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学有妙招(精选4篇)
拼音教学有妙招 篇1
滚翻的技巧性强,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力量、空间感觉等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也容易出现错误动作。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器械进行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滚翻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可以使学生“摆脱”上课的严肃环境,在教学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滚翻动作。
1. 团身
“同学们,刺猬遇到敌人时会怎么做?”
“团身!”
“那么,老师装作大灰狼,而你们是刺猬,看谁团身紧。”
“大灰狼来了!”教师喊道。学生们迅速双手抱腿团紧身体,教师进行检查,并把团身不紧的学生“吃掉”。在该情境中,学生自然地联想到刺猬团身的情形,容易形成动作概念。
2. 滚动
“大灰狼想吃你,但你不能总呆在这里,当你的肚子饿了,你想回家可不能松开身体,那你怎么办?”
点子下载
“滚回家!”
“那好,老师是大灰狼不能帮你滚,让你的同伴帮你滚一下。”随之,教师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学生开始在相互帮助下进行练习。“同学们,你想回家不能只让同伴帮你滚,要不,大灰狼会把你的同伴吃掉!得学会自己滚动。”于是,又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首先在同伴的帮助下体验到刺猬滚动的感觉,然后过渡到自己滚动。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大灰狼在刺猬后面追赶的紧张情境,使学生体验连续快速滚动。
二、设置挡板
初学滚翻时,身体容易偏离滚翻方向,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轨道,以限制练习者的滚翻轨迹,使练习者沿着预设的轨道滚翻。如,可以在垫子两侧安放稍宽于肩宽的挡板,分别由两名学生扶持。在滚翻过程中,如果练习者偏离方向,则会被挡板“提示”而自动纠正错误。挡板的宽度可视练习者的体型进行调节,针对较胖的学生可适当加宽。此外,学生的偏离方向往往有一定规律,如,部分学生总是向右偏,此时只要在学生右侧设置挡板即可,如果学生习惯于向左偏,则只要让学生向反方向滚翻即可。
三、采用捆绑皮圈
在滚翻教学中,可以通过捆绑学生身体的方法纠正、解决团身不紧的问题。以前滚翻为例,练习者蹲于垫上,身体团紧做好准备姿势,将皮筋圆圈从练习者臀部下方沿大腿后侧向上套至膝关节处,再根据学生的感觉适当调整皮圈的大小。这样,在滚翻时,既可以使练习者的大腿始终紧贴腹部,又不会妨碍小腿的伸展。由于受皮圈的束缚,练习者滚翻的结束动作为蹲撑。
四、利用牵引布条
使用牵引的方法主要是用来解决学生滚翻后不能起立或者由于速度过快而前倒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准备一根长约1米的粗布条(以不勒手为宜),由两个进行帮助的学生牵拉绷直;当练习者做好准备姿势时,帮助者站立于练习者两侧稍前方,将绷直的布条平行紧贴垫子置于学生撑垫的手下,练习者有意识地握好布条,在滚翻过程中,帮助者跟随练习者手的轨迹行进,始终使布条处于绷紧状态,这样,布条对于练习者来讲即是一根“救命稻草”,滚翻结束后,如果练习者觉得自己不能起立则可以通过拉布条而起立,而当起立速度过快导致身体前倾时,则可以推一把布条,以保持身体的稳定站立。
拼音教学有妙招 篇2
一年级的课文内容多,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学习难度可想而知。而汉语拼音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并且充斥着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有的教师由于一年级语文课程紧而忽视了潜能生汉语拼音的掌握程度,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我曾见过有的学生到六年级了不会拼读音节,因而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至关重要。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授汉语拼音时,教师对学生要投其所好,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记住是对知识感兴趣,并不是对知识以外的东西感兴趣。请看示例,一位教师在ɑ学习时,拿出一个色彩绚丽的音乐洋娃娃,娃娃嘴里唱着“啊„„”虽是文对具题,但由于音乐娃娃的衣服太漂亮了,大多数同学只记住了漂亮的娃娃而忽视了她优美的歌声。我们不如这样,同学们你们想唱歌吗?现在跟老师们一起唱,“啊......”这样既简单又可以快捷地达到目的。
其二,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学习时,要注意到孩子的特点,集中精力时间十分钟左右,特别是课堂开始后的十分钟,要抓紧这十分钟把最重要的知识放在这十分钟。请看示例,一,教师走上讲台便开始了如下对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韵母他们是谁,学生齐声说ɑ、o、e,好,现在跟老师一起说“张大嘴巴ɑɑɑ......”,同学们表现非常好!但我还想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它们。“āáǎà......”。再请了五位同学读过后,才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韵母是它们,板书“iuű”这才算正式入题,可是单导入这一环节已经用去了7分钟。也许有的教师会说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这很不错啊!这是不错,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精力集中的时间就十分钟左右,教师若不在上课前十分钟把重点知识呈现完毕,余下的30分钟哪怕再怎么挖空心思,也很难让同学有同等理想的学习效果了。
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韵母吗?它们是什么?再读一遍。那么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它们的好朋友!请看黑板,板书iuű。
想认识它们吗?这样不到一分钟就顺利完成了导入,余下的九分钟教师就尽可能地围绕新课展开。
其三,将课文情境图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快速的回到情境图中,例如在学生进行声母z、c、s的学习时,z的情境图为小朋友在写字,c的情境图为小刺猬,s的情境图为蚕吐丝,为了使快速进入情境中我们可以这样做,准备一张白纸,一只记号笔,根带刺的树枝。
在课开始后,我们可以这样进入zcs的发音学习。首先是z,出示白纸让学生看是什么?然后用记号笔写上一个学生不认识的字,之后问这是什么?随后引入z的发音练习,完成后拿出刺,问这是什么?引导其与C练习起来,练习c的发音,联系课文,看课文图中的刺猬,再次练习发音,之后再拿出写过字的纸张,让学生看到“撕”的动作,将其与“s”联系起来,练习“s”的发音。之后联系课文图中蚕吐“s”再次练习发音。
教学切入有妙招,标点符号来相助 篇3
一、省略号切入之奇特
省略号用得最多的要数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这篇小说省略号的运用有十多处之多,有以字传神、字字显意的艺术效果。笔者从这些省略号能反映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切入(从孔乙己和周围群众两个角度分析),整堂课人物形象分析一步到位,显得紧凑而生动。
1.孔 乙己
(1) 第四段中“你怎么这样凭空误人清白 ……”“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当酒客故意说孔乙己偷东西时,他要极力争辩,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打断了。可见当时孔乙己非常窘迫,面对嘲笑,无力辩驳。“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省略号,造成了句子间较大的空隙, 表现了孔乙己在面对短衣帮的“攻击”时的狡辩,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的性格。
(2)第七段中“读过书… …我便要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的?”孔乙己受尽成人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跟小孩子们说话。“我便考你一考”是经历了思维跳跃后说出来的。“对呀对呀! ……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在孔乙己无奈地只能与小孩子交流之后,他感觉到了成就感,于是思索能与小孩子继续聊下去。这里的省略号反映他说话断续,表示赞赏后思索新问题。
(3)第11段中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 :“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向孔乙己要所欠的赊酒钱,而他无力偿还。然而又嗜酒成性。此处的省略号写出了他欠钱买酒的心虚。“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这里表示孔乙己话未说完,也说不下去了,只是希望别人不再揭他的短。写出了他内心虚弱,而面对取笑又无力还击。
2.周 围的群众
第10段中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 ……他打折了腿了。”省略号表示一个悬念,喝酒人除了想卖个关子,没有一丝丝同情。写出了当时人们的冷酷无情。“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喝酒人在思索事情的结果,由于孔乙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人们对他的实情并不关心,“许是死了”是喝酒人思索后想出来的,反映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周围群众的麻木。
可见,小小的省略号对文本阅读的切入起到了大作用。另外,《故乡》的教学中也可以用省略号切入,大家不妨试一试。
二、问号切入之巧妙
问号是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问号表示疑问、惊奇或感叹等多种情感。在教作者陈忠实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我从这篇文章的问号切入,把作者的情感分析得透彻入微。
这篇文章总共有三个问句分别是:
1. 第四段中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 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个问号,既有惊叹的意思,又表示疑问。惊叹是因为在这寸草不生的青海高原,居然有这样一株健壮的柳树。疑问是它怎么能长成这样的。
2. 第八段中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 , 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的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这个问号表达了作者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赞叹它在干旱和严寒中坚强不屈地活下来,敬畏他为活下来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3.第八段中同是一种柳树 ,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这一句在前一问句的基础上既是感叹又是质问。感叹青海高原这一株柳和家乡灞河柳树的命运相差之远, 同时也提出了质问,怎么会相差这么远,是什么让青海高原这株柳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成长壮大起来的。第八段两个问号连用既承接了上文,又开启了下文。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三个问号, 说说这三个问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语气,一堂课用三个问号贯串起来,巧妙而自然。
《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反思 篇4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有如下反思:
1.道法课旨在培养良好的公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开放的,自由的,快乐的,要切实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标扣本,以学定教。
3.在这节课上,可以根据教材已经分好的七大块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道法课的生活性。
4.要想上好一节道法课,需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收集资料,课堂上,可以是学生的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仅对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从自我做起,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其他学生也能从别人的分享中得到启示。
5.教学中,评价语虽有所进步,但还需大力提升,争取做到评价有针对,及时评价。
6.过度也是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上课中也要重点提升自己过度用语。
【拼音教学有妙招】推荐阅读: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9-29
趣味拼音教学05-28
拼音教学总结09-08
学前班拼音ei教案 拼音教学10-19
讲故事学拼音──拼音教学方法初探10-25
进行小学拼音教学10-17
拼音教学激趣06-28
拼音新课程教学07-12
拼音英语互助教学01-08
拼音教学重点难点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