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2024-07-09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通用7篇)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1

2009~2010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2010年1月8日放寒假回到家乡之后,对于家乡家庭2009年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四户人家(刘大伯、任伯伯、张伯伯、刘二伯)。通过四家的情况反映该地区家庭收入情况。刘大伯家两口人一人赚钱两个人花,任伯伯家祖孙四代七口人四个人赚钱,张伯伯家四口人两个人赚钱,刘二伯家两口人两个人赚钱。

一、收入类型及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该地区主要收入为务农,其次为外出打工。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是大豆。刘大伯母由于身体不好有多种疾病只能大伯一个人赚钱,一个人种地比较艰难,加上前几年儿子结婚欠下外债,赚钱比较慢供不上花销,所以进城务工;任伯伯家伯伯、伯母、哥哥嫂子为主要劳动力,奶奶、弟弟(学生)、侄女(学龄前儿童)为纯消费者,由于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外出务工无法照料,所以在家务农。张伯伯家伯伯、伯母为劳动力、哥哥正在上大学、妹妹在上高中,由于务农挣钱慢供不上上学的孩子们花销,所以伯伯在家种地,伯母外出务工以贴家用;刘二伯家没有纯消费者两个人共同赚钱,伯母在家种地,伯伯外出务工,伯父家两个哥哥都以成婚单过,两个哥哥的国家免费粮田都让伯父家免费使用。在此地区基本有这几大种家庭形式,也有其他形式的。

二、基本收入情况

*有国家免费粮田人数

义务工费:18—55岁有劳动能力者每人每年上交80元义务工费(学生除外),所以刘伯伯家两人缴纳,任伯伯家四人缴纳,张伯伯家两人缴纳,刘二伯家两人缴纳。刘伯伯家之所以有粮补是因为刘伯伯家夫妇二人有国家免费粮田,由于欠债把土地抵押出去几年为偿还。

人年均收入={【收成*豆价-(承包费用+养地费)】*承包土地总亩数+(收成*豆价

1-养地费)*国家免费粮田总亩数+(粮补总数-义务工费)}/家庭人口数

情况分析:由于国家免费粮田现在不征收任何费用反而有补贴,所以在务农方面承包土地亩数、土地承包费、和家中纯消费者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刘大伯家在务农收入中只有粮补是收入所以人均收入最低。任伯伯家土地亩数虽多但由于家中四个劳力三个纯消费者,纯消费者占家庭成员42.86%,并且承包土地费用与其他三家相比也是最高的所以人均年收入较刘二伯家低。张伯伯家之所以人均年收入是较低的是因为家中纯消费者占家庭成员50%,承包土地亩数也很少,虽然土地承包费相对较低但其他两个影响条件的数据相差太多。刘二伯家中虽然未承包土地,但家中100%都是劳动力,并且没有土地承包费,两口人种了四口人的免费地所以人均年收入是最高的。

工资也是相对较低的,但人均年收入却是最高的,因为刘伯伯工作了十个月,还做了零工以贴家用,所以总数大,并且人口数为2相对较少,最终人均年净收入位居倒数第二是由于刘大伯夫妇两人在工作地需要租房有水电煤气费都是自己花费,所以月花费最高。任伯伯家没有外出打工,以务农为主,只在当地在自家农活忙完时,伯母在家附近打农工,大约赚了2000元没有额外支出,家中七口人平均下来只有200多元。张伯伯家张伯母在外打工打工期限十个月,月收入最高,年总收入位居第二,人年均收入为第三原因是家中四口人平分这份工资;虽然张伯伯家没有额外收入,但是张伯母所在工厂供住不供吃每个月只花吃饭钱并且张伯母非常节俭所以月消费很低,工资最高花费较低所以最后人均年净收入最高。刘二伯家刘二伯工资第二多,年总收入却第三是因为刘二伯仅工作六个月所以总数少,人均年收入第二是因为人口数少,人均年净收入第二是因为刘二伯自己在外打工的地方消费水平稍高工作非常累刘二伯经常会喝些酒,所以月消费比同是一人在外打工的张伯母月花费要高,并且人口数比张伯母家少两人。

三、支出情况

总支出却位居第二,是因为在外打工的地方消费水平要比家乡消费高,并且由于自家没有房屋和柴火所以在家乡的两个月人均花费也比较高,人均支出位居第二。任伯伯家没有外出打工所以没有打工地支出,主要支出为家乡支出,其次还有弟弟是个中学生,弟弟上学的支出约占家庭总支出的23%,任伯伯家人口众多所以总支出比较高位居第二,但是由于家乡消费水平比城市消费水平低,任伯伯家没有外出打工,所以任伯伯家人均支出是最低的。张伯伯家总支出是最多的,虽然张伯母在打工地十个月支出2000元,大部分时间张伯伯自己在家,家乡支出也就很少,但是张伯伯家哥哥在上大学年支出为17800元,妹妹在上高中年支出为10000元,两个学生的支出是张伯伯家的主要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84.242%,所以人均支出也是最高的。

在当地主要收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种地,另一种是进城务工。种地赚钱慢,但守家在地支出少,国家政策好有很多便民政策和补助,还有相应的贷款,家电三下乡,农机下乡等优惠政策。进城务工赚的钱比较多,每月都有工资可以拿,不过支出也较多,但有许多工厂管住还可以省下很多钱。家乡一年只有农忙时工作有半年时间是农闲时间,本地又没有企业可供选择,而进城打工是整年都可以工作,也可以说整年都在赚钱。综合来看还是打工更赚钱,所以当地身体条件、家庭情况允许的大部分村民都进城务工了,即使不能在外面工作一年也会出去几个月以补贴家用。在家庭支出方面学生消费比较高,没有学生的家庭普遍平均消费较少,再就是在外务工地的消费也比较高。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2

案例

“罗定稻米”是云浮罗定市的稻米品牌,2014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浮以罗定市为核心发展区,推动“罗定稻米”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模式创新,培育了“亚灿米”、“聚龙”、“青洲”等知名品牌,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

——“亚灿米”:“亚灿123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亚灿米”是“罗定稻米”的高端、有机品牌,其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引领、不断改革创新带动农民在当地就业致富的发展模式,被称为“亚灿123模式”。“亚灿米”由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丰智昌顺公司)自主培育,2015年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同时拥有中绿华厦、日本JAS-JONA、欧盟等国际三大有机认证的有机大米。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为当地农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以及进入该公司工作的工资性收入。公司以优质稻谷为原料建设酿酒厂、米醋厂等延伸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价值链——实施“农业工业化”,带动农民种稻收入和进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以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和当地民俗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实施“农业旅游化”,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民增收效益更加明显。

——聚龙米: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实现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生产“聚龙”米的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稻香园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自有核心基地5000亩,年生产加工优质稻米能力3万吨。公司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合作经营与沟通协调关系,创新了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带动了广大农民共同增收致富。“聚龙”米的产业化发展,辐射带动罗定市10个镇街建立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13万亩。2014年公司销售产品收入1.5亿元,实现税利1500多万元,联结和带动87000多农户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使农户实现该项目年增收超30%,其中,2015年公司的合作农户比非合作农户户均增收1800元。

效益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丰智昌顺公司的“亚灿123模式”,其实质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一是以先进的农业科技+有机生产引领。通过投资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健生栽培法、植物健生素等先进适用技术,并结合当地生产和种植实际成功研发“罗定红菌”、“丰智有机肥”,坚持有机种植和严格管理,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产品,引领了“亚灿米”系列产品形成和发展。二是以延伸稻米产业链实行“农业工业化”。借鉴泰国等大米工业化经验,以“亚灿米”作原材料合作兴建酿酒厂生产清香型有机白酒,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500吨,2014年建成一期投产后效益良好。以“亚灿农业合作总社”共建的灿神一号醋酿造厂等“农业工业化”系列项目正逐步投产,以亚灿米为原料研发的冰淇淋、系列日用品等产品不断面世。三是以“农业旅游化”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围绕当地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旅游化”,投资210万元在泗纶镇亚灿米基地建成欧陆式小镇及田间观光大道,同时提出实施“稻米波尔多计划”,大力发展有机生态旅游,致力把阿灿米基地所在镇、村打造成为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创新发展。

“亚灿123模式”使当地农民取得明显而持续的增收效果:(1)从种植收入看,2015年,参与到“亚灿米”有机种植的农民实际年纯收入每亩达1960元,对照种植其它绿色水稻收入大幅增加230%。农民实际获得“三份收入”:每亩地1000—12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把稻米卖给公司的收入、参与公司工作的工资收入等。(2)“农业工业化”后,按照亚灿米酿酒厂现阶段年生产能力100吨测算,不仅稳定并增加了种植的“三份收入”,而且进厂工作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月人均约3920元。丰智昌顺公司投资1.8亿元(目前已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的亚灿米有机中心,使当地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工人或公司股东,将大大拉升当地农民收入。(3)实现“农业旅游化”后,随着系列计划实施,及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亚灿米”的产业链不断拉长,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

(二)“公司+理事会+农户”经营模式,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提高和经营性收入倍增。

在探索实践“公司+理事会+农户”经营模式中,稻香园公司通过理事会出面,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关系,采取直接租赁、间接整合、订单回购、土地入股等土地联结方式,让农户自愿加入公司的生产基地,实现土地的有序流转整合。公司实行“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回收加工,统一销售。“公司+理事会+农户”经营模式,一方面确保了稻香园公司与农户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公司的持续经营收益可控。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每年可获得每亩900—1200元租金收入;一部分农民被返聘参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月人均工资收入2000多元;另一部分农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经营收入。

罗定市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以“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普遍增加。以“亚灿米”种植基地的泗纶镇为例,该镇“十二五”时期农村居民收入中的财产性收入不仅大幅度增加,近两年其财产性收入及在居民收入的占比明显高于全省水平,经营性收入也高于全省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水平1.64倍以上(详见下表)。

(三)“五位一体”农村综合改革,建立起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

自2011年云浮被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罗定市作为其中重要一分子,积极探索以“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农村综合改革。在明晰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云浮以金融改革为支撑,切实保障农业生产投入、稳定农民增收。近年大力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公开民主评定信用等级,对“较好”等级以上的信用户实行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为全市2.5万户农户67.5万个人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并完成16.31万户村民的信用等级评定;金融机构对信用户累计授信2.22亿元,累计为4208户信用户发放贷款1.45亿元,为稻米产业发放贷款1.86亿元。

随着“五位一体”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理事会+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罗定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98元,增长8.6%。整个“十二五”时期,罗定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年均近1000元稳步增加。

启示

“罗定稻米”及相关著名品牌的经验做法,构成了有效、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罗定样本,其富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旅游化并同时兼具农业4.0的特征,形成“三化”渐次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工人化提供了路径借鉴。

(一)创新农业科技的研发应用,发挥其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引擎作用。“亚灿米”有机水稻种植能持续增收,其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生物科技成果“罗定红菌”、“丰智有机肥”、“丰智高效钾肥”等的配合使用,加上公司以丰智天然健生栽培法的严格种植管理,发挥了重要引擎作用。其他农业种植地区特别是有关农业企业,应学习借鉴丰智昌顺公司引进、吸收先进农业科技并不断创新生产管理的做法经验,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结合自身优势、乡土特色等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性、可持续性。

(二)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探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路径。在农业产业化和“亚灿123模式”下,罗定市农民由过去自家种植水稻只获得售粮收入,到实施土地流转后获得租金、被吸收到公司工作成为农业工人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农业工业化”、“农业合作总社”由当地农民转变为工人、企业股东,其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将获得较大增长;而当实行“农业旅游化”后,部分“洗脚上田”的农民成为个体工商户可获得经营性收入。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使农民避免了单纯种植的失收风险,收入构成大大改善,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因此,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就能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外溢效应,逐步形成“三农”价值链,让农民在一系列生产、经营链条中分享收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提高。

(三)完善合作经营模式,加快建立确保农民增收的制度保障。“公司+理事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经营和发展活力,促进了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合作总社”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让农民成为股东,依法投资更获得法定的经济利益和权利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种社会资源和发展要素涌现,但能否成为农民增收条件,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也要更好发挥地方自治组织、乡贤理事会等作用,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合作经营的体制机制,建立起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制度保障。

家庭收入差距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篇3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一次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浙江万里学院是浙江省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在校生规模超过万人,以浙江省籍为主,学校情况在浙江高校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以该校为主要实证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分析浙江万里学院的情况,进而发现普遍存在的规律。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分层抽样法,共向学生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73份,其中有效问卷806份,有效样本数超该校在校生总数的5%,可以认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在问卷中,笔者设计了多个问题,除了调查学生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学生心理压力、学分绩点、对教学水平的评价、对辅导员的评价、对住宿饮食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大体覆盖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以上问题均以打分的形式出现,数值的高低代表了学生的情况或对某问题的态度。例如,为调查学生的心理压力,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给自己的心理压力评分,可选范围在1?10分以内,1分为“没有压力”,压力越大则分数越大,10分为“压力非常大”,可出现小数部分,如1.5、2.3等。

调查结果

问卷回收汇总后,笔者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首先对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做了分组(见表1)然后,以学生家庭年收入为分类标准,具体分析了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群体对各种评分问题的回答情况。例如,将所有家庭年收入在30000元以下的学生归为一类,分别计算了他们心理压力的平均分、学分绩点的平均分、对学校评价的平均分,等等。具体结果见表2。

同时,问卷中还通过一系列问题了解了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学生的家庭收入存在明显差距

由表1可知,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0以下的,达到26.7%,再加上30000?50000之间的,中低收入家庭合计超过55%。同时,年收入100000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也达到了20.5%,而位于中间档次(50000?80000,80000?100000)的合计不超过25%。此数据反映出:学生家庭收入差距明显,中低收入家庭占据较大比重,中等收入家庭比例相对偏低,高收入家庭的比例也较高,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

家庭收入不同档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表2为例,可以发现:8个打分项目对比,处于不同家庭收入档次学生的平均分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分数之间还有较大差异。

以心理压力分数为例,“家庭年收入80000?100000”这一组学生的平均打分最低:4.84,而“家庭年收入30000以下”这一组学生的平均打分达到了5.59,差别明显。给人直观的感觉就是:家庭收入不同的学生,对各个问题的回答存在差异。除了根据平均数对比进行直观感受外,笔者还利用spas软件进行了“假设检验”,从数学上证明差异的存在。根据检验,笔者发现上述差异的确是存在的,即家庭收入不同的学生,对上述项目的评分确实有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单纯的平均数“不完全一致”,而是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表明:不同档次家庭收入的学生群体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也是不同的。换言之,家庭收入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心理压力程度不一,成绩不一样,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评价也不同。

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相对而言是心理最稳定、最认同学校相关工作的群体

将表2进行整理后,可以得到如下结果: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包括家庭年收入30000?50000、50000?80000、80000?100000的三档),相比其他收入档次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压力较小,成绩较好,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相对而言,来自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0000以下)和高收入家庭(年收入100000以上)的学生在各项评分上则同属于一个极端:心理压力较大、学习成绩较差、对学校工作评价较低。

进一步地分析,我们可以说,属于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是该校表现相对稳定、对学校认同度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是学校稳定的基础,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支撑。

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上述分析结论虽然是根据对该校部分学生的调查而得出的,但是可以认为能够代表该校整体的情况,并能够对浙江乃至全国的高校提供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提供一个适合所有人发展的氛围,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是开展工作的根本目的。

首先,原有的一些对学生的认识需要转变,对于贫困生和家境优越学生的相关问题都需要给予重视,而且应该明了同样表现的问题也可能由不一样的原因导致。我们往往重视对贫困生的相关工作,却不大关心另一个极端——家庭富裕的学生,似乎认为“穷人比富人更有可能出问题”,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我们通常会觉得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大,但表2显示,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同样有相对很高的压力(5.38)。综合来看,贫困生和家庭富裕学生虽然家庭条件相差很大,却共同构成了该校学生中心理不稳定、成绩差、不满意学校状况的群体,但是现象虽然一样,导致的原因却有差别。比如对于学校的住宿、饮食情况,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评分都很低,但这两个群体不满意的原因可能有本质的区别。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对住宿、饮食的价格和价格的变化更加注意,他们的不满往往更多集中于价格上;而高收入家庭的学生对价格一般不敏感,却更加在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这种新的情况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其次,认真划分工作对象,重新定位工作的立足点,全面分析反馈结果。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家庭收入档次的学生群体,其个人情况和对学校的评价,实际上是有明显差异的。一项工作开展后,可能不同的群体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对该校各项工作评分的时候,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与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相比,两个群体所给的分数差距很大,证明同样的工作在受到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支持、认可的时候,却可能被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反对、抵触。如果对此不加分析,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可能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具体实践中,要重视学生家庭收入差异可能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的影响,既要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实事求是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又要综合考虑反馈结果,尽量消除由于群体差异带来的干扰,正确认识我们的工作成果。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4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

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对商家的细分市场定位提供参考

调查采样地点: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5月1日——年5月3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250份,收回216份,回收率达86。4%

根据调查结果,生成以下报告: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于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农户家庭收入与支出调查报告 篇5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选择某市中连乡民主村3户农户,对每户农户2009种植业基本情况、养殖业基本情况、林果业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务工情况以及家庭支出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中连乡民主村是一个人口不到600户,只有2000人左右的小村。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收入情况:

1、种植业基本情况:

主要种植各类蔬菜,如辣椒、白菜、南瓜、黄瓜等等,也有农户种植花生、玉米等,但大部分农户一般都是小面积种植,供自家食用,也有部分用来销售。

2、养殖业基本情况:

养猪是近几年来影响农户较大的产业。近几年猪肉涨价,一头可净赚1000元左右,如此大的利润导致原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纷纷改投养猪进而改变了农村产业分布。村里多以家庭散户养猪为主,生猪一般可卖9.4元一斤。其中饲料是一个重头,一袋饲料140多元,而一头猪平均吃掉四袋饲料,这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养猪的高额利益,村里以养猪致富的也有不少。农户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3、林果业基本情况:

民主村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柑桔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一般农户柑桔种植量并不多,一亩地平均年产3000-5000斤,年产5000斤已经达到极限了,假如一户一年卖柑橘1万来斤可赚5000块钱,而近年来化肥的大幅度涨价使农户的负担越来越重。除去化肥的花费后就只剩两三千的利润。如此低的回报率不禁让农户心寒。因此,少量种植的柑桔主要供自家食用,多余的分给亲朋好友或就近销售。

4、手工业、加工业、服务业基本情况:

由于民主村工业落后,手工业收入低,服务行业不发达,所以民主村农户一般很少从事此类劳动,此类收入基本可忽略不计。

5、家庭成员务工情况:

村中外出务工人员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80、90后,如果不是在上学,就是外出打工。由于物价上涨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作物种植到日常的吃穿住行,不是靠单薄的纯传统产业可以支付的起的。因而很多人放弃了传统的务农形式而投身外出打工的行列。他们看到的是外出打工的相对于纯农业较高的回报率和部分轻视农业生产,嫌乡贫旧的思想。

二、家庭支出情况:民主村农户家庭支出主要为生产成本、生活开支、子女教育、医疗开支。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劳动力外流严重。这一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物价上涨给农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日常消费及各类开支不是靠单薄的纯传统产业可以支付的起的。因而很多人

放弃了传统的务农形式而投身外出打工的行列。部分人轻视农业生产,嫌乡贫旧。当然我们对这种现象无可指责,任谁都会被高回报率吸引,且这种养家糊口的方式也在各地区广为认同。但事实证明,外出打工的行列并非想象的吃香。一个人在外需要承担生活所有的开销,养家糊口成了不现实的空想。轻壮年出走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原先的农业由谁来管理?现象表明,老弱病残挑起了繁重的农务。而有些土地也开始荒芜,引起了资源的浪费。指望外出打工推动经济发展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该反思,以这种形势下去,谁来推动经济?哪种形势才能带领民众真正致富?

2、农民素质偏低。民主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9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8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9.8%。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村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不够高。大部分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很多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基本上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

3、低保,医疗保险等福利问题。新农村的建设不仅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本质目的是改善百姓的生活。而医疗保险,低保等问题也成了真正惠及百姓的关键。低保问题也并非表面现象那么明朗。许多孤苦无依的老人唯有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过活。日常的营养摄入根本不够,生活清贫如此却无人问津。更有反映所谓的低保并没有落实到实处。由于一些暗箱操作使得农村真正低保的农户没有得到低保而相对富一些的农户却莫名其妙的有权享受低保政策。养老保险的政策也由于投保费用高而未能实施。很多问题村民看在眼里却憋在心里,有不平却不知道提出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政府也只是做了表面工夫,未能真正替群众考虑到所有问题,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4、贫富差距问题。新农村推动了村经济的发展,在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贫富差距甚大。富者拥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资产不在话下。这样少数一批人通过大规模养殖种植或承包农业来发家致富从一开始的小规模经营到后来利用廉价劳动力逐步扩大规模。投资工业带来的巨大利润更是吸引富者集资生产。而贫困户既无资金支持又无知识储备,即使有心致富也无能力集资。虽说一个地区的发展肯定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过程,但事实证明贫富两个极端正在不断扩大,很少有人注意到贫困的农户还住着黄土茅草屋,而富者却开起了奔驰宝马。虽说村里一些富裕者兴办工厂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实际上是压轧廉价的劳动力,不提供技术资金,贫者想富也难。

5、物价上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归结到底一切问题都跟物价上涨有关。我们清楚地看到,菜价涨了,药价涨了,化肥价涨了。农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了农户的大部分收入。由于农业投资大,获利周期长,收入微薄,给农户带来了厌农情绪,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不断上升的物价和停滞不前的收入水平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可以看到农户的购买能力在下降。涨价的一系列变化变化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起居。导致了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现象,地区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四、建议:

1、立足农业特色。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部分人轻视农业生产,嫌乡贫旧的思想等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

乡镇的农业特色,创造品牌效应,促进农户收入的提高。加强精神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嫌乡贫旧的思想。

2、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知识的科普宣传,发放一些农业科普书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任职,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三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

3、政府政策应该公开化明朗化。村民应该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政策之所以难以实施是因为政府没有与村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例如养老保险遇到的阻碍可通过政府的扶持来解决。针对一些贫困户可实行暂时补助的政策,先由政府承担一部分费用,等受助者有能力偿还了再停止补助。实行人性化的政策管理。而低保问题应给予严格的等级划定并适当提高低保费用。

4、贫富差距一直存在但我们可以尝试缩小这一差距。实施互帮互助原则。有经验的成功者可以给贫困者传授经验与技术。而政府应该在技术与资金上给予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序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扶贫、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为村民创业贷款提供绿色通道。这样可以让创业者无资金方面的顾虑,也可以大胆创业。相关的风险政策也应该及时到位。

5、适当调整物价。物价上涨的问题是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政策或一个举动就可以改变的。我们只能作出适当调整来缓解物价上涨对民众带来的压力。政府已经在逐步发挥它的作用减轻民众负担,各类补贴补助,限制物价无牵制上涨的政策也正在取得一定成效。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其间政府与市场,民众的合作配合是置关重要的一步。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来源于我院输液中心的患者家属,选择确定有家庭储存药品的200户家庭成员,每一户家庭选择1名成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0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例,初中41例,高中69例,大专34例,本科以上29例。家庭收入情况:月收入2 000元以下48户,2 001~5 000元107户,5 001元以上55户。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统一调查表,由药剂人员负责向被调查人员充分讲明问卷中的内容,被调查人员充分理解后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储存药品的种类、储存管理、常见用药行为及获取药物使用知识途径等项目,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200户家庭储存药品种类

见表1。

2.2 200户家庭储存药品管理情况

见表2。

2.3 200户家庭储存药品使用情况

见表3。

2.4 200户家庭成员安全用药知识来源

见表4。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自我保健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2]。从200户家庭储存药品的种类统计分析,家庭储存药品的种类主要以抗感冒药(81.5%)、抗生素(60.5%)、外用药(45.5%)等为主,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方便。

从200户家庭储存药品管理统计分析,相当部分人群储存药品时不注意药品的理化性质、储存条件、有效期、放置位置、内服外用药品混合管理等,《中国药典》储存项的规定,各种药品都有一定的储存条件,这是对药品的储存和保管的基本要求,按照严格的储存条件,才能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环境因素是影响药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公众家庭储存药品知识较欠缺,对药性不了解,对储存药品缺乏监管,可能造成药品因储存条件不良,影响药品的质量,导致药品使用时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从200户家庭储存药品的安全应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根据经验自行给药较为泛滥,家庭用药存在盲目性,使用时多种药品混合使用,不考虑药物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居民用药知识主要来源于医生(59.0%)、药剂人员(26.5%)、医疗广告(20.5%)等途径,用药知识欠缺,导致药品风险[3],居民获取药物使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生和药剂人员,可见,医生和药剂人员应承担居民安全用药的主要责任。

用药错误是不可忽视的药品风险因素之一[3],药物必须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应用,才能使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医生和药学人员应加强对家庭储存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指导工作,加大公众对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引导公众在医生和药学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品[4,5,6],营造全社会关注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促进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不合理用药对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方国英.居民安全用药知识调查分析[J].医药导报,2009,27(4):529-530.

[2]李赛琴,朱选兵.滥用抗感冒药的危害性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52-53.

[3]曾繁典.药品风险管理[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18(5):307.

[4]查勇,赵燕,覃正碧.我国基本药物的地位与合理用药[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5-96.

[5]于伟凡.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与药学服务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5):99.

家乡家庭收入情况调查 篇7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设10-3班姓名:芦建永 调查时间:2012-7-15至2012-7-25

调查地点: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杨晓军

综述: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响应党的号召,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我利用暑假10天的时间,对我们村展开了关于农村家庭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让我了解到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来源情况,分析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调查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借这次实践来锻炼我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希望能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我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

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质量的好坏,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我以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为例,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有关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进行展开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及采访整理,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目前郭庄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如何去提高农村家庭居民收入的办法,希望此次实践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杨集乡郭庄村;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来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基于此,我以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郭庄村为例,利用暑假10天的时间采用发放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有关农村家庭居民收入来源进行展开调查,经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得郭庄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 60%; 第二产业约占 8 %; 第三产业约占 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 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所以对郭庄村的居民收入来源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该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粮食作物

由于该村还是传统的农业村,粮食作物在该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该县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该村农民中大约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该村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3000~8000 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 60%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该县甚至全省的粮食安全。目前该村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小辣椒,据我调查了解该经济作物在市场上还是可以的,为该村农民赚取了不少钱。

三、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该村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该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该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也应带头发展该产业。

四、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该村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今年该村为例,数据统计得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五、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我对该村的调查,今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

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调查显示外出打工者均为中青年,而在家都是老的、少的,对下一代以及老人不好,本人认为不利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太给予支持。

六、其他收入(包括移民、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各种补助)

随着国家一些全局性政策的出台,一部分农民正好在政策的落实范围之内。如重庆、湖北等 地的三峡库区的移民工程,山西、内蒙、山西、河北、山东等各地的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一些多山、交通不便利的落后山区地封山育林生态移民工程等。很大一部分农民因此而纷纷离开原来相对落后的生存环境。同时还有移民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 一系列惠农措施,每年的各种补助近额会有几千元到上万元,其中移民补助更多达几万元。经对该村的调查,有部分农民家庭的地被修路所占或其他原因,政府给予补助几千元到上万元,有部分家庭贫困受国家补助。但是这些收入只是一次的,而不是长期的。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该村经济来源及所占比例,发现现阶段该村农民收入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该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

第二,该村人均收入偏低。人均收入是衡量家庭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该村,特别是一些偏僻的贫困小家庭,交通不便,人均收入还很低,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民人均收入情况明显地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三个层次中又是参差不齐的。年人均收入在 1000元的属于低收入阶层,占 38%左右;中等阶层年人均收入在 1000---3000 元,占了 47%;年人均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属于高收入阶层了,只占了15%。

第三、农村经济增收速度缓慢。我国经济发展几乎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然而对该村来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却很缓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

计算在 14%~20%之间。而 1997 年以来平均只有 4%。二是同现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比慢的多,要比城市居民低5个百分点左右。

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一是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二是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三是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从目前看来,针对该村存在的收入问题,提出如下一些促进该村民收入增加的建议及对策。

一,农民家庭组合化。农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自行组合几项家庭收入,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求各大高校的教授和专职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家庭收入组合化,例如一户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可以适当的选择养殖业,这样即可以提高家庭的收入,又可以把一些资源合理运用。

二,建立起农产品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农业、畜牧业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各方面生产、价格等市场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化解由于信息梗塞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多,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三,积极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科技致富和转岗就业能力,为农民工外出打工做好基础,二是增强农民工自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使他们在本地大胆创业,扩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能力,带动就近劳动力就业创收,进一步扩宽农民就业渠道。

四,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从农村生产规模方面:一是推进规模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以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广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三是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对加大对“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针对当前该村家庭收入调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占中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应该通过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进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多种途径,尽快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M】

【2】王国生,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

【3】《求实》2009年12期

上一篇:24岁创业故事-徐欢下一篇:底圩初级中学2011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工作及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