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

2024-07-14

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精选12篇)

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 篇1

让生命绽放异彩

【设计理念】

──《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而且,在本组的导语中,教材还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既然教材以专题来组成单元,而且口语交际与习作一起编排,因此,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允许学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来谈,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谈。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披文入境理解生命

1.激情导入: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提问:你怎样看待生命?下面这些人的做法可取吗?大屏幕显示有些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或经不起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而采取轻生的做法的资料。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轻生者的做法不可取,只有勇于向病痛、向困难挑战,才是生活的强者。

【设计意图:课始,老师在学生已对生命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反面资料,让学生进行评判,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二、唤起记忆感悟生命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资料,搞清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这一环节在学生明确训练提示后,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资料,联系旧知进行感悟。】

三、创设空间畅谈生命

1.创设语言情境: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准备举办一期主题为“生命”的节目,到时想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做嘉宾。你们想不想去啊?一听这话,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①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②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③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向他(她)提问,让他(她)把语言说清楚。

2.创设活动情境:

①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来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②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③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④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畅谈。(允许学生或深或浅的谈出自己的见解,不强求一致。)

3.创设表演情境:

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如邻居XX失去双手,但他怎样学会用脚刷牙、洗脸、写字等),几个同学自编自演。

②学生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主要要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怎么样等这些方面来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学生的表演,更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多方评价深化生命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4.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5.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师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激情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我们的情怀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3.结合本组课文,探究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得出:这些课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一表达方法。

三、试写初稿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定稿

完成初稿后,请学生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赏评佳作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3.誊写作文。

六.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设计意图:这两节作文课,旨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作文其实是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已经激活了思维,因此,在作文课中,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和写什么”。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独特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自我生成写作策略,这是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同时,通过办报,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 篇2

一、凸显德育实践途径, 让学生踏实成长

为了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德育做活、做实,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避免空洞的说教, 让学生们在快乐体验中修正自己的品行, 充分凸显德育实效性, 我们提出了快乐德育。快乐德育的整体思路是:创设一种快乐的情境, 走进学生的心灵, 激活学生的意识与思维, 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在自主体验中, 内化道德, 逐渐提升道德修养。快乐德育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开展, 充分体现德育活动主题化, 主题活动课程化。通过“课程渗透线”、“校园活动线”、“社会实践线”的网络形式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中。其中, “校园活动线”特色更加鲜明。

1. 在多样化的体验中陶冶性情。

我们为每名学生搭建展现个性才华的多种平台。如“校园吉尼斯·炫出我风采”、“学生个人作品展”、“瞳瞳智慧屋”、“图书跳蚤市场”等,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产生了自主锻炼、自我发展的动力, 增强了自信心, 愉悦了性情。在“校园吉尼斯”大擂台中, 现已进行了15项挑战赛, 如快速恢复魔方、摇呼拉圈、成语接龙、背圆周率、一分钟捡豆豆、穿针引线等。

2.在主题化的活动中培养习惯。

快乐德育工作以项目推进的形式开展, 结合重大纪念日和世界节日设计“快乐德育”四大季节主题活动:“春风在行动、夏雨在感恩、秋实在收获、冬雪在成长”。实施中, 潜心挖掘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内涵, 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感悟和提高。如“春风在行动”活动中, 通过“每周一练”, 学生自觉养成了“弯弯腰捡杂物、停下来问声好、零散时间读读书”等好习惯。在班级栽种活动中, 树立了环境意识, 养成了自觉关注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3.在生活化的德育中学会做人。

学校将德育渗透在生活之中, 关注小事情、小细节, 帮助学生澄清道德认识, 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在“一日护蛋”活动中, 学生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放在自己衣兜里的生鸡蛋。一天下来, 倍感不易, 感恩父母之情油然而生。在“图书跳蚤市场”活动中, 每位同学通过自主选书、定价、交换、销售或者买进的这一过程, 学会了选择, 学会了推销, 对买书与卖书的不同有了切身的体验, 初步感知了“买”与“卖”中存在的道德。

另外, 学校成立了小记者团、编辑部、广播站、义工队、习惯监督队等学生社团, 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成为“教学主渠道”之外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和自主发展的“第二渠道”。如, 校义工队的成员对校园、社会中一些不良的习惯、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调查、展开讨论, 增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同时通过广播站进行宣传教育, 既教育了他人, 也教育了自我。

二、探求课堂教学改革, 让师生彰显生命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 学校进行了“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形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 构建了“模式”课堂。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逐步实现了教师的“会教”和学生的“会学”, 实现了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让教师教有方法, 学生学有规律, 凸显了学生主体, 并形成了“六重”、“九不做”等实践经验, 充实了自主教学理念。

“十二·五”伊始, 学校继续深化高效课堂研究。学生课堂中的心理安全的保护、飞扬的灵性、尝试中的错误、课堂话语权的失衡等问题进一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课堂教学所承载的“生命性、生成性、全体性、全面性”让我们对“模式”课堂有了延续性的思考。如何让课堂智趣共生, 让师生充满活力, 更有创造力呢?于是, 学校推出了“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双循环递进”策略。现阶段着力研究的是“活力课堂”的建构。

1.“活力课堂”的内涵。

所谓“活力课堂”, 是指在课堂上彰显师生生命的活力。让师生在课堂上在体力、情绪能量、认知灵活性三方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活力课堂”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基于学校“彰显师生生命活力的自主教育”这一办学思想而提出。教学中, 强化“学有所思、疑有所释、做有所为、习有所得”, 让学生情感得到启迪, 思维得到发展, 个性得到张扬。

2.“活力课堂”理念。

“活力课堂”理念框架与推进策略图示

3.“活力课堂”的推进。

以科研促教研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在以往扎实、有效的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又借助小课题研究中“课例创新研究”这个平台, 通过“小、快、实、活”的小课题研究和扎实、多样的课堂教学探讨, 全力打造“活力课堂”。

(1) 精细备课, 碰撞创新点

让每一位任课教师理解并掌握学校办学宗旨及活力课堂相关理念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然后, 与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及专家等进行碰撞, 深入解读教材和课标, 挖掘文本中的创新点, 进行课例创新研究。

(2) 潜心实践, 充实新理念

通过与组内教师、区域名师或专家同台的“同课异构”和“一课多上”研究, 进一步关注上课、反思、改进等教学实践环节, 有效落实立足教材、先学后导、疑思习得等教学理念。

“实验连连看”、“实验对对碰”、“名师推介会”等系列研修活动, 促动教师在不同地区学校的考察学习中, 深度研究“活力课堂”, 碰撞出新想法, 助推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

(3) 反思提炼, 共享实践智慧

每一次学习、研究之后, 教师要进行反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提炼出实践智慧, 并借助“个人教学风格推介”、“我型我秀”等展示平台和全区课题研究、课堂研究现场会等, 与校内外教师分享实践智慧, 为活力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拓展科普教育空间, 让学生萌动创造的梦想

当今世界, 形势多变, 科技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 学校把科普教育作为特色发展项目, 引领孩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充实孩子的学习生活空间, 从小萌动创造的梦想, 让孩子的生命质量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

科普教育的思路:以学校为主体, 社会和家庭为辅助, 系统谋划、协作运行、合理布局、注重实效。依托主题活动模式, 构建科普教育环境网络和多元评价体系, 全方位开展科普教育。

科普教育内容:构建以“三生一体”为主线的科普活动内容体系, 即关注生命、生活、生物和天体中的科学。采用“校、班、生三级主题相结合”的运作模式, 即校级、班级、学生个人主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落实。

科普发展战略:科学规划, 人人参与, 开拓视野, 活跃思维, 手脑并举。

具体实施策略:

1.创设多种途径, 营造科普学习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LED大屏幕等形式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建立“走廊科普书籍阅读角”、“班级科普读书角”。学校购买科普书籍, 按各年级不同的研究主题分放,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增加学生科普阅读和动手实践时间, 确定每周一节“科普阅读课”, 每周一天“无作业日”, 间周三放假半天。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读科普书”亲子阅读活动, 进一步营造科普学习氛围。

2. 拓展师资队伍, 确保科普活动开展。

针对学校师资不能满足学生科普学习需求的现状, 学校开发家长资源, 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 鼓励有专长的家长做科普教育校外辅导员, 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目前有近四十位家长走进学生, 为学生们上课或开设讲座, 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 保证了科普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 搭建多元平台, 扎实推进科普教育。

为了调动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和学生学科学, 用科学的积极性, 学校先后组织了“科普教育启动仪式”、“科普吉祥物征集”、“科普板报”、“科幻画、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科普知识擂台赛”、“科普活动月‘十个一’”等多项活动。

(1) “请进来”——专家科普知识讲座为学校科普教育润色

学校聘请了中国科普作家常务理事、空军大校, 中央电视台特邀空军专家焦国力教授为学生进行了以“中国航天国防知识”为主题的科普报告会。并聘请焦国力教授为“校外科普名誉辅导员”;聘请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邹伟女士为学生做了“生物多样性与低碳生活”科普讲座;聘请地震局消防队、交通队、电业局等相关社会人士做地震、消防、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知识讲座;邀请大连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2) “走出去”——实践考察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 开阔视野

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走进大连市科技馆, 参观科技新产品, 并进行操作体验, 感受科技的魅力;成立《科技导报》小记者团, 走进旅顺, 到科普园地采风, 学生边参观边采访边做记录, 回来后筛选、整理、编辑。然后, 把采访记录及感受发表在国家《科学导报》上。

(3) “建基地”——基地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科普探索空间

我校先后与气象局、地震局、素质教育中心、海洋局、科技馆、生物博物馆、炮兵旅等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并分别成立了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为学生开阔视野, 进行更广阔学习拓展了空间。

多元科普活动的开展, 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科普氛围中, 萌动了学生自主创造的梦想, 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获得区首届科技艺术活动节优秀组织奖、大连市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二等奖和桥梁制作比赛一等奖。

四、强化校本课程研发, 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幸福

课程研发是我校办学特色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立足于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和培养“四活”少年的办学目标, 我们建构了“我参与, 我快乐”的七彩校本课程, 即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建构校本课程系列,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选择、突出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 充分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因素, 研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努力让学校成为师生们自主健康成长的乐园, 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幸福。

1.七彩校本课程理念:

我参与、我快乐。

2.课程目标:

彰显学校特色, 开阔国际视野, 积淀人文素养, 增强艺术气息, 张扬灵动个性, 提高创造能力。

3. 课程形式:

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具有国际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活动化的课程。

4. 课程简介。

(1) “我阳光、我快乐”的红色健体系列

红色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充满激情与张力。建构红色健体系列的宗旨是:激扬生命活力, 体味运动魅力。此系列将健身、娱乐、艺术、趣味集于一体, 创建了旋风田径、阳光篮球、绿荫足球、爱运动跆拳道、步步为赢围棋等6个社团, 均衡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通过搭建体育节各项赛事的竞争之台, 大胆抒发“我阳光、我快乐”的激情, 培养顽强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全局意识、合作意识等品质。

(2) “我型我绘”的橙色语言系列

橙色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传达明朗、亲切的个性。建构橙色语言系列的宗旨是:放眼世界文化、欣赏文学经典、彰显明朗个性。此系列创建了博雅轩文学欣赏与创作、快乐语林朗诵与主持、丑小鸭课本剧等5个中文社团;新起点英语口语、音画天地配音、樱花日语入门等7个外文社团。通过读、背、讲、演、赏、悟, 感受语言魅力, 吸取语言精华;搭建艺术节、我型我绘等自由展示的平台, 用语言传递真情, 放飞希望。为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根基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通史观天下”的黄色历史与时事系列

黄色象征着光明, 代表着正义, 是中国本根的颜色。建构黄色历史与时事系列的宗旨是:夯实寻根之旅, 叩问时代之声, 争做担当之人。此系列创建了两个历史与时事社团, 融合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 集家事、国事、天下事于一体, 通过参观、讲座、欣赏影片、查阅资料、出国考察等渠道, 学习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剖析历史人物与事件, 追踪当代热点话题, 借鉴历史与时事中的得与失, 放眼天下事, 学会反思, 增长智慧, 增强和平意识, 开阔国际视野, 从小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

(4) “大眼看天下”的绿色科普与科技系列

绿色象征着生命、活力和青春, 传达着生机与健康。建构绿色科普与科技系列的宗旨是:以科普润泽生命, 以科技点燃激情。此系列按照“系统谋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的思路全面推进, 依托“三级主题”, 扎实“三生一体”。即通过校级、班级和学生个人主题系列研究, 有效掌握“三生一体”——生命、生活、生物和天体中的科学知识。并通过七巧板、航模制作等活动, 依托科普节, 凭借家长和社会力量来提高动手能力和科技素质。让我们的学生像科普吉祥物“瞳瞳”一样, 睁大眼睛看世界, 富有创造力, 张扬活力。让科学为生活带来生机与健康。

(5) “百变万花筒”青色信息技术系列

青色象征着沉稳、智慧与敏感, 孕育着庄重与坚强。建构青色信息技术系列的宗旨是:依托网络、遨游世界、创生智慧。此系列创建了星光传媒电子编辑、造梦空间电子报刊、flash动漫天下动画制作等4个社团。通过学习计算机操作, 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制作PPT、电子小报和主题动画。本系列课程的研发,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不断实践的过程中, 生成智慧, 培养个性, 体会计算机操作的乐趣, 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有移动能力的现代人奠定基础。

(6) “梦工厂”蓝色艺术系列

蓝色象征着永恒、梦幻与和谐, 冷静中蕴含着动感。建构蓝色艺术系列的宗旨是:在梦幻的艺术海洋中制造梦幻, 追求艺术的永恒与和谐美。此系列创建了七色光合唱、孔雀灵少儿舞、小天鹅芭蕾舞、雅韵琴筝、彩笔头儿童画、塑造梦想素描、雅风苑软笔书法、儒士斋硬笔书法等12个社团。将中外的歌唱、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精萃化作课程资源, 带领学生徜徉于艺术海洋, 传承中外艺术文化, 培养高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艺术节等平台,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创作灵动的梦幻艺术, 为快乐童年、幸福人生奠基。

(7) “神州龙, 遨天下”紫色中西方文化系列

紫色象征着高雅、祥瑞、神秘, 隐含着灵性与魅力。建构紫色中西方文化系列的宗旨是:树立国际化理念, 开阔国际视野, 打造创新型人才。此系列创建了世界任我行域外文化、中华韵味和龙图腾中国文化等3个社团。化作神州龙, 了解中国饮食、茶道、服装、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的高雅与神秘和国外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中的灵性与魅力。以资料收集、交流、访谈、国外修学等方式为学习路径, 提高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 从而生发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为成为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奠定基础。

5. 课程实施:

遵循“校本课程社团化、社团课程系列化、系列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成果化”的实施思路, 现已研发出31个课程门类, 共43个社团。

(1) 校本课程社团化

为方便学生的自主、多样选择, 我们打破了班级界限, 以社团的形式组建校本课程活动。不同年级, 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社团。其中, 书法教育课程, “美丽的大连古朴的金州”课程, “开学第一日”课程, “阅读月”、“科普月”、“体育节”、“英语节”、“数学节”等课程为学生必修课程。其他七彩系列课程为选修课程。

(2) 社团活动系列化

在43个社团各有特点的情况下, 我们以七种色彩为系列, 完善了“我阳光、我快乐”的红色健体系列, “我型我绘”的橙色语言系列, “通史观天下”黄色历史与时事系列, “大眼看天下”的绿色科普与科技系列, “百变万花筒”青色信息技术系列, “梦工厂”蓝色艺术系列, “神州龙, 遨天下”东西方文化系列等7个社团系列。

(3) 系列活动特色化

在七彩系列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中, 突出两个特色;一是引进家长和社会义工参与校本课程, 推选学生授课, 拓宽学习渠道;二是更突出国际化、科技制作、素描、器乐等社团活动特色的形成。在国际理解校本课社团活动中, 六年级的单紫晨、汪昕儒、徐小凡等同学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日本文化的相关内容, 受到学生、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期末阶段的校本课程展示中, 器乐社团、素描社团、科技制作等社团成果突出, 受到校内课程成果评审组的充分肯定。

(4) 特色活动成果化

学校通过成果意识带动校本课程的发展。阅读教育是学校本学期校本课程的一个亮点。今年3月10日~4月23日, 是学校确定的首届阅读月活动。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标语、制作展板, 下发倡议书等进行宣传;通过读书演讲、好书推介、读书征文等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热情, 并围绕“亲子阅读报告会、书香家庭大展示、家庭读书知多少、共读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倡导亲子阅读, 努力将亲子阅读落到实处。很多家长看到倡议书后, 能够主动和孩子一起读书, 积极总结亲子阅读的做法, 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亲子阅读活动, 效果特别好。

目前, 每到星期五, 学生们就会徜徉在自己选择、自主命名的社团中, 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智, 为个性化的社团增添着炫目的光彩。也让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让语文课堂 绽放生命的异彩 篇3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汲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对问题的分析讲解入木三分、得心应手。例如,讲到“林冲”就能带出“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精彩的故事;提到成功人士的坎坷经历,教者总能将霍金、张海迪等中外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有的教师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可谓逻辑缜密,但是对问题的讲述,语言贫乏,缺少感染力,犹如一杯白开水。这种捉襟见肘、黔驴技穷的教学窘态,学生乐趣何来,还谈何生命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加之源头活水的补给,才能积淀教育智慧,在课堂上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焕发亮丽的光彩。

二、融洽师生关系——生命课堂的情感基础

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让儿童能有尊严的学习。一句温馨的鼓励、一次真情的赞美、一次成功的体验,都是对儿童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关照。教师对孩子悉心的呵护已成为隐形的课程资源,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首先要学会包容,善待美丽的错误。儿童的本质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潜在的可能说明儿童还不成熟,还会有缺点、出差错。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挖掘错误中蕴藏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成为启迪思维的催化剂。第二,要学会赏识,尊重儿童的独特见解。儿童具有独特的思维,总以他独特的眼光看世界。我们应尊重儿童学习的原生态,悉心呵护童心创造。第三,学会等待,关照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思维水平,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感悟存在必然的差异性,这就要我们学会等待。等一等,纠错就会水到渠成;等一等,精彩就在眼前;等一等,每个人都会成功。一位名师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他对生命的关怀与呵护。“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读一读吗?”“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慢慢说,老师等着呢!”“你来说,相信你会说得更棒!”在这堂课上,学生在教师亲切的询问、耐心的等待、赏识的言语中慢慢地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坚守儿童立场——生命课堂的核心条件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此,教学应站在儿童立场上,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去考虑,使得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生命的拔节。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思路的形成无不从文本解读开始。只有以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才能了解学生已学的、应学的、要学的,才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找准问题切入点,制定好准确的课时目标,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手段,预设好合理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节能。如,在教《水》这课时,因为有了儿童视角的解读,才会发现:以现有的阅历经验,他们对“狗尾巴草”知之甚少,怎么办?不讲学生疑惑,如讲述,一两句话不一定讲得清楚。于是,网上找来晒干狗尾巴草的图片呈现于课堂,并把它与四兄弟插图放一起。学生在惊叹中感受没有水的苦涩,真切感受水的珍贵。

“教”的存在是因为“学”的需求。只有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解读文本,才能就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准确下镐,因学定教,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实效。

四、遵循语文规律———生命课堂的必然归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应重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予人文关怀,让他们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如,教学《珍珠鸟》这课,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逆向解构文本,关注作者言语表达,破解语言密码。学生在品味“一点点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啄两下我的手指”等动作的同时,既领悟到小珍珠鸟试探的心理,又渗透动作描写方法的指导。学生在此环节中深刻体会到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丰富了自己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命课堂呼唤对生命的尊重,它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生命课堂注入活力;更需要我们拥有爱满天下的育人情怀,为生命课堂增添亮色。

生命驿站绽放异彩 篇4

——向吕榕麟同志学习有感

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求学的目光;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时代旗帜的教师魂。

——题 记

曾几何时,人们把所有赞美的语言都献给了老师: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塑造未来的雕塑家、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吕榕麟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求索的一生,是时代教师魂的一面旗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多年来为人师表,在三尺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干;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我想:身为老师,我亦足矣。

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量更是超出正常工作量的几倍。在我接手的这个五十七人的班级里,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我每天都要和学生接触、交往。认真正确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恰当的关系,班级的工作会顺利完成。我深深感到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辛苦有价值,量的积累就会带来质的飞跃。教学路上风雨不断,却泥泞留痕。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我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勇气。这才是我最珍视的财富。

让识字教学在身边绽放异彩 篇5

济南市商河县郑路镇明德小学 马文玲

内容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关键字:激发学生兴趣

以读促记

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新课改以来低学段识字多,难度大,传统单调的识字教学,使原本枯燥的识字课更加乏味。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识字课有滋有味

在新课改下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我把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的认识相结合,根据字形结构巧妙的分析汉字,建立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准确的认识汉字。

教学“棉”字,我这样一步一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棉花的生长特点,从其特点引出汉字偏旁的特点。我告诉学生棉花种在土壤里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树,所以棉是“木”字旁。“棉”字的另一部件我这样提示学生:秋天棉桃开了露出雪白的棉花,棉花被纺成线,织成毛巾所以“棉”字是“木”字旁加“白”和“巾”摞起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我让学生用“棉”组词。学生很快说出:棉花,棉桃,棉线,棉布„„我将这一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很快能举一反三。如学习带三点水的字,他们能联想到与水有联系。带提手旁的字联想到与手的动作有联系等等。

教学“瓜”字,用多媒体出示“瓜”字,老师引导:看到这个字我们就会想起,自己曾津津有味地吃过(学生补充西瓜、甜瓜、香瓜„„)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些瓜里都长有种子。种子摇身一变成了“瓜”字的“点”。所以写这个字时不能忘记写点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注意了“鸟”字不能少点。“羊”字的一竖不能出头等等。

二、结合语言环境,以读促记

课文是语文识字教学的载体,结合具体的语言以识促读,以读促记。低年级学生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脱离语言环境学生学习的字词容易忘记。教材中的儿歌或小故事,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记下来,但是单个的生字却不一定能记住。因此,在上早读时我先让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然后放慢速度一字一句的让学生反复用小手指读课文,使学过的生字反复出现,学生在语境中无意注意的识记生字。遇到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文中生字又比较多,我采用摘句朗读以读促记。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把容易读错的生字“爬”“趴”“急”随机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并读出生字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先找优秀生的表演读,再由小组内交流读,以优带差,然后齐读这样不但认识了生字也练习了朗读。一年级课文内容都很简单,主要是朗读和背诵。这样也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走进生活,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儿童的想象是新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识字的源泉,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易于接受,效果会更好。如:教学《在家里》我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家观察自己客厅里摆放的家具,然后由家长帮它们把名字记录下来做成卡片,看看谁能把自己卡片上的字准确的读出来。第二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卡片,相互交流着指认着,兴趣很高。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自己的卡片?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指了一名积极的男生,他跑上讲台一边举卡片一边读,“我家有‘椅子’‘桌子’‘电视’‘电话’‘电灯’‘沙发’‘茶几’。”又有一名女生举起卡片说“我这还有电脑、钟表。”接着学生开始补充,我这儿还有书橱等等。这节课学生不但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教学《菜园里》我让学生跟着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超市寻找蔬菜的名字并观察蔬菜的颜色、外形。因此这一课全班学生都很轻松的认识了生字,背熟了儿歌。教学《棉鞋里的阳光》用“奶”组词语,梁璇组了“纯牛奶”我问:“你从哪儿看到过这个词?”他说:“我每天都喝牛奶,从包装盒上认识的。”是啊学生平时吃的用的有许多都有包装,从食品包装上识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孩子们回家最喜欢事的是就看电视、玩电脑。好多家长在这方面都觉得很伤脑筋。既然孩子喜欢看就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于是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允许孩子每天看半小时的少儿节目。在看的少儿节目中记录下你认识的生字、新词。第二天小组交流,这样一周下来学生能认识许多课外生字。识字课上教学用“收”组词任凯冉同学写了“收买”,毕艺文用“合”组词写了“巧合”。这都是从电视上学到的词语。在满足孩子欲望的同时也起到识字的作用。在班里创作自主识字专栏把学生在课外自主认识的生字自制成各种各样的生字卡片贴在专栏上。每周一评,评出本周的识字大王加一颗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习惯,又激起他们自主识字的兴趣,顺应了学生的个性。

四、识用结合,提高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起始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巩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每节识字课上,我都要求学生用认识的生字进行组词,说话训练。字识了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记牢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故事。我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经常性的组织,引导学生听故事、看课外书。学生看书时我总是提醒学生注意看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他在故事中组成的什么新词,看到后把他告诉同学和老师。课下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校园文化。室内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着成语故事,名人名言,学生的手抄报。室外有黑板报、宣传栏、花坛的警示标牌等。能不能找到你刚认识的生字,找出来告诉大家。这样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见学过的生字,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字词。

广东分视,让我的青春绽放异彩 篇6

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没人掉眼泪。选择分视传媒,选择走传媒这条路,如同选择了我日后的人生路,这是我最重要的决定。作出这个决定以后,我便终日在广佛两城奔波游走,每次都会在公交上睡着。虽然这些日子真的很累,但我从不后悔,不后悔选择传媒、不后悔走进分视传媒艺术中心、不后悔坚持走下去、不后悔参加艺考、不后悔闯荡京城、不后悔…… 也许,会迷失方向,但不要为短暂的乌云收紧翅膀,在风雨中,学会了坚强,我知道,当太阳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当阳光洒遍这葱郁的山顶,当天空湛蓝,白云清澈,我,将归来,优柔地盛放。

我是2012届分视传媒艺术中心学员,现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兴趣广泛,中性打扮,集超级吃货、音乐发烧友和曼联脑残粉于一身。在广东分视传媒,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我背上行李,走进分视传媒教学楼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一般,里面只有我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人,在这里,有我需要努力学习的东西。一开始,我很敬畏这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是属于这里的。

巧妙整合,让课堂绽放奇光异彩 篇7

一、题旨相同内容的整合

主旨相同的内容, 倘若整篇课文逐段逐字逐句重锤敲击, 学生固然体会深刻, 但短暂的40分钟不容许, 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对主旨相同的内容,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再选取一个段落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范例, 授生以渔, 最后辐射全文, 学以致用。笔者前不久上了一堂《狼牙山五壮士》的公开课, 教学伊始, 老师先相机抛出一个问题:请一边默读第二自然段, 一边画出能体现战士“壮”的句子, 并批注感受。学生在专心读后, 画出了描写战士的动作与外貌句子, 抓住“崩”“抡”等字体会出战士对敌人的仇恨与英勇, 笔者顺势归纳并板书凸显人物品格的技巧—描写方法。之后, 放手让学生到字里行间边读边思边画“壮”之句, 学生在读、思、画中触摸到了五位战士那奔腾的爱国血脉, 体悟到五位战士的“壮”———英勇杀敌, 不畏牺牲, 忠于党和人民以及仇恨敌人。

语文课文都是按主题分单元的, 教师可先找出一个统领全文的核心问题, 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由潜心会文, 提炼、概括、归纳重要信息, 这种整合方式既省时, 又省力, 易掌握。

二、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课内与课外有写作技巧的整合, 亦有内容的整合, 后者居多, 但内容的整合时机失当, 数量失当, 多是美化课堂。前不久看到杭州市拱宸小学金蓓蕾老师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实录颇值得借鉴, 金老师在学生悉心充分感悟景色的奇丽体会德国风情的奇特后, 金老师说:可是, 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期间, 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呢?教师补充二战时期的德国状况:作者留学德国时期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 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投降, 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 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 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 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学生是见仁见智, 但仍是一团雾水, 此时时机已经酝酿成熟, 金老师又说:在二战时期, 德国还发生过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 赶紧拿出资料, 自己读这个奇特的故事。学生自由读毕故事《只砍有记号的树》, 真正明白奇丽的景色与奇特的风情源于这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习俗、一种性格、一种文化。

适时适当的整合, 那效果就如同催化剂一般, 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我沿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追问道:“父亲既然百忙之中还来尝花生, 有什么目的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 直指文本的重点段落、核心问题与价值取向。

三、文本与多媒体的整合

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改昔日全凭教师口讲加板书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 可冲破时空局限, 延伸人的感官, 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情趣, 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爱学与乐学的学习状态。但多媒体不能滥用, 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设计、选择、适时适度使用语文教学媒体。一次, 我执教《山中访友》, 此篇写景散文, “友”散布在课文的各个角落, 学生理解也有相当大的难度, 教学时, 我就把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景物, 根据作者拜访的顺序, 用投影仪把画面表现出来, 并伴以舒缓的音乐, 读文比照, 理解作者优美的语言和创设的动人情景, 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欣赏优美语言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四、体验与表达的整合

体验与表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此之所以重提, 是因为体验与表达在课堂上多是两张皮, 各行其道。体验与表达的关系——在表达中体验, 在体验中表达, “关系”的主语是学生, 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学生依托作者的表达, 获得深刻的体验;一是学生为让他人洞悉自己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 要借助表达 (口头或书面) 传递信息。两个“表达”的主体也不一样, 前者是作者, 后者是学生。因而, 体验与表达的整合实则是学生、文本、体验、表达四要素的多次多向整合。

就指向体验与表达的语文教学, 蒋军晶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范例。蒋老师就从关注表达入手, 从一段很特别看似很罗嗦的句子入手, 学生画下了“一切都活了, 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要怎么样, 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就开一朵花, 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试背, 老师隐藏一句, 学生被一句, 学生的挑战欲很强烈, 气氛很热烈。最后学生抓住写法特别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与表达方式畅抒发个性化的体验与理解, 课堂时时处处流淌着萧红童年时代的自由、快乐、幸福、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让生命绽放精彩作文400字 篇8

是因为有我们友谊的羁绊,没有友谊,在学校度过的时光是多么漫长,那乏味的生活是否早已厌倦?没有友谊,在无聊时是谁陪你嬉戏?没有友谊,在漫长的人生路程中,一个生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们为何不回首看看,错过的时光有哪些,有哪些朋友是因为无聊的小事而离开,有哪些是可以挽救的,我们沦落至今,或许还没发现友谊有多么重要。

生命为什么精彩?

除开友谊,亲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亲情是无私的,是谁在你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是谁在你哭泣是耐心的安慰你;是谁……;是谁……。是父亲,是母亲。他们辛苦的供养你,哪怕累的汗流浃背也不吭一声,亲情无私的,它和友谊一样重要。

在人生路途之中,生命像一个被羁绊的风筝。你想舍弃那些线,但却在舍弃之后发现,一切是那么无聊。在舍弃一切时,你有没有发现沿途那美好的风景?那美丽的风景。

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 篇9

材料中的宣纸虽轻薄素朴,却可承载厚重,呈现绚烂,拥有美誉,而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人生是一条长河,即使是一滴卑微的水珠,只要我们努力地生活,依旧会成为波涛汹涌的江河,赢得美好人生的收获。

你,质朴平凡,却成就了你的不凡。

你本是一位普通布衣,却因自身的美德而获得了《太公兵法》,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人才。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汉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称帝,论功行赏,齐地三万户食邑,你辞谢不受,甘愿只做“留侯”。你是一代良相——张良。

所以说,质朴平凡,成就了你的不凡。

你,是农民的儿子,却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战争无情的夺走了你的亲人,即使如此,抗美援朝,你仍将儿子送上前线,终为国捐躯,可你从未后悔。你生活简朴一生从未有过什么华丽的衣服,你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当保健医生劝你将满是补丁的毛巾换掉,你却说:“一条毛巾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丢不起。”你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你伟大就伟大在,你是农民的儿子却成为了伟人,伟人本该生活好点,可你却生活俭朴。

一切生命无所谓卑微高贵,平凡的亦可不凡,但男春到来,他们享受着同等的幸福与温暖;普通的亦可非常,当万物苏醒,他们领略到同等的安心与快乐……

研究性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篇10

一、转变观念,让研究性教学深入课堂

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啦!”一名学生对吴王的话表示了质疑,吴王那么固执,又是一国之君,他还会关心一个“下人”吗?这个时候,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怀疑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又不拘于教材,敢于批驳前人的观点,其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二、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长期以来,束缚我国课堂教学的是两种知识观:一是客观主义知识观,另一个是权威主义知识观,两者往往一体呈现,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者,每一个学生不仅天天创造着其个人知识,而且还与同学一起积极创造着小学生文化。小学生爱与人交往,好表现。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中“如此巨大的金字塔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如何垒起来?”时,学生对这项工程不甚理解。我就让他们通过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画示意图,一起动手试一试,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讨论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理解、表达中展现智慧,透出灵性、能力、智力、创造力,讨论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分析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

美国知名课程论专家休伯纳曾批评美国的课程与教学领域充斥着技术语言,教学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因而号召教师要以发展想象精神为开辟空间,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意识到爱、真理和正义的需要,还要善于发现隐藏在各种司空见惯的教育形式和事件中的理想和精神可能性。教学不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共同体验探究的自由和快乐吗?在我国的课堂上有太多的“无家可归者”,因为他们没有自由。让我们的学生回家———在课堂上。

四、让学生善于想象,塑造求异思维品质

曾在某教育杂志上看过,说有人做过关于“0”的实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会想象出二十几种答案,而到了大学却只剩下一个“零”。这说明了什么?我国的教学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品质的塑造。

学生根据插图中狐狸的话、百兽的眼睛进行分析,各抒己见。如,“狼和鹿”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原来是“功臣”。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如果人们不枪杀狼,森林会怎样,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其思维呈现多元态势,培养了学生不受定势思维束缚,纵横思考的习惯。

让生命绽放异彩300字 篇11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让安全与我们同行,让生命放出异彩》

又是一个草长莺飞,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季节;又到了我们学生校内游戏,郊外踏青,城里观光,远方旅游的好时节.那我不禁想到:在这一系列愉快的活动中,你想到安全问题了吗你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吗面对活动中的一切不安全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被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第十一个“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可见,珍爱生命,防止校园伤害,创建“平安校园”是多么重要啊!

校园安全涉及到大家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如食物中毒,运动损伤,网络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下面我仅就几个主要的方面谈点看法!

一,交通安全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公路是越修越宽,可是修路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近年来,中小学校发生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大杀手.同学们往来学校大多数都是骑自行车,为了适应这种现实,要求同学们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在上下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骑车时要注意力集中,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注意车辆和行人,根据新的交通法规,12周岁以下的儿童禁止骑自行车;不满16周岁的同学禁止骑电动车.一个小女孩4岁的时候在横穿马路时,一辆大汽车将它撞到.遭遇车祸后,她的身子只剩半截,整天坐在一只篮球里四处爬行.她说:“我今生今世再也不用穿袜子,鞋子,甚至连裤子也不用穿了.我走路的鞋子是一个篮球······”.二,饮食安全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有许多同学在校外就餐.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有些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冒险干些违法的事情,生产,销售一些劣质,变质的食品.我校周边也同样有一些小摊小贩出售这样的食品,可是同学们对此不太重视.试想,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他们会为你的安全负责吗恐怕早就逃之夭夭了.同学们!我建议:大家就餐最好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食堂!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很多.如,2005年10月,湖北孝感市曾因学生饮用变质豆奶,导致300多学生集体中毒……

三,网络安全

目前,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敲键盘,世界尽收眼底;轻点鼠标,四海任我遨游.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一些不良内容也得到了传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网络进行各种犯罪活动,一些缺乏是非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因此,国家规定未成年人禁止上网吧.同学们在家里上网时,要自觉拒绝不良的信息.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曾经沉迷于网吧的同学,他们已经深受其害.网上的不良信息如同“电子海洛因”,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得众网迷对上网有着极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憔悴,精神崩溃.还有些小网迷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女同学更不要只身约会网友,这是极其危险的,遇到色狼无异于自入“虎口”.四,校内安全

我校现有学生1800多名,学校场地空间有限(操场上的草坪又在保养期),又以坚硬的水泥路面为主,所以下课活动时,同学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许打闹奔跑,课间不搞有危险的活动,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轻声右行.大扫除时二层以上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擦外窗玻璃;不要用湿布擦电器开关;住宿学生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不得把非住宿生带入宿舍,以保证其他宿舍成员的安全,尤其是财产安全;住宿生还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让我们把“平安”这颗种子深深地撒播进我们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同学们!让我们为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的三中校园”而共同努力吧!

让动态生成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12

一、精心预设, 积蓄生成

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 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形成弹性化方案, 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 遇变不乱。

如在教学《伤仲永》时, 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按照预设, 其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以至于“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有个学生却说仲永长大后不学习才是他“泯然众人矣”的真正原因, 他应该对自己负全责。我静心细想, 解释道:“方仲永满足于自己先天的才能, 没有继续后天的学习, 使自己最终‘泯然众人矣’, 他自己应负责任;他的父亲只看到眼前的小利, 带着他四处拜访, 不让他接受后天教育, 其父应负主要责任;邑人得知他年幼能做诗后, 以好奇的心态邀请他父亲带着他参加宴会, 花钱请他做诗, 使其父想到利用他的才能来生财, 因此邑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这样, 学生的提问受到了尊重, 教师的回答也得到了认可。整个课堂动态十足, 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 诱发生成

教师可通过实物、音乐、图画、影视等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想象,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 个性得以张扬。

如在教学《金色花》时, 课前我播放视频, 展示一组母子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欣赏。通过情境导入, 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出亲情、母爱的话题。接着出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 让学生走近泰戈尔, 认识泰戈尔。还播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视频, 引情入境, 陶冶学生的身心, 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快下课前, 还播放《感恩的心》视频音乐, 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歌唱, 学会感恩。这样的情境创设, 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

三、质疑探究, 推动生成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倡导学生积极质疑探究, 建立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灵活自由、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这样, 学生的求知欲才会被激活, 课堂才会不断生成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 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 有一个学生问:“孔乙己穷困潦倒, 可身材高大的他为什么不去找工作呢?”我提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了什么?”学生说:“‘站着喝酒’, 说明他生活贫困, 经济拮据, 地位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说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我接着问:“他的长衫‘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说明他有怎样的思想?”学生回答:“说明他四体不勤, 好逸恶劳, 爱面子, 总想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我总结说:“孔乙己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以, 他骨子里总是鄙视劳动, 鄙视劳动人民, 认为自己再穷, 也总比干体力劳动的强, 而不肯去找工作谋生。”对学生的质疑, 我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多元的理解, 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自读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

四、捕捉细节, 有效生成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并恰如其分地处理课堂细节, 才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穷。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 我正和学生一起欣赏“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听课, 便生气地走到他的身边。这时, 映入我眼帘的赫然是一幅简笔画:近处的烽烟, 远处的夕阳, 绵延天边的大漠。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 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原来他正在画他所感悟到的画面。我很高兴, 把他的画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夸他会学习, 能边学边想象诗中意境, 把诗变成画, 王维是“诗中有画”, 他是“画中有诗”,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惊羡地望着他, 他也欣喜地笑了。这时我更明白了教师、教学、生命、生成的深刻意义。

上一篇:龙渠K3工程户内220V电力款协议下一篇:银监会国考笔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