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帮扶群众总结

2024-09-21

党员帮扶群众总结(精选6篇)

党员帮扶群众总结 篇1

贵州省盐务管理局赤水支局

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困难党员群众总结

根据市委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部署,按照中共赤水市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赤党建办[2008]12号)文件安排,我局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阶段,到挂帮的元厚镇石林村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困难党员群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1+1”结对帮扶情况

我局挂帮的元厚镇石林村有党员28名,其中有年老多病、无劳动力的困难党员7名。我局局长彭放鸣同志结对帮扶了2名,每名落实现金100元,共计200元;支部书记夏安平同志结对帮扶了2名,每名落实现金100元,共计200元;邱平才同志结对帮扶了1名,落实现金100元;何国兰同志结对帮扶了1名,落实现金100元;张学同志结对帮扶了1名,落实现金100元。

二、支局落实帮扶情况

在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党建扶贫”、“四在农家”、“计生三结合”和主题培训活动。一是落实“党建扶贫”畜牧盐3吨,价值3300元;二是落实“四在农家”挂帮资金4000元;三是石梅村落实“计生三结合”

资金500元,同时送去畜牧盐2吨,价值2200元,合计2700元;四是开展主题活动1次,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三农方面的精神。

贵州省盐务管理局赤水支局

二00八年七月十八日

党员帮扶群众总结 篇2

关键词:党员,服务型,渠道,学生党支部,建设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黄有梅的《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中就国内外的宏观环境、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大学生党员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组织生活缺乏实效性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我校党建工作亦存在这种现象,大多数党员对支部安排的组织生活响应较小,因此本支部下大力气解决制度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长效机制、服务意识不高、服务渠道少且单一等问题,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升党员的工作能力,树立宗旨、群众、责任、服务意识,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党组织的威信,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一、学生党支部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和周边环境现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新升格本科院校,各项制度和设施主要还是停留在专科三年制的模式,大部分还不完善,跟不上本科四年制的步伐。加上崇左市是新设立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弱,在管理支部党建方面稍有欠缺、忽视,影响小。因此,崇左市周边有很多贫困地区,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

(二)党建工作的影响因素

学生支部党建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陈旧。一提到党建活动,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开会、发展党员、听报告、学习文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主要原因有 :

1、从党员自身方面,主要是党员的社会经验不足,理论修养不够,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够高,辨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党员存在“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未入党”的现象。而近年来高校过于注重党员数量的提高而忽视质量提升,也是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这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工作缺乏热情、对群众关心少。

2、制度不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缺乏长效机制。党支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其管理活动也相对散漫和随意。故导致部分党员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及模范带头作用不强等问题。

3、缺乏党员领导核心,党员之间联系少,渠道少,服务次数少,力量不能凝聚。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党员干部上不够重视、管理不够规范 ;再者,党员干部自身缺乏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的锐气,也忽视带动党员、积极分子一起工作的重要性。

4、由于其他不同原因,许多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俭学、兼职、见习等形式来补贴自己或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影响了高校学生党员对党内活动的参与热情,更无心思拓宽服务群众渠道。党建活动就一直热不起来、不够完善,也没有创新之处。

二、学生党支部拓宽的服务渠道及方式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支部通过不断探索,最终确定了以崇左市卜利小学、崇左市大村为长期服务点,已探讨出新的工作模式、创新了党建工作机制,包括制度、模式以及党支部和党员的考核体系。

(一)制度有所创新,明确了党员职责。

本支部改革前,党员还没有党员活动室之类的办公地点,不需值班,缺乏相应的制度、岗位约束。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本支部实行党员服务岗,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并制定相应的值班管理制度、值班安排表、党员日常管理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建立起了值班轮值制,实行了“优秀党员”等的激励机制,调动党员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值班期间,群众可到党员活动室向党员咨询了党建方面的知识,如入党动机、入党程序等 ;还可以咨询学习、工作、心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此制度变化,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查找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活动丰富新颖,搭建了服务平台。

活动项目结合我院、我系的专业特色和优势,采取校内外实践方式有序的开展。在校内,本支部开展了“拓展新形式,服务你我他”的综合性服务,通过活动室值班和校园走访等形式进行公开宣传、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党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校外则开展了“留下的是种子 ?我们用爱心来呵护”的服务留守儿童的活动,定期去看望他们,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书法课教授体现了党员们结合着中文系的特色,发挥所长,展示着中文系学子的风采。这样小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党员们也在授课方式、知识拓展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还开展了“关爱老人,温暖社会”的服务型活动,党员运用专业优势,利用相关的语言技巧和老人们聊天谈心,给与了精神上的慰藉。

(三)服务效果明显,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本支部党员通过电话、短信、QQ群、网络等与各系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取得联系,开展了联建工作。在各级党支部支持、配合下,在大村小学和卜利小学建成了一对一帮扶关系,实行“服务一个学校、服务一个班级、服务一个学生”或者“服务一个村、服务一个家、服务一个困难群众”的“三个一”模式,使每名学生党员立足实际,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心理问题和一定的生活困难。党员们的爱心行动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人,大家很乐意地加入活动中,使群众积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充分发挥党员的辐射带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 宣传力度加大,形式多样。

活动的深入开展及影响力度的扩大,取决于宣传。宣传力度越大,影响越大,就会带动更多的党员,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全面性。新闻专业的党员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多方拓宽活动宣传形式,有文字新闻稿、图片报道、视频播报、板报宣传、QQ互动等,从而带动党员踊跃参与其中且认真践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真正意识到无私奉献和服务的快乐,品尝其中乐趣,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展示着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党员们收获颇丰,也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个人、班集体,尤其是热切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们。大家一起加入服务群众的热潮中,服务队伍不断扩大。

三、学生党支部拓宽服务渠道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服务渠道得以拓宽,丰富了群众生活,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服务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进一步提升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一)制度建设初步完善,实现了工作的有效性。

党员值班制和流动制的实行,让党员真正参与到服务群众中去,时刻以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群众着想,以党员先进性的示范作用影响带动群众。党员流动制是指在校内安排党员到固定班级对同学进行思想引导,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在校外则是以小组形式分配到相应的村屯、社区、小学等进行服务。这给工作增添了生机活力,出现追、赶、超的彼此竞争局面,形式更活跃、效果更好。

(二)服务活动继续深入,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党支部干部已从多个方面专门深入当地调研考察并指导活动的开展,并在服务点形成长效机制,采用了服务校内师生和校外困难群众的方式,很好地做到了校内、校外实践相结合,加强了组织建设,也从根本上了解到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发起了捐物倡议,如衣物、用品、书籍,满足群众们的多样化需求,给困难群众提供了一些物质帮助,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党员更加关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思想、精神方面,给以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帮助,积极面对生活。

(三)党员素质不断提升,得到了群众的赞许。

活动坚持常态化建设,设立有值班服务、到班解答、结对帮扶等,这不断提升了学生党支部服务师生、学校、社会的能力。党支部改革之后,党员普遍表现突出,实现了由先前意识比较淡薄到处处带头领先的转变,自觉性、责任感提高,增强党员的党性锻炼。

(四)宣传效果良好,凝聚了群众的力量。

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探索了新方法,掌握了新情况,改变以往党建工作的不足,不断影响和凝聚群众力量,更好的为党建、为群众服务。活动十分注重对外宣传,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号召爱心人士的参与和帮助,共同伸出援助之手。

党员帮扶群众总结 篇3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 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员服务群众机制 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15-03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高校党委、各院系党委或党总支、其他党支部以及班级党小组等党组织,为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为人民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所制定与实施的各种激励、关怀与帮助高校党员的制度总称。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机制,是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成果之一,其以高校党员服务群众的态度、技能水平、项目与质量为基本内容,把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转化为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的制度总称。这是对党章以及高校内各级各类党组织创新的具体践行之一,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具体方式之一,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与促进和谐”。

一、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工作对象主要为高级知识分子,工作主体和客体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激励制度不健全。激励制度不健全是当前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典型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象不清。作为党的细节制度之一,激励工作应该着眼于现在高校内工作或学习的党员,然而,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与颁行中,却过多地着眼于包括非党员的群众,导致需要提高的党员同志没有得到足够的激励等,其他的非党员同志也因工作的不对应而不适应致使工作成效低。第二,工作内容不清。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培养与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内的激励工作混淆。党内激励制度的重点工作是通过对高校党员的教育与鼓励,激发他们服务群众、开展教育教学与不断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关的系列制度或机制的建设却往往把一切都纳入这个机制,导致工作混淆,高校党员既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发展与培养党员工作也存在分心现象。

(二)关怀频度低。在高校党建的实际工作中,关怀的频度低是导致很多党员认为工作形式化的主要成因。根据当前的实践看,决定高校党内关怀频度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主要是指春节、中秋节与端午节等,学校党委或院系党总支等会根据需要对党员进行某种形式的慰问关怀等。第二类,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定节日。主要是国庆、元旦与建党节等,对党员开展的关怀活动,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茶话会等。第三类,极个别党员突发重大危急事件时。这种关怀显然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但由于党员人数多且此类事件极少发生,因而也显得极为少见。

(三)帮扶形式化。帮扶形式化是高校帮扶机制的顽疾与制约党员积极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通过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教育和践行,形式化已大大减少,但依然存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应急性帮扶。如上述在极个别党员出现重大危急情况时才去帮扶,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解决燃眉之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都难以解决困难党员的暂时问题。其二,典型化帮扶。即学校在选择帮扶对象与开展帮扶工作时,主要针对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且便于挖掘宣传材料的典型党员,对于其他非典型且需要帮扶的党员却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另外,高校党内帮扶更多地倾向于物质帮扶,专业性的精神与教育形式帮扶较少。

二、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存在的问题

建立与实施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机制,“中央有要求、工作有基础、群众有期待”,但在服务的实践中,服务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实施进度、机制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一)缺乏操作性。这是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实效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分工不明。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不仅以院系为基本单位,也以班级等为细胞性单位,在服务群众的分工中,缺乏高校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一线教育教学教师与学生党员的分工,导致在服务实施的时候有些工作一哄而上,有些工作无人问津,极个别甚至会好心办坏事。第二,责任模糊。这是前者的并列现象之一,尤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发生各种问题的情况下,甚至在群众问题没有解决且继续发展的情况下难以真正明确责任。第三,激励难兑现或不兑现。作为服务群众的激励部分,一些激励细则或条款由于没有可以具体量化或直观的标准,且评价主体与被评价者都是模糊的,最终导致那些在服务群众中的努力者或成绩突出者难以得到真正的奖励或激励,挫伤了积极努力者的积极性。

(二)缺乏针对性。典型地表现为工作定位不准:首先,服务对象不准。主要是服务谁的问题。作为教育机构的高校,到底该把谁定位为服务对象,这在高校党务工作中依然存在着模糊的认识,甚至不愿意去认识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仅把那些经济条件困难的师生或社会群众作为对象显然是狭隘的。其次,服务程序乱。在服务工作的开展中,既没有对需要服务的工作量进行预测,也没有工作实施的预案与步骤,只是参与服务的党员按照自己现场等决定开展工作,导致工作显得有些忙乱与效果不佳。再次,提供服务的党员不确定。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那种工作量大且需要多人开展的工作,具体参与服务的党员不确定,导致因为工作方法不一、思路差异与人员能力不同出现各种时间浪费甚至工作掣肘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党员无论是教师与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作息规律与纪律需要遵守。

(三)缺乏考核评估机制。这是较为典型的问题之一。因为工作绩效没有评估,对作为服务主体的高校党员也没有工作动力与督导力度,出现人浮于事甚至形式化的现象也就难免。集中体现在两点:第一,缺乏过程督导评估。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往往是提供服务的党员根据某种需要直接开展工作,既没有校内监督机构的督导,也缺乏其他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由此导致服务工作相对处在“失控”的状态下。第二,缺乏结果反思性评估。针对服务的结果,往往是采取某种调研、电话或网络问卷的形式,由于被服务的对象多少都获得某种收获,碍于面子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基本都会给予满意的评价。但对于他们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解决不彻底的问题,他们往往会怀着感恩的心并不去追究与多谈。

三、提高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质量的对策

高校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是指对广大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心理上进行关心、引导、激励、帮助与疏导的一系列工作。因此,作为教科研与知识传播和创新阵地的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质量,以培育更多思想政治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党内人才。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这是发挥高校教育教学优势的最佳路径之一。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不断创新的专业业务教育中,把“旗帜鲜明的政治关怀、语重心长的思想关怀、唯贤是用的人才关怀”,切实转化为高校党员的坚定的可持续提升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职业行业的专业技能素质。首先,开展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党课、党员生活会与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地根据形势创新教育载体,为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创设立体化、全程化和与时俱进的环境。其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QQ群、微博关注群、微信群与专门的社区与论坛等,满足党员的学习与成长的多样化需要。其次,加强业务提高教育。一方面,是高校党员的专业提高教育。学校要尽可能满足高校党员的学历提高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与其他的业务学习需要,如创设专门机构或课堂等,发挥高校教育教学优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根据群众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服务能力教育培养。由于群众的需要是多样性的,因此,针对高校党员就要加强全面的服务能力教育,既要有精神或学习上的服务能力,也要有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能力,例如帮助解决生活中的技术小难题等。

(二)将精神关怀与物质关怀相结合。在现代化已经逐渐实现且逐渐提升的时代,高校党员的被关怀需求是多样性的,既需要“求真务实的形象关怀”,也需要“细致入微的物质和精神关怀”。因此,作为高校的党内关怀,也要创造性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做好“两手抓两手都贴心”的关怀,才能真正把高校党组织的关怀转化为党员服务群众与开展工作创新的动力。首先是精神关怀。就是高校党组织对高校内的所有党员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情绪变动、情感发展与精神状态等,实施实时地跟踪、关注与全面地支持与指导。实际的工作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想方面,尤其是高校党员存在理想动摇与人生信仰迷惘或迷失的情况下,党组织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及时地介入,通过教育、指导与引导等,使他们尽快地回归到共产主义的轨道上,恢复到充满激情的学习与工作状态来。二是认识方面,在极个别党员对某件事、某个人或某种观点存在着偏差性、偏离性甚至错误性认识的情况下,党组织要紧急介入,避免党员再继续出现各种“恶化性”的消极状态。其次是物质关怀。这是高校党内关怀最多的形式之一。如前所述,针对那些家庭经济生活有困难的党员,需要建立常态化与随机启动的机制并建立帮扶基金,只要有党员出现了低于某种生活“警戒线”的困难,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开展关怀,在首先完成应急帮助的情况下,根据他们的情况制订中长期等关怀计划,为保障和恢复他们的正常生活建立缓冲时段。

(三)将帮扶与引导相结合。高校党内帮扶机制的建设与实施,就是为了“使广大党员在精神上拥有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回归和加强”党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和模范作用”。在工作开展中,以两种路径把帮扶与引导结合起来:第一,才能成长引导和进步帮扶。在具体实施中这种帮扶有两种形式:一是激励性引导帮扶。即高校以某种激励制度为基本的导向,为高校党员提供某种学习机会、职位提升机会等,引导和帮扶他们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基本动力的成长。二是不足或缺点改进性引导帮扶。即在某个党员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的情况下,党组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或办法等,帮助他或她实现改进,以此来引导他们在成长中发展自己。第二,时代性发展引导。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党组织通过为广大党员创设或创建各种平台或环境,让他们能直接开展新知识、新理论与新思想的学习,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且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四、完善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机制的对策

高校党员服务群众,是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功建设与不断提升的成果之一,在不断强化高校党员的政治意识、创新意识与效率意识的同时,科学提升高校党员在高校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据上述,结合当前高校激励制度的实际,需要做出三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的全面。即激励的对象既要包括学校行政岗位、教育教学岗位、工勤岗位的教职员工,也要包括学生,这样才能在全校形成党员努力进取与创新服务的良性氛围。二是项目全面。即无论哪个岗位的党员,只要在服务群众中切实为群众解决了问题,或受到广大群众的赞同,学校都要按照某种激励标准对其进行奖励,以保护与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第二,操作性。即高校党组织各项制度切合高校各项工作实际的,任何一个党员与普通群众都可以对照相关制度或标准对党员的服务与各项素质进行评估,实现党员服务与党员工作督导和评估的动态化、随机化与长效化,使广大党员时刻绷紧服务意识的弦。第三,结果等级性。在党员服务群众结果的认定与激励兑现时以等级性进行实施,让广大党员之间能根据自己服务群众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既要从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发现问题与差距,也要从其直观的结果看出自己的不足或进步,让优秀者成为广大党员树立服务群众进步的榜样。

(二)建立健全服务首问责任制。这是高校党员服务质量的保障。首先,直接明确工作分工。即对任何服务项目或工作,第一个或第一批开展服务的党员要负责到底。以此,可以有效地避免部门之间、党员之间,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导致职责交叉、责任难分的情况。其次,强化高校党员的责任意识。因为明确到了具体的个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或工作的持续期内,责任服务的党员都必须时刻关注、思考与开展此项工作,时刻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其首要的政治任务之一,高度紧张,努力实施,创新突破。其次,保障服务跟进。这是相对某项已经完成或阶段性完成的工作,会因为时间的变化等会产生新的要求或变动等,作为首问服务的党员依然有责任继续跟进服务,确保党员服务的全程,始终把党组织与群众的心贴在一起。

(三)建立健全结对服务机制。党员与群众的结对服务,是建立与深化党群血肉亲情的最具亲和力、最凝聚人心、最能体现党组织力量的方法之一。根据高校各方面综合的实际,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第一,党员专长性结对。即根据党员能力的特长开展的结对服务。无论参与服务的党员是什么岗位、专业或职务,只要他具有某个群众需要的专长,就让他和某个群众或某个领域的群众结对,以提高服务的实效性和效率。第二,专业对口性结对。即根据党员的专业进行直接对口性的结对服务。由于高校党员都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因而,这种结对服务往往针对那些工作难度大、服务期限长与需要创新的领域展开。另外,高校也可以尝试让群众自由选择结对服务的党员,从服务工作的起点就直接达成群众的满意。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与党员服务群众机制,既是可以独立操作的制度体系,也是互为基础与因果的宏观机制内容。在实际的建设、健全的工作中,不仅需要结合高校工作与高校党员的各种实际开展,也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与各方面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做好宏观的规划与顶层设计,确保机制建设的前瞻性与引领性;另一方面要在高校大的框架内做出切实性的微观或细节的精细化,确保机制的操作性与实效性。当然,需要结合党的时代化发展需要,不断地做出各种创新,尤其是抓住与利用好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在创新争优的大潮中以切实地行动和创新,不断地提升机制的科学性与服务群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业春,邓晶,罗海珍.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王杉.简析新时期居民区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以徐汇区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为研究对象[J].求实,2012(Z2)

[3]黄英锋.党员志愿服务与创先争优[J].中国青年研究,2011(9)

[4]贾岚.党内关怀思想及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5]贾岚,杨荣国.论邓小平的党内关怀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2009(2)

[6]王耀东.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帮扶机制的创新发展与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3(4)

[7]江菊美,江卫平.网络时代高校党的群众工作创新方法的探索[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2012ZZZ036)

【作者简介】黄春梅(1977- ),女,广西柳城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法学硕士。

党员群众一家亲,真心帮扶促和谐 篇4

3月24日,阴沉了数月的天空终于开始放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正是这样一个适合我家人一同出游的好日子。XX县农业发展银行的全体党员职工,却放弃了与家人在一起,而是积极的开展“双联双促”活动。

“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特别是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更是一次了解基层,体会生活的好机会!我们这次利用休息时间,不但要“结对子”,同时也要“展面貌””。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的动员会上,XX行长这样说到。

星期六一大早,全体党员职工一行10人,准时出发,前往XX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在XX村XXX书记家进行了简短的座谈后,便分成两组看望走访分散在小坳村的10户困难群众。

“爷爷··爷爷···”看到一群陌生人的到来,一个小男孩一边跑向家里一边叫着。当我们走近时,一个老人便从家里迎了出来,“欢迎欢迎,X书记早通知了。我就盼着你们呢!”老人热情的说道。“请坐,请坐··”说完便招呼着我们坐下。一同随行的XXX介绍到:“这是XXX老人,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去年他的儿子在外地打工时因为一点琐事和人发生口角,坐了牢。家里就此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现在他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三个孩子。虽然他的姑娘有时会给一点钱,但是都是杯水车薪。”听到这些,一同走访的党员职工们在心生同情的同时也感到老人的不易。XX行长更是和老人亲切的交谈,了解老人的近况和眼前的困难,最后还紧紧握住老人的留给老人200元现金。并表示,虽然这点钱解决不了什么,但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是我们“结对子”的证明,以后我们还会常下来看看,您老一定要保重身体。

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总结 篇5

一、帮扶总体成效

目前我镇7户14人在册困难群众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已过线,“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均已落实得到保障,并于20xx年11月全部实现脱困。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并调整《港口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帮扶工作负责人。建立领导干部包保帮扶责任制,进行一对一帮扶。

2、投入资金,规范使用。设立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困难群众帮扶、慰问等工作,并由镇纪委监督使用。

3、加大走访,持续关心。镇、村书记带头走访,全年包保干部、帮扶站成员联合入户开展帮扶走访活动共计40余次。

4、因户施策,全面落实。通过协调市直结对帮扶单位及各方力量,全面落实我市八大困难帮扶政策。产业帮扶:为唐xx户提供养殖业扶持,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问题;

就业帮扶:为程xx、詹xx户推介就业,落实工作岗位;

教育助学帮扶:为詹xx户申请学杂费减免、寄宿生补助、中美爱心资助;

健康帮扶:为所有在册困难户代缴合作医疗,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帮助刘xx、程xx、吴xx户办理慢性病证;

住房安全帮扶:对程xx户进行危房改造,实施补助;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为在册困难户申请水电费减免、协调康宁大药房为刘xx户提供医疗帮扶救助金,协调江南化工、畅宇房产等公司为何xx户捐赠手术费用;

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对唐xx、何xx、詹xx、程xx、刘xx、吴xx户进行旱厕改造、旧房提升;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帮扶:对在册困难户合理调整低保待遇,为刘xx、程xx、何xx户申请残疾人补贴。

三、特色经验做法

我镇在提高困难户收入的同时,致力于改善各户人居环境,重点启动旧房改造提升行动。这一行动是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帮扶困难群众的有力举措,使困难群众在摘掉“穷帽子”的同时,住的安全又舒适,进一步巩固了帮扶成果。

四、下步打算

1、加强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管理工作:对已脱困户继续进行动态管理,巩固帮扶成果;

对边缘困难户及时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应纳尽纳”。

党员帮扶新生活动总结 篇6

2010年9月,又是一个秋高气爽、收获多多的季节,运城学院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学子,一张张满怀憧憬的脸庞昭示着希望,象征着运城学院的明天,而机电工程系也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个学期,机电工程系又迎来了160余名新生,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角色转换,机电工程系学生党支部主办了“党员进宿舍帮扶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为我系党支部派出正式党员及预备党员进入各大一新生宿舍,以谈心交流的方式,解答他们对于大学生活的疑惑,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涯提供积极的、有意义的经验和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做好他们的大学引路人。

我作为机电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的一员,很荣幸参加这次活动,我被分配到1001班的3118宿舍与新生交流。初见这些大一新生,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奇与懵懂写在脸上,对于高年级学长的到来既惊奇又热情,很快我便和他们融入到一起,对于将开始的新生活,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有关大学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时的不同,他们问到我有关英语四六级、奖学金的问题,也问到我有关学校食宿等生活问题,显然,他们对于未来非常兴奋,我一一解答了他们的问题,在学习上,我告诉他们大学老师授课方式的不同,各项考试制度及情况,如何安排学习计划,有效利用时间,在宝贵的时间内收获最丰富的知识;在生活上,我想他们介绍了我院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规章制度,如何处理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帮助地帮助他们尽快

适应大学新生活,写好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在这一个多月来,我多次与他们谈心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总的来说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特点:

1、想家心情难以排解,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思家之情尤甚。

2、如何和舍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怎样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融洽相处?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在进大学后凸现出来。

3、怕辜负父母期望,凡事自己硬撑,这类情况多见来自农村或小城镇的学生。全家人甚至全村人都把“盼头”放在自己身上,而来到大城市却发现自己微不足道,于是担心自己会辜负父母、亲朋的期望,情绪焦虑。

4、说不清愁从何来,还有部分新生常常感到没有原因的情绪低落、苦恼、郁闷、压抑,对学习无所适从,对生活缺乏热情,每天无所事事、苦闷不已。

对此,我告诉他们,首先要与本地同学搞好关系,他们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多和他们交流自然会多些了解。

其次,情绪低落、苦闷的时候最好一个人科学“消化”,而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向他人发泄或传染给别人,要学会克服内向性格,热情主动与人沟通,与人处理好关系,别人自然愿意互相帮忙。

此外,最初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可以给原来的中学同学写写信,打打电话,互相鼓励或安慰。

再次,应及早树立在大学里的目标,可以通过考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泡图书馆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通过与他们并不算太久的相处,我及时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少走了弯路,这不仅是对大一新生的帮助,也是我重新审视自己,为自己剩下为数不多的大学时光积极定位,科学计划,这次活动,使我们都受益匪浅,希望我系学生党支部多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

机电工程系学生党支部

贾 宇

上一篇:我看长江五年级作文下一篇:职场里,上面有人罩着,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