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2024-09-13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通用16篇)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口头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教学重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阴房模型、自制课件(葡萄架、梯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被称作水果之乡,同学们想不想到那里游览一下?(想)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游览这个美丽的地方——葡萄沟。(板书19.葡萄沟)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自己对葡萄沟能有那些了解。

2、指名说说葡萄沟怎么样。

(美丽、好地方等说法均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好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生自由读课文后回答。)

这一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再次读课文,所以学生怎么回答都可以,在学生回答的散、乱基础上进行下面的环节。

2、那里出产许多水果,你是从那一段中看出来的?

把这一段读一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指名读,师板书:出产许多水果)

那里出产这么多的水果,人们心里一定非常高兴,能不能读出人们的高兴心情?

你再试一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好。

“最喜爱”读的很好,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说的很好,谁还想试试?

请同学们都读一读。(师板书:**葡萄)

3、人们最喜爱的葡萄种在那里,生长的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读后小组讨论:葡萄沟的葡萄怎么样?(师巡回适当引导)

各小组汇报:一人说怎么样,另一名小组成员读出有关的句子。

在各小组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师板书:种植多、生长茂盛、品种多。

(如果学生挖掘不出“品种多”,老师可引导:葡萄沟的葡萄除了“生长茂盛”还怎么样?也可以这样引导:从“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中可以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板书:品种多)

4、同桌合作。

一人读这一段,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动作。

(主要在以下几处:向四面展开、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一大串一大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指一组同桌演示,集体评议。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强化“向四面展开、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的表演,以加深对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师生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价适当补充。如:这两名同学不仅把葡萄的多和旺盛表演出来了,还能把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表演出来,真聪明!

根据情况,师随即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5、小结。通过刚才的读,我们已经知道,葡萄沟的葡萄确实多,如果用“出产”老师觉得不能表示出葡萄多,所以把“出产”(也就是前面的**)改为“盛产”,你们觉得行不行?

6、盛产这么多的葡萄又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然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说,如:A.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都市去,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B.知道了阴房是什么样子的。C.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阴房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到前面拿着模型说一说。)

谁还能把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再说一说?(仍然可以拿着模型说。)

这样制成的葡萄干怎么样?(师板书:色鲜、味甜、有名)

自己试着把以上的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以便对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认识。

出产水果

生长茂盛

葡萄沟 盛产葡萄

品种多 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

味甜有名

让我们带着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赞美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练习

葡萄沟这样令人向往,这么值得赞美,那么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让这美丽的葡萄沟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学生自由选取背诵。)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同时要建立一套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考核是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过程考核体系的意义

以往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大都根据实践报告的质量来评定, 并且经常多人一组, 不乏有的学生应付了事, 抄袭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现象在其他实验课程中也屡见不鲜, 报告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3]。因此, 很多实践教学只是让学生走一个过场, 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4], 没有重视学习过程, 只通过最终报告论好坏, 导致学生对实操能力的培养缺乏热情和主动性。

过程考核既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可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动手技能, 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依据专业核心技能构建相应的考核指标, 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5]。

过程考核体系的建立作为对传统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一项有效改革, 不仅能够评价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整个实践教学具有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6,7], 有利于实现“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的目的[8]。

二、葡萄学实践教学过程考核体系

过程考核体系就是将葡萄学实践教学中每个项目作为一个模块, 依次对每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考核, 一个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并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纪律和职业素养等也作为考核指标。将每个考核指标量化, 赋予一定权重计算分值。

过程考核中, 可以采取出勤统计、提问、动手参与操作、回答、撰写报告、笔试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评, 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写作等能力[9], 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葡萄学过程考核体系由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分值分别占70%和30%, 平时成绩的具体考核指标和分值见表1。

如表1 所示, 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六项指标, 其包含了实践项目各个环节, 指导教师对全程跟踪指导, 督促并考核学生。

为考核学生对实践教学中原理、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的掌握, 有必要对其进行笔试考核。葡萄学实践教学的笔试在期末试卷中融入理论知识一起进行, 当然也有的课程选择在实践教学部分结束时单独组织。总之, 实践课的笔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深实践操作的学习, 也可避免主观, 能更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对实践内容的掌握。

三、过程考核体系的实施

本过程考核体系为保证考核效果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在课前预习、课堂操作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课后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总结等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设计和量化的考核指标, 并赋予合适权重。具有内容全面, 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等特点。

(一) 平时成绩实施

针对葡萄学每个实践项目进行平时成绩考核, 指导教师事先需要做细致周全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每个项目模块提出具体的课堂要求, 做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 具体指标如表1 所述。指标1 的出勤统计为每次上课点名, 实验课堂有明确纪律要求, 必须严格遵守, 实验课教师和同学必须穿着实验服, 不许喧哗、打闹、接打电话、玩手机, 不许携带食物进入课堂、不准随意离开课堂等各种松散现象,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指标2 的评价是通过课上提问和讨论, 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是否课前预习课程内容, 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要点的理解掌握, 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查阅资料, 并引导学生会思考解决问题。指标3 和4 为指导教师课堂上全程巡回指导操作技能、纠正规范性时,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考核记录, 一般实验分组是每组2-4 人, 督促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参与, 锻炼自己的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指标3 和4 属于考核的核心部分, 需要教师细心观察, 上课班级人数40 人, 每个课堂有两个专业课教师, 极力保证学生能被公平客观地考核。指标5 是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并找出误差及实验成败的原因。指标6 考核学生对实践项目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综合运用能力, 是在操作完成后, 学生对实践内容提交相应书面总结报告, 实践报告要求内容全面, 包括实践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结果处理、注意事项等。

(二) 笔试成绩实施

笔试考核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原理、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的掌握, 葡萄学实践课程笔试在期末试卷中与理论知识一起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笔试是对所学实践技能知识的巩固, 所占分值比例较小。

四、讨论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凸显, 而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是其中关键环节之一。该考核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技能操作水平, 可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和实操练习;同时所考核指标需要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也能够及时收集教学信息, 提高教学成果, 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

但是该考核体系的实施是两位专业课教师管理40 人左右的班级, 虽然教学效果较以前只通过实践报告考核学生的评价体系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教师们通过实际课堂总结认为, 如果人数能够进一步减少, 如30人或者考虑分两组进行, 教学效果会更好。该考核体系实施仍需要不断摸索并进一步调整方案, 以便于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莫惠林, 杨近, 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 :74-75.

[2]祝凤荣, 张德明, 张向阳等.实践教学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研究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6) :237-242.

[3]齐小保, 王小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4) :7656-7657.

[4]金根中, 吴雄彪, 成军.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01) :105-106.

[5]崔跃飞.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管理模式初探[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1) :56-59+63.

[6]梁春兰, 于万海.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考核管理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 2006 (24) :38-40.

[7]夏继军.基于过程考核的《电机维修实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6) :44-46.

[8]赵春, 徐芳, 张雪辉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S2) :123-125.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通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可以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通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的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紫色,并能用油画棒为葡萄均匀的涂色。

2、知道葡萄是哪个季节成熟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知道葡萄是哪个季节成熟的,并给葡萄涂色。

【活动难点】

用油画棒为葡萄均匀的涂色,不出边,不留白。

【活动准备】

葡萄图片(一面有颜色一面没颜色),画好葡萄的纸,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呀,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2、教师出示葡萄的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师:这是什么啊?小朋友认识吗?

幼:认识,是葡萄。

幼儿活动:本环节主要请幼儿看一看没有颜色的葡萄,引起幼儿对葡萄的颜色的兴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用没有颜色的葡萄导入,然后又变出有颜色的葡萄,加深幼儿对葡萄颜色的认识。

3、师: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

幼:没有。

师:我现在变魔术了(翻开有颜色的一面)小眼睛看好了。

4、师:老师让葡萄变的有颜色了,是什么颜色的?

幼:紫色。

师:噢,它现在变成了甜甜的紫葡萄了。

幼儿活动:本环节请幼儿看一看葡萄变魔术,认识葡萄的颜色:紫色。

设计意图:通过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葡萄生长的季节。

师:我们在什么是时候吃甜甜的葡萄,小朋友知道吗?

幼:夏天,秋天(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

师:我们在夏天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葡萄了。

幼儿活动:本环节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葡萄的的成熟季节,了解到葡萄在夏天成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了解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实在夏天成熟的,知道基本的科学知识。

(三)操作部分:为葡萄涂色。

1、师:(出示画好的葡萄)老师这里有很多葡萄都没有穿漂亮的衣服,现在秋天到了它们很冷,小朋友想个办法,该怎么办?幼:给它穿上衣服,用油画棒给他涂色。

幼儿活动:本环节主要是幼儿了解作画要求,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教师示范,并交代作画要求,幼儿进行作画。

2、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那现在老师先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它就不冷了。

3、教师示范,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四)教师点评,结束活动。

幼儿活动:本环节请幼儿说说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设计意图:很环节主要是评价活动,表扬涂的好的幼儿。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葡萄沟》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重点难点

“摘”字右边不是“商”字。

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介绍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或放大的课文插图(内容有:①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美丽极了。②维吾尔族的姑娘和小伙子正欢天喜地地摘葡萄。③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送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④维吾尔族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热情招待客人。),配以课文朗读。

3.少量的葡萄干和一顶维吾尔族小帽。

4.小黑板写填空练习。

5.多媒体:“我会认” 、“我会写” 、“我会填” 、“我会说”等动态图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音像引路,初读识字(8分钟)

朗读感悟12′

1.无论是遥远的台湾岛,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都是生养我们的家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祖国的新疆,去欣赏葡萄沟吧(放录像)。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6

葡萄它的大小各异,形状不一,有的五光十色,有的晶莹剔透,还有的翠色欲滴,不仅它颜色美,而且还很可口,你吃一颗就还想吃第二颗。

在我老家院子的前面有一片葡萄园。春天来到葡萄园,眼前的景色就会把你吸引,葡萄园上方是一座彩虹桥,而葡萄园是一片绿油油的。走在彩虹桥下,一串串小葡萄,像绿色的翡翠一样。

在夏天,走进葡萄园,会发现此时的葡萄树又长出了很多枝叶,而葡萄长的已经很大了,有的都成熟了,葡萄们个个穿上了新衣服,非常漂亮,看得都想摘来尝一下。

秋天,葡萄全部成熟了,它有很多种类,比如说醉金香、珍珠葡萄、一号红提、夏黑葡萄,金手指葡萄、乒乓葡萄……

在我的家乡,还有我说不清的种类葡萄,你想吃吗,那就来我家乡品尝品尝吧!

作者:全南县第三小学五年级 谭昊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7

引言: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植物光合作用每天都在产生糖类,首先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身边的化学。

糖类: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播放PPT:通过生活中糖类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一:初步认识葡萄糖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1.了解葡萄糖的存在

2.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师:今天我们主要通过观察、分析、推测、实验来探讨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大家身边有一瓶葡萄糖,请通过观察、实验告诉我葡萄糖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生:通过观察、实验可以得知葡萄糖的物理性质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师:认识完葡萄糖物理性质,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葡萄糖的结构。首先请大家回顾一下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生:通过看书、回顾,积极抢答。

播放PPT: 定性元素组成———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分子式———鉴定官能团———确定结构式

师:我们今天就通过这样的思路来研究葡萄糖,请大家完成活动单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二:探究葡萄糖的结构

1.回顾探究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探究葡萄糖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1推测元素组成:葡萄糖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2确定实验式:取1.80 g葡萄糖完全燃烧,只得到2.64 gCO2和1.08 g H2O。

3确定分子式:用质谱法测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活动流程: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小组评价———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提升

师: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从不饱和度和含氧两个角度推测葡萄糖中可能含有哪些官能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生:发散思维,大胆推测葡萄糖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碳碳双键,醛基,羧基,酯基,羟基,醚键。

师:我们如何用最快捷的方法将它们检验出来呢?

播放资料卡片:(1)检验官能团常用试剂:溴水,酸性KMnO4溶液,新制Cu(OH)2,银氨溶液,酸碱指示剂,NaHCO3溶液。(2) 含多个羟基的物质与新制的Cu(OH)2出现绛蓝色。

师:学会利用信息,用最简便的方法检验可能含有的官能团。

生:讨论交流,协同确定本小组的实验思路,大胆猜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敢于猜测、实践和合作能力。

思路一:先用酸性KMnO4检验碳碳双键,若不褪色,说明没有碳碳双键

思路二:由信息可知用新制Cu(OH)2检验,若出现绛蓝色证明有多个羟基,再加热,有红色的Cu2O生成,说明有醛基

思路三:由葡萄糖易溶于水排除酯基、醚键的存在,再用NaHCO3检验羧基的存在

思路四:先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

过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说明问题,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演示一:往溴水中滴加适量的葡萄糖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生:实验现象:未发现溴水褪色。实验结论:实验验证葡萄糖中无碳碳双键。

演示二:往葡萄糖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得出结论。

生:实验现象:未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实验验证葡萄糖中无羧基。

过渡:由葡萄糖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可知葡萄糖中无酯基或醚键。

师:那如何验证羟基、醛基的存在呢?请大家亲自动手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让学生领略到化学无穷的乐趣。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鉴定官能团:根据以上信息,请选择合适的试剂来验证猜想

实验:

播放资料卡片:

(1)1 mol葡萄糖与5 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1 mol酯。

(2)羟基连在同一个C上不稳定。

(3)葡萄糖与H2加成时被还原成直链的己六醇。

师:至此,我们可确切地知道葡萄糖中官能团的种类以及数目,结合以上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结论,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搭建球棍模型。

生:确定结构简式:学生根据信息及实验结论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搭建葡萄糖的球棍模型。

播放PPT:通过对比葡萄糖的红外光谱图,发现我们的推测与科学的仪器检测结论是不谋而合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请根据葡萄糖的结构推测葡萄糖应该具有的性质。

活动三:葡萄糖的性质

生:回顾,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归纳整理能力。

-OH:酯化反应,与Na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CHO: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与H2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过渡:化学就在身边,葡萄糖有哪些用途呢?请走进我们的生活。

活动四:走进生活,了解葡萄糖的用途

1.如何利用已学知识帮助某病人判断是否患了糖尿病?(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给病人输葡萄糖液,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结: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探究葡萄糖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道了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应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这是化学实现课改理念的宗旨: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生活。

教学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思维碰撞,逐个完善,教师此时既是一个倾听者,又是一个引领者,并会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会坦率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教师此刻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你可以了解他们最原始的思维状态,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在解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在他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下时,教师的适时出现,及时点拨会使他们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摘要: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的主流话题,学生通过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使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益,同时向学生渗透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浅析葡萄牙语感叹句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葡萄牙语;感叹句;教学

人与人交际的目的不外乎寒暄问好、交流信息、提出要求和表达情感这四个方面,但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感叹句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句式。葡萄牙语感叹句形式多样,但也有其固定的句式和结构,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叹的含义也不同。在日常葡语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动词时态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感叹句教学上内容相对分散,不够系统,因此造成学生概念混乱,甚至弄不清感叹句的基本概念。本文拟从总结感叹句的主要构成元素、固定句式结构、感叹词等方面分析感叹句的句意并总结其使用方法,从而使感叹句教学具有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1 构成感叹句的主要元素和句式结构

一个完整的感叹句一般包含引起感叹的诱因(形容词)来描述性状,也要包含感叹的中心要素(名词),还有标志性的、饱含强烈感情色彩的符号——感叹号。由于感叹句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点,在某些感叹句中只有一个或若干个名词,某些感叹句中只有一个或若干个形容词,甚至可以用句号或问号代替感叹号。在句式结构上也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作为常用的口语表达句型,感叹句中的感叹词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1.1 几种常用感叹句型的归纳

1.1.1 副词que+形容词或名词

在基础葡萄牙语教材中,感叹句最常见的句型就是感叹词que引起的感叹句句型, 基本用法是在其后面可以加形容词或名词。

“Que+形容词!”这个句型,意为“真……!”或“太……!”。如:

Que alto!真高!

Que giro! 太有意思了!

第二种句型是“Que+名词!”,其中的名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或主观的名词,此表达句意为“真……!”或“太……!”;另一种名词是具体的人或物,这时感叹句的基本含义是:“这是什么……啊!” ,其语义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具体的情况要根据上下文而定。如:

Que pena! 真遗憾!

Que surpresa! 太意外了!

Que livro! 这是什么书啊!

Que estudante! 这是什么学生啊!

前两句中,pena、 surpresa两个名词的意思分为是“遗憾”、“惊讶”,是抽象的名词,因此可直接译成“真+名词!”;而第三句中的名词是具体的物质“书”,意为“这是什么书啊! ”,有可能表示这本书很有趣,值得阅读,表示惊叹;也有可能表示这本书写得很差,表达贬低、不满的感情。

1.1.2 Que +形容词+que+从句 “这个……太……! ”,如:

Que bonito que estevestidoé! 这条裙子真是太漂亮了!

Que fantástica que a atividade foi! 活动太精彩了!

这一句型应注意从句部分动词经常放在最后,把作为感叹对象的名词放在从句的开头,以表示强调。

1.1.3 Que+名词+t?o+形容词 “这……真是太……!”,如:

Que flor t?o bonita!这花真是太漂亮了!

Que menino t?o gordo!这小男孩真胖!

副词 t?o 意为“那么、太、如此”,属于程度副词,后面只能加形容词。

1.1.4 句型“t?o+形容词或副词!”“太……!”

“t?o+形容词”这一结构不能单独使用,除了前面介绍的与“Que+名词”搭配构成“Que+名词+t?o+形容词”句型外,还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意为“真是太……!”。如:

Ela é t?o elegante!她太优雅了!

A bebida é t?o fresca!这饮料真冰爽!

O apartamento é t?o espa?oso!这房子真宽敞!

“t?o+副词”一般是跟在动词后面使用,如:

Ele fala t?o bem inglês!他英语说得真好!

A universidade fica t?o longe do centro da cidade!学校离市中心太远了!

1.2 感叹句式分析

一般情况下,一句完整的感叹句应包含感叹的对象和感叹的修饰词。如:

Que lindaé a menina! 多漂亮的小姑娘!

Que estudantet?o estudioso! 多刻苦的学生啊!

由于葡语中名词有阴阳性、单复数之分,因此作为修饰名词的形容词也应根据其修饰的名词的性数发生变化。由于感叹句一般使用形容词对一个名词进行修饰或感叹,因此要注意形容词的性数一定要与所感叹的名词一致。

上述两个例句可以改写为陈述句:

A menina é linda.

O estudanteé estudioso.

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把此类感叹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式来验证句子是否正确。

1.3 辅助作用的感叹词

感叹词是一种拟声词,同样一种感情可以使用几个不同的感叹词表达,同样,一个感叹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感叹词通常在语句中起到强调语气和语义的关键性作用,是感叹句必不可少的辅助成分。葡语中常用的感叹词可概括为如下几大类:

惊讶:ah! (啊! ); oh! (哟! ); ih! (咦! ); hem! (嘿! ); caramba! (哎呦! ); Meu Deus! (天呐! )

喝彩:viva!(好哇! ); bravo!(加油! ); muitobem!(太好了! )

希望:oxalá!(但愿! ); tomara!(但愿如此! ); Quemdera!(但愿! ); Deus queira!(上帝保佑! )

呼叫:ó!(喂! ); eh!(哎! ); pchiu! (喂! ); socorro!(救命! )

愤怒:irra!(该死! ); apre!(滚! )

痛苦:ah! (唉! ); oh! (哎哟! ); ui! (喔唷!)

一般而言,感叹词只是粗略而模糊地记录人们感叹的声音符号,在表达不同的感情时,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的语调也有所不同。当然,在现实生活和言语交际中感叹词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 虚拟式句型中的感叹语气表达

葡语动词表示行为发生的方式,说话的人对发生事件所持的态度共有5个语式,有些语言也称其为语态:陈述式、虚拟式、命令式、条件式和不定式。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固定句式外,虚拟式也可以表示感叹的语义,由oxalá, tomara que, quem me dera que, deus me quera que 等词汇或短语引导的从句,可译为“要是……就好了! ”、“但愿……! ”。例如:

Tomara que amanh? n?o chova! 但愿明天不下雨!

Oxalá eles cá estivessem! 要是他们在就好了!

在这些词汇或短语引导的句型中,动词的时态在语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搭配不同时态,所表达的语义也有所不同。当从句中使用虚拟式现在时态时,一般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进行感叹;当从句用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态时,一般用来感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或是还没发生但是实现的可能性极小的事情。

上述短语也可以用连接词que替换,构成连接词“que +句子”句型,意为 “如果……就好了! ”。如:

Que me livremdestetipo de trabalho! 如果能让我摆脱这个工作就好了!

Que omundoestejacheio de paz! 但愿世界和平!

Que omenino fosse salvo! 但愿这小子安然无恙!

3 语篇在感叹句教学中的重要性

感叹句是一种以表达情感为主要功能的句类,不是静态的孤立句子。研究感叹句最恰当的翻译方法,理解其所表达的语义,应结合具体的语篇和语境进行分析, 因为同一个感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思是不同的。如:ah!

可以表示惊讶、痛苦、喜悦,可分别译为“啊”、“唉” 和 “哇”。总之,应根据上下文和不同的情境具体地辨析其所表达的含义。再如: Quem me dera que euemagrecesse! 既可以表示 “但愿我能减肥!”,又可以表示“假如我能变瘦就好了!”之意。如果不注重语篇和上下文,而仅仅局限在某个词汇或某个句型进行翻译,很可能曲解原文的语义,造成错误的翻译。因此在感叹句的教学中,建议在讲解感叹句的基本句型结构和翻译句式的同时,注重阅读和理解葡语原文,结合阅读全文和文章段落进行感叹句的语义讲解和翻译,也可通过情境实例辨析不同语境中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和语义。

4 结论

目前国内葡萄牙语教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对于其他语种还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的体系性也不够完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教学方法和语法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对语言的快速理解和灵活运用。现阶段国内外对于葡萄牙语感叹句较为系统的研究数量甚少,在葡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把葡语感叹句不够系统的语法点系统地进行总结,较为规律性地讲解给学生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由于感叹句使用具有极强的口语化特点,语法上相对灵活,语义上也内容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脱离具体语篇语境,采用实例开展教学,从而使学生者更系统、更清晰地理解和更为合理地应用感叹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洪梅.汉语感叹句[D].徐州:徐州师范学院,1994.

[3]叶志良.大学葡萄牙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王锁英,鲁晏宾.葡萄牙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周汉军,王增扬等.简明葡汉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4.

[6]《Dicionário da língua portuguesa》,Porto Editora,2011.

作者单位

葡萄优秀作文 篇9

小区中心公园里有一片长廊,半圆形的,无论长度还是宽度都足够壮观。长廊里侧,靠近花园的边缘,几株葡萄间距均匀的埋栽在泥土里。

一到春天,绿油油的藤蔓爬满了整个长廊,肆意向四周伸展、缠绕、匍匐,蓬蓬勃勃、生机无限。夏天到了,葡萄长的越发繁茂,藤与藤之间、叶与叶之间,挨挨挤挤、密不透风。在这骄阳似火、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它所遮挡下的一片浓荫,让人倍感凉爽和向往。花开了,细小的白花点缀于绿叶之间,星星点点,如漫天的星星分外抢眼。时间不久,嫩嫩的、青绿色的如小米粒似的葡萄粒便逐渐映入你的眼帘,一串串、一嘟噜又一嘟噜,随着果实的长大,重量的渐增,成串的葡萄从绿叶丛中脱颖而出,就那么脱离藤体,低垂下来,悬在半空,风过处,百花飞扬,洒落一地的落樱头絮,煞是美妙。

依稀记忆中,葡萄成熟的季节是在每年的8月份。每每此时,到广场玩耍的孩子,看着头顶那诱人的葡萄,总会经不住诱惑而攀爬采摘。采摘葡萄并不难,踩着廊沿,再抬脚攀附粗粗的葡萄藤,一伸手,那深紫色的、成熟的葡萄便触手可得了。摘一个,用手轻轻的擦一下,再或者吹一下“仙气”,不管三七二十一扔进嘴里,那甜甜的、酸酸的味道便蔓延开来,犹如三伏天吃到冰激凌般舒爽、过瘾。更多时候,很多大人也经受不住“美食”的.诱惑,加入采摘的行列,边摘边吃、边吃边笑、边赞叹,其乐无穷。

前几天,航在外边玩,回家时大呼让我吃葡萄。小小的手里放着十几颗熟透了的、大小不一、光滑圆溜、深紫色的葡萄。还没吃,口水几欲流出,吃一颗不过瘾,吃两颗甜到心里,吃三颗回味无穷......

葡萄优秀作文 篇10

葡萄没有成熟时穿着一件青绿色的外套,像晶莹剔透的翡翠。成熟的葡萄穿着一件紫色的外衣,像一颗颗紫红色的玛瑙。一串葡萄中的葡萄大小各异,大的像我们小桔灯的校牌,小的像一颗颗珍珠。

葡萄一颗颗抱在一起像亲密的一家人,密密麻麻的又像满天繁星,令人眼花缭乱。葡萄有许多颜色,有紫红色、有淡绿色、有白色,还有红色……五光十色,十分美丽,像不同颜色的珠宝一样。

我摸了摸,感觉凉凉的,滑滑的像洗了牛奶澡一样。瞧!那牛奶泡泡还没有洗干净呢!我轻轻的把皮扒开,青青的果肉出现在我眼前,半透明的像一颗水晶,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像喷了法国香水一样,馋的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我迫不及待把它放进嘴里,啊!酸酸甜甜真好吃,那味道留在我的齿间,真就是让人回味无穷。

葡萄有丰富的维生素C,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酿成葡萄酒;可以做成葡萄干;还可以变成葡萄面包等。

白山深处葡萄沟 篇11

第一次进葡萄沟缘于儿时嘴馋。那时是计划经济,家里吃的用的都凭证供应,每天上顿大饼子,下顿窝窝头,偶尔父母买个苹果,要一分为六,二位老人加上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片解解馋。同学大宝姥姥家是葡萄沟的,他常在我面前炫耀沟里的果子多酸多甜,说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大宝对我说:“想吃山果子吗?”一听说山果子,我的口水一个劲地往上涌,迫不急待地问“上哪儿?”“我姥姥家!山果子海了!”大宝自豪地说。“行!行!”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上路了。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路越来越崎岖,林子越来越密,记不得翻了几座山后,大宝才指着半山腰的一处毛草房说“瞧,那就是我姥姥家。”

大宝姥姥家就一间毛草屋,土墙上还裂了几道缝,家中仅有的家什,就是一张破桌子和坑上一床发黄黑的被子,被面破得像鱼网,棉花套子散烂地露在外面。大宝的舅舅坐在门槛上,三十好几的他还没娶上媳妇。听姥姥说,沟里穷没姑娘愿嫁过来,本村的姑娘能飞的都飞了,村里的光棍海了!其实这旮旯山好水好空气好,山上野菜、野果特多特鲜,可不通路,运不出去,只能白白烂掉!

大宝舅舅带着我们向西又翻了一座山,才走进了葡萄沟。只见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山间泉水清澈见底,四周山上郁郁葱葱,野花点缀在浅草丛中,蝴蝶在花间嬉戏,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然而,更具吸引力的是藏匿其问的野果子,每找到一处,我就兴奋地先大喊一通,然后敞开肚子造!以后,几乎每年秋天,我都要进沟,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尔后满载而归。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进了山区,公路修到了山沟里,荒山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小镇集市上各种适令果蔬应有尽有,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进沟尝鲜了。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军校,从此离开了家乡。一晃二十多年没进过葡萄沟了,她会变成什么样?像漂泊多年的游子期待着与母亲重逢,我梦想着再一次走近葡萄沟。

2007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大宝驾驶着刚买的私家车,载着我踏上了寻梦之旅。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来到大宝姥姥家住的村。原来的破毛草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砖瓦房和别墅式的小楼。大宝指着远处一栋三层小楼对我说“瞧,那就是舅舅家。人家现在是村里的林蛙养殖专业户,年收入十多万元,十六年前就娶上了媳妇,如今村里的小伙子再也不愁找不到对象,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争着嫁过来呢!”

我们的车一直开进了葡萄沟。举目环望四周的山坡上,一片片、一层层墨绿色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串串紫晶般的山葡萄,错落有致,浓淡相宜,令人眼馋心醉!村民们摘葡萄的、卖葡萄的,开车往城里送葡萄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宝向我介绍,改革开放后,葡萄沟发展特色山区经济,山葡萄、山枣子、山杏、蕨菜、元蘑等山果野菜不仅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还远销海内外。乡亲们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全家人盖一床被子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更值得提的是,近几年,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保护资源环境,葡萄沟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四十几家农户还加入了关东民俗旅游度假村的产业链,他们腾出自家的房舍,开办农家旅游饭店,城里人在这儿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还可以感受到新鲜的山野生活情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12

一、葡萄异果之传入

(一) 葡萄之得名

葡萄, 中国古代典籍中又写作“葡桃”、“蒲陶”、“蒲桃”。

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葡萄之名如此解释:“葡萄汉书作蒲桃, 可以造酒, 人酺饮之, 则醄然而醉, 故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 长者名马乳葡萄, 白者名水晶葡萄, 黑者名紫葡萄。” (1)

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对中文的葡萄名称作了这样的解释:“《汉书》以两个汉文方块字‘蒲陶’来称葡萄及其枝藤。从各种迹象来看, 这仍是对一个方言词的对音译名, 很可能是出自一种伊朗语, 某些人将此视为希腊文中葡萄串的词botrys的音变。无论其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原形如何, ‘蒲陶’始终以一种近似的写法‘葡萄’而一直保持到现今的汉语中。” (2)

苏振兴先生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认为:“葡萄, 为希腊文batrus之译音, 亦有人认为是伊斯兰教budawa之译音。中国史书《史记》、《汉书》中均称‘蒲陶’, 《后汉书》中称‘蒲萄’, 后来才逐渐使用‘葡萄’这一名称。”

葡萄之得名, 至今仍莫衷一是。但普遍认为, 葡萄之名来自于希腊文botrus的音译。

(二) 葡萄之产地

“据某些人认为, 葡萄原产于古代亚美尼亚, 或者无论如何也是在高加索以南地区, 它很早就传到了伊朗、希腊、意大利和处于伊朗影响下的西域, 因而它们在那里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御花园中被风土驯化” (3) 。

考古专家认为, 中亚西亚南部及邻近的东方各国, 包括伊朗、阿富汗等地是葡萄的发源地。葡萄既然产自西域地区, 那么又是谁把它带回汉土的呢?

(三) 最早的葡萄带回者考

最早的葡萄带回者,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 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1.葡萄是由张骞及其使节出使西域时带回

2.葡萄是在李广利及其使节破大宛后带回

3.在张骞、李广利自西域归来前已有葡萄

赞同第一种观点的, 主要有我国北魏时期的贾思勰, 美国学者费劳尔, 法国学者布尔努瓦, 我国的辛树帜、孙云蔚、林梅村, 等等。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四中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 取葡萄实, 于离宫别馆尽种之。” (4) “《齐民要术》引《博物志》, 此句作:‘张骞使西域还, 得安石榴、胡桃、蒲桃。’与此文字小异”。 (5) 美国学者费劳尔“认为张骞从西域只带回了苜蓿和葡萄树两种植物, 而其他都是后人带回而列入张骞名下, 但张骞作为先驱者是当之无愧的”。 (6) 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在《丝绸之路》中写道:“张骞于公元前125年左右归国时, 或者是稍后于第二次出使回国时, 携回了某些植物种子和中国人所陌生的两种苗禾, 即苜蓿和葡萄。” (7) 辛树帜先生在《中国果树史研究》中写道:“按上述汉使, 即至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而言, 大宛是现在的土耳其斯坦。由此可知, 中国的葡萄是张骞传进来的, 约在公元前128年。”孙云蔚先生在《中国果树史与果树资源》中写道:“根据文献资料, 我国古代葡萄 (欧洲葡萄) 是由张骞出使西域期间由中亚细亚一带引入是可靠的。当时引入的可能是葡萄种子 (也可能有些是苗木) 。引入的人, 可能是张骞本人, 也可能是张骞同行的其他人员。正因为张骞是正使 (总领导) , 所以文献上当然以张骞为代表。”林梅村先生在《丝绸之路散记》一书中提到:“张骞本人从中亚带回了葡萄和苜蓿等中原没有的物种。” (8) 持第一种观点的, 主要源于《史记·大宛列传》中的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 富者藏酒万余石, 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 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 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 外国使来众, 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9) 这段文字出现于张骞卒后李广利伐大宛前, 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没有言明汉使谓谁, 而后人联系此前张骞“凿空”之壮举, 便归功于张骞了。所以, 《酉阳杂俎》卷十八引魏使尉瑾之言:“此物 (葡萄) 实出于大宛, 张骞所致。” (10) 故《乾隆重修肃州新志》中有这样两句诗:“不是张骞通西域, 安能佳种自西来。”

赞成第二种观点的, 主要有日本学者桑原。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汉书·西域传》中的记载。其记载如下:“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 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久者至数十岁不败。俗耆目宿……贰师既斩宛王, 更立贵人素遇汉善者名昧蔡为宛王……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 又外国使来众, 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 极望焉。” (11) 张骞已于公元前114年卒, 而李广利伐大宛是在公元前104年, 因此, 汉使不可能为张骞。而“汉使采蒲陶”这一行径发生于李广利伐大宛之后, “带回种子的并非李广利, 而是那些为了解救人质或前往示威而被派遣到西域的使节, 总之都是李广利远征的成果, 所以把葡萄的传入归在他的名下也不为过” (12) 。故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中有载:“李广利贰师将军伐大宛, 得蒲陶。” (13) 10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亦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征服大宛, 携葡萄种归汉。”

长期以来, 第一和第二种观点在民间都颇有市场, 而犹以张骞及其使节出使西域带回葡萄种子之观点为盛。然而, 依据找到的材料, 我却更赞同第三种观点。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于是乎卢桔夏熟, 黄甘橙楱, 枇杷橪柿, 椁柰厚朴, 梬枣杨梅, 樱桃蒲陶, 隐夫郁棣, 枲鳏荔枝, 罗乎后宫, 列乎北园。” (14) “蒲陶”一词出现于《上林赋》。那《上林赋》又写于何时呢?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载:“司马相如者……以赀为郎, 事孝景帝……会景帝不好辞赋, 是时梁孝王来朝……相如见而说之……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乃著子虚之赋。会梁孝王卒, 相如归, 而家贫, 无以自业……其卒章归之于节俭, 因以风谏。奏之天子, 天子大说。其辞曰……赋奏, 天子以为郎。无是公言天子上林广大……相如为郎数岁, 会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人, 发巴蜀吏卒千人……” (15) 从以上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知道司马相如作《上林赋》的时间是在梁孝王卒之后、唐蒙通夜郎和西南夷之前。而梁孝王卒于景帝中元六年, 即公元前144年, 唐蒙通夜郎并开通西南夷则是在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 这比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长安的时间早了十几年。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张骞及其使节并非是最早带回葡萄的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如下记载:“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 始得此种, 而神农本草已有葡萄, 则汉前陇西旧有, 但未入关尔。” (16) 成书于汉代的医典《神农本草经》中亦记载道:“葡萄味甘平, 主筋骨湿痹, 益气倍力……可作酒, 生山谷。” (17) 从中, 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葡萄栽培早于张骞之通西域。只是张骞引进西域葡萄这一事件为时人所知、史籍所记载, 葡萄以一种更为人知道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 且其后西域葡萄在汉地逐渐普及, 人们才误以为在张骞通西域后才有葡萄。

再者, 史料价值颇高的《西京杂记》卷三载:“尉佗献高祖以鲛鱼、荔枝, 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南粤王尉佗献给高祖鲛鱼、荔枝, 汉高祖则赐还蒲桃锦。这一事件的出现, 比张骞通西域带回葡萄早六十余年。依此可见, 内地种植葡萄的时间很大可能早于西汉。因此, 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在张骞通西域、李广利伐大宛前, 中国已有葡萄。至于葡萄是作为土产品, 还是舶来品;若其作为舶来品, 却又非张骞、李广利及其使节最早带回, 那带回者又会是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更多资料的发现以作进一步的研究。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 张骞是至今所知的有史籍记载的最早带回西域葡萄的人。

二、葡萄美酒之大众化

(一) 葡萄酒之传入

西域的葡萄酒是否在张骞通西域后与其带回的西域葡萄一同传入, 至今未见史籍之明确记载。然而, “ (孝武之世) 遭值文、景玄默, 养民五世, 天下殷富, 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则建珠崖七郡, 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嶲, 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 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 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 四面而至”。 (18) 从中可一窥当时东西交通之繁荣和汉武帝搜觅域外珍宝之猎奇心态。因此,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 西域葡萄在张骞通西域后都在引进之列, 更何况是当时西域诸国流行的葡萄酒呢。所以, 日本学者陈舜臣认为:“与葡萄同时传入的, 当然还有葡萄酒。” (19) 汉代医典《神农本草经》亦言:“葡萄味甘平……可作酒。” (20) 成书于魏晋间的《汉武内传》中记载:“武帝时, 西王母下, 帝为设葡萄酒。”此段记述虽属神话故事, 却可以间接说明汉武帝时已有葡萄酒。

(二) 葡萄酒之矜贵

葡萄酒传入之初, 显得特别的弥足珍贵。《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灵帝时, 让、忠并迁中常侍, 封列侯……扶风人孟佗, 资产饶赡, 与奴结朋……佗时诣让……宾客咸惊, 谓佗善于让, 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 让大喜, 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21) 孟佗以宾客贿赂其珍玩的一部分送给了张让, 就获得了凉州刺史的官职。这其中虽未言孟佗贿赂张让的宝物是什么, 但“《三铺决引录注》曰:佗字伯郎。以蒲陶酒一斗遗让, 让即拜佗为凉州刺史”。 (22) 此中足见葡萄酒在当时的珍贵程度。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曰:“将军百战竟不侯, 伯良一斛得凉州。”

到了唐高祖时, 葡萄酒仍十分难得。《新唐书》卷一百记载了陈叔达这样一件事:“尝赐食, 得蒲陶不举, 帝问之, 对曰:臣母病渴, 求不能致, 愿归奉之。帝流涕曰:卿有母遗乎?因赐之, 又赉物百段。” (23) 身为高官的陈叔达, 其母亲患病想吃葡萄都难以得到, 何况以葡萄酿的葡萄酒呢, 更见葡萄酒之难得。

究其难得之原因, 主要在于西域之葡萄酒是被当作珍贵的贡品输入中原王朝的, 由于贡酒数量有限, 因此其进入中原境内也仅能满足皇族及一部分上层官员, 一般平民根本难以得见。所以, 唐以前的史料中亦较少见饮用葡萄酒的相关记载。

(三) 葡萄酒之走向大众化

直到贞观十四年, 即公元640年, 唐太宗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高昌, 西域葡萄酒之制法开始进入中原人的眼球。《太平御览》中就有记载:“ (唐太宗时) 及破高昌, 收马乳实于苑中种之, 并得其酒法。上自损益造酒。酒成, 凡有八色, 芳香酷烈, 味兼醒盎。既颁赐群臣, 京师始识其味。”这是站在当时唐人的角度来认识葡萄酒的。张一平先生在其《丝绸之路》中以粟特人的角度说:“在公元前640年, 他们 (粟特人) 又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内地, 汉人首次品尝到了葡萄酒的美味。” (24) 粟特人还做了另一件事, 促进了葡萄酒的普及:“在600—650年之间, 粟特人也在蒲昌海以南地区建立了四个聚落, 尤其是建立了一个个‘葡萄镇’, 因为他们在城市的正中心建立了一个葡萄园。粟特民族和地中海沿岸诸民族一样, 都有栽培葡萄的古老传统。他们在迁徙流浪中还想饮用驰名东亚的葡萄酒。最后, 他们在兰州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商人聚落, 甚至在中国重新统一后的新都城洛阳也建立了一个聚落, 这就接近了他们最偏爱的顾客——中国宫廷。” (25)

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中反映了军中流行葡萄酒之情形。李白《对酒》诗曰:“葡萄酒, 金叵罗, 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 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 芙蓉帐底奈君何?”此诗中的葡萄酒显然出自酒家, 这说明了葡萄酒已从宫廷走向民间。然而, 葡萄酒虽普及民间, 却仍然珍贵, 它像金叵罗一样, 作为少女出嫁的陪嫁。元稹在诗《西凉伎》中有云:“吾闻昔日西凉州, 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 红艳青旗朱粉楼。”于此诗中可一窥葡萄在唐朝的西凉州的广泛种植及葡萄酒之大规模酿造。《册府元龟》中所载的“葡萄酒西域有之, 前代或有贡献, 人皆不识”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 葡萄酒逐步走向民间, 进入民众的生活。

三、结语

葡萄初一优秀作文 篇13

生活中能遇到很多小事,但有些事情可以让你明白一些道理。

今天阳光明媚,姑姑提了一袋葡萄上来玩,我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葡萄,毫不客气的过去吃葡萄。我看了看,袋子里有绿葡萄和紫葡萄。绿葡萄晶莹剔透,绿得直逼你的眼,紫葡萄像紫色的玛瑙一样美丽。

我拿了一串绿葡萄,一口吃了下去,酸溜溜的汁水流进我的口中绿葡萄虽然像翡翠一般,但它非常酸,酸到掉牙。放下绿葡萄,提起一串紫葡萄,小心翼翼的吃下去,眼睛一亮,太甜了,紫葡萄的甘甜比得上蜂蜜,比得上甜滋滋的糖。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像绿葡萄没有籽,不能大口大口的`吃让我很遗憾。

绿葡萄虽然是酸溜溜的,让人难以下口,但它无籽吃得十分方便。紫葡萄是甜滋滋的,但它有籽,很麻烦。绿葡萄和紫葡萄让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像月亮,有时候很圆,有时候也会有缺口。

摘葡萄优秀作文 篇14

下午,我们来到了葡萄园。在门口,一位叔叔发给我们一个篮子和一把剪刀。我们跟着他,来到葡萄园里面。这里的葡萄棚子好大好高啊!葡萄架下的葡萄一串又一串,好大好多啊!我忍不住地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好甜啊!

我们沿着田梗继续往里走,爸爸看到了一串又大又紫的葡萄,拿出剪刀。我把手放在葡萄下面,接住葡萄。然后再用剪刀“咔擦”一声剪下来,放进在篮子里。后来,爸爸又跑到另外的大棚,剪了几串提子。我尝了一下,感觉提子比葡萄更甜。我们的篮子很快就盛满了。

虽然摘葡萄时间很短,但我们感觉里面很热,爸爸都满头大汗了。看来农民伯伯种葡萄是多么辛苦啊!

《葡萄沟》优秀教学课件 篇15

目前, 影响吐鲁番地区葡萄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很多, 但传统的葡萄种植理念和小棚架种植模式, 是影响葡萄机械化埋藤的首要因素。因此, 在推进吐鲁番小棚架葡萄机械化进程中, 必须做好小棚架改造和葡萄埋藤机选型。

一、葡萄小棚架改造

吐鲁番传统的葡萄小棚架种植模式, 棚架低矮, 葡萄种植行距4.5~5 m, 株距1~1.2 m, 沟宽1 m, 深0.7~0.9 m, 水泥立柱:根柱高度 (地面以上高度) 1.3~1.5 m, 梢柱高度 (地面以上高度) 1.4~1.6 m, 木椽作为横梁, 长度4.5~5 m, 根柱与梢柱之间的距离为3.5~4 m。这样的立柱设置不适合动力机械进架作业。因此, 在不改变传统小棚架栽培模式情况下, 尽量使用原来架式材料, 通过挪动和加高立柱的方法, 保证机械进出畅通;二是重新定制立柱高度, 对原有立柱进行更换。

架改一:棚架高度提升至1.7~1.9 m (地面以上高度) , 梢柱高度达不到要求的, 可在上端捆绑木料加高。

1.行距小于4.5m的小棚架:将根柱、梢柱均挪至葡萄栽种沟内或两侧 (如图1、图2)

2.行距4.5m以上的小棚架:将根柱挪至葡萄栽种沟边, 梢柱向行内部挪移1.6 m以上 (如图3、图4) , 为动力机具机械行走提供通道, 棚架两端地锚拉线与立柱对齐, 以免影响机具进出作业。

架改二:重新定制2.3~2.5 m高的立柱, 对原有立柱进行更换。这种方式浪费原材料、投入比较大, 但质量比较高。

注意事项:棚架的改造必须是在葡萄下架之后, 土壤结冻之前及冻土化解之后, 开春挖墩之前完成。

二、葡萄埋藤机选型

采用葡萄机械化埋藤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省力, 不伤根、不伤藤、堆土致密、不漏风, 效率高, 质量好的技术特点, 尤其是在目前工价日益高涨和劳动力奇缺的情况下, 广大葡萄种植农户迫切需要葡萄埋藤机的推广应用。

葡萄埋藤机, 作为葡萄藤越冬掩埋作业的专用机具, 是提高埋藤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降低作业者劳动强度的必选机具。当前, 市场上研制生产的葡萄埋藤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采用取土+输送覆土工作原理的葡萄埋藤机, 工作时, 将旋送的土经纵向输送、横向输送到达需要掩埋的葡萄藤上, 实现埋藤。这类葡萄埋藤机具, 优点是适宜于较宽的葡萄种植行距, 埋藤覆土高度较高, 取土沟可以距离葡萄根部较远。缺点是作业效率较低, 地头转弯大。 另一类是采用旋耕取土直接抛送覆土工作原理的葡萄埋藤机, 工作时, 直接旋耕抛土到双侧绑好的葡萄藤上, 实现覆土作业。优点是机具只工作一遍, 即可完成埋藤作业, 埋藤作业效率高, 适应一定的行距范围。缺点是仅适应葡萄单篱架种植、固定行距且行距较为一致, 最高埋土高度在0.3 m。

吐鲁番特殊的小棚架种植模式, 葡萄沟深窄, 埋藤作业时动力机械只能在葡萄架下行走作业, 因此对埋藤机具和动力机械的要求很高。近年来, 地区农机工作者对葡萄埋藤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 不断引进各类葡萄埋藤机械, 与农机销售企业、农机大户、葡萄种植户进行实地埋藤覆土试验, 不断改进埋藤机具作业性能, 提高葡萄埋藤技术, 筛选出适合该地区小棚架下作业的葡萄埋藤机。

纪俭:“葡萄王”缔造葡萄神话 篇16

纪俭,陕西户县人,农艺师,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户太系列葡萄发明人,被誉为“葡萄王”。

果农砍树,立志研究不裂、不落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秦岭北麓的户县、长安一带农民栽种的葡萄出现严重的裂果和落粒现象,鲜果供应期短,大量集中上市后,一斤葡萄仅卖8分钱,许多人忍痛砍掉了葡萄树,原来 1 万多亩的种植面积仅剩下2千多亩。时任户县葡萄研究所所长的纪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怎样让老乡不再砍葡萄树?那只有让葡萄不裂果、不落粒。

于是,他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承包了100多亩太平河荒滩地种植葡萄,创办起太河园艺场,准备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果农寻找另外的出路。为了搜集大量葡萄种植技术,他南下江浙,北上齐鲁,西奔新疆,东跑晋豫,恳拜专家教授,引进了国内外30多个葡萄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研究。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详细掌握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及葡萄在不同时期生长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可是葡萄裂果和落粒问题却一直都没有解决,于是他又把目光瞄向了野生葡萄,他发现野生葡萄一直到果子只剩下果皮的时候仍然不裂果、不落粒。受到启发的他跋山涉水收集野生葡萄品系,选择性地进行改良与嫁接繁育,很好的解决了葡萄裂果、落粒问题。

正当研究有所突破的时候,纪俭的爱人病倒了,经医院检查妻子被确诊为骨髓炎。按上世纪80年代的医疗水平,骨髓炎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为了把妻子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纪俭拿出了家里所有积蓄。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葡萄研究资金方面也就捉襟见肘了,不能够买品种来研究那就研究理论,他就把办公室搬到了病房,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学习理论。

1989年4月,妻子病愈。同年7月纪俭的葡萄新品种问世,比国内其他的品种早熟了20天。当时一碗面只卖2毛钱,而他的葡萄批发价就卖到了2元一斤。

付出得到收获,葡萄一年结了五次果

1994年纪俭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挂耐贮运、一年可结三次果的葡萄新优品种“户太8号”。1996年“户太8号”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准予在适宜地区种植推广,为我国的葡萄优良品种增添了一枝新秀。一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竟然又一次上了一个新台阶,结五次果子的新品种横空出世。陕西科技局邀请全国专家到他的农场考察,在这次考察中纪俭才知道葡萄多次结果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并没有培育出来这样的品种,自己是第一个培育出多次结果葡萄的人,同年他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年能结五次果?不可理喻!”这是日本葡萄爱好会理事长、葡萄协会副会长泽登芳在1998年来纪俭农场考察前说的话,在登上飞前还打电话核查,可带着15人组成的考察团的他在看了纪俭的葡萄后不禁由衷的赞赏。2005年他先后两次到纪俭的农场考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来中国三十余次,走遍了中国,今年到户县两次,户太品种是我目前见到过的最好的葡萄品种,户太葡萄是葡萄改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亚洲系品种的佼佼者,为我们树立、稳定亚洲系品种的世界地位及品牌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有可能成为世界品牌。”

回国后,泽登芳发表了多篇关于“户太”葡萄的研究论文,对于结多次果技术予以很高的评价。目前,“户太”品种已经在日本种植。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葡萄专家对“户太8号”葡萄的优良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法国园艺家品尝了“户太8号”后亲笔留言:“真正的葡萄在西安。”2007年7与28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士也来到户县葡萄示范园参观。

纪俭研制的“户太8号”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一年可多次结果、丰产性好、鲜食加工兼用的特性而赢得了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目前该品种在全国推广已达30余万亩。鲜果以其优良的品质,醇香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鲜果销售供不应求。有关专家预测,“户太8号”以每年数十倍的速度迅速扩展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他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前促后控”的科学培育技术,在一次果开花期和开花期之前,尽量促进新梢、新叶的生长,而开花期之后,则要适当限制新梢、新叶的过度疯长,达到果实品质好,产量高的目的,且能做到人为地控制多次果的生长和产量。这一培植法解决了葡萄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在营养转换期因气候等原因造成的激烈竞争和坐果率不高这一难题,是葡萄栽培上的一次创新,比国际传统的栽培技术省工省事,栽培简单,易管理,且能丰产质优,葡萄产量是国际平均产量的几倍。年亩产可达2500到3000公斤以上,且品质特别好,每年7月11月都有鲜果不断上市,鲜果供应期可达4个多月。记者了解到,就是在8月份的户县想买到地道的“户太8号”葡萄也不容易。

对于“户太8号”葡萄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01年陕西省农业厅在成果鉴定意见中指出: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把多次果葡萄生产化、商品化,是葡萄栽培史上的一大贡献;在葡萄多次结果和无核化栽培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又培育出“户太9号”,2000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户太10号”正在选育提纯中,从而形成“户太”系列葡萄新优品系。2003年吐鲁番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来到纪俭的研究所商讨引进户太葡萄种植事宜,这让纪俭感到意外,同时又十分高兴。“吐鲁番也要种植我的户太,让我有点不可思议。”纪俭说,原来吐鲁番的葡萄也裂果、落粒,且一年只能一熟。

挑战颠峰,制造中国冰葡萄酒

在完成了葡萄不裂果、落粒和早熟、多结果的课题后,纪俭再一次挑战起了冰葡萄酒这一行业颠峰课题。

据说冰葡萄酒来源于1974年调皮的冬季,德国Franconia地区突然遭遇一场早霜,秀色可餐的葡萄眼看即将毁于一旦,心痛得手忙脚乱的果农们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匆匆把半结冰的葡萄榨汁酿酒,结果居然酿出了一种风味独特于其它葡萄酒的酒品。欣喜之余,当地人就把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冰葡萄酒虽源自德国,却以加拿大的冰葡萄酒最负盛名。冰葡萄酒是葡萄酒中的上上极品,由于其独特浓郁的甜香醇厚风味,加上繁复、严谨、漫长的酿造过程使其身价倍增,酿制冰葡萄酒的葡萄必须在零下8到13度的天气采摘,葡萄在这个温度可以获得最理想的糖度和风味。这时的葡萄产量极低,往往一整棵葡萄树也仅能生产一瓶冰酒,因而被誉为“液体黄金”。

冰葡萄在高纬度地区种植才能酿制冰葡萄酒,纪俭是把冰葡萄种植在中纬度的第一人,并创造了鲜食葡萄与冰葡萄酒同时生产的国际先例。经加拿大的专家鉴定,纪俭做的冰酒比加拿大冰酒白藜芦醇含量还要高,各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0月17日,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北京祥康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乡村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成立了北京尼亚加拉冰酒俱乐部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户太”冰葡萄酒。

从选育葡萄新优品种、研究栽培技术,到进行葡萄的深加工,纪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奇迹。“葡萄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上一篇:描写快乐的秋天作文下一篇:短篇励志名言警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