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2024-05-29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共8篇)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篇1

2013年度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结果

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暨2013年度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评估的通知》(国土资信办发〔2013〕9号)部署安排,部信息办采取各地自查为主、实地调研为辅的方式,对“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政务办公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定量评估,较全面地掌握了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进展情况,摸清了《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3年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主要进展

(一)部“一张图”和“三大平台”进一步完善拓展和深化应用。

1.全国“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不断充实。全国“一张图”数据管理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全国矿产地、全国1:50万地质图、全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等数据纳入“一张图”。完成2012年度矿产资源储量、第二批31片整装勘查区和煤田国家规划区等数据整合和入库,基本完成采矿用地、闲置地块等数据上图入库。

2.继续完善和深化应用部综合监管平台。新上线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土地储备监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监管、矿山储量监测数据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网上登记备案管理、矿产资源基础统计数据网上报送等7个系统,完善矿业权年检报备、矿业权统一配号等系统,土地监管向乡镇一级延伸,矿产资源监管向开发利用全过程延伸。开放监管平台接口,为23个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17类相关综合监管数据。部综合监管平台获得2013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3.政务办公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办和国家发改委部署的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管理项目通过验收,构建起国家级地籍数据库框架,实现宗地统一代码电子文件“统一归档、统一监管、统一查询与服务”等功能。部OA进一步扩展完善。油气审批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全国土地登记动态监管查询系统成功运行,通过试点示范实现了土地登记信息的部、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

4.对外服务不断深化。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全年采集信息超过12000条。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在全国部署和应用。继续在全国105个重点城市向商业银行提供土地信息查询服务。

5.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全国国土资源主干网带宽升级到4M。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通知》,开展了等级保护工作,强化国土资源网络、信息系统及重要数据安全。

(二)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国省级“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应用进一步深化,市、县级 “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开始启动。二是网上办公和网上审批业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行政办公和行政审批业务网上运行继续向乡镇国土所延伸。三是继续深化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创新在线服务,拓展信息共享范围,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国土资源业务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不断夯实。

二、《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目前,《规划》实施总体顺利,信息化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国土资源信息基本实现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建立了网络化动态信息采集渠道,将信息监测网络覆盖到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用地、用矿单位,每年汇集200多万条信息,全面、动态准确掌握全国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状况,为国土资源形势分析和研判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二是四级联动的网上管理运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部和大多数省、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并持续向县、乡级延伸,构建了政务大厅统一受理、电子报件、接办分离、联网审查、集体会审、限时办结、结果公开的格式化、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审批模式,不断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实现审批提速和简政放权,使权力变为程序,审批成为服务,促进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

三是初步构建网上监管运行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全程、全覆盖动态监管。部和多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实现年度全国覆盖,将通过遥感监测、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等途径获取的违法线索信息,与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信息整合集成、图上比对、关联印证,形成了内业与外业互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常态化国土资源执法和土地督察新模式,监管触角延伸到土地转用、征收、出让、开发利用、抵押融资等各个环节和全国四级矿业权审批发证、勘查与开发,实现了全程监管和动态跟踪。

四是初步形成网上服务运行体系,促进了国土资源部门服务型政府建设。依托国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以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为载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积极为社会公众监督政府、接受服务、表达诉求创造条件。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面向相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遥感影像、土地登记、地质资料等数据共享服务,发挥了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

《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一)初步建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

1.部基本完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基本建成以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为本底的“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体系,整合集成了基础地理、基础地质、土地利用现状、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全国各级开发区、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储量、矿业权实地核查等基础数据,以及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矿业权设置方案等管理数据,支撑部政务办公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基本形成“一张图”与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等相关专项联动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2.省级“一张图”接近全覆盖。全国29个省(区、市)初步建立了覆盖本辖区的“一张图”。北京等23个省(区、市)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张图”数据库架构,初步形成规划、调查评价、监测、管理与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和更新同步的机制,构建了覆盖全域全流程的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等主要业务的核心数据库和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了各类数据的统一管理及与审批系统的对接,为行政审批、监测监管、辅助决策、综合事务等各项业务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撑。吉林将17大类58个数据库和部反馈的各类备案数据都纳入本地“一张图”数据管理系统。云南“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厅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带图审批和压盖分析等日常办公系统对接,并应用于综合监管平台、耕地保护系统和执法监察系统。安徽利用全省30米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数据,实现“一张图”数据二维、三维立体展示。青海、西藏、新疆兵团“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工作相对滞后,距离《规划》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3.市、县级“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开始启动。广西、贵州、吉林等3个省(区)采取省厅统一部署的方式,全面带动基层“一张图”建设与应用。山西、辽宁、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启动市级“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初步实现为行政审批、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

(二)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综合监管体系。

1.部建成覆盖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综合监管平台,并实现常态化应用和持续完善拓展。以“一张图”为基础,建成部综合监管平台,在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用地、用矿单位部署了30个网络化信息监测系统和综合统计网上直报系统,信息采集覆盖17大类421子类8000余项指标,涵盖四级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16个环节的信息,每年实时汇总约200万条动态信息,信息监测覆盖到土地规划计划、预审、审批、征收、供应、评估、市场交易、利用、登记发证、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环节,以及全国四级矿业权登记发证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目前,部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覆盖全国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和9个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用户超过7万人,在卫片执法检查、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矿业权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应用已成为日常监测、业务审批、综合统计、形势分析、问题预警、调控决策的依据。

2.全国25个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覆盖本辖区的综合监管平台并开展初步应用。北京、天津、上海、广西等地等地综合监管平台已基本上实现常态化应用,融入到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全程监管业务中。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应用模式,北京建立“局长桌面”决策系统,动态掌握全市保障房供地等4大类19小类的关键指标数据,综合分析和预判各种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成为局领导离不开的参谋助手。河南加强数据分析、挖掘和展示,重点关注建设用地审批、供应等重要监测指标的走势和去向,以月报、季报、年报、公报的形式加以整理和发布,为宏观调控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内蒙建成覆盖三级全辖区的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实现资源状况动态监测与预警、信息比对核查、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功能。浙江等14个省(区、市)初步建立综合监管平台, 应用于土地批后监管、卫片执法检查等专项工作。福建等3个省建成覆盖土地管理全业务的综合监管平台。陕西等4个省初步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原型,部分业务开始上线运行。天津等地探索建立了基本农田、矿山违法用地行为易发区视频监控网,现场景象及时、清晰地传送到指挥监控中心,执法部门可远程发现违法违规占地。江苏、山东、湖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7个省(区)尚未开展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3.部分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启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广西、吉林、湖南采取省级统一部署、市级辅助建设的方式,推动市级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四川、广东、辽宁等地启动市级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三)基本实现四级国土资源主要管理业务的网上运行。

1.部实现行政办公和所有审批事项的网上运行。在统一的政务办公平台上,建立和运行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公文运转全流程实现无纸化,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各项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2.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办公和行政审批等主要管理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运行。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自动化系统均已上线运行,其中北京等27个省(区、市)实现非涉密事项无纸化办公。辽宁等9个省(区、市)实现行政审批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北京等3个省(区、市)实现了移动办公,江苏等4个省(区、市)实现了电子签章,河南等3个省(区、市)实现短信提醒功能。绝大多数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现本级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等主要行政审批业务联动审批,除涉密事项外,做到了“不上网的事情不办、不上网的申请不批”。

3.半数省(区、市)实现三级联网审批。北京等16个省(区、市)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贵州等6个省(区、市)主要业务已延伸至乡镇国土所。云南等4个省(区)与部分市、县实现联网审批。山西等4个省(区)已实现省与部分市、县三级主要行政审批业务网上运行和远程报件。新疆兵团与师的部分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远程报件。已实行联网审批的地方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矿业权审批等重要行政审批系统网上办理远程报件、会审会签等,提高了行政效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构建了以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1.部门户网站成为政务公开主渠道和新闻宣传主阵地。近三年来部门户网站共发布国土资源信息191.2万余条,制作专题专栏44个,开展网上直播87次,举办在线访谈62次,“部长信箱”处理各类邮件17949封,报道部重要会议、重大活动331次。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网共发布信息172余万条,网站日均点击数达到700多万。2011、2012、2013年连续三年获得最具影响力政府网站奖和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两项大奖。

2.全国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接近全覆盖。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和市级、89%的县级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其中26个省(区、市)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社会关注度高的重要政务信息公开的广度、深度和更新频率均有明显进步,在线服务水平、公众参与功能和效果显著提升。

3.26个省(区、市)开展了土地或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宁夏、北京、天津、江西、湖南、辽宁等6个省(区、市)实现了全辖区土地和矿业权网上交易,建立了透明的交易程序、公平规范的交易环境、快捷便利的查询系统、丰富详实的交易信息,使每一宗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全过程“看得见、摸得着、管得住”。

4.一批重要国土资源信息向相关行业和全社会共享。各地利用部配发的地质资料目录查询系统有效推进地质资料的社会化共享服务,形成了完善的地质资料集群化服务体系,为地质找矿、抗震救灾、抗旱找水、国家和行业重大项目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北京与41个委办局实现数据共享交换。福建在“数字福建”的共享平台上提供土地和地质资料等信息服务。一些地方还利用网络或离线方式为其他行业部门或社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公益性信息服务,增强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公信力。

(五)建立了信息化基础设施保障体系。

1.国土资源业务网接近全覆盖。除青海、西藏外,30个省(区、市)覆盖全部市级,新疆兵团覆盖到师级。29个省(区、市)覆盖全部县级,北京等19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延伸到乡镇国土所,湖南等8个省(区、市)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网络互联覆盖面的扩大有力地支撑了视频会议、电子数据远程报送和联网审批。北京等23个省(区、市)完成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山西等6个省(区、市)视频会议系统连通全部市级单位。

2.各地均开展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天津等16个省(区、市)完成了非涉密重要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整改。除西藏、青海外,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双机热备方式开展了重要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在线实时备份。上海在浦东建立了应用级灾备机房,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北京等8个省(区、市)建立了异地备份中心,实现重要基础数据异地实时存放,保障了数据安全。重庆在国土资源部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备份,辽宁等3个省(区)在部重庆数据备份中心备份数据。目前,还有19个省(区、市)尚未实施重要数据异地备份。三年来部本级和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三、主要差距和存在问题

(一)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业务信息化程度较低。《规划》明确在“十二五”末,部和省、市级、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所有业务,半数乡镇国土所主要业务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目前相当一部分市县和乡镇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使用本省(区、市)延伸部署的行政审批系统进行联网审批或远程报件,本级行政办公及行政审批等主要业务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化建设现状相对于《规划》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有所滞后。

(二)“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很多地方“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还没有融入日常管理业务工作中,还处于“展示”数据和系统成果的阶段。数据深度挖掘普遍不够,尤其是支撑形势研判和决策的应用比较少。应用范围有待于拓展,调查、评价和监测等专项工作与政务信息化成果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等信息化成果在国土资源系统内部,以及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共享不够充分和深入。

(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于加强。各地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普遍有待于提高。有的地方缺乏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制度,对网站、系统和重要数据,特别是涉密系统,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手段,与国家在信息网络安全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地方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偏低,无法充分开展数据共享。

上述差距反映出目前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信息化工作统筹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出表现在对数据和应用的统筹力度不够。个别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尚未建成“一张图”,已建成“一张图”的一些地方,核心数据库还不完整,还存在重要数据分散保管现象。对于部统一下发的网络化信息报备系统,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之间没有做好相互协调配合,系统没有在本级数据中心统一部署和运行维护,而是由各业务主管单位各自填报数据,成为数据不一致的重要原因。部下发的系统也需进一步统筹。

二是部分地方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不足。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信息化建设与维护经费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没有持续的资金渠道,“等米下锅”的现实造成信息化建设不连贯,信息化工作呈现出“打补丁”的状态。

三是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推进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针对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机构普遍匮乏的现状,还需要从管理方式、统筹措施、技术等层面寻找破解的思路和途径,以大幅度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覆盖面。

四、“十二五”后两年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按照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总体要求,针对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问题,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兴起的契机,加强信息化工作统筹,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云”,以此为基础建设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加快推进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重点的国土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深化应用和持续拓展“一张图”、“三大平台”,加强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发展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对严格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维护群众权益、深化改革等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的保障服务能力,推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信息化顶层设计, 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云”,开展“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全国“一张图”和“三大平台”基础上,积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理念,完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国土云”,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明确“十三五”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方向。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统筹。落实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制度,从规划、覆盖全国的总体方案、工作计划、年度项目等源头上和根本上抓好管控。

(三)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按照部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相关要求,整体规划和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四)深化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重点的数据共享服务。构建完善的国土资源网上服务体系,面向国土资源系统、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度,尽快实现覆盖资源管理全域、全业务、全流程监测监管。进一步深入挖掘和跟进需求,完善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逐步实现信息化与日常管理决策深度融合。

(六)大幅度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覆盖面。借助新技术、新理念,创新系统建设和部署模式,尽快补齐基层信息化短板,实现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信息化全覆盖。

(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以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抓手,构建从上到下、从点到面的国土资源信息安全防护监管监测体系。加强重要国土资源数据的异地备份。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篇2

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位于陕北的黄陵县由此得名。1954年11月,王登记出生于黄陵店头镇,此后其仕途的终结始终绕不过黄陵。

一个月前,2014年10月28日,陕西省国土厅原厅长王登记因涉嫌受贿,接受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资格亦被终止。

从2001年至2013年,王登记历任榆林市长、省国土厅厅长,可谓执掌能源大省经济命脉的要员。尽管离任榆林已逾八年,他在当地的口碑仍充满争议,赞誉者称其“可对咱们榆林做了大贡献”。当地一位媒体人仍记得其调任前的一番演讲,以之为“能吏”;不满者如当年被征地的榆林市榆阳区三岔湾村村民。“调了那么多警察来,手段真狠。”他们记忆犹新。

官与民的关系,常因城市的拆建逻辑而难以纾解;官与商的关系,在个别审批项目中,则无时无刻不显露其密切而又危险的一面。

在王登记落马之前,与其过往甚密的商人——董江元,在今年国庆期间已被带走。董江元是王登记的店头镇同乡,为北京事通恒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事通恒运”)原董事长,还是陕西榆林靖边县红墩界煤矿私有化的受益方。

不止于董,记者证实,与王登记同有乡谊之情的陕西南海矿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海建设”)董事长侯新民,已处于失联状态。

王登记被抓,不亚于陕西官场的一场地震,且更像一个前震。

厅长其人

曾主政陕西煤海多年,后又调至能源审批中枢国土厅担任厅长,王登记的仕途不仅与能源难以割舍,而且似有暗合——2006年他履新厅长之际,恰逢煤价急速上涨之时;2013年他卸任时,又值煤价大幅下挫。

卸任厅长之职时王登记为59岁,实际上并未到退休年龄,却提前抽身宦海,仅任陕西省政府参事。一年后的2014年10月28日,他再次回到公众视野时,已是落马之身。

接近陕西省政府的人士透露,9月28日前一个礼拜左右,中央纪委找王登记谈过话。“今年四五月份,王登记出来和朋友吃饭,还放风说自己没问题。”

不过,经历了煤炭“黄金八年”的王登记,还是在耳顺之年以难堪的姿势谢幕。

王登记一位初中同学告诉记者,在店头中学初中毕业后,王登记就前去参军了。“中学时很老实腼腆。后来变得很活道,每次开会学习期间,每个晚上他都出去找领导拉关系。”

王登记任榆林市市长时的副手表示,和他搭档管理市政府班子期间,并未曾听闻他有何个人问题。

但是,即使已被立案调查,三岔湾村民依旧对王登记讳莫如深。

三岔湾村位于榆林市南部,也属于榆林经济开发区。1999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榆林经济开发区是以能源化工项目为主体的省级开发区,从当年就开始进行国有土地权回收工作。由于村民并不满意每亩荒地500元的补偿标准,矛盾开始激化,最后出现了时任市长王登记调集警察与村民对峙的情形。当时在场的一位神木人回忆,村民打出了一条横幅,上书“打倒王登记,农民要种地”。

事件中有村民被打伤。最后的结局是,三岔湾征地照常完成,几名所谓“带头”的村民因寻衅滋事罪而身陷囹圄。一位村民家属虽然知道王登记已被抓,但“还是害怕”。

在省城西安,一位熟悉他的人士称,王登记爱玉,也收藏了很多玉,一块玉在手马上就知道好坏。“自然很多人投其所好,给他送玉。”

此外,王登记行事“很老辣,任何经他手的批文都要在其他领导签字后才肯签字”。接近省委的一位人士透露。

不仅如此,处事小心谨慎的他,看到“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网络上被“人肉”走红后,托人找到一家律所,想让自己的照片在网络中消失。一位接触过此事的律师透露,由于后来发现此事在技术上实现难度非常大,遂不了了之。

逾越规则

2007年,西安地调中心在海则滩乡、黄蒿界乡、红墩界镇勘查出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的煤矿。据国土部出让矿业权评估项目基本信息表,同年7月25日,国土部批准事通恒运、陕西亿华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联众博通科技中心三家公司以协议出让的方式,获得了红墩界、海则滩、黄蒿界三块煤矿资源的“详查”探矿权,事通恒运获得了勘查区面积为265平方公里的红墩界煤矿,也是其中最大的一块。

这三块煤矿私有化路径一直伴随争议,其涉嫌违规之处已露冰山一角。

首先是时间节点难以契合。按上述国土部出让矿业权评估项目基本信息表,事通恒运等三家公司是在2005年5月和6月从陕西省国土厅获得的详查探矿权,亦即探矿权证的起始时间,但这比西安地调中心公布新煤矿的时间早了两年。

另外,在《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中,有如下规定:煤炭勘查区块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含)的勘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颁发勘查许可证,其余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勘查许可证。

勘查许可证又称探矿许可证,换而言之,陕西省国土厅在2005年就没有权限再审批大型煤矿探矿权;而且,国土部则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0号),从2007年始,国土部不再受理新设煤炭探矿权申请。此后,国土部在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发文继续暂停受理探矿权申请,直到2014年9月12日,国土部才决定不再暂停受理新设煤炭探矿权申请。

也就是说,在煤矿被发现的两年前,三家公司就获得了这些煤矿探矿权。但是,如果煤矿没有被发现,三家公司何以能拿到探矿权?再者,2007年煤矿被发现时,三家公司已掣肘于国土部法规与备案需求,已无法获得探矿权。那么,其从陕西省国土厅获得详查探矿权的时间是否存在虚假?

按照程序,上述三块煤矿于2009年完成备案后,国土部通过公开方式委托评估机构进行探矿权评估,之后公司缴纳探矿权出让价款,最后该探矿权才能流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2010年,经中宝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事通恒运缴纳了红墩界煤矿的详查探矿权评估价款5.65亿元。

此年,煤矿易主。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子公司泛海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78亿元受让了事通恒运90%股权。四年时间,粗略计算,董江元录得超过14倍投资回报率。

时任国土厅厅长的王登记被多位知情人士指为推动这一私有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这么大的煤矿转让,如果没有厅长点头签字,至少省厅这关就很难过去。”

与侯新民,王登记则相识有年,关系密切。北京一位知情者透露,任榆林市长期间,王登记曾被纪检部门发现家中有大量名牌烟酒,正愁脱身之时,侯新民伸手施救,出面说明烟酒为其暂时寄存,王登记由此免于获责。事后他曾当着很多人的面,向侯鞠躬致谢。

此后,通过王登记,侯新民认识了中央纪委第四监察室原主任魏健,继而与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之子周滨相识,之后,在陕西当地一桩官司上,获得周永康批示。

这桩官司指的是2010年12月12日,南海建设向陕西省高级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依法判令原告与被告北京某投资公司签订的煤矿股份转让协议书无效。南海建设认为双方签订的协议书违反了国家关于探矿权转让的禁止性规定,属无效协议应予以解除。

在合作之前,侯新民与上述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互不相识。侯新民知道后者有煤矿·投资管理经验且有资金实力,赵某也看中了侯新民的强大人脉资源,也主动提出合作办煤矿。2007年初,双方协定,由侯新民负责跑关系申请煤矿探矿权和采矿权,赵某负责全部出资。

2007年11月,南海建设顺利办下了探矿许可证,是该项目的探矿权人。2008年8月5日,双方签订了具体的探矿权股份转让协议书,赵某公司占有70%股份,处于控股地位。

不过,后来合作生异。侯新民与赵某前往陕西省国土厅询问有关双方探矿权转让有关程序和要求,被告知双方所签探矿权转让合同协议违反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00号)文件中的规定:“以协议方式取得探矿权的,五年内不得转让。特殊情况确需转让的,按协议出让审批程序另行报批。”自此,侯新民认为双方签订的转让协议书未经政府主管部门的任何审批、登记,属于无效协议。双方协商无果后,南海建设于2010年提起了诉讼。

不过,在一位了解此事的律师看来,双方早在2008年就签订了转让协议书,国土部的相关条文则是在2009年下发,不符合“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这位律师认为协议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2012年,在案件审理期间,侯新民将赵某公司所持的70%股份作价近10亿元转让他人。

知情人士透露,陕西省高级法院判决前,周永康对此案件曾作出一纸批示。2012年12月,陕西省高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双方协议“未生效,不再履行”,原告侯新民胜诉。

由于被告不服判决,此案上诉至最高法院。今年10月13日,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认为该转让协议书“既涉及转让探矿权及股权的内容,也涉及双方当事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具体投资比例、收益、风险及管理权益等合作内容。既有转让权益安排,也有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煤矿的安排,并非单一的探矿权转让或者股权转让,原审判决判认定合同未生效不够准确。并判决该股份转让协议书中涉及探矿权转让的约定未生效,其他内容发生法律效力。”

在此之前,今年5月9日,魏健已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

不公开的定价

董江元、侯新民之外,今年11月上旬,陕西鸿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陕西鸿瑞实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世春在宾馆打麻将时被有关方面带走。王世春之妻为黄陵人,和王登记有同乡之谊。

商洛人王世春在西安与榆林都颇有名气,其社会职务包括陕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商洛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山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和西安市工商联副主席等。

自1991年创业伊始,陕西鸿瑞实业已成为集矿产、能源化工、房地产开发、白酒酿造、商贸、旅游、金融、文化传播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陕西鸿瑞实业下辖神木县惠宝煤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10年,王世春以货币出资8250万元成为煤矿绝对控股股东。

位于神木县城西北55公里孙家岔镇的惠宝煤矿交通便利。公开资料显示,惠宝煤矿保有储量为1.4亿吨,可采储量1亿吨。

按正常流程,采矿必须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这位矿长介绍,“在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煤炭勘查四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递进,都意味着离挖到煤近了一步。”

在已有探矿权的情况下,要想申请到采矿权,也就是探矿权转为采矿权,需要两个步骤:首先是做地质报告,经过普查、详查或勘探取得相关成果并到国土部门备案,计算采矿权价款;其次是做可行性研究报告,诸如开发利用方案、环评等获得发改委核准,再准备相关批复到国土部门备案。无论是探矿权和采矿权,都可依法被转让,煤矿获得采矿权后,已获得的探矿权便自动丧失。

陕西省国土厅一位办事人员介绍,所谓“价款”,一般指的是采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交的很少。至于采矿权价款,则根据煤矿可采储量、矿层质量、易开采程度、交通运输便利程度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由于每个矿都不同,所以需要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再根据公式计算每吨煤需要缴纳多少价款后乘以保有储量。缴纳的总价款则由中央和地方“二八分账”。

价款其实是煤矿投资者与煤矿资源所有者(国家)的利益博弈,在煤炭储量和产出、成本固定的前提下,投资者利益几何,完全取决于后者“拿走”的多寡。同时由于地方留存更多,央地之间的话语权并不平等。客观来说,地方上可操作的空间更大。

榆林市神木县一位矿长称,陕西省国土厅当年给惠宝煤矿评的价款非常低。在神木,一般煤矿是每吨3块到4块钱,惠宝每吨则要少1块到2块钱。

这位矿长介绍,2012年陕西省政府发文,必须以保有储量来计算价款,此前则是以可采储量来计算。这其中,国土厅长的作用可谓关键:“请哪个机构、哪些专家来评估,每吨交多少,厅长的权力大得很。”

不过,不像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必须公之于众,由于绝大多数煤矿上缴的采矿权价款和相关的评估报告并不公开,公众对其合理性与否无从得知,惠宝煤矿的价款几何亦未得到确证。

不仅如此,惠宝煤矿其实是异地单井置换得来,其前身东兴煤矿储量只有500多万吨。中国电力网的一则新闻也证实了这一置换。“2012年7月28日下午6时,3639流宝Ⅰ线、3645流宝Ⅱ线带电运行,神木县惠宝煤业有限公司顺利接入国家电网榆林市供电公司电网运行。惠宝煤矿位于神木县孙家岔镇乔家塔行政区,是神木中鸡镇李家畔东兴煤矿井田置换后的资源整合矿井。”

但是,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孙家岔镇井田范围内小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中,并无惠宝煤矿。上述神木矿长质疑,“所有要整合的煤矿必须要在这个整合文里,惠宝煤矿如何完成的置换过程,太蹊跷了。”

于此,陕西省国土厅让记者前往咨询神木县矿管办,后者则拒绝回应。

生态国土需要“反规划” 篇3

在不久前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副部长徐德明表示,国土部将完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体系,在县(市)层面探索实施“三规合一”或多规融合,推动《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立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已编制完成,国土部已着手推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1月15日,国土部下属相关单位组织召开了“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及城镇化研讨暨国土规划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国内规划界的“大脑”们汇聚一堂,给出了对中国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张和建议。

生活高于建设

国土部副部长胡存智表示,目前中国国土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空间开发失衡,开发利用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加剧、区域和城乡差距继续扩大、陆海开发统筹协调不足、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

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最重要的就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纲要》由国土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历时3年编制完成,其根据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统筹陆海、区域、城乡发展,统筹各类产业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综合部署。

“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碎片化问题突出,相关规划各自为政、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未来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和规划类型整合是大势所趋。”参与《纲要》编制的国土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土部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以“反规划”的理念推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空间上的整合优化。

以往的规划顺序,通常是优先选定开发、建设空间,而后在余下的国土空间里寻找生态与农业空间。但“反规划”的理念则与这一顺序不同,是指把生态文明放在第一位,将生态和农业空间首先选定,而后再寻找开发、建设空间。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未来的空间规划体系,在全国和省级层面应编制国土规划,确定生态、经济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田保护的大空间;在市域和县域层面做土地规划,让空间规划落地,按照“反规划”的理念优先划定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在具体的市、县、镇、村,做城乡发展规划。

他同时认为,重建空间规划体系,树立“反规划”的理念同样重要。

“过去地方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以发展主导一切,建设服从发展,用地安排服从建设。往往划定很大的建设和发展的空间,把吃饭和生态的空间压缩的很小。”

该负责人认为,推动“三规合一”,首先要转变地方的这种规划理念。“把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放在更高的位置上,优先划定农业和生态空间,然后在剩下的空间中再考虑发展建设问题。”

徐德明表示,国土部将在2014年选择部分市县,开展“三规合一”或者“多规合一”的试点。据悉,广州市两年前已率先启动了“三规合一”工作,北京市2014年在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也要做到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规合一”。

划定三条底线

按照《纲要》,目前中国国土空间格局已成“开”字形,“两横”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带、沿长江地带,“两纵”是京广-京哈沿线地带、东部沿海地带。未来还将积极培育京兰、沪昆、京九3条重要空间轴带,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要实现上述理想开发格局,就必须要有科学而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

在1月15日召开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及城镇化研讨暨国土规划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上,国土部信息中心研究员张丽君提出划定“三线”管控,即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

张丽君介绍,划定“生存线”,是指明确耕地保护面积和水资源开发规模,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和水资源安全;设置“生态线”,是指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国家级保护区范围,提高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设置“保障线”,是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确定能源和重要矿产生产基地及运输通道,确保国家能源资源持续有效供给。

据了解,上述“三条底线”理念已在相关层面取得了较大共识。国土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该部计划2014年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开始进行落实。划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然后调整现有规划。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同时获悉,重构空间规划体系被决策层列为“第四类”改革,也就是研究基础不够需要抓紧研究的。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篇4

各相关地直部门(单位),兵团第一师有关单位,各县(市)自然资源局、阿克苏纺织工业城自然资源分局、阿克苏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分局、库车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资源分局:

根据《阿克苏地区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 年)编制工作方案》时间节点安排,为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横向和纵向传导的有效管控机制,充分了解掌握各地发展现状和发展诉求,开展重点专题研究及编制地区发展规划大纲。目前共计有 10 家疆内外各规划领域高校、技术公司编制阿克苏地区规划大纲,特邀各单位参会交流。现就参会事宜函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9 年 10 月 13 日(周日)10:30,会期一天。

二、会议地点 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 9 楼会议室 三、参会人员(一)地区纪委监委、地委组织部、宣传部、政研室、网信办、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民宗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外事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林草局、-2-

扶贫办、畜牧兽医局、国家安全局、气象局、国家统计局阿克苏调查队、通信管理办公室、塔里木河流域阿克苏管理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科协、地震台、消防支队、阿克苏军分区后勤保障部、兵团第一师发改委、兵团第一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兵团第一师交通运输局、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阿克苏机场、乌铁局阿克苏车务段、水务集团、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阿克苏分公司、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阿克苏石油分公司、阿克苏浩源天然气公司各 1 名负责同志。

(二)各县(市)自然资源局、各园区分局班子成员 (三)地区自然资源局全体干部职工 四、其他事项 各参评技术单位依次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编制单位汇报完之后,请各参会部门(单位)按照自己行业部门的需求和困难提出宝贵意见。

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局 2019 年 10 月 11 日

(联系人:杜斌 蒋枫,联系电话:19999750199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篇5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月*日-*月*日我参加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学习,细心观摩,优化和丰富了知识结构,更新了规划管理理念,提升了应用能力水平,开阔了眼界和思路。

一、培训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是通过培训学习,知识得到了更新。

此次培训从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划定方法与保护控制要求、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与管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与总体格局、乡镇、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与案例解析等方面进行授课,使我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建设环境与规划应对的策略和规划转型的路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升了研判能力,丰富更新了知识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把握城镇发展规律的能力。

二是通过培训学习,思路得到了启发。

培训中既有生动的案例指导,又有巧妙的思维启迪。如通过对一些规划案例的学习,使我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要求、定位及目标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使我认识到*镇镇域规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三是通过培训学习,眼界得到了开阔。

培训中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为例,启迪我在城镇建设中要结合空间区域探索,根据功能定位做好规划,细化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总体安排,统筹协调村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

二、几点启示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他人的长处,可以说是收获很大,感慨良多,结合*镇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解放思想,创新工作理念。当前,*镇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既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充分学习发达省、市城镇规划发展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做好*镇镇域规;

2.超前谋划,高起点做好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要立足于*镇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修编完善*镇总体规划,用规划指导城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自然条件、民风民俗等因素,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环城区村(居)特色,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科学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力争把*镇建成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城镇。

3.依托规划,加快经济强镇建设。一是紧紧抓住邢台机场建设通航运营,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冀中南物流枢纽的有利时机,围绕滨江路、钢铁路、南外环谋划一批航空物流、货物运输、服务保障类项目,着力引进新项目、新业态,加快发展城市经。二是依托发达路网,在做好航空物流谋划发展的同时,继续在钢铁路、南外环等干道两侧谋划公路物流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600亩的河北嵘川建材物流园已经签约,力争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三是充分利用大外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招商选资一批农旅融合、休闲现代的农业项目,力争年底实现土地全部流转,对现有19个农业项目加强发展引导和政策帮扶,实现提质增效,力争打造5个以上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农业品牌,3家省级家庭农场,在“千斤粮、万元钱”和全民增收行动上带好头。四是围绕襄湖岛生态园区建设,谋划一批休闲、运动、康养、旅游项目,打造“邢襄乐岛,冀南明珠”旅游休闲产业圈,目前杭州园林设计院概念规划已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专家评审和局长办公会。

(四)是改善村容村貌。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原则,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行政村村容村貌整治行动,重点清理邢峰线出市口和平交道口,拆除残垣断壁,做好美化亮化绿化工作,营造生态优美、清洁舒适的宜居城镇。

(五)强力拆除违章建筑。

充分发挥镇综合执法中队作用,通过向主街道商铺发放小城镇管理宣传单、与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等,规范整治乱停乱放和乱搭乱建行为,坚决遏制违章建筑,建立长效机制,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为建成生态和谐城镇助力。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了我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下一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找差距中明确方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镇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建设诚信之都、生态之城、富强之区贡献*力量。

参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20年*月*日至*月*日,我参加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目标、重大意义、思路框架、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等一系列国土规划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意义非凡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新形势下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为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既是重大经济活动,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规划的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游息、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文本原则,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编制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落实国家战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切实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笔,使制定的规划精细合理,真正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体现规划的人民性。

二、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精准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文化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脱离客观实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要坚持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我们要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三、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难题。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标准不统一、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规划不科学造成的,是各类规划从本位主义思想出发,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部门职责凌驾于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之上造成的。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序、高效、法治、协调的空间秩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要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管用的机制体制,找准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结合点,完成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解决好各类空间规划交叉打架、技术标准不统一、空间分区不一致、信息平台难共用的问题。因此,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和效果相统一,统筹各类资源要素,统一规范,统一标准,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空间规划的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坐标体系,统一用地分类,统一空间管控,明确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编制流程、目的效果等等,强化“规划即法”意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切实发挥出“多规合一”的最大效应。

这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我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领域,也使我对国家长期发展计划实现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更为我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规合一”的国土规划一定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为人民造福!

参加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X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参加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让我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目标、重大意义、思路框架、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等一系列国土规划的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这次意义非凡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说是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新形势下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的信心和决心。结合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民性。

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既是重大经济活动,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规划的目的是解决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游息、交通出行等实际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文本原则,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编制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以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落实国家战略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切实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规划。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下笔,使制定的规划精细合理,真正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体现规划的人民性。

二、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精准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文化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忌盲目追求高大上,脱离客观实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危害。

要坚持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我们要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三、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难题。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标准不统一、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规划不科学造成的,是各类规划从本位主义思想出发,把局部利益、短期效益、部门职责凌驾于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之上造成的。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序、高效、法治、协调的空间秩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要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管用的机制体制,找准资源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结合点,完成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解决好各类空间规划交叉打架、技术标准不统一、空间分区不一致、信息平台难共用的问题。

国土规划中数字档案的运用研究 篇6

摘要:作为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字档案是当代办公自动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建设数字档案馆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让资源检索更加便捷。文章主要就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相关数字档案库的运用基础,内容与方式。

关键词:国土规划;数字档案;运用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在如今这个高速信息的时代谋求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用户对于数字档案库的建立需求越来越大,而在国土规划中对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一直较低,且用户信息的获取渠道相当不便捷。但对于国土规划来说,数字档案库的有效建立与利用能够有效协调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国土开发利用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加强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利用效率,建设完善数字档案库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事项。

国土规划对于数字档案的基础运用

1.1 自身数字档案库的建设

有效利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原本的纸质档案库中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标记好土地归属信息以便批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利用目前的压缩,扫描等高效化手段将直至原本档案库的纸质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文件等信息资源快速进行入档保存,以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信息档案库。在以数字国土为工作方向的前提下,将每种土地资料进行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登记归档,建设一个系统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便于国土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国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实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已经逐渐开展数字化管理模式,即将建设用地与地籍档案用地进行了数字化管理,之后再系统化处理永久保管中的档案信息,综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点同意进行数字信息化。

1.2 建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网站

就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来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身的数字档案网站,公开透明化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资源的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根据目录更好的对国土资源信息进行查询等。网站的建设能够让国土规划更加便捷的查询国土资源资料,从而更好的进行国土资源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内容分析

就目前的国土规划的数字档案库的建设看来,档案库主要包含了七大类别,其中分别为电子档、会计档、科技档、专业档、照片档、实物档与文书档。而其中比例最高的属于文书档,同时这也是国土规划开发利用中所参考的一大重点。由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中种类繁杂且数量庞大,不仅包含了城市规划中的施工档案,还有其管理档案。因此保证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资料的不断完善是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

具体而言,从实际出发,在国土规划档案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了项目的立项,实施及后续的管理各个阶段,这当中需要用到的资料主要包括了项目图纸,招标计划,项目汇报,政府审批等多种文件资料,这些类别繁多的档案资料都需要及时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及时进行登记与完善,特别是对于地籍档案资料来说,必须妥善考虑多种因素对其的影响,例如人为转让土地所有权,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及时跟进监管,进行资料完善,让档案库资料的查询与利用随时保持真实有效。

在建设好完善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国土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就成了工作重点。到目前来说我国国家性国土资源部门大部分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资源管理建设工作,且投入了使用当中。这当中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门户网站的建设,进行数据资源共享,有效实行多点资源链接,使得国土规划资源服务体系越来越走向正轨。

数字化档案库作为国土规划建设的重要核心,完善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精确的进行档案数据的基础收集,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心完成国土规划信息的数据储存与共享,给数据处理提供极大的便利。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务必数量足够,种类齐全,为国土规划提供综合性广泛的信息资源。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利用规范

现阶段国土规划资源开发对于数字档案主要存在两种利用模式。主要分为内部利用与外部利用,内部利用指的就是国土资源规划部门、政府部门等直属部门对于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直接利用。还有一种就是公众通过门户网站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查询利用。

其中内部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在进行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等工作当中需要参考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开展工作。例如我国广东在发展社会经济时所采取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案中提出了“多规合一”与“三规合一”,深度挖掘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中的信息价值,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并在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通过对完善的数字档案库,从中取得有效信息资源,对各个项目进行资源评估与风险检测,然后再结合多方面做出效益最大化的正确决策。广东案例只是属于一项经典的数字档案库内部利用的综合案例,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十年,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我国的经济不断稳步上升。

而外部利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通过国土规划所建立的数字档案库的网站进行信息资源查询,而现阶段网络的便利也让公众能够很好的了解跟进信息的更新。在公众进行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开放性门户网站能够很好的为大众提供精确的信息,其中主要包含了地质勘查的详细相关资料,土地审批与资料保护资料的登记等多种内容。这种开放式网络服务为大众提供了优秀的土地信息资源库。而为了帮助大众更好的了解利用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大多数数据库门户网站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目录导航分类搜索,还亲切的提供了在线互动栏目,随时为群众解答不了解的地方。同时为了能够及时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信访专栏,供民众诉说自己的需求,及时增添其他需要的服务栏目,提高服务质量,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这种服务化模式是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开发利用,同时也让民众满足了自身需求。

为了最大化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库的利用,加强数字档案库的基本建设是根本前提,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数字化技术,国土规划需要及时跟进学习先进技术,更好的做好国土档案的资源建设与规划。例如在建设国土数字档案系统是要实现地籍信息的无缝连接,通过一图形成关联性坐标集成。这样才能是的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资源规划与开发时能够迅速通过关键点进行地理定位,进而得出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同时还能让相关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能够迅速?⑵湫畔⒔?行整合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同时群众在进行数字档案库外部利用时也能够便捷的了解到各方面的楼盘信息,土地变更信息等情况,给群众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同时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也能够为数字档案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渠道与便捷。

总体来说,国土规划与国土资源开发对地区经济布局与发展战略方针都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意义。因此在国土规划工作中数字档案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出来,如何切实实际发展需求,完善数据库系统管理,充分合理利用数据库的有点,对现有资源进行最大化开发需要我们不断前进并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国土规划工作的效率,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开发,实现地区性的发展,进而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国土规划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探索 篇7

1、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 使计算机成为工具, 进而演变成工作方式, 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必然。

2、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适应声像档案的独特性。

与纸质档案相比, 声像档案具有载体多样性和时效性的特点。随着社会进步, 声像设备更加先进和多样, 如数码相机、摄像机、数码编辑机等, 相应产生的形式有数码照片、录像带、各种光碟等。载体多样性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声像档案时效性较强。

二、国土规划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除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作技术基础和保障外, 国土规划档案的数字化平台的逐步成熟、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管理协同办公平台直接促进了国土规划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和应用。

以我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例, 该项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按照“一个中心、七个体系”和“五统一、四结合”的总体框架, 实现全市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利用,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化, 具有电子档案归档、查看、综合统计以及检索查看等功能。

国土规划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目标是基于国土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以城市建设声像信息元数据为基础, 建立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声像档案管理模块, 使其具有数据处理、管理发布、实时控制、辅助决策等功能, 达到快速有效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主要建设内容是设计与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声像档案管理模块, 包括针对声像档案数据设计与建立数据库, 构建相应数据访问层, 设计实现管理、办公、信息服务等业务功能, 并为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接口, 如借阅和检索模块。

三、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网络建设

数字档案馆的网络建设分三个层次, 一是支持系统内部服务的内部业务专网 (Intranet) ;二是支持政府部门服务的政府专网 (Extranet) ;三是支持大众服务的公众网 (Internet) 。

2、数据库建设

数字档案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如下5种数据:目录数据、实体数据、检索工具数据、背景信息数据和元数据。声像档案材料与纸质档案材料属性与管理体系有很大不同, 设计数据库时为声像数据建立相对独立的表格与视图。数据库表设计关系对应的业务流程解释如下:首先, 在接收每个声像工程档案前, 建设单位和档案部门联系, 建立工作联系单, 便于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统计。接收的声像工程档案里包含照片档案和影像档案, 分别保存和管理。同时对应案卷下的文件信息均录入数据库, 并上传相应照片扫描件和影像文件, 达到档案资料数字化, 促进数字化管理和检索。

3、功能开发

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块开发的功能模块集成办公、归档、检索统计等操作于一体。处理的数据信息除了办公过程中产生的记录信息、档案的案卷和文件信息外还有照片扫描件和影像文件。

设计实现的国土规划声像档案数字管理模块有以下特点与优点: (1) 办公业务流程化, 提高了办公效率。各功能之间具有业务间联系, 又相对职责独立, 实现了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 也方便了科室管理。 (2) 档案录入自动化、人性化。设计与开发页面功能时, 紧密结合了声像档案的属性和特点, 力求合理布局、流程清晰, 用户体验后有较好评价。 (3) 技术含量较高。

与传统档案管理系统对比, 增加了批量上传扫面件文件功能;应用了图片浏览插件技术和流媒体技术, 分别实现了浏览、放大、缩小等操作照片功能和影像的在线播放及下载功能。

4、关键技术

用于数字档案的技术很多, 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宽带网络技术, 空间数据仓库技术, GIS技术, 多种数据融合与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SDMKD) 技术等。我们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运用插件服务技术等开发完成, 在设计实现声像档案数字管理模块时, 根据其独特特点运用到的关键技术有:

(1) 图纸动态浏览和图纸浏览插件技术

电子文档离不开对扫描件的操作, 包括查看、放大、缩小等, 而且需要动态实时地操作。在此我们利用javascript等开发出来的基于网络的动态控件来满足需求, 同时拟采用图纸浏览插件技术, 支持多种图片文件格式, 并进行测量批注查询打印等操作。

国土空间规划综述 篇8

由于我国立法规划活动起步较晚,走上稳定轨道的时间不长,对立法规划的研究和理论指导也不充分。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国土资源立法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体系化的建设思路,使得国土资源立法较为零乱,甚至严重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效果。

立法规划发展中的问题

立法规划是由有权主体在职权范围内,为达到一定目的,按照一定原则,通过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编制的准备用以实施的关于立法工作的设想和部署。 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立法规划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法治化程度低。在国土资源立法的地位、编制权限、主体、程序、原则、内容、范围、时限等主要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规范,导致许多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对立法规划问题认识有限,重视不够,工作起来比较盲目,造成编制立法计划的随意性较大。

其次,项目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土资源立法机关或者综合性行政机关编制立法规划时,大多数立法项目均由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因而造成行政管理立法比重过大,立法规划难以从全局出发合理确立立法项目。

第三,资源投入紧缺,规划质量不高。由于立法项目的来源、经费、技术力量十分有限,造成立法主体只能在有权主体提交的立法项目中选择,选择余地有限,编制过程比较被动,往往将有关主题提交的立法项目汇总便成为立法规划,从而难以达成立法规划的整体宗旨。

第四,调研、分析、论证不够充分和深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民主程度不够。这造成国土资源立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

第五,反映立法变动的立法项目不足。所谓立法变动就是在法的清理基础上对不适应国土资源法律关系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设立立法修改项目和废止项目。在目前我国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的历史背景下,变动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一现实要求必须反映到国土资源立法规划中去。

缺少规划致国土立法“碎片化”

由于立法规划开展的不足,导致国土资源法治建设面临着不少障碍。

首先,立法缺少总体指导。我国国土资源法治建设头绪众多,但在总体层面上缺少从立法目标、任务、方向、战略等方面进行明确指引的纲领性规划。这就使国土资源立法者很难从国土资源法治建设面临的重重问题中区分轻重缓急,很难明确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立法调整的需要,影响了国土资源立法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

其次,碎片化现象严重。现行的国土资源立法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多为单项法规,缺少基本法的统领,呈现为彼此孤立的法群状态,在实践中无法自行解决法律间自身的矛盾与冲突。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可以从一个着眼点上提纲契领地加以改善和化解,那就是要明确和坚持国土资源立法规划的三项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可行原则、科学原则。法治原则是指编制和实施国土资源立法规划应当有法的依据,或者不与现行法相抵触。可行原则是指编制和实施国土资源立法规划要充分考虑规划在未来实践中变为现实的程度。科学原则是指编制和实施国土资源立法规划要合乎客观规律的要求,作出最佳选择,具有科学性。

(本文节选自《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报告 2013》,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单管放大电路的绘制(教案)下一篇:醉太平·寒食诗词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