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2024-06-19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共4篇)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1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董王庄乡位于宜阳南部,距县城35公里,辖2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万人人,总面积72平方公里。2009年8月以来,我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本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管理实施方案,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有效地预防村组干部腐败现象发生,减少了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一年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组织。董王庄乡党委、政府把三资管理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成立了董王庄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纪委书记任组长,财政所长任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财政所,安排专人负责对各村三资工作进行管理、检查和指导。各行政村经村民代表大会选出了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宣传动员。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三资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召开了村乡以上干部及乡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三资管理工作,要求各行政村把三

资管理工作当作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运用“4+2”工作法,“三权不变、两权分离”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提高办事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全乡三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3、严格程序,认真管理。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底数。为做好此项工作,首先,我们上乡要求,并结合我乡实际,印发《董王庄乡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查表》,下发到各行政村,与乡纪委的清查统计表同时填报。二是公示明细,接受监督。清理工作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村对清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公示,在公示时我们统一公示格式,统一下发公示通知,统一公示咨询电话。三是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清理工作经各村公示无异议和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后,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三管理工作台帐,全面反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附上资产处置情况附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附件。每册台帐一式两份,一份由村委保管,一份交由三资管理办公室保管,并输入微机。在三资管理动作中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帐数据,做到帐物相符。

二、取得的成效

1、强化了三资监管。一是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台帐、现金(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明细帐等,加强了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土地、山林承包合同管理制度,资金、财产管理制度,项目工程管理制度,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等,强化了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监督,规范了“三资”监管的程序。

2、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开展村级“三资”监督工作,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村社集体产权不清晰、资产长期闲置浪费、村民和干部不清楚集体“三资”资源私自转包、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还了村干部清白,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三资工作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资源统计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

3、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三资”管理的公开还需加强。

4、现行“三资”处理系统,每次在数据录入时都需要以

原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核算,频繁更换帐套,由于涉及帐套很多,每次更换需较长时间,工作效率不高; “三资”软件是新软件,系统不稳定,本地无业务人员,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把提升村干部素质作为村级“三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针对当前村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固定一定时间,对村干部特别是对村级领导班子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当前重点要加强法律法规规章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抓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本领。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贴近实际,采取集中办班、上大课、外出参观以及正反两方面的警示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抓好村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三资公开、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和承包合同的签订,必须推行公开招标制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制,完善三资各类台帐;要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组织等民主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确保这些组织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代理会计要严格把好村级收支原始凭证入账前的审核监督关,对不符合规定或手续不齐全的票据,要坚决退回补办。

同时,要定期对库存现金实行盘点核实,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3、加强考核,规范执行。要加大对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落实会计岗位职责,健全并强化审计和考核制度,把村级“三资”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绩列入干部考核内容,以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

4、改进现有的三资管理系统软件,增强可操作性,减少基层人员的工作量。

董王庄财政所

2010年10月26日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2

基于这种情况, 王庄煤矿多次在矿调度会上对安全检查中所发现的员工工作现场三违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要求必须采取措施, 严加管理。同时, 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解决职工心理问题, 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将各类伤害事故降到最低乃至从根本上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该矿积极对员工的安全心理问题进行了管理。

安全心理问题

在生产活动中,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即“三违”行为。如:明知规程的规定, 但为了赶进尺、抢进度、图方便、少出力, 有意投机取巧作业;由于素质差, 缺乏安全知识, 自控能力不强, 以及不懂操作程序, 导致的违章行为;由于安全意识淡薄, 存在偷懒侥幸心理, 作业中凑合、马虎, 多次违章侥幸没出事故, 屡次再违章等。

目前, 煤矿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 装备比较健全, 安全法规制度也较完善, 但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却不尽如人意。在井下生产活动中, 安全隐患常检查却常存在, 天天反“三违”, 而“三违”屡禁不绝, 未遂事故或零星事故还时有发生, 重大恶性事故屡次发生。回顾王庄煤矿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类事故, 如乘坐采区运转皮带伤人事故、跨越运转皮带伤人事故、放炮伤人事故、冒顶伤人事故、煤墙片帮伤人事故、跑车伤人事故、带电作业伤人事故等, 对此进行剖析反思, 都是违章行为所致。所以, “三违”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祸根。而诱发“三违”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呢?实践表明, 其因素很多,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职工的心理活动。职工的任何一种遵章守纪行为或“三违”行为, 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指导下产生的。比如:紧张心理、侥幸心理等, 都是形成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伤害事故的根源。为此, 企业只有正视了员工的心理问题, 才能解决规程得不到严格执行的老大难问题。

“三违”行为的心理分析

在生产活动中, 如果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作业时行为规范, 以及能对环境及设备的异常变化作出合理反应, 遇到需要处理的危险问题时能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就能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而如果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 不遵章守纪, 在遇到事故隐患时就可能处理不当, 从而导致隐患不能及时排除, 甚至会引发事故。 为此, 王庄煤矿总结了员工在实践中“三违”行为的形成, 都与员工不良的心理问题有关。例如:有的员工存在侥幸心理, 违章乘坐采区运转皮带而肢体受伤;有的员工存在麻痹心理, 面对现场作业中的隐患, 不感觉危险, 放松警惕, 以致冒顶被砸伤;有的员工存在模仿心理, 见他人不按程序作业, 也跟着模仿, 最终伤害了自己;有的员工存在偷懒心理, 图省事, 少出力, 怕麻烦, 走捷径, 跨越运转皮带, 被皮带绞伤;有的员工存在冒险心理, 明知作业现场危险, 还要违章蛮干, 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员工存在逞能心理, 明知作业现场危险性大, 他人不敢干, 逞能者却偏偏要干, 以致发生了伤害事故;有的员工存在凑合心理, 如架棚七扭八歪, 帮顶松动, 当压力来临时, 冒顶压住了作业者。此外, 还有因员工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紧张心理而导致的伤害事故。

对症下药

1. 通过调研、筛查和心理干预, 有效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

从目前操作规程以及法律法规的情况来看, 对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而实际上, 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并不是只受规程和法规的约束, 人在工作中的行为与其心理状态、性格特点、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为解决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违章行为, 2015 年1—6 月, 王庄煤矿组织有关专家和本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安全心理问题进行了调研、筛查和心理干预。

调研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察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关键程序, 以及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 搜集事故分析原因, 并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要点, 对员工在作业中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进行观察, 以分析员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特征。比如: 在不同工种的人员中, 收集针对员工的安全心理和行为评估信息, 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心理问题的评估。通过对王庄煤矿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访谈, 总结出了26 项易出事故者的心理原因, 并确定了影响员工安全心理的因素包括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班组气氛和安全意识等。

筛查阶段从性格特点、工作满意度、气质类型、班组气氛和安全意识5 个方面, 王庄煤矿对员工进行了安全心理分析, 筛查出具有不安全心理的个体, 筛选出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对象, 并在统计处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两个群体的特征。同时, 王庄煤矿还对事故的相关因素作出分析, 进行归类比较, 以发现引发事故心理的发生规律, 及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群体特征。

心理干预阶段此阶段是在安全心理筛查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以提高心理干预对象的安全意识, 验证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形成能够有效检验心理干预方法的评价系统。可运用个体咨询方法, 采用一对一模式, 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安全行为, 让员工倾诉心理上的压力, 并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形成正确的归因及达到调整认知的目的。同时, 通过安全心理行为训练, 让参与者在情境训练中去体验心理上的变化。可在训练过程中和结束后, 对员工进行认知上的调试, 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 最终形成工作所需的安全心理素质。如果以团体咨询为对象, 可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包括影响安全的个性因素主题讲座、情绪和压力讲座、安全心理知识讲座等, 以及依靠团体成员间的互动, 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激发个体潜能, 增强适应能力。

2. 安全心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按照王庄煤矿安全心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经过调研、筛查、分析后, 明确了企业员工易引发事故和不易引发事故两个群体及其特征模型。针对易引发事故群体提出了心理学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体系, 并对井下生产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诊断, 为解决职工心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安全心理干预王庄煤矿通过对60 名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验, 筛查出有7 名员工存在心理问题, 该矿据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通过个别心理辅导, 减少了员工心理问题。不过参加此次测试研究的人员仅是员工中的一部分, 一线作业员工中究竟还有多少易引发事故的个体, 值得继续关注。因此, 王庄煤矿还需要筛查全部的一线作业人员, 并对有问题的员工进行心理干预。

员工上岗前筛查, 减少事故人为心理隐患将安全心理和心理健康状况作为新员工上岗前评价标准之一, 这样既可起到筛查和预防作用, 又为岗位配置提供了依据。一线作业人员多为农民轮换工, 通过上岗前的心理测验, 把住入口关, 杜绝事故隐患高发性格类型人群被招聘到煤矿。同时, 对于测验合格的作业人员, 要考虑其性格、气质, 以及上下级搭配等因素, 并进行优化配置, 有效减少事故人为的心理隐患, 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针对事故原因分析, 制定防范措施通过对王庄煤矿12 起安全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 人的不安全心理是最主要事故因素。员工安全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基层队组气氛和安全意识5 个维度, 对于易引发事故群体的干预, 也是从这5 方面进行展开, 具体如表1 所示。

管理人员安全心理干预即使解决了员工个人心理问题, 如果作业环境不安全, 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缺陷, 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对煤矿井下管理人员而言, 他们的心理及行为状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的安全性。如果队干、班组长过分强调生产进度而忽视安全, 一方面这种对安全的错误认识会影响员工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让员工暴露在更加危险的生产环境中, 最终产生隐患甚至事故的概率会更大。因此, 企业也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心理干预。

提升员工队伍整体心理素质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 系统地对员工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 引导员工自我调节心理压力, 培养员工全新的生活观、人际观念;帮助员工保持稳定、健康、乐观向上的情绪, 增强员工的意志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心理素质, 也可解决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类隐患。

效果与评价

首先, 要提高企业安全心理问题管理的有效性, 就必须提高研究手段的科学性、规范性。还要对员工进行安全心理测试, 掌握每个劳动者的个性心理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做好员工的安全心理管理工作。比如:通过安全心理问卷及仪器筛查员工的心理问题, 以确定影响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解决员工心理问题, 对于企业多年来难以有效解决的人为心理隐患问题, 提供了心理管理对策措施。

其次, 由于煤矿员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 必须要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心理问题评估, 才能确定影响员工的安全心理因素。在安全心理筛查的基础上, 针对易引发事故及不易引发事故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群体特征进行心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同时, 要根据岗位的安全要求及劳动者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与训练, 特别要注意事故情境下的行为方式教育与训练, 这些都可有效提高员工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安全性。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02-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沉积的村级资产管理、土地流转、财务管理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1.1 集体资源匮乏

近年来,很多外来投资者看好了农村土地资源市场的经济价值,拿出一部分资金承包草原、耕地,因此导致村级大部分资源性资产外流,集体资产的经营权被转移。据统计,长岭县草原面积45200公顷,发包面积41961公顷,占总面积的93%,发包超过10年的占73%;“四荒”地770公顷,已全部发包,其中75%的“四荒”发包年限超过10年;从表面上看,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但承包合同期限大部分都超过30年,所有权已经隐性发生了改变。

1.2 违规操作严重

个别村干部无视政策法规,集体资产发包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以权谋私,搞暗箱操作,特别是村“三委”任期时间短(3年),上任后没有长远目标和规划,只顾个人或眼前利益,利用群众赋予的权利做对不起群众的事情,将集体资产任意发包、出售,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有的村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利益,原承包合同未到期又续签若干年;有的村由于村委会换届导致“一地两包”,签订两份合同;有的发包期限超过规定年限,因而导致土地承包合同纠纷频频发生,引起群众不满。

1.3 村级财务缺乏监督

个别干部截留、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或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不及时入账,坐收坐支,有的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白条入账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村干部为了捞取个人利益,搞所谓的公益事业,不搞工程预算,不搞公开招标,以最小的工程换取最大的“支出”,从中渔利。

1.4 村级财务不公开,制度不完善

由于实行了“村账乡管”,村级账目全部在乡镇农经管理部门,村级财务公开也带来了不利因素,有的因为乡、村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财务公开工作也因此而被忽略,有的公开不及时或公开不全面、不详细等。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压力,农村各项事业受到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规范农村承包合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耕地、山林、草原、四荒等资源性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承包、租赁、出售等流转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六步工作法”进行,要依法签订承包合同,做好承包合同签订、鉴证工作。在原承包合同未到期的情况下不准续签;对原合同未到期已经续签或不规范的承包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并予以纠正或完善;对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签订的合同要予以撤销。建立健全承包合同标准档案,实现网上登记,统一管理。

2.2 严格流转程序

集体资产的管理就是“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在发包、租赁、出售前,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由农经部门监督并组织实施。村级各项收入应在收到款项3日内上交到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代管,并纳入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动用集体资金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对干预、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的有关人员按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规定处理。

2.3 推进民主监督机制建设

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实行民主管理,账内核算,推行民主监督制度。每个村要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并统一刻制“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村级财务支出业务要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并加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印章,报乡镇农经站审核后入账。实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由于村级业务发生较少,实行按月结账,每季度公开一次,公开内容要真实、全面、具体。公开地点要选择在群众集中、村民方便阅览的固定公开栏。每季度首月5~10日为财务公开日。切实做到公开格式统一化、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时间标准化、公开资料档案化。

2.4 开展审计监督

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作用,组织力量认真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的监督工作。结合“三委”换届审计对干部任期内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发包、承包合同签订、集体资金管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5 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要成立相应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领导小组,每年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对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实行量化打分,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报组织部门备案,作为对提拔、任免、调离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网络出版时间:2013-7-5 14:50:04

董王庄乡三资管理工作总结 篇4

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 资源处置不当, 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过于简单, 内容不全, 程序不合等问题, 个别乡镇的“三资”管理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 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下, 有效解决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三资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2013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 改革创新添活力”的目标任务, 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为广大农民所关注, 是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人员培训, 做好农村财务工作, 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

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农业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

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国家下发的一系列文件, 充分说明了加强农村集体会计人员培训,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推行农村财务公开, 搞好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三资财务管理与财务公开不规范

长期的三资管理工作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和监督机制, 出现了现金管理不规范, 账目记录不完整等问题。部分基层工作者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收支均不入账。在收款后, 干部私自保管、挪用, 导致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 寅吃卯粮。

同时由于公开载体及方式较少, 对外公示财务信息量受到限制。在村务公开方面的落实程度不够, 公开不及时, 内容流于形式, 真实度低, 这些问题明显导致群众的信任度降低, 并出现深层次矛盾, 在群众和干部之间较易引发利益纠纷。

(二) 对外商业合作程序不完善

在集体矿产、山林、土地、果园等集体资产的承包出租时, 合同制定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发包期限过长, 指标超低。权利义务没有达到平等, 在公开投标时存在不公平竞争。有些甚至没有书面合同, 只是口头上协议等。

部分基层工作者以权谋私, 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如有些集体山林场、鱼塘、采石场等资源, 未向承包户签订合同, 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 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也反映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三) 管理者工作素养和能力不足

少数村三资管理工作者个人业务能力不足, 部分乡、镇干部人员流动性大, 在工作交接时反馈不及时, 移交档案不完整,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农村税费改革后, 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可管理资产少, 因此对三资管理工作意识的淡薄。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经营站管理职能之一。但目前农村乡镇经营站的工作人数较少, 监管能力严重不足。且一些经管人员常年为业务奔跑, 但因方向的不明确性, 从而“种了别人的地, 荒了自己的田”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 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优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要求,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 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进行试点研究。总结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 探索研究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和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研究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意见。

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评估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处置流程》、《农村集体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合同鉴证流程》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台账, 清算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完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合同等执行程序。在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方面, 以及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方面的监督检查要加强。而对集体“四荒”地的开发利用, 更要严格遵守公开竟价承包和招标制度。

(二)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

以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为前提, 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各乡镇党政府要积极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 加强财经财政知识的培训, 提高基层工作者的职业水平。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化, 即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 指导各地基层工作者熟悉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使基层工作者对于责任追究制有更深的了解并学习它。

(三) 完善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加大集体财务的公开力度, 强化对公开事项及时性和公开内容真实性的监督。同时开展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加强“重点村”和群众反映强烈村审计。使三资监管程序得到规范, 责任得到落实。

凡是涉及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承包、转让等行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一次性动用村集体资金数额较大的、因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增加债务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编制、调整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等重大事项, 必须通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商议、村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 并实行提议预告、决策公告、实施结果公示。而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 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杜绝暗箱操作, 较大资产、资源处置应按照招投标或公开拍卖方式确定经营者和买受人。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以案说教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对于把集体资源以低价承包或出售, 而获得个人私利的干部要严格查处。以案说教的方法扩大宣传力度, 教育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筑牢防腐拒变防线。同时对于不管理集体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追究渎职、失职罪, 同样受到应有的惩罚。

(四) 建立农村信息交流平台

推进农经系统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网络监管信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平台、合作社信息平台建设, 以县乡两级为重点, 采取先易后难、先单项再综合等办法, 有组织的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围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进一步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 加快开发建立农经综合服务平台, 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摘要: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即三资, 作为农民利益相关的问题向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但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 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瑾瑜.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福建农业, 2009.

[2]谢培河.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之对策[J].福建农业, 2010.

上一篇:财务部会计职称评定下一篇:如何学习园林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