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及饮片论文

2024-09-23

药材及饮片论文(共7篇)

药材及饮片论文 篇1

2010版《药典》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1]。一部正文共载“药材及饮片” (下简称《药典》[2]) 616种。

《药典》中标明毒性及注意品种在使用及审配方时尤应重视, 以确保用药安全。

1 按毒性与注意分类

1.1 “大毒”品种见表1。

1.2 “有毒”品种见表2。

1.3 “小毒”品种见表3。

1.4 特定人群禁忌品种见表4、5。

注:★2005版药典 (下称“05版”) 为忌服。☆05版载品种, 本版增禁忌。※18反、○19畏品种。剂量为g。各项均下同

注:05版:◇慎用;◎禁用;香加皮孕妇慎用 (本版取消) 。▲本版新增。各项均下同

1.5 十八反、十九畏等。十八反:附子、草乌、制草乌、川乌、制川乌反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瓜蒌、瓜蒌子、炒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甘草、炙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人参叶、西洋参、红参、北沙参、丹参、党参、玄参、苦参、南沙参、细辛、白芍、赤芍。十九畏:硫黄畏芒硝、玄明粉;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丁香、母丁香畏郁金;芒硝、玄明粉畏三棱;人参、人参叶、红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2 小结

2.1 毒性品种

“大毒”10种 (占总数的1.6%;均为孕妇禁用、及有其他注意) 、“有毒”42种 (6.8%;儿童禁用的1种 (罂粟壳) ) 、“小毒”31种 (5.0%;无18反、19畏品种) , 共83种 (13.4%) 。

2.2 无毒品种

533种 (占86.5%) 。表4中, 孕妇忌用1种、禁用7种、慎用44种;婴幼儿、儿童慎用各2种。

2.3 禁忌品种

孕儿无禁516种 (83.8%) ;孕忌2种 (0.3%) ;孕慎59种 (9.6%) ;孕禁39种 (6.3%) ;儿禁3种 (0.5%) 。

3 讨论与建议

3.1 禁忌分类

一般包括配伍、孕娠、病情、药食禁忌四类。但尚有生理 (大黄月经哺乳期慎用;马兜铃、天仙藤婴幼儿禁用, 儿童及老年人慎用;马钱子、马钱子粉、罂粟壳运动员慎用等) 、剂量与时间 (多为“大毒”与“有毒”品种, 朱砂不宜少量久用或大量服等;“小毒”品种只有苦杏仁内服不宜过量) 、生品 (瞌藤子不宜生用, 白果生食有毒等) 、给药途径 (红粉只能外用等) 、副反应 (常山有催吐副作用) 等禁忌。历代医药家对保护胎元都很重视, 但对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用药的重视还不够, 以上未注明该人群禁忌的品种是否均可使用, 应当明确。

3.2 禁、慎、忌服 (用) 的定义如何界定

本文中有禁服/用、慎服/用、忌服/用的表述。禁:止也 (《广雅》) 。慎:谨也 (《说文》) 。忌:憎恶也 (《说文》) ;禁戒 (忌戒、忌食、忌讳、禁忌) 。

综上所述, 禁即禁止、制止之意, 属于禁止使用之类, 如孕妇、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禁用天仙子。慎即谨慎之意, 属于谨慎使用之类, 如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肉桂, 否则, 可能引起或加重出血。忌即禁戒、禁忌之意, 医生嘱咐患者忌口 (食、嘴、吸) , 要求不吃/吸某些物品, 如忌食生冷/忌烟等。问题一:“禁、慎、忌”三字的程度怎样区别。问题二:“服”和“用”怎样区分, “用”是否包括了内服与外用两个方面、是不是“使用”的意思, 这些同行都很难确定。诸如此类的区别, 应在凡例中加以说明。

3.3 十九畏品种缺失

西洋参为人参的一种, 在其项下列为十八反品种, 但未载“畏五灵脂”的要求, 按理应属十九畏之列。

摘要:目的 了解《药典》标注毒性与注意品种, 确保中药安全使用。方法 对新版《药典》进行了归纳与整理。结果 “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 共计83种。孕妇禁、慎、忌服/用100种, 儿童 (包括婴幼儿) 禁/慎用3种。结论 10版在05版的基础上, 有17个品种增加了注意或提高了注意级别;新增“有毒”5种、“小毒”6种、特定人群禁忌8种。

关键词:2010版《药典》,药材及饮片,毒性与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2010年第5号) .2010年3月22日.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研究 篇2

1 规定中药材及饮片有效期的重要性

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中药材和饮片必须注明有效期, 对无标注、随意更改或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均应按照劣质药品进行处理。但从目前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 许多中药都未按照具体的有效期要求进行管理, 所以很难检测出药材是否已超出保质期, 不能判定药材的安全性, 这就给用药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中药质量标准化是保证中药材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中药材一般都采集于纯天然的植物, 且有较强的治疗功能。但就现阶段中药材质量的管理情况来看, 其水平尚未达到国际化标准, 在药品质量稳定性、环境认证和科技含量方面还有所欠缺, 这就导致中药材不能与国际接轨。澳大利亚等国家现阶段已实现了对中药材的规范化管理, 在药品出售的标签上标注名称、含量、用量、用法、登记号码、批号、制造商、有效期、地址、存放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 并且所有植物药材在《澳洲批准使用的药用物质名录》中均有记载, 药品的质量评价、测定有效期、稳定性资料和有效期依据都会明确标注。要提高我国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就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综合考虑药物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实验获取相关数据, 从而分析得出影响药物质量的各类因素, 掌握药物在各种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科学制定各类药物的有效期, 进而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标准, 这样就能为药品贮存提供科学依据, 为安全用药提供更多保障。

2 研究中药材及饮片有效期的主要方法

目前, 对中药材及饮片有效期的研究尚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们多借鉴国外相关方法。 (1) 经典恒温法。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得出, 在实验设计时主要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和性质, 确定具体的测定方法, 设计温度和取样时间, 然后根据之前的规划内容将药品放入不同温度的容器中, 进行取样测量, 最终得到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药品浓度。在判断药物反应等级时, 需通过浓度函数对时间作图, 然后利用斜率来判断药物的降解常数, 求出准确的反应活化能和t0.9。这种方法是利用增加存贮条件来改变药物的降解变化速度, 在不确定稳定结果前对药物变化做出评估和预测, 但其结果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加速实验一般会取4~5个温度值, 并进行4次以上的取样测试, 得出的结果较为准确, 但工作量较大。 (2) 留样观察法。该方法是在接近实际贮存条件时开展研究, 以更准确地获取药品的有效期。一般使用3批试验品, 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 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存放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1次, 1年后继续观察, 之后可以在18、24个月的时间段内取样监测, 某些药品需进行5年以上的稳定性监控。由于这些药品的数据较为分散, 所以一般会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来取得药品的有效期。如果检测结果无较大幅度变化, 则可判定药物有较强的稳定性, 不需再进行统计分析。 (3) 中药材研究经验法。中药在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中, 种类和来源也在不断增加, 且每种药材都有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 众多中医药研究者已总结出大量鉴别方法, 如淀粉含量较多会使药材容易出现虫蛀、生霉等问题;含有易挥发的油脂会导致药材气味散失, 如藿香、荆芥和薄荷在保存较长时间后, 其内部挥发油会减少, 从而降低原有药效;糖类和油脂含量较多的药材则易出现泛油问题。

3 示例

按留样观察法分别抽取3个批次的6种药材, 每个批次抽取10个样品。在该贮存条件下观察其性状变化, 具体见表1、表2。可以看出, 不同中药材的稳定性差异很大。因此, 必须根据各药材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保存方法和准确的有效期。除对中药材进行稳定性研究外, 还应考虑药材在采收加工、炮制、贮藏阶段, 以及包装方面的相关因素, 这些都能影响中药材及其饮片的有效期, 因此必须全面综合考虑, 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药物有效期的影响, 保证有效期研究的准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药材及其饮片有效期的研究符合我国中药材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有利于药物使用者的健康。在确定中药材及其饮片有效期时, 必须要使用科学准确的方法进行试验和监测, 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期的准确性。

摘要:多数西药说明书都准确标注了药品的有效期, 由于中药材存在特殊性, 故许多中药材均未对有效期进行明确标注。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应提高相应的质量标准, 并明确其贮存条件,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中药材和饮片的有效期。通过介绍中药材有效期的重要性, 研究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问题。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饮片,有效期

参考文献

[1]邓丽, 方建国, 贾少谦.论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1, 9 (10) :98.

药材及饮片论文 篇3

经验鉴别概括起来一般包括:“形状大小表面颜色质地, 断面气味水火试。”拿到中药材后要仔细观察以上诸方面, 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因此经验鉴别对于产、供、用及从事药品监督管理的人员尤为重要。

首先,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 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种中药材, 更需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 稍有疏忽就会给假劣药材造成可乘之机。而运用经验鉴别的方法, 往往能在对可疑品种进行抽样检查时发现问题。

其次, 经验鉴别中, 目测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虫蛀鼠咬、霉烂变质、走油变色等质量不合格及明显的假劣药材。怀疑药材被染色, 只要掰开观察就能发现外表皮与切断面颜色不一致。手捏发软则说明含水量大。手感沉重, 很易发现像天麻等贵重药材中插铁钎、灌沙子的情况。口尝则很容易检查出药材的真伪优劣。如砂仁, 正品味辛凉而苦, 所有伪品均辛辣无凉感及苦味。鼻间可嗅出药材的原有气味, 若气味改变则药材可能存在问题。有些药材若贮存日久, 气味散失, 则证明其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已失, 不能药用。

笔者特别指出性状项应该是中药 (材) 饮片必检之项。个别中药 (材) 饮片性状项不符合规定, 但可能存在 (薄层) 鉴别, (理化) 鉴别项符合规定。如:伪品天花粉, 鉴别项中的 (薄层色谱) 斑点与规定相同。但是其伪品性状的特征与正品却有很大差别。所以, 如果忽略 (性状) 的鉴定, 很可能出现不合格品而被检验成合格品, 造成检验结果的差错。只要性状不符合《药典》规定的则属伪劣品种。

1观察表面

由于用药部位、生物或特性不同, 每一种药材会有一定的外形特征。如川芎的根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团块;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道地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2观察颜色

药材颜色的不同或变化, 不仅与它的品种和本身的质量有关, 不适当的加工和储藏方法也会直接影响药材的色泽, 因此颜色是鉴别药材的重要因素。比如, 黄连色要黄, 丹参色要红, 玄参色偏黑等。

3观察断面

中药材都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等构造而成的, 而这些特征就是药材内部构造的直接体现。比如防己断面明显的车轮纹理, 杜仲在折断时更有胶状的细丝相连。

4口尝和鼻闻

论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 篇4

1 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必要性

1.1 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对于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加大了监督和管理的力度。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新增了很多品种,解决了中药饮片标准长期以来欠缺国家标准的问题,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出问题,中药标准从安全性、有效性、专属性控制方面都大幅度提升,体现了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的最高水平[1],这些变化反映出国家在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做出的努力。

我国对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早已实行有效期管理,而对中药材和饮片的有效期一直未见明确规定。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填补中药有效期缺乏国家标准的空白,将有助于完善我国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使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控制。

1.2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很多人认为中药不存在有效期问题,只要未出现霉变、泛油、虫蛀、变色等明显变质特征,就可以正常使用。民间有将鹿茸、人参等名贵中药收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做法。但是,在存放多年之后,这些中药的质量和药效是否发生变化?中药是否有收藏价值?哪些中药适合收藏?研究中药有效期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解答。

中药材和饮片流通环节多,而且市场规范化程度不够,有些中药在商贩手中长年囤积,并且,中药材和饮片在医院或药店的库存中也会出现积压,一些不常用的中药材和饮片在使用前可能在库房或药斗中已经存放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种现象令人担忧。存放期过长的中药,即使性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其内在质量可能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毒害物质生成等)。尤其在医院中药房进货量少,周转快,复核检验几为空白。如果将已经过期失效甚至生成有害物质的中药给患者使用,会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延误疾病治疗,甚至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研究制定中药有效期,对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的智慧。因中药取自天然,与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相比,更符合现代人崇尚自然和谐的健康理念;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疾病谱逐渐向慢性病转化,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擅长于通过调整人体内在机能状态实现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目的,在治疗慢性疾病和很多疑难杂症方面呈现出很多独特优势,越来越多为世界所认可。

中医离不开中药,然而,中药的质量受到药材产地、栽培条件、采收时间、加工炮制、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成分复杂且药效成分不明,质量的可控性难以实现,缺乏国际认可的标准使中药进入国际医药市场受到制约。因此,制定科学的标准与国际现代化药品标准接轨,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而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就是内容之一。

2 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药材及饮片的有效期的研究大多数是借鉴化学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方法测定不同存放期的成分含量,也有对不同存放期的药物进行药效评价,但从总体看,中药有效期的研究开展得不多。从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国内已有学者对陈皮、青皮、丹皮等中药材及饮片的储存时间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1 陈皮

陈皮为中药“六陈”之一,但对于陈皮是否越陈越好颇有争议。陈皮“陈久者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橙皮苷是一种由芸香糖基与橙皮苷元组成的黄酮类苷,存放时间越长,陈皮内的芸香糖与橙皮苷元结合形成的橙皮苷越多[2]。林林[3]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比较不同年份陈皮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规律,证实随着贮存年份的越长,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越高。周欣[4]等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对不同年限陈皮进行醇提物的分析鉴别,发现橙皮苷在逐年增多,而且陈皮在久置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和有机酯类物质。明代杜文燮编著《药鉴》中提到“陈皮须用隔年陈”,认为陈皮应存放有度。严寒静[5]等用GC-MS-DS法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的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发现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子量较小的成分减少,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增加。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陈皮中的挥发油会逐渐减少。黄敏[6]等的药理研究表明,贮存期为6个月和18个月的陈皮对小鼠的祛痰作用优于贮存期为30个月的陈皮。由此说明,陈皮不宜无限期存放。

2.2 青皮

王铁军[7]等对个青皮及其炮制品在储存期间橙皮苷进行1年的观察,认为生品略有下降,醋制品最高下降达14%左右。李先瑞[8]等将个青皮、四花青皮不同产地的样品放置木柜中存放,1年储藏期间外观形状及水分、浸出物及橙皮苷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2.3 丹皮

易建利[9]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0,3,6,9,12,18个月的牡丹皮药材和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均有下降趋势,并得到丹皮酚的百分含量与储存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药典标准初步推算出牡丹皮药材和饮片的储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和14.3个月。韩小燕[10]等采收来源于5个品种丹皮作为供试品,运用HPLC和HPLC-EC-MS分离、鉴定丹皮组分,在15个月内6次测定各组分含量,发现丹皮酚及其类似物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芍药苷及其类似物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原因不明,认为丹皮在采收后9个月内使用较好。

2.4 其他中药材和饮片

陈伟光[11]等对不同储存时间、储存方法的杭白菊用超声提取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发现杭白菊中总黄酮含量随存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真空包装和冷藏可有效延缓下降程度。季宇彬[12]等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干燥方法,贮藏年限及采收时间的青龙衣药材中的胡桃鲲含量,结果显示青龙衣贮藏时间越长,胡桃鲲含量越低,不同干燥方法、贮藏年限及采收时间对胡桃鲲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刘显富[13]等用HLPC法测定不同贮藏年限大花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发现3年后红景天苷的含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吴畏[14]等研究表明冰片无论是密闭储存还是暴露于空气中都有转化为樟脑的趋势,但至少60天内质量可以保证。

杨晶凡[15]等考察了不同储存期金莲花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发现在3年储存期中,荭草苷和牡荆苷的含量降低,而红草素-2”-O-β-L-半乳糖苷和藜芦酸含量升高。吕达等[16]发现厚朴药材可贮存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厚朴酚类物质在药材中稳定性好,厚朴酚的含量前3年呈增长趋势,3年后随着贮藏年限增加而略有下降,但贮存10年后仍高于采收当年,和厚朴酚的含量贮藏10年仍然有增长趋势。

3 研究制定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复杂性

3.1 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

研究制定中药有效期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判断中药材和饮片是否已经失效,归根到底是质量标准的问题。对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来说,有效期是指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到90%所需时间。而中药成分复杂,发挥作用的不是单一组分,而是多种组分协同作用。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很多种已知甚至是未知组分,据报道[17],至今已发现人参中含有200多种化合物,且至今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不明确,这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目前的质控方式只是通过测定中药材和饮片中1-2种已知成分的含量,但作为指标的成分不一定是药效成分或药效关联成分,有些指标成分既不是该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也不具备专属性,无法反映药材和饮片真实的药用价值和内在质量。因此,在评价中药的质量时,不能仅考虑指标成分的含量,而忽视真正发挥药效的组分的变化情况。在关键成分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有效期的制定难以找到科学严谨的依据。由此可见,中药材和饮片有效期的制定与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以药效成分的研究为基础。

3.2 中药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中药材和饮片的初始质量受到药材产地、栽培条件、采收时间、加工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来源的同一中药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差异大,内在品质和药效相差甚远。如黄连有味连、雅连、云连3个品种,其小檗碱含量从3%-5%不等,不同产地的味连中,小檗碱含量差异达5倍以上[18]。在初始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用“一刀切”的办法实行中药有效期管理,这显然缺乏合理性,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质优者原本还可以继续使用,但由于已到“有效期”而被判失效,造成资源浪费;而质劣者虽然未到“有效期”但是已经失效,却仍在使用,难以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

而且,即使是相同来源的同一批中药材,储藏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其有效期。保存适当,有效期长;保存不当,有效期短。因此,在研究储藏时间对中药质量影响的同时应重视储藏条件的影响。在这方面国内已有研究者对不同包材和储藏方法对当归和黄芪品质和保质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19,20]。

4 结语

药材及饮片论文 篇5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麻黄10g, 桂枝6g, 杏仁12g, 甘草4g, 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展开剂;0.5%碘的氯仿溶液;50%甲醇溶液。

1.2 仪器

UltMiate-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Nikon Eclipse E600生物显微镜;研钵;点样器;薄层板;中性三氧化二铝柱;容量瓶 (10mL) 。

1.3 方法

1.3.1 细胞壁破壁情况及颗粒直径

分别取适量超微饮片和原药材麻黄汤样品, 加适量92%左右的蒸馏水, 制成水装片。调好显微镜,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的破壁情况及颗粒的直径, 作好记录。

1.3.2 薄层色谱分析法

称取麻黄汤超微饮片32g和三倍的水一同放到研钵中, 有规律的向一个方向研磨, 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然后将除去少量气泡的混合物尽量平铺于玻板上 (厚度0.2~0.3mm) , 置于水平台上在室温下晾干 (约30min) , 然后置于100℃再进行烘干 (约30min) , 留着备用[3]。再取出原药材32g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制备玻片, 备用。用点样器在薄层板上点样, 点约距离为2cm左右的小圆点即可。将已经点完样的薄层板放到展开室的展开剂中, 密封展开室盖。观察, 直至小圆点展开一定距离 (约10~14cm) , 取出, 在室温下晾干, 喷洒0.5%碘的氯仿溶液直至显色, 进行比较分析。

1.3.3 盐酸麻黄碱的测定

将麻黄汤原药材32g制成粗粉, 与甲醇30mL混合与锥形瓶中, 称重, 进行超声处理 (约50min) 。50min后继续称重, 用甲醇补足, 摇匀使之充分混合, 过滤。将精密量取1mL滤液

置于中性三氧化二铝柱上, 用甲醇溶液洗脱, 收集约9mL洗脱液置于容量瓶中 (量程10mL) , 滴加一滴磷酸, 再倒入甲醇溶液直至刻度线, 混合摇匀, 作为实验组溶液。再取32g麻黄汤超微饮片, 按照上述方法制得对照组溶液。精细称得7.08g盐酸麻黄碱置于容量瓶中, 用甲醇溶液配制成10mL溶液, 量取2.5mL移至25mL容量瓶中, 再用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4]。分别量取上述溶液0.5mL, 1.0mL, 1.5mL, 2.0mL, 2.5mL定容到10mL。在20倍溶剂条件下, 观察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盐酸麻黄碱的溶出量 (mg/g) 。

1.4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壁破壁情况及颗粒直径

超微饮片的细胞基本看不到细胞壁, 绝大多数样品都呈颗粒状, 属于非细胞壁物质。视野中的细胞破壁率达到95%以上, 其颗粒的平均直径据测量为6~36μm, 最大颗粒直径达到100μm以上, 绝大多数的颗粒直径均在26μm左右[5]。而原药材的细胞数较多, 颗粒数较少。显微镜下视野中的破壁率低于20%, 远远低于超微饮片的破壁率。

2.2 薄层色谱分析法

薄层色谱照片显示, 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点, 可以看出化学成分没有明显的差异。

2.3 盐酸麻黄碱的测定

2.3.1 探究实验组峰值面积值和浓度的关系

在上述试验中, 为了探究峰面积值和麻黄碱浓度的关系, 分别量取实验组的溶液0.5mL, 1.0mL, 1.5mL, 2.0mL, 2.5mL定容到10mL, 它们依次是0.00305mg/mL, 0.00621mg/mL, 0.01312mg/mL, 0.02132, mg/mL0.05324mg/mL。在色谱仪的测量下, 得出他们的峰面积值分别为:1.1423、2.2134、4.1231、8.4723、17、8352.随着浓度的增加, 峰面积不断增大呈正相关,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3.2 超微饮片与常规饮片盐酸麻黄碱溶出速度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超微饮片在溶剂水中的溶出量经过10min,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35min, 35min, 40min的结果如下:0.80, 1.23, 1.64, 1.93, 2.12, 2.31mg。原药材的在相同条件的溶出量是3.12, 4.13, 4.64, 4.98, 5.25, 5.83mg。在相同时间段内超微饮片的盐酸麻黄碱的溶出量远大于原药材, 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 原药材溶出速率也稍大于超微饮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中医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 使得中药的地位大幅提高。中医治病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饮片的好坏。然而假药也随着中医的盛行日益增多。如何辨别药物真伪、如何使药物有效成分得以充足的利用是当务之急。

本项目应用仲景著名的麻黄桂枝汤, 通过三个实验对比, 来比较超微饮片和原药材的成分差异。通过细胞壁破壁情况及颗粒直径的测定的数据结果得知, 超微饮片的细胞破壁率为95以上, 颗粒的直径基本在6~36μm之间, 而原材料的破壁率在20%以下, 由此得知, 超微饮片基本不含有完整的细胞而主要以颗粒为主, 而原药材主要以细胞为主颗粒较少;薄层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超微饮片和原药材在相同位置上具有相同的斑点, 表明二者在化学组成上无明显差异。而盐酸麻黄碱的溶出量实验数据更加证明了, 正是由于超微饮片通过破壁处理, 使得有效成分得以更好的渗出。

中药超微饮片是现代较新型的中药饮片, 它通过超微细胞破壁技术加工, 使得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充分的渗出, 具有高效免煎煮、方便储存、干净卫生等诸多特点。而传统中药只通过传统制药技术处理有效成分难以被释放。喝中药往往需要多个疗程, 甚至多种处方不同时期的应用, 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使得患者不得不自己在家里煎煮药方。但是药方的煎煮有很多注意事项, 如需用瓷质锅、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药物的先煎后下等等, 尤其由于药物大多为树根树皮, 煎的时间不好拿捏, 导致药物发挥不了药效。而中药超微饮片可以避免诸多缺点, 既方便医师应用配伍, 又克服了传统中药煎煮复杂的煎煮过程, 使得人体可以充分的对药物得以吸收, 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大大提升了临床使用率。同时也使药物的采集率降低, 从而为环保做出了贡献。

通过实验发现, 超微饮片药物有效成分溶出量明显超过原料药, 因此在临床直接使用超微片时尤其是量效关系明显的药物或剧毒药物时, 应合理估算超微饮片与原料药物之间的换算, 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做到经济和环保。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麻黄汤超微饮片和原药材在成分组成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经典方剂麻黄汤为研究对象, 分别取等量的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 实验组使用中药超微饮片, 对照组使用中药原材料。每组均先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组药材浸泡时的细胞壁的破壁情况, 通过薄层色谱照片来鉴定麻黄、桂枝的化学成分, 以及通过化学方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浸出量。比较超微饮片和原药材成分组成的差异。结果 在显微镜下, 超微饮片基本看不到完整的细胞, 而原药材情况相反;薄层色谱照片显示, 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点;超微饮片盐酸麻黄碱浸出量是原药材的120倍。结论 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而通过超微技术的破壁处理, 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更好的渗出, 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超微饮片,组成成分,传统药材

参考文献

[1]李青, 董兆稀, 赵冰清, 等.十种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薄层色谱对比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8 (2) :85-88.

[2]高晓慧, 杨瑛, 杨永华, 等.茯苓超微粉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 2008, 24 (3) :93-94.

[3]Xu WY, Tang J, Ji CJ, et al.Application of a TLC chemical methodto detection of cyclotides in plants[J].Chin Sci Bull, 2008, 53 (11) :1671-1674.

[4]蔡光先, 李勇敏, 郑兵, 等.中药超微饮片量效关系及安全性初探[J].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9) :682-684.

药材及饮片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材、试剂与器材资料

黄连原药材60g,黄连超微饮片60g,盐酸小檗碱标准品,0.3%硫酸,乙醇,冰醋酸,氯仿,甲醇,石灰乳,盐酸等试剂,硅胶G板,回流装置,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等。

1.2 方法

取黄连超微饮片和原药材各60g,两种饮片都分为1、2、3组,共6组,每份20g。将1、2、3组饮片分别用0.3%硫酸200mL,冷浸24h,双层纱布过滤。向滤渣中分别加0.3%硫酸100mL, 1、2、3组分别冷浸15min、30min、60min。冷浸完毕后分别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加石灰乳调至中性,放置10min,抽滤,保留滤液。滤液用盐酸调pH2~3,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放置15min,抽滤,弃滤液。将所得沉淀于烘箱中干燥,称重[2]。比较6份粉末的质量。

取3号组的两份粉末各30m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min,滤过,滤液补加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取黄连超微饮片供试品、黄连原药材供试品、盐酸小檗碱标准品分别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醋酸(7∶1∶2)为展开剂,置展开缸中展开,取出,晾干,紫外灯(365nm)下检视,观察斑点。

将硅胶G板上与盐酸小檗碱相对应的两供试品斑点刮取下来,置50mL三角瓶中,分别加10mL甲醇超声提取20min,所得溶液即为供试品。分别吸取10µL及盐酸小檗碱标准品10µ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读出两者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并比较。

1.3 评定标准

质量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的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多,提取时间短的饮片,有效成分的溶出效果好[3]。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饮片提取得到总生物碱的情况

将两种饮片经过不同冷浸时间提取得到的总生物碱量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超微饮片得到的总生物碱多,并且浸泡15min时已提取基本完全,原药材冷浸60min的提取效率还不及超微饮片浸泡15min,三个时间段下的提取效率更是相差很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种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下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

将两种饮片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

由表2看出,二者的保留时相差不多,因为这一时间点出现的是相同成分,而峰面积相差很大,说明超微饮片的盐酸小檗碱溶出量多于原药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超微饮片是近些年一种新型的中药饮片加工形式,经过超微粉碎药材,几乎没有了原有的细胞形态,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细胞,但是成分没有被破坏,并且成分可以不经过细胞壁直接溶出,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溶出率[4,5,6]。

我们针对黄连这一药物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薄层色谱显示,两组饮片在相同位置有相同颜色的斑点,说明超微粉碎的黄连饮片与原药材所含有的成分相同。通过表1可见,超微饮片浸泡15min的总生物碱提取量高于原药材浸泡60min的提取量,三个时间段的平均溶出量,前者是后者的1.73倍,很明显,超微饮片的提取效率高,浸泡时间短,这样就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提取较多的成分。同样,在表2中可以看到,通过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溶出量的对比,超微饮片的溶出效果要好很多,其峰面积是原药材峰面积的1.52倍。综合整个实验过程说明,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含有相同的成分,经过提取两种饮片,前者的提取效率高,总生物碱和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量都相对较高,这种饮片不仅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同时也解决了传统中药携带和服用都不方便的问题[4]。当然也存在缺点,因为需要经过特殊加工,所以成本较高,但是整体看来,还是利大于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超微饮片与原药材成分组成的差异性。方法 取黄连超微饮片与黄连原药材及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提取并测定两种饮片总生物碱溶出量,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观察硅胶G薄层板上的斑点。测定并比较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总生物碱的溶出量及溶出速度。结果 总生物碱溶出量:超微饮片是原药材的1.73倍, 浸泡时间短。薄层色谱法:黄连的超微饮片、原药材提取物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品在硅胶G板的相同位置有相同颜色的斑点。且超微饮片提取物的颜色较深。高效液相色谱法:黄连的超微饮片提取物的峰面积是原药材提取物的峰面积的1.52倍。两种饮片总生物碱与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比较, P<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连超微饮片于原药材不仅在成分上不存在差异, 但是有效成分的溶出效果更好, 更利于提取。

关键词:超微饮片,黄连,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盐酸小檗碱

参考文献

[1]蔡光先, 李勇敏, 郑兵, 等.中药超微饮片量效关系及安全性初探[J].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9) :682-684.

[2]高晓慧, 杨瑛, 杨永华, 等.茯苓超微粉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 2008, 24 (3) :93-94.

[3]刘春海, 杨永华, 蔡光先.黄连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 2007, 29 (9) :1365-1367.

[4]Hu FQ, Yuan H, Zhang HH.Prepar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with clobetasolpropionate by anovel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 inaqueous system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Intern-ational J Pharm, 2002, 12 (11) :536-537.

[5]李青, 董兆稀, 赵冰清, 等.十种中药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薄层色谱对比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8 (2) :85-88.

药材及饮片论文 篇7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毒性中药材与饮片品种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其中对‘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表述,系沿用历代本草的记载,此项内容作为临床用药的警示性参考”,明确药典中毒性中药材及饮片的分级[2],三个级别收载的品种数分别为10、42和31,共83个品种,其中比上版新增的品种共11个(有毒品种5个、有小毒品种6个),详见表1。

2 毒性中药材与饮片质量标准的分析项目统计

经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83个毒性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进行统计,除性状项和一般的检查项目(如水分、灰分)外,共包含鉴别项150个、与毒性控制相关的检查项8个 (如雄黄中制订了三氧化二砷的限量检查) 、浸出物项34个和含量测定项52个, 详见表2。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现代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扩大应用在毒性中药材与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上也充分体现, 83个品种中制订了含量测定项的有49个, 其中有11个品种的含量测定项目的含量限度制定了上下限, 详见表3。但是仍然有34个品种的质量标准无含量测定项, 其中包含一个有大毒品种—闹羊花, 详见表4。

3 有大毒中药材与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概况

因有大毒的中药材与饮片品种毒性大、安全范围小(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接近) , 对其质量标准的要求相应较高[3], 项目相对较完善, 详见表5。

4 讨论

4.1 毒性品种的确定应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于毒性品种的确定主要依据历代本草记载,但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含有毒性成分的部分品种(如千里光、马兜铃、细辛等)未能在药典中标注毒性,建议下一版药典予以考虑。

4.2 部分品种应加强基础研究并完善质量标准

部分毒性品种的质量标准仍然不够完善,如大毒品种闹羊花的质量标准无有关其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等控制指标,建议对此类品种加强基础研究并完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吉华, 刘晶华, 黄子桐.执行《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中遇到的问[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9) :169.

[2]陈彦琳, 杜杰.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定义的分析与解读[J].中国现代中药, 2011, 13 (3) :2.

上一篇:旅游业发展背景下一篇:听力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