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筝作文

2024-07-16

画风筝作文(共13篇)

画风筝作文 篇1

刘昱萱

今天,姚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带大家画好风筝拿去操场放。同学们个个都兴奋不已。

下午,姚老师让我们自由组合两人小组,我选择了陈盈彤做我的搭档。我们先去讲台上领了两只毛笔,一瓶颜料,一只风筝,一个调色盘,一张铺桌子的报纸和风筝的零件。然后,我们就迫不急待地准备开始画风筝了。我和陈盈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了颜料盖,我去洗手间把调色盘装满水后开始画。(注:圈里的数字,代表第几步)①我用黑色画好了鱼头的轮廓,陈盈彤把器官画得栩栩如生。②我们用混色在两翼上画波浪线,当作鳞片。③我们再用小花、爱心等当花纹,再画上风筝尾就完工喽。

我们到操场上放风筝喽,飞上天的风筝代表我们给太阳公公问候,向远方亲戚问好。看着风筝在空中摇曳,好像我那颗快乐的心在舞动!

画风筝作文 篇2

首先,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由来

暑假开学后, 笔者接了新班——四 (2) 班, 任教语文课。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笔者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类是格式上的, 学生写作文, 有的不写题目, 有的把题目写偏, 有的不分自然段;另一类是内容上的, 学生写出的作文, 有的缺头少尾, 有的层次不清, 有的中心不明。

写作文有基本格式, 即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要有中心。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教作文一定要为学生讲明作文的基本常识, 明确作文的基本格式。而这些知识枯燥无味, 怎样传授才能使学生明白易懂且感兴趣呢?笔者在思索……直到有一天, 笔者发觉作文的各部分与人体的各部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 便想:为何不把作文和美术联系起来呢?于是, 设计了“写作文≈画人物”一课。

其次, 笔者谈一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作文格式”

1. 导入

本来是作文课, 上课伊始, 不谈作文, 而谈画画, 引起了学生很大兴趣。然后, 让学生亲自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人。使学生明确画人要画头、躯干等, 为讲作文知识做好铺垫, 等学生在黑板上画好后, 笔者说到:“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好, 其实, 写作文跟画人物差不多。” (板书:写作文≈画人物)

2. 作文要写题目

笔者先表扬了学生画人画得很完整, 随后, 擦去了人的“头”, 同学们流露出疑惑的目光, 笔者便趁机解惑:人没头不能活, 作文没题目不成一文, 强调:写作文要写题目, 题目是一篇作文的名字, 它是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 不是可有可无的。

3. 题目要写正中

笔者又为黑板上的人画了头, 只不过画歪了, 同学们笑了, 笔者也笑着说:“作文题目写偏, 就像人长个歪头, 看着不舒服吧?”随后, 笔者把“头”画正, 启发同学们:“今后写作文题目时, 应写在什么位置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要把题目写中间。”

4. 作文要分段

针对学生写作文不分自然段的情况, 我这样讲:人分躯干、四肢, 作文要分段, 写完一件事或一个意思可作为一段。每个自然段如同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有明显分界, 段之间也要分界明显, 即每个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

5. 小结

笔者这样总结:一个健全的人, 有头、躯干、四肢, 一篇完整的文章, 有题目、详写段、略写段;人都有头, 作文都有题目。同学们画人画得很完整, 写作文也要写完整, 要写题目, 要分段写, 这是作文的基本格式。

二、教学“作文各部分的写法”

1. 作文的题目

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黑板上的“人”, 人体最上边是头, 进而讲文章也有“头”, 就是题目, 题目如头部, 人的头部五官端正, 整个人看起来漂亮, 文章的题目鲜明, 整篇文章有色彩, 这就是所谓的“题好一半文”。因此, 写作文要精心设置题目, 拟题既要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又要做到简洁新颖。 (板书:题目——简洁新颖)

2. 作文的开头

笔者问同学们见过没脖子的人吗, 同学们说没有, 笔者说到:“作文也得有‘脖子’, 那就是‘开头’”, 进而讲作文的开头不是无关重要的事, 它是全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文的开头相当于人的颈部, 颈部占人体比例小, 开头一般应占文章的比例小, 所以, 开头要言简意赅, 凝练明快。

我们把文章比作人, 古人还把文章比作动物, 譬如, 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意思是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彩亮丽。 (板书:开头——精彩亮丽)

3. 作文的主体

笔者把作文的中间部分比作人的躯干、四肢, 躯干、四肢占人体比例最大, 所以中间部分占文章的比例也最大, 要详细写。并讲到, 古人还把文章中间部分称为“猪肚”, 意思是文章中间要像猪肚一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 (板书:中间——充实丰富)

4. 作文的结尾

笔者又一次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人”, 人最下边是脚, 并讲作文也有“脚”, 那就是结尾。所谓“结尾”, 就是作文用作结束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脚占人体比例小, 结尾一般占文章的比例较小, 要略写, 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人的脚可支撑人的身体, 文章的结尾可总结全篇内容;人的脚, 使人站立, 随意行走, 文章的结尾, 使主题加深, 增强文章感染力, 从而人人传诵。

古人还把文章结尾比作“豹尾”, 意思是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干脆有力 (板书:结尾——干脆有力) 。

最后, 笔者让学生看黑板上板书, 进行课堂总结:人由各部位组成, 所占比例有大有小, 文章也有各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有详有略。附:板书设计

考场作文“放收风筝”展示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放风筝是中国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如何让风筝飞上天,飞得高,飞得稳?放风筝前要知道风的方向和速度,在风力适足时逆风向放飞;风筝向上爬升时,可停下来,慢慢放线;当风力不继,风筝有下降趋势时,要快速向后收线,要人工加风;当风力突然转强,风筝摇摆有翻转栽落的危险时,要迅速放线,迅速往风筝方向奔跑数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优秀例文】

远近随心一线牵

李东亚

近代有一首著名的《风筝》诗:“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诗句告诉我们放风筝时最怕的就是遇上风向不定的乱头风,真可谓是经验之谈了。

风向和风速时有变化,风筝会爬升、下降、摇摆、翻转或栽落。因此,放风筝时应适当放线或收线,适时调整,以保障风筝飞上天,飞得又高又稳。仔细品味,世事亦如此。直面逆境与顺境、沟壑与坦途、风雨交加与风和日丽,必须学会适时调整策略,才能放飞希望,实现理想。

莫里哀说:“随机应变是才智的试金石。”在多变之风袭来时,应顺势变通,因势利导,生命之舟才能驶得更快更远。

适时调整策略,失意彷徨者的心中能竖起明亮的灯塔,拨正航向。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用自身的适时调整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书写了独具特色的生命华章。面对污浊黑暗的官场,陶渊明另辟蹊径,选择归隐,在幽静的田园中领略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于简陋的居室中体味出“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闲适。遭遇排挤贬谪的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积极调整自我,纵情山水,抒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情怀。适时调整,从而使他们成为文学史上闪亮的明星,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熠熠生辉。

适时调整策略,能让科技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格力企业和阿里巴巴集团,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方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亿万国人的骄傲。而柯达却于科技浪潮中销声匿迹,荡然无存,是因其固守传统,拒绝调整。因此,适时调整,不断创新是企业的制胜之策。

适时调整策略,能为历史发展装上动力十足的新引擎,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回顾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共产党人英勇睿智,灵活调整战略,拨正航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面对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共产党人又果断地坚持改革开放,谱写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如今,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了新的征程。适时调整,与时俱进,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人生有扶摇直上之时,亦有逆风起飞之日,适时调整,方能飞得更高;人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有风平浪静,亦有惊涛拍岸,适时调整,方能驶得更远;人生如同瞬息万变的棋局,有优势也有劣势,适时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世事难料,人生充满变数。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无所适从,故步自封,终难有成就。

现代作家邓拓有诗《红鸢》:“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春光明媚,放飞风筝,令人心旷神怡。不负春光,放飞理想,还须学会适时调整,把握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点 评]紧扣材料内涵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灯塔”“助推器”“新引擎”的比喻贴切,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排比、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顺势致远

田晓涵

风力适足时,逆风向放飞;风力不继时,快速向后收线,给予人工加风;风力突然转强时,迅速放线,迅速往风筝方向奔跑数步。风速风向易变,放风筝必须及时收放,顺势变通,风筝才能飞得又高又稳。天有不测风云,人生之舟也不会一帆风顺。世事多变,求高求稳者必须顺势变通,灵活应对挑战。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和“引婴投江”几个故事,分别讽喻不顾“时”“地”“人”的条件变化而机械法古的人。可见,酌情变通处理,才能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邹忌审时度势,深谙君王心理,顺势变直谏为讽谏,娴于辞令,现身说法,推己及人,指出“王之蔽甚矣”,从而让齐威王纳谏去弊,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分钟将会发生什么,但不少人陷入窘境却不知醒悟,因不能顺势变通而失败。项羽被围时,只会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没找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只能归咎于“时不利”。项羽不听乌江亭长忠言,以愧对江东父老为由,刚愎自用,羞愤自杀。杜牧在《题乌江亭》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对不能顺势变通的末路英雄的惋惜和批评!

顺势变通,理想的风筝才会飞上天,飞得又高又稳。薛宝钗面对飘飞的柳絮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大千世界,变化无处不在,善于顺势变通者,才能铸造辉煌。

勾践能屈能伸。被吴国打败,处于劣势,能刻苦自励,矢志不渝;放低自己,卧薪尝胆,积极备战,终于雪耻复国。

苏轼豪放洒脱。政治失意,一贬再贬,却能救灾治水,为民谋利。被贬黄州时,还能听江上清风,赏山间明月,领悟变与不变的哲理而畅然释怀;宠辱偕忘,超然物外,“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多有建树。

鲁迅弃医从文。他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有了这一顺势变通,才有了千万民众的苏醒,才有了一颗文学巨星的熠熠生辉。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职场达人,不仅仅工作能力强,而且能审时度势,顺势变通,善抓机遇。唯有顺势变通,才能因时制宜,占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商场如战场,把握商机就要适时调整,抢滩市场。马云说:“创新不是要打败对手,而是跟明天竞争。”从创办互联网商业公司到挥锤纽交所,马云不断顺势调整,引领新的消费模式,令人惊羡!

顺势变通不是曲意逢迎,不是做墙头草,不是暗箱操作,投机钻营。应像变色龙那样因善变而趋利避害,像沙丁鱼那样因灵活而求得生存。这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境界。

顺势变通,理想的风筝才能飞得又高又稳,如雄鹰般翱翔蓝天!

[点 评]论点鲜明,思路清晰。正反对比,论证有力。选材丰赡,既有历史沧桑感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引用典故和古诗,为文章增色添彩。“顺势变通不是曲意逢迎”的补述使文章更具有深度和思辨性。

三年级画风筝作文 篇4

到了食堂,我拿出水粉和画笔,卡好支架,开始绘风筝。

首先,我要在白板风筝上画满闪电。

我蘸好黄色颜料,大笔一挥,唰唰唰,画下一些闪电。

黄黄的闪电在洁白的风筝上,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只有黄色可不行,我要让风筝艳丽起来。

我在风筝上画满红色的星星,代表国旗。

呵呵,巧了,黄和红不正是艳丽搭档吗?我的风筝一下子变得引人注目。

“风筝,风筝,你想往哪里飞呢?我来给你导航吧!”我在风筝上一抹,唰!风筝上多了好多蓝色的箭头。

嗯,风筝变身了!他由“空空”摇身一变成了彩虹帅气风筝。

给他取啥名字呢?我第一个画的是闪电,那第一和第二的字一定是“闪”和“电”。

画风筝美术教案 篇5

1、感受并发现风筝上丰富的图案、纹样以及它们的装饰规律。

2、能够大胆地运用左右对称的纹样与颜色装饰风筝。

重难点:

能够大胆地运用左右对称的纹样与颜色装饰风筝。

活动准备:

风筝。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它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花纹?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发现风筝上的纹样和排列的对称性。

2、教师介绍工具材料,指导幼儿自己设计和装饰风筝。

3、教师提议:举行一次“风筝大赛”,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个独特的风筝图案,装饰在风筝纸样上。

4、欣赏并放飞风筝。请幼儿到户外放飞自己的风筝,同时启发幼儿互相欣赏,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

游戏安排:放风筝。

风筝和风筝诗话作文 篇6

在桃红柳绿的季节,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那点点风筝在万里云天翱翔。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看!风筝飞向蓝天,五彩缤纷;听!经风一吹,风动琴鸣,似彩蝶群舞,令人心旷神怡。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常把风筝列在“岁时风俗”类中,可见自古以来放风筝就是一种应节的娱乐项目。风筝被人们誉为现代飞行器的始祖,它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后来成为初春时节南北流行的娱乐工具。

风筝,又名风鹞、纸鸢。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据《韩非子》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散。”传说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西汉以后,风筝开始用于军事,隋唐以后,风筝开始用于娱乐。到五代时,又在制作风筝的骨架时,把弦和竹笛安装在风筝上,使其放之有声,于是便有“风筝”之名。

“风筝”问世以后,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唐代诗人高骈在《风筝》诗中写道:“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此诗具体描绘了风筝的美妙音响。

明、清时代,放风筝已成民间普遍游戏。《桃花扇》作者孔尚仁写过一首咏儿童放风筝的诗:“结伴儿童袴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此诗把一群少儿放风筝时的场面写得生动有趣。又如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此诗春意盎然,妙趣横生。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风筝诗中写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诗中把俊男俏女放风筝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著名新闻工作者、诗人邓拓也写过一首春天放风筝的`诗:“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令人拍案叫绝。还有在清代两位女诗人的笔下写出别出心裁的新诗:骆绮兰的《春闺》“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陈长生的《春日信笔》“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

牵起风筝到野外,不尽童趣天上来。风筝牵春。在春天里,人们只要看到天空中飘飘荡荡的风筝,就会立刻感到:春天到了,桃红柳绿的日子开始了。你说在放风筝时,吟诵这些美妙的风筝诗,陶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文人画之“诗”情“画”意 篇7

文人画实质上具有很浓的诗的表现性特征。文人画作为中国最为独特的和富有魅力的民族绘画, 区别于院派画和民间画, 是因为它更具有诗的特征。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存在于时间的形式, 画存在于空间的形式;诗是听觉艺术, 画是视觉艺术;诗从本体内容来看, 主要偏于表现、抒情、写意;画主要偏于再现、理智、写实;它们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情感于理智、写实与写意的和谐结合。中国文人画以寄兴抒情、追求主观意趣的表达, 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 艺术处理上趋于平淡雅素为特征, 反对过分描头画角, 反对拘泥于形似, 反对写实、工致艳丽。

诗情画意、借物抒情是中国画的特点, 更加是文人画的普遍特点。经过对文人画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 “诗”与“画”的结合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地和谐结合。实际上其早期的结合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其实, 诗与画的结合早在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中就表现出来了。顾恺之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主题创作了《洛神赋图卷》, 其画面上虽保持了诗和画的独立性, 但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作艺术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 使整幅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唐代有郑谷的咏雪诗:“乱飘僧舍茶烟湿, 密酒歌楼酒力微。江山晚来堪画处, 渔人披衰归。”段赞善取郑谷的的诗画画以赠给他。还有人以李益的诗句:“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作画。这些诗画的结合中, “诗”“画”是独立存在的, 分别保留了各自的独立性。而真正使诗画溶为一体的应推唐代的王维。王维山水画的特色是诗与画的有机结合, 将诗情画意融合在一起。他的画受到诗的影响, 在意境、构图、落笔、着墨等方面, 都与诗取同一态度, 具有高度洗练、婉丽的笔墨, 画面充满了清新恬静的诗一般的气氛和情调。王维的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 确实是诗中有画境。《宣和画谱》中提到他的诗句:“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落花寂寂啼山鸟, 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之类的, 说是“皆所画也”。因此苏东坡对王维的艺术给出了很高、很贴切的评价:“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他所说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 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艺术目标, 成为论诗画的一种准则。另外, 苏东坡与同时代的郭若虚、米友仁、元代的倪云林、明代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人都把诗画看做一回事。苏东坡说:“画以适意”, 他重视神似, 反对程式束缚, 甚至提倡“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米芾说苏东坡的枯木图是:“写胸中盘郁”;也有后人干脆说:“画与诗, 皆人陶写性情之事, 均凡可以入诗者, 故可以入画。”

诗情画意最主要之点是在于诗与画二者都以美的意境为共性, 诗画都具有优美的境界。诗与画的相互作用, 巧妙结合, 对绘画的意境开拓有着极大的意义。象徐渭题的《青藤书屋图》:“几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两句诗就将画笔无法勾画的主人的不合时宜的情绪, 用书写诙谐地勾勒出来。金冬心在《荷塘图》中写了:“荷花开了, 银塘悄悄, 新凉早, 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 扇扇微风, 记得那人同坐, 纤手剥莲蓬。”图中以幽静的荷塘为主, 只有一个人物的背影, 没有更多的神情可以描写, 加上诗句后, 使画与诗完美结合, 我们可以从中理会到作者的画是在对一段美好往事的回忆, 将境界由眼前的美景通向逝去的往事。郑板桥华竹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他题《兰竹》云:“掀天揭地之文, 震电惊雷之字, 呵神骂鬼之谈, 无古无今之画, 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未画以前不立一格, 既画以后不留一格”。将诗的艺术性能发挥到极致, 运用诗画结合, 既借题抒情写怀, 又借题谈艺抒理。再如齐白石的一幅画:一篮沾泥土的竹笋, 旁边放一把镰刀。如果没有题跋, 境界是静态的、狭小的。加上题诗“筠篮沾露挑新笋, 炉火和烟煮甘茶, 肯共主人风味薄, 诸君小住看梨花。”一首诗补充了多少内容, 描写了多少情感。让读者联想到在春雨喜人的季节, 主人迎来了好友, 急忙割回新笋待客, 并希望朋友小住数日, 一起共赏梨花。诗画的巧妙结合补充、阐发、丰富、扩大了画的意境, 画不能言, 文能言, 以文之所长, 补画之所短。真正做到诗情画意, 借物抒情。

诗情画意是抒发感情, 在再现自然美的创作中出现了借物抒情的艺术主张。尤其对文人画家来说, 借物抒情是带有普遍性的特点。从他们画画的题材上看, 范围是比较狭窄的, 以山水与花鸟居多。以致于在长期的发展中某些花鸟题材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特定的象征含意。这样的题材一经带入画境本身都有着寓意, 画家与观者都能心里了然。专门以水墨画梅兰竹菊者, 多半是文人画家。《宣和画谱》中提到, “有以淡墨挥扫, 整整斜斜, 不专于形似, 而独得于象外者, 往往不出于画史, 而多出于诗人墨卿之所作”。那些“词人墨卿”, 只要在生活中有所感触, 往往寄情于梅兰竹菊的挥写。如同文同画竹, 苏东坡说:文同画竹, 乃是“诗不能尽, 溢而为书, 变而为画”。文同曾说他画竹的原因, “吾乃学道未至, 意有所不适, 而无以遣之, 故一发于墨竹, 是病也。今吾病良已, 可若何。”他把写竹当作“学道未至”的遣兴活动。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 文同赋竹诗有“虚心异众草, 尽节逾凡木”的描写, 他借写竹是为了抒发君子之风的思想感情。元代的王冕则画梅为寄托, 以《点水古梅图》况其不仕元言的意志。他在为良佐所画的《梅花图》题诗,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足以表明他喜欢抒写墨花的心情。当时画竹画梅等题材已成为文人画家之特技, 更要求从中“写”出士气来。如写墨竹, 要“节不厌高, 如苏武之出塞, 爪不厌乱, 张颠之醉书, 还要“古怪清奇”, 才能成为“文人之所为”“文人之激赏”。许多文人画家, 不论画一枝梅, 画一竿竹, 都有他们的目的与作用, 把兰、竹人格化, 称竹为“君子”, 称兰为“美人”。

参考文献

[1]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道广.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画仕女画养生 篇8

由于中老年人心理易倦怠、做事易入俗,常有煩恼生。张思俭的体会是,拿上画笔,容易忘却一切不愉快。构思之时,多多散步,胸中有画,气脉畅通。然后宣纸铺好,笔墨备齐,定睛凝思,负性情绪一扫而光。正所谓“美意延年”,心中存美意,乾坤悠远长。张思俭开玩笑似地讲,有一种挚爱是艺术沉醉,有一种养生叫美的陶醉。

他以工笔画仕女,精细慢工出绝活,先是凝神静气、意到笔随,后是以意引气、气贯全身,最后气血顺畅、经络舒通。当作品完成,创作的愉悦感使整个心灵得到洁净、意识得到升华、志趣追求得到满足、身体容颜得到养护。仕女画成了他的心灵圣药。

他的仕女画清雅、圣洁,令人沉醉入境、心神笃定。他以工艺潜化自身,心中总有欢愉飘摆,怡悦相伴左右,健康和快乐不请自来。痴迷优雅绘画,能让人从人世冗滞、磕绊中逐渐解脱,在心灵长河中尽情畅游;其保健功效,是在不断追求中的历练,更是在心神愉悦中的扩展。

张思俭以优雅画养生,源自东方意念导引,创作之时悬肘悬腕、臂开足稳,不但用了指力和腕力,而且用了臂力和腰力,使体内微循环良性运转,对自我入“境”如有神力相助。讲究气在画中,真在笔下。其意态是虚的,又是实的,营造的意境便是虚与实的水乳交融。这正如人体健康与气血的关系———外在与内里之间、身体和心灵之间。移躯摆肢为形,养心动意为容。形在容貌间,意在形体外。张思俭的保健养生,都在不言之中了。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画家绘画的自由之境。张思俭正是依靠细腻传神的工笔功底、丰富悠然的情感投入,让“美”自己来说话。品性、格调、韵味、气象,林林总总,齐齐而来,其养生理念层层蕴涵于超越仕女的笔墨之中。

作文 放风筝500字 放飞风筝 篇9

我精心准备了一个三角形的卡通风筝,风筝上画了一只穿着大红衣服的喜羊羊,正在闹新春。风筝的尾巴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颜色五彩斑斓,特别耀眼。

来到运河公园后,我和爸爸选择了一块空旷的场地,开始了我们的“风筝之旅”。先是由爸爸给我示范风筝的放法,只见爸爸拿起风筝,快跑几步,把手里的线一拉一放,风筝就慢慢的飞向天空了。我刚想出声欢呼,不料,风筝突然一低头,“呼”的一声,直往一棵树上猛扎下去,和大树来了个亲密拥抱。我和爸爸见势不妙,想赶紧把它们“拆散”,可任凭我们怎么拉,扯,它们就是紧粘着不放,最后,爸爸也没了辙,只好把风稳的线扯断了,再把风筝拿下来,把线重新进行整理。

风筝在爸爸的一番整修后,又可以重新“上天”了。这次我们换了一个地点,改到风比较大的桥上进行放飞。爸爸让我自己试试能不能单独进行,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逆着风小跑起来,然后慢慢地把手里的线一点点往外放,再稍微往里拉一拉,这样一放一拉的协调配合,风筝在我手里慢慢地向空中飞去。我拉着风筝的线,不停地跑啊跑,看着它离我越来越远,飞得也越来越稳,心情既激动又兴奋。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跑得实在太累了,只好把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风筝收回来。

做风筝放风筝的作文800字 篇10

小时候,很想拥有一只风筝,哪怕只是一只最简单的。于是,我就缠着父亲去买一个。然而父亲当时那微薄的收入是不可能满足我这个要求的。我很失望,却全然没发觉父亲眼中的那份无奈。

不久,父亲不知从哪儿找来了竹子、线和牛皮纸,说要给我糊一个风筝。我一听,欣喜得跳了起来。于是,我在一旁又是拿刀子,又是递浆糊。看着竹子变成竹条,又被屈成骨架,我真高兴。在我迫切的期望中,那堵‘废品’渐渐地变成了一只风筝,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突然,我发现父亲的手在流血――不知道何时被划破的。我要去拿纱布给父亲包扎一下,他摇摇头说:“没事,没事。”我的鼻子酸了。父亲常常如此,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他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着。

风筝终于扎好了,虽然简陋了些,也没什么别致的样式,但我却激动得热泪盈眶。遗憾的是风太小了,无法放。我暗自咒骂这不通情理的风。

在我热切的企盼中,终于起风了。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托着风筝,找到了一片空地。我轻轻地一松手,风筝迎风飞了起来。我大声喊叫着,蹦跳着。可是,不久它就一头栽了下来,再放再栽,再栽再放。我很失望,急得想哭。经过屡次试验,我们不得不承认,风筝做得不合理,保持不了平衡。

当父亲把风筝捡起来交给我时,我看出他的眼中明显地带着几分歉意。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回去,我再扎一个,一定能飞起来的。”望着父亲那坚毅的目光,我点了点头。

我相信父亲的话,他决不是为了安慰我才这么说的。

又一个风筝终于扎好了。为了保持平衡,这次父亲给风筝画了两条长尾巴。我又欢呼雀跃地去放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刚飞起的`时候它忽左忽右不太稳,没过多久,它就稳稳地飞起来了。我们奔跑着,欢笑着,呼喊着,旁边的路人诧异地望着我们父女俩。看着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飞,我高兴极了。

开始收线了。风太大,不太好把握。突然,我的手下意识地松了一下,糟了,风筝竟带着线盘飞走了。我们追呀,追呀,终于发现线盘被挂在了一棵桐树梢上。那是一枝细细的枝丫,我们相信它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就在一旁等候。

果然,风筝挣断了枝丫,又向前飞。我们仍旧追着,父亲比我跑得还要快。“滢,快过来。”我一看,太好了,线盘挂在了一株桃树上,父亲正在取呢。我连忙奔过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缠在枝上的线盘取下来,却又发现风筝在电线的那边。它挂着电线了。后来,风筝还是飞走了。我忍不住哭出了声,父亲的眼中也有一丝说不出的遗,憾。

于是,父亲决定再做一个。我懂事地说:“爸,我不要风筝了。”父亲没有说话,只是用手爱怜地抚摩着我的头。

放风筝的情感作文:会思想的风筝 篇11

关于放风筝的情感作文:会思想的风筝

作者/吉林杨泽字

最近,我又回到了曾经“儿时的乐园”。抬头,天空依旧湛蓝,阳光依旧温暖,草地依旧碧绿,风儿依旧和煦,寂静地勾勒出一幅美好、祥和的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景象。忽然,一只精致、漂亮的风筝划裂了一望无际的蓝天,一阵欢笑打破了单调的宁静。但我不仅没有愤怒,心中还泛起了暖暖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禁呢喃道:“久违了,我的朋友。”

风筝,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废学业、不思迸取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美丽的风筝,却代表着多姿多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它们伴随我度过了短暂的岁月。

从前,风筝是孩子手中必不可少的玩具。风筝的造型美观而奇特,是独具一格的装饰品。把几只风筝挂在墙上,单调一色的墙就立刻变得色彩缤纷了。放风筝,还能锻炼我们的眼睛和手的相互配合的能力,让我们变得更加心灵手巧。只要掌握了技巧,吹来些许清风,它便可以在空中自由翱翔。

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这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游戏。我经常在家里,坐在一个舒服的角落,捧着一本书,默默地读着。或是透过窗予,向外呆呆地望着。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与寂寞相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户外、爱上了风筝。一天,姑妈从远方归来,给我买了一只漂亮的风筝。我用疑惑的眼神望了望风筝,又用疑惑的眼神望了望她。姑妈似乎明白了我并不会放风筝,便带我到广场上,握着我的手,教我放风筝。我并非真的想学放风筝,只是觉得风筝很漂亮而已。但姑妈却十分认真地教我,之后又鼓励我,让我自己尝试着放风筝。我努力地奔跑着,松手,风筝却滑落到地上。又一次奋力奔跑,再松手,风筝又一次滑落到地上。失败,再失败……终于,风筝飞起来了!我感到成功的喜悦把我包围得紧紧的,心里莫名地开心,从此,我爱上了放风筝。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原本寂寞的童年中,风筝给我的欢乐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我是一个对美丽的事物钟情的人,而风筝,正是美丽馈赠给我的美妙礼物。(话题作文 )在蔚蓝的天空中,几乎很少有其它颜色,顶多有几片白云清理着空中的灰尘,金黄的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只有风筝例外。没有人刻意去用风筝美化天空,人们却在无意中用几只风筝把天空点缀,自然而雅观。风筝高高挂在空中,传播着快乐,听!风吹过,风筝正发出“哗哗”的笑声。看!云飘过,风筝正在快乐地舞蹈。

使我难忘的是秋季中,晴空万里无云时,高高飞起的风筝像舞动的蝴蝶,又似草丛中盛开的野花,那么引入注目。牵引着它的银丝若隐若现,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千里姻缘一线牵”。

冬季来临了,放风筝的人几乎都回到家里,只剩下一位老人,每天都放一个全身墨色的.章鱼型风筝。风雪中格外醒目,却使大地平添了几分死寂和萧瑟之气。

然而,我知道,春天刚一到来,风筝便会飞回天上,为我们庆祝冬天的离去,陪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冬天凛冽的寒风依旧吹着,做离去前的最后挣扎,风筝却只是轻轻摇动几下,然后便纹丝不动,注视着冬天仓惶而逃。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就像是一个会思想的风筝,不曾有意装饰这个世界,却总是流露出最自然的美,默默点缀着别人的生活,虽然经常会迷茫,却总会有些许细微的缘分,把你带向你的归属。

在我的日记中,风筝是有思想的。它们面对天空、面对白云,高高地俯视下面的世界,舒展开思想之翼,飞翔在自由的天空中。我曾经在童年时的美好和憧憬,都通过风筝倾吐了出来。

我曾担心,随着竞争逐渐激烈,天空中的风筝会渐渐消失。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天空还在、只要快乐还在,谁也无法使这美丽的风筝‘绝迹。我的童年,也因风筝变得永不褪色。这次再去放风筝,我让风筝把快乐、美好宣示给全世界,使下一代的孩子也能体会到风筝的快乐。

凝视着晚霞映红的天边,又一只风筝迎风升起……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作文 篇12

“当当当当!”梅老师笑吟吟地跑进教室,“今天给你们一个惊喜!”“什么惊喜呀?”同学们好奇地问着。“现在不能告诉你们,要有神秘感!”梅老师说完,自己也笑了,大概是被自己的幽默感逗笑了吧!“好了,你们想知道吗?”梅老师故意问。“想――”我们把声音拖得很长很长。“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上美术课!”梅老师神秘地说。“美术课?这节不应该是语文课吗?再说,梅老师画画技术那么坑爹,什么时候会画画了,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默默嘀咕着。“噢耶,全班今儿个终于不用上语文课喽,梅哥万岁!”王加涵大声嚷道。

顿时,全班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觉得此事有蹊跷,有的半信半疑地猜测……终于,梅老师笑着开口了:“同学们,你们会画圆和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真是小菜一碟!”我心中暗喜:“画圆和方对我来说简直是小KS!这次,我一定是全班最好的!”“既然大家都认为简单,那么我们就进入第一回合,谁想上来画圆和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有些同学索性站在椅子上举手,好让自己显眼些。“看你们跃跃欲试,都想大显身手啊,好,就请蒋心悦和程培嘉吧!”老师最终请了我。我自信地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地勾了一个漂亮的方,而程培嘉则快速地圈了个圆,我们两人不费吹灰之力就画好了圆和方。一看,画得还不错,有模有样。

“两位都非常好。”梅老师不慌不忙地点评,“好,那我们现在进入下一个回合,正式进入‘白热化’模式,增加些难度,我们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怎么样?”一开始我还觉得简单,可台下的同学却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望着我。我狠狠瞪了他们一眼,然后转过身继续画。可是我画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不集中,左手画圆时,右手也跟着画圆。我一看不对劲,又把注意力放到右手,方是画好了,圆却成了方。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真是难于上青天啊!最后一看圆画成了一个蛋,“蛋壳”上还凹凸不平呢!圆不像圆,方不像方。我坚信这肯定不是我画的。旁边的同学也画得不怎么样,方就像倒过来的窝窝头,圆嘛像个发了芽的土豆,别提多难看了。此时的我们,真想削尖脑袋,找个地缝,然后钻进去。梅老师又叫了另外几个同学上来画,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画得四不像,看来要想画好还真是天方夜谭啊。

画风筝作文 篇13

以前爬山的时候就觉得有个地方可以放风筝,今天就直接奔了过去。平地上已经有一对父子在挖土玩,大川说那个小朋友竟然是幼儿园同学,隔壁班的,叫金子函。于是去打了个招呼。拿铲子挖土看来比放风筝更有吸引力,大川过去打完招呼后就不回来了,径直跟他同学一块挖土去了。

我只好自己放了,按照卖风筝说的绑好线,把风筝往天上一扔,拽着线就往后跑,竟然没大费劲就放起来了。随着对风筝的控制力逐渐加强,我就想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一些,于是逐渐地放线,放线,看着逐渐变高遍远的风筝,我心里还挺得意的,觉得放风筝也没想象那么难啊,可是没想到卖线的竟然没把线的末端固定在轴上,我还在欣赏着我放的风筝呢,线放完了也没发现,风筝呼的一下,带着长长的线随风迅速飘远了,我还想抓也没抓住,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飞到了对面的上坡上。哎,第一次放风筝,竟然是这样收场,不过总比放不起来好。今天看朋友的博客,他们家也去放风筝了,竟然也给放飞了,哈哈,还有跟我作伴的。

大川拿上他同学的铲子之后就再也没有对风筝产生多大兴趣,一直在和他同学认真的挖土完,最后还用土做了生日蛋糕,用树枝插上蛋糕,两个人在唱生日歌呢。

上一篇: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拟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廉政情况征求纪检监察组织意见的规定下一篇:四年级语文《乌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