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建设生物经验

2024-08-13

教研组建设生物经验(共7篇)

教研组建设生物经验 篇1

打造追梦团队 绽放生命异彩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点滴做法

河北省昌黎镇第一中心小学

张玉芹

昌黎一小创办于1921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曾一度被誉为昌黎的“宝塔”学校。教学班27个,学生1658人,教师100人。多年来,在全县教育教学中一直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居全县前茅。

“教育高质量,团队高素质”是昌黎一小永远追求的教育梦。为打造这一追梦团队,我们从学科教研组建设入手,努力探索高效教研组建设的有效途径。从2009年开始,我校进行了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以单年级、单学科为划分标准的教研组别,成立学科教研组。就语文学科而言,划分了低年级语文教研组、中年级语文教研组、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学科教研组的确立使教研更有针对性,教师间的交流更广泛,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更突出,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几经风雨,终见彩虹,我校的学科教研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谈一谈几点粗浅做法:

一、精心选拔教研组长,合理组建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建设的设计师,是学科教研教改的引领者。教研组长的选拔至关重要。学校选拔了思想活跃、富有教改意识、敢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加强教研组长培养,明确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她们更多地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影响、带动着全组教师扎实地工作。如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张玉杰老师,她自身有很高的业务素养,在工作中率先垂范,敢于创新,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前锋。在她的带动下,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形成了敢于拼搏、无私奉献、创新进取的工作作

风。此外,每个年级的教师在教学经验、创新能力上搭配合理。每个教研组既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有风华正茂、锐意进取的中青年教师。她们在优势上互补,使教研组的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

二、采用“团队带教”式的教研活动模式

由于教研组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必须促进优秀教学经验、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集中攻坚,进而普遍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采用了“团队带教”式的教研活动模式。

(一)聚焦课堂教研模式

我们在聚焦课堂教研中,确立了三个步骤:一是集体备课做到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说课、交流,形成教学设计。二是优化课堂教学上做到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设计。三是评课反思做到在相互观课的基础上,开展评课议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

聚焦课堂教研模式的益处是: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培养;更加重视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教学环节,让教师在“团队带教”氛围中对优化课堂教学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互相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增进教研组内和谐氛围。

如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十位老师齐心协力,致力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在认真学习抚宁一小、海港区交建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后,老师们决心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首先教研组进行研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课型:单元导读课、单元朗读课、单元精读课、单元略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单元整理课、共读交流课、共写交流课。接着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十位教师选定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研究内容,共同钻研教材,对本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教研组长给每位老师分配任务,每人准备一节课,尝试运用导学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接着老师们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学案。依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大家展开热烈的研讨,在研讨中,老师们的思维灵动起来,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集思广益之后,设计出了十份切实可行的导学案,这十份导学案的设计体现着十位老师集体的智慧,资源得到共享,教研组的团队凝聚力也更强了。课备好之后,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研活动,并邀请了学校领导、县教研室的领导参与教研活动。活动中,老师们利用导学案上课,把大部分时间都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积极展示,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课堂效果让人欣慰。教研组活动中,老师们针对“生本理念下导学案的使用”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县教研室领导们针对这一研讨主题和老师们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具有我校教学风格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也基本成型。

(二)案例研究教研模式

我们所说的案例研究教研模式是指观看或学习教育名家的课堂实录,然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如生本教育课堂实录窦桂梅老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牛郎织女》;吴正宪《平均数》以及海港区交建里小学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改革展示课等等,在案例研究过程中,教师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切磋看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教学反思或观后感悟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经验和资源实现了真正的共享。同时,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少走了许多弯路,日益成长起来;老教师们更加愉快地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小课题研究教研模式

小课题研究教研模式是学科教研组针对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的小课题研究。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反馈到教研组,组长据多数情况组织教师研讨确立为小课题,然后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活动,最后实施研究行为。如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研究的小课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有效地读书》,老师们借鉴朱永新“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实验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同时开展“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或演讲”活动,这样让学生有时间读书,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平台。

(四)课间聊教教研模式

几年来,学校采用校领导蹲点负责的方式,深入教研组或如影随形地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和教研组长一起影响和带动教师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或随机检查与评研。2009年起学校的“聊教文化”悄然兴起,为教研组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以往的教学之余,教师间谈论的是家长里短、油盐酱醋。现在,走

进教研组,大家谈论的是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去指导学困生;如何评价、指导学生的作文等等。就连节假日,教师间还用QQ群交流教学体会。“聊教文化”已融入了教师的整个日常工作,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了教研组独特的文化风景。“课间聊教教研模式”我们认为是最贴近教师而短、平、快地解决教师实际教学问题的教研模式。

集体的研讨,带动个人的行为;集体的感召,影响个体的转变;个体的融合,促进集体的升华,这是我们“团队带教”的效应。

三、强调团队精神,增强捆绑意识

(一)凝聚团队的力量。

明确目标,铸造教研组的精神支柱,这是每个教研组的灵魂,各学科教研组提出了适合本教研组的口号。口号是一面无形的旗臶,展示的是团队的一种精神,焕发的是集体力量,也是集体奋斗的目标。如低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口号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你我共前行”,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口号是“特别能协作,特别能钻研,特别爱学生,特别能奉献”,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的口号是“人生的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者事竟成”。这些不是摆在墙上做样子的装饰,而是每个人行动的指南、工作的动力、追求的目标。每位教师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诺言。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使得每个教研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她们的精神风貌彰显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生机勃勃。

(二)追求团队的整体绩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考核或评选优秀学科教研组有四个标准:一是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要有教研主题记录本,记录要完整;二是组内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学校规定的20节并有观课和评价记录;三是本组教

师的展示课必须有90%的达到优秀才能评为优秀教研组;四是期末检测学生成绩合格率98%以上,且各班成绩横比上下幅度小于2分。学校评优的规定使学科教师间教学相长,优势互补,教学成绩不相上下。新教师的加入不但不影响他们的成绩,反而更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如高年级数学教研组,学年初安排教师任课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语文学科调一位青年教师任六年级数学课。跨学科的调整,这无疑给这位老师增加了负担,因为知识是系统化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况且一下子担任六年级数学。当我们把困难和困惑向高年级数学组提出来的时候,没想到他们欣然地承担了责任:“放心吧,我们不会让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掉队的”。学校也时刻地关注着他们的教学教研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教学,正是他们的行动和作风感动了我们。为了使这位青年教师迅速转型,教研组实施“多对一”帮辅。教研组其他几位教师共同帮助她备课,设计导学案,然后一起观课、评课。同一授课内容,大多她们先讲,观评课后新教师再讲。除此之外,作业的布臵、处理,学困生的帮扶等一一进行指导,这样一年下来这位新教师的教学成绩非常理想,毕业班考试学校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四、搭建平台,凝练教研组教师学科气质,打造学科教学风格

当我们进课堂听课,首先感觉到的是这位教师的学科素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他是否具备所教学科的一些特质。教师独特的教学特点、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游刃有余的教学表现,形成了教师独特的学科气质。简言之,学科气质就是洋溢在教师身上的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我们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教师的学科气质,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风格。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教师发展的平台。

1.骨干教师引领。学科骨干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率先垂范,不懈追求,以自己的教学风格感召着全组教师。如,高年级数学教研组长冯涛老师,有着丰厚的专业积淀,她为使每节课都有吸引力,反复钻研教材,创设学法,让学生乐学、会学。她开放、洒脱、幽默的教学风格感染、影响着学科教师。

2.读书指路。学校购买了大量教师教育教学用书、教育名著、报刊等,组织开展了“读名家作品,谈心得收获”、“教研论坛”、“小学语文阶梯阅读”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第一使老师们广泛涉猎知识,拓宽自己的视界,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情趣;第二向专家、名师学习,从榜样的身上学会了可贵的品质;第三不断总结经验,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正如高年级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玉杰老师说:“我的改变,从阅读开始。通过阅读,我才明白:一位独具学科气质的教师,有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吸引着学生,撞击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永远爱上这门学科。”

3.活动打磨。学校定期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每个学科教研组推荐一名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集体设计的前提下,代表学科教研组参赛,向全校教师展示历练过程,张扬本学科鲜明的教学风格。如中年级语文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尝试,体现了语文学科组“生本理念”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学、小组展示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全校教师的肯定。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不知不觉中,我校各个学科教研组已经成长起来,不同学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科教师具有独特的气质。在去年秦皇岛市首届“学科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校十位教师分别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展示了她们特有的语文学科气质,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市教科所李艳辉、白玉山等领导的好评。几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先进单位;省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省教学评估达标示范校;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望学校教研组建设这个追梦的舞台,各学科教研组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舞出了一个团队生命的色彩。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漫漫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深信只要不懈地努力,在教研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挖掘教师中蕴含的软实力,必将开创教研组建设的新局面,为学校的建设和教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教研组建设生物经验 篇2

关键词:罗马,城市生物圈,城镇化新常态,启示

一、罗马生物圈建设取得的成效

罗马城市生物圈是由城市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农村地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区域。其特点:一是连接性。注重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 将农业区同工业与商业区恰到好处地连接在一起;二是再生性。居民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通过便捷电网输送到各个地区;三是开放性。城市中心空间的开放和道路的畅通, 使居民享受到交通便利和历史建筑的韵味。罗马把地区改造成一个经济政治协调, 社会资源共享的城市生物圈, 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 推动罗马经济发展。

第一, 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使罗马成为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排头兵;第二, 振兴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商业园区, 使罗马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第三, 创建大批科技工业园区, 造就大量高科技创新企业, 使生物圈成为罗马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 为居民造就成千上万就业机会。

(二)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首先, 将数以万计的土地改造成为绿地, 把工商业区建设成为绿色区域, 使罗马成为低碳经济示范区;其次, 实施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 通过一体化设施集中提供能源, 使罗马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最后, 推进新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园区遍布城乡地带, 很好地融入整个生物圈之中, 使罗马率先进入后碳时期。

(三)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首先, 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 使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为工商业以及居民提供物资保障;其次, 通过引进数百种水果、蔬菜和谷物等有机农业, 增强罗马生物圈的活力;再次, 农业地区采用生态耕作方式, 建设露天市场、乡村旅馆和餐馆, 突出当地美食特色和地中海饮食的丰富营养。

(四)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一, 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减少碳排放数量, 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创建可再生能源园区, 建设绿色项目, 使得罗马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提升;第二, 改善社区公共设施, 充分利用古罗马建筑特色和建筑技术, 保留罗马历史建筑特色, 将其改造成为环境良好和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第三, 开放城区空间, 保证道路畅通, 使居民回归街道并享受历史环境的优美和历史建筑的韵味。

二、罗马城市生物圈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 树立城市生物圈意识。

首先, 树立生态关联意识, 即人类社会彼此是密切相连的, 其生存与发展存在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其次, 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即地球资源能源是有限的, 也是可以而且能够共享的;再次, 树立团体共建意识, 即城市生物圈创建是社会共同的目标, 社会成员是创建城市生物圈的主体, 只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才能实现城市生物圈建设目标。

(二) 确立社会信任关系。

罗马人认为, 人与人之间, 区域与区域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小生物圈与大生物圈的关系。一是在资源共享理念下, 确立人们之间不可分割的资源共享的生态关系, 这是建立社会信任关系基本前提;二是改善社会环境, 确立城市生活新概念, 把城乡有机结合起来, 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 坚持通信和能源的科技革命。

罗马人特别注重通信和能源技术的革命与创新。首先, 将通信与能源技术革命相结合, 实现节能减排战略。在城镇建筑改造中,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其次, 创新新能源与新通信机制, 使能源新和新通信机制成为构建、组织和管理社会文明的指挥中心和控制手段;再次, 建立科技能源技术革命, 增强罗马生物圈的活力。

(四) 倡导都市慢餐生活。

慢餐生活是指因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冲击而得名并兴起的。其实质是主张享受美味、清洁和公平的食品。慢餐运动是罗马城市生物圈的重要标志。首先, 注重倡导慢餐运动理念。主张蜗牛式的生活方式, 认为这样虽然制作速度慢, 但食品味道好, 生活质量高;其次, 创办有机农场, 开发种植数百种当地水果、蔬菜和谷物, 以满足慢餐运动的需要;再次, 改造市场、乡村旅馆和餐馆, 突出当地美食特色, 宣传地中海饮食的丰富营养。

三、我国城镇化进入新常态

城镇化新常态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宗旨, 适度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状态。它是社会经济常态化的伴生物, 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最新阶段。

(一) 我国城镇化新常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

城镇化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挚引, 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伴生物, 它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必然由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与制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 受社会经济新常态决定和制约的城镇化, 也将随之进入新常态时期。

(二) 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城镇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并且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过建国初期停滞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高速发展阶段, 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停滞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城镇化新常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能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完成阶段。

(三) 城镇化新常态有别于传统城镇化

1、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020年, 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到2050年, 城镇化率将达70%以上, 建成为现代化城镇化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快速进步, 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与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

2、有均衡的发展状态。

城镇化新常态期要实现城镇化均衡发展状态。首先, 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均衡发展;其次, 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均衡发展;再次, 城乡之间居民权益、生产要素、空间分布、产城关系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3、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第一, 城镇化是一场社会变革。随着城镇化新常态发展, 城镇经济、社会、区域、环境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制度发生变化;第二, 随着城镇化新常态的推进,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农民阶级分化为市民、农业工人和新型农民;第三,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新常态推进, 农村管理模式城镇化。因此, 城镇化新常态期社会属性鲜明。

四、罗马城市生物圈建设经验对我国城镇化新常态启示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城镇化新常态的本质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首先, 深化土地制度, 户籍制度, 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为农村进城人口提供制度保证;其次, 推进工业革命, 提升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产业, 增强城镇活力, 广阔就业门路, 为改善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再次,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坚持走资源节约、效率优先, 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完善城镇功能, 建设美好城镇。

(二) 坚持城乡统筹。

首先, 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居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成果;其次, 推进工业化革命进程, 为城镇化新常态奠定坚实产业基础;再次, 加快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革命, 为促进城镇化新常态提供技术支撑。另外,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新常态的制约。

(三) 坚持科技兴城。

首先, 坚持走智能化发展道路。智能化是城镇化新常态的核心, 要把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 建设适应城镇化新常态需要的信息化;其次, 培养适应城镇化新常态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 建立健全科技队伍, 为城镇化新常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再次, 城镇化新常态是高科技含量的城镇化, 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 形成更多的原发性创新技术, 为城镇化新常态建设提供先进技术支持, 最大限度提高城镇化新常态的科技含量。另外, 建立适应城镇化新常态要求的科技研发与创新体制机制, 创建产、学、研结合以产业为主的科研体制, 形成良好创业氛围, 为科技兴城提供体制保证。

(四) 坚持低碳发展。

城镇化新常态是低碳城镇化。首先, 坚持用地低碳化。坚持新兴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产业用地优先原则;其次, 坚持金融低碳化。加大对城镇低碳经济投入, 改革投融资体制, 创新融资模式, 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 促进城镇低碳产业发展;再次, 坚持城镇低碳化。切实加强科技对低碳城镇化新常态建设引导作用, 转方式、调结构、走低碳发展道路。

(五) 开展慢餐运动。

城镇化新常态是人们生活方式更趋自然的城镇化。首先, 倡导自然生活方式。慢餐生活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应对世界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学会“慢饮食”。通过开展慢餐运动达到节食减肥的目的;其次, 鼓励居民开展慢餐运动。通过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的加速放缓, 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再次, 积极参与慢餐国际化。树立国际慢餐生活理念, 加强与国际慢餐组织合作, 充分发挥在国际慢餐组织中的作用, 提高在国际慢餐组织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彭森.新型城镇化也应进入新常态[J].人民政协报, 2014.10.31.

[2]潘家华.中国城镇化不走发达国家老路[N].人民日报, 2013.1.30.

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 篇3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是一个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在新课程的理念带动下,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积极学习,提升能力

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每个人都特别重视理论的学习,具体措施是:

1、集中学习与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相结合,积极有效的落实我校的“五个一”工程,及时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另外无论是外出培训的教师还是学校的培训,我们回办公室后都会再进一步的学习,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提升。

2、定期观看名家的课堂实录,看后我们针对某些环节进行研讨,抓住优点为我们教学所用,长期以来,专家的示范引领也是我们汲取营养的一途径,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升,个个成为了教学能手。

二、课题引路 探究新法、我们每个学期开始都会根据我们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小课题。在课题研讨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一次次失败,不气馁,一次次成功,不骄傲。在“新”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出成果。我们先后研究了许多课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爱上读写》《精略结合的有效性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探究出了如何巧用多媒体,让阅读“实”起来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让学生习作“亮”起来;让口语交际“趣”起来;让读书“厚”起来。

在2015年,我们重点研究了精加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组成员集思广益,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总结出了三课时的教学流程。精略结合课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结合点,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训练重点,真正实现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认知、实践与运用。精略结合课教学打破单篇孤立教学的弊端,能突出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重要途径。我组教师也给全县的语文教师示范引领,木艳敏老师讲授的《》,胡亚东老师讲授的《》,得到了全县语文人的好评。

三、狠抓课堂 提高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达到高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1、教案设计集思广益。每节课的教案都是经过本组全体教师一起研讨而成,集体的智慧,形成一套确切可行的教案,每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作业检测有实效。每课作业,每单元测试、每次月考都是十位教师智慧的结晶。大家共同设计,根据学生易错、不易懂的、没见过的题型来设计作业,每次习题都要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出发点,决不让学生做重复作业,做无用功。

3、培优补差均衡发展 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每个班中总有一些优等生和潜能生,只有把优等生培养好了,班中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优秀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抓两头,扶中间”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因此,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总能看到我组老师在教室里给潜能生耐心教导的忙碌身影,努力让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而在平时作业的布置上,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易操作性,多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不束缚优生的发展空间,努力让他们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4、交流探讨时时见。每位教师每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目标达成进行反思,随时与本组教师合作交流,小小的研讨开始了,大家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说出自己课堂上的生成,最后形成一个解决小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每节课后都是我们探究课堂效果的时间。

5、课例研讨准时有效。单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一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提出问题,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发表见解,发帖的教师认真阅读后,整理成论文再发到网上供老师们学习借鉴。双周的课例研讨根据网上的问题展开,我们经过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对研讨的问题进行系列化的研究。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难点是否突破,课堂是否高效,课堂师生活动是否有效,进行全方位评价。研讨后要撰写评课稿,讲课人根据建议形成二次备课,其他教师要进行二次上课或一课三上。同时我们还采用同课异构方式,集每位教师每节课的优点,形成特色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6、“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组十个人,都结成了对子,有经验的教师要帮助没有经验的教师,全方位提高了每位教师的素质。如我组教师姜晓侠老师,在乡下时,曾是英语教师,开始时对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总走弯路。我就与她结对子,她每天听我的课,我每天听她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堂示范。我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切磋,她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高,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县小学语文“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执教的《荷花》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同年,在全县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中,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也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在实践中我们组做到了师带徒,徒促师,形成了你帮我赶,你赶我超的教学氛围,个个成了教学骨干。

7、激发读书兴趣,提高师生素质。根据3311读写工程要求,我组早已走在读写前列。我们教师以身示范,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必读书目,读自己喜欢的书目,时时记录心得体会,常常一起分享。书写功底虽然不高。但我们小组教师也是比比看看,不断进步,作为组长,按照学校年龄要求,我可以不用练习书法,但我从未间断过和姐妹们一起练习,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得有一手漂亮的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让孩子真正爱读书,读好书。我组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孩子读好书,帮孩子挤出时间多读书,跨越班级多借书。在阅读教学中精讲,留出大量时间让孩子好读书,晨读、午读、暮省,让孩子时刻走进书的世界,真正做到与书为友。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给孩子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我们组定期举行各项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上学期在读写活动展示活动中,我组10位教师的读书汇报课得到了县、市领导一致的好评,并给全校做开放课堂示范课,做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孩子们书读的多,阅读与写作能力不言而喻,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语文教研组校本经验介绍1 篇4

(一)三道岗镇第一中学崔世全

三道岗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有办学特色的农村初级中学,也有着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成为时代的楷模,语文组全部为中青年教师,全部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为1人,中级职称为5人,这样的队伍就决定着语文组是重落实,求实效的团体。

1、加强集体备课,加强组内交流。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求教师集体备课,达到互动交流的目的。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教研制度,根据制度进行备课,在备课中,注意从他人课中,汲取养料,尤其是成功的课,学习他人的教学设计。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从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在听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教研组的教师要给予帮助,如何解决出现的矛盾,大家都能出主意,想办法,使问题得到及早地解决。

在集体备课中,除了备教材、备教案、还要备学情,也就是语文组教师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的不同方法,备学情就是针对出现不同的突发事件,老师能随机应变,从而化解矛盾,加强了组内交流,就是积累教师这方面的经验,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丧失教育的最好时机。

2、认真解读新课标,通过成功课例,推进教研活动。首先,我们下放各科新课标的内容,每次讲解时,我们语文组都细细口味,反思在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践行,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把自己的实践能力上升为理论高度。其次,就是结合成功之路的课例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根据教研组所选课题,集体备课,教师轮流试讲,听课教师给出合理化建议,再改为其他班讲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看一看是如何贯彻新课标的,如何解读新课标的,这样,在丰富中提交语文组的教研效果。

3、坚持终身学习,每周三,利用学生放学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教育心得,同伴之间可以相互传阅,共同提高。尤其是名优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能够结成帮扶对子,给青年教师必要的指导,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起到表率作用。

4、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模式。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教研组响应课改的号召,切实行动起来,特别是在编写导学案上,认真讨论交流,达到一致,最后定稿。积极配合班主任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编排,口号等都凝聚了语文组的辛勤汗水。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的三个环节的临摩,班级的学生都动起来了,积极性也都提高了。

以上就是语文教研组所做、所为,虽取得点滴进步,仍需在实践中完善,希望我们一点做法,给你带来稗益。

语文教研组校本经验总结

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与总结 篇5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确保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石和前提。我组的常规工作是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教研组长协调,备课组长组织、全员全程参与的平台。

一、关于课堂中教与学的贯彻实施:

1、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1)上课要做到听、记、练三者相结合。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需做好笔记,并通过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单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练来减少运算中出现的错误。

(2)作业要认真完成。学生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坚决阻止抄作业行为。对于一些思考面和问题切入点比较宽的题目,强调小组合作,从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从典型题目中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从中得到联想和启发。同时,还应多树立数学解题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的思想、分类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另外,对于自己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一定要用红笔修改,并在错题集中整理后在每次考前用来重点复习。

2、课堂教学中的要求:

(1)有效备课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本,上好每一节课,打造精品课堂。这是基本的要求。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教研组坚持“功在课前,关注课堂”,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前。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个知识点的前瞻性和后续性很强。备课组长负责在每周一教研活动时间,同组老师互相讨论每个单元的重难点、每个内容的重难点和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只有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我们数学组备课提倡“三备四有”。“三备”指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五有”指有教学流程、有学生活动、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二次备课,有教后反思记录。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电子备课。备课组长安排,走“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有效性。

(2)有效上课

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他的思维、逻辑性强,因此我们数学组上课必须落实3个必讲,8个有效要求。上课要做到重点知识核心知识必讲,知识规律思维方法必讲,典型错误必讲;做到教学内容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交往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语言有效,提问有效和评价有效。把3个必讲8个有效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突出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促教。教师同伴互助,及时交流。因此常出现数学老师为一道题、一个现象在办公室争论的不可开交,有时还跨年级探讨。老师们,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现象呀!因此我们组提倡老师把教学中碰到的困惑常与上一轮老师作探讨,避免走弯路。

(3)有效练习

数学练习做到“六有六必”:有练必选、有选必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因此每天上午都是数学老师在协商选作业题,找些适当的练习题。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多准备几本参考书用来自己教学上的借鉴和参考,在这些书中找出一些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完成,通过多练一些基础性的题目,积累下较为扎实的双基。“熟能生巧”对学数学来讲也算是一个真理。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常碰到这种现象,就是考试60分的学生在一边常抱怨说自己要是再细心点,还有多少的题目都会做,就会考到90分。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其实在大考及中考中,都是有一定量的计算的,有的还不少,所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在提高解题准确率同时,又能为解好后面的大题多留些时间,以更能提高成绩;下午必须把作业批改出来,作业批改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还通过合适的批语来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下午的课间数学老师更是穿梭于教室、办公室之间,面批问题学生作业,督促改错,堪称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在这里没有督促、没有约束,是约定俗成的自觉行为。因为职业道德告诉我们教育是爱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是不讲回报的事业。我相信所有的老师,一走上讲台都很超脱,头脑里没有个人付出的代价,只有误人子弟的担忧,教师是奉献的职业,一切私心杂念的乌云都被责任心的阳光所驱散。只有超水平的发挥,超限度的发挥。

在拓宽学生的知识方面。课余时间,找一些典型的数学相关材料让学生看,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并通过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另外从七年级开始,就常找些开放性,新颖的题目给学生探索。绝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肯定会感到相当困难,就多鼓励他们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索研究来完成所布置的题目,及时表扬能完成问题的学生。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推理,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索的自主学习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一点,这些题目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得好的,应以多鼓励为主,做得好就表扬,做不好的人也没关系,慢慢来,培养兴趣为主。实践证明了这点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5、有效检测

根据学校安排,搞好每单元的过关检测工作,进行阶段性测评,做到“单元清”。并且做好把关工作和辅导工作

6、有效讲评

讲评要做到科学及时,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辅导要尊重差异,因人制宜、分类分层,兼顾“培尖、提中与补差”,切实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常看到每位老师处有作业情况记载本,或记载着学生情况,或记载着易错题或题的不同思路。为讲评课打好基础。

二、关于准备中考的一些要求:

关于九年级冲刺,应对中考我们九年级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也不外乎以下三点:(1)注重考法研究,把握中考的动向。(2)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就是大家常说的要通过几轮的复习,每一抡该做些什么的之类的问题。(3)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的兴趣。

关于这些基本内容,对于常年处于一线的教师来讲,虽然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具有自已丰富的经验。我只想再提三点:(1)是九年级的复习不要陷入只做提高题的误区,双基训练同样重要,没有扎实的双基,盲目提高,只能成为一句口号,但在训练时同时要想一些激措施,强调提高解题的准确性。(2)是我们在复习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题的复习,都会重点突出,这点没错,教学大纲也都分四个层次要求掌握知识点,但是一些看似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也要注意掌握,这些毕竟也是中考的一个考点。再说不管有没有考,全面的掌握对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科学知识,以及今后可持续性的学习中都会有帮助性作用的。对于中考的大题,我们也经常会想今年中考会考什么样的题目,然后重点训练,我觉得单完成这些还不够,这样做投机性和风险性太大,毕竟我们所想的重点不一定就是中考的考题。还应实时让学生训练些其它的类型,这样让知识更全面,当中考出现一些新的题型时学生也不会那么手无足措,毫无办法。(3)是九年级总复习时,要准备三本近三年河南省中考试卷的书。研究近三年河南省中考出题的一些动向,一些知识,新题型,新热点和新考法。把一些新好的题型进行归类,拿出来给学生探索和研究,这对增加知识面和提高学生成绩都有很大帮助作用。再说这些好的题也部分代表了数学开放性题型的发展方向,和中考出题可能的动向。有人说九年级学生学习苦,其实九年级教师也很苦,我们都常把中考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生竟争激烈,老师同样有较大压力,做着大量的工作。

三、关于学生管理对教学的影响。

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管理也同样重要。我始终觉得单纯的教学艺术最高超的老师不一定能教出最出色的学生,再高超的技术学生不理你的话,你也是白忙乎。我觉得要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和感动学生,让他们尊师重道,从而注视学习,也是提高科学习成绩甚至整体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经常和学生交流谈心,取得他们尊重和信任,提高当老师的威信,这样也对他们重视学习和提高成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关于教研方面,教研组老师要经常在一起研讨,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1)大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对数学各年级数学教学设置,相互帮忙和提些建议。(3)选定其中一节课,进行重点探讨和研究,制定本节合理的教法和学法,通过一起探索,大家共同进步。教研组还定下每次的月考、期中考、中考等一些大考后,各年的数学教师作考试质量分析,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以

及今后如何扬长避短等方面的问题。在团结的作用下,有限资源勉强算是整合利用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也只有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务实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研组经验交流与总结

新烟中学数学教研组

教研组建设生物经验 篇6

一、联合教研模式形成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由于全区各所学校的规模差异, 对于音乐、美术这类总课时量不大的学科, 师资情况存在差异。在校内开展能够形成理论及实践成果的教研活动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及美术学科的联合教研模式形成了以全区教研为核心, 以相邻学校组成片区的教研为载体的形式, 定期开展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材分析和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更多的是解决教师如何利用音乐、美术学科的共通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地确立了两门学科需要共同探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形成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角度来看, 一味地强调“分科”, 并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 忽略了综合性特点是不科学的,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而就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出发, 活泼好动、思维跳跃是天性特征, 利用音乐与美术学科特点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启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联合教研模式是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综合性的体现, 通过教研的实践尝试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成果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研策略

联合教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寻找音乐、美术学科的共通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分科的教学方式。同时关注促进不仅包含微观的纵向综合 (自身学科体系中的) , 也重视宏观的横向综合 (跨学科领域的) 。针对跨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 我们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开展实践教研, 即学科内挖掘实践教学课例与两门学科共同挖掘教学课例的方法策略。两门学科的教师定期组织核心实践教学课, 通过实打实的研讨、备课、磨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课重点展示音乐与美术学科共通性与相互促进实现“美育”的共同目的。每节课前由核心研究人员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 并进行深度讨论。授课教师设想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联合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 然后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 并进行两轮试教, 中心教研组成员充分参与讨论修改;正式上课后, 每位教师评课, 对照自己的设想参悟教学理念。这样联合教研共同备课模式不仅提高了艺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两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多元化的艺术熏陶, 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与个性的发展。

二、联合教研模式发展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音乐与美术从学科属性都为艺术教育的范畴, 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两者紧密相连, 有机融合, 不仅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针对跨学科的教研模式探究意旨在帮助教师有效传递、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各种艺术能力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 在联合教研模式发展阶段更要深入学科内部知识结构建构起丰富的联系, 促进教师视觉、听觉、触觉、言语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同时以利于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教研模式从而改变以学科技能为主线的教学。将音乐、美术学科置于大文化艺术背景下来教学, 扩大了学科教学的信息量,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2. 教研策略

音乐、美术学科之间的综合是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 根据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的课程标准将小学音乐学科教学领域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领域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区内音乐与美术教师以学科共通性的有效开发与整合为主题, 突出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特色, 优化艺术课程结构, 以临近学校形成片区形成联合教研共同体, 使每一位音乐与美术教师都能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开展区音乐、美术联合教研的活动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 做到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兴趣发挥为动力, 立足课堂教学活动, 广泛渗透音乐、美术的艺术特质,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综合能力, 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联合教研模式创生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1. 教研主题

在联合教研模式研究不深入的过程中,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通过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探讨, 寻求并利用学科间的共通点, 音乐、美术学科联合教研模式保留了学科的自身特点寻求两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契合点, 实现学科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使得音乐、美术学科发挥互通性与延续性, 达到更佳的“美育”效果。

2. 教研策略

在模式创生阶段, 我们关注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有机整合。为了有机整合我们进一步拓展教研模式的内涵, 形成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教研环境。利用学期里相通的课程如三年级音乐学科的《四季童趣》与美术学科的《四季歌》, 区级实践课的观摩整合了音乐与美术学科共通的知识点, 比如四季的颜色与给人的感受通过时而欢快时而宁静的音乐进行表达, 同时也将四季的变化直观的用音频影像进行展现, 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受四季。同时随时配合实践课开展综合性的学生课后调研活动, 及时地掌握与收集学生对艺术课程联合教学的感想、感受与收获。同时进行有效地意见整合与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反馈模式, 以此来搭建共生智慧的教研平台, 努力帮助实践音、美学科联合教研模式创设广度、深度与可实施性。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小学音乐与美术学科联合教研模式的研究直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对学生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有效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同属于艺术课程,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通过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研讨实践活动形成的有核心价值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在通过寻找学科的共通性的过程中形成规范有序的联合教研模式为实现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及全面培养艺术素养高及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联合教研,教研主题,教研策略,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编.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语文教研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篇7

十八里堡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 胡天虎整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所谓的“有效”,应该是指在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我所说的“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不光是说提高分数,应该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语文常识的积累、某些积极观点的生成、灵感火花的闪现等等都应该算作是“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固然,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学习习惯、迁移运用能力等)是有差异的,一堂语文课,让每个学生都吃饱的确很难。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一点即透,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启发。因此,强求标准一致的“教学有效性”是不太现实的,只要是学生有收获的教学都应该算作是“有效教学”。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使教学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应该关注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

一、课前准备。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要准。“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孙子兵法》语)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应该这样,讲究方法策略,选择好合适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文本切入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1、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散步》时,我抓住了“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文眼,将“整个世界”四个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喜”与“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探讨喜在哪儿,悲又在哪儿。由此可见,对于叙事性散文﹑山水散文﹑回忆散文及哲理散文类文本,皆可选择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

2、紧扣线索,精心设置问题。如教学《孔乙己》时,可紧扣“孔乙己”来发问:孔乙己是什么人?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命运结局怎样?读了小说结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段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古典小说《范进中举》一文时,并未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顺序来讲解,而是一开始就直奔小说的高潮——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部分,学生纷纷对举人发疯场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浓厚兴趣,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有好问的学生发问,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范进先前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事而发疯......这样,全班学生就围绕这些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文章的情节内容.结构脉络就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了,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

4、以教学目标为导航,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在教学新诗《我爱这土地》时,我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涵咏诗情,感受意象,品味语言。以“鸟”这一意象进行了这样设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嘶哑的喉咙能歌唱吗?嘶哑的喉咙唱出了怎样的歌?这一组问题,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认识意象的特点这一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关键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问题设置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大难度,坐到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别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不行。

(3)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要是优秀的学生从问题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计要讲究艺术性

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折磨”呢?简言之,因为前者具备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饶有兴味;而后者却缺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下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就要对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2.课堂“调控”的艺术性

教学实践证明: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

(1)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适中,深浅适度,快慢得当。

(2)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淡一点。

(3)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双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

(4)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

3.课堂“导”的艺术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狠下苦功夫。

(1)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有时介绍背景,有时创设情境,有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时直接审题,开门见山。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课堂指导,即导读、导思、导路的点拨艺术。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去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抓住时机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把握学生的学习思路,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即文章内存的逻辑联系。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这一过程是万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的。

(3)收尾诱导,即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能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艺术化的收尾,要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艺术化的收尾,要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虎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

(三)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

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第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40分钟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容量和深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涵。有时,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来为语文课堂服务。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如学习宋词,借助图画与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真情朗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三、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课后反思,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策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下一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怎么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