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活动

2024-08-26

生物教研活动(共12篇)

生物教研活动 篇1

教研活动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要求, 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采用合理途径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合理制订教研计划和制定规章制度

每个新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对于整个学期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首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将学校的教研精神和教研标准传达下去, 并且完成对教研组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

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主要包括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学研究活动的课题及公开课的安排, 等等, 在进行生物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时, 要从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规定和要求出发, 并结合生物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于各个教师的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 最终形成严密的活动计划。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计划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目标性, 有利于有效性的实现。在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时, 要根据学校和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 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总之, 通过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传播以研兴教的观念, 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 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建立和完善说课和听课制度

不同的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不同的, 就算是授课内容相同, 教师在课程的拓展、知识的挖掘、对其他科目的渗透程度方面都会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种情况, 要建立和完善说课、听课和评课制度, 让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进行说课、听课和评课时, 每位教师要表达出自己的实际想法, 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通过说课和评课展示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资料、教案和遇到的问题等, 都要按规定进行上传, 实现教学经验共享, 如果遇到疑问则要采取合理措施及时解决。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因此, 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听课,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且及时解决问题。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理论学习对于教师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各科教学的目标, 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而且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和教研室可以订阅与生物教学相关的参考资料, 让教师学习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生物教学方法。在学习之前, 教师可以将资料中合理的教学方法打印, 使其成为可以随身携带的资料, 然后与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 将自己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及实行教学方法的经验和看法表达出来, 实现在共同学习中获取进步。

另外, 在对教研成果进行实际运用时, 要严格遵循教研成果的实施原则。学校还可以开展观摩和学习活动, 学习其他学校和教师的先进教研成果, 并且结合本校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借鉴。

四、进行课题研究, 提升教师水平

课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是当今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对于学校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然而, 要想顺利实现课题的研究, 需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如果不能对研究步骤进行合理安排, 则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对课题的研究的。

在开展课题研究时, 教师可以将研究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然后对每个阶段的内容进行分项, 确保每项都有专业的负责人管理。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 则教师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 保证课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外, 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发表, 将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在相关的教学刊物上发表。开展课题的研究, 能够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并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在选择课题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出发, 确保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提升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

另外, 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对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如果仅凭个人力量, 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教研成果, 因此, 学校要重视每个教师的作用, 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五、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学校和教师要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作用, 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研活动, 因此, 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各学科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结合生物教研的实践和探索活动, 分析了提高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研,有效性,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毕凤娟.提高中学生物教研活动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 2011 (34) .

[2]谷兴红.提高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2 (02) .

[3]孙少华.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4 (02) .

[4]李小英.初中生物教研工作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 2011 (01) .

生物教研活动 篇2

2011年4月 15 日上午,潼川、梓州、乐安、塔山、建设、观桥六学区生物教研活动在北坝初中举行。县教研室教研员及来自六个学区的8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此活动中,来自中新初中的朱小波老师,北坝初中的黄朝东老师各上了一节研讨课,他们的精彩展示为初三生物复习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两位任课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后的反思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接着,中路片区联合教研组长廖咏梅就初三生物复习作了专题发言,县教研室生物教研员就初三生物后期复习等问题与现场的听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结合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令现场听课的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合理处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同与会教师们进行了考纲解读,共同研讨了生物复习的课堂教学及迎考策略。最后县教研室生物教研员对本次活动充分肯定的同时,希望全体生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备考工作中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科学的讲解,一步一个脚印,争取中考最后的胜利。

江崇斌 林大双

网络与生物课外活动 篇3

[关键词]网络 生物课外活动 综合素质

网络在现代教学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特有优点如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等,此外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 宣传生物科普知识。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4月至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学校电视台演播时间,播放了像《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同时,还在局域网上发布了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网页《鸟类——我们的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或教室的终端进行浏览。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例如:在校园电视网上播出了关于“克隆”的系列纪录片、科幻片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没有被调查过的同学在登录后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克隆”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择,提交后计算机就会立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迅速、全面地获得充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3. 组织专题知识讨论。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更好地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我们在完成了关于“克隆”系列片的播出和关于“克隆”的生物调查后,在校园BBS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组,讨论的主题是《“克隆人”将带来?》。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持谨慎态度,有的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表示赞赏,有的又提出质疑……参与积极,争论热烈。在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组织了大型的专题讲座《克隆与社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使他们对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4. 展示学生科技成果。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网上发布。这样,既保证了优秀作品不受损坏,又增强了展示效果,还吸引了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又如:我们在组织了名为《生态校园之我见》的小论文比赛之后,开设了一个名为《生态校园》的网站,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论文,并欢迎继续投稿到我们设立的校园信箱和E-mail上,更多的学生甚至外校学生也投来了稿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5. 设立青春心理信箱。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给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答,也是生物教師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青春心理信箱”。凡是需要帮助的同学都可以把自己的要求写到信箱,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用密码打开信箱,了解学生需要后,根据不同要求,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心理指导,或面谈,或回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 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让大部分学生浏览我们的生物网页的同时,也要让对生物、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来:让他们去查找资料、制作软件、维护网站,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网站。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批生物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不能替代实践活动。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生物课外活动更应重视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无论是采集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这是网络不能替代的,所以不能因为网络的使用而削弱甚至替代了实践活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4

我镇19个村庄有一半的土地轮作花生, 近几年, 花生在七、八月开花下针及荚果膨大期, 常常发生叶片黄叶现象, 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如不及时防治, 将造成叶片脱落, 植株死亡, 对花生产量影响极大。群众对此也十分着急, 农技部门也深入田间地头查找原因, 另外, 从2002年起我校就成为唐山市丰南区唯一一所使用自编劳动技术教材的学校, 也是劳动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最早的学校, 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鉴于这种情况, 结合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于2006年9月安排了七年级新生共计156名同学历时三年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结题报告放在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二、时间安排

调查开始时间:2006-9-12;汇报时间:每年的暑假开学的第一周;结题时间:九年级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训期间。

三、具体措施

1. 利用生物校本课程讲解花生种植的相关知识, 从

选种、到种子萌发的条件到出苗后的水肥管理等, 都作了详尽的讲解。

2. 发动全体同学对自家花生地块黄叶病因调查, 与

不发生黄叶病的花生地块的花生品种、土壤土质、花生轮作、播种时间作比较, 通过走访、咨询家长、农技人员、网络查询等措施寻找答案。定期交流汇报, 形成共识, 第二年指导到家长进行花生种植, 然后再观察再汇报交流, 第三年在指导家长进行种植, 中考“三加一”培训期间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第一年汇报中典例调查如下:王磊同学叔叔是市种子公司农技人员, 他在叔叔的指导下调查如下:每年的7-8月份正是我区高温少雨多阴天的季节, 空气湿度小, 土壤盐分随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上升, 因为盐碱地土质较粘对土壤盐分的吸附力较强, 而不宜于随水散失到空气中, 而滞留在土壤表层土壤中, 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而使花生吸水困难, 对铁离子的吸收也困难, 从而发生叶片黄化的现象, 严重时干枯死亡。汪金凤同学调查的结果是:自家的花生品种是鲁花12品种黄化病较重, 而与之相邻的同学家的3323品种发生黄花病不明显, 她认为花生黄花病与花生品种有关。王思羽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地膜花生很少发生黄花病, 而不覆膜地花生地块黄花病较轻。

对以上同学的调查报告我没有及时给予正面答复, 而是提示同学对于他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结合网络、结合农技人员进一步了解, 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指导第二年自家花生种植, 由于自己的行为与自家的收成挂钩, 学生家长都非常用心。第二年继续观察了解看自己的学习能否给自己带来好的收成, 然后再汇报交流。同学们都有了一大堆的观点, 发言比以前热烈多了, 老师再要求同学们用此次的讨论指导第三年的花生种植。此时同学们将面临九年级中考, 然而, 这样的综合实践已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饭前饭后的三言两语就能完成, 结题报告定在“三加一”培训中, 也是对学生三年来素质能力的一个展示, 避免了上几节课发个证书的形式做法。

四、小结

七年级生物教研活动计划 篇5

王正昌

新学期已经开始,结合我校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教研部门的具体要求,深入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我校生物教学质量,制订本学期生物教研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结合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的具体要求,充分利用周二教研活动时间和平时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并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指导教师的教学,并使各年级的生物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认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我校的生物教学的实际,认真探讨,积极研究,认真写出心得体会,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提高认识,并用这些理论、经验来指导每一个人的教学,努力探索一种适合新形势下的生物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全局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的问题,要从学生的认识、习惯、思想上寻找根源,充分认识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教师生存的根本,从而提高教师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交流,共同提高。认真学习“新课标”公开课评分标准,结合学校组织的每人一节公开课的活动和校级公开示范课,邀请区教研员许老师来指导教学,并积极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认真听课、上课、课后认真评课,利用业余时间或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交流对公开课的看法,讨论上课的各个环节,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使听课者、上课者都能作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作到共同协调发展。认真组织好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群策群力,争取在备课的交流合作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并结合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生物片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充分与其他各兄弟学校教师以及专家的交流学习,充分提高各年级的生物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与上级教研部门的联系,特别是与教研室许老师的联系,及时了解教研信息,中考信息,并邀请教研员及知名教师和专家来我校指导生物教学工作,使我校生物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新形势下的生物教学,要求各位生物教师充分合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自施行新课程标准以来,单靠教师个人力量来组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研组充分发挥作用,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组织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对于上课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指定主讲人,从教材分析、课堂导入、知识过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确定最佳方案,认真上课,并对上课后的感想、反思及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弥补纠正,然后提供给大家共同完善方案。这样集合了全组教师的力量,使我们的上课效率大大提高。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抓住重点,实现突破。特别是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各种活动比较多,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要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抓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巩固,为初三生物复习迎接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三的生物复习,要在讲完新课之后,时间更加紧张,任务更加繁重;学习生物的基础、习惯有待进一步提高,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要充分联系各年级生物教师,群策群力,发挥全体生物教师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明年升学考试奠定基础。

另外初

一、初

二、两个年级要在原来新课程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的实验探索,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争取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以上任务首先要摆正心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早计划、早行动并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协调各位教师的力量,凝神聚力,争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初三生物教学复习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形成新的飞跃。

生物教研活动 篇6

为了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好生物课,我到我市各类幼儿园调查了生物学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情况,及我院往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情况。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几点:

生物学知识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市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中,生物学知识内容很多,所占篇幅很大,讲述了植物117种、动物77种。语言教材里涉及植物lO多种、动物20多种。在计算、美工、音乐的教材里也有许多动植物内容。此外,科学、健康、社会、语言和艺术的教材中都有不少动植物内容。总之,任何幼儿教材都向幼儿提供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渗透着生物种群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教育。

幼儿园每班都有自然角。自然角随着季节的交替,设置不同植物的枝叶、花、果实和种子,培植着花草,饲养着鱼、虾等小动物。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参与种植、管理花卉和作物,喂养鸽、兔等小动物。这样,在帮助幼儿获取动植物及其与季节、环境关系的感性认识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和保护周国环境的思想意识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春游、秋游和参观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团等都是幼儿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活动使得幼儿广泛接触大自然,获取大自然中许多动植物的感性认识,获取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动植物关系的感性认识。指导幼儿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生物学知识。

可见,在幼儿园的整个教育活动中,生物学知识具有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院往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欠缺

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包括我院往届毕业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培植花木的能力差。幼儿园在活动中采集的或其它单位赠送的一些实用、有保存价值的动植物,青年教师往往不能将其制作成合格的标本,常常在自然角放置一段时间便丢弃了。各幼儿园所陈列的标本,绝大多数是花钱买的,仅有的几份自制标本也不规范。

青年教师的生物学知识不全面,在教育括动中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教幼儿栽种大蒜的老师,自己不清楚蒜瓣是什么;把核桃说成是种子;把从河边边拾来的蚬当成小的河蚌;把林间飞舞的绣眼等鸟,统统说是麻雀。又例如,教师把“高高的水杉”。一课讲得绘声绘色,站在水杉树下时却不知道这就是水杉;教完一首儿歌,还说不出儿歌中有5对足的动物是什么。

幼儿园里种着许多花草树木,饲养着一些小动物。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许多青年幼儿教师对自己身边的这些动植物约有一半以上叫不出名字;对宝鸡著名的动植物,往往仅知其名,不识其貌;对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有时也会混淆,如桂花和女贞、梧桐和法国梧桐、鲤鱼和鲫鱼。

有些青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就信口开河、胡乱搪塞,影响不好。我遇到过这样一些情况:秋游时,幼儿问老师农舍旁的金瓜是什么.老师说是一种桔子;幼儿问大树上为什么有许多疙瘩?老师回答那是树的正常生理现象;幼儿看到的马陆,老师说是蜈蚣。调查结果说明,往届毕业生的知识不能联系实际,某些基础知识如分类学知识太少,缺乏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因而在完成幼儿科学教学目标,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然界,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兴趣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生物学在一年内要讲完初中植物、动物和高中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只能讲授教材里的内容,不可能过多联系实际,也不能详细讲解动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等。其次,以往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实验课和课外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生物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基本技能较差。第三,学前教育生物教材不可能与幼儿园教材吻合。学生毕业后又没有进修生物学的机会。因此,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上述情况。

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生物学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幼儿教育活动的需要,我借鉴以往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开辟了课外活动。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的措施。

同年级的4个班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是对照班。实验班在自愿的原则下.成立了生物兴趣组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双体日到宝鸡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林业科研所、公园等进行珍稀动植物和常见动植物的识别、标本采集、挖掘化石,进行生物资源调查和生卷调查等;用课外活动进行动植物标本制作、动植物解剖、花卉栽培以厦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还随着生物科技活动的开展.进行生物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竞赛活动。实验班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学院动植物标本室等。要求学生观察认识各种类群(主要是书本中学到和生括中常见的动植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种植、记录黄豆等植物的萌发、生长情况以及饲养金鱼等,要求学生能识别校园里各种动植物,井把后一项要求列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定期考核。学期末,实验班(包括生物兴趣小组)学生的小论文、小创造造、小制作等向全院师生展出,并对其中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课外活动成绩显著,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加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约占实验班人数的40%。学生以很高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参加活动,勤动手、勤思考、勇于探索,取得可喜的成果。例如,一个学期学生就制作宝鸡的珍稀植物和常见植物标本260多份、动物标本22件、昆虫标本10盒、小论文28篇。学生的成果展出后,获得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的一致好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学成绩和思维能力均获提高,学期末年级统考,实验班的平均分比对照班高8. 96分,其中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班平均比对照班高3.12分。课外活动中运用的许多科学知识,是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生还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通过参观、实验、探究、制作等科学教育活动,生物的课堂教育过程变为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教育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重视人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造就学生发挥才能和发展个性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刨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生物教研活动 篇7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多种功效的信息环境, 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 它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新活力, 比传统的教学更有冲击力。但是, 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无法替代的。比如, 板书, 把内容有条理地列出来;教师的语言讲解, 比屏幕更有亲切感;模型和生物标本, 学生可以触摸感受学习等等。所以, 教师不能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 从始至终在课堂就利用多媒体, 喧宾夺主。多媒体无论多么优越, 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 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多媒体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与传统学科教学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 相互促进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要掌握一个度的原则, 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而不能滥用, 替代学科教学。

2. 多媒体课件内容要有实质性

有的教师把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目的, 为了电教而电教, 不重视课件的质量, 流于形式。比如,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偏离了教学大纲、教材, 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等, 只重视形式;如果课件过于简单, 只是简单地几张幻灯片进行交换, 学生被动地在台下当“观众”, 教师在台上当“导演”, 学生对于这样的课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反, 如果课件过于复杂, 并且只注重课件当中的图画效果或者画面的美幻, 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本质, 那么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 进而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多媒体的优越性适得其反, 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严重削弱了电教课的质量。因此,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在详细背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 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找不到着力点或者“画蛇添足”。

二、制作适合课型的不同多媒体课件

尽管多媒体传播给学生的是生动、活泼的内容, 但如果教师演示的千篇一律, 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 新课教学

新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选择电教媒体 (投影、幻灯、录像、微机等) 能够克服传统媒体教学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将平面、竞争的文字化静为动, 综合多种信息, 创设了逼真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中, 可根据内容特点, 合理选用, 互相配合, 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图像, 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习氛围变得活泼,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比如, 在讲解基因组合规律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豌豆植株和不同品质豌豆的种子, 让学生思考能否用黄圆和绿皱豌豆作亲本来种出绿圆豌豆。在教学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中, 植物细胞十分微小, 肉眼无法进行观察先让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玻片标本, 并运用显微镜观察此标本, 再配以模型, 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构造, 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2. 实验课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生物教学常常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 但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存在一些弊端, 如有的可见度太小, 有的过程太快, 有的难以演示, 有的操作规范性太差, 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多媒体实验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 提高了实验的演示可见读, 加强了实验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比如, 在动手实验中, 学生操作失误, 会损失仪器, 引起某些危险性, 影响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如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 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动作, 再进行实验, 就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3. 复习课教学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复习课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生物学科包括的内容多, 知识重点和要点多, 单纯一节课的复习难度较大。为此, 我们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物学科的复习课的教学效益。在复习阶段, 利用多媒体把教材内容系统化、条理化, 加强相关知识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给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学习起来清晰、明了, 避免了盲目化, 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 多媒体内容要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又减少了教师课堂板书时间, 可以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沟通, 发现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 遇到的困难。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提倡合作的学习模式

多媒体中教学中, 网络的运用帮助学生们学起来更为轻松, 让教师教学起来更为有个性以及具有针对性, 比之原来的传统教育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在多媒体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都可以根据多媒体来规划。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使学习过程更为顺利, 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和同伴的共同探讨。因而, 在多媒体的教学中, 也应该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 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分享同学之间的不同观点, 不同看法以及不同意见, 从而在不同的意见当中取其精华。通过合作学习的进行, 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吸收更为全面且合理的学习方式, 获得学习之间的交流, 从而形成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生物课堂中的“活动教学”浅探 篇8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 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 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 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 以活动为纽带, 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 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 以活动为基本方法, 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 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 “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 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 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 既要动手, 又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 探究于游戏之中, 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 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 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 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 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 为了赶进度, 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 学生自行开展, 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 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 在“动”中学, 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 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 设计好“动法”, “激活”学生。

1. 寻找“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 激发学生“动点”。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 所以, 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学会生活。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 激发“动点”。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 多动脑筋, 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 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 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可设计几类活动。

(1) 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 学生快乐学习, 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

(2) 制作类。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 “十指连心”, 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 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 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 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 等等,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 探究实验类。在课堂上, 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 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而且能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 以及不盲从, 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 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 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 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只有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 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 学生学得轻松, 乐学、爱学。

三、存在问题

1. 教师的知识与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 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 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 课堂组织

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 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扩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 教师如果组织不当, 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 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我们要做到形、神结合, 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 教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

3. 课堂评价

由于不同班级, 不同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兴趣爱好也有差异, 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 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 具有一定困难。

开展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篇9

一、注重“互补性”原则

在传统的生物学科课程里, 课程是服务于未来生活的, 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实际产生隔膜, 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去甚远。要上好活动课关键是设计的活动方案要与学生实际生活互补。例如, “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当地容易得到的试验材料, 玉米、小麦、番茄等, 需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成活, 才能多结果, 按照试验的目的要求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步骤, 再根据学科理论依据记录分析观察的结果。然后, 请各个小组成员讨论试验结果。如果不符合,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课教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 引发他们独立思考, 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注重“实效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作为正式课程出现, 它不是“第二课堂”, 不是学生随意支配的课余生活, 它有更强的实效性特征。其层次高于课外活动, 内容更为丰富, 功能更加全面。通过这种训练,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三、注重“趣味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程必须以学生的兴趣、活动能力、感性与知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例如, 在做“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时, 这个实验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密切相关。学生的兴趣很高,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选择引起向性运动的因素, 因此, 生物活动课是为那些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施展才能, 或没有发现自己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 促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四、注重“多样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活动课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比如, 带领学生参观生物博物馆、植物园, 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设计, 进行社会实践, 开展一些实际调查报告的研究, 还可以就活动课开展的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活动方案等。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 篇10

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

1.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使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得到充分提高。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

2. 增加感性认识, 促进课堂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 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 使用的感官越多, 收获也越大。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 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开阔视野, 激发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 有利于开阔视野, 激发未知兴趣, 提高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有利于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曾有这样一位学者预言,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生物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5. 有利于思想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 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课外实践活动正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

6. 培养生物技能, 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渔多方面的兴趣, 掌握一些农村实用技术,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能力;

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

1. 校内实习法。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一些生物实践活动。

2. 校外见习法。组织学生去农村调查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生态环境, 了解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这些调查做好记录, 回来后认真讨论, 并做好总结, 给当地政府献计献策等等。

三、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课外实践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 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是:

1. 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自愿选择一些生物课外活动来参加。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指导实践, 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在实践中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 坚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才能的原则。

通过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

4. 坚持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原则。

通过生物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生物技术;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5.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课外实践活动要根据当地实际, 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这样的活动才更有意义。

四、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 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 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

3. 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

4. 调查、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情, 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5. 农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 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 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

五、我校生物课外实践活动

我县地处桂西北, 地形复杂, 气候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水势条件优越,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我指导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有:

1. 校园绿化建设。随着“普九”验收的到来, 我结合校园绿化工作的开展, 组织学生进行花木栽培等课外实践活动, 美化校园, 陶冶情操。

2. 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 并让学生撰写小论文。

3. 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 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如结合营养繁殖的教学, 我们做了葡萄扦插实验;结合种子萌发教学进行种子萌发率测定等等。

4. 结合当地经济开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状况;调查人口、耕地、粮食状况, 并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六、结束语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篇11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与新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吻合,并且与生物教学不矛盾,也可以说,它为生物新课改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为生物教学打开一扇通往阳光大道的大门。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 改革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物教材的基本知识为出发点,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增长学生见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懂得珍爱自然,重视生命的真谛,理解学以致用观念,让所学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弥补传统生物学课程的一些缺陷,真正让生物教学落在实处,增长学生的见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生物综合实践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生物课被社会和学校忽视。一直以来,中考中就没有生物这一科,导致学校对生物学科重视不足,甚至生物课的课时安排不够,导致学校把生物归为小学科,甚至家长和社会也是这么认为。这就导致对生物学科的重视不够,想当然地认为上生物综合实践课是浪费时间。基于以上种种,大家对生物实践课就更不重视了,甚至把实践活动直接取消。即使开展一次或者两次活动,那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或者是走走形式,只是做做样子。现在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仍是以升学率为基本评价标准,而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也是只看这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学校只是一味地想办法如何追求升学率,教师绞尽脑汁让学生提高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成长,思维的拓展,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此种现象,为生物实践活动造成了种种障碍。

2.各方面对生物实践活动的不支持。要想让生物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才行,而现实是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没有对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关注。既然是活动,就需要场地,相关人员的配合,活动进行所必需的工具,甚至有时候还需要经费,但这些都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上得不到满足。更重要的是,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大多是在社会上开展,比如社会调查、动植物研究、收集标本、采样,都需要社会给予大力支持。最终结果,因学校的忽视,社会的不支持,使得生物社会实践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实践活动的范围窄。生物书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块内容不多,并且教参上的相关内容也不多,有也是生物书上理论知识的外延,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很难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以及对生物学知识探索的欲望。并且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能让学生参与,能够在社会上实施的生物课题非常少,范围窄。这也导致了学生对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太重视,态度冷淡。为转变以上现象,让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下面提出几条建议。

一、转变思想,让生物理论课牵手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

要想促进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要以生物理论课为基础,否则,理论知识不过关,那么一切就是纸上谈兵。生物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三维目标要达成,更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做好准备,才能让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两者间的关系。

二、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生物综合实践课因其特殊性,这就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新课改的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知识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的指引者,以及最后教学的评价者。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给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多重角色。所以,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提高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1.教师要学会研究。生物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习和交流。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不仅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好的指导学生。

2.教师要学会合作。因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其本身特点,内容性、社会性、开放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合作,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和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多看多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取得成功。

3.教师要学会评价。积极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上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合理的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尽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各方面细节,如是否积极,有没有创新能力,和同学能否合作等等。教师要抓住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收获和成功的快乐,进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留心各种资源,让活动课题丰富有趣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学校周围及村庄附近,有许多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比如和生物课紧密相关的资源有:我们学校的小花园,绿草茵茵的学校大草坪,绿树环绕的学校跑步小道,甚至是学校医务室,小池塘,排污渠等。最好的资源的莫过于学生跟随家长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了解家禽和家畜的生活习性,知道如何防治病虫害,哪些农产品的品种比较优良等,这些资源不仅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为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生物教研活动 篇12

一、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1. 初期开展活动的要领

生物兴趣小组成立之前, 一定要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挑选骨干精英来组建, 相当于第一梯队。当核心成员组队完成后, 就可以开展活动了。刚开始时, 教师一定要跟进指挥, 活动内容一定要选择比较简单, 又容易出成果的项目。如结合元旦制作贺卡、开展叶脉书签制作、蜡叶标本制作活动, 通过展示交流, 扩大兴趣小组的影响力。此阶段我们并非搞精英教育, 而是打品牌, 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做准备。

2. 活动中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教学活动不是老师一个人的活动,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 就给了同学们比较宽泛的留白。整个实验从取材、预设、自变量设定和控制、取样、对比组设置, 甚至所需的条件都可以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意见, 有的同学试着用吐出的唾液, 而不用无菌棉球提取的纯净唾液。在实验过程及其讨论总结时, 我根据实验情景引导和参与对学生探究的质疑和提升。

3. 中后期对小组的管理

学生做实验时, 要合理把握“放”的度, 进行必要的课堂组织和管理。因为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新课程的首要目标。当有更多同学想参与时, 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 即使同一个班级, 也不能只设立一个组, 分成几个小组, 让骨干学生担任小组长, 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班级、年段中营造人人搞活动, 人人有收获的良好活动氛围, 最终实现新课程的首要目标。

二、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个重要目标。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为生物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好平台, 才能有更丰硕的成果, 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 活动的过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因地、因人制宜

生物学课外活动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例如我以前在山区任教, 就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一个兴趣小组开展《关于巨尾桉生长对土壤水分和肥力的影响》的调查与探究实验, 活动的小论文还获得市级二等奖。现在在城区任教, 学生的总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城区学生对于动植物的认识程度并不比山区的孩子高。因此, 在城区学生中开展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小活动, 往往会带来一片惊讶。对此, 我开展了种子萌发所需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 当种子萌发后, 又充分利用资源, 用纯水与土壤浸出液来培育幼苗, 同时让学生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 根据季节变化, 而不是教学进度开展活动

万物的繁衍生息都有其规律。作为生物兴趣小组, 在时间、经验、设备等方面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因此必须用最有效的条件来为课外活动服务。例如关于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人教版生物教材的教学计划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第二节课, 下学期的开学一般都是在农历正月, 而漳州地区家蚕的孵化期一般在农历三、四月份。对于家蚕的养殖, 可以在七年级或八年级下学期的农历三、四月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养蚕活动, 然后以阶段性的成果 (四个生长发育期) 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交流。

三、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的小小成功, 都将是极大的乐趣。

日新月异生物科技成果无时不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意无意听说很多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简单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学新成果, 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产生兴趣。

还可以举办自己的成果展览会, 可展出课外活动小组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或制作的标本等成果。既能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 又能使其他学生受到教育。如我参与的县级研究课题《生物课外探究活动》课题组在结题阶段, 把学生调查到的校园绿化树种拍成照片, 汇成两本相册, 在学生中展览, 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既让学生懂得了身边的植物名称, 又进行了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 这个课题在县教育部门专家组组织的课题结题评审会上被评为了县优秀课题。

上一篇: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下一篇:10kV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