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幸福之根作文

2024-10-15

吃苦是幸福之根作文(精选2篇)

吃苦是幸福之根作文 篇1

自从把孩子交给父母,每个周末多是回到父母身边,带带孩子,让老母亲清闲一下。带小孩是累活,吃喝拉撒你得小心侍候。独生子女,就算出点小问题都心如刀绞。所以,我经常调侃上班可比放假轻松多了。

周末常吃住在父母家,按老公的话说,这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柴米油盐水电费,而且还能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呵呵,我们喜欢这种生活。父母喜欢儿女绕膝的亲热,儿女喜欢父母喊着自己的乳名的亲切。有了孩子的我们,在父母心目中,我们还是孩子。我们喜欢父亲把我们当成孩子的感觉,那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纯真岁月。面对自己的孩子,想起曾经的童年,我们就懂得了应该给予孩子什么了。在我们看来,把孩子交给父母,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而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淘气的孙子,虽然给添了不少麻烦,但也带来不少快乐。无忌的童语,跳皮的打闹,有时像随风入鼻的兰香,让他们感到神清气爽。

有时候,坐在老家的大院里,阳光和煦时,晒晒太阳,伸伸懒腰,看孩子树荫下嬉戏玩耍,真有些怡然自得。去年只结了两个核桃的树子,今年硕果累累。还有梨、葡萄,都给主人以丰收的喜悦。后院,山的峭壁半拥着的青瓦大房前留出了一片空地,母亲早种了一地的小菜,父喜种了树。尤其是果树,樱桃已然熟过,现在挂满果的还有杏子,李子,桃子,梨子,枇杷,核桃,绿荫满园,颇有诗情画意。这座我熟悉的青石大瓦房,不论我走到哪里,它都随影随行,常在我梦中出现。时常在我梦中出现的,还有深爱着我的父母。

第一次远离父母得到广州求学那年我十六岁,在学校天天想家,想得魂不定舍,甚至泪流满面。那个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放假回家,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尽情的听取父母呼唤自己的乳名,在熟悉的环境里,可以像一条鱼,任情欢游。在父母身边,父母就好像枝桠繁茂的大树,我们就像无忧无虑的小鸟,在树枝上任情欢跃、歌唱。

后来工作了,老家对于我,仍然魂牵梦萦。仿佛我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恋着老家,恋着父母。一有时间就想着回到老家去。

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对于老家、对于父母,那份依恋,侯乎渐渐淡了些。工作中,与同事之间互相探讨、说笑,在一起工作中将友谊酝酿成美酒共饮,让理解、宽容氛围花香扑鼻,让共同的目标在共同努力下飘展欣。走出孤独的青春,有恋人相伴。这时候的我,回到家里,有时还会因为父母管束而心有所怨。但在我最伤心无助时,心里呼唤的,仍然是父母……后来我结婚了,尽管对我的婚事颇有些不满,但他们没说一句话,默默的帮着我准备婚事。当他们觉得有些对不起女儿,让女儿有点委屈时,也只是在我不注意时转身偷偷抹泪。那时的我,性格有些倔强的,婚礼结束,我又离开了父母,外出工作。

我一向觉得,在我和父母之间,感情上都是不善表达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少给家中打电话。直到自己当上妈妈以后,我的母亲给我的电话多了起来,每次都是絮叨兄长的不理解,父亲的不体贴,我偶尔也会感到厌烦。但内心更大的触动是觉得我那比父亲小十四岁的母亲也老了,她把她的女儿当成最大的依靠了……生下儿子后我就一直是在贵州生活,其间我经常向朋友诉说我自己一个人坐月子时,母亲就只是叫人隔几天送点菜给我,然后,我自己带孩子,带到九个月大。我的目的是想向别人炫耀我有多自强多能干,但给别人的信息却是觉得我很辛酸,没有亲人帮忙。朋友们,我很感谢那段时间的锻炼,我经常回父到母家身边。孩子生病不舒服,大多是母亲四处寻医找药。母亲教会了我很多面对生活的心态,我也更能体谅为人父母的艰辛……

现在,我每个周末几乎是不回自己的小家庭,而是奔到父母身边,这让我又感觉像是回到当女儿的那个时候,不同的是我膝下也有子承欢了。我常带着儿子在院子里玩耍,看着老父亲一会儿打猪菜喂猪,一会儿择菜煮饭,一会儿又去修树搭棚……母亲则下地栽种,烹调美味。平时,两位老人一起背着背箩扛着锄头提着一壶水上山耕种,我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以前两个老人老是爱吵,现在偶尔拌拌嘴。这真是少时夫妻老来伴。老父亲身体不错,每周赶集总要和三五好友一起吃狗肉,母亲节俭惯了,为此总爱唠叨两句。父亲又是个爱藏私房钱之人,经常进大钱,支小帐时常向"财政大人"要钱,有时,免不了母亲的一顿“狂轰乱炸”。现在父亲脾气改多了,面对母亲的唠叨,常常是一笑了之。以前的“战火”,就是因为老父火暴脾气,搞得“火星撞地球”似的,动静很大。母亲是个很能吃苦心地非常好的女人,她常说,儿想老娘扁担长,娘想儿来愁断肠。母亲的一生,仿佛是为了我们兄妹在活着。对于母亲,用“忍辱负重”来形容应不为过。我一直不敢想象有一天她离开了我,我会怎么样,我真的很怕……

父母年岁大了,做儿女的能常常伴在身边这是一大幸事,虽然这个物质的社会诱惑太多了,但是,亲情是幸福之根。有了亲情,四季如春。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有意无意之中,我似有所悟。

吃苦是幸福之根作文 篇2

正常人会疯么?没人拿人做过实验,但我觉得,只要压力足够大,超过了人可以忍受的临界值,崩溃、发疯是早晚的事。鸿茅药酒事件的当事人谭医生被释放后不久,突发精神疾病。治疗两天后,病情稍许稳定,但血压较高,偶尔还会说胡话。

谭医生经历了哪些精神的煎熬折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就他目前状况而言,精神压力已经超出了他能承受的临界值。精神压力更容易击垮一个人。

压力是生活的常态,被压垮者偶有之,但是认识到压力,学会释放压力,调节压力,压力就能变成前进的动力。

在学校,老师怕学生被压力压垮,就用童话里的故事善意欺骗他们。

小学老师说,好好学,等你到了初中,就可以放飞梦想了。到了初中,累得像狗,老师说,好好学,等上了重点高中就好了,就可以稍稍放松。

到了高中,老师说,大学就是一片乐土,忍下三年之苦,必将迎来你人生的春天。于是,学子们忍者早读晚自习,寒来暑往,风来雨去。考入大学才发现,老师们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在重点大学,或者在一般大学想有所成就,学业更重,手机都不能天天拿着玩,稍不留神就可能毕业不了,被劝退或者肄业。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有压力的,痛苦的。当一个人的学习进入舒适区后,他就会明显感到轻松。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在突破舒适区,不断求取上进,他就会明显感觉痛苦不堪,能忍受者,则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吃苦的层次越高,人生的层次也就越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习知识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个人距离成功就很近了。古今中外,皆如此。

宋朝杨时程门立雪,终成大家;今朝张小龙醉心编程,微信改变世界;乔布斯沉迷电子科技,用苹果改变人类沟通方式。创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一旦沉浸其中,那种快乐也是难以言传的。人的价值,就在你艰苦快乐的奋斗中慢慢体现。

“乐知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忍受不了,最后又退回到了舒适区,浑浑噩噩过日子,有时,我觉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从概率角度分析,不能说这样的生活就错了,大部分人都过着这样的日子,不能多想,不能细想。

很多家长说,河南是孩子好辛苦,我想问,哪儿的孩子不辛苦?谁知道?但凡想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苦中奋斗不息。新疆内蒙的学子,如果想上好大学,付出努力也不比内地的少。只看到台上的精彩,却忽略了他人台下的艰辛汗水。

以前,教过一些新疆的学生,他们学到晚上一两点都是常态,乌市兵团二中出现700多分,也不是偶然。美国哈弗大学的图书馆自习室,深夜了依然亮灯,有学生甚至彻夜在里面学习。北京上海的孩子都不比其他地方轻松多少,努力变优秀的过程,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冬春之日,早起很痛苦。父母能早起,不是他们爱早起,谁不想多睡一会。早起是因为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为了孩子,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些工作很累人很艰苦,依然有人去做,不是不怕累,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若想获得更多报酬,想活得更精彩,艰辛地付出又是必然。

什么时候就不苦了?等最终眼睛闭上的那一刻,人就不苦了。从生命质量角度看,有苦吃,也是一种幸福,能感知辛苦,至少你还活着,并且很充实。

有些遁入空门的高知,就是看透了人生,知道人生总是那么苦,就想通过修行修心,来活获得心灵的超越,度己,进而普度众生。进佛门修行苦吗?苦!比在世俗还苦,不仅有物质,还有精神。

一高材生觉得人生太苦,就去五台山出家修行,剃度完毕,他连买僧袍的五百块钱都没有,僧友筹钱帮他买,没钱的苦是第一节必修课。当年冬天,气温骤降,天降大雪,不得不去十几里的山下挑。一脚深,一脚浅水,一路坎坷,肩膀都磨破了。

他以前没干过重活,几趟挑水,累趴!这时才知,修行竟然也这么苦。不经历苦,怎么能在佛祖面前顿悟。空门红尘,只要还有思想,还有欲望,人来人往,皆如此般“苦”。

就像这位读者的留言。辛辛苦苦考入大学,本以为革命成功,可以享受了,谁知进入另一个苦境。他觉得大学生活太紧张,太忙碌,马不停蹄,他不快乐。

不快乐,是因为期望值和实际相差太大。大学应该是充满小资情调的,舒适悠闲,一杯红酒,佳人在侧,采菊东篱,潇潇洒洒。他感觉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做事情过程中累的状态,因此他肯定是不愉悦的。

但是,这位读者没意识到,他吃的苦,其实在享受着高层次的幸福。不懈怠,勤奋,说明他不愿停留在舒适区,他一直在努力,努力就会辛苦,就会累。这种累,又是跟别人的舒适对比来的(话说,舒适者,一定就是很幸福吗?不一定,人总是选择接受利于自己的信息)。

他的这种忙碌辛苦,终究会转化成物质和精神的财富,让他受益无穷。这是成功者的前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还的就是舒适安逸的债。

有时,善意的欺骗是为了让人能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超过痛苦,感受幸福!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下一篇:奋力拼搏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