、“软”,导致了严重的滥权和行政侵权,严重影响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的形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制定一部《行政强制法》是规范行政强制行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必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2011年6月30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我国在行政法领域出台的重要法律,与行政机关关系重大。

一、行政强制的种类

《行政强制法》调整范围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方面内容。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务实施暂时性控制。具体有五种类型: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②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③扣押财物④冻结存款、汇款⑤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包括六种方式:①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②划拨存款、汇款③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务④排除妨碍、恢复原状⑤代履行⑥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二、《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设定权

宪法规定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明确行政强制的设定权,是从源头上解决行政强制“乱”的关键。

本法第10条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或者虽已制定法律,但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且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行政强制措施。国务院部委不得以规章设定任何行政强制。

地方人大: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财物和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地方政府:不得以规章设定任何行政强制。其他规范性文件均不得设定行政强制。

关于行政强制执行,本法规定也应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设定行政强制应事前进行论证

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本法规定了设定行政强制的事前论证和实施中的评估程序。

本法第14条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强制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强制的必要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同时,规定了行政强制实施中的评估程序:

——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强制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强制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

四、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

目前,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比较庞杂,有的地方和部门将行政强制权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不具备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有的甚至雇用临时人员执法,执法的随意性较大,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法制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

为对行政强制的执法主体进一步加以规范,行政强制法第17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五、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并应当适当

本法第三、四章分别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和“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要求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实施行政强制。其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亮点。

(一)生活必需品不得查扣

现行法律、法规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没有统一的规定,执行中随意性大,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时有发生。为此,行政强制法对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对执法实践中用得比较多的查封、扣押和冻结等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对行政机关查询企业财务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明确了具体规范。

本法在第三章第二节中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对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二)强制执行不得夜袭

行政强制法第43条特别强调,除情况紧急外,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些针对行政机关的禁止性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对于相对人的身心损害达到最小,或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不以影响当事人的基本生活为代价,都是应用比例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处罚款数额不得翻番

行政强制法第45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行政强制法习题 篇7

关键词:行政强制,权力,效能

一、行政强制权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强制的“乱”, 根源是设定权乱

现行立法中行政强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名称千差万别。其中, 设定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方式就有查封、扣押、封存、暂扣、收缴、强行拆除、强制拆迁等30种。在行政强制权力的设定上, 过去立法没有对行政强制权力的设定权予以明确规定, 导致许多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都可以设定, 诸如城管、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都有权设置所属部门的行政强制权。这就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执法”。

(二) 行政强制“滥”

主要体现在执法主体的不规范上, 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应为行政机关, 或者是由行政机关明确授权的机关。《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实施, 其他人员不得实施”。但是我国当前的状况是, 各地方、各部门自己成立了名目繁多的行政执法机构, 并且配备了“合适”的人员, 这些执法人员并非都有执法资格, 很多是“临时工”。会造成政府公权力被滥用, 影响法制的严肃性和政府形象。

(三) 行政强制“软”

就是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手段落后, 执法不力, 不能有效制止某些违法行为。

二、行政强制权力的应然性分析

(一)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的权力

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国家权力来源于其公民对自身享有的天赋权利之让渡, 国家权力的合法存在应以维护公民权利为前提和目的。所以, 作为行政强制权, 它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存在的, 而不是目的。在运用过程中, 其规则应当是限制行政强制权, 应当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目标。

(二)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以协商同意为基础的权力

行政强制权力的运用应当建立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之上, 穷尽一切手段之后, 才能把它作为最后的手段。同时, 作为建立在协商同意基础上的行政强制权, 它在运用中要贯彻适当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选择适当的行政强制方式, 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限度。将行政强制权的运用建立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上, 同时也是一种民主政治的要求。

(三)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一种注重程序的权力

行政强制权在运用中, 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行政强制权力要从一种实体的权力变成一种程序的权力, 从权力的实体化到权力的程序化。为此, 在行政强制法中, 规定了公告、陈述、申辩、听证等行政强制权运用的规则, 行政强制权的运用应遵循这些规则, 否则, 就容易造成强制权力的专横武断。

(四) 行政强制权应当是一种有限的权力

长期以来, 在权力观上我们都强调国家是万能的。所以基于这种万能观, 国家又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 但是如今我们的政府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 这也就意味这我们的政府必须是有限的政府, 所以行政强制权力必定是有限的权力。

(五) 行政强制权应设立权利的救济机制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这是西方的一条法律谚语。权利的实现、救济也离不开权力。由于行政强制权得运用容易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必须有相应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因此,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行政强制而受到损害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并可以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能恢复原状的, 应当恢复原状。这就对行政强制权运用的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形中就限制了行政强制权的运用。

三、规范行政强制权的几点建议

(一) 明确行政强制权的设定和实施

1. 行政强制权的设定

行政强制权是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核心, 它贯穿于行政强制立法的始终, 行政强制权的设定更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中之重, 是行政强制立法必须加以规范和明确的首要问题。《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权的设定给予了明确规定, 只有法律与行政法规才拥有行政强制的设定权。这对于规范行政强制权实施, 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 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强制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处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关系的过程, 是平衡行政机关权力和相对人权利的结果。

2. 行政强制权的实施

目前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依照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主, 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的原则。《行政强制法》继续维持了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主, 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例外”的原则。其实, 把行政强制执行权大部分归于人民法院, 既不利于司法独立, 还造成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强制执行职能的混乱, 有可能形成行政机关有能力管的不管, 互相推诿的局面。我国应确立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主, 人民法院执行为辅”的原则。

(二) 规范法律救济途径

加强法律救济的力度可以更好地实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我国对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应该采用行政和司法救济并用的体制。因此, 必须完善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救济制度。

(三) 提高行政执法者的素质

行政执法者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行政强制执行效果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 必须提高行政执法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让执法者不但要知法、懂法, 而且要严格守法, 依法行政, 以减少因执法者滥用职权、错误执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吕建高, 谢萍.行政强制的理论定位:冲突与选择[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 (4) .

行政强制法习题 篇8

关键词: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日本行政强制制度

2011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在经历长达十二年共计四次审议之后,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行政强制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终于走上了法治化的道路,有助于根治行政强制的“散”、“乱”、“软”三大突出问题,符合世界各国行政强制法治化的发展趋势。[1]《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2]但是《行政强制法》在制度设计上并非完备无缺,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法的文本解读与中日相关行政强制制度比较,对我国《行政强制法》法律文本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措施。

一、我国《行政强制法》文本梳理解读

(一)我国《行政强制法》法律框架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全文共计七章七十一条。其中“总则”部分规定了行政强制的立法目的,将行政强制划分为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同时规定行政强制的法定原则、比例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禁止谋利原则与救济原则。“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解决了行政强制权的配置问题,明确了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设定、事前听证与事后评估几大方面。而“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对强制措施实施步骤、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进行了具体阐释,“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则体现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双轨制”,即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由其自行实施,相反需要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责任” 部分则对责任主体、责任形式与责任要件等方面进行规定,而“附则”部分则对工作日的定义与生效日期进行了说明。

(二)我国《行政强制法》制度创新之处

通读《行政强制法》全文,其内容的完整性与逻辑的严密性是不容质疑的,《行政强制法》在十二年的四次审议中形成了诸多制度创新之处,在控制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其亮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处:

1、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由于我国行政法立法层面上相对滞后,行政权力的配置与实施存在着诸多诟病,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频频冲突导致行政机关任意设置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不同行政区域同类违法行为产生不同的行政强制后果也是时有发生,这无疑侵害了法律稳定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行政强制法》第十条与第十三条将行政强制设定权统一收归于法律,从根源上阻断行政机关滥用行政强制权力的通路。

2、行政强制权不得转委托。《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权禁止转委托可以改善行政强制“散”与“乱”的局面,避免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上的恣意妄为,能够更好的起到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3、行政强制执行禁止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无疑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强有力的保护,行政机关禁止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强制执行抑或采取断水断电等方式迫使相对人执行相关行政决定,而第四十四条对于违反建筑物等的拆除也不允许直接由行政机关予以拆除,违法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也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种种规定都体现了《行政强制法》的人文主义关怀。

二、中日行政法相关制度比较分析

纵然我国的《行政强制法》存有诸多理论创新之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行政强制法》在制度设计方面仍然存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与不足,如何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强制制度,最终实现控权与保护的制衡,下文将以日本相关行政强制制度为维度,对我国相关制度从宏观与微观两大角度做一比较分析,力图阐释我国《行政强制法》潜在的症结所在,为日后《行政强制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中日相关制度宏观比较

1、行政强制立法形式之比较。在《日本国宪法》下的强制执行制度,人们意识到,广泛地承认行政上的强制执行制度,导致给国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带来侵害的危险,是与《日本国宪法》所确立的尊重基本人权的原理及法治国家的原理相违背的。[3]因此在《日本国宪法》颁布实施一年后,明治宪法期间作为强力的强制执行体制的旧《行政执行法》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行政代执行法》,顾名思义本法只规定了行政代执行程序,适用于代执行义务,即第三人可以代替义务人本人履行义务的强制方法,这种义务仅仅包含“可代替性作为义务”。而对于“不可代替性作为义务”与“不可代替性不作为义务”,[ 不存在“可代替性不作为义务”,由于不作为义务主体的特定性,是不可能被替代的。]则不能由他人代为履行,因此,对其不能采取代执行的方法。[4]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就必须采取行政代执行以外的诸如执行罚与直接强制等强制执行措施。

通过比较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与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作为行政强制的基本法仅对行政强制制度进行了相对概括性的陈述,这种概括性的叙述不具针对性,仅对行政强制制度划了一道笼统的标准,没有给予不同行政机关相应的行为准则,这是不利于不同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方法的。较之日本《行政代执行法》作为其行政强制制度的基本法,仅仅对代执行制度进行了规定,而执行罚、直接强制与强制征收等行政强制措施则极少数规定于个别部门法之中,如《砂防法》第三十六条、《癫痫病预防法》第六条、《国税征收法》之中都存有行政强制制度的不同规定。这种做法使得行政强制制度更有针对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行政强制法》所规定的种类与方式之中,使得法律在操作层面能够有效避免死板,更具灵活性。

2、行政强制制度类型之比较。如上文所述,日本行政强制制度是以“行政代执行为主、其他执行方式为辅”的体系,这种做法给予了国民最大化的社会自由权益。但是通过对日本行政强制制度的研习,日本的行政强制制度仅仅包含“行政强制执行”这一种大的强制方式,而我国《行政强制法》却将行政强制划分为“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并分别进行了规定。然而这种分类方式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因为行政强制措施仅仅是行政强制执行的一种手段,它往往是为了保障行政强制执行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因而单独将行政强制措施列为行政强制制度的一种是否真正必要,是否会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仍需论证。

(二)中日相关制度微观比较

1、代执行之比较。根据日本《行政代执行法》第二条的规定,由法令直接命令、或者由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之中,代替性作为义务的不履行发生后,被认为以其他手段难以确保该义务的履行,并且放任该不履行严重违反公共利益时,可以实施代执行。[5]因而代执行的要件有两个:一是为可替代性作为义务,二是严重违反公共利益。

而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公共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人的第三人代履行。”这与日本代执行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相同的,但是我国在代履行规定所涉及的方面明显窄于日本,日本对于代执行制度做的是一般的普遍的定义,而我国的代履行制度仅仅限于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义务形式,结果要件仅仅限于公共交通、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等方面。这反映出我国在立法层面给予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强制往往缺少权利上的尊重,日后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完善。

2、即时强制之比较。日本行政强制制度中的即时强制是指根据目前急迫的需要,或者由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事前发布义务命令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时,行政权不必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为前提,便可以直接而突然地对国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施加强制力。[6]《警察官职务执行法》是关于即时强制的基本法,与此同时个别法中也有关于即时强制的各种规定,主要包括对身体进行的强制、对住宅、事务所等进行的强制与对财产进行的强制三大类。与直接强制不同的是,即时强制则是在没有要求履行义务的命令的情况下,突袭性地进行实力行使的措施。[7]

3、行政调查之比较。行政调查,是指为了实现行政目的,由行政主体依据其职权,对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的,能够影响该相对人权益的检查、了解等信息收集活动。[8]在日本,行政调查作为一种类似于间接强制的手段应运而生,是一种独立的行政职权。其作为确保圆满实现行政目的的手段之一现已应用于当下行政强制制度之中。

较之我国《行政强制法》,其未赋予行政机关调查中的强制权。行政强制法将行政强制分为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未将行政调查中强制视为行政强制的类型。因此,《行政强制法》也未赋予行政机关行政程序强制调查权,缺乏行政强制调查权,要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存在困难。[9]

三、我国《行政强制法》现状完善措施

前文通过对中日相关行政强制制度的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的《行政强制法》着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措施,为《行政强制法》日后的实施完善做一参考。

(一)细化具体行政强制主体职能

由于我国《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主体只做了较为概括的规定,但是不能忽视不同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强制上方式方法的区别。《行政强制法》只对行政强制制度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行政主体的资格与行为的脱节问题,因而需要对行政强制主体的职能进行细化。

(二)强化执行中代履行制度作用

代履行制度作为直接强制执行制度的缓冲,在缓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强制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角度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我国对于代履行部分的规定较之日本而言则过于概括且范围狭窄,在日后《行政强制法》实施过程中,建议通过司法解释抑或其他形式将代履行部分进行扩展,扩大代履行制度在行政强制过程中的作用面,这不仅能够提高行政强制制度运行的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权益,避进而免官民不必要的冲突,最终实现双赢。

(三)明确紧急情况强制情境标准

如前文,我国《行政强制法》在部分法条中对于紧急情况下的行政强制做了规定,但是却没有对什么是“紧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行政机关以此为噱头滥用行政强制权力,这无疑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潜在威胁。因此需要明确何为“紧急情况”,在此可以参考“紧急状态,是指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要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并宣布局部地区或者全国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 [10]将紧急状态的紧迫性与行政强制具体情境相比较,进以明确“紧急情况”的程度。

(四)增加行政调查相关强制措施

行政调查作为行政机关具体行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后续具体行政行为的定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在《行政强制法》中有所体现,行政调查与刑事案件的中讯问在强制力方面必然有所区别,但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调查中的配合程度也必然会影响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结果,出于这个层面分析,添加行政调查这种强制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行政调查相较于即时强制来讲缺乏对当事人的重大性与紧迫性,因而行政调查的行使不能伴随着武力,其在本质上只是行使公权力的活动,所以如何衡平行政调查的强制力大小的问题是将行政调查纳入行政强制体制必须思考的一环。

总而言之,《行政强制法》的效用在宏观上是利大于弊的,本法的完善工作也需在运行过程中有针对地开展。我们当下仍需坚信我国《行政强制法》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发挥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袁曙宏.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J].中国法学,2011,(4):6.

[2]潘波.《行政强制法》的制度创新[J].中国发展观察,2011,(9):53.

[3]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483-484.

[4]南博方.行政法(第六版)[M].杨建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5.

[5]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485.

[6]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493-494.

[7]南博方.行政法(第六版)[M].杨建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9.

[8]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500-501.

[9]徐继敏.行政强制法实施面临问题分析[J].民主与法制,2011,(6):134.

上一篇: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系下一篇:保险经纪人考试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