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2025-01-16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通用8篇)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篇1

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普恵金融的缘起与内涵

1.普惠金融的缘起。金融的本质职能在于服务 实体经济,金融通过对资源的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 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盈利能 力强、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其交易成本低,违约风险 小,易于受到银行的青睐,该类客户主要集中于经济 发达的城镇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自然会向这些区域 集聚;而那些缺乏有效抵押物、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则 易于被银行拒绝,从而失去平等受益金融服务所带来 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这类人群主要为分布于偏远地 区的贫困农民,若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农村资 金非农化,造成这些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普 遍的金融排斥。

20世纪早期的实践主要是以“小额信贷”和“微 型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并且更多的是以慈善性 质或无偿捐助方式来实现对贫困群体的资助,注重援 助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和财务可持续性,结果导致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 闭。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出现了所谓的援助性贫困 陷阱,援助性信贷善意的初衷并未能结出改善贫困的 丰硕果实。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认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援助性金融并不是解决

低收人者贷款难的最佳途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帮 助穷人的首要前提是其可持续发展,一旦失去该前提 援助的意义有限,也就是金融机构在帮助穷人的同时 应注重其盈利性,两者都不能偏废。于是,“普惠金融” 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国 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其基本含义为:能够以可负担 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 务(姜丽明等,2014)。普惠金融提倡为全社会成员提 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水平和 财务可持续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平等性。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经济要 素,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 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 状况的可能性,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通过 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这关乎整个社会公平的 实现气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于 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 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针对这种不平等情况,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 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盈利性。普惠金融开始注重通过降低交易成 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因为适 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 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 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作用的发挥,因 此,注重盈利性乃普惠金融对扶贫理论认识深化和发 展结果。

全面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经营活动的多 样性和劳动力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动等原因,传统单 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低收人群体的金融服务 要求,低收人群体对金融产品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全 面性既包括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的多元样性,还 体现为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层次性。

公平性。“公平”的本质含义就是权利平等(单 美娇、邓戎,2014),“人人生而平等” ®,《世界人权宣 言》第一条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 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 神对待”®。公平性应体现在享有社会各种权利、资源 和机会等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 供给,平等地享有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但是现实的 境况离这种公平的理想状态相去甚远,金融资源配置 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金融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经济发 达地区,落后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 融排斥较为普遍,而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又进一步加 剧了落后地区的贫困。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 提到:“穷人如此贫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或懒惰”,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 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 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更是感叹:“当银行将被认为 是没有信贷价值的穷人拒之门外时,经济学家们为什 么会保持沉默呢?……正是因为这种缄默和漠然,银 行得以在施行金融隔离政策的同时逃避处罚。但凡 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 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应作为一种人权加 以促进”®。可见,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权利,不仅体 现为资金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普 惠金融交易成本与信用违约风险。市场经济归根到 底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乃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 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之一。诚信虽然作为一种非正式 的金融伦理制度,但是其对法律等正式制度作用的发 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互补和促进作用,因为法律等正式 制度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其所不及之处得靠诚信 等非正式制度来弥补。正如科斯所言即使在最发 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 束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习惯、伦理等非正 式规则来约束”®目前,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由中国 人民银行主导,其权威性自不待言,但问题在于:该征 信系统在建立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为信用 数据采集样本存在局限性,征信数据采集范围过于狭 窄,其代表性愈发不足,不能全面反映自然人和法人 的真实信用情况;而导致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央行征信 系统建立之初,没有把涵盖愈加丰富信用记录的互联 网信用大数据纳入其征信数据采集来源。随着电子 商务一日千里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用记录会更加 全面和详细,而线下记录则会愈发零散和稀少。基于 以上原因,完善现行的征信体系应借助互联网的信用 大数据;同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发展市场导向的征 信体系建设,鼓励阿里、腾讯等有着信息优势的互联 网公司加人征信建设市场;此外,还应提高征信数据 的共享程度,降低信用数据的使用成本,最终实现降 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的目标。

重塑现代金融伦理,重视金融的价值属性。大 部分金融学家坚持“金融学是一门仅依赖于可视事实 的客观科学,它不作任何关于伦理价值的判断”®金 融学的这种“价值中立”原则,导致在金融领域出现各 种道德风险,“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 样又干又硬”®,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如此感 叹。丁瑞莲则在其著作《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中指出 “金

融学的技术特征遮蔽了金融关系背后的良心金融理论的数理模型化遮蔽了金融的价值取向金融机构和市场组织与现代科技的全面融合遮蔽了 技术主体的德性,• ••金融工具的工程化遮蔽了金融的 道德风险”,“在金融技术化趋势的掩盖下,金融的道 德层面和伦理基础很难观察并弓I起重视,被遮蔽的良 心缺少阳光雨露的滋润而渐渐霉变,良心的亵渎也时 常发生”®。显而易见,现代金融伦理的缺失导致金融 服务呈现“嫌贫爱富”的选择性倾向,这加剧了社会贫 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现象,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观背道而驰,重塑公平正义的现代金融 伦理价值体系彰显必要。现代金融活动在追求效率的 同时应兼顾公平,金融服务应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 关怀,金融应显示其人性的一面。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篇2

普惠金融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 年推广“小额信贷年”时率先提出。传统观念对于普惠金融的理解多从政策扶持角度,常与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农民互助基金等微型金融服务相联系。事实上,普惠金融是一个面向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是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发展也要有效促进金融资源惠及“三农”、小微和民营。因此,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既是政策导向,也是业界大势所趋。普惠金融的形成路径由两部分构成:传统金融转型和民间金融创新。传统金融的主力军──大型商业银行顺应金融改革,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尽管传统理论普遍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小额信贷市场的效率表现并非有效,但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在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上的业务份额占据了市场近40%。显然,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顺应新常态下金融改革新思路,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分析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二、金融功能观与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

1、金融功能观

目前,金融中介的主流分析主要从两种视角展开:金融机构观和金融功能观。金融机构观认为金融市场的活动主体及金融组织既定。这一思维框架下,如果经营环境发生改变,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快速革新,在配套法律、规范没有及时调整时,金融组织运行将处于无效。针对该理论缺陷,Merton和Bodie在1993 年提出了金融功能观的理论。他们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是在先确定金融体系应具备哪些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再去设置或建立金融机构,以便金融体系能够最好地行使金融功能。因此,根据金融功能的发挥程度来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进行研究更具前瞻性。Merton和Bodie(1999,1995)的金融功能观将金融体系归纳为六大基本功能:支付清算、资源配置、资源转移、风险控制、信息提供和激励提供。基于这一思维,学术界对金融体系的功能做过诸多后续研究。通过文献归纳不难发现,任何金融模式都具备支付清算、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三大基本功能。

2、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

普惠金融理念并非传统观念上的金融扶贫,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更能发挥社会责任的新型金融模式。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框架,我国当前金融体系的普惠性还有待加强。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满足所有需求主体,但由于金融基础设施不足,偏远地区的贫困弱势群体很难获得相应的支付清算服务。此外,金融体系长期存在金融歧视,一方面由农村金融机构扮演的“水泵”角色不断将农村资金转向城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多选择为大型或国有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并且上市公司多集中于发达地区和非农产业。因此,有限的金融资源被过多配置在资本并不短缺的城市、地区和行业。资源转化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包括动员国民储蓄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储蓄动员能力强,但转化投资过程中,资金进入金融类市场去交易的金融化倾向较强,而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投资比重低。金融体系中的其他金融功能──风险控制、信息提供和激励提供也基本集中于城市人口和富裕人群,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群体基本体验不到上述金融服务。

三、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现状及参与动因

1、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现状

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的方式分两种:一种为直接运作,即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直接发放贷款;另一种为间接参与,积极寻求与微型金融机构合作的信贷模式。本文中大型商业银行主要考虑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家。就目前情况,直接运作模式更为普遍,因此主要分析直接参与信贷的方式。

表1 和表2 分别为2011 年至2013 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涉农贷款余额和小微贷款余额。其中,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在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上表现突出,约占五家银行1/3 的份额。2013 年底,五家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和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接近40%(分别为36.12%和39.28%)。由此可见,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的比例不容小觑,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

(注:2011、2012、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46000亿元、176000亿元和209000亿元。)

(注:2011、2012、201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23400亿元、147700亿元和177600亿元。)

2、大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动因

(1)宏观政策的推动。普惠金融概念从提出到引进我国加以实践前后已经历十年,期间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先后出台了系列“支农支小”的财税金融政策,并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面对经济深度调整期,大型商业银行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确保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2)践行社会责任。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时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即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绿色金融和促进社会和谐。普惠金融的资源转移功能要求通过工具创新将跨主体、跨市场和跨行业的金融资源进行转移和重置,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效率提升。在资源配置的对象上,大型商业银行要推动经济靠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利用高效和低碳排放的实体经济。

(3)探寻新的利益增长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崛起、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银行混业经营大幕开启。面对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大型商业银行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创新业务、提升信息化技术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等途径去开发新的利益增长点。

四、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监管当局不断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降低门槛使得大型商业银行由撤出农村转向积极参与农村金融领域。面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等业态的蓬勃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如下问题。

(1)如何凭借互联网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普惠金融强调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将金融服务拓展到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大型商业银行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上涉足早、经验足,如何依托移动金融去满足农村市场需求,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外,需求主体“短、小、频、急”的贷款特征提高了服务成本,小微企业更是强化了信贷业务的零售化特征。大型商业银行如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规模效应,以降低单笔业务的运营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如何兼顾社会责任和风险管理。普惠金融业务的延伸领域风险管控难度大。在我国,“三农”信贷往往是硬信息不足、软信息难搜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严重。大型商业银行在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绿色金融、促进社会和谐等责任时,应针对这些业务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经济新常态下,新的主体、业态和产业均处于成长期,也会带来严峻的风险考验。

(3)如何针对新型实体经济去创新信贷模式。为解决“进不来、贷不到”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客户准入、授权授信、业务流程和担保形式等环节都需要模式创新。以产业链金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质押都是应对新型实体经济的信贷模式。

2、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金融功能的发挥程度是衡量金融体系稳定和高效的标准。基于金融功能观,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还需要在如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以移动支付、移动金融为手段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完善普惠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伴随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也使得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支付清算服务。

(2)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处理,将互联网金融理念融入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降风险、缩成本”。信贷成本控制上,银行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小微企业贷款采取标准、批量、专业化的运作,并在农村领域大力推进移动金融发展。风险管理能力上,加强信息的搜集、挖掘和利用,借鉴互联网金融中的信息处理方式以缓解信息不对称。

(3)以县域零售业务为契机深入“三农”、小微市场,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覆盖面和渗透度,大型商业银行应该深入县域,针对各类资金需求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4)以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参与普惠金融为模式,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高效发挥。大型商业银行与专业性小微信贷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学术界已成为共识,银行可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把信贷资金批发给了解客户需求并且掌握小额信贷技术的贷款机构。大型商业银行成为“批发商”,它们在间接参与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可将微型金融引入主流金融,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等著: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理论、发展与创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2]晏海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3]Ding,S:Study on inclusive finance from the bigges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4(9).

[4]黄颂文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5]李佳: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融合──基于功能观的讨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1).

[6]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求是,2013(18).

[7]吕家进:发展普惠金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N].中国经济时报,2014-07-11.

[8]张海峰: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农村金融研究,2010(5).

[9]周孟亮、李明贤:普惠金融视野下大型商业银行介入小额信贷的模式与机制[J].改革,2011(4).

双轮驱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篇3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

2015年12月18日,宜信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宜人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第一股。至此,中国互联网金融与国际一流企业站在同一竞技场。同时证明了在创新金融领域上,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并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十年来,宜信普惠一直秉承创新精神,致力于服务城市及农村高成长性人群,即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精准发现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结合科技的手段提供快捷方便的普惠金融服务。

精准满足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中央在2016年开年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部署了供给侧改革,强调了“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从政策支持到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最终目的就是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这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宜信正是金融创新领域的标杆企业。回顾宜信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企业在成长中不断坚持各方面创新探索与突破,并将其总结为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致力于为中国高成长性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让更多人建立、释放和创造信用,并用传递信用,积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社会。

“普惠金融就是要让金融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渗透到实体经济末梢。”这是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做普惠金融的原则。通过长期、深入的市场调研,宜信发现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人群、个人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十分稀缺,究其原因在于覆盖广泛、规范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而小额、分散的需求特征,进一步拉升了服务成本。

唐宁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为普惠金融提供助力,解决长尾小微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难题、让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大众,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为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细分市场上,宜信普惠为部分农民量身打造了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早在四年之前,唐宁就有了做精准服务对接的长远眼光。2012年,宜信普惠将“融资租赁”这种金融工具从大型船舶飞机等设备融资,转向专门服务大农户的几万、十几万不等的农机设备的租赁,为购机资金匮乏的农户提供有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每一种技术应用或是产品的创新,往往都是从实践中发现需求,因需而立,2015年,宜信租赁开始对“活体租赁”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最终与河北滦县军英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以200头泌乳牛为租赁标的物,签订了“活体租赁”协议,开创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先河。

同时,这也是宜信深耕小微信用体系9年,小额信贷风控技术上又一次大胆尝试。从2012年开始,宜信就已经从把“小微租赁”的创新金融带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经过3年农业的探索和实践,从购买生产资料的小额信贷产品、购买农机的融资租赁产品,到抵冲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玉米期权产品,再到保障农机手人身和机器安全的保险咨询服务,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其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在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科技的发展能通过市场的力量,激活经济体系的内在活力,真实反映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丰富的金融业态,成为中国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整个行业生产率的提高。

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指出政府将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普惠金融日益普及,客户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对普惠金融服务会有更多的期待,首先就是速度,这既关乎客户体验,也是客户资金需求急的自然要求,这进一步要求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而科技化、互联网化、精细化将是驱动普惠金融事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2014年,宜信宜人贷在移动端发起极速模式,将对用户的授信时长从原来的几小时压缩到一分钟之内,而且仅仅需要用户授权信用卡账单邮箱、电商或社交平台的相关信息,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放款效率,成为线上借款的经典之作。

2015年,随着沈阳客户王先生从进店到签署借款协议用时不到1个小时,之后又快速放款成功,宜信普惠的“3小时放款”项目经过周密的筹备,首战告捷,又为线下借款提供了新轻快模式。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互联网数据调取和分析,从而简化用户借款的申请流程,并且提升审核的效率和精准度。对此,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金融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突破性的创新能力,助力破解金融要素资源供给与需求侧总量与结构的不对称,满足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资金刚需。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是有的。”

普惠金融因为结合互联网技术,增加了许多更加灵活、便捷、快速的因素,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优化人均产能、促进劳动力投放方面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

十年来,宜信一直坚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切实的利用了“双轮驱动”,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供给侧改革交上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链接:唐宁心中的谋略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首先是监管政策陆续落地。无论是央行7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12月银监会又颁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都在印证着宜信人的远见卓识;事实上,正是由于宜信的诸多金融创新都是先于监管的创新,才使得宜信在合规经营的路上越走越顺。

其次,宜人贷上市。在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宜人贷的成功上市,是宜信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在法律法规层面,宜信的合法合规,不仅限于国内范畴,更具国际视野,以期在更高的标准上领先行业创新。

下一个10年,宜信要成为一家国际化公司。

金融界人士的终极目标,是把有限的资源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首先,金融需要多年的积累。认为金融类组织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进而领先、甚至持续领先,是非常不现实的观念。

其次,对于金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金融创新对于社会改变带来深刻的推动作用,需要激情和使命感。金融人士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懈地努力,让有限的资源,无论是财富、或是机遇,真正交由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让社会更美好。

最后,宜信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都以该终极目标为方向,金融支撑百业,具备这种激情和使命感非常重要。

真正的金融创新是将金融与技术相结合

如何把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和金融的稳健逻辑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性难题。互联网金融的赢家应该是既有金融底蕴,又能设计好产品,同时对接好客户需求之人。

河池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 篇4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5〕74号),推进我市普惠金融发展,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全区、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市普惠金融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辖区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优化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服务效能,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

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

二、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体系

(一)发挥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

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鼓励政策性银行以批发资金转贷形式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成本。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池分行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加强和改进普惠金融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在服务乡村建设、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易地扶贫搬迁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池分行)

发挥大型商业银行作用。鼓励国有商业银行下沉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拓展村镇服务网络,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强小微企业和“三农”专营服务机构建设。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三农事业部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三农”贷款投放,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邮政储蓄银行要继续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及服务机制,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扎根基层、服务社区,为小微企业、“三农”和城镇居民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各有关金融机构)

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作用。地方法人机构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支农支小的发展方向,继续下沉经营和服务重心,重点向县域和乡镇等地区延伸服务触角。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系统改革,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能力,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巴马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都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分别改制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引导符合条件的优质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河池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升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农村信用社河池办事处)

(二)规范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规范发展非银行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水平。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分支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设备投入与技术改造的融资需求。(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

积极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推进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和“4321”风险分担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准公共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配合做好全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支持自治区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为农业尤其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促进小微农业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较快增长,融资担保费率保持较低水平。(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配合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金融机构)

(三)积极发挥保险公司保障作用。

支持保险机构优化县域网点布局,推进乡镇、村级保险服务站建设,加大农村网点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力度,努力实现县域网点全覆盖。支持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农村保险服务网点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投入,支持保险机构与基层农林技术推广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合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生产管理、森林保护、动物保护、防灾防损、家庭经济安全等与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相结合。针对精准扶贫需要,支持保险机构开展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农业局、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保险机构)

(四)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推广和完善“农金村办”模式,依托村镇行政资源,充分发挥村“两委”、“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等群体的作用,整合“政银保”资源,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村级“三农金融服务室”,协助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金融咨询和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进村活动,把“三农金融服务室”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农金村办”模式的升级版本,力争2018年底前实现自治区级农村金融服务进村示范点乡镇全覆盖。(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扶贫办、供销社,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金融机构)

三、积极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

(一)持续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加大扶贫信贷投放。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信贷管理体制,适当放宽基层机构信贷审批权限,开辟贫困贷款绿色通道,简化贷款审批程序,提升贷款效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十大百万”扶贫产业信贷支持。继续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仍然在扶持期内的脱贫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限以内(含3年)的免抵押、免担保、财政按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对象的贷款额度,对与金融机构有一定合作基础、收入来源稳定、信用良好的贫困户单户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专业大户单户信用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对与金融机构无合作历史、收入来源不确定,但个人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在身份合法、用途合理、无不良信用记录前提下,通过担保机构担保或风险补偿方式,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对于农村青年、妇女创业的,由担保机构担保后,按照保证金1:10的比例给每户提供5-10万元创业小额贷款;对贫困农户参与“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的,由公司或担保机构担保,给予10万元以内贷款。进一步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力度,支持贫困户子女上学就学。(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扶贫办、财政局、教育局,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金融机构)

加大保险扶贫力度。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扶贫保险产品,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整合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贫困户因伤返贫风险;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关爱医疗保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抓好肉牛养殖保险、油茶树种植保险、核桃树种植保险等自治区险种和羊养殖保险、肉鸡养殖保险等地方特色险种试点工作,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缓解我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用好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支农融资资金,扶持“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金融办、市扶贫办,市国投公司,河池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保险机构)

(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推广运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聚焦供应链融资模式,努力盘活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等存量资产。引导银行业机构按照“三个不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要求,优化信贷流程,适当降低授信门槛和标准,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继续扩大无还本续贷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占比,在商标质押、专利权质押、仓单质押、纳税信用信息融资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广创新流水贷、循环自助贷款、企业业主小额信用贷等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信用贷款产品。积极推广和完善“政银担”“政银保”合作模式,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财政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和代偿补偿政策,不断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更好服务企业发展。(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河池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河池保险行业协会、有关金融机构)

(三)创新民生金融产品。

支持银行扩大小额信贷覆盖面,为广大群众、创新创业者提供信贷支持,不断拓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青年创业、妇女创业贷款等民生类金融业务。继续实施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政策,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民贸民品企业申报及贷款发放力度,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民贸民品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研发养老、教育、旅游、医疗等消费金融产品。鼓励银行积极研发大额存单、理财等保值增值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引导银行业加强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推广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完善电子支付手段。鼓励开发“金融+助残”创新产品,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无障碍服务网点或电子服务渠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金融服务。支持保险公司向低收入人群、留守儿童、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发专门保险产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河池银监分局,河池市保险行业协会,有关金融机构)

(四)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

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贷款专项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大型农机具、林权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土地租赁权质押、多户联保、自助循环贷、社会信用联盟贷等信贷业务,重点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支持力度。认真总结前期开展的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破解业务开办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做大全市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按照国家要求和部署,慎重稳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市农业局、林业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地税局、法制办、金融办,河池银监分局,有关金融机构)

(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充分利用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指导实力强、有潜力、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交易,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发行小微企业增信扶持债券,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覆盖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并购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领域。引导证券经营机构增强服务普惠金融的能力。(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工商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有关金融机构)

(六)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能力。

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发展电子支付手段,进一步构筑电子支付渠道、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农村支付体系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加快以电子银行和自助设备补充替代固定网点的进度,引导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客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发展。支持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网络支付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融资难问题。引导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规范开展业务。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工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引导鼓励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自助机具,进一步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推广社保卡、医保卡等联名卡服务,将涉农、惠民补贴等各类政府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发放拨付。巩固助农取款(惠农支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引导银行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自助式服务。鼓励各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奖补、降低电信资费等方式扶持偏远、贫困地区的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金融办,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金融机构)

(二)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推进政务信息与金融信息共享与应用。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到2018年底,农村金融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县域全覆盖。鼓励和支持涉农银行机构对信用户实施授信,根据信用户评级给予贷款价格、放贷额度、审贷流程等方面便利优惠,发放信用村信用户小额信用贷款。依法采集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扶贫人口、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推动政务信息在金融领域的综合运用。(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公安局、财政局、政管办、金融办,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金融机构)

持续开展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工作。完善农村信用评定机制,加快推进“四级联创”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面达50%。探索建立“信用+信贷”联动机制,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金融办,河池银监分局,有关金融机构)

(三)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

配合自治区建立涵盖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并能覆盖供求双方的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研究构建普惠金融评估考核体系,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监管政策和考核指标等工作情况,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评价金融机构的一项内容,纳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考核激励范围,建立监管刚性约束机制。(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有效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

(一)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作用。

以货币信贷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有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以及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对考核达标机构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对贫困地区设置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贫困县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新发放支农再贷款实行进一步优惠利率,适当提高对扶贫类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源配置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贫困地区和社会民生领域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给予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财政局、金融办,河池银监分局,有关金融机构)

(二)健全金融监管差异化激励机制。

以正向激励促金融资源倾斜。强化监管考核,压实普惠金融服务主体责任,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别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普惠金融薄弱群体和领域。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展小微和“三农”服务。推进落实有关提升小微企业和“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要求,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提前进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合理采取分期偿还贷款本金等措施,提高转贷效率,减轻中小微企业还款压力。(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有关金融机构)

(三)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

财政部门要根据地方财力及发展水平,积极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以奖代补等4项普惠金融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并组织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高效,引导金融服务向普惠方向延伸。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遵循惠民生、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原则,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保障我市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残联、金融办、扶贫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地方配套支持。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各类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对金融机构注册登记、房产确权评估等给予政策支持。要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对辖区内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负总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地税局、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

六、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书刊杂志、数字媒体等渠道,多层面、广角度持续有效普及金融基础知识。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消费者保护宣传周等活动,在部分大中小学试行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公共课。针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使其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

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金融案件、非法集资事件易发高发领域,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与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关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金融产品风险特征理性投资与消费。注重培养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开展信用户评定,促进公众重信用守合同。(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评估体系,逐步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构评估、环境评估工作。健全金融消费投诉受理处理机制,金融机构要担负起受理、处理金融消费纠纷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畅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仲裁、诉讼等金融消费争议解决渠道。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发挥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社会组织作用。(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配合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工商局、金融办,有关金融机构)

七、强化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河池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地税局、工商局、扶贫办、供销社、残联等单位参加的河池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联席会议主要负责指导推进全市普惠金融发展工作,加强与自治区相关单位汇报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制定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落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场专项督导、督查活动,指导基层推进工作,重点对区域或机构普惠金融的服务体系、有效供给、基础建设、宣传教育、政策支撑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展督查。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协调机制和常态化督察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情况,将普惠金融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并建立报告制度。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牵头单位每年1月10日前向河池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本县(区)或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形成总体评价报告上报市人民政府。(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

(二)强化宣传引导。

鼓励各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地区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农民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充分借助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和村务宣传栏等渠道,大力宣传报道我市农村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经验、成效和亮点,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普惠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河池银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

(三)健全监测评估机制。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篇5

摘 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普惠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号召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小微企业及农户贷款余额近年来不断攀升,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效率低等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为此,本文对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应抓住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进行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普惠金融;大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概念缘起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2005年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旨在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及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现状

从普惠金融相关统计数据看,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5.2%,同比增长9.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大型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64万亿元,同比增加3920亿元。

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38.4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用户486.1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54.4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7.3%,银行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6%,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目标。其中大型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473亿元,同比增加1574亿元,增速40.35%。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约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5%,贷款户数1417.2万户,申贷获得率达94.7%。其中,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2万亿元,同比增速10.25%;贷款户数164.6万户,同比增加17.13万户,增速11.61%,较银行业平均水平高2.41个百分点。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大型商业银行2017上半年新发放小微贷款利率为4.7%-5.1%,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处于较低水平。

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普惠金融的进程。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1.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资源倾向发达地区和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而小微企业、农民以及城镇低收入者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基础的金融服务投资不足、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严重缺乏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2017年年底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金融改革中农村仍旧是最薄弱的地区,“三农”层面的资金缺口已经超过3万亿元,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根据波士顿公司的全球财富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约一半以上的人尚未被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特别是在农村,有80%的家庭年纯收入低于1.3万人民币,这些家庭缺乏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和基本的金融服务。普及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所需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电信基础设施还存在严重缺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2.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动力不足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用可负担的成本为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关键就在于大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产品定价,使得信贷产品以广大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可以接受的成本服务市场,归根结底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大型商业银行面对的是缺乏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农户等客户群体,意味着投出去的贷款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以及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这无疑增加了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业务要深入到中西部以及村镇地区,就需要更多的网点及柜台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型商业银行增加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出。此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的开发要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投入大量研发资源,而信贷产品的利率要考虑到小微企业等群体的承受能力,如涉农贷款是典型的低利率贷款,这显然又降低了大型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

3.信贷产品差异化不够显著

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推出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各种各样,如建设银行推行的个人网上自助贷款服务“快贷”,其贷款门槛低至1000元,很大程度地扩大了贷款客户覆盖面并且惠及民生消费;中国银行早在2007年就已经设计、研发出“中银信贷工厂”模式,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微客户类型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端对端、流水线和标准化的规范操作大大缩短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授信和审批流程等。这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确实吸引了大批的小微企业、农户以及低收入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上信贷需求,但深入解剖这些银行研发的产品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型商业银行很多产品差异化不够明显、产品形式较为单一。

(二)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对称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篇6

创新

摘要

银联信报告“《信用担保业务与金融创新跟踪研究(2014年12月刊》”引媒体注意,以下是中金在线采访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的文章。

关键词:普惠金融、可抵押贷款

报告来源:本观点和内容出自北京银联信《信用担保业务与金融创新跟踪研究(2014年12月刊)》,北京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

1月4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了我国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李克强称赞,微众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的理念非常可贵,“金融行业要致力于普惠”。倘若金融行业真正普惠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能否得到有效缓解? 农村不缺资源,农民有土地、有山林、有宅基地、有住房。如何激活这些长期“沉睡”的资产,让其成为有效抵押物,破解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衡阳市在这上面走在了前面,衡阳市在金融服务“三农”工作中,以耒阳为试点,创建“四中心两公司一协会”平台,在中南地区率先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建立农村“六权”抵押贷款和风险补偿机制,从而实现让农户“能贷款”,让涉农银行“敢放款”。

【银联信分析】

一、从法律上确定农权,“六权”可抵押贷款

成立于2014年3月的耒阳市绿联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养、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近6000亩。为改变直接卖稻谷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准备兴建一个大米加工厂。尽管今年上半年,理事长曹牛峰已通过个人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了210万,但这个数字远远不够。而此前流转到手里的土地再多,因为没有明确产权,不能作为抵押,所以无法获得银行授信,也就不能再贷款。难题在8月份出现转机。耒阳市的农村金融政策亮起绿灯,推出了“四中心二公司一协会”服务平台。耒阳“三农”金融服务平台下设的农村权证服务中心,为曹牛峰的土地流转经营进行确权颁证,使其可进入抵押的范畴;另一家机构——农村产权评估服务中心则负责进行土地流转经营权价值评估;加上该平台下设的耒阳市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曹牛峰顺利与耒阳融兴村镇银行完成了对接。11月18日,曹牛峰以3250亩土地流转经营权作抵押,从耒阳融兴村镇银行获得200万的贷款。这是中南地区首笔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为抵押的贷款。

市委、市政府金融服务„三农‟在耒阳试点以后,耒阳市农村经济合作管理局在土地经济关系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固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部分——流转权,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让农民的土地有了法律凭证,防止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老百姓的经济权益受损。重点向有一定规模(3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发放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使农业获得可持续投入资金,加快资本运作,让现代农业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在2007年第一轮土地确权承包明确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如今第二轮土地确权承包进一步完善了确权,解决了以往测量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形成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大力培育和扶持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耒阳市农村权证服务中心、农村产权评估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农村信用服务中心、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农村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联合打造产权明细、权属清晰、合法合规的农村产权登记、评估、交易、抵押、处置平台。据了解,通过耒阳市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的创新,目前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农村资产产权共有六种,分别是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以及山塘水库使用权。

“四中心两公司一协会”分设于相隔不远的耒阳市农商行和人民银行耒阳市支行机关院内,总办公场地近300平方米。两间房内,从咨询、受理、评估、抵押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据了解,耒阳市还计划把网点延伸至乡镇、村组。

二、农权资产可处置,让银行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一旦农民无法还贷,通过什么途径来规避出现不良贷款风险? “四中心两公司一协会”金融服务“三农”平台,总体分为两大职能,其一是为农村各种资产明确权证,解决过去产权不明晰的难题。其二是构筑借款人、担保公司、政府、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六方共担风险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涉农信贷投放保驾护航。

当农户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不足时,则可由耒阳市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出面担保。通过担保,不仅为农户贷款增信,扩大信用额度,从银行获得资金需求,而且在贷款出现不良时,担保公司的代偿也为银行发放农权抵押贷款增添了一道安全屏障。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可对农业资产产权进行再交易,如果有人接手了,这样就可以实现资产转移,偿还银行本息;如果交易失败,则由农村资产管理中心按照公允的价格进行收购。目前,耒阳市政府已为农村资产管理公司注入100亩土地和100万元现金,以提高对无法处置的农村资产收购能力。

农业保险是“六权”抵押贷款的又一道安全防线。贷款户在做了抵押评估之后,都必须出具购买农业保险的保单才能在银行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双重保障意义,其一是对投保户有赔偿,可用来偿还贷款;其二对银行来说,也可以化解部分风险。按规定,贷款户既要为自己办理个人意外险,也要为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禽畜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前在耒阳,90%的能繁母猪、30%的育肥猪和60%的肉鸡加入了农业保险。

此外,耒阳市财政还出资设立了涉农贷款保险补偿基金,为保障“六权”抵押贷款模式的运行再构筑一层安全阀门。通过一系列平台的搭建,保证了银行贷款不受损失,这种模式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此外,金融机构开发了专属信贷产品,包括这六种农业产权抵押贷款品种,以及支持妇女创业、下岗人员创业的专属信贷产品等。并建立综合性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包括小额取款、金融宣传、打击非法集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户基本信用信息采集等在内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小额取款不出村。

三、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尽管多年的金融改革为发展普惠金融奠定了基础,但毋庸讳言,由于天生的弱质性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多种因素,目前农村、小微企业等基层金融服务体系仍较为薄弱,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仍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农村金融业务效益低、风险高,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村金融资本回报率低,同时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一些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外流现象。与农村金融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尚未完全到位,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服务型机构仍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农村抵押担保品缺乏,农村地区“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并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验表明,农地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较大市场份额,完整的土地产权是支撑农业生产经营者资信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下,金融机构只能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农村产权改革、农村资源信息登记、资产评估以及市场流转等相关配套条件还不完善,总体上制约着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存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还不够合理,村镇银行设立一方面面临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动机不足,另一方面其他投资者发起设立又面临一定限制,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农民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弱,利率普遍较高。

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不够,与农村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还不够合理,支付结算品种和渠道还比较单一,农村居民仍难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存取款和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

(二)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困境和约束

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信息不透明、交易不经济和风险不确定因素的制约。我国经济体制仍处于转轨阶段,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小企业自身也面临更大的结构转型压力,银行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偏好,更容易产生信贷市场上对小企业资金供给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在宏观环境变化和政策偏紧时期,小企业信贷供求矛盾也会变得更为突出,资金可得性进一步下降,融资上会更加依赖高风险的非正规金融,利率也会进一步提高。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信息技术

2014年国务院发布文件将推动农村创新和发展普惠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及云计算等技术与农村金融的结合, 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根深蒂固的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不足、信用环境不良等问题,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 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农村建设。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资金供应失衡、金融主体单一、缺少竞争激励、产品无法满足中小农户需求、服务网点覆盖率低、缺少信用机制、贷款手续繁杂等问题, 导致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农民在融资和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1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借贷失衡导致资金外流

近几年来各大金融机构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们更倾向于进行大额贷款而非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 这导致了资金更易向高收益城镇或非农区流动, 使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 弱化了政府资金投入。这种非农化倾向所造成的金融服务与资金额度的不足与农村旺盛的金融需求相悖, 造成了农村贷款难、融资难, 金融业务低效率, 金融资源无法有效分配, 没有发挥资金集聚效应, 形成了供给与发展相互阻碍的恶性循环, 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与金融供给失衡。因此, 促进贷款公平性和公开性, 可以化解资金外流困境。

1.2 金融主体匮乏, 金融服务不足

金融主体单一始终是困扰农村金融创新的现象, 其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单一和农户融资渠道单一两方面, 金融产品单一表现为产品缺乏特色性的创新, 业务品种缺乏, 同质化明显, 缺乏竞争力, 如支付和结算工具单一。这样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 金融服务网点仅有存、取、转等基础业务, 证券、理财产品、基金等业务尚属空白。融资渠道单一表现为金融机构选择单一, 是由金融系统融资方式落后和融资规模小造成的, 具体为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为农户所能选择的两种融资机构。这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效率, 使需要资金的农户却无法获得资金。

1.3 农村金融创新风险高

农村金融创新始终伴随着高风险的隐患, 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自身特点与信用制度的缺失两方面。首先, 农业具有的较长产业链、收入不确定性、季节性、产品相似性、低收益性、生产分散性和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等特性决定了农业自身在收益取得方面所具一定的隐患, 并且交易成本和资本运用成本较高。当农业自身具有的特点无法及时与金融产品进行匹配时, 这些特点会阻碍农业产业升级。其次, 农村信用环境不良与信用制度缺失, 无法约束借款人行为, 增大了农村贷款的信用风险。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降低了风险分散能力, 削弱了金融创新的动力, 并切断了持续性创新的保障。

1.4 网点覆盖率低, 民间融资兴盛

近些年, 随着商业银行面向农村的业务拓展, 针对基础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在逐渐增加, 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网点配置不足、密度不均等布局缺位, 城乡布局断层等区域性失衡, 网点金融功能不健全等现象。这些问题影响了存取款的便利性, 限制了农户的储蓄行为, 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能力。为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农村辐射, 各商业银行应推进空白区域的网点建设, 建立农村服务整体布局网, 发展普惠金融。正规金融机构在某些地区的缺位给予了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 而民间金融的活跃, 大多有血缘亲友、地缘乡亲与业缘同事等关系相联系,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的压力, 但因其缺乏法律保障与监督机制, 并具有偏高的偿还利率, 易出现非法或不规范经营行为而引起纠纷, 加大了农户负担的金融风险, 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2005年, 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首先提出了“普惠金融”一词, 其具体是指以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为主的金融服务需求方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由此可见, 普惠金融更适用于缓解农村所面临的金融排斥。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改革, 营造以客户为中心, 适度竞争, 服务得当, 持久发展的市场环境。

近些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了金融领域, 而造就了当代的互联网金融。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资信评价技术、移动支付及云计算技术为主体工具的互联网金融, 具有交易成本低, 服务效率高、覆盖面广, 使用便利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 填补了金融领域空白, 解决金融供需问题, 打破垄断, 引发市场竞争, 推动我国金融服务更加国际化。现实的金融模式, 往往会将传统金融在资金、网点、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互联网金融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的长处相结合, 推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工具。

为搭建跨平台、跨行业、惠及农村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 因而也造就了适用于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方式。两者互为补充, 创造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契机。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六种形态, 分别是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平台, 大数据征信系统与网络贷款, P2P网络贷款, 互联网货币与众筹融资。可见, 金融信息化与电子化已成为未来农村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

3 互联网金融提供农村金融基本服务研究

在我国农村金融环境逐渐完善, 农户收入增加, 城乡差距缩小, 为金融普惠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基于此我国互联网普惠金融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类:

3.1 基本金融业务

伴随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络证券、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的出现, 打破金融业务依附物理网点的局限, 打破了农业分散的阻碍, 丰富了传统银行存取款、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运用全新互联网金融工具, 客户不仅可以完成基本金融业务, 更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终端进行金融产品的购买。这种突破使金融机构转向以市场为导向, 提供基本金融业务服务的金融工具属于互联网金融中金融互联网化与移动支付这两类。金融互联网化是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在网点缺乏与业务不足区域, 克服空间障碍, 开展金融服务的方式创新。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户更加便捷的接触金融服务, 也降低了交易成本。支付终端与移动支付的构建, 便利了农户进行互联网贸易时的支付行为, 也使得小额支付服务得以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支付体验。

3.2 提供融资平台

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以贷款产品为主, 主要形式为新型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首先, P2P网贷是运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个体间的资金借贷与资料互通, 因此其倾向于以金融中介的模式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新兴事物P2P平台在2014年内上线1228家。其互联网平台的公开性, 高效性和低廉性, 增加了信息透明度和客户进行选择的可能性, 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 激发了闲置资金的流转, 创造了全新的便捷互联网贷款方式。其次, 众筹融资凭借其突破性与无地域限制等特性远超股权融资与天使投资, 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 拓宽了其融资渠道。

但由于融资行为涉及到双方资信水平评估, 因此信息质量对于融资项目尤为重要。大数据挖掘技术具有捕捉个人信息的优势, 因此其在收集与分析借款人信用水平, 辅助评估借款人信用, 并决定是否进行借贷业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并且其增大了信息的对称性, 打破了信息采集障碍, 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 大数据系统可以通过分析业务进行中的信息, 进行风险评估, 及时限制借款人违约, 降低违约风险与不良贷款率。因此线上融资业务逐步形成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联合的经营模式, 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不足。而可以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平台多为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

我国目前最大的P2P小额信贷平台———宜信, 是当代互联网融资机构的翘楚, 其主要扮演中介平台, 在彼此信任的两个个人间进行资金信贷业务。近些年, 他们更是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谷雨战略”, 计划通过自建服务网点、开辟农村金融平台、提升其征信能力与风控能力, 来推动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相似的京东金融推出的金融白条与小额信贷等产品, 阿里巴巴的蚂蚁微贷与投建村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 正勤金融开发的惠农产品“e农贷”, 翼龙贷推出的农业贷款, 开鑫贷发行的惠农贷都是意图解决农户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

3.3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所谓的金融基础设施指的是农户征信体系、农户金融教育等中间服务。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与信用评级系统可以改善农村征信水平。但信息不充分往往制约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全面获取信息, 而使其需要与社交网络平台、电商平台、政府机关、村级运营代理商处取得更详尽的非结构性信息, 并分析客户还款意愿。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的是大数据征信与网贷的形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与信用评定的建立, 有助于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同样为保证守信行为的贯彻, 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 并对农户进行道德教育。

资信评级技术可以用于征信平台的构建。央行曾经给阿里、腾讯等几家具有资信评级技术的企业下发过征信牌照, 推动征信数据共享, 降低金融风险。利用这项技术还可建立目标客户资料库, 进行客户细分, 并在日后扶持信用状况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朱迎, 刘海二, 高见.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普惠[J].新金融, 2015 (02) .

[2]马九杰, 吴本健.移动金融与普惠金融研究—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经验、前景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 2014 (08) .

融合共赢促发展 普惠金融利民生 篇8

展会还同期举行了“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解决专题讲座”、“和讯网2016年A股投资策略分享会”等专业会议及公开讲座。论坛以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为角度,全方位解析互联网金融大生态、综合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行业布局以及互联网金融政策法律等。从行业最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入手,全面解读大数据及“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与改革问题,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以及促进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思路和多样化的选择渠道。

近年来,标榜“高收益”的诸多理财产品如今风光不再,更有“跑路”理财产品不时见诸报端。随着互联网风险的不断暴露,平台安全的把控问题,已然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应行业要求,除了同期举办中国互联网金融峰会以外,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博览会组委会联合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国际互联网金融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特别评选出“十佳推荐品牌”、“新锐品牌奖”和“2015年度最佳最受关注网贷平台”、“中国互联网金融百强奖”等奖项,旨在为业界提供一个权威的品牌评选,推动行业品牌建设。

上一篇: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总结下一篇:乡镇健康快车项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