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的简介(共8篇)
webquest的简介 篇1
WebQuest简介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学习方式,在国际上已被看作一种规范化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探究的方法,特别适合多学科综合主题学习。一个完整的WebQuest包括六大设计要素:
情境部分为问题解决提供可信的具体情境。这部分的作用是导入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部分是对学生们在探究结束时要完成的绩效或成果的简洁描述。其中成果通常为电子作品形式,不但可以用于班级交流汇报,教师也可借此评估学生的理解。
过程部分描述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活动步骤,并提供相关建议,包括小组角色与任务分配、工作流程与进度控制、思考方法与探究路径等。
资源部分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网上资源、图书馆资料等。这些资源都是事先经过教师预选的,以便学生们可以应用有质量的资源进行探究。
评价部分是通过量规来实现的。量规不但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技巧。?
结语部分通过简短的一两句话,概述学生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WebQuest的用时比较灵活,作为成熟的学习模式,其设计要素含纳了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实用策略,为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快捷的途径。它为教师从授导型教学到完全开放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中间阶段的良好过渡,可以引导学生像熟练的研究者那样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逐渐形成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webquest的简介 篇2
●W eb Quest设计改进技术措施
W eb Q uest在教学中的高耗低效, 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标不清、机械套用、措施不得力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要素。突破低效“瓶颈”, 改进设计、提高效能是关键。以下简要说明语文学科应该怎样改进技术措施、提高教学效能。
1. 改进任务设计
技术要领: (1) 任务应基于真实问题情境。W eb Q uest任务应来源于现实生活, 具有真实的问题情境。一个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探究活动对学生才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2) 任务对学生具有探究价值。说服、设计、评判……不管任务形式怎样, 任务都应超越简单的重复记忆活动, 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3) 引导学生画“任务树”。要想让学生有成效地完成探究任务, 引导学生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操作性强的一个个小任务非常重要。任务分得越细, 对学生探究活动就越具有指向作用。 (4) 对完成任务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对完成任务的方法、路径作出清晰的规划, 给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比如让小组讨论决定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小组事先决定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制定每人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规定任务完成的截止期限。
设计禁忌:将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作为“任务”形式, 或将探究目标定位于一些事实性知识、记忆性内容上, 如生字词掌握, 课文内容复述等。要知道, 任务只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而不是教学目标本身。
案例推荐:高中一年级语文《胡同文化》 (h ttp://h i.baidu.com/%D5%C5%D7%C5%B 3%E 1%B 0%F 2%B 5%C4%D3%E 3/blog/item/ede36b815265a2d8bc3e1ea8.h tml) 。本课采用典型的专家策略, 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围绕北京胡同开展研究, 扮演不同的角色 (历史顾问、建筑顾问、人文顾问、文学顾问) , 从历史、建筑、人文等角度评论“胡同文化”, 完成文化评论、文学创作、读后感等的探究任务。本设计中, 任务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且直接指向学生高级思维活动。
2. 精心组织资源
技术要领: (1) 精心筛选资源信息。提供最能体现文章观点和具有核心支撑力的材料, 精心剪裁组织材料。 (2) 提供阅读提要。提供资源的简要介绍, 并加上充满新意和悬念的资源标题, 供学生快速遴选。 (3) 以结构良好的信息方式呈现。采用资源嵌入方式最佳, 方便学生即时阅读。若采用列表方式, 资源应按探究任务或角色探究需要给予分类。还可依据与探索主题联系紧密程度按“核心资源”“相关资源”“泛在资源”分类。 (4) 提出处理资源材料的具体方法。如提出小组分工阅读文献资料, 提取材料主要观点;与相关作品进行比较, 记录阅读感受, 分析观点的不同;在广泛阅读基础上, 思考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阅读相关文献, 寻找支持观点;小组协商讨论, 整合提出主要观点;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提交主要观点等要求。 (5) 提倡各种资源通道与资源获取方式。W eb Q uest主要依靠网络资源, 但不排斥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以及讲座、实地考察等获取信息的方式, 不排斥学生主动获取各类信息资源。
设计禁忌:资源杂乱堆砌罗列, 信息形式单一, 既没有明确地阅读指导, 也没有醒目的阅读提纲, 此时让学生阅读, 极易使学生茫然无序地乱读一通, 遁入“复制+粘贴”拼凑研究报告之学习歧途。
案例推荐:高中二年级语文《药》 (h ttp://www.being.org.cn/webquest/y ao/y ao.h tm) 。本课教师为学生制作了一个“资源导航”, 将与探究主题相关的资源细分为“鲁迅的介绍”“鲁迅传记与作品”“评读鲁迅”等几类, 并给学生提供用以自主查找资源信息的搜索引擎, 为学生高效选择、快速处理提供了诸多便利。
3. 提供探究支架
技术要领: (1) 提供给学生接受支架。支架是在学习过程的某个特定点建立的一种提供帮助的临时结构, 接收框架帮助学习者收集、观察和获取信息。当学习者进入W eb Q uest所给的网上链接时, 接收框架将帮助学习者从各种形态资源里收集信息, 帮助学生对阅读过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记录。W eb Q uest的接收框架主要包括:阅读指导、观察指导、访谈指导、术语表、笔记指导、特征表等。 (2) 提供给学生转换支架。转换框架帮助学习者对阅读获取的信息运用新的结构或模式加以“转换”。W eb Q uest的转换框架主要包括:集合图、因果关系图、权重总表、头脑风暴表、特征表等。 (3) 提供给学生产品支架。产品支架帮助学习者生产出涵盖其所学的一个具体有形的产品。如果产品支架配有类型模板或演示格式的话, 那么, 对于学习者就更加有用。W eb Q uest的生产框架主要包括:提示写作模板、演示模板、大纲、样本播放稿、多媒体模板等。 (4) 提供网络信息交流工具与认知工具。信息化学习平台可以为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和个性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提供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 (B B S、Q Q、留言板、博客平台) , 提供用以展示作品、收集信息的工具软件 (W ord、F ront Pag e、金山词霸、百度、G oog le) , 提供作品上传网络平台 (E-mail、W eblog) , 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及网上课件平台、资源库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进行各种在线协作交流研究活动。
设计禁忌:拒绝提供帮助, 对探究过程放任自流, 或笼统模糊, 不能给学生信息处理、整合、转化、表现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持和具体的方法指导, 这样极易导致学生“分析—思考—综合—创造”心智活动过程的简化, 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推荐:高中二年级语文《药》 (h ttp://www.being.org.cn/webquest/y ao/y ao.h tm) 。本课采用了范例、图表、建议等支架形式 (如表1) , 用以支持学生信息资源获取、转换、生成等高阶思维活动。
4. 明确评价导向
技术要领: (1) 全面评价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既要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 也要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既要强调解决劣构问题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情感兴趣态度的发展、合作处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等。 (2) 明确指向高阶思维活动。在全面评价的前提下, 重点指向“评价”“综合”“分析”类高阶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整合与深加工活动, 引向创造活动。 (3) 建立可操作性的量化标准。指标越具体越有操作性对活动引领作用就越强。 (4) 引导学生参与量规制定。学生参与制定量规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参与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亲身感受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支架/设计意图学习流程学习内容与方式
设计禁忌:以偏概全, 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言语表述笼统含糊, 缺乏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或缺乏明确的导向功能, 无法有效检查、促发学习者深层次思维活动。
案例推荐:高中一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 (《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第5期43~44页) 。其中的“资源利用水平”单项评价量规 (如表2) 在引导促进高阶思维活动开展方面, 具有十分明确的导向功能, 语言表述清晰明了, 值得设计者学习借鉴。
5. 提倡反思学习
技术要领: (1) 提供记录学习过程的各种表格、学习日记。表格、日记帮助记录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与经过。 (2) 提示反思内容与路径。提示反思范围与方法, 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质量, 提高思维活动水平。
设计禁忌:将反思视为教学反馈, 或作为表扬批评学生的一种手段、凭借, 如此容易使反思异化成教师主宰的、带有杀伤力的教学行为。
案例推荐:《红楼梦》 (选修) 研究反思 (h ttp://www.g z65.com/y wtk/article/2008/0325/article_195.h tml) 。一位教师在执教《红楼梦》一课时提出了如下的反思内容与路径: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为牵制, 更高的层次是在阅读中生发自己的思想。你是怎样读的呢?读书质量如何呢?请做如下反思。
——我阅读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自己观点的材料。
——阅读时我“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我是否及时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我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缺漏?
——阅读时发现要解决问题资源不是时我搜索查询了吗?
——讨论时我及时记录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
——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我是否捕捉到新的灵感?
……
这样的研究反思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有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改进W eb Q uest设计的几点认识
1.W eb Q uest设计宗旨应定位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上
“我们更需要的不是信息力量本身, 而是控制和管理我们已有信息的能力”。众所周知, 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创造W eb Q uest的目的是把学生从漫无目标的“网游”活动中解脱出来, 以便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于信息的加工处理上。伯尼·道奇博士在接受美国“教育世界”网站采访时指出, W eb Q uest区别于其他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的核心思想是:W eb Q uest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 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他还提出W eb Q uest中一些需要应用高阶思维能力的任务, 包括根据事物属性特征分类,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一般性原理, 通过给定的原理法则推出未知结果, 找出阐明自己和他人思维中的错误, 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看法的依据, 概括庞杂的信息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 提出自己的观点等。我国学者钟志贤等经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指出, 高阶思维能力 (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 发展是学习者素质发展的中心目标, 也是运用任务驱动、W eb Q uest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的核心目标, 现代教学设计, 其根本宗旨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瞄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这是改进W eb Q uest设计提高其教学效能关键之所在。
2.避免机械套用是进行W eb Quest有效设计的先决条件
W eb Q uest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探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的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W eb Q uest完成了以知识为中心教学向学生探究发现、自主构建为中心教学的根本转变。毫无疑问, 模式流程都不过是教学的外显特征。可以想见, 如果缺乏对模式本质的理解, 忽视对模式精髓的吸纳, 为模式而模式, 为流程而流程, 其后果必将是十分严重的。要知道, 盲目照搬模式的结构, 浅薄套用模式的外壳, 忽视模式背后蕴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本身的本质要领, 只会使教学陷入“东施效颦”的尴尬境地, 产生“南辕北辙”的教学效果, 因此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
3.改进完善是W eb Quest设计成熟的必由之路
W eb Q uest是基于网络资源应用的课程设计。由于W eb Q uest提供了易于掌握的课程结构模式和清晰的课程开发流程, 这就为该模式普及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经过仔细研究, 我们发现尽管采用W eb Q uest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 (包括各学科) 不少, 但真正能充分体现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优秀的教学设计却凤毛麟角。多数设计“貌”似而“神”非。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设计的一个标准我们感觉优秀的教学设计至少应该同时具备如下特征:首先, 它的任务设计对学生应该富有挑战性;其次, 它要能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各类信息资源;再次, 它应该给学生提供研究支架以及有效行动的路径、策略, 帮助学习者对提供的资源加以筛选、过滤、深加工和再整合, 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创造出新思想;最后, 它还要给学生评价作品提供一个操作性强的评价量规, 以引领学生有效探究。一句话, 好的W eb Q uest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知道向什么方向探究, 用什么方法探究以及如何开展探究。
4.引进W eb Quest的根本出发点是消化、吸收、发展
W eb Q uest的引进不仅带来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也给我们研究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给我们提供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服务教学的良好范例, 专家们对网络资源的重视反映出他们对信息时代课程开发的深刻思考, 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对现代教育根本宗旨的精准把握, 这些对我们分析思考类似问题会有深刻的启迪借鉴价值。笔者以为, 只要我们把上述问题都想清楚了、想明白了, 我们就不会就要不要引入W eb Q uest展开激烈的话语交锋, 对新模式大加鞭挞和批判。同样, 只有我们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明白了, 我们也才不会陷入模式形态的“泥淖”中, 拜倒在新模式的“石榴裙”下, 从而阻碍了自己创造创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成新, 宋新芳, 孔艳.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 (3) .67-71.
[2][8]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 (11) .19.
[3]冉华执笔.《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4]柳栋译.接受支架, 转换支架, 产品支架[E B/OL].惟存教育: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reception.htm.2002-06-30.
[5]陈掉.如何在WebQuest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E B/OL].惟存教育.2001-07-08.
浅析WebQuest案例的设计 篇3
如今有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叫“WebQuest”,它所提供的教学模式能较直观地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大有裨益。
一、WebQuest案例的教学设计分析
有各种各样的WebQuest教学设计,但我们一般是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的分析
WebQuest案例教学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对象和教学设计,是否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相匹配,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年龄因素分析,学习者在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比较单一,注意力缺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学习者思维已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但缺乏抽象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学习者的认知成熟度逐渐摆脱了具体的实证支持,抽象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有相关性。
从性格因素分析,学习者性格各有不同,比如沉稳型的人在学习时就能深思熟虑,心思细腻,而冲动型的人就显得比较浮躁,且极易发生错误。所以对前者,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需要分析总结的主题来设计案例,而后者则应选择创造性的主题来设计。
2.教学目标的设计分析
明确、规范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使学习者沿着预订、正确的方向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在WebQuest教学设计中,其设计目标也可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领域分别进行分析。
3.教学资源的设计分析
说到教学资源的设计,最常见的做法是点出任务的一系列网站和帮助学生绝对链接。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已有信息之外的地方。
4.教学策略的设计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人们从不同角度、立足于不同理论提出了各种教学策略。比如说,设置多种教学情境,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解决实践问题途径的问题性作业等。
5.教学评价的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的评价,是对设计师的工作价值观一致的重要措施,价值观是教师的身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奖励,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此外,教学评价还可以起到监督和鞭策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二、WebQuest案例的模块分析
每个WebQuest案例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它包括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等六大模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跨学科等非关键模块。
1.引言
WebQuest案例介绍部分是什么是学习者将学习的设计各种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2.任务
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WebQuest案例的设计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包括查找一些适合特定主题的网站。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查阅网站,在线研究,制作相关的媒体展览作品。
3.过程
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要经过的步骤。其中,教師可以根据教授内容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完成的步骤,让学生了解中间的策略步骤以及分块方法,指导每个学生的扮演角色,建议学生的人际交往,使整个过程描述部分简短而清晰。案例《探索生命》中“过程”模块就是一个典范。
4.资源
这一部分是指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信息。信息时代,资源的获取已经从传统媒介的单一模式发展到网络媒介的多元体系,制作WebQuest案例必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
5.评价
每一项WebQuest案例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标准必须是公正、清晰、一致的,并且要适合特定任务,所以必须有一个评价量规,我们可以根据“WebQuest评价指标结构图”来进行设计。
6.结论
这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由讨论,共同研究,为学习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教师要从中提取可以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的问题。
总之,每个积木的WebQuest案例是独立的,设计师可以丰富不同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各构建模块的作用和意义,并在平时的实践中去探索、总结。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WebQuest案例的设计是建立在探究学习和建构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WebQuest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的有益探索。
webquest的简介 篇4
WebQuest教学模式最早于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博士 (Bernie Dodge) 和汤姆·马奇 (Tom March) 提出, 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 最初提供一种在线教学的模式对新教师进行培训[1]。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我国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范围内也得到了应用, 2000年7月教育部和Intel公司共同提出了基于项目和任务的自主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 目标是对一线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探究型学习, 能够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 最终使得学生提高学习成效[2]。它是英特尔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以来, 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2. 现今高职java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不够, 有时甚至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素质的训练。缺少涉及前沿科技、新趋势、新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将大部分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学环节, 真正涉及实践性教学比较少, 学生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在学完课程后, 仅能书写简单的java程序完成课程设计, 不能解决公司企业在java编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师生互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生不明确java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 仅限于书本内容和理论知识点的掌握[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将公司企业实际应用和技术引用教学, 而是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满足于完成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学生不了解java学习的作用是为今后从事Web程序开发、J2EE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进而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不断积累开发经验, 逐步达到企业对java程序员的要求。
2.3 教学方式不灵活
在一些高职院校里, java授课基本上是按照课程教材的内容环节进行, 过分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讲解, 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理论教学, 忽视程序语言中编程思想的引导和学生的实际技能的培养。忽略以上重要环节[4], 学生不能解决现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只能读懂简单程序, 面对新的实际问题和程序算法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 寻找突破口, 进而解决问题。
3. 教学改革方案
为弥补java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适应当今社会对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 要以实际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结合java知识点为教学内容, 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1 精选Java课程教学内容。
采用OA办公系统实际项目为教学案例, 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 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树立学生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课堂教学中, 在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 按照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步骤[5]:分为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维护等几个阶段分别展开, 每个步骤又被划分为若干课时内完成的小任务, 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 (1) 掌握软件开发流程; (2) 具备程序员基本素质; (3) 掌握质量控制和开发模板使用; (4) 编程规范。使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提高技能。
3.2 引入WebQuest方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基于网络的WebQuest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知识, 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同时要发挥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6]: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机; (2) 创设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划分项目小组,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间接知识相比, 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构建课程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利用校园网的优势, 以及Java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技术前沿信息等拓展学习资料进行共享, 借助电子邮件、课程BBS、技术论坛等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7], 广泛的沟通渠道与丰富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自学条件。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辅导材料, 完成网络课程中提供的对应项目练习,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能扩大知识面。引入网络平台, 一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重点地选取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可通过网络自测系统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 大大提高了Java课程学习的效率[8]。
教学过程中对“哪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最好?”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如图2所示, 选择A: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占54%;选择B:自己尝试独立完成32%, 选则C:老师讲授指导14%。可以得出结论:老师指导讲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目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WebQuest教学模式在高职java课程的应用, 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方面, 都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WebQuest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情境、任务、广泛的资源和评价手段,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安静, 基于WebQuest的高职专业课专题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4.10.
[2]朱理, WebQuset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9.
[3]张凯萍, 毛建景, “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2011.10.
[4]史学梅, 孟祥瑞, java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 2011.1.
[5]宋翔,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J].信息技术, 2011.3.
[6]Wile, y Ellen W..webquest:A Solution of ronline Leanring, The Southeastenr Librarina, 2002, N0.2:18-25.
[7]赵海吉, 基于webQuest的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
webquest的简介 篇5
摘要:WebQuest是一种很受国内外广大教师欢迎的网上学习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成千上万的案例。为了了解WebQuest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本文对搜集到的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WebQuest;教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43-03
从2001年底“惟存教育”网站将WebQuest教学模式系统地译介到我国以来,我国教师和研究者们对WebQuest寄望甚高,有学者甚至称它为“信息化教学的新利器”。许多国内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学校教学中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探索。那么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我国数年之后,其应用状况如何?实践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案例和文献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WebQuest案例调查分析
1.WebQuest案例在不同地域、学段、学科的应用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和期刊杂志等媒体搜集了各类WebQuest设计案例和应用文献500余份,其中设计案例主要来自国内相关教育网站如“现代教育实验室”网站、“惟存教育”网站、罗湖教育信息网等,而文献案例则取自中国期刊数据库。并对搜集的案例从地域分布、学段分布、学科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所搜集样本的总体来看,样本案例涉及北京、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北、四川、广西、山西等20余个省市,分布范围较广,但其中仅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浙江6省区案例就已占样本总量的75%(如图1所示),可见WebQuest设计或应用案例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分析原因则可能是由于WebQuest教学应用对网络软硬件环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上述省区的网络环境设施建设情况优于其他地区,教师、学生个人拥有电脑及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也比较高,而且网络教学培训和应用实践开展得相对较为广泛,因而这些地区的设计或应用案例的比例自然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图2可以看出,WebQuest设计与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占所获案例总数的89%,高职院校案例仅占11%。
从图3可以看出,WebQuest的设计与应用涉及语文、历史、英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英语等学科,但其学科分布差异也很明显。其中,设计或应用最多的学科是语文,其次是历史。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语文、历史等学科综合性较强,而且网络资源相对丰富,因而适合利用WebQuest开展探究式学习。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应用则偏少,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学科内在体系紧密,教学倾向于追求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也由于这类学科的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影响了网络教学的设计应用。
2.WebQuest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从WebQuest教学设计的内容模块来看,绝大部分案例基本都是按照WebQuest模板的一般格式来组成的,包括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6个模块,设计内容、学习要求大都符合各模块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但是经过对多数样本案例的分析,发现其设计和应用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改进。
(1)WebQuest模板的僵化使用。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应用设计模板化较重,探究主题不适当。案例分析表明,很多教师在制作时主要依靠惟存教育网(www.being.org.cn)上由柳栋根据伯尼·道奇各模板编译修改而成的模板,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套用模板,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因此难免模式化较重,过于课本化,失去了WebQuest的特色。此外,WebQuest探究主题的选择是一个耗时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并不是任何课程内容都适合用WebQuest来学习,要选择那些不使用Web网页就不能完全讲解清楚的主题。但是样本案例中不乏用其他教学手段能达到更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不乏将探究目标定位在事实性知识或原理性知识领域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不仅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结论唯一的良构问题也无法体现WebQuest探究价值。
(2)设计多,应用少。在中国期刊网所检索到的主题文献中,大部分案例多属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设计“作业”,并无实际应用。虽然经过技术或教学培训之后,许多教师都尝试将WebQuest模式付诸于教学实践,但限于资源、环境、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教师的信息素养等制约因素,真正深入、扎实的应用实践却不多。
(3)过于注重虚拟世界,忽视了真实世界。WebQuest并不排斥常规信息渠道和其他学习方式,它基于网络但却需要网络和现实的有机联系。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网上获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图书、音像或实践资料;学习过程可以通过网络探究与合作,但网络探究活动必须与日常课堂学习、面对面交流和学生生活实践建立密切联系。但在所搜集的WebQuest学案中,却鲜有案例提到调查或走访专家等方式。
(4)重视资源引用,缺乏应用资源的指导。在WebQuest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搭建合理而有效的“脚手架”,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逐渐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这是WebQuest模式应用的精髓所在。就所搜集的设计案例而言,大部分WebQuest链接了很多网站,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站的资源,也很少有案例提供学习过程的探究策略、活动机制或协同工具等支持。受传统学习思维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试图在信息“海洋”中直接寻找问题答案,而采用复制、粘贴等方法来拼凑所谓的“探究”报告,从而导致网络学习丧失了“分析—思考—综合—创造”的过程及其探究意义。
(5)讨论区形式化严重,极少能真正投入实际应用。按照柳栋编译修改而成的WebQuest模板,每个WebQuest都有一个讨论区。但从所搜集的样本案例来看,多数无法实现真正的网上讨论,更别说自由讨论。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没有充分发挥讨论区的功能。
(6)评价形式、内容单一,具体评价目标不够明确。WebQuest设计内容之一就是制作量规来考查学生的表现。通过对样本案例的统计显示: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的占51%,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占69%,而对学习者的态度、体验等进行评价的只有6%,能对以上三项分别进行评价的则不足5%。在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虽然大多数案例兼顾了学习过程,但对学习者在过程中的表现却大部分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因而无法有效地检查或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评价形式方面,采用测评表并提供量规评价的占61%,只有笼统说明、没有量规的占28%,提供标准化练习或测试的占2%,没有提供任何评价方式的占3%,同时提供两种以上评价方式的仅有2%。统计结果还显示,多数学案(大致为52%)未提及评价主体。少数案例虽提到学习者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但却缺乏具体措施,因而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很少能得到体现。此外,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
二、WebQuest教学模式的应用发展建议
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
首先,提倡教师在设计制作WebQuest时,应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灵活进行WebQuest设计,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现有的WebQuest模板。除了网页、PowerPoint外还可以运用如Authorware、Flash、教学游戏等形式。此外,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创新。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需要学校为教师创设学习机会,提供软硬件环境,采取相关鼓励措施等。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在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应用资源的指导等。
其次,教师要慎重挑选Web Quest主题以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选择的问题必须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有关,有一定的探究可能性,具有吸引力。如何选择一个WebQuest主题,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教学对象、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和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整合。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着主题选择的知识性强弱程度和内在涵义的深浅。主题的网络信息量决定着选择的主题是否能实现WebQuest教学。也就是说,根据教学对象选择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但其网络资源并不丰富,同样不能很好地展开WebQuest教学。课本教材知识点的整合使得利用课本教材选择WebQuest主题能更加有效。这在英语教学中就有不错的应用效果,即依据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作为WebQuest的主题,来设计、组织和实施WebQuest的探究活动。
再次,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修改。“行动+反思”才能更好地进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修改。这里,笔者给目前的WebQuest教学提出一点建议: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教师要给学习者留出讨论和应用的时间,鼓励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讨论区的功能,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高校教师宜多开展WebQuest探究性学习活动。目前,高校为信息技术的各种硬件设备投入了大规模的资金,但由于网络教学系统开发时间长、资金大等一些原因,校园网利用的质量层次较低。据有关调查,不少大学生在网上绝大多数时间是聊天或看电影,用于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较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展开对WebQuest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从而较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也为中小学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提供经验教训等。
最后,笔者还想推荐基于博客平台的WebQuest,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引导学生网络探究的“导航员”,学生随时可以把活动情况和问题发表在相应的模块上,教师也可以随时把活动评价与活动建议发表在学生的日志后面,在师生互动中活动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以上两点,使得WebQuest在普通学科教师中推广起来较难,而利用博客来设计制作WebQuest,不仅能很好地突破这一技术难点,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吸引本校师生参与进来,为组织跨班级、年级、学校,甚至是地区的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提供基础。在此过程中,除了学生向教师汇报和请教问题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共享网络资源,分享探究心得。
参考文献:
[1]惟存教育——网络主题探究[EB/OL].http://www.being.org.cn/webquest/,2007-11-2.
[2]徐洪丽.WebQuest的最优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
[3]钟日辉,陈宏珊.基于WebQuest的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5):41-44.
webquest的简介 篇6
关键词 WebQuest;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01-02
1 前言
WebQuest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资源支持进行操作的一种新教学手段,在当前多个国家都有进行课堂实践尝试。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也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WebQuest技术,但是仍然存在设计上偏离学生思维能力的状况,从而影响了WebQuest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要充分熟悉WebQuest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把握其核心内涵,进而将WebQuest这种技术真正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2 WebQuest技术概述
WebQuest这一种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靠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探究性的教学。WebQuest包括的基本的教学模块有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WebQuest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形成的网络模块化学习,会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调整,依靠互联网上资源调动,以此促进教学的实现。WebQuest不排斥非网络资源,如各种纸质读物或者实地考察等,但是其日常的教学分配方式特别是教学操作程序是以WebQuest的在线操作来实现的。因此,WebQuest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
WebQuest教学技术分为短期性WebQuest和长期性WebQuest两种不同的类型。WebQuest如果以短期的教学计划为基础,则一般是1~3个课时,重点是将大量的新知识信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认知这些新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而长期性的WebQuest,一般是以一周或者一个月作为教学周期,也就是当学习者已经完成一些短期学习计划之后,要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这些知识进行转换,促进知识的巩固[1]。
3 WebQuest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模块设计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明确的流程可以帮助WebQuest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提供给学生,学生也有一个固定的学习方案,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掌握。就一般而言,WebQuest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流程模块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在WebQuest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课题与目标 在WebQuest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课题与目标,需要对课题进行选择以及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实际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虽然有课本的内容作为引导,但是仍然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明确WebQuest的教学选题。WebQuest的选题应该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选题,而不是课本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只有鼓励学生在WebQuest技术下进行主动探究,才有教学价值。此外,教学目标也应该确立下来,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希望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些都是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启动WebQuest教学程序之前进行明确的内容。
WebQuest上让学生理解和分析教学任务 WebQuest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任务进行理解和分析。WebQuest是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发布和解决问题的信息教学方式,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选题也必然包含了互联网的元素。因此,教师在发布相关问题后,学生不要急于采用电子计算机对问题进行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这一个选题中所包含的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于选题的理解和分析是否到位,要鼓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用电子计算机搜索和解决问题,对于基本掌握电子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学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一些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具备效率,而一部分学生处理问题的效率相对不理想。从WebQuest的视野上看,一部分的学生虽然已经能够用Web的资源解决问题,但是仍然没有采用更加便捷的方案解决该问题。因此,WebQuest技术的推出,正是针对学生实践性思考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所提出的课题的时候,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理解,以此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并且纠正学生错误的解决方案[2]。
WebQuest的学生自行搜集与加工资源模块 在WebQuest技术推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源。教师对于刚刚接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可以根据选题的要求,提供一些互联网上的网址,让学生自行登入和搜索有关资源;而对于已经接受一定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训练的学生而言,可以让他们根据选题的要求,自行在网络上搜索有关的资源。对于学生而言,WebQuest既然是一种网络提问模式,就应该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答案,学生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搜集以及加工能力正是在这个阶段进行训练的。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自行搜索和加工资源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将答案交给学生,让学生重新演示答案。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可以更强,如在一些办公室软件的基本操作上,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有关资源,观看网络上对于某一具体办公室软件的操作手法,自行进行上机实践。这种自行搜索和分析的方案,能够让学生记忆得更为牢固,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WebQuest中评价功能模块 在WebQuest支持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完成情况进行自评,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这些问题客观存在的状况,以及应该如何改进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通过WebQuest进行点评,所有的学生实际上都可以看到全部学生各自完成的信息技术作品,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邻居等平台观看并且点评同学的作品。通过互相观摩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到WebQuest的总控制平台上操作一遍,让全班学生观摩,以此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在评价模块尽可能引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成为整个点评阶段的主角。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而WebQuest平台能够运用自身的一对多演示平台,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现,以此激发学生努力完成优秀作品的心理,更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3]。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确定了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教学方式发展的战略,而面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应该广泛地加入信息化技术,才能够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发展。WebQuest技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不仅是一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培养。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强,通过WebQuest技术可以让学生逐渐调整思维方式,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通过观摩和学习,特别是依靠WebQuest进行课题资源搜集、分析以及解决,能够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艳,宋书楠.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3):109-112.
[2]张艺.高职网络教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4(20):243-244.
webquest的简介 篇7
关键词:WebQuest,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对学生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Web Quest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体现了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Web Quest概述
(一) Web Quest的内涵
Web 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B.Dodge和T.March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国内一般把Web Quest译为“网络探究”。它是“探究—发现”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 主要依托Internet的强大信息资源优势来训练、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探究中, 教师给学习者创设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情境, 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合作学习,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1]。因此, Web Quest是一种利用因特网资源开展的、教师指导下的以问题研究和解决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和指导下基于网络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旨在使学习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 Web Quest的构成
一个Web Quest包括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六个部分。
引言模块:主要是给学习者创设情境, 激起学习者的兴趣。
任务模块:给学习者描述将要完成的任务, 让学习者带着目的和任务去探究。既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 也可以是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课程中Web Quest的任务可以是一件作品, 如一个Flash动画, 可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或程序, 也可以是一个对特定主题进行解释的口头陈述。
过程模块:教师描述学习者完成学习主要经历的若干步骤, 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 教师还应向学习者提出学习建议。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探究时, 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并且鼓励小组间相互协作。
资源模块:这里的资源是教师围绕主题预设的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学习资源。这里的资源并非全是网络资源, 非网络资源也可以使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 资源主要包括三种, 一种是文字材料, 一种是已加工好的案例, 还有一种是待加工的材料 (可以是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 。
评价模块:主要为了检验学习者网络探究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般评价的是学习者的作品。可以是教师的评价, 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也可以是生生互评。
结论模块:包括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 反思和体验学习过程,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状况, 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对全班讨论有帮助。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特别是操作类的内容, 如怎么利用Flash创建遮罩动画, 教师应总结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和步骤, 并且将其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联系,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和迁移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应用Web Quest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索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它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 特别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 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层次性和操作性的教学特点, 因此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最为常用[3]。Web Quest实际上是一种“网络任务驱动”,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造性尝试。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Web Quest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说, 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并不多。为了保证Web Quest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相应的教学策略。在Web Quest教学模式中, 教师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依据一定框架建立适合主题的Web Quest课程网页, 将大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 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探究, 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4]。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
(一)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跟其他学科相比往往更能吸引学生。一般情况下, 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有了这个基础,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内容, 创设良好的情境, 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 教师在讲授Flash和Photoshop时, 先向学生呈现通过学习将要完成的作品的效果图, 则能让学生产生体验成功的兴趣。再如, 在学习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时,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 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选择任务
教师选择的任务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在努力后能够得以很好地完成, 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成功的体验。因此一般情况下, 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找寻任务, 选择看上去非常有趣、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任务, 另外还要选择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角色的任务。
此外, 教师还要把握好任务的深度和广度, 这关系到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和程度。如果任务的深度不够, 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可能只停留在简单组合层面上, 进行简单的原信息再输出, 就没有创造性可言;如果任务过难, 又会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 任务的设定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决定任务的深度和广度, 然后围绕该任务展开进一步的“支架式”和“抛锚式”教学[5]。
(三) 教师转变角色, 引导学生学习
既然是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扮演好四种角色:信息海洋的导航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协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和协作学习过程的辅导者[6]。
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 跟主题相关的资源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要做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各不相同、对新知识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内容,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指导学生操作和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机房电脑设置的位置,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探究。当小组不能完成任务时, 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总之,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信息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 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及时评价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完成任务的进度和质量, 如果教师不及时评价会造成学生的迷失。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评价的对象不应仅仅是针对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或最后拿出来的作品, 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做评价。即使学生拿出的作品不理想, 也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 使学生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Web Quest的积极作用
(一) 应用Web Quest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观念随之发生变化
有研究表明, 在教师设计Web Quest的过程中, 网络信息环境不仅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差异性;设计资源时, 要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 筛选、鉴别和再加工适合教学需要的信息和资源,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之, 教师设计Web Quest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接触了大量信息, 进而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观念[7]。教学过程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探索过程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提升与自我发展。
(二) 应用Web Quest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信息素养
Web Quest是基于网络的探究, 很多情况下, 教师没有提供资源或者仅凭教师提供的资源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就需要自主利用网络寻求、筛选、鉴别合适资源。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
2.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往往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操作, 或者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 这样的方式只会增强学生机械操作的熟练度, 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但是在Web Quest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进而完成任务, 这样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主动, 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还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教师演示、学生跟做”的方法使得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住, 个性得不到发展。Web Quest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任务, 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露,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
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 为课堂教学采用Web Quest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Web Quest教学模式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角色的转变,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观。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 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都适合这种模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选择。但是如果能恰当地运用, 会提高教学效果, 对师生都有积极作用, 尤其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剑平, 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5]邬卫东.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WebQuest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http://xkwq.e21.cn/content.php?id=51137
[3]钟大鹏, 庄巴朗.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探讨.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8) :29-30
[4]闫李洁.初中信息技术WebQuest教学案例——学习图表制作http://jsjxxx.szlg.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99
[6]汤朋朋.WebQuest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9 (17) :224-225
webquest的简介 篇8
一研究过程
“Web Ques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云南农业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按学期划分成两个进程:
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在两个实验班举办主题为“Web Quest与英语学习”的讲座,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性学习 (Web Quest) 教学模式, 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让学生掌握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具体过程, 激发了学生对网络技术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的兴趣。第二学期, 在上一学期进行小范围实验的基础上, 在本科生英语班级中进行了大量实践教学。在完成一定阶段的Web Quest教学活动后, 课题组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学习动机等因素设计了问卷调查, 并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了解学生对Web Quest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所得的收获及意见建议等, 为课题研究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组成员也利用访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 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视角对Web Quest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构建了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问题为载体、以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 辅助多种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式学习、主动式学习、自由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它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体现新型的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实现了对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通过对Web Quest的理论依据、内涵、特点、结构和评价体系及Web Quest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改变了传统语言教学输入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英语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
课程教学理念实现了“四个”转变: (1) 由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2) 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3) 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课堂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任务为主、活动为主; (4) 学习策略由重讲授、重结果、重统一转变为重学习、重过程、重个性。
教学策略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把教师的注意力从主要考虑如何“教”转移到既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的方法上, 强调“教”与“学”的统一性。以教师“教”的策略指导学生“学”的策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注重提高学生个体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实现了团结协作式的团队学习。在运用Web Quest辅助英语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就某一来源于教材单元的主题利用Web Quest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归纳并对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局面。
教学手段实现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设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和制作精美实用的Web Quest学习网页, 增加课堂信息量, 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研究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内容, 使语言学习更方便、直观、真实和准确。
三研究结果分析
1. 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第一, 培养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Web Quest教学模式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使学习朝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Web Quest学习活动中, 学生按照任务要求, 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主动的任务执行者、知识构建者。
第二,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Web Quest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为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出贡献, 并和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作品的展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第三, 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Web Quest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 中等生得到锻炼, 后进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互相合作,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次协作学习让学生养成了协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 基于Web Quest英语教学模式的特色
第一, 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代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 真正实现了“以人文本,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理念。Web Quest学习模式把发现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 实施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基于Web Quest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高效利用因特网网络资源, 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实现了英语学习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体现了人机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动式英语学习。
第三,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基于Web Quest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 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问题为载体、以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 辅助以多种学习方式, 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知识层面, 启迪智慧, 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真正的促进作用。
第四, 丰富了英语教学内容, 拓展了英语教学方法。Web Quest教学是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 学生面对有趣的任务, 并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 获得直接经验, 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接受,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种自我参与的授课方式, 学习者首先搜索各种各样的信息新闻等, 拓宽了眼界、巩固了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 还进行大量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原则。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Web Quest辅助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现了英语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个性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的课程教学要求。Web Quest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的一种方式, 它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并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Web Quest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既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又能结合大学英语互动与交流的特点, 把教师、学生、网络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炼.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 (WEBQUEST) [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3)
【webquest的简介】推荐阅读:
Webquest模式10-08
技术教育期末作业 webquest 教案01-23
狼的简介07-03
胡适的简介07-23
济公的简介10-27
老总的简介11-12
春分的简介11-28
老师的简介12-10
立秋的简介12-11
河南的简介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