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

2024-10-21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共5篇)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 篇1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简介

一、项目名称:平昌县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

二、投资人:重庆客商刘波

三、项目业主:平昌县敬生种植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该项目由重庆客商刘波投资,2012年4月23日注册成立平昌县敬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800万元,主要经营种植葛根、葛根粉加工、饲料养殖、中药材及食疗等,现有成员350余人(包括基地及各村的种植户),其中管理人员12名。

五、项目基本情况: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0.8亿元,拟在平昌县江口镇、双鹿、岳家、响滩等乡镇建葛根中药材种植基地2万亩及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年限为3年。

六、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已完成的种植基地及规模是:江口镇八庙村一、二、四社4200亩,响滩镇冠领村380亩,双鹿乡大鹿村600亩,板庙乡西角村780亩,元石乡黄滩村580亩,岳家镇金斗村650亩、云峰村500亩、观音村540亩,共计8100余亩。

七、投资完成情况:目前完成投资232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320万元,其中:土地租赁8100亩,投资530万元;购种苗664万株,投资167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共120万元。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 篇2

成果来源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本项研究探明了川麦冬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 为川麦冬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首次查清了危害川麦冬的蛴螬种类, 并对优势种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殖特技及发生危害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和研究, 为川麦冬蛴螬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拟定和采取的以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该项措施技术先进、效果显著, 筛选出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所提出的防治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在大面积生产上, 将蛴螬的危害率由60%降低到10%以下, 增产一倍, 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川麦冬栽培提供了防虫、高产、优质的可靠理论和丰富了川麦冬的栽培技术。该项研究填补了川麦冬蛴螬种类鉴定和综合防治研究的空白, 为中药材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研究提供了先进经验。对防治危害其他作物的蛴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川麦冬选种研究

成果来源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本项研究在川麦冬生产品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系统选种方法, 筛选出川麦冬良种大叶型, 较大田生产增产22.6%, 并对川麦冬良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 研究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工酶分析技术对川麦冬品种进化次序进行了研究, 对川麦冬有性繁殖、组织培养, 以及对良种的栽培技术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还开展了防止川麦冬泛糖技术的研究。

川麦冬选种成功不仅为药农增产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且对提高川麦冬的产品质量, 扩大出口量, 增创外汇, 提高川麦冬在医药行业的声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填补了川麦冬生产无良种的空白, 为麦冬育种工作丰富了种质资源, 也具有中药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三、武当玉兰的早产及植株矮化栽培技术研究

成果来源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本项成果通过研究成功的成套嫁接法, 一举解决了早产矮化问题, 使投产期从15~17年缩短到5年, 株高从10~20m降到了2~3m。全面解决了生产上存在的难题。

嫁接砧木的筛选结果, 明确了白玉兰、金山二月花等的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 药用成分符合药典要求。为保护种源, 扩大药源, 开辟了广阔途径。

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不仅对传统中药材生产, 而且对水土保持、园林绿化等都具有中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是一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成果。在木兰科药物栽培研究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经济特性:早产技术使无产期缩短3倍以上, 其效益又相应倍增。植株矮化后, 采摘方便, 省工增效, 采摘安全。本项目同时还具有绿化荒山, 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

四、川黄柏品种选育及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来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该成果在对四川和重庆19个县市的黄柏产区资源调查、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目前川渝地区栽培的黄柏树种主要为秃叶黄皮树, 并选育出经省级认定的“荥经黄柏”新品种, 在其适生区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系统研究, 提出了黄柏规范化育苗技术体系和黄柏无公害中药材造林配套技术, 并编制了《川黄柏规范化育苗技术规程 (SOP) 》、《无公害中药材造林技术规程 (SOP) 》, 具有可操作性。

研究提出了川黄柏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 并按照GAP技术规范, 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 为四川荥经鸿龙天然植物生化有限公司建立了川黄柏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提出了黄柏剥皮再生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 并对黄柏剥皮后再生过程的组织结构、生理特性、活性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黄柏环剥再生技术经济可行, 为黄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具有创新性。

该成果培育优质黄柏种苗300余万株, 规范化栽植1.5万亩, 示范推广10万亩, 示范作用明显, 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技术路线合理、方法科学、数据可靠、结论可信。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选进水平, 其中黄柏剥皮再生理论与技术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

五、药用真菌灵芝标准化培养及深加工产品产业化

成果来源单位:中科院微生物所。

灵芝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 在我国作为药物应用已有悠久历史。现在, 灵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版, 一部) 作为中药材载入, 同时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无毒副作用, 食药兼用。

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所含的药理活性成分十分丰富,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如免疫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放射与抗化疗作用, 镇静作用, 强心及抗心肌缺血作用, 调节血脂作用, 降血糖作用, 平喘作用, 保肝作用, 抗缺氧和抗衰老作用等。

我国是灵芝生产大国, 但栽培技术原始, 产品无标准, 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 加工技术落后, 主要生产者农民获利甚微。灵芝的产品主要是以灵芝原料或粗制加工品进入市场。

中药材桑葚的规范化种植及加工 篇3

目前用于生产栽培的果桑品种有5个左右,作鲜食或叶果两用桑居多,可作为中药材栽培的品种不多。我国台湾选育的“46C019”、“72C002”两个果桑专用高产优良品种,桑葚富含花色素苷、糖类、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pH值4.7,是栽培药用桑葚的理想品种。该两个品种桑果长椭圆形、紫褐色,平均单果重4.5克,果长径3厘米、横径2厘米,具有生长旺盛、结果枝发达、枝条细短、节间密、产果量高、一年能多次结果等特点。在宿迁地区,采用当地野生桑作砧木,剪取其枝条作接穗,用人工袋接方法繁育的成品苗,根茎粗壮,根系发达,耐运输,易成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该两个品种叶形小,高抗菌核病,结果枝发达,果实压弯枝条,易采果。一般667平方米(1亩)栽500株,第三年667平方米产青桑果1200公斤,由青变红采摘则在1500~2000公斤,成熟桑果则在3000公斤;成年后,可产成熟桑葚约4000公斤,667平方米效益在4500元左右。随着树冠增大,枝条增多,产量也逐年提高。

二、土壤及环境要求

山地、丘陵、四边地均可栽植,以肥水条件好的土壤产量最高。要选择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栽植,果桑园要远离公路、砖瓦厂等含有害气体的环境。

三、规范化栽培与管理

1.密度:桑树落叶后至苗木萌发前均可栽植,一般11月至第二年的3月为栽培适期。高密度栽植,第二年即可投产,667平方米栽500株,行距3米、株距0.45米。栽植当年任其生长,第二年采果结束后,立即剪去基部下垂枝,保留生长健壮的3~4个生长枝,在离地1.5米处剪去,促进新梢生长,培育新的结果枝。

2.施肥:在桑果出现前后,不施速效性氮肥,以保证用作中药材的质量。采果结束修剪后,重施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和豆饼最优, 促使花芽分化和形成,可显著提高产果数量和品质;在桑树营养生长期间,可施一些速效性肥料,以确保产生大量结果枝。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普施农家肥,解冻后追施有机复合肥。

3.治虫与防病:干旱季节注意防治桑蓟马和红蜘蛛,可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67平方米用量10~20克,最多喷洒2次;夏秋季节重点防治桑螟和天牛,可用2.5%溴氰菊脂乳油,667平方米用量20毫升,最多喷洒2次。干燥地区较少或不发生菌核病。长期阴雨、湿润地区易发生菌核病,在开花至结果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67平方米用量145克,对果桑枝、干、叶、果和地表全面喷洒,预防控制每隔6天1次,有病时每4天1次,共喷2~3次;采果前半个月停止用药。这样,可显著减少或控制菌核病的发生,同时避免农药残留对桑葚的污染。

四、适时采收与加工

在桑树发芽前,在树底下铺上稻草或塑料薄膜,防止泥土污染桑果。桑树开花结束后,果实逐渐膨大,枝条开始下垂,少量桑果由青变红时即可采摘,这时采下的青桑果虽然产量低,但质量最好,价格最高,每3公斤鲜青桑葚可产干货0.5公斤。桑葚呈红色时采摘产量较高,每2.25公斤鲜果可加工成干货0.5公斤。桑葚呈紫褐色时即成熟,产量最高,因本身含水量较多,很容易霉烂变质,采下后需即时烘干或冻干,设备要求较高。

采下的青桑果应随采收随干燥,可直接放在太阳下晒干,不可堆积放置。对于红桑果,另一种加工方法是:放在沸水上蒸馏15~20分钟,红色褪尽后即可放在太阳下翻晒,量大时也可利用烘茧设备进行处理。掌握干果手感较硬、用力碾压成粉末状时,即可袋包,然后放在阴凉干燥处,随时出售。

葛根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简介 篇4

日前,万亩中药材种植及循环经济旅游观光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编制完结,该项目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彭州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区面积10000亩,包括川芎苓种基地、黄精基地、白及基地、黄连基地、重楼基地、三木药材基地以及循环经济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该一期项目总投资为65000.00万元,建设周期为三年。

据专家分析,该项目建设顺应了当前发展的时代背景。

当前人民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亚健康群体日益增加,公众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有1/3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民更加关注精神文化生活及养生,养生则是为了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与人们当前的需求相契合。

我国中药养身文化,源源流传几千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药保健养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看,中药养生必将是养生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各地都掀起了学习中国养生文化的热潮。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和我国中医药院校展开合作,成立中医药学院或大学,开设中医(针灸)专业,共同培养中医药(针灸)的人才,如日本、韩国建立了政府承认的以中医药为基础的汉方医学和韩医教育的正规高等学院;在欧洲,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程;法国政府批准在公立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在美国注册中医学院有72所,送教育部审查批准的达30所,中医养生保健文化正迈进国际化。

州、都江堰中药材与药品生产基地,乐山、雅安、攀枝花的特色中药基地,甘孜、阿坝、凉山的藏药彝药基地,打造1个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

彭州市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四川中药材的重要产区,彭州医药产业历史悠久,现已发展成为彭州工业的重要支撑,全市拥有中成药生产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植物提取物生产企业、化学合成原料生产企业、生化提取企业、医疗器械、保健品生产企业超过30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从业人员7000人,是成都市医药产业“一核心两园区”的主要植物提取物和现代中药工业园,医药原料和制剂生产企业全部通过国家GPM认证,生产各类产品达300余种,部分产品远销欧美。以川穹、黄连、三木等6种主要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已经形成规模,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并已初步形成校友产业链。

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循环经济相关书籍 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本项目在进行中药材种植的同时,在产业基地内开展循环农业模式。将中草药提取物残渣回收利用,开展药渣加工,药渣养殖业。将养殖牲畜所排放的粪便进行统一回收,作为天然肥料反向利用。形成循环利用的环保型经济产业。

植面积约11600亩,年产值在1700万元左右。

彭州市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属于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旅游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512”地震前,白水河镇每年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约20万人以上,拉动了区域内农业,工业,服务行业的大力发展。彭州市发展中药材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 篇5

洛南县志华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7月20日通过发起人召开成立大会,主要业务范围:中药材、连翘、天麻的种植、收购、销售。注册资金为90万元。

合作社药材基地园位于洛南县高耀镇会仙村,现拥有社员25人。现阶段合作社针对会仙村小南沟组现有的土地进行了科学的种植连翘,并对种植后的天麻进行统防管理。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在两至三年内对现有的土地进行补植补造,科学统一管理,实现200亩优质、连翘园。

本社的发展思路是“以现有土地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消除贫困重点、以社员致富为目标。打造农业产品高端品牌,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社的运作模式是将社员的土地以及现有的连翘树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由合作社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经营所得的经济效益按章程依法分配。根据这个原则,合作社社在坚持以家庭分户为单位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经营,科学管理。

合作社组织机构合理,三会制度健全,社员(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利机构,经营管理实行理事会下的经理负责制,合作社设理事长1人、监事会3人,监理团队2人,服务队3人。

本社以天麻、连翘、经营业务为主,多元产业经营为辅;坚持“惠民、利民、为民”的基本原则,遵循“高规格建设、高标准生产、高科技指导、高质量监督”的经营理念,实现社员增收、带动社员致富。

上一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领导工作发展性评价方案下一篇:膨润土对农田土壤修复或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