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知识点

2024-10-20

重要知识点(共8篇)

重要知识点 篇1

外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有哪些?

答: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了一些列新问题。

① 首当其冲的是工业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混乱之中。② 其次是住宅问题。严重的房荒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③ 第三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2、复古思潮的定义是什么?

答: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他们的出现,主要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过去的历史样式,是企图从古代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一、古典复兴

3、评述古典复习?

定义: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原因:在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在建筑上大量使用繁琐的的装饰和贵重金属的镶嵌,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因此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求新建筑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4、古典复习代表建筑实例: 法国: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

英国:希腊复兴----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

德国: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从雅典卫城山门吸取灵感)

美国:罗马复兴为主----(1793—1867年)美国过会大厦(仿照了巴黎万神庙造型,极具表

现雄伟的纪念性)、希腊复习----宾夕法尼亚银行(1798年)

5、部雷和列杜

企图革新建筑,为了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然采用古典柱式作为构图手段,但却趋向简单的几何形体,或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或力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代表作品:

部雷----1783年设计的伟人博物馆、1784年设计的牛顿纪念碑方案(一巨球形的建筑因体量过大而没有实现)。

列杜----1785年设计的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

6、“帝国式”风格 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

二、浪漫主义

7、评述浪漫主义

特征定义: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一种思潮,它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它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以前者来和古典艺术抗衡。两个阶段

1)先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

特征:旧贵族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识,在建筑上①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②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代表作品: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 2)哥特复兴(19世纪30----70年代)

特征:以哥特风格为主,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代表作品:英国国会大厦(采用亨利第五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原因是亨利第五曾一度征服法国,欲以这种风格来象征民族的胜利)

三、折衷主义

8、定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越过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式样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用以满足商标的要求与供资产阶级个人玩赏和猎奇的嗜好。

9、代表作品: 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

巴黎圣心教堂:【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第三节: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0、各种“第一”

l 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 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l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 l 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l 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是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在这里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得到有机配合】和巴黎国立图书馆。

l 1876年的巴黎廉价市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自然采光的百货大楼。

11、世界博览会的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l)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Crystal 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 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形,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现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整座建筑只应用了铁、木、玻璃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机械馆(当时世界跨度最大:115m)

第四节:对城市的影响与新的城市模式的探索 巴黎改建(奥斯曼)1853年起

新和协村(欧文)19c初

花园城市(霍华德)19c末

工业城市(戛涅/加尼埃)19c末

带形城市(苏里亚·伊·马泰)19c末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纽约)19c初

12、花园城市

定义:霍华德于1902年再版的《明日的田园》中,揭示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田园城市”,又名“花园城市”。

具体内容:

① 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以及铁路地带。有6 条各36米宽的放射大道从圆心放射出去,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面积。② 居住区位于城市中部,有宽130米的环状大道从中通过。③ 在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煤场、木材场与奶场等

主张:

①提出以母城为中心,围绕母城以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

②强调城市周围保留广阔的绿化带的原则。

意义:它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面貌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并成为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13、工业城市

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

①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医疗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铁路干线通过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

②工业城市住宅街坊宽30米、深150米,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14、带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

定义: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

理论:城市应有一条宽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着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意义:对以后的城市分散注意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 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15、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① K·F·辛克尔[德国]:做了大胆的尝试,柱式与檐口作了相当的简化,窗子相对加大了。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1827年)

②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

特征:不仅在阅览室与书库中大胆地应用并暴漏了新的建筑材料与结构,在外形上虽没有跳出一般建筑的格局,但造型已开始净化。

16、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艺术与工艺运动

——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

起源时间:19c50年代

代表人物: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和自然材料的美。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魏布

红屋的特点:平面据功能需要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的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17、比利时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起源时间:19c80年代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极力反对历史样式,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的草木形状的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的铁构件。

限制性: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设计人:比利时的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设计人:费尔德

18,新艺术运动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尔布里希【外观简洁、窗户很大,主要入口是一个圆拱形大门,两旁有一对大雕像。大门周围布满了植物图案的装饰,反应了新艺术运动的特征】。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的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与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19、奥地利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1)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19c末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要观点: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主张对现有建筑形式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

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2)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

主要观点:宣称要和过去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奥尔布里希

3)建筑师洛斯

代表作品:斯坦纳住宅【特点:建筑外部没有装饰,强调建筑物作为立方体的组合同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完全不同于折中主义并预告了功能主义的建筑形式。】

主张观点:主张建筑以使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装饰就是罪恶”

20、北欧的新艺术运动:

1)荷兰:

代表人物:伯尔拉赫(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 快及材料质感,要寻找一种真实的能表达时代的建筑。最先将赖特的作品从美国介绍到 欧洲)

代表作品: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建筑形体维持了当时建筑的大体格局,但形式被简化,①内

外墙面均为清水砖墙,不加粉刷,恢复了荷兰精美砖工的传统。②在原来檐部与柱头位

置,以白石代替线脚和雕饰。③内部大厅大胆的采用钢拱架和玻璃顶棚的做法,体现了

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功能的特点。】

2)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老沙里宁【造型简洁,空间灵活】

21、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高层建筑的形态、结构、空间相适应

起源时间:19c70年代

代表人物:詹尼(创始人),沙里文(首先突出了建筑功能并提出“形式随从功能”口号)

代表作品:

①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立面利用了点性的由“芝加哥式窗”组成的网格形 构图,只在重点部位装饰——沙里文】 ② 第一莱特尔大厦【詹尼】

③ 莫纳德诺克大厦【芝加哥采用砖墙承重的最后一幢高层建筑】

④ 马凯特大厦【90年代末高层办公楼的典型,立面简洁,整齐排列有面宽较阔的横 长方形的“芝加哥式窗”,内部空间是不加以固定的隔断,以便将来按需要自由划分。外表像一个整体,背面看是一个E字形平面,中间部分是电梯厅,办公室在它周围。内原有一面开放,有利于采光和通风。】

芝加哥学派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

①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②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与形式

之间密切的关系,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采用了宽阔的“芝 加哥式”横长方形窗。

22、沙里文

1)他的观点:形式永远随从功能

2)关于高层办公楼建筑典型形式的说明:

① 地下室要包括各项机械设备

② 底层主要是用于商店、银行或其他服务性设施,内部空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并有方便的出入口

③ 2层楼要有直通的楼梯和底层联系,功能可以使底层的继续,楼上空间分隔自由,在外部有大片玻璃窗

④ 2层以上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⑤ 最顶上一层空间作为设备层

⑥ 高层建筑外形的三段处理:底层和二层是一个段落,因为功能相似;上面各层是办公室,外部处理是一个个窗子;顶层设备层可以有不同的外貌,窗户较小,并按传统习惯,还加有一条压檐

23、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佩雷[法]——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特点:竖向长窗,古典的美,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件填以褐色墙板,组成朴素大方的外表,去掉一切装饰但不单调)

庞泰路车库

埃斯德尔服装工厂

24、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全国性组织,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与英国抗衡)

起源时间:20c初(1907年)

代表人物:贝伦斯

主要观点:建筑应当是真实的,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迈尔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采用了大面积的完全透明的玻璃外墙】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高涨----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三节:一战初期建筑流派:

25、表现主义派(Expressionism)产生地点: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 建筑界代表人物:门德尔松[德] 主要观点: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绘画、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震动或激情,在建筑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德国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 局限性:表现派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手法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战后初期兴过一阵就消退了。

26、未来主义派(Futurism)产生地点:意大利 代表人物:马里内蒂

主要观点: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反对一切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27、风格派:(De 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产生地点:1917年荷兰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里特费尔德 主要观点:

① 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② 绘画是由线条和颜色构成的,所以线条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永恒的绘画

代表作品: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里特费尔德【最能代表风格派特征的建筑,是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组成的建筑,是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28、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产生地点:一战前俄国

代表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

建筑观点: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雕刻的内容

代表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作者塔特林】 影响:风格派和构成派在造型和构图的视觉效果方面的探索有价值,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29、风格派和构成派的不同处

相同:在建筑造型上,虽然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同样地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和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

不同: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可能由于它形成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社会动荡之中,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

第四节: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诞生(Modern Architecture)

30、斯图加特举办的住宅建筑展览会(维森霍夫住宅展览会)

① 设计者突破传统建筑的框框,发挥钢和钢筋很凝土结构新材料的性能,在较小的空间中认真解决实用功能的问题。② 在建筑形式上,大都采用没有装饰的简洁的平屋顶、白色抹灰墙、灵活的门窗布置和较大的玻璃面积,并具有朴素清新的外貌。

意义:由于建筑风格比较统一,成为了现代建筑派一次有力的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实物作出的宣言。

31、现代建筑的共同点

这一时期建筑师的设计思想虽不完全一致,但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着眼于社会上的中、下层阶级与工薪阶层,在设计方法上:

①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 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③ 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④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⑤ 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应在立体构图中考虑观察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因素,产生“空

间+时间”理论。

⑥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第五节:格罗皮乌斯---五大师之一

32、代表作品

1)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

②简洁整齐的墙面

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

④大面积的玻璃窗

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2)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3)包豪斯校舍

33、主要观点和成就:

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34、包豪斯学派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35、包豪斯校舍:

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

① 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② 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③ 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

设计特点:

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36、包豪斯的教学特点

①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陈规。② 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③ 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当时已经兴起的抽象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④ 培养学生既要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⑤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包豪斯的师生所作的工艺设计常常交给厂商投入实际生产。

37、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

第六节:勒·柯布西耶[法]

38、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① 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 工程师理性学习

② 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

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 者

(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

支柱)

②屋顶花园

③自由的平面

④横向长窗

⑤自由的立面(3)机器美学:

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4)模数理论(Modular)

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39、代表作品 1)早期:

(1)萨伏伊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柱承重体系

体现了:①建筑新五点 ②柯布的美学观念:把别墅当作一立体雕塑,各体形都 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为了增添变化,采用了些曲线形墙体。房屋总的体形简单,但内部空间按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

【特点:①创造了标准层不规则,单层裙房的空间在组织形式,为其后现

代建筑师广泛采用;②发挥天然与人工两种材料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效果,使立

面轮廓有变化,增加体形生动性】

【对比手法:】①玻璃墙面和石墙面的对比 ②上部大块体同下面较小的柱墩的对比

③多层建筑和相邻的低层建筑的对比 ④方整规则的空间同带曲线的不规则空间的 对比 ⑤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

(3)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2)晚期:

二战后,建筑风格有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佳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称为“粗野主义”

(1)朗香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

象征性手法:①卷曲的南墙东端挺拔上升,有如指向上天;②房屋沉重而封闭,暗 示它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③东面长廊开敞,意味着对广大朝圣者的欢迎;④墙体 的倾斜,窗户的大小不一,室内光源的神秘感与光线的暗淡,墙面的弯曲与棚顶的 下坠等,都容易使人失去衡量大小、方向、水平与垂直的判断

(2)马赛公寓

特点: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是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居住单元。

马赛公寓是一座容337户的大型公寓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户型变 化很多,共23种,大楼采用复式布局,每3层设一条公共走道,减省了交通面积。

大楼的第七、八两层为商店和公用设施,在第17层和上面的屋顶平台上设有幼儿 园和托儿所、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还有成人健身房和一个小型跑道,大楼可以满足 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

为打破视觉的凝重,用了比较鲜亮的颜色来协调色彩对对人的心理感受。

粗野主义手法:拆除现浇混凝土模板后对表面不加处理,显露不修边幅的粗野效果,粗 犷原始,朴实敦厚的雕塑效果

(3)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布局:①为了降温,建筑前面布置大片水池,建筑方位考虑夏季主导风向,使大部 分房间有穿堂风 ②考虑空间尺度与人的关系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单位,使建筑物 间的距离过大,无法形成亲切的环境,在热带阳光下增加广场枯燥寂寞之感。最高法院:①外形:外形为一个巨大的长方盒子,但其内部空间、结构与处理手法却十分独特。②为了隔热,整幢建筑的外表是一个前后从底到顶为镂空格子形墙板的钢筋混凝土屋罩。罩顶长一百多米,由11个连续的拱壳组成,拱壳横断面呈V字形,前后略向上翘起,即可遮阳,又不妨碍穿堂风。

③把室内空间处理的像室外空间的做法对后来的设计影响很大。

第七节:密斯·范·德·罗[德] 40、风格特点: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41、主要理论:(1)少就是多:

一方面,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建,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 建筑空间。另一方面,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 的玻璃方盒子

(2)全面空间:

(3)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墙的位置灵活且偶然,纵横交

错,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界限,由此形成既分

隔又连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

42、代表作品:

1)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 2)巴塞罗那德国馆

【特点】: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面,主厅部分有8跟十字形断面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单的屋顶板,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的两种,位置灵活,形成 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外相互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 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固有颜色、纹 理和质感。

3)范思沃斯住宅

住宅的结构构件被精简到了极限,以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玻璃盒子,它除了地面平台、屋面、八根钢柱和室内当中一段服务性房间是实的以外,其余都是虚的。柱子有意贴在屋檐的外面,以表示它的工艺是焊接的,花园通过两道平台而过渡到室内,室内与室外通过玻璃外墙打成一片。房子的形状端庄典雅。

4)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通用空间(Total Space,取消建筑内墙和柱,用一个大而无阻挡的空间来容纳多种不 同活动)

特点:建筑学院的教学楼,把教室放到地下,地面上是一个没有柱子、四面为玻璃墙的全面空间的大工作室,为了获得空间的一体性,连顶棚伤常有的横梁也要取消,于是他在屋顶上面架有4根大梁,用以悬吊屋面。

5)西格拉姆大厦——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密斯&约翰逊)

① 大楼前宽敞的广场

② 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

③ 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之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④ 大楼高38层,内柱距8.4米,正面5开间,侧面3开间。

6)图根德哈特住宅

1930年,住宅坐落在花园中,面积十分宽阔,在它的起居室、餐室和书房部分之间只 有一些钢柱子和量三片孤立的隔断,有一篇外墙是活动的大玻璃,形成了和巴塞罗那 德国馆类似的流动空间。

7)西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

特点:密斯生前最后的作品,造型上更具有古典主义的端庄感。屋顶上的井字形屋架 由8根不是放在房屋角上,而是放在四个边上的柱子支承,柱子与梁枋接头的地方完 全按力学分析那样被精简到只是一个小圆球,在这里,讲求技术精美可谓达到了顶点。

8)芝加哥滨湖公寓

是两幢26层高的高层公寓,也是密斯全面空间的体现。居住单元除了当中集中的服务设施外,从进门到卧室是一个只用片段的矮墙或家具来划分、隔而不断的一体大空间。

公寓的外墙全部是玻璃和钢,标准化的幕墙构件使它具有模数构图。大片的玻璃和笔挺的钢结构又使它具有强烈的工业时代的现代感。

它为高层建筑造型开了一条路影响甚大。

第八节:赖特[美]

43、主要理论 1)草原住宅:

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它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2)有机建筑:

①形势与功能的统一。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②与环境有机结合。特定环境中的建筑性格,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③有机建筑即真实的建筑。对任务和地点的性质、材料的性质和所服务的人都真实的建

筑。

44、草原住宅(Prairie House)的设计特点:

建筑平坦草地上,周围是树林。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空间的联系。外墙做连续成排的门窗,打破旧式住宅的封闭性,建筑外观高低错落,坡屋顶悬挑很远,在墙上投下大片暗影。形成以横线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有美国民间建筑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草原住宅实例:

1)威利茨住宅 2)罗伯茨住宅 3)罗比住宅

45、代表作品

1)拉金公司大楼:

特点:外形摒弃传统样式,除极少装饰外,都是朴素清水砖墙;入口不设在立面中央,而是放到一侧凹进处,在当时是颇为新颖的做法。

2)东京帝国饭店:

特点:是一座层数不高的豪华饭店,用砖墙加大量白石雕饰,抗震性能极佳

3)流水别墅:

特点:最成功之处在于建筑与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使阳台远远悬出来,形成与大自然犬牙交错,相互渗透的格局。4)约翰逊公司总部:

特点:用钢丝网水泥作蘑菇状圆柱,创造形象奇特,仿佛未来世界的建筑,吸引许多参观者)西塔里埃森:

特点:主张半工半读的学园和工作集体。

坐落在沙漠之中,炎热少雨。建筑不拘形式,充满野趣,与自然景色很匹配,仿佛从那块地上长出来的。

6)古根海姆博物馆: 特点:方案象童话中的建筑,但在高楼林立的闹市区,局促不自然,与街道无法协调。螺旋形上下盘旋的展廊别出心裁,但给美术作品欣赏造成麻烦:坡道与墙有偏斜,挂画也有矛盾,参观者完全在斜坡上走动、观画也不方便。

对赖特的评价:所涉及的建筑领域很窄,主要是有钱人的小住宅和别墅,以及带有特殊性的宗教和文化建筑。绝大多数在郊区,地皮宽阔,造价优裕,允许他表现他的构思和意图。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确有它到的一面,他更早的冲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部空间的交融流通,又有幽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市他最大的特色,莱特的建筑使人感到亲切和有深度。

第九节:阿尔托

1、阿尔瓦·阿尔托

(1)建筑观:①地方化和人情化 ②人性、自然和自由造型

③在人道主义和威武主义之间(为人创造最舒适的环境;创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

(2)作品:①白色时期(1924-1944)——现代主义时期

外形简洁,功能合理,白色基调,偶然有大胆色彩利用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

维堡图书馆(光、声的室内设计,处处为使用者考虑)

玛丽亚别墅(与芬兰地方相结合的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白色基础上加直条木材饰面、空间更加灵活;

用地面色彩、材质来进行内部空间的限定、平面限定; 金属材料通过藤蔓植物进行柔化以适应人的心理)

②红色时期(塞尚)

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对比,空间复杂,地形利用,自由变化的造型,红砖砌筑

MIT(麻省理工)贝克大楼(争取好的朝向;红砖砌筑)

珊娜特塞罗镇中心

赫尔辛基爱乐音乐厅

③第二白色时期

空间变化非常多,流动感,波形面

卡雷住宅

沃克塞涅斯卡教堂

德国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

(3)评价:多才多艺,有民族气节的建筑师、规划师,温和的修正了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的创作思路,民族化、人情化大师

高层建筑

现代派:9种倾向---更多是分析案例

现代派之后流派---案例分析为主

第五章:战后40年代—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现代派的特点

① 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要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

② 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③ 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此外还提出了所谓四向度的时间---空间构图手法。

④ 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筑过程一致。

2、纪念性就要点

瑞士人基甸、法国人莱热、西班牙人赛尔特

文章提出:纪念性是按着人们自己的思想、意志和行动而创造的,是人们最高文化的表现,也是人们集体意志的象征,因而也是时代的象征,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纽带。随着战后经济机构的变化,将会带来城市社交生活的组织化,人们会要求能代表他们的社会与社交生活的建筑,而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满足。

3、CLAM 第六次大会:

申明了CLAM的目的是要为人创造既能满足情感需要,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的的具体环境。第八次会议:

年轻建筑师提出新建筑是否要与原先围合这个空间周围的历史建筑形式相呼应的问题。第九次会议:

会中由史密斯夫妇和范艾克为首的一批中青年建筑师,公开批评了雅典宪章中把城市简单化为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分区。关注城市的可识别性----社区感、归属感、邻里感和场所感。TEAM X

在第十次会议中,重点讨论第九次会议中的问题,并成立了一个以第九次会议的积极分子组成的小组为下次会议做准备。

第二节: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4、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

是由格罗皮乌斯和他在美国的7个得意门生组成的,在该事务所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下共同设计。

5、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研究生中心是由七幢宿舍用房和一座公共活动楼按功能分区与结合地形而布局。房屋高低结合。其间用长廊和天桥联系,形成了几个即开放有分隔的院子。它们与所处的自然空间前后参差、虚实相映、高地结合、尺度得当,形成了能够把室内与室外联系起来的宜人环境。公共活动楼呈弧形,底层部分透空,二层是大玻璃窗。面向院子的凹弧形墙面即使它显得有些欢迎感,同时也与梯形大院相得益彰。

6、国际住宅展览会

展览会成为战后现代住宅设计的一次普遍巡阅。展览会的规划有受包豪斯影响的行列式,也有受柯布影响的独立式。有高层、低层、多层、塔式、庭院式等等,但总的来说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各显神通。

7、国际住宅展览会设计的公寓---格罗皮乌斯

上面8层为公寓,底下1层是公共活动与服务设施。公寓楼形状像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中的公共活动楼一样呈弧形。为了施工方便,这个弧形是由一段一段的折线组成的。外形上作了不少处理,如把各层阳台错开使立面有些变化,在两个尽端上也不是平均主义地处理,而是有些单元有前窗,有些单元有边阳台,使公寓的造型即简洁又活泼。

8、皮博迪公寓----赛尔特

是哈佛大学为已婚学生建造的公寓建筑群,由3幢22层的大楼和十余幢3-7层的低层与多层公寓单元组成。总体布局呈半开敞的院落式,一系列的低、多层与高层联席在一起,部分有廊相通。共同使用高层的电梯。

高层内部采用跃层式布局,即每隔两层设置电梯厅与贯通全层的走廊。节约交通面积和更充分地利用建筑空间。

在建筑外形上,米灰色的墙板,白色的与结构和构造一直的线条划分,阳台与窗户的灵活布置,栏杆与遮阳板不同的长度、角度与色彩的变化使之不仅十分悦目而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9、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赛尔特

特点是把非常复杂的内容与空间要求布置的十分妥帖,使科学城成为哈佛老院和在它背面的新校园在视感与交通上的有效过渡与连接点,其形象不仅悦目,并十分感人。

科学中心是一多功能的综合体,按空间性质要求,在内部,布置了一组上有天窗照明的“T”形走廊---内部街,内部街南端即科学中心的主入口,直接面临城市的人行道,其它两端与新校园衔接。

“T”形主体的西侧;东面是由实验室、讨论室与图书馆围合的内院,西面是大讲堂。在外形上看尽管实验室部分的体量最大,但教师办公及研究室部分由于略高于它们显得更像主体。主体的北端高9层,然后阶梯状地向南跌落,在南段入口处是3层。

10、何塞·昆西社区学校----TAC【重要】

这个方案不仅保留了原基地上的所有内容,连本来居民从东北到西南穿越校园的一条捷径也没漏掉,并为学生创造了许多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场地。具体办法如下:

1)将向居民开放的室内活动场和游泳池放在西南角地下,避开地铁,地面层是车库、大讲堂、对角通道、学生饭厅和诊疗所。

2)车库、大讲堂与室内活动场地的屋面巧妙地做成屋顶花园,供学生游戏活动。

3)这些屋顶平台按着下面空间的高低而上下参差,造成地形变化;学生活动基本从2层开始,与居民互不干扰。

4)教学楼设置在东南角,避开了高层公寓,虽为4层,但看上去只有两层,尺度宜人。连球场设在教学楼顶上,以便留出更多的可供学生活动的下层地面。

11、普西图书馆----斯塔宾斯

1)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图书馆之一,有中心图书馆和邻近的好几个学科图书馆组成。馆址选在位于各管之间的空地上。

2)为了保护环境,仍将两层高的普西图书馆中的一层半下沉地下,屋顶照样种植草皮树木,保留了此地原有的一个较大的开放性室外空间。

3)在新馆与周围绿地之间置有一圈浅沟,入口低于地面,以门旁的雕塑为标志。4)室内装修以及东南部分的内院空间。

12、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家----范·艾克【重要】

1)儿童之家是一个可供125名战后无家可归的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地方。里面成立了8 个小组,各小组即可共同享用院内的公共设施,又可在自己的单元里过着互不干扰的室内外生活。

2)整个建筑采用统一模数,小房间为3.3m×3.3m,活动室为它的3倍,10m×10m,房间的屋顶是大小两种预应力轻质混凝土方形薄壳穹窿。3)靠近北面入口的一幢长条形的2层高的建筑是行政管理用房,8组儿童用房左右各4组按“Y”形布局。西边的为大孩子用,局部2层,东边的为小孩子用,是平房。4)当中是一个各组共用的大内院,然而各组内部又有自己的小内院。此外,各组又向自己旁边的室外大绿地开放,儿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

13、中央贝郝保险公司----郝茨贝格【重要】

1)作为一个大型保险公司的总部大楼,郝茨贝格认为这座建筑应能有最大限度的易于

抵达与通过,因而它除了一边沿铁路之外,其它各面均有出入口和较为宽畅的广场、绿地、停车场与临时停车场。

2)结构体系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填以混凝土砌块,楼板与屋面是预制的,构件中有些是现浇的。

3)结构的支撑点不像一般的建筑那样置放在单元的四个角上,而是置放在四个边长的当中,因此各个单元的转角处可以自由地向外开敞。形成了具有开发意识的办公空间。

第三节:粗野主义倾向与柯布西埃的广泛影响

14、粗野主义 最初是由英国一对现代派第三代建筑师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粗鲁的组合。

15、马赛公寓

简述: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是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位----居住单元。

马赛公寓是一座容337户的大型公寓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65米,宽24米,高56米。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户 型变化很多,共23种,大楼采用复式布局,每3层设一条公共走道,减省交通面积。大楼的第七、八两层为商店和公用设施,在第17层和上面的屋顶平台上设有幼儿园 和托儿所、儿童游戏场和小游

16、印度昌迪加尔建筑群

布局:①为了降温,建筑前面布置大片水池,建筑方位考虑夏季主导风向,使大部 分房间有穿堂风 ②考虑空间尺度与人的关系以步行15分钟距离为单位,使建筑物 间的距离过大,无法形成亲切的环境,在热带阳光下增加广场枯燥寂寞之感。

最高法院:①外形:外形为一个巨大的长方盒子,但其内部空间、结构与处理

手法却十分独特。②为了隔热,整幢建筑的外表是一个前后从底到顶为镂空格子形 墙板的钢筋混凝土屋罩。罩顶长一百多米,由11个连续的拱壳组成,拱壳横断面呈 V字形,前后略向上翘起,即可遮阳,又不妨碍穿堂风。

③把室内空间处理的像室外空间的做法对后来的设计影响很大。

17、史密斯夫妇的粗野主义与柯布西耶的异同;

相同:都以表现材料、结构和设备为主则的美学观,在理论上来说,同柯布的粗野主义和密斯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一致的。不同:由于经济地位与美学标准取向不同,成果也各异,在本质上是与柯布西耶不同的。史密斯夫妇的粗野主义不单是一个风格与方法问题,而是同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的。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战后的恢复时期,急需大量的居住用房、中小学校等急需的建筑。例如: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机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而史密斯夫妇则要从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中寻求出路。

18、亨斯特顿学校(1949年---1954年)----史密斯夫妇

它是钢结构的,在设计上功能合理,造价不高,采用了简单的预制构件。直截了当地在老老实实地表现钢、玻璃和砖之外,把落水管与电线也暴漏出来。

19、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粗而不野)

1)强调粗大的混凝土横梁,在两根横梁接头的地方还故意把梁头撞了出来。2)大楼的“灯芯绒”式的混凝土墙面给人以粗而不野之感。

20、莱斯特大学工程馆----斯特林(野而不粗)

这是一座包括讲堂、工作室与实验车间的大楼。在这里,功能、结构、材料、设备与交通系统都清楚地暴漏了。形势很直率,但并没有把形体构图与虚实比例置之不顾。

21、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斯特林

第四节: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22、密斯的“少就是多”

把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思想方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少就是多”。

其具体内容:一方面;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23、法恩斯沃斯住宅----密斯

住宅的结构构件被精简到了极限,以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玻璃盒子,它除了地面平台、屋面、八根钢柱和室内当中一段服务性房间是实的以外,其余都是虚的。柱子有意贴在屋檐的外面,以表示它的工艺是焊接的,花园通过两道平台而过渡到室内,室内与室外通过玻璃外墙打成一片。房子的形状端庄典雅。

24、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通用空间(Total Space,取消建筑内墙和柱,用一个大而无阻挡的空间来容纳多种不

同活动)

特点:建筑学院的教学楼,把教室放到地下,地面上是一个没有柱子、四面为玻璃

墙的全面空间的大工作室,为了获得空间的一体性,连顶棚伤常有的横梁也要取消,于是他在屋顶上面架有4根大梁,用以悬吊屋面。

25、芝加哥滨湖公寓

1)是两幢26层高的高层公寓,也是密斯全面空间的体现。居住单元除了当中集中 的服务设施外,从进门到卧室是一个只用片段的矮墙或家具来划分、隔而不断的一体大空间。

2)公寓的外墙全部是玻璃和钢,标准化的幕墙构件使它具有模数构图。大片的玻璃 和笔挺的钢结构又使它具有强烈的工业时代的现代感。

3)它为高层建筑造型开了一条路影响甚大。

26、西格拉姆大厦——国际主义风格的顶峰(密斯&约翰逊)

① 大楼前宽敞的广场

② 外部金属结构,黑色青铜垂直线条,显得格调高雅,与众不同

③ 顶层是设备层,除此之外开间和窗的尺寸均相同,外形简单

④ 大楼高38层,内柱距8.4米,正面5开间,侧面3开间。

27、西柏林国家美术馆新馆

特点:密斯生前最后的作品,造型上更具有古典主义的端庄感。屋顶上的井字形屋架 由8根不是放在房屋角上,而是放在四个边上的柱子支承,柱子与梁枋接头的地方完 全按力学分析那样被精简到只是一个小圆球,在这里,讲求技术精美可谓达到了顶点。

第五节:典雅主义倾向

28、特点: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29、谢尔登艺术纪念馆

1)前面的中央门廊有高大的钢筋混凝土立柱,门廊里面是大面积的玻璃窗,它使室内顶 棚上一个个圆形图案同外面柱廊上的券通过玻璃而内外呼应。

2)柱的形式呈棱形,显然是经过精心塑造与精确施工的,既古典又新颖。

30、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31、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中的美国馆:

32、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

33、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34、1964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中的科学馆与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处理----雅马萨奇

第六节: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预制装配与灵活装卸

35、特点: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High-Tech)是指那些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

36、专题研究住宅----埃姆斯夫妇自宅(1949年,加利福尼亚)

最早应用预制钢构架的居住建筑之一。外墙由透明的玻璃与不透明的颜色鲜艳的石膏板组成,所有门窗都是工厂的现成品。

37、布伦堡麻纺厂的锅炉间----E·艾尔曼(1951年,西德)

探求轻质高强的预制装配式钢构架能坦率而悦目地暴漏与外的结构体系。建筑内容与外观一直,立面构图清晰,细部精致,使一座普通的厂房显得并不平凡。

38、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艾尔曼(1958年)

在纤细的白色钢杆后面是连续不断的玻璃墙。【细部上的精美使人联想到密斯的建筑。但后者造价昂贵,前者造价一般;后者造型冷漠,前者尺度宜人;后者是永久性的纪念碑,前者是可装可卸的。】

39、布鲁塞尔兰伯特银行大楼----SOM事务所

构件呈十字形,上下接头处是两个不锈钢的帽状节点,结构合理,外形新颖,虽然沉重但不显得笨重。统一的构件使它的立面呈规则的几何形图案。

【构件的不同形式使它们的立面构图各异,如美国在英国伦敦的大使馆---小沙里宁、美国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大使馆】

40、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究中心----布罗伊尔(IBM在法国的研究中心,1960年)层楼不多,布局合理。把两个“Y”字形连接起来的平面布局体态独特,同时又合乎采光、通风与交通联系等功能要求。它的形式是功能、材料、结构以及建造方法的反映----采用标准化预制外墙承重构件。

41、美国在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SOM事务所(1956---1962年)

成功地利用最新技术来创造能够象征教堂的新形象

1)教堂平面呈长方形,其中包含有3个教堂,底下为服务性的地下室。2)该教堂的造型特点在于其形式既具有强烈的与当时时代一致的“机器美”,同时在视

觉上又同中世纪教堂一样企图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上天的上升感。

3)教堂的形式同结构一致,由一个个重复的、用钢管与玻璃组成的四面体单元所组成。

在几个面的接头处是一条彩色玻璃带,增加宗教气氛。

这个教堂在使技术创新同艺术效果相结合的尝试中是成功的。

42、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贝卢斯奇

在这里结构与光线的相互作用和互为因果,使教堂建筑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概念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主教堂平面呈正方形,可荣2500个座位。上面的屋顶由四片高度近60m的双曲抛物线形壳体组成,地底下为交谊时与会议室。教堂内圣坛居中。人们环绕圣坛而坐。

四片向上的双曲抛物线形薄壳从正方形底座的四角升起,并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变成为四片直角相交的平板。它们即为室外创造了高峻的具有崇神气氛的体形;同时四块薄板在顶上形成的十字形沟与在四边形成的垂直沟不仅照亮了教堂的室内,并通过沟上的彩色玻璃加强了教堂的宗教气氛。

43、Takara Beautilion的实验性房屋

整幢房屋的结构是由同一种构件重复地使用了200次构成的,其构件是一根按统一弧度弯成的钢管,每12根组成一个单元。它的末端还可以继续接新的构件与新的单元。

在单元中可以插入由工厂预制的适应不同功能的设施,可供居住、生产或工作用的座舱,或插入交通系统、机械设备等。

44、新城代谢派

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是新陈代谢派的成员。

新陈代谢派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45、山梨文化会馆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垂直向的圆形交通塔,内为电梯、楼梯和各种服务性设施。

原来的设计意图是圆塔在建成后还可以按需要在高度上在添高或改矮而不至于影响房屋的整体结构,那些像抽屉似的室内空间也是随意疏密安排,甚至建成后还可以增加或抽掉。

46、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该中心包括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图书馆,工业设计中心和音乐与声乐研究生四个内容。

大楼不仅暴露了它的结构,连设备也全部暴露了,在沿主要街道的立面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管道,红色的代表交通设备,绿色的代表供水系统,蓝色的代表空调系统,黄色的代表供电系统。

西面面向广场的里面,是几条有机玻璃的巨龙,一条由底层蜿蜒而上的是自动楼梯,几条水平向的是各层的外走廊。

打破了一般文化建筑应该有的典雅的外貌,安静的环境和使人肃然起敬的气氛。

第七节: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47、多元论

战后的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同各种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尝试,常被称为“有机的”或“多元论”的建筑,其设计意识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

舒尔茨的多元论: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其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所获得独特的个性。是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要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

48、建筑中的地域性

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的适应、运用与表现。地域性亦称当地性,广义地还含有乡土性。

49、阿尔托的地域性的具体表现:

1)有时用砖、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有时用新材料与新结构,在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与机械化施工时,总是尽量把它们处理得“柔和些”或“多样些”。2)在建筑造型上,不局限于直线和直角,还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

3)在空间布局上,阿尔托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而是有层次,有变化,要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

4)在房屋体量上,阿尔托强调人体尺度,反对不和人情的庞大体积,对于那些不得不造的很大的房屋,主张在造型上化整为零。

50、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

阿尔托在此巧妙利用地形,做到了两个突出:一是把主楼放在一个坡地的近高处,使它由于基地的原因而突出与其他房屋。二是把镇长办公室与会议室这个主要的单元放在主楼基地的最高处使他们在突出于主楼的其它部分。

在设计方法上,阿尔托的不要一目了然,要逐步发现在此得到了充分说明。

珊纳特赛罗镇中心巧妙利用地形,布局上使人逐步发现,尺度上与人体配合,对传统材料砖和木的创造性运用,及同周围自然环境密切配合。在同一中寻求融合。

51、卡雷住宅(巴黎)

内部空间组合复杂,使人莫测;给人以层层次次的好像在不断增生着的感觉。入口的木柱是阿尔托长期以来要使构件形式因其结构与构造的不同而显得多样化的常识。

52、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奥地利)

基地不大而内容丰富,阿尔托的处理是情愿建筑铺满地基地而层高却只有两层,为了使这个不得不连成一片的房屋不至有庞然大物之感,阿尔托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法,把会堂与几个讲堂一个个直截了当暴露了出来,其形式不仅反映着其内容,并富于节奏感。

53、联立住宅----雅格森(丹麦1955年)

这是一组即现代化而又乡土风味浓厚的住宅,其在布局上的配合地形与各家的互相不干扰,对富有地方风格的黄砖墙与单坡屋顶的细致处理和在尺度上的恰当掌握均很有特色。

54、瑞典拉普兰体育旅馆----厄斯金(努力使房屋同自然融合)

是一座宛如天生地偎依在它的自然环境中的建筑。它的大胆和独特的轮廓,地道的乡土风味和对地方材料与结构的巧妙运用使它一直被认为是北欧有机建筑中的典范,这座旅馆在冬天是拉普兰南部的滑雪中心。

旅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面是对外营业的饭厅与休息厅,后面是可供70-80位旅客住宿的客房。基本材料是木,因为木对保温和这座旅馆所需要产生的形式是一致的。而且还是当地最方便易取的材料。厨房部分为了防火用的是砖石。室内的家具与陈设都是厄斯金设计的,使人联想到山区的农居。

55、日本香川县厅舍

第八节: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

56、国家工艺美术馆----柯里亚(目的是展出历史文化中的传统工艺)

展馆造的十分原真,从地坪、梁柱、檐口以及墙体、门窗、漏窗无一不是按照当时、当地及特定的类型与级别来制作的。

在规划与设计上特别值得提起的是整个建筑不是以一幢幢展馆为中心的,而是以一系列的由房屋所包围着的露天空间为中心的,围合于内院周围的建筑立面本身也是展品,其艺术形象与该内院要求展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至于室内设计与规模则视展出要求而定,比较自由。

尊重历史文化,但是坚决反对抄袭与转移,他认为应该发掘历史,才能获得受人尊重的作品。

57、当代美术馆----迪巴与阿达兰(被认为是该时代标志的建筑。)

设计人巧妙和充分地利用基地,按着地形的坡度将房屋斜向地环绕着一个不规则的内院---雕塑内院---而布局。

建筑全部顶上采光,一个个水平与竖向的半筒拱的采光筒形象并不陌生,因为伊朗传统建筑中用以捕捉风流的迎风塔有的也是这样子的。

58、甘地纪念馆----柯利亚(是他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作品,也是印度本土建筑师最新在公共建筑上体现现代地域性的作品)

建筑设计巧妙地把西方现代的理性主义同甘地故居中原有的简单与朴实结合起来。一个个标准化了的展厅单元按着一定的模数自由地坐落在部分开敞、利于通风的院子周围。院子当中还有一个水池。

房屋屋顶是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方锥形瓦屋面,建筑四边或是开敞,或是砖墙,或是镶在柱子中的可拉动的大片木制百叶墙。

建筑为混凝土梁柱结构,处于单元之间的混凝土槽形梁既是屋梁也是雨水槽。这样的结构与布局有利于纪念馆日后的扩建,59、菲律宾文化中心

60、菲律宾国家艺术中心

是一个为了培养年轻有为艺术家而建的。主体建筑是剧场,内最多时可设5000座位,位于风光景色十分美丽的拉古那湖畔。深挑檐的钢结构大屋顶,底层基本透空,有8个三角形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支撑着上重下轻的建筑形象,使人一看便会联想到当地的NIPA,建筑内部功能十分到位,装饰属于有传统特色的地域风格,且使用地方材料。

第九节: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61、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62、古根海姆美术馆

是莱特所谓的抓住与戏弄某个想法的一个代表。在功能 上的颇有创造性,把观赏展品的通道从底层以致顶层造成一条蜿蜒连贯的斜坡道。以便这个多层展览馆的展览不致被各层的交通厅所隔断。造成了地面的倾斜使挂在墙上的展品看上去很别扭。

63、普莱斯塔楼----莱特

64、是莱特利用水平线、垂直线与凸出的棱角形相互穿插与交错来体现他早就设想过的“千层摩天楼”,结构上的独到之处:把结构负荷集中在塔楼当中的4个竖井以及从此引伸的4片厚墙上。

65、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造型醒目而清新,其平面主要是由两个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形势极其新颖和大胆,而同原有的规划、建筑、环境又十分协调,可谓既突出于环境而又与之相辅相成。

东馆的内部也是适用的。当中的大厅展出效果与艺术效果良好,展出自由而有目的地挂在大厅的适当部位上,各层的回廊与天桥相互穿插,顶上的由多面体玻璃构架组成的顶棚和当中挂着的一件大型动态的金属艺术品。在精心设计的人工与天然彩光下显得变幻多端。

66、朗香教堂

67、柏林的爱乐音乐厅

为了“音乐在其中”的基本思想,他的外墙象张在共鸣箱外的薄壁一样,使房屋看上去像一件大乐器; 为了“音乐在其中”,观众环绕着乐池而坐,观众与奏乐者位置的接近加强了观众与奏乐者的思想交流。为了“音乐在其中”,休息厅环绕着观众厅、演奏厅而布局,不仅使用方便还有利于维持演出与休息之间的感情联系。

68、理查德医学研究楼 69、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70、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71、悉尼歌剧院

芬兰

1,阿尔瓦-阿尔托

2、小沙里宁:(主张个性与象征)

耶鲁大学冰球馆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

通用汽车技术中心

圣路易斯的杰弗逊公园的国土扩展纪念碑

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实验剧院

美国驻伦敦大使馆

3、老沙里宁:赫尔辛基火车站

《城市:其生长、衰败与未来》

德国

1、贝伦斯: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2、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自宅

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3、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

4、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

5、梅耶:

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6、密斯·范·德·罗:

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

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

范斯沃斯住宅

芝加哥湖滨公寓

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

西格拉姆大厦

图根德哈特住宅

7、夏隆:(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

柏林爱乐音乐厅

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

8、辛克尔: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9、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10、奥托:(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

蒙特利尔博览会德国馆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馆

11、贝尔拉格: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2、R.库哈斯:

达尔哈瓦住宅

CCTV大楼

海牙国力舞剧院

13、范·艾克: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日本

1、丹下健三:(用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功能创造出新语汇)

广岛和平中心

东京都新厅舍

山梨文化会馆

东京代代木国力室内综合竞技场

香川县厅舍

仓敷市厅舍

神奈川户冢高尔夫会所

九州宫崎高尔夫俱乐部

2、安藤忠雄:(纯粹性、复杂的象征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住吉的长屋

光之教堂

风之教堂

水之教堂

3、矶崎新:(早期:雕塑感外形,简明构成,粗犷的混凝土表面,夸张的构架表现日本传统

结构的风貌)

日本筑波中心广场

空间城市方案

筑波城市政中心大厦

4、前川国男:(粗野主义)

晴海公寓

京都文化会馆

东京文化纪念会馆

5、桢文彦:(新陈代谢派,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待建筑创作,重视城市空间,提出了“建造形”和“场的形成”理论)

东京螺旋体大厦

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

东京体育馆

6、黑川纪章:(新陈代谢派,舱体建筑,共生理论,灰空间,灰文化)

东京中银仓体大楼

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 瑞士

1、博塔:(新理性主义,用符号较多,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

戈塔尔多银行

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

2、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多米那斯酿酒厂

慕尼黑、戈兹美术馆

鲁丁住宅

沃尔夫信号楼

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

“鸟巢”

3、祖母托:布列根兹美术馆

瓦尔斯镇的温泉浴场

意大利

1、伦佐·皮亚诺:

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罗杰斯)

芝柏文化中心

马洛卡岛工业园新技术中心

日本关西国际航空港候机楼

2、理查德·罗杰斯:[英国籍意大利裔](高技派)

英国4频道电视台总部

欧洲人权法庭

国立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伦敦劳埃德大厦

3、A·罗西:(主张新古典主义及类型学、城市形态学,属于新理性主义者)

博尼芳丹博物馆

威尼斯世界剧场

格拉拉公寓

圣·卡塔多公墓

水上剧场

《城市建筑》

4、内尔维:(建筑形式与结构完美结合,没有虚假装饰,用结构作为装饰的表现,钢筋混凝土技术纯熟)

罗马小体育宫

米兰皮瑞利大厦(&旁蒂)

旧金山的圣玛丽主教堂

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会议厅

5、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

《走向有机建筑》 法国

1、部雷:大都市博物馆方案

牛顿纪念碑方案

2、拉布鲁斯特:巴黎国立图书馆

圣日内维夫图书馆

3、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尼迈耶)

朗香教堂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萨伏伊别墅

300万人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巴黎市中心区改建规划

巴西利亚新城规划

《走向新建筑》

《新精神》

4、列杜:巴黎勒·桑戴关卡

巴黎维莱特关卡

农村公安队宿舍

5、让·努维尔:

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巴黎无止境大厦方案

6、贝瑞: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

庞泰路车库

埃斯德尔服装厂

7、屈米:(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园

西班牙

1、卡拉特拉瓦:埃拉米诺大桥

萨特拉斯车站

2、高迪:米拉公寓

圣家族大教堂

3、塞尔特: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皮博迪公寓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

丹麦 伍重:(象征主义+乡土风格)

悉尼歌剧院

比利时

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印度 柯里亚:(将艺术性和人性融入到建筑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脉和文化环境,大尺度几何形体+地方材料)

甘地纪念馆

斋普尔市博物馆

干城章嘉公寓

低收入家庭试点住宅

国家工艺美术馆

奥地利

1、霍莱因: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

2、路斯:斯坦纳住宅

3、奥别列去:路德维希展览馆

分离派展览馆

1、瓦格纳: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2、蓝天设计组:屋顶加建

汉堡天际线大楼 美国

1、艾森曼:(运用“解构关系”“符号集”进行形式表达,运用建筑的三度空间,运用线、面、体的几何学操作产生形体,被看作为晚期现代建筑(高技派)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 哥伦布会议中心 福斯特住宅 住宅I,II,VII

2、盖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

巴黎美国中心

航空宇宙博物馆

在圣·莫尼卡的自宅

东京的鱼餐馆

维斯曼艺术博物馆

3、格雷夫斯:(后现代主义,“纽约五人组”成员之一:彼得·艾森曼,约翰·海杜克,理查德·迈耶,查尔斯·格瓦斯梅)

海豚旅馆与天鹅旅馆

波特兰市市政厅

休曼那大厦

4、哈里森: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

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大厦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大都会歌剧院

5、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

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

6、菲利浦·约翰逊:(古典主义)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匹兹堡的PPG平板玻璃公司总部大厦

共和银行中心大厦

谢尔顿艺术纪念馆

休斯敦的特兰斯科塔楼

纽约林肯文化中心舞蹈与轻歌剧剧院

7、路易斯·康:(主张感知建筑精神,作品中常有明显轴线,但其技术手段和材料都很新

颖,注重光线、阴影和结构的表达力等)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

索尔克生物研究所

8、理查德·迈耶:(白色派,雅典的建筑风格)

盖蒂中心

亚特兰大的海伊艺术博物馆

法兰克福艺术博物馆

史密斯住宅

9、查尔斯·莫尔: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

10、贝聿铭:(通过运用抽象几何形体及混凝土、钢、玻璃等基本材料的娴熟技巧,形成简

明建筑风格,强调雕塑感)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香山饭店

巴黎卢浮宫扩建

香港中国银行

11、西萨·佩里:

吉隆坡的双塔大厦

米格林·贝特勒大厦

12、鲁道夫:

雅加达的达摩拉办公楼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

13、斯通:(雅典主义)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14、沙里文:

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

布法罗信托银行大厦

15、文丘里:(后现代主义)

宾州栗子山文丘里母亲住宅

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

老年公寓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16、赖特:

古根海姆美术馆

东京帝国饭店

罗伯茨住宅

约翰逊公司总部

流水别墅

拉金公司大楼

罗比住宅

西塔里埃森

威利茨住宅

《不可救药的城市》

17、雅马萨奇:(山崎石,新古典主义)

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

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

圣路易斯航空站候机楼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英国

1、福斯特:(高技派)

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

信托控股公司 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巴塞罗那通讯塔

伦敦斯坦斯梯德机场

2、哈迪德:

东京札幌餐厅

维特拉消防站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方案

3、帕克斯顿:“水晶宫”展览馆

4、史密斯夫妇:

亨斯特顿学校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

3、斯特林:(重视应用遗产,右后现代主义手法,古典传统)

兰根姆住宅(&戈文)

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

莱斯特大学工程管(&戈文)

斯图加特州美术馆扩建工程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

4、魏布:红屋

巴西

尼迈耶: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

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与总统府

另外,SOM建筑事务所:(注意表现和坚持从使用、环境和文脉出发,强调专业与其他专业协调)

布鲁塞尔的兰伯特银行大楼

科罗拉多空军士官学院的教堂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利华大厦——第一座全玻璃外墙建筑

西尔斯大厦

上海金茂大厦

高层建筑的发展

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①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不得不向高度发展 ② 战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有利绿化 ③ 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省投资

④ 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建筑内便于联系,群体布置高低相间,丰富城市面貌 ⑤ 广告效果,垄断资本家竞建高楼,显示实力 ⑥ 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科技提供条件

2、高层建筑的发展 1)19c20s——20c20s ①“芝加哥学派”30~50层,钢结构、办公楼、复古外形(模仿哥特教堂的设计手)②1913年,沃尔沃斯大厦(纽约)——C·吉尔勃特(哥特复兴)2)20c30s——40s ①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钢框架结构,办公楼;钢结构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形为简化哥特式 ②帝国大厦(纽约)1931年,102层,380M,S.L.H事务所 ③克莱斯勒大厦

④洛克菲勒中心 1930~1939年,R.胡德等

3)20c50s~70s 第二个黄金时期

高度增加,结构方式多样,现代主义外形,空间开始走向丰富 ① 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厦 哈里森 钢结构,板式

②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1973年,110层,435M;雅马萨奇;外柱承重,核心为电梯位置,哥特式尖券语汇,雅典主义

③ 西尔斯大厦 110层,443M;SOM;束筒结构,建筑整体外形逐渐上收,既在造型上有变化,又有利于减小风力影响

④ 利华大厦 世界上第一个全玻璃幕墙高层;SOM ⑤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架结构,SOM ⑥ 西格拉姆大厦 密斯

⑦ Boston汉考克大厦 贝聿铭

⑧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V.勒维尔&J.帕尔金

⑨ 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1926年,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高楼

4)20c80s——90s 建筑形式多元化,综合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 ①AT&T大楼 1983年 P.约翰逊 ②休斯顿共和银行

5)20c90s~ ①智能化 具有自觉的调节型和适应性 ②生态化

第一座生态化建筑,法兰克福银行,福斯特 IBM办公楼 杨经文(马来)梅纳拉商厦 杨经文 ③形式多样化

i.新折衷主义:对历史题材借鉴上不是模仿,探索现代材料与传统之间的融合 费城自由塔,特莱斯克大厦

ii.新现代主义:具有现代感的国际主义 纽约花旗银行,香港中国银行 iii.新地方主义

东京都新厅舍 丹下健三 西方哥特式+日本江户式 上海金茂大厦 SOM+上海设计院 “密檐塔” ④高技术

香港汇丰银行

劳埃德大厦 罗杰斯

SONY大厦(日本)黑川纪章 ⑤高度增加

吉隆坡双塔 452M 西萨·佩里

上海金茂大厦 420M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西方当代建筑趋势

当代西方建筑呈现出分裂状态的多元化趋势,他们之间没有一个共性的基础,他们观点可能相近,也可能相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裂的状态呢?这是由于他们对基本的社会文明形态发生了质疑。20c60s以后,西方国家进入了经济高度增长的时期,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社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过于信赖工业化时代的技术力量及其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使西方开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环境破坏问题和能源问题等。这使得他们开始对工业文明引起的现代主义建筑产生质疑。他们开始多方探索,各有追寻,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与一统天下的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相背离。不过由于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界线也未必泾渭分明,特别是在生态建筑、可持续观念,地域性建筑这些方面是受到大家普遍关注的。一般在学术界将他们称作后现代建筑或现代主义之后现代建筑。

一、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发端:罗西[意]《城市建筑》

格拉西《建筑的逻辑结构》

主张:新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并且建筑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关注建筑历史与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传统意识,他们抗拒功能主义、技术至上、现代工业化城市及建筑,返回城市历史文脉中,建立类型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保持延续性

代表人物:罗西;克里尔兄弟

途径:类型分析学

二、新地域主义(New Regionalism)主张: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文化与地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关注建筑所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感。

时代背景:现代建筑的国际化,带来了建筑文化单一化和地方精神失落,扼杀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代表人物:西扎;柯里亚;杨经文;多西;皮亚诺

三、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主张:这是一种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思潮,不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其后出现的历史主义、通俗主义予以批判,并试图建立起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它倾向于从感性出发去把握时代精神,认为今日世界是一个暂时性的,呈碎片状的,永在不断变化中的一片混乱,建筑师就应该用建筑语言对这种生存状态敏感的价已表达,但这也依赖时代技术成就。

代表作品特点:散乱、突变、奇绝、反常、残缺、动势 代表人物:埃森曼;盖里;屈米;李伯斯金;哈迪德

四、新现代(指那些相信现代建筑依然有生命力,并力图继承,发展现代派建筑师设计语言与方法的建筑创作倾向)主义(New Modern)

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埃森曼(成为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前参与过“新现代”的发端);贝聿铭;前川国男;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桢文彦

1、纽约五

艾森曼

格雷夫斯

迈耶

格瓦斯梅

海杜克

代表作品

1、艾森曼住宅

2、汉索曼住宅

3、史密斯住宅

4、海尔艺术博物馆

5、格蒂中心

6、一战纪念馆

7、拉维莱特音乐城

8、卢浮宫扩建

9、螺旋大楼

10、住吉的长屋

11、光的教堂

12、水的教堂

13、圣伊纳爵小教堂

14、日本福冈公寓

五、高技派(High-Tech)——晚期现代主义

特征: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开创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以致城市问题。

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

80s后,“高技派”转变的表现:更冷静看待技术对建筑影响作用,更客观的审视工业革命以来不断涌现的、强调新技术影响下建造与建筑审美观转变的种种经验的探索。

代表人物:罗杰斯(伦敦洛伊德保险公司大楼:①走向对技术自身美感表现的趋势②设备集中布置在主体建筑之外六个塔楼中,既美观又效率高);福斯特;让·努维尔;卡拉特拉瓦

六、极少主义(Minimalism)

1、主张: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去感知和创造,去除一切多余、无用元素,客观的、理性的反应事物本质。

2、作品特点:

①对建造形式、元素和方式的简化

②追求建筑整体性表达,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关联

③重视材料的表达,对材料的关注替代了建筑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

④对细部的研究从形体转折变化上仔细推敲,转向重视表皮构造

3、代表人物: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祖姆托

4、极少主义与现代主义建筑的渊源。

答: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多少就带有一些趋向简洁的倾向。当代建筑中这种简化倾向的重现与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反对装饰、崇尚简化既有一定的相似,又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性:20世纪末出现的简约形式的建筑,常被当作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目标与形式的复兴。对于空间的开放性和连续性的关注、建筑的线性与逻辑性、对传统建筑形式和观念的突破以及建筑中洁白墙体上光与影的变化,这些都赋予两代建筑师的作品以共同的特点。

差异性:那时候的简化主要是出自技术和需求方面的原因,即产品的简约性满足了降低成本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于是复杂的方式被淘汰;而这一时期的简约风格绝不仅是现代主义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60年代极少主义艺术的影响以及对地方感、建筑本质的探寻,都注定使这时的简约风格不再是现代建筑国际式广泛传播的那种大一统的呆板景象,而是融入了现代美学和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作用,甚至直接体现出对地方手工艺传统的吸纳。

代表的建筑:德国慕尼黑的戈兹美术馆(Goetz Collection)

妹岛的日本冈山市S住宅

5、鲁丁住宅----赫佐格(几乎可以称作是住宅的原型)

观点:建筑的要素减至何其程度还称其为建筑?

陡峭的坡屋顶面伸出的巨大烟囱,混凝土墙面上整扇光洁的玻璃洞口。坡屋面与墙面采用同样的材料,几乎融为一体。

建筑坚实的体量感与支撑基座的细桩形成一种戏剧化的矛盾效果。

6、戈兹美术馆----赫佐格与德·默隆

7、多米那斯酿酒厂----赫佐格与德·默隆(很好地表达了赫佐格对表皮的关注)

最特别的是面层的处理使用两层金属网,中间填入大小不均的当地碎石,石材颜色呈现从深绿到黑色的微妙差别。阳光透过碎石的缝隙,洒在室内地坪上,呈现一种斑驳而柔和的光影效果。这种独特的表皮处理,消解了通常意义上墙的概念,具有一种可以自由呼吸的皮肤的意向。

8、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赫佐格(1995—2000)

该美术馆是由泰晤士河边一座旧发电厂改造而成的,他的策略是对旧建筑外形改动最小,仅在顶层增加了透明的玻璃盒体。力求在展示艺术品的室内营造出类似城市街道的效果。

9、瓦尔斯镇温泉浴场

浴场的下半部分潜入地下,整座建筑采用层砌的石材构成一种有着微妙差异的整齐表面,像一块平行六面体的石头潜入坡起的山麓,建筑深入地层,以探寻一种强烈的原始力量。

10、布列根兹美术馆

面水而立,整座建筑除了入口处一扇不起眼的金属门外,其他部分全部由等距排列的一片片鳞片状半透明玻璃层所覆盖。

白天,玻璃反射着阳光和空气,夜晚,美术馆则成为一座通体透明的灯箱,使室内外的光线都呈现出一种柔和不可名状的美。

建筑层高的2/3被玻璃内一道混凝土墙体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展厅内的五个面也都被素混凝土包裹。

重要知识点 篇2

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 (Del Hymes, 1972) 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80年代初, 加拿大学者卡纳尔和斯温 (Cenale&Swain, 1980/1983) 拓展了交际能力的相关概念, 丰富了焦急能力学说的内容。他们提出交际能力至少包含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英语学习的过程, 涉及到了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跨越不同的文化障碍, 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 (高永晨, 2006) 中, 调查者发现如今学多原因导致今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学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不够了解, 因此就不能准确地道地应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 较为系统地进行语言学习的地点莫过于课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也必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 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1 文化错误影响语言学习的纯粹性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造成这些语言学习的障碍时多方面的。其中一重要原因就需要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是传递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因此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也是同样不能孤立开来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出现文化错误, 这些文化错误大大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流畅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成为学生犯文化错误的原因之一。不同于汉语语句, 英语句子中的语法成分有其独立作用, 以谓语为核心来控制句内各种成分。涉及动作含义的句内其它成分要以非谓语形式或从句按规则与主谓结构相连。但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句子并不少见。

(1) I have many companions dream of going abroad.

(2) Although I tried, but I still failed.

这样的句子正是由于中国的思维习惯而生成的“中国式英语”的例子。如果不改变汉语的思维方式, 像这样不伦不类的句子会继续滋生, 学习地道、纯粹的英语将面临巨大障碍。

2.2 母语文化干扰

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下意识地强加到所学的目的语上去, 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 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 习惯于某种文化的人往往不把自己的习以为常的行为看作受某些内在的符号规律所支配。一种文化观念越是强大, 这种文化符号及其表意功能就越是不为人所自觉意识。如果我们把语言这个最典型的符号系统作为模式, 我们就必须努力排除视非语言符号为理所当然的思想习惯, 把注意力引向它们的内在结构及其约定俗成的基础。这样学生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少, 进而不出现以下尴尬对话所导致的交际障碍。

(3) —Your dress is really nice!

—No, no!Where, where!

当然,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程度, 要避免由于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导入而造成的在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 这样才能更好地兼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2.3 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学习能力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成正比。这即是“高分低能”的表现之一。很多学生对于跨文化方面知识、对西方习俗的了解程度、对非语言交际了解程度都不够深入, 因此与外国人交往时就很被动, 这些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表现。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American Counci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在其编写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把社会文化能力列入交际能力中, 这样跨文化能力就成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行的另外一种能力。在外语教育界, 有一股更强大的动力促使广大师生意识到语言能力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3. 文化知识的学习要行之有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影响文化知识学习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教材中不符合文化现象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 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目的语的把握和运用。因此教材选编上要兼顾知识性和文化性, 同时还要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以此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采取出国培训、文化讲座、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尽量营造跨文化氛围,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生动地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 学习中的由师到生的核心转变, 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可以对学生更生动、直观地进行文化导入, 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外语教学不但要传承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这样才能了解文化差异汇中较多的隐形因素。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灵活性。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增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采取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来学习文化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培养学生根据双方文化背景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交际能力, 使交际取得预期成果的能力, 这都要求学生掌握精准的文化知识, 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其准确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 .

[2]顾嘉祖, 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刘纪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错误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

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重要性 篇3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更为严重。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大多数数学教学并没有认识到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重要性,没有做好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教育,无法真正推动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重要性,并对知识点衔接提出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升入高中是必然经过的一个过程,是学生知识升华的一个过程,在初中升入高中时会面临非常多的变化,无论是新教材、新老师还是新集体均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1]。此外数学科目作为比较重要的科目,其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问题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积极分析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最为主要的任务与内容。

一、新时期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数学中其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在高中阶段经常用到的知识点比如像韦达定理、化简计算能力等知识点都删掉,这样一来则促使初中数学教材比较简单。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一部分是大学阶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困难,往往会导致高中生学习任务加重,所以可以得知在新课改的发展下积极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教育能够让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有所认识,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2]。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备形象性与直观性,且遵循了由简到难的这一特点,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迈入高中生涯后,学生会接触到集合、函数等知识,这类知识比较抽象且具备非常强的逻辑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此外,高中代数知识以及几何知识是建立在集合基础之上的,如果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学知识,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那么积极做好初高中知识点衔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不强,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然而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是数学思想还是数学能力,包括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均要比初中阶段更难,所以学生需要对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理解与掌握,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像话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形成知识点网络,能够提高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能力[3]。当然在解题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讲解例题的方式,很多练习题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并不做过多的讲解,长此久往则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降低,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师讲解的内容大多是解题思路,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教师的讲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灵活解决,灵活应用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提高,所以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意义非凡。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问题分析

(一)因式分解与根式衔接

从数学学习与教学角度分析,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提取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等在日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其中在初中阶段删除了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等,这一系列的内容均是高中阶段学习函数的重要依据与保障[4]。除此之外,初中数学中涉及到的根式内容删除了二次根式化简等内容,但是在高中学习函数单调性的时候,则需要让学生熟练应用二次根式,但是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会忽略或者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少,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笔者认为高一新生需要补充立方和、十字相乘法等知识点的衔接。还需要补充二次根式运算,做好衔接训练。

(二)一元二次方程与方程组衔接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删减了一元二次方程式分式方程,并且将之前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缩成了一篇材料,然而高中学习圆锥曲线以及函数图像的时候却会应用到一元二次方程,除此之外,在初中学习中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并没有涉及到,高中数学中却将二元二次方组作为重点内容。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二元二次方程的训练。

(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数学教师以讲解解法为主,对于绝对值不等式的研究比较浅,且题目难度比较小。在高中阶段绝对值以及不等式是考试的重点,教材中涉及到的不等式解法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迈向高中之后感到迷茫,所以需要让学生对绝对值不等式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加以分析与了解,做好衔接训练工作。

(四)函数衔接

毋庸置疑,函数是数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懂的一个概念,无论是思想还是方法都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其中在高一学习中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联系是数学教师必讲的内容,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很多初中教师并没有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会导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时候有所困难[5]。除此之外,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中最为常用的便是图像法、解析法,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初中生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如只有用图像进行研究,但是在高中数学中,如果仍旧利用最简单的方式,那么则会无法将解析式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甚至后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说需要对学生进行函数概念的加强,以及让学生能够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图像有所了解,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薛锋林. 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0+142.

[2]靳明瑜. 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措施[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9:151-152.

[3]刘金岭,朱正元. 初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数学文化的意义[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83-87.

[4]余成平.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86-87.

[5]杨立英,杨彦琴. 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衔接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12-115.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 篇4

(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内容:作用:

(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

(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中华考试网

2、综述:

(1)分类:

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

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

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2)变法的原因:

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B、改革者或为统治者,或赢得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历史知识点学习资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推动下的戊戌变法

1、变法背景:

(1)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性潮流

①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政治上: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③思想上:西学东渐——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国内

①社会背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基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A、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主张政治改革。

B、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民权思想的启蒙(选修二专题一第三课)

a、背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思想上,国内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国外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传播;外交上,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基本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c、评价: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激情;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传播西方知识,宣传天赋、自由平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被称为“进行了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动员”。

2、变法的准备活动——士人干政

(1)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①焦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②实质:中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③影响: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为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和思想先导

(2)公车上书(选修二P35)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历史高考重要知识点 篇5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与饮食变化

服饰变迁: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饮食变化: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

2、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1)轮船: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火车: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汽车: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4)飞机:19,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1)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无线电报: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3)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个市内电话。到1949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05% 。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A 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B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C 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

D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E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F 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G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电影:

A 19,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B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

D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视: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 篇6

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很多,如:用手向地上洒水时,手撩起水向前运动,当手停止运动后,由于惯性,手带起的水仍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就被洒出去;在跳远比赛时,运动员跳起后,由于惯性,在空中仍保持一定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最后落在前方;汽车快到达终点时,熄火后由于惯性仍能前进一段距离,这样可以节省汽油;人骑车也是一样,当自行车运动起来后,人停止蹬车,自行车仍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并不会立即停下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惯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果没有惯性,这些现象将不复存在。因此对于有益的惯性.我们往往想办法来增大它。由于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在汽油机、柴油机等热机上我们通过增加飞轮的质量来增加它的惯性,以保持飞轮能持续地旋转下去。

惯性的危害

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 篇7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谜底(时间)

2. 出示刘翔跨栏图片:让学生明白刘翔在追赶时间,跨越障碍。

3. 让学生追赶时间,跨越障碍。(即组织比赛, 看谁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出下面一题的答案。)

75头牛,32只羊,船长今年多少岁?

4. 交流:了解一下用“75+32=107(岁)”和用“75-32=43(岁)”这两种方法解答的同学各有多少人,以及有不同想法的人。

其中有一学生回答:我怀疑这道题目是错的。

教师板书:怀疑。

5. 教师用电脑出示两句名言: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6. 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两句名言,讨论名言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怀疑老师,老师的话不都是正确的。

第二句话告诉我们要怀疑书本,书本上的话也不可尽信。

[这个过程,教师用谜语、图片、名言等别出心裁的形式,向学生渗透这样一种思想:我们要学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组织探究

1. 出示3个周长相等的图形。

(1)老师说:我认为圆形的面积最大,你们有什么想法?

(2)让学生自由猜测。

(3)讨论验证方法:用假设法验证。接着进一步引导:周长选多少比较合适?在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的基础上,逐步明白周长选12米比选16米更合适。

(4)交流验证结果: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

2. 仍然是同样长的篱笆,如果靠墙围,哪种面积最大?

学生讨论仍用假设法验证。但是长方形的情况比较复杂,假设周长是12米,会有哪几种情况?板书如下:

通过假设验证得出:如果假设周长是12米,那么半圆的面积大约是38.4平方米,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长方形的面积最多是18平方米。

[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怀疑—猜测—验证”这样一个过程,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综合提升

1. 看图片:出示三幅三维立体图,让学生看图片时,前后摆动着身体看,有什么发现?(发现图片在动)

2. 组织讨论:静止的图片我们却看着在动,说明还要怀疑什么?(自己看到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除了怀疑老师、书本,还要怀疑自己。)

3. 继续出示名言(1)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2)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笛卡尔

(3)怀疑一切。

———马克思

(4)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 而并不下断语, 这才是缺点。

———鲁迅。

4.《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让学生逐句解释,问这首诗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5. 出示华罗庚对《塞下曲》的怀疑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6. 对下面的话有怀疑吗?

有怀疑就重新得出结论。同一钟面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投一枚硬币,朝上的概率是50%。

2008年的天数是366天。

7. 故事:有一艘海轮在大海上航行,船上有一个孕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是哥哥,后出生的是弟弟,弟弟却比哥哥大。

对这个故事有怀疑吗?课后自己去寻找结论。

8. 设计凡人名言,相信若干年后会有一些变成名人名言。

[这个过程妙趣横生,对于“要学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这一主题思想,又有了进一步提升:质疑眼睛、质疑古诗、质疑故事……每个环节都令学生回味无穷。]

重要知识点 篇8

一、铁的化合物重要知识点

1.凡能将Fe直接氧化为Fe3+的氧化剂,一般都能把Fe2+氧化为Fe3+,符合条件的氧化剂主要有:C1M2、BhM2、HN0M3、HM20M2:KnnOM4溶液等。

2.Fe总是先被还原为Fe,Cu、zn、I等都可以把Fe还原为FeM2,但当Zn过量时,最后有Fe被还原出来。

3.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将FeO、FeO、FeM3OM4等还原为Fe,还原剂有:C、CO、Hz、Al(铝热反应)等,其中CO还原法是冶铁的主要方法。铝热法主要用于炼钢脱氧及野外焊接。

4.Fe是强还原剂,可以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尤其是碱性条件下,Fe的还原性更强。

5.无论是Fe还是FeM3,它们都能与KSCN发生反应,由于SCN与Fe3+的反应产物呈现血红色,因此,可用KSCN溶液区别FeM3与Fe或检验FeM3、Fe的存在。

6.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Fe3和cu2+的溶液时,虽然铜最先析出来,但在电解过程中最先得到电子的是Fe,发生反应:FeM3+e=Fe,而CuM2在Fe之后获得电子。

7.FeClM2是一种优于铝盐的净水剂,它既能除去自来水漂白之后多余的氯气,反应产物FeClM3还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吸附悬浮物的Fe(OH)M3胶体,同时多余的铁元素还可以补充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

8.铁元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但FeM3必须转化为Fe才能被吸收利用,维生素C是一种强还原剂,它的主要作用是还原Fe,因此,避免缺铁的重要手段就是多食维生素C。

二、典型问题例析

例1甲、乙两位同学按以下方案进行Fe检验的相关实验:(1)甲同学先往某溶液中加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再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2)乙同学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出现血红色。哪位同学的实验过程更科学?

上一篇: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吊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