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2024-05-17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精选12篇)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1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2汉语拼音里,有三个发“衣”的音和三个发“乌”的音,它们是单韵母小i、小u,声母大Y、大W,整体认读音节Yi、Wu,它们形异而音近。为了教好这几个拼音,使学生及时、准确地掌握好它们的发音、写法及用法,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重组教学内容,重视联系性。

由于小i与大Y、整体认读音Yi的读音相近,小u与大W,整体认读音节Wu的读音相近,因此,在学习了单韵母i、u后,我将“Y、W”这部分的内容前移,提前教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单韵母i、u的发音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单韵母i、u的音帮助记忆大Y、大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音,让学生知道,Y、W是声母,读的时候比i、u轻一点,短一点,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而且长一点,要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几个拼音。

二、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形象性。

在教学Y、W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海哥、渔娃漫游拼音王国,将大Y、大W与画面上的树杈、屋顶联系起来,将抽象的字母形象化,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六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学生很快便用一长、一短的两根小棒摆成了字母Y,用另外四根小棒摆成了字母W。这样,学生在看图画、动手操作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很轻松地记住了字母Y和W的形。

三、寓教于乐、突出趣味性。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读顺口溜、念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领略到学习拼音的欢乐与情趣。

为了区别Y、W与i、u,在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跟老师读顺口溜:“大Y、大W是哥哥,小i小u是弟弟,哥哥的噪门小,弟弟的嗓门大,哥哥拉着弟弟的手,弟弟跟着哥哥走。”在孩子们琅琅的诵读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分清了i、u和Y、W的形和音,并明白了它们的用法。

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时,边念顺口溜“小i见大y,赶快往后退,小u见大W,边哭边后退”,边将排于Y、W前的字母卡i、u后移,组成音节“yi、wu”,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念顺口溜:“yi和wu,不能拼,直接读出它们的音”,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地将yi、wu繁难的拼写、拼读规则牢牢记住了。

四、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加强实践性。

在学习yi、wu的四声时,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练习:(1)拍手对歌,练习yi的四声。(师问:yi、yi,什么yi的yi?生答:yi、yi,衣服的衣„„)。(2)看图说句子,练习wu的四声。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将“梧桐树、乌鸦、屋子、手拿五角星跳舞的娃娃、喷雾器”等图片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让学生以直观生动的形象为依据,练习看图说句子。学生兴致颇高,说出了:“娃娃在屋前跳舞”、“乌鸦在梧桐树上叫”、“屋前靠着一个喷雾器”等句子。由于注意了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拼音,所以,学生不光学会了yi、wu的四声,还在学习中发展了语言和思维。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2

一、留心观察, 撷取素材之花

学会观察, 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 是积累素材的前提。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 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教会学生观察, 就是送给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 一颗乐于体会的心灵。留心观察, 就是充实学生习作的源头, 开发习作的素材, 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还能对学生起到不同的教育作用。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1.巧选看点。用眼看, 看什么呢?可以看人, 可以看物;可以看大小, 可以看高矮;可以看形状, 也可以看颜色, 还可以看颜色的变化……在习作时, 教师提示学生不需要把看到的都写下来, 但至少要明白看的路径, 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观察。

2.充分调动感觉器官。观察时, 除了眼睛看, 还可以用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双手摸, 可以张嘴问一问, 书上翻一翻, 还可以上网查一查。

3.展开联想和想象。观察是联想、想象的基础, 没有对事物过细的观察、深刻的体验, 就难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反过来, 联想、想象又是观察的延伸和发展, 能使观察得以深化、升华。观察一旦与联想、想象结合, 就可以把事物描述得更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4.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写观察日记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记下来, 但不能把观察日记当成习作, 要如实写, 看到什么, 就写什么;听到什么, 就写什么;要及时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而且可以从片断入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二、广泛阅读, 遍植语言之花

留心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前提,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当然, 阅读毕竟不像看电视、玩电脑, 不像做其他游戏那么轻松、随意, 阅读是一个眼到、脑到、心到的智力过程。因此,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爱读书, 爱上课外阅读, 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1.教师推荐。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班级学情的书籍。除了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屋”和课标里介绍的书籍外, 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感恩系列丛书、科普类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书籍, 如《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伊索寓言》、《少儿百科全书》等。

2.激发学生读书的激情。如组织学生赛读, 看谁每天读书多;读书课上, 请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美文, 讲自己喜欢的故事, 演绎书中的情节, 向同学推荐好书;制作名言书签, 举行“书香伴我成长, 阅读丰富人生”读书主题活动等。

3.培养学生自主性积累的习惯。利用班队会或读书课经常开展一些成语大比拼、诗词游乐园、名人知多少、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广泛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 用上摘录、批注、概括、写读后感等方法, 才能积累语言, 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三、随文练笔, 巧摘方法之花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 以阅读课作为主渠道, 转变阅读与习作脱节的做法, 做到读写紧密结合, 找准切入点, 有效设计随文练笔, 让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模仿文本, 练在读写迁移处。文本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等承载了丰富的语言训练信息,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赏析、借鉴, 巧设小练笔, 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如《山中访友》一文的第4自然段, 作者把山中的一切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 内容一致、结构一致, 构成了一组排比句, 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作者还会和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 怎么打招呼呢?并以此写一个片段。学生在这样的仿写中, 将储备的写作经验和语言转化成积极的动态的语言文字, 有效地提高了习作能力。

2.发展思维, 练在文章插图处。小学语文课文中一般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 色彩明快的插图不但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 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如《和田的维吾尔》一文中有一幅关于维吾尔姑娘的插图, 课文没有做过多的描述, 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维吾尔姑娘。于是, 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课文, 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 进行了小练笔。有的学生从姑娘的衣着介绍;有的学生从姑娘的笑容介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维吾尔姑娘, 说明他们不仅学会了观察, 还在观察中学会了思考。

3.升华主题, 练在情感共鸣处。文本中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地方, 往往是学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点”。教师应加以巧妙引导, 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生发“有效对话”。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 在学生学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 教师激情小结:“同学们, 这座用爱心、用生命、用感动共筑的生命之桥永在。其实, 生活中这样的桥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接着, 通过播放相关画面,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画面上的文字:桥是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的见证;桥是雪灾之中伸出的援助之手;桥是雅安地震后的倾囊捐助……然后对学生说:“我想同学们心中也有自己对桥的理解, 请你们继续把这首诗写下去吧!”学生在震撼与感动中写着自己对桥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在师生交流对桥的理解时, 师问:“桥是什么?”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说:“桥是冰天雪地里的一缕阳光。”“桥是炎炎夏日里的一丝凉风。”“桥是失败后鼓励的目光。”“桥是老师语重心长的叮咛。”“桥是搀扶你走路的那双温暖的手。”“桥是父母目光中深情的牵挂。”……真是情到深处人自吟。此时, 学生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句诗, 因为他们已领悟了桥的灵魂。此处的练笔, 让学生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 爱的火花在文字与交流中绽放。

4.合理创造, 练在多元表述处。在阅读教学中, 变换叙述角度, 进行读写训练, 可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因素, 活化课文内容, 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教学古诗《牧童》时, 可将“感知诗词大意, 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的教学目标具体化、难度化、书面化, 要求学生将诗中描述的景致、故事的情节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写一写, 力争具体、形象、生动。学生根据古诗改写成的习作不仅有意象, 而且有故事。

四、修改讲评, 广播信心之花

批改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在批改习作时, 教师要明确批改习作的目的, 激发、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珍惜和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斯霞老师主张少改多保留, 她告诫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孩子的习作, 我们就会变得宽容、有度。教师要努力寻找习作的闪光点, 放大, 放大, 再放大。在习作讲评时, 要大力提倡全班分组互相评阅, 既把自己当读者, 又把自己当作者。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对下一次习作的期待和欲望。

让古诗教学绽放异彩 篇3

【关键词】古诗教学诵读品味想象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明确告诉我们,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本文试图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诗味,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重积累,让学生在古诗文课堂上学得如情如境,学得情趣盎然。

一、 把握节奏,反复诵读品诗味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把它读准确、读通顺,这是诵读的前提。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时还特别要注意读出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节奏,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学生才能对古诗词的内容有初步的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也有一定的规律。比如,五言诗可以按照“二一二”的节奏来读:“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读起来就很有韵味。七言诗一般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停顿,第二处停顿的时间还要略微长一点。如《示儿》的节奏和停顿是这样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诵读得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古诗词停顿的规律,掌握好诗词诵读的秘诀,领悟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这样对接下来学习理解古诗文做好了铺垫。

二、 整合内容,紧扣诗眼明诗意

俗话说:“文有文心,诗有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古典诗词一般来说都是非常含蓄、凝练,用词考究,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能传达出深远的意境。教师要善于抓住诗眼,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领悟诗文大意。

如教学《示儿》这首诗时,师问: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此时的心情呢?生答:“悲”。“悲”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为何而“悲”呢?通过了解当时金兵入侵中原的情境,学生了解到诗人原来是为了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悲”,此时的悲是“悲痛”,是“悲哀”,也是“悲伤”。怎样让学生对这个“诗眼”理解得更加深刻呢?教学时老师又出示《题临安邸》这首诗,学生了解到面对着国破家亡的南宋,那些权贵们竟然不战而败、苟且偷生。此时时刻,“悲”就抹上一层沉重的色彩,变成了一种“痛心”,一种“愤怒”。紧扣“悲”字,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层层推进,对陆游临死前的那种悲愤交加的心情也有了更深地感悟。

三、 边读边想,启发想象入诗境、悟诗情

阅读古诗文需要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感悟诗中内涵。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的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和领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文作为一个载体,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文的画面。

1. 借助音乐,创设情境。悦耳悠扬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人心驰神往。如果教师在古诗诵读教学中,巧妙地配上精心挑选的音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进入古诗的意境。

2. 利用插图,感受意境。教材上的每一首古诗都会配有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使学生在观赏插图的过程中渐渐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充分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例如,教学《示儿》时,在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时,教师出示南北宋时期的历史插图让学生欣赏,出示了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阅读,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中,在伤感悲怆的音乐声里,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南宋昏庸的国君权贵画面,浮现出民不聊生的社会场景,浮现出为此悲愤不已的陆游形象,为体会作者的“悲”情成功地创设了情景,做到了“语境还原”。

3. 挖掘空白,启发想象。古诗词语句凝练。要想让学生通过凝练的语言,进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游园不值》,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园中的春色:作者游园没有遇到园主人,进不了园子,可是他看到了什么?在优美的音乐中,出示春天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通过描述、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是捕捉诗歌意境的关键。

四、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重积累

每当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可以适当拓展内容让学生记诵积累,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在拓展中不断地升华。

1. 拓展同主题的作品。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又如在教学《忆江南》时,可以拓展赞美江南的诗句让学生诵读与积累,也让孩子们领略了各大诗人眼中万般美丽的江南。

2. 拓展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 拓展同诗人的作品。拓展同诗人的作品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4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让阅读教学绽放异彩

熊维平电话:***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中心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质疑,引导探究,让他们自主参与阅读实践可增强学生的能动性;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创造条件,正确评价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主体性 创造性思维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工作实践中,我试对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主体主导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和共振,才是主体参与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兴趣又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要依靠和利用教学材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充沛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1

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像《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则可以用实验演示法教学,把课文内容展示给学生看;《田忌赛马》、《新型玻璃》等课文教学时,可让学生上台来当解说员或推销员,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地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动眼观察等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效率更高。而《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叙事性的课文和《秋天》、《桂林山水》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二、指导质疑,引导探究,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能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将他们置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一阅读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地位,让他们体验独立自主阅读的学习经历,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小学生学习语文也是这样。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得到增减和提高。

阅读教学中辅导学生进行质疑,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又要科学引导,把一些质疑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提高质疑水平。首先,可以从课题上质疑。如从《飞夺泸定桥》这个课题就可以提出“谁?”“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等几个问题。教师适当整理就可诱导学生一步一步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及重点。其次,可以从字词入手质疑。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就提出:“课文中‘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才二十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意思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就很有价值。另外,还可以从句子入手进行质疑。《小木船》一课中开篇点题“每当我看到珍藏在抽屉里的精

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珍藏小木船?”“他为什么一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陈明是什么人?”因而引出下文。当然,可以引发学生质疑的方法有很多,这就要靠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能敏捷地作出恰当的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设疑、质疑的能力。因读书而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去释疑;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经过自己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具有导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自主地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和问题的难度,探究可以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这个积极交往、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活动的空间增大了,思考的时间充分了,表述的机会增多了。他们的想象力、语言的感受力和概括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在阅读中捕捉、分析、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当问题解决了,他们会有眼前豁然开朗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更有劲头。探究的过程就是训练的过程,一切训练都是从学生这个主体出发,又落实到了学生身上的活动。让学生质疑探究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参与阅读的能动性的必由途径。

三、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

学会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学习指导目的是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学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具体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固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把阅读的方法内化为能力,并要做到能迁移运用,独立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使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会阅读、善于阅读。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视阅读为精神需求,体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有: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段意概括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写作特点的方法、朗读的方法、默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等。

另外,还有“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读→问→讨论→总结”和古诗学习的“感知诗意→进入诗境→体悟诗情”等阅读模式,是根据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出来的,操作性很强,值得倡导。阅读方法的指导应以有机渗透为基本原则,即把有关的阅读方法渗透在阅读的训练过程之中。以理解词语为例:要使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辨析同义词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让他们动手实践,反复训练,这种方法就会形成他们理解词语、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了生词,即便是没有教师的讲解,学生一样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解决问题。阅读方法的指导方式有教师直接介绍学法、教法的渗透转化、多次学习后的归纳、寻求到答案后的追溯等途径。教师根据本册训练重点和具体课文设计相应的操作程序,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学习,逐渐达到用不着教。指导自学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条件,保证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训练,注重合作,并加强反馈与校正,这都是主体性教学不可忽视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和记住一些阅读方法,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阅读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需要领悟→尝试→运用→总结→反复实践这样一个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和学生“学”都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

四、创造条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性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育,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采用各种手段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不脱离课堂教学的中心,就应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能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这样还可以锻炼他们勇敢的个性,促进思维健康发展。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

阅读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发问时多用“假如”、“可能”、“除了”等词,给学生以列举、比较、归纳、想象、创造的时间,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激发和发展学生思维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分清是非,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还可找准发散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一个运用知识,开展想象的空间。如:“说说要是你是文中主人公,你会自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等等。教学《丰碑》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要学生替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书写碑文,可以是词语、句子,也可是一段简短的话。由于形式新颖,表达方式多

样,学生兴趣很高,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这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又没有把他们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模子里。教师创造气氛,科学提问,提供条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正确评价,肯定和鼓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保障。

让青春在舞动中绽放异彩 篇5

老师们、同学们,本月底郧县第十七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将在我校举行,我校除派出运动队参加比赛外,还将在开幕式上同城关一中等学校同台展示跑操和校园集体舞,这是教育局新局长上任后,我校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这是教育局确定把我校打造成品牌学校后,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次特殊亮相,也是对我校组织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阅。不是比赛胜似比赛。机遇难得,挑战更强。

今天距离运动会开幕只剩半个多月时间,我们的跑操和集体舞训练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全体师生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上下一心、协同配合、强化训练、规范动作,高质量地做好展示前的一切准备。

校园集体舞和跑操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健康、团结、向上的集体力量的平台,它充满青春的活力,充满时代的气息,它舞动我们的肢体,规范我们的言行,激扬我们的情感,让青春充满活力。

分管跑操和集体舞训练的学校领导,要高瞻远瞩,借展示训练的契机,推动学校集体运动项目迈上新的台阶;要加强督导,密切关注训练进度,适时组织集中展演;要关心参训教师和学生,及时解决他们在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协调好班级之间、不同的训练教师之间对动作要领的要求,做到分散训练与集中展示无缝对接。

组织训练的音乐,体育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之中;要加强教研和沟通,做到动作要领统一,训练进度统一;要严格要求学生,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参训积极性,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增强训练效果。七、八年级班主任,要积极配合训练,切实保证训练时间,不得以学习文化课为由,挤占、挪用训练时间;要做好训练的组织和督促工作,训练时要跟班;要高度关注训练安全,及时掌握学生人数,预防训练伤害。

全体参训学生,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参加训练,用心训练,把自己融入班级,融入全校,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同学们用整齐的步伐、宏亮的口号、标准的动作、飒爽的英姿,来体现青春的风采;以必胜的信念、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同学们,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原逐鹿我独赢,我们要有亮剑精神,要有霸王气概。我们要把展示当作比赛,把暗较劲当作明竞争,敢于拼搏,勇于胜利。

广东分视,让我的青春绽放异彩 篇6

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没人掉眼泪。选择分视传媒,选择走传媒这条路,如同选择了我日后的人生路,这是我最重要的决定。作出这个决定以后,我便终日在广佛两城奔波游走,每次都会在公交上睡着。虽然这些日子真的很累,但我从不后悔,不后悔选择传媒、不后悔走进分视传媒艺术中心、不后悔坚持走下去、不后悔参加艺考、不后悔闯荡京城、不后悔…… 也许,会迷失方向,但不要为短暂的乌云收紧翅膀,在风雨中,学会了坚强,我知道,当太阳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当阳光洒遍这葱郁的山顶,当天空湛蓝,白云清澈,我,将归来,优柔地盛放。

我是2012届分视传媒艺术中心学员,现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兴趣广泛,中性打扮,集超级吃货、音乐发烧友和曼联脑残粉于一身。在广东分视传媒,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我背上行李,走进分视传媒教学楼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一般,里面只有我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人,在这里,有我需要努力学习的东西。一开始,我很敬畏这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是属于这里的。

让动态生成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7

一、精心预设, 积蓄生成

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 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形成弹性化方案, 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 遇变不乱。

如在教学《伤仲永》时, 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按照预设, 其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以至于“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有个学生却说仲永长大后不学习才是他“泯然众人矣”的真正原因, 他应该对自己负全责。我静心细想, 解释道:“方仲永满足于自己先天的才能, 没有继续后天的学习, 使自己最终‘泯然众人矣’, 他自己应负责任;他的父亲只看到眼前的小利, 带着他四处拜访, 不让他接受后天教育, 其父应负主要责任;邑人得知他年幼能做诗后, 以好奇的心态邀请他父亲带着他参加宴会, 花钱请他做诗, 使其父想到利用他的才能来生财, 因此邑人也应负一定的责任。”这样, 学生的提问受到了尊重, 教师的回答也得到了认可。整个课堂动态十足, 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 诱发生成

教师可通过实物、音乐、图画、影视等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在美妙的情境中学会体验、学会思考、学会想象,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 个性得以张扬。

如在教学《金色花》时, 课前我播放视频, 展示一组母子的生活照片让学生欣赏。通过情境导入, 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出亲情、母爱的话题。接着出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 让学生走近泰戈尔, 认识泰戈尔。还播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视频, 引情入境, 陶冶学生的身心, 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快下课前, 还播放《感恩的心》视频音乐, 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歌唱, 学会感恩。这样的情境创设, 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 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课堂资源的有效生成。

三、质疑探究, 推动生成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倡导学生积极质疑探究, 建立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灵活自由、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这样, 学生的求知欲才会被激活, 课堂才会不断生成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 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在教学《孔乙己》时, 有一个学生问:“孔乙己穷困潦倒, 可身材高大的他为什么不去找工作呢?”我提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了什么?”学生说:“‘站着喝酒’, 说明他生活贫困, 经济拮据, 地位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 说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硬摆读书人的架子, 唯恐失去读书人的身份。”我接着问:“他的长衫‘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说明他有怎样的思想?”学生回答:“说明他四体不勤, 好逸恶劳, 爱面子, 总想摆读书人的臭架子。”我总结说:“孔乙己的观念是‘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所以, 他骨子里总是鄙视劳动, 鄙视劳动人民, 认为自己再穷, 也总比干体力劳动的强, 而不肯去找工作谋生。”对学生的质疑, 我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而是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多元的理解, 让学生在层层深入、自读自悟中发现、生成文本意义。

四、捕捉细节, 有效生成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关注并恰如其分地处理课堂细节, 才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穷。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 我正和学生一起欣赏“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突然发现有一个学生不听课, 便生气地走到他的身边。这时, 映入我眼帘的赫然是一幅简笔画:近处的烽烟, 远处的夕阳, 绵延天边的大漠。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 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原来他正在画他所感悟到的画面。我很高兴, 把他的画展示给其他学生看, 夸他会学习, 能边学边想象诗中意境, 把诗变成画, 王维是“诗中有画”, 他是“画中有诗”,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惊羡地望着他, 他也欣喜地笑了。这时我更明白了教师、教学、生命、生成的深刻意义。

创新作文教学 让个性绽放异彩 篇8

【关键词】因材施教 自我评价 个性作文

长期以来,学生因为不善于写真话抒真情,导致作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局面。如今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如何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难题,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源泉,以观察为渠道,强调体验,自由表达,张扬个性,说真话,吐真情。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一、因地制宜,提倡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作文。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择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1. 作文命题适度放开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 》《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4)一次小队活动;(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

2. 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 训练疏密有致

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元化的评改

1. 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2. 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等。

绽放师魂异彩 篇9

演讲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落实《康巴什第二中学教师培养方案》,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塑造良好的青年教师形象,也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和潜力,积极投身岗位实践,用感动的力量提高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凝聚力,在“五四”青年节值得纪念的节日里,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经校委会研究批准特举行“绽放师魂异彩,涂亮人生底色”胜任型教师演讲比赛。二演讲主题:

本次演讲主题:爱职业、强信念、铸师魂

三、参赛内容及要求:

内容:讲稿围绕“新时期康二中教师十种精神”中至少两个方面,自主命题

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无私博爱的奉献精神 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不务空名的实干精神 凝心聚力的合作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克己奉公的模范精神 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 不忘初心的奋斗精神

要求:主题突出,思想健康、观点鲜明、事例典型,生动感人,能展现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四参赛对象:全体胜任型教师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5月18日 地点:阶梯教室 六活动形式:

1、所有胜任型教师围绕主题写教育故事或演讲稿,于5月14日之前上传督研室付鹤老师处。

2、督研室组织人员初审讲稿,根据内容和立意选定参赛教师。七奖项设置: 按参赛人数的10℅、15℅、25℅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其他设为优秀奖 八具体安排:

1.参赛选手的确定首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若没有人报名参与,就有学科组组织全组教师进行初赛,然后每个组推选贵姓人数参与学校组织的决赛。人数分配:语数英三大科每组两人,其他学科组每组一人。

2.抽签确定演讲顺序,要求脱稿演讲,时间为5—7分钟; 3.评价从“演讲内容、演讲技能和综合效果”三个项目进行量化;

4.细节安排:

(1)评委由学校选聘,安排两主持人和若干名工作人员;

(2)5月15日下午在四会召开预备会,评委及参赛人员参会;(3)5月18日比赛结束召开总结表彰会。5.参赛教师的演讲稿由督研室汇编成册。九评分细则 评委依据以下标准打分(100分制)

1.演讲内容(30分):紧扣工作实际,观点鲜明,立意深刻,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情理交融;

2.语言表达(20分):脱稿演讲,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语调生动,节奏灵活,自然流畅,声情并茂;

3.形象风度(20分):仪表端庄大方,举止从容得体,表情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振作;

4.演讲效果(20分):生动感人,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引发听众内心共鸣;

5.时间掌握(10分):不足时或超时,酌情减分。计分时每一位选手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所得平均分为该选手的最后成绩

参赛选手演讲完毕,主持人统一缴计分人员统计 十评审小组: 组长:王玉琼 评委: 陈智芳 李莉 刘金民 李金峰 董丽媛 郝霞 撖彩霞 廖雪花 白仙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运动演绎活力、健康绽放异彩”。上上个星期,我校第39届秋季运动会已经圆满结束,我们都相信它是一个能够完好诠释“运动、健康”的舞台。在龙腾虎跃、激动人心的比赛之后,我们都各自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和成绩,尽管有些同学发挥失常,而一时未能取得胜利,但你们同样收获了抗击挫折的能力,磨练了坚强的意志。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场上赛跑自信是方向,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充满朝气;因为我们自信,我们乐观昂扬。赛场上,我们展现的是健康与快乐,展示的激情与昂扬;赛场上,我们在呐喊与尖叫中意气风发,奔驰的身影融入冬日的阳光,流进那朝气蓬勃的气息里。体育,是力量的角逐,是智慧的较量;运动,是跃动的音符,是舞动的旋律,更是美的展示。因此我们认为,是体育运动让我们学会了青春昂扬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体育运动给了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和面对挫折的勇气,是体育运动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厚积薄发,将汗水一滴一滴汇向成功的河流。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么一个广阔的体育运动舞台,让我们能够尽情地张扬我们年轻的心,让我们能够在阳光下运动,在健康中成长!

众所周知,初冬季节早晚温度变化较大,容易感冒。对付感冒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提高免疫力就得从运动做起。在旧中国,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这是对我们国人的极大侮辱。解放后,我们党和政府极其关心人民的身体健康,关

心体育事业,伟大主席毛泽东便挥笔写下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运动对健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作为在校学生、青少年,不能缺少运动,它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加惬意、美丽;作为老师,也不能忘记每天都必须进行科学适宜的运动,它可以让大家精力充沛、健康长寿,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健康需要运动,运动促进健康。只有不断地运动,不断地锻炼自己,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一颗青春的心,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当下而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运动传递健康,健康成就快乐。运动是一颗最闪亮的星星,一束最灿烂的花朵,它永远诠释着生命的最高境界,永远披露着团结的真正含义,永远揭示着努力的最后回报。运动让生命更加富有生机,让生活绽放无比光彩!

运动演绎活力、健康绽放异彩。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在这里一起大声地说: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如果你想拥有强健的体魄,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运动吧!

演讲人:高三文(2)班黄社坤

让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学课堂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文化意蕴,弘扬数学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为更好地开展数学文化传播活动,扩大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材上设计的是摸球实验,书上的只要求做1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结果的精确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数学家是在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后,才得到“对于个数相等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这个结论。并且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将会越接近这个结论。于是,结合书上的例题,我把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学生由此对概率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对数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营造数学文化气息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展示数学日记、手抄报的机会,还开展了交流数学家趣闻的互动平台,以拓展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熏陶的空间。如,在教学“卫星运行时间”时,整节课都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贯穿,让学生学习数学日记的写法。课后再进行数学日记练笔,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形成文字。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数学活动,例如:制作数学小报、撰写数学小论文、讲数学家的故事、排练数学综艺节目等。

三、进行数学阅读

为了让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美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开展了数学阅读漂流活动,让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如《马小跳玩数学》《数学家的故事》等。我们还指导学生制作图书漂流卡,实现班内数学书籍的共享,进而让学生分享读书体会,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数学知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可以每天由教师或学生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趣题,并向学生推荐可以参考的书籍,引导学生拓展课外数学阅读。即使对于一年级学生也可以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开展了师生、亲子共读数学绘本的小课题研究系列活动。数学绘本共分“数与计算” “空间与图形” “规律性与数学应用” “分类与顺序” “测量”五大主题,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有计划地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对数学知识进行预习、理解、巩固。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活动,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将趣味数学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我们在一年级开展的“七巧板”系列研究活动,活动的第一站是“七巧板,我知道”。我们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以小报的形式剪贴、摘录有关七巧板的相关知识。活动的第二站是“拼拼乐,我能行”。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美丽的图案,对用到的各种形状进行统计,并由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的第三站是“七巧板,进行时”。学生对七巧板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即图形的变换。

数学文化不仅在于感受数学之中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其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努力借助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使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像,努力彰显数学的文化性,真正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方法、提升精神的历程。

让拼音教学绽放异彩 篇12

在《花钟》一课的备课时, 我不禁为课文中美丽的花儿所陶醉, 因为自己也是爱花之人.但同时也犯难了, 三年级的孩子, 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 充其量也就见过牵牛花、万寿菊、睡莲等常见花.而午时花、烟草花、昙花……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怎么办?对事物连基本的感性认识都没有, 怎么能有感情地去读、悟?更别谈如何去达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这一教学难点了.在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 我想到了利用多媒体来优化本课的教学.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 扎扎实实学语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 我围绕“花钟”这条主线, 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这个思路来设计, 这样的学习必然是乐趣盎然又有所收获.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为了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目的, 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瑞士花钟”图片, 与学生共同欣赏, 激情导入:“孩子们, 你们喜欢花儿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 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多种鲜花, 学生在观看的时候瞪大了眼睛, 张开了小嘴.

“看, 老师这儿有鲜花和绿叶装扮成的美丽花钟. (出示多媒体) , 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呢, 那就是不看时间, 只要看到什么花开了, 我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了.你们也想拥有这样的本领吗?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花钟》吧.”

在课伊始, 我就利用多媒体出示在网上搜集的各种花, 以及花钟的图片, 并配上轻柔的音乐.如此一来, 形象生动的画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 一下子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 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荡起兴趣的火花, 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的哗然声中, 我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震撼力,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教学也因学生的积极状态, 引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

1. 朗读课文, 找花名

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找出文中书写了哪几种花, 圈出花儿的名字.接着, 我说:“文中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的花, 让我们去认识、欣赏一下它们吧!”把文中的9种鲜花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先让学生认一认, 再简单地介绍,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为学生的品句作铺垫.

2. 品读课文, 画句子

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划一划描写花开的语句, 并把写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读得绘声绘色.学生找完句子之后, 为了理解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组成的花钟到底是怎么回事时, 我出示了动画课件, 这样, 学生就明白了24小时“花钟”原来是这样的:有日钟和夜钟.通过各种不同花儿开放的动画展示, 学生也形象地理解了:艳丽的蔷薇是怎样“绽放笑脸”的;睡莲是从梦中“渐渐苏醒”的;万寿菊是如此“欣然怒放”的;还知道了“昙花一现”.通过课件的演示, 学生形象快速地理解了词语, 理解了课文, 还引导学生“理解了不同的表达句式.”这比起老师费力苍白的解释, 显然要高效得多.

朗读是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好机会, 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更好地理解课文.当学生说喜欢牵牛花的句子, 我鼓励孩子美美地读句子, 一个孩子还做了个吹喇叭的动作, 样子十分调皮、神气, 我及时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读得真棒, 真像那朵可爱的牵牛花.”.鼓励孩子:“你觉得这些描写花开的句子中, 哪一句作者写得最好?你就把哪一句配上动作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当学生说喜欢描写万寿菊的句子时, 我担心学生不太理解“欣然怒放”, 特别点出万寿菊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及时提示;有时我也会来范读句子, 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 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 认识事物的能力.

3. 读说结合, 学表达

省略号是文本的一个亮点.课堂上, 我问孩子们:“课文只写了九种花儿, 你们平时观察到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谁能说说省略号的内容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 生活积累, 加上课前收集的资料, 完成一个说话练习.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 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最后, 我又回到本段, 图文结合, 我读花名, 学生读花开的部分, 引读美文, 让教师、学生、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在“品读美文识花钟”环节,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中出现的几种花.由于孩子们有了形象感知, 我就能轻松地以文本的语言为依托, 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读, 读进去, 再读出来, 让孩子们既领会鲜花开放时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 又感受语言描述的细腻、多样.具体通过“你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开放时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学生在读读、做做中感悟了花的美、语言的美, 这样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 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 读一读: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议一议:小组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 填一填, 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 、 () 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还有的花, 需要 () 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 因此与 () 有关.

接着按照“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流程, 共同学习.填一填这个环节, 学生不能很好完成, 我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点拨, 让学生结合课文, 多读多体会, 找出答案, 直接在大屏幕上填写, 直观而醒目.小组学习之前, 有要求和目标, 活动时让学生充分自主读书, 师生平等交流, 学习之后有相应的汇报检测, 这样小组学习就达到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四、开展游戏“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 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

首先,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接着带领孩子们在“百度”里面搜索各种花儿开花的时间, 主要是为大家一起编制花钟做准备.最后大家一起利用多媒体课件, 共同完成一座花钟.

当我们自己编制的一座大花钟出现在屏幕上时, 大家都禁不住为自己鼓掌:各种花儿娇艳的姿态, 鲜艳的色彩, 以及时钟走动的动感画面, 再配上和谐的音乐, 比老师单纯地讲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花卉之美, 花钟之神奇, 并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大家充满了自豪感的同时, 也感受到大自然是神奇和有趣的, 明白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发明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

上一篇:亚当手绘赞助策划书下一篇:致母亲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