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2024-08-0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共12篇)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1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从中小城市出发,用VC++开发工具基于MapObjects组件上开发德州市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从数据的多元性出发,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电子地图具有多种格式,其中AutoDesk公司的.CAD数据占很大比例,ArcInfo格式也占一定比例,如何让多种数据在一个系统中共享,重点阐述构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组织方法,最后给出结论.

作 者:邬应忠 于立国 周长志 WU Ying-zhong YU Li-guo ZHOU Chang-zhi 作者单位:邬应忠,WU Ying-zhong(德州市测量队,山东,德州,253000)

于立国,YU Li-guo(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250013)

周长志,ZHOU Chang-zhi(山东省测绘仪器公司,山东,济南,250013)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年,卷(期):“”(12)分类号:P2关键词:地下管线 VC++ MapObjects 城市管网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2

随着城市化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快速、经济、准确、可靠地满足城镇居民大量的物资需求和生活需求,是目前我国城市物流主要的任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向精致化、个性化方向发展,零售商的备货也随之向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的方向变化,这样一方面是物流效率的降低、物流成本的升高,随之带来的还有城市内部货运交通拥挤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有着发达物流业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等的实践已经证实,采用共同配送这一先进的配送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方面与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之间所凸现的问题。

共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并在美国、欧洲等地得到了快速发展。一般定义为“在城市里,为了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运输组织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共同配送是货主和运送者通过配送中心或其他组织联合开展的协同运送模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结束原有单一商品单独配货的分散、低效方式,同时减少车辆数目,降低环境污染。另外,还可以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增强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促使企业走向优势互补的规模经济之路。针对我国的城市物流现状,通过逐步实现共同化、社会化的方式以求得规模化、集约化所带来的更大经济效益,因此利用现有资源实施共同配送,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现代物流、解决城市物流困境的有效途径。

2009年3月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了未来3年内国家振兴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城市配送工程”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实施共同配送工程,发展面向商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由于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的一种高级形式,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间业务之繁琐、业务处理量之大,远远超过一般的企业,对相关业务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快速科学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参与企业的管理需求和配送客户的服务需求。基于此,本文研究设计提出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详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个功能模块。

1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城市共同配送的流程比较复杂,根据各个不同业务组织模式的具体情况,货物配送流程也会有很多差异。但为了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置,需要对整个配送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一般的、通用的、标准的配送流程。目前,典型的城市共同配送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物流联盟的每个企业通过系统接口或客户端软件向共同配送系统信息平台提供货运清单、装卸地点、运输时间及其它特殊需求,平台对每个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成本价格估算,并通过平台的信息系统接口将相关报价信息反馈给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或客户端软件。

(2)企业确定成本报价后,给予运输指令的下达,共同配送系统信息平台接受运输指令后,将根据装卸地点和时间安排运输计划。

(3)在进行单车分配作业时,共同配送系统信息平台检查车辆、司机、拖车、货柜等物流资源可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资源,并根据货运物品重量地、容积等属性合并或拆分成不同的单车作业。

(4)平台将通过客户订单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在电子地图上生成相应的网络模型,并把数据传递到运输计划生成系统,算法模块检验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如果算法初始的车载量不能够满足运输要求的话就需要返回到算法的开始,重新填写车载量的信息再次计算;计算正确后得出优化路线并显示在地图上,也是生成了配送计划。

(5)配送计划要通过智能配载系统检验,是为了检验配送计划是否能够装载到相应的载重量的车上面,其中要检查车辆的空间是否够用。如果装不下,则要返回重新制定计划,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然后,对经过智能配载系统检验得到配送计划进行车辆调度,选择车辆和发车时间,保存调度方案。

(6)平台会将车辆调度结果传递给物流过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物流监控系统将会对车辆进行全程监控,跟踪车辆所在位置、装卸状况、车辆剩余运输等状况,实现在途中多次高度。并将货物运输状况报告给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

(7)共同配送系统信息平台按照实际的运输状况进行费用计算,并根据参与共同配送的每个企业付款方式(运费预付、运费到付、见票付款、定期结算等方式)进行催款和费收核销管理。

(8)共同配送系统信息平台根据成本结构模型进行运输成本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货物分类/运输距离/运输重量,整车/零担运输方式,附加费用、客户折扣管理等基准的费率结构。

2 系统结构和功能

2.1 系统部署结构

本系统采用B/S的架构,企业自身没有建设信息系统的,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部署在WEB服务器上的系统。由WEB服务器上的程序去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直接录入订单等数据,企业自身建立有信息系统的可以通过接口子系统实现与系统的连接,并通过数据交换在系统进行客户、订单等数据的交互,完成共同配送功能。系统的部署结构如图2所示。

2.2 系统功能模块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1)企业系统接口功能模块。主要解决共同配送企业联盟内部企业的业务集中调度管理,适用于实效性强、机动性强、需要快速反应的物流作业管理,以应付客户的柔性需求,减少部门之间的沟通环节,保证物流作业的运作效率。系统提供电子商务化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与参与共同配送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低成本的数据交换。可以将企业的订单信息实时传送给平台受理,同时将平台对订单的处理信息和货物跟踪信息实时反馈给企业用户。系统客户端也提供订单录入与订单管理功能。

(2)基础信息维护功能模块。实现客户管理、车辆管理、货物管理、承运商管理、司机管理和车型管理。客户管理主要实现查看、新增、修改客户信息,重点是要和配送点对应。其中查看里面只能看到一些重要信息如客户编号、客户名称和地址,具体信息可以在详细信息里查看,同时在详细信息里可以修改客户的信息。车辆管理确定的车辆参数及所属车型,并对现有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如车牌号、车型、使用状况等等。车辆管理不包括车辆的实时跟踪管理,但预留接收车辆跟踪信息的接口,以方便系统的整合。

(3)运输计划制定功能模块。以地图网络模型管理为基础,按照即时配送的原则,满足企业物流联盟各企业生产产品的配送管理,满足企业小批量多品种的配送管理,满足共同配送和多级配送管理。支持在多供应商和多购买商之间的精确、快捷、高效的配送管理。地图网络模型管理模块主要是在地图路网图层的基础上,将各个节点抽象出来,建立地图的路网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网格将大地图分割成小地图,每个格子里设置一个节点,即配送点,实际配送业务中客户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订单全部映射到该节点上,从而大简化运算量。再应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任意两个配送点间的最短路线,建立基础数据库,供计划模块使用。

(4)车辆调度功能模块。根据配送方案和车辆使用情况指派车辆执行配送计划。可以对所有运输工具,包括自有车辆和共同配送车辆以及临时租用车辆实行实时高效管理,提供对货物分析、配载的智能计算。智能配载模块可以从生成的配送计划中导入运输计划,以辅助配送计划在配送之前先进行自动配载,以确定所配送订单的货物在指定的车辆车型是否能够正确装载以及装载顺序和位置。同时与车辆监控可视化管理平台实时数据交换,获取车辆及货物实时相关信息。

(5)仓储管理功能模块。可以对所有的包括对不同区域、不同属性、不同规格、不同成本的仓库资源,实现集中管理。采用条码、射频等先进的物流设备,对出入共同配送中心仓库的货物实现联机登录、存量检索、容积计算、仓位分配、损毁登记、简单加工、盘点报告、租期报警和自动仓租计算等仓储信息管理。

(6)结算管理功能模块。共同配送是各参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行为,在计算其成本时必须要考虑到共同配送联盟组建与运营过程所带来的所有成本。对各个企业所有的物流服务项目实现合同价格综合管理,包括多种模式的仓租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用、配送费用等费用的计算汇总。

(7)统计查询功能模块。对车辆、运输计划、调度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按车辆编号单独查询每个车辆的总出车次数、出车记录、服务客户和线路信息等。查询所有运输计划或根据计划编号查询计划的状态;在查询结果上点击计划编号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该计划的线路。查询所有调度或根据调度编号查询调度的状态;调度整体分布情况,能够看到调度编号、计划编号、车辆编号、车辆牌照、制定日期、状态和相关的线路等信息。

(8)地图操作功能模块。对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如分层显示、分层控制、无极漫游、任意漫游、直线选择定位,以及对电子地图的编辑操作等功能。

3 结束语

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城市共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软件功能设计,但对于搓和成交、路径选择、司机评估、货主评估、运输成本分摊核算等方面都需要在系统逐步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并细化,使系统更贴近实际应用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城市共同配送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4):73-74.

[2]贺政纲,廖伟.共同配送国内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9(2):21-29.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国发〔2009〕8号.

[4]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Z].京政发〔2010〕2号.

[5]徐同连.共同配送合并策略的仿真研究与系统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城市管理信息综合采集系统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概况;流程

一、信息采集的概况

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采集是信息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信息采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信息可以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两大类。原始信息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直接产生或获取的数据、概念、知识、经验及其总结,是未经加工的信息。加工信息则是对原始信息经过加工、分析、改编和重组而形成的具有新形式、新内容的信息。其采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準确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所收集到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当然,这个原则是信息收集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为达到这样的要求,信息收集者就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反复核实,不断检验,力求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

2、全面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所搜集到的信息要广泛,全面完整。只有广泛、全面地搜集信息,才能完整地反映管理活动和决策对象发展的全貌,为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当然,实际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全面完整,因此,如何在不完整、不完备的信息下做出科学的决策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3、时效性原则

信息的利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是否能及时地提供,即它的时效性。信息只有及时、迅速地提供给它的使用者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决策对信息的要求是“事前”的消息和情报,而不是“马后炮”。所以,只有信息是“事前”的,对决策才是有效的。

二、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流程及方式

1、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流程

第一,制定收集计划。只有制定出周密、切实可行的信息收集计划,才能指导整个信息收集工作正常地开展。

第二,设计收集提纲和表格。为了便于以后的加工、贮存和传递,在进行信息收集以前,就要按照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收集提纲和表格。

第三,明确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第四,提供信息收集的成果。要以调查报告、资料摘编、数据图表等形式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出来,并要将这些信息资料与收集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如不符合要求,还要进行补充收集。

2、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方式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获得真实可靠信息的重要手段。社会调查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中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活动。利用社会调查收集到的信息是第一手资料,因而比较接近社会,接近生活,容易做到真实、可靠。

(2)建立信息网

管理活动要求信息准确,全面,及时。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靠单一渠道收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行政管理和政府决策更是如此。因此必须靠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即建立信息收集的信息网。严格来讲,情报网络是指负责信息收集、筛选、加工、传递和反馈的整个工作体系,而不仅仅指收集本身。

三、信息采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性

做好信息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党政机关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城管部门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组成部门,除了要在城市管理与执法两方面下功夫外,也同样应该把信息工作视为是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作实际,对信息采集工作重要性进行分析:

1)信息采集工作可以对领导的决策与管理工作起到参谋作用。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调研,而信息的有效传达会大大节省领导者的信息收集过程,事半功倍,换一句话说,信息的流通与采集贯穿于任何一个决策形成的全部过程。

2)信息采集工作可以实现下情上达,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社情民意的反馈作用。信息已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下情和大趋势的“晴雨表”,管理者通过各种可用的信息,可以对辖区实际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做到更符合客观实际。

3)信息采集工作对政策落实和工作部署情况有监测作用。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的重要载体,信息是领导者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控制局势的有效手段。

4)通过信息报送,可以展示整个部门的工作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城管部门的工作水平,通过信息报送,可以起到推广经验的效果。

5)信息工作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有超前预测作用,可以说,信息是领导处理问题的“预警器”。信息采集工作还是领导者发现、培养本单位人才的有效载体。

6)信息采集员第一时间查找各职能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受理中心,充分发挥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在日常的采集过程中,流动摊贩、街头散发小广告等违法行为,自己可以进行快速处理的,采集员充分发挥城管协管员的作用,第一时间把问题处理掉。信息采集员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及时上前劝导和制止,帮助市民改正不文明行为。

7)要以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健全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形成利益诉求多渠道表达、社会风险预警、矛盾多元化化解的工作机制为重点,构建城市管理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推进社会建设。要继续深化党务、政务、居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健全城乡群众参与重大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督的机制,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征求意见的办法,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工作无疑将在各级政府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城管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对做好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研究、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城管信息工作新局面,推动城管事业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赵宏高.城市管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杨德江.基于GIS的数据动态空间管理及可视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8).

[3] CJJ/T 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2005.

[4]于冰清.城市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4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环境管理中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适时、准确和直观的表达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其决策者的重视.本文对城市环境管理中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几个问题,包括应用目标、系统构成、系统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同时列举了三个应用实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作 者:何强 李惠鹏 龙腾锐 HE Qiang LI Hui-peng LONG Teng-rui 作者单位:重庆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重庆,400045刊 名: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NZHU UNIVERSITY年,卷(期):22(5)分类号:X029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5

初步调查显示,单元表住户总数估计有15000户,小区总表住户数估计有5000户,IC卡式表总数估计有10000户。预计每个计费周期有约6000户符合退返条件,平均每天需要办理约100个住户的垃圾处理费退费。

市级垃圾处理费征管部门办理退返人工审核是否符合条件,工作量大,耗时较长、易出错,同时为了加强对退费资财务管理,依靠系统管理软件实现退费自动化管理势在必行。徐州海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徐州地区知名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应邀参加此次竞谈。最终徐州市城市管理局情定徐州海派科技,为其研发垃圾处理费退费信息系统。

该系统模块

1、系统设置

分为用户管理、部门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

2、基础维护

对其单元表(杂院表)的总户号信息进行维护,对其总户号包含的相关单元户别的信息进行维护。操作过程中必须从单元表信息中选择相对应的总户号,对其发放的IC卡号进行维护管理。

3、业务处理

根据给各个总表人员设置固定的Excel表格来,让他们录入相关的数据,来退费时只需要将其Excel表格的数据带来系统直接导入即可。

4、退还管理

可以选择任意状态的总户号明细时间段内查看退费总金额的退费明细数据,该数据将显示 上个期间 的 转入水费吨数,以及该退费周期期间内的用水吨数,自动计算出该周期是否需要退还垃圾处理费。

5、收费管理

管理员设置的相关工作员工号登录自己的工作号中首先要接班,然后进行所有的录入机器收费的操作。接班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的退费的操作及其金额都会计入该班次该人员的营业支出上。

6、报表管理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6

基于ArcIMS的城市公交导航信息系统设计-以焦作市公交导航为例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公交导航系统在城市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普通的公交查询系统,网络化的公交导航信息系统能够更方便地服务于城市的公交、旅游和政府等部门,同时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本文从公交导航系统的总体设计出发,介绍了系统的功能设计、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的思路,详细介绍了地物定位、车次查询、公交换乘等功能的实现过程.

作 者:文广超 DENG Yin-sheng 余永强 GUO Mei-rong WEN Guang-chao DENG Yin-sheng YU Yong-qiang GUO Mei-rong 作者单位:刊 名:地理信息世界 ISTIC英文刊名:GEOMATICS WORLD年,卷(期):6(2)分类号:P208关键词:webGIs ArcIMS 公交导航 信息系统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7

关键词:城市监管,信息管理,建设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市管理范围越来越广, 内容也越来越细化。由于城市管理信息化的落后, 造成城市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更是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特别是在接到群众的报警电话后, 由于没有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无法对举报的地点进行快速定位, 更无法实现与园林局、公用事业局、环卫局、广播电视局、电力局、城市建设局等协作部门城市城管信息的共享。提高处警速度和效率, 减少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管理系统——综合监管系统。目前在我国城市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 综合监管系统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一、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的总体建设思路

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要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 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 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具体包括整合城管信息资源, 建设基础数据共享平台, 开发建立城管电子政务系统, 实现城管办公自动化、指挥调度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监督举报社会化以及内外部信息交换和管理网络化, 最终打造“数字城管”基础平台, 以完善城市管理指挥体系, 全面提高城市城管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上述指导原则下, 全新管理模式下的监管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 实现MIS、GIS和OA一体化的综合型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将MIS、GIS、OA技术集成于同一系统之中, 存储于同一数据库, 真正实现MIS、GIS、OA技术的一体化, 为城市管理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图文一体化的基于B/S结构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系统提供的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最快速度调阅事件消息、立案情况、各个部门的处理意见、基础地图信息和各种专业地图信息, 同时可以查看与该案卷相关的事件信息、督办信息、案卷交接过程等, 在一体化的环境下, 完成审批的日常操作。

(二) 建立各个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协同督办环境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执行力, 将城市管理职能进一步细分成指挥调度和监督两个方面, 相应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二者分工合作, 互相促进, 与履行执行职能的专业管理部门一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和谐城市。政府与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委员会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城市管理委员会与各专业管理部门, 专业管理部门之间都需要信息交流、信息同步和共享。

(三) G I S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与Internet技术结合, 实现信息服务Web化

GIS技术与Web技术的结合形成的WebGIS技术, 使地图数据在网上发布成为可能, 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地理信息的各种操作。地图数据及其相关的属性数据同时保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形成空间数据库, WebGIS服务器通过存取空间数据库的信息对外提供地图数据共享服务。

(四) 强化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 为综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强化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需要保证信息库建设的完整性、真实性、现势性。完整的信息库, 为综合分析和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真实的信息库, 为综合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保证;现势的信息库, 为综合分析和决策提供发展的基础。

二、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的技术路线

全新模式下的城市监管系统, 应与最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结合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建设城市监管系统, 应采用如下技术路线:

(一) GIS技术:

G I 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 是随着地图学、应用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地学信息的新型综合技术, 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 以空间分析操作为工具, 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综合与分析。是一种对地理 (地球) 信息进行动态分析、综合评价与空间模拟的高新技术。

(二) G P S技术:

G P S (全球定位系统) 是美国在24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为GIS及时采集、更新或修正空间定位数据, 为GIS从静态管理扩展到动态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 虚拟现实 (V R) 技术:

虚拟现实 (V R) 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 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环境”中, 实现用户和该环境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利用VR技术可以实现环境信息真三维显示和属性查询。

(四) 无线传输技术:

由于城市监管面积大、范围广, 数据传输不可能完全在局域网内进行, 也许需要无线通讯技术来加以补充, 现代无线传输技术的成熟为实施城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它可以支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支持GPRS或CDMA1X等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并支持传输数据加密功能。

(五) 万米网格技术:

万米网格技术是指城市综合监管的基本管理单元的划分, 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 根据城市监管工作的需要, 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 (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同时在系统架构上采用C/S结构和B/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统一采用标准的三层体系结构。平台的选择上建议以ArcGis系列产品作为二次开发平台。

三、城市综合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

全新模式下的城市综合监管应实现如下子系统及模块:

(一)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该子系统依托移动设备, 采用中国移动的G P R S数据传输技术或者中国联通的CDMA数据传输技术, 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 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二) 监督中心呼叫受理子系统。

呼叫子系统通过电话形式接受社会公众举报, 与监督员通话联系, 提供与社会公众和监督员通话功能。

(三) 协同工作子系统。

协同工作子系统是基于Browser/Server体系架构, 采用工作流、WebGIS技术, 通过浏览器完成城市管理各项业务的具体办理和信息查询。

(四) 指挥调度子系统。

指挥调度子系统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服务, 是信息实时监控和直观展示的平台, 提供给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监督指挥。

(五) 综合评价子系统。

综合评价系统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

(六)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子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为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协同工作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 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

(七)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 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八)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负责整个系统的配置、维护和管理工作。该系统采用工具化思想, 实现组织机构、工作流、输入表格、输出表格、地图使用、查询统计等城市管理相关信息的灵活配置, 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和组件, 可以配置形成相应的资源信息、业务规则和数据操作定义。

(九)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与上一级城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 交换信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

全新模式下的城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采用管理区域负责到片, 碰到问题先集中, 统一协调, 按责任分类处理, 全程跟踪监督等融为一体的管理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事件处理速度和效率, 减少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汪光焘.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建档案.2005 (6)

[2]江爵伟.市政管理信息化规划的探讨.现代计算机.2005 (9)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8

五年来,市级和城八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从建设到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加强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首都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首都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首都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开通运行以来,市级平台实现了与8个区级平台、33个城市管理相关委办局、19个公共服务企业、市政府信息平台和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对接,已初步成为全市城市管理信息的展示、交换、共享中心和城市管理事件的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常态化、高效化。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对已有的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优化和整合,发挥了存量资源的效力,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增强了综合管理和应急指挥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构建了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和处置得到有效监控和监督

通过推行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构建了相对独立于作业、执法之外的城市管理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能够多渠道主动、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为管理、执法、作业提供快速而详实的问题信息,并对问题处置情况实施有效监督。目前监督渠道和手段,除监督员日常巡查上报外,还包括公众举报、视频监控、专项普查等多个方面。

(二)构建了问题处置的指挥协调机制,使发现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基本上都得到有效处置

通过推行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构建起了问题处置的指挥协调机制,实现了问题责任统一界定、问题处置按责任主体流转、问题处置结果有监督和反馈。明确了案件派遣原则,推行了案件分级派遣制度,建立了重要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并通过监督指挥平台实现了问题处置的协调联动,使发现上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有效处置。

(三)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推动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北京市城八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监督考评工作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绝大多数都纳入了区政府行政绩效考核,有的甚至纳入了区委组织部门绩效考核内容。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推进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及城市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管理、执法、作业单位充分履职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

(四)基本摸清了全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底数

北京市城八区共划分城市管理网格24850个,覆盖了约1226平方公里的131个街道(乡镇、地区办事处),1826个社区(村),城八区拥有城管监督员3027人,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标准规范了7大类94小类部件和7大类68小类事件,共普查录入361万个城市部件,基本摸清了全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底数,建立起了比较完整和准确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

(五)主动发现和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问题,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年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转通畅,在运行中取得显著效果。城八区共处置城市管理问题649余万件,90%以上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信息化城市管理推行之前相比,整个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六)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扩展到农村地区,实现了城乡覆盖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朝阳区率先将万米单元网格的范围扩展到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海淀区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全区城乡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北京市城八区根据本区域各自的特点,赋予了网格化管理新的内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这些成功经验,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有效解决了首都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被动滞后、管理缺位和多头管理等“政府失灵”问题,真正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市级平台:采取多种手段推进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

北京市城市综合管理协调办公室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对户外广告牌进行统一编制,并通过户外广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广告牌信息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广告牌身份统一标示、信息统一编码、基础信息跨部门共享。二是开展了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向社区延伸及信息化城市管理社会评价系统的研究工作,探索拓展社区参与渠道,以补充和完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三是针对户外广告和夜景照明景观等城市管理部件的管理,开展了城市环境立面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实现了城市环境立面高效管理的工程化实施模式和流程方法。四是开展了“北京一号”小卫星技术应用,借助遥感手段,对城中村环境及铁路周边环境整治进行动态监测,对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垃圾卫生填埋场堆体内部积水情况及市重点地区市容环境污染源分布状况实时监测。五是在北京奥运期间依托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了北京市“2008”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开展城市运行体征指标监测工作,为市政府全面掌握城市运行状态、快速准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东城区:监督体系“三个独立”确保监督公正

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在“三个独立”基础之上,即监督中心与指挥中心独立、监督中心与被监督部门独立、监督员管理独立。两个中心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彻底解决了监督指挥合一情况下的监管惰性问题,有效避免了遇有疑难案件时,出于结案率考虑可能出现的隐瞒不报情况。

(三)西城区:“四位一体”体现高效统一,实现资源共享

西城区建设了以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为首的“四位一体”城市管理系统,将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应急指挥中心、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四个单位的职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区级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作为区政府应急指挥、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基础平台,负责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挥及考核评价。“四位一体”平台拓宽了城管问题上报渠道,使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城管问题都能一并纳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监督指挥中心的办案流程进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事件的处理效率。

(四)朝阳区:“三化一体系”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朝阳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提出了逐步推进城市管理的社会化、精细化、信息化,推进诚信评价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城市管理新理念。作为推进整体工作的理论指导,朝阳区通过两个“调整再造”来构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结构,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首先,调整再造城市治理的主体结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产权主体、责任主体、监督主体、管理主体、执法主体五类法定主体,及其在城市建设维护、管理、监督、执法中的责任。其次,调整再造城市治理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推进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了“六个天天”的管理流程。二是实行了精细化和信息化的城市管理方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人口、单位、房产等八大数据库和各类电子图层数据。三是推进朝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竞争机制和诚信约束机制引入城市管理。

(五)海淀区:“3+1”模式实现常态管理与应急指挥有机结合

海淀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拓展、完善了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确定了具有海淀特色的“3+1”信息化城市管理新模式。“3”是指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群众事务呼叫中心和科技创安图像信息系统指挥调度中心“三心合一”;“1”是指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区应急指挥中心也将依托此信息和指挥平台,进行应急反应、指挥。这一工作模式的确立,使该区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社会管理、便民服务、科技创安、应急反应指挥等工作实现了有机衔接、高度整合和良性互动,使各种渠道发现和反映的城市管理、群众诉求、社会治安等问题,都能通过一个系统平台、一个部门进行统一受理,分拣转办,协调、调度和指挥。

(六)崇文区:“建、办、报、专、评”五字做法有效解决疑难案卷

对疑难案卷的处置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对付此类问题,崇文区有一套独特的做法,可以用5个字加以概括,即“建、办、报、专、评”五字秘诀。每个字分别对应着一套专门的制度做法。“建”指创建疑难案卷数据库。“办”指疑难案卷准现场办公与现场办公制度。“报”指疑难案卷处理情况区长专报。“专”指疑难案卷专项处置资金制度。“评”指疑难案卷处理评价总结机制。

(七)丰台区:两个长效机制,减少部(事)件责任不清,产权不明,减少新生违法建设

一是部件普查和权属确认长效机制,二是新生违法建设管理机制。分六个环节:日常巡查、违法认定、案卷派遣、案卷处理、反馈核查、责任追究。将各相关单位整治新生违法建设工作情况纳入丰台区行政效能考核系统,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责不力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追究责任。

(八)石景山区:坚持和完善三级巡查和四级管理机制

石景山依托区市政市容委,充分发挥市政市容委职能整合、综合协调力度大的优势,由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市政市容委联合成立督察组,成员单位包括区城管大队、园林局、环卫局、市政所、市容所等单位,坚持和完善三级巡查和四级管理机制。

三、首都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和全局性问题,事关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未来发展。

(一)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新模式法律地位不明

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还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使得新模式法律地位不明,作为运行管理重要因素的体制机制变革难。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依据200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推广东城区城市管理经验,建立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意见》(京发[2005]7号),该《意见》只是一份规范性文件,其强制力和约束力有限,各区及市属相关部门参与的主动性差别很大。

(二)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和规范指导

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发展缺乏市级层面强有力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规范指导,各区在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上认识不一致,领导重视程度不同,设立的标准也不统一,整体发展不平衡。

(三)市级平台综合协调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首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领域的问题也日趋复杂,各类新问题、新矛盾、新案卷不断出现,疑难案卷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区属案件结案率普遍在90%以上,但涉及市级单位的案件,结案率不到80%。许多涉及市级相关部门和专业公司的案件,经过长期积累,得不到有效解决成为了疑难案卷。在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疑难案卷的处理资金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疑难案件的结案率。

(四)市级监督评价约束力不强,区级监督评价发展不平衡

一是市级监督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够健全,对市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专业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二是城八区大都将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监督考评结果纳入各部门年终考核当中,这从客观上促进各职能部门重视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但各区监督评价发展不平衡,这与各区监督机构的设置、评价体系的设计及评价结果的实际运用都有关系。

(五)现有城管监督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

城管监督员队伍是监督中心工作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各区城管监督员队伍的建制及管理不尽一致。城八区城管监督员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从40、50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而且很多体弱多病,不能适应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首都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发展建议

首都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经建设运行四年多,城八区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也由当初的系统建设期逐步过渡到平稳运行期,下一步将从完善体制、健全机制、理顺关系、提高能力入手,继续深入探索和推广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展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功能,以求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城市管理。

(一)加快配套法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进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重要保障。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城市管理立法工作研究,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法规体系。

(二)明确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当前城市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和拓展方向

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领域、范围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由于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涉及到复杂的利益格局和关系调整,因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其覆盖领域的扩张。要科学合理地定位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对于各方面条件成熟而又不增加系统很大负担的管理事项和功能,可以考虑统一纳入。

(三)理顺城管监督员管理体制,出台统一的监督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意见或政策

北京市管理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城市管理监督员人、财、物都由监督指挥中心管理的原则,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监督指挥中心监督评价工作也才会真正有力度,最终形成对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街道乡镇的有效监督,促进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此,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城管监督员管理体制进行统一规范,出台统一的监督员队伍规范化建设意见或政策。同时,建议拓宽监督员的选聘渠道,吸收更多人才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以适应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科学、合理、权威、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

一是建议各区组建权威机构统筹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二是完善信息化城市管理的发现机制、解决机制、监督考评机制和预防机制。三是完善体制、理顺关系。建议各区组织、监察、人事和督查等部门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监督评价考核中,制定科学、合理、权威、有效的信息化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9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本文在研究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

作 者:乔志勇 叶群峰 叶长煌 QIAO Zhi-yong YE Qun-feng YE Chang-huang 作者单位: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5刊 名:测绘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年,卷(期):32(z1)分类号:P208关键词:地下管网 管线管理 空间分析

城市人口信息管理功能概述 篇10

3.能对房屋中各类人群以不同图标的方式直观的显示出来。

4.根据区划结构可实现相应房屋、户数以及常住、流动等各类人口数量的统计。

5.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中,可采集指纹、头像信息用于人口个案信息的快速查询及检查服务中的防伪验证。

6.人口基本信息维护中,可实现二代身份证的读取与识别提高基本信息添加与查询的效率。

7.可组合人口相关信息的各种条件实现综合查询提取名单。

8.可实现快速生成人口信息变动情况的各类报表。

9.可实现对流入与流出人口信息的详细登记,并能对流入人口打印“节育报告单”。

10.可实现快速生成流动人口相关各类报表。

11.可连接B超,实现“查孕、查环”时的B超图像采集与保存。

12.能快速统计与查询检查服务的进度与数量。

13.能及时快速的生成各类检查人群的报表。

14.可实现对站内政策法规(社抚费征收、独生子女证办理、照顾再生育登记)相关业务的管理。

15.可实现上下级辖区数据的合并与同步,保证数据的统一性。

16.能及时的对已录入数据实现备份与还原,防止数据丢失。

17.可以灵活对系统中用到的各类参数以及外接设备的所用到的参数进行设置。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应用策略

在定位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让人们更直观的看到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让用户可以得到直观。立体的感受。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以及2.5维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存有许多缺陷,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加大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力度,可以让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工作有质的飞跃。

一、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

1.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储存模式管理

由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庞大,因此,数据储存对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只有将数据得到完好的储存,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开展。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储存方式为文件储存与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储存。后者是经过不断完善和改革后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储存模式,对城市单位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完善管理。

2.加强决策科学性管理

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对城市规划管理的问题上提供科学性的决策,才能保障规划的科学性,确保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不仅如此,还能够减少返工次数,间接减少了成本的支出,节约了经济资源。增强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科学性,能够帮助城市规划委员会利用系统对实地情况进行了解,而不需要去实地进行勘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

3.加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可参与性

增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可参与性,可以提升系统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设计手段,将所进行的城市规划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能够让非专业人员也参与到规划工作中去,更好的汇集建议,让城市规划工作的质量更高。除此之外,还能扩大系统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规划工作者的参与性更强。从而增强了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力度,利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二、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策略

1.对不同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当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准备多种方案,从各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然后再将准备完善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而采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所准备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直观的将所有规划方案展现在用户的面前。因此,用户在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可以通过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方案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各个方案对环境以及社会的影响,考虑方案给城市所能到来的关于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利益,对比各个方案的优劣,最终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倘若不能选择出合适的城市规划方案,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极大的不利影响。有可能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方案的选择对城市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进行日照分析

日照不仅能够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建筑高层化成为目前建筑发展的趋势。而逐渐增多的楼层,会对日照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能够让城市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日照采光权利,遏制部分建筑商非法进行建设的行为,在整体的城市规划中,应该对日照问题予以重视。而利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系统中模拟建筑物在一天当中所能受到的日照时间,从而判断建筑物的光照数据是否达标。当日照时间不够时,可以尽早的进行沟通与协调,以此来保障公民的日照采光权。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还能够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指数。倘若人們一直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建筑中,只会让人们的身体变得虚弱。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保证日照时间,是一种优质的方法。

3.利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各个方面的规划数据,能够支持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涉及的范围,甚至可以帮助规划人员获得不能通过实地勘察得出的数据资料。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库十分庞大,能够涵盖模型、文理、航摄等多种方面的信息。这就使得规划工作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踏勘工作,减少了规划工作人员实地勘察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规划工作人员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全面的数据资源库,还是一个高度仿真的数字城市。它不仅能够使人们直观的看到规划方案,还能帮助规划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从数据资源库中获取大量的实时信息.甚至可以获得从现场勘察中无法获取的信息。大大减少了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还提高了人们的参与性与决策的科学性。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直观性特点让非专业人士都可以对规划方案更加了解,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因此,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等工作中使用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方案的合理性,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城市规划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合理性规划建设有很大的意义,应当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

城市公交管理信息系统 篇12

关键词:水资源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GIS) ,管网漏损控制,系统设计原则,漏水数据库设计

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城市供水水源、供水处理系统和输配水管网系统等组成, 近二十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程度的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改扩和新建了许多供水管网, 更换了大量的老化管道, 但仍有为数极多的应该退役的管道在运行。由于供水设施陈旧、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管理体系尚存在着诸多问题等原因使我国城市供水漏损问题相当严重。我们在对乐清市供水管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供水管网优化体系及实现供水管网科学管理的目标。运用计算机技术在城市管网漏损控制中的使用, 建立相应的漏水数据库来对供水管网的漏水信息进行科学的信息管理。

一、城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规定与总体设计

1.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网漏损控制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GIS是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等交叉一体的学科平台。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 可构建现实空间信息模型, 可从视觉、计量和逻辑上对现实空间从功能上进行模拟, 对各类信息变化进行仿真。它以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 成为目前一种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决策工具, 广泛应用于城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军事等各个领域。管网漏损控制可以按控制作用发生在管道漏损的前后而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两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事后控制是根据系统的漏损信息, 调整改变供水管网, 减少和消除系统的漏损, 使供水管网的运行保持在一个容许的系统偏差范围内, 提高管网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2.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在供水管网管理方面的应用, 旨在为自来水公司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 解决管线设计、管网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各种问题, 对供水管线及其设备的图形和属性数据进行查看、统计和分析, 为爆管抢修等事故处理提供方案, 节省管理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此系统除了应具有一般应用系统的特点外, 还应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并且要满足供水管网管理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系统的完备性

系统的功能齐全完备, 供水管网管理系统首先应具有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所有功能, 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编辑, 数据管理, 空间查询和分析, 以及地图, 统计表输出等。除此之外, 还应具有管网管理系统多所独有的网络分析功能和漏损分析功能。

(2) 系统的标准化

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系统的数据类型, 数据编码, 图示, 符号等应符合当前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 系统的兼容性

系统的数据应具有可交换性, 系统设计过程中, 应选择标准的数据格式, 实现系统数据与其他常用GIS软件, CAD软件及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一方面, 系统应该能把其他格式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另一方面, 系统处理后的数据, 应能以多种数据格式输出。

(4) 系统的灵活性

作为一个应用系统, 由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 系统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用户使用时可以方便的设置系统的功能, 灵活的更改属性数据表, 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 空间数据库集完成地理实体空间, 属性数据和用户日常业务处理数据的管理。GIS功能部分和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构成Client端, 通过同一个数据库接口来访问空间数据库。

根据调研分析, 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如图1所示。整个Water Net软件主要由管网建模、查询统计模块、运行监控、爆管事故分析、系统维护、使用帮助等6部分功能组成。

整个系统的支撑部分来源于Map Xtreme、MS2005C#、管网模型图元 (6个基本图形对象) 和Weblogic网络服务 (B/S使用) 。控制部分为现有供水管网系统的管理规范。整个系统的输入部分为用户的界面操作, 包括鼠标Click和字符输入等一系列的界面输入操作, 系统将按照界面的操作定义, 解析用户的操作意图, 实现对应的功能。输入部分还包括GIS Tab格式的地理信息文件数据。

整个系统的输出部分为城市供水管网模型 (图层化的网状结构) 、查询统计报表、动态的监控曲线、运行分析报告、渗漏分析报告、爆管分析报告、爆管抢修单、系统应急预案等若干图表结合的用户定制文件。

3.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

此系统采用Map Info公司的Map Xtreme组件为基础进行集成二次开发, 实现GIS的基本功能, 以通用编程软件C#开发工具为开发平台, 充分发挥GIS工具软件在空间数据处理上的优势及可视化开发工具在应用程序开发上的强大功能, 进行二者的集成二次开发。Map Xtreme是Maplnfo公司开发的基于Intemet/Intranet的Web GIS地图应用服务器。它具有强大的地图化功能, 包括绘制专题地图、缓冲区分析、地图编辑、地图目标查找、地图显示、图层控制、空间选择、地理编码、扩展地图库和示例数据。

Map Xtreme由Map X、Map XServer、Map XBroker和Map XCourier 4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对象、属性和实现功能的方法。其中Map X是提供地图对象嵌入和连接的QCX控件, 是可重复利用的可编程对象, 它提供绝大部分Map Info Professiona1支持的地图功能。可以利用编程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机制, 也可以利用自身提供的ODBC接口, 并可进行数据的智能绑定, 在客户端安装并可在授权范围内分发;Map XServer负责确保Map X运行于安全的线程空间;Map XBroker则用于预启动Map XServer的实例, 并对网站进行扩展;Map XCourier是一个在应用程序和地图引擎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对象, 它在应用程序中为用户向Map XBroker请求一个Map XServer实例, 在用完以后释放该对象。Map Xtreme的结构如图2所示。

可以将其快速集成到使用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C#等面向对象语言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中。

Map Xtreme的主要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漫游、查询、统计等操作。此外, Map Xtreme还包括:专题图、缓冲区分析、对象 (地图) 编辑、绘制图层、查找、图层控制、空间选择、访问各种数据源等。

二、系统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Water Net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 如图3所示。整个软件系统的输入部分为用户的界面选择信息和导入的GIS数据。主要涉及到用户通过鼠标、键盘等的输入设备所输入的信息 (包括按钮的控制和字符的键入信息) , 以及Tab格式的GIS数据。

由系统硬件设备 (包括计算机终端、网络连接设备、服务器等) 、Map Xtreme、MS2005 C#、管网模型图元 (6个基本图形对象) 和Weblogic网络服务 (B/S使用) 3个部分, 分别从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方面对整个Water Net软件提供基础性的支撑, 使其具备稳定运行的平台。

控制部分为供水管网系统的管理规范, 涉及有关的项目计划、管网设计规范、供水设备运行机制等信息, 用以指导和约束整个软件系统的运行。输出部分为水管网信息管理项目的输出结果, 其中包括:管网模型 (图层化的网状结构) 、查询统计报表、动态的监控曲线、运行分析报告、渗漏分析报告、爆管分析报告、爆管抢修单、系统应急预案等。

本系统主要包括6个基本设计概念:管网建模、查询分析、运行监控、爆管抢修、使用帮助、系统维护。整个系统的处理流程也是基于这6个基本概念的相应程序模块的。

1.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城市水管网管理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首先要具备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包括数据输入, 数据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分析和数据输出等功能。其次, 由于水管网数据呈网状分布, 城市水管网管理系统还应家具有独特的网络分析功能和漏损分析功能。根据这些要求, 城市水管网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如图4, 从功能上分为6个模块。

(1) 建模模块

系统维护更新是保证整个GIS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 而数据日常更新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本模块是空间图形数据的主要入口, 它提供了友好的图形化界面, 简化了操作, 用画线和放置符号的方法把栅格管网图转化为矢量管网图, 即完成图形数据的数字化, 属性数据的录入也同步完成。提供方便的网络输入手段, 构造网络拓扑关系, 建立与管网元素相关的属性数据库, 并提供供水管网的图形编辑工具完成属性数据和空间图形数据输入。具体包括: (1) 新建、保存、清除图层操作。 (2) 图元属性数据输入。添加节点、管线、阀门、水泵、水库、水箱符号, 并输入其相关属性;例如与管网漏损有关的属性输入操作及建模示例, 如图5, 6所示。 (3) 空间数据输入。绘制、删除管线、节点等图元;由Map Info地图文件直接读入。 (4) 管网编辑与更新。对管线、管段、管点空间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对管线、管段、管点属性数据的编辑与更新;对各种节点、管网要素、管件符号的编辑与更新。 (5) 提供各种管网元素空间和属性信息的浏览、显示可以用选择放大、缩小、漫游等工具来浏览图形, 最后可返回全图;对图元属性可实现自动标注;可以查找到邻近的图元。

(2) 查询统计模块

对空间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是GIS系统的主要特色。该GIS系统既可以通过零星的管网要素属性信息 (如口径、材质、地址等) 来查询要素的准确地理位置, 又可以通过点击地图上的要素图形来查询其所有属性信息 (如型号、埋设年代、运行状况等) 。同时, 系统还可对一定范围内管网要素的长度和数量进行统计, 可以对不同类图元进行区域、控制状态、海拔等属性对管线及管网要素进行统计, 并输出统计结果, 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3) 爆管事故分析模块

事故是指供水管网中突发的爆管或泄漏等。这类事故会造成较大损失。事故发生后及时制定事故处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此模块为关闸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主要功能包括:管网故障位置确定;根据故障位置计算最小停水范围和停水管段, 确定需关闭的阀门;遇到阀门故障, 系统可以向下进行延伸计算;实际工作中会经常遇到需要关闭的阀门因被埋或失灵而无法关闭的情况, 这就要求抢修部门做出快速的反应。在这方面, 系统显示出了其速度上的优势, 抢修系统可根据故障阀门的位置, 向下一管段进行延伸计算, 进一步寻找最小停水范围;输出计算结果和阀门图, 供抢修使用。

(4) 运行状态监控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析和确定供水区域、供水路径和管网中的水流方向。可以通过此模块直观了解管网的运行情况, 供分析者使用, 如动态闪烁各管段中的水流方向, 显示节点到水源的供水路径, 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管网中各水源的供水范围等。根据对系统各类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比较, 找出最优的水源调度方案, 并以报表形式输出供调度使用。

(5) 漏损分析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管网漏水量预测: (1) 预测管网月漏水量, 并以图表的形式在新窗口中表示出来; (2) 预测管网月漏损件数, 并以图表的形式在新窗口中表示出来; (3) 预测管网月漏损率, 并以图表的形式在新窗口中表示出来。

(6) 系统维护模块

这部分功能只对系统管理员开放, 主要用来对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用户管理等, 如: (1) 日常维护:用户建议回复、定期数据备份、系统运行日志管理、用户讨论版管理等; (2) 安全管理:在线用户监控、用户重要操作记录、病毒监控等; (3) 用户管理:新建用户、现有用户管理、删除用户。数据在各个模块间流动的关系见图7。

三、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供水管网的漏损及其控制问题是一个复杂但却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供水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工作, 管网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良好的软硬件支持, 漏损管理系统的应用应与水力模拟系统、SCADA、地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相辅相成, 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淑莹, 马勇.GIS在城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第37卷第1期2005年1月

[2]乐清市域给水专项规划. (2004-2005年)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张金如.提高水资源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思考, http://www.curb.com.cn/pageshow.asp-id-forum=002432

[4]薛磊, 常杪, 傅涛.城市供水管网经济漏损水平研究[J].城镇供水, 2006, 3

[5]姜文来, 唐曲, 雷波, 等著.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程承坪, 伍新木.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对构建我国水权管理体制的启示[J].软科学, 2005, 6 (19) :38-41

[7]穆建新, 邓淑珍.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访全球水伙伴高级顾问卡里德·穆塔杜拉[J].中国水利, 2005, 3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初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下一篇:读书名言的五年级作文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