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通用8篇)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1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烹饪食品时不得使用亚硝酸盐,食堂不得贮存亚硝酸盐。
2、采购食品添加剂要到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商店购买,并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和使用说明书,对产品标签没有卫生许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没有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3、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添加剂时,要在使用前看清其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标签扫地清的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
4、调料罐必须有明显标志,表明罐内调料的品名,购入调料或向调料罐内重新填加调料,必须向下一班操作人员交接,操作人员在不明调料的来源时,不得使用。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辖区内确定210家餐饮单位作为调查对象。
1.2 材料
材料来源于2011年12月1日-30日卫生执法人员对210家餐饮单位所做的调查表、问卷及执法文书。
1.3 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 [3]、《卫生部公告》、《卫生部禁止在食品添加剂使用物质“黑名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 统一培训调查人员, 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问卷、执法文书, 采用现场检查、查阅资料和面对面询问相结合的方式, 对辖区内210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1.4 调查内容
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名称、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产品标签标识情况, 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及使用管理情况, 是否在食品中加入非食用物质等。使用Excel表对调查表、问卷等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10家餐饮单位中, 有80% (168/210) 的餐饮单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其中69.05% (116/168) 的餐饮业使用了两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 最多的使用了8种, 最少的使用了1种。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0类32种, 均为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以及复合食品添加剂, 使用频率和数量较多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着色剂 (如胭脂红) 、酶制剂 (如木瓜蛋白酶) 、膨松剂 (如碳酸氢铵) 、增味剂 (如谷氨酸钠) 、食品用香料、酸度调节剂等。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类型主要为蒸煮面食、烤培食品、热炒肉菜、酱卤肉和凉拌菜。
2.2 使用范围
有35份食品中3类12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超出了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 超范围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为着色剂 (包括复合着色剂) 、甜味剂和防腐剂。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餐饮单位占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餐饮单位总数的14.88% (25/168) 。
2.3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的配备率为15.48% (26/168) 。多数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厨师凭经验决定, 其中使用汤匙估计添加的占52.98% (89/168) , 采用其他方法估计添加的占31.54% (53/168) 。
2.4 溯源及使用管理
所调查的餐饮单位都能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食品添加剂, 专人领用的占27.38% (46/168) , 采购添加剂时索证率为22.02% (37/168) , 索证知晓率为59.52% (100/168) , 均无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和固定存放场所。
2.5 产品标识
共有10种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不全, 标签合格率为31.25% (10/32) 。主要是缺乏产品配方或主要成分, 缺少“食品添加剂”标识, 无中文标识等。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 驻马店市80%的餐饮单位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高于其他省市调查结果[4,5,6,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着色剂、酶制剂、膨松剂、增味剂、食品用香料、酸度调节剂等10类32种, 加工的食品类型主要为蒸煮面食、烤培食品、热炒肉菜、酱卤肉和凉拌菜。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标识内容不全或无中文标识;索证索票等溯源和使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未发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的多元化, 在外就餐的人数日益增多, 餐饮业发展迅猛。由于食品添加剂具有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减少食品腐败变质、利于食品加工等功能, 在餐饮业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非常普遍, 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或滥用已成为餐饮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 ,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14个品种, 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一些食品添加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 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级的添加剂或未经国家批准的添加剂, 更易造成消费者的健康损害。因此, 规范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4 建议
4.1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监管部门在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监管责任, 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出发, 从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和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入手, 着力消除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监管漏洞。
4.2 突出重点, 加强监管
强化对餐饮单位重点场所 (仓库、面点间、熟食间) 、重点环节 (索证、保管、使用、人员) 及重点食品 (热炒、凉菜、面点、卤制品) 的监管, 严格落实索证索票、食品添加剂五专管理制度 (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 。特别是对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重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加大对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处罚力度,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
4.3 开展风险监测, 及时预警
对于餐饮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 要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范围, 定期进行抽样检测, 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干预, 并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4.4 强化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
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指导餐饮单位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采购、保管、使用等环节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 实施食品安全承诺制度, 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引导餐饮单位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食品原料, 加强自律意识, 诚信经营, 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现状, 分析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 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等对辖区内210家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采购、贮存、使用、产品标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80%的餐饮单位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超范围使用的占14.88%;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的配备率为15.48%。未发现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现象。采购时索证率为22.02%。索证知晓率为59.52%, 均无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和固定存放场所。标签合格率为31.25%。结论 驻马店市餐饮单位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产品标识不全, 溯源及使用管理制度不落实等卫生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监管, 开展风险监测, 强化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
关键词:餐饮,食品添加剂,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徐亚南, 张志强, 于军, 等.我国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9, 21 (3) :215-220.
[3]叶玲霞, 戴宇.安徽省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卫生状况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 2007, 11 (5) :528.
[4]何玉芳, 裘伟康, 谢益, 等.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5) :1223.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食堂管理;小学;食品安全
小学食堂管理工作做得好与坏,其会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以及关系到学校构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成效。所以,必须对小学食堂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食堂管理工作效率,增强食品卫生方面的质量保障,搞好食堂就餐环境,是禁止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重点。
一、小学食堂管理现况
当前,不仅是针对学生家长,包括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等均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了高度的关注,改善食堂的就餐环境也十分迫切。但因小学还没有实行统一的营养餐配制体系,学校也没有统一的经营模式,致使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食品卫生安全也不理想。特别是与餐馆饭店比较,学校食堂具有以下特征:(1)学校食堂属于一个服务性的市场,相关经营人员想从该市场中赚取利益,则从业人员必须要有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认知,怎样去开发这个市场,需要有科学的经营管理;(2)无论学校的食物如何,学生均须在学校用餐,因此,也就没有竞争;(3)食堂工作人员面广量大,流动性极强,其文化接受程度不相同;(4)用餐人员多并且处于集中状态。事实上,上述这些都取决于学校的特点。学校食堂是大锅饭,没有餐馆饭店的美味,等到了一定的时间,学生就对食堂饭菜产生了厌恶,反而更喜欢去吃路边摊。但是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对路边食物的安全性是有怀疑的。根据这些现状的出现,必须从管理方面下手,并利用管理的效果来应对这个难题。
二、小学食堂存在的缺陷
1.没有完善的食堂管理体系
只有具备了严谨而明确的管理体系,才能让食堂管理正常运行,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饮食服务。但事实上,目前有部分小学并没有按照国家学校食堂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认真执行,也没有构建一套健全的管理准则及行为规定。无论是在采购、烧饭、出售、卫生检查等相关流程均没有任何的制约,致使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丢失公共财物的情况屡次出现。
2.思想观念陈旧
众多小学的领导包括教师均认为,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第一任务,而像食堂管理这种属于后勤类的工作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完成,甚至还有的教师仍保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思维模式。实际上,这种想法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其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也是诱导小学食堂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因素之一。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营养人才
一般在食堂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招聘的形式进入的,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别的形式進来的。这样的情况也就表明了食堂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营养人才。
三、食堂管理经营的相关对策
1.提升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视
要想做好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首先就要提升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关注力度,优化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务必要将学生的食堂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进而清晰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学校食堂安全监管工作方面的义务和职责,保证举措、责任、监管均落实。
2.完善学校食堂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学校食堂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确定校长作为学校食品安全的首要负责人,具体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级级相扣。严格要求学校根据《学校食堂食品留样制度》落实留样制度。另外,建立学校食堂安全应急制度,只要一出现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则马上查明原因,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并有效控制事情的发展。
3.增强监管信息通报及报告
建立并实行社会投诉渠道,构成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关心与支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优良氛围。此外,学校要认真对待学生、家长及社会反映的食堂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4.引入竞争机制,推崇社会服务化
坚决走学校统一经营管理的饮食服务模式,杜绝小学食堂对外承包,或者已经承包的,等到了期限后务必将其收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社会服务化,让服务者可以在原来条件、设备基础上再进行投入和健全,责任落实,加强自身监督管理,从而人员比较固定,在学校内构建统一的原料采购、物资配送、对卫生管理标准的饮食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进而对学生就餐的多元性给予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必须要由上而下,开展统一管理,明晰职责,充分展现教育主管部门的效果。只要能够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信念,在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提升质量,重视营养搭配,就可以让学校食堂变成师生所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给予赞扬的理想食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的优良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卞永霖.学校餐饮安全的监管[J].中国校医,2015(8):639-640.
[2]程虹.中小学食堂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3(12):251-252.
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篇4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生产许可证明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购买时应任命包装标签上“食品添加剂”字样,入库前严格验收。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凭经验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时认真填写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5.不得为掩盖食品腐烂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的而使用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到县区级质量监督局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备案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名称,生产加工的食品品种,食品添加物质的名称、来源、生产企业,企业在生产的各种食品中添加该物质的最大限量等。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篇5
(2015年3月18日)
多年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各学校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管理责任,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工作,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食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未发生一起系统性、区域性有重大影响的学校食源性疾患和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在此,我代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在座各位做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讲的内容共分2大部分,分别是学校食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范要求。
一、学校食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尤其是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到祖国未来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校园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充分暴露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漏洞和安全隐患。一旦有事,就是大事,社会影响会很大(特别是去年发生在高考前的食品安全事件),学校的代价会很大,相关责任人也会受到处理,因此,出不起事。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汲取经验教训。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餐饮服务(开办食堂)、存在副食经营的,首先要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安全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规范食堂加工经营行为,严格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各环节的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光去年在我们县就发生了2起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周边县市区也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沉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开展经常性的自我检查和监督检查。每年有县安委办牵头,春季和秋季在各学校分别开展1次食品药品监管、交警、供电、教育联合大检查。省局要求我们每年要对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至少检查4次,督促各类学校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排查风险隐患,严防食物中毒发生,有效防控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在过去的2014年里,我县有2处中学发生了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一是2014年5月28日,某初级中学多名学生出现腹泻等群体性消化道感染症状,其中23人送往县三院输液治疗,5月31日仍有6人继续输液治疗。二是 6月5日至6月6日,也就是高考前一天,某中学准备高考的多名学生出现上吐下泻等群体性消化道感染症状,28人输液治疗,多人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经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精心救治,保证了这些孩子顺利参加了高考。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校主要领导、分工领导均给与了相应的处分;食堂负责同志撤销职务、调离工作岗位。2次事件由于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处置及时,措施得力,基本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影响。
在往年的监管过程中,个别学校负责同志、个别乡镇教办主任存在错误认识,拒不配合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甚至连学校大门都不让进,再发生此类问题,学校食品安全出了问题,你可要好好考虑你承担什么责任?!这个责任你是否负得起?今天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各乡镇教办主任、各学校分管领导,分工校长参加会议的,回去后一定要把今天的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好,认真 贯彻落实好今天的会议精神,立即组织人员对本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自我检查,自查报告于10日内交到各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各监管所将根据各学校自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整改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1、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特点:聚集性、非选择性、高风险性。一是聚集性。即在统一的就餐时间、地点、吃一样的主食、菜。二是非选择性(或者叫排它性)。即学生在学校就餐只能在学校食堂,不像去饭店一样有选择性,今天去这家,再天去那家。学生在校时间不能去其他地方吃饭,只能在学校食堂就餐。三是高风险性。正是基于以上两个特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风险较高,主要是学生只能在一起就餐,只要有一点问题,涉及到的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概括起来,可以说硬件设施不足,软件管理不落实,过程控制(行为管理)不规范。
(1)基础设施简陋,布局流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处理区面积太小,不达标,部分单位食品初加工操作设置在室外。二是面积虽然符合要求,但未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容易发生存放、操作中的交叉污染。三是未按要求将加工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应为专间:空调、紫外灯)等设置为独立隔间场所。四是顶棚或墙壁处理不及时,灰尘积聚,有脱落物。
(2)设施设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水池数量不足或者未分开。存在洗手、洗菜、餐具清洗水池混用,甚至与拖把清洗在一 起。二是冷藏冷冻设施少,导致生熟食品混放。三是无防蝇防鼠设施。四是缺乏餐饮具消毒保设施,有的虽有消毒设施,但不使用。五是没有留样专用冷藏设备,有的将留样食品与普通食品放在一起。
(3)制度管理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主要有:一是制度未建立,比如有的没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制度建立了,但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制度不落实,比如餐饮具不按照规定消毒,购进台帐记录不完整等。(推行一本通、票档一体化管理制度)
(4)主体责任不落实。个别学校未落实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未建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未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范要求
(一)机构及人员管理要求
1、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要求。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生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由主管校长负责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制定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及从业人员健康、培训等管理档案。承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定的其他职责
2、学校食堂需要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3、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4、场所及设施设 备维修保养制度。
5、采购索证索票。
6、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7、关键环节操作规程。
8、餐厨废弃物管理制度。
9、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0、投诉受理制度。
11、每日晨检制度。
1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制度。机构及人员管理要求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身体健康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具备2年以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经验(管理经验)。持有有效培训合格证明。(培训合格)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管理。
2、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3、食品加工制作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管理。
4、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5、加工制作食品安全管理。
6、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
7、餐厨垃圾处理管理。
8、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机构及人员管理要求。
4、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要求: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指患痢疾、伤害、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建立每日晨检制度,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病症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头发、指甲、饰物、口罩、手.....洗手和手消毒):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 间操作人员应戴口罩。操作前应洗净手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不得将与食品加工制作无关的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
1、处理食品前;
2、使用卫生间后;
3、接触生食品后;
4、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
6、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洗手消毒设施要求:
1、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应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
2、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设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应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
3、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室或感应式等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并宜提供温水。
从业人员工作服管理要求: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专间工作服宜从颜色或式样上予以区分。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从业人员上卫生间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待清洗的工作服应远离食品处理区。每名从业人员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应戴口罩。
(二)场所与设施、设备要求
1、选址要求: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 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等有关要求。
2、建筑结构、布局、场所设置、分隔、面积要求 食品处理区应设置在室内*** 合理布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 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并应能防止生熟食品在存放、操作中发生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成品通 道及出口、原料通道及入口、使用后的餐饮具回收通道及入口,宜分开设置;无法分设时,应在不同的时段分别运送原料、半成品、成品,或者运送的食品应加以覆盖。
食品处理区宜符合《各类餐饮服务场所布局推荐要求》 设置独立隔间的场所。
食品处理区的面积应与就餐场所面积、供应的最大就餐 人数相适应,各类餐饮服务食品处理区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切配烹饪场所面积宜符合《各类餐饮服务场所布局推荐要求》。
3、水池设置:粗加工操作场所 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宜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 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水池。洗手消毒水池,各加工场所均应设置。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 应与餐具洗消量和消毒方式相适应。(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拖把等清洁工具的存放场所应与食品处理区分开,宜设 置独立隔间。
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 工经营场所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所25m 以上。
4、地面与排水要求: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饪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其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系统。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并有防止污水逆流的设计。清洁操作区内不得设置明沟地漏应能防止废弃物流入及浊气逸出。
5、墙壁与门窗要求 :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饪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及易潮湿的场所,应有1.5m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各类专间的墙裙应铺设到墙顶。食品处理区的门、窗应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应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宜能自动关闭。窗户不宜设室内窗台,若有窗台台面宜向内侧倾斜。 以自助餐形式供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或无备餐专间的 食堂,就餐场所窗户应为封闭式或装有防蝇防尘设施,门应设有防蝇防尘设施,宜设空气幕。
6、屋顶与天花板要求:食品处理区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宜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它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应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烹饪场所天花板离地面宜2.5m以上,小于2.5m的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有效排出蒸汽、油烟、烟雾等。
7、厕所要求:厕所不得设在食品处理区。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厕所内的洗手设施宜设置在出口附近。厕所应设有效排气装置,并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窗户应设置纱窗,或为封闭式。外门应能自动关闭。厕所排污管道应与食品处理区的排水管道分设,且应有有效的防臭气水封。
8、更衣场所要求: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应处于同一建筑物内,宜为独立隔间且处于食品处理区入口处。更衣场所应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并在门口处设有符合规定的洗手设施。
9、库房要求: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食品库房应根据贮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设冷冻(藏)库。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类别食品和物品应区分存放区域、分区存放,不同区域应有明显标识。库房构造应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动物侵入的装置。(防鼠档板)场所与设施、设备要求。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和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隔墙离地)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冷冻(藏)库应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场所与设施、设备要求专间要求(主要指备餐专间)
10、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及相关药剂管理要求:使用灭蝇灯的,应悬挂于距地面2m左右高度,且应与食品加工操作保持一定距离。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杀虫剂、杀鼠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均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并有专人保管。
11、采光照明设施要求: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食品处理区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x,其它场所不应低于110lux。光源应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以防止破裂时玻璃碎片污 染食品。冷冻(藏)库房应使用防爆灯。
12、废弃物暂存设施要求: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废弃物容器应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区分的标记。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防止有害动物、昆虫的侵入和孳生,防止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应为非手动开启式。废弃物应及时清除,每次供餐结束后应对废弃物容器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
1、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
2、餐厨废弃物应由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饮服务单位应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3、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帐,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当前我们要做到:签订一个合同或协议;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收购人的村委会证明;建立台帐记录。
(三)过程控制要求
1、加工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加工操作规程应包括: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备餐、供餐;面点制作、烧烤;食品再加热;餐饮器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保管等;加工操作程序;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各工序、各岗位人员的要求及职责;应教育培训员工按照加工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采购验收要求
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 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3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或每笔送货清单,并应当查验并留存 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畜禽类要原件、乳制品和生产企业的货要复印件),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做好采购验收记录,便于溯源。(推行一本通、一票通,票档一体化管理)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其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采购验收应注意的几点:
一是索取的证照复印件应加盖供货方公章,购货凭证或送货单加盖供货方公章或签字。二是购货票或送货单一般不能代替采购记录。因为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采购记录应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送货日期等八项内容。从固定供应基地或供应商采购的,应留存每笔供货清单,前款信息齐全的,可不再重新登记记录。三是应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利整理保管索取的证照、合格证明和采购记录,保存期不少于2年。
3、贮存要求
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 对变质和过期的及时进行清理销毁。
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冷藏、冷冻贮 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冷藏、冷冻柜(库)应定 期除霜、清洁和维修,校验温度(指示)计。
食品贮存条件;首先市依照产品标签存。无标签食品依照以下原则:
常温:粮谷类、食用油脂类、酱油、食醋、调味品、糖果、蜜饯、面包、糕点、瓶装饮料、罐头、果蔬原料。
冷藏:剩饭、剩菜、鲜肉、熟肉制品、鲜乳、沙拉、鲜蛋、点心馅料、含奶蛋的点心、半成品等,需放置2小时以上的。
冷冻:水产品、生肉、畜禽肉等需放置24小时以上的。
4、粗加工与切配要求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 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5、烹调要求(烧熟煮透)
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 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有国际或发达国家标准足以证明加工某种食品中心温度略低于70℃,能保证食品安全,也可允许该种操作方式。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 等。用于烹调的调料器皿宜每天清洁,使用后随即加盖或苫盖,不得与地面或污垢接触。
6、备餐及供餐要求
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 供应。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消毒。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不得反复使用。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凉菜配制要求(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
7、面点制作要求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各种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 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需进行热加工的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未用完的点心馅料、半成品,应冷冻或冷藏,并在规定存放期限内使用。奶油类原料应冷藏存放。水分含量较高的含奶、蛋的点心应当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贮存。
8、烧烤加工要求
烧烤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 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原料、半成品应分开放置,成品应有专用存放场所,避免受到污染。烧烤时宜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火焰。
9、食品再加热要求
无适当保存条件(温度低于60℃、高于10℃),存放时 间超过2小时的食品,需再次利用的应充分加热。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冷冻熟食品应彻底解冻后经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时中心温度应符合规定(高于70℃),不符合加热标准的食品不得食用。建议:不可将新、旧食品混在一起加热;食品的再加热 不可超过一次
10、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相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应做到“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 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计量),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并有详细记录。(两个使用依据:《标准》和产品说明书)食品添加剂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应标识 “食品添加剂”字样,盛放容器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
食品添加剂分类(按功能分类):
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膨松剂,6、胶姆糖基础剂,7、着色剂,8、护色剂,9、乳化剂,10、酶制剂,11、增稠剂,12、面粉处理剂,13、被膜剂,14、水分保持剂,15、营养强化剂,16、漂白剂,17、防腐剂,18、稳定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香精、香料,22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11、餐饮器具清洗消毒保洁要求
餐饮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定位存放,保持清洁。消毒后的餐饮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保洁设施应有明显标识。餐饮器具保洁设施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宜按《餐饮器具清洗消毒推荐方法》的规定洗净并消毒。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消毒后餐饮器具应符合GB1493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器具。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 不得存放其他物品。盛放调味料的容器应定期清洗消毒。
消毒:消毒前需要清洗等保证措施;消毒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方式,关键在于:掌握消毒的过程,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
物理性湿热消毒—煮沸、蒸汽消毒
温度:100℃
时间:≧10分钟。尽可能采用的消毒方法: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红外线消毒:
温度:≧120℃
时间:≧10分钟
化学性(含氯消毒液):主要品种: 无机: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有机: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等
消毒液有效氯浓度及时间: 浓度:≧250mg/L
时间:≧5分钟
用于环境、操作台、设备、饮具、工具剂手部浸泡消毒消毒液的配置依照产品说明书,消毒后必须使用清水冲洗。
餐用具清洗消毒一般步骤
冲洗清除---→使用清洁剂--------→冲
洗
︱
保
← 冲洗← 化学性消毒←︱←— ︱
洁
←-----物理性消毒←︱
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要求: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采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设备上应有温度、时间 显示和清洗消毒剂自动添加装置。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记明显,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密闭餐具保洁设施内。保洁设设施标记明显。
3、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器具应分开存放,保洁设施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12、留样管理要求
学校食堂提供的食品应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并做好留样记录,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销毁时间等。
13、记录管理要求
人员健康状况、教育培训情况、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餐用具设施设备消毒等)、食品安全检查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食品添加剂管理、餐厨废弃物处置等均应记录。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14、投诉受理要求
建立并落实投诉受理制度,对消费者的投诉,应立即核实,妥善处理并留有记录。接到消费者投诉食品感官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应及时核实该食品,如有异常,立即撤换,同时告知备餐人员作出相应处理,并对同类食品进行检查。
15、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立即采取封存加工现场、封存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以及48小时内留存的饭菜样品等控制措施,并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县卫生和食药监管部门报告,以便查明原因,开展伤病员救治等。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6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学校食堂餐饮服务管理工作,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制定本学校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岗位职责管理措施,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3、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环节、各岗位从业人员职责。
4、开展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5、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6、制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有评比、有总结。
7、制定学校食堂加工操作场所环境及设施设备改善规划。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培训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2、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者,应及时调整。
3、建立并执行每日晨检制度。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管理工作,依照《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执行,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等,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5、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健康及培训档案。
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
1、采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辅料采购索证索票要求。
2、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相关合格的证明文件。
3、对购入的食品,索取并仔细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或者流通许可证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4、购入食品时,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商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具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销售凭证应当记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销货日期等内容。
5、索取和查验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质量认证证书、商检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销售发票(凭证)应当按供货商名称或者食品种类整理建档备查,相关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保管期限不少于2年。
粗加工操作制度
1、有专用或固定加工场所,清洗、加工前先检查食品质量,对有毒有害、腐败变质等感官异常的食品不得加工。
2、食品不落地存放,有保洁、保鲜设施,荤素食品分池清洗。
3、蔬菜按一拣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洗后无泥、沙、杂草。
4、食品盛器用后应冲洗干净,荤素食品分开盛放。
5、废弃物应置于带盖污物桶内,及时清倒、标识分明。
6、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操作台及用具要分开使用,标志明显。
7、防尘防蝇设施齐全,运转正常。
8、择洗、切配、解冻、加工工艺流程应合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9、加工用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使用。
7、盛调味品的器皿,用后必须加盖,各类用品按指定位置放齐;经常保持灶面清洁无油污。
8、具备能盛放一个餐次的密闭垃圾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
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处置管理制度
1、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必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2、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日产日清。
3、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餐厨废弃物或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4、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经有关部门审批,取得合法资质的餐厨废弃物及油脂加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与处置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并索取其经营资质证明文件、身份证复印件等。
5、处理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要建立台账档案,详细
6、冷藏储存的食品应做到生熟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冷库(冰箱)应定期除霜,并做好除霜记录。
7、保持仓库内通风、干燥,做好防蝇、防尘、防鼠工作,不得采用鼠药灭鼠。
8、应保持库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卫生。
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1、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提供的食品必须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3、有专用留样设施设备,留样应标记名称、时间、留样人等,应有专人负责留样管理并做好留样记录。
嚏或者抠鼻涕后;(6)处理动物或者废弃物后;(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后;(8)从事任何可能污染双手活动后。
4、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更换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应严格进行双手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消毒。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5、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6、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专人采购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由专人到具有合法资质、提供合格产品的供货商采购。应当索取并留存加盖印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包装应标明“食品添加剂”字样。
2、专人保管
由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的保管工作。保管人员应当掌握
34、专间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开启空调,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5℃,并做好记录。
5、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未经清洗处理的,不得带入凉菜间。
6、凉菜间的设备、工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消毒,操作过程中注意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
7、凉菜间内冰箱必须专用。熟食品用容器及保鲜纸密封保存于冰箱中,不得重叠存放。
8、各种凉菜装盘后不可交叉重叠存放,传菜从食品输送窗口进行,禁止传菜人员直接进入凉菜间端菜。
9、各种凉菜现配现用,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食用前需要加热的按规定进行再加热。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按需要重点防范原则,选取贵州省内4个地(州),再根据学校建有食堂情况,按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分层,各层根据学校食堂设置情况随机抽取2~10所进行现场调查,共调查大专以上学校10所,中学31所,小学8所,幼儿园20所。组建调查专家组(成员包括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监督部门人员、教育部门主管学校安全卫生的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汇总,总结主要危害因素,建立关键控制环节,探讨关键控制措施及实施方法。调查内容包括:(1)学校对食堂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责任落实情况;(2)学校食堂取得卫生许可证情况、食堂从业人员取得健康证的情况;(3)食堂内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及餐具消毒情况;(4)食堂对食品卫生的常规检查、记录情况;(5)在调查地的教育局、卫生监督局收集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资料。
2 结果
2.1 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现状
各级卫生、教育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加强了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工作。对75.0%的学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到位。抽查的学校绝大多数建立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专人管理学校食堂卫生工作。75.0%的学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及责任追究制;81.0%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措施; 62.5%开展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但仍有少数学校把食堂承包给私人经营,有的甚至就是由校长的亲属承包,疏于管理。有的农村学校食堂面积本来就小,被分为几家承包后,不能满足学生食堂功能分区的要求以至食堂安全卫生隐患增加。
所查多数食堂具备基本条件,但未按卫生部门的要求设置食堂流程。96.0%食堂获得卫生许可证且从业人员均获得健康证;所查食堂均有冷藏设备;87.5%的食堂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存放。但多数(62.5%)食堂“三防”设施不完善;还有17.0%的食堂餐具消毒达不到要求。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并未按照制度来执行,如食品采购要求索证,但很多食堂未执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较差,抽查中发现有从业人员配带首饰,卫生习惯较差。
2.2 食物中毒情况
表1显示,中毒原因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有沙门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等;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是四季豆、发芽土豆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农药引起的中毒。
3 讨论
3.1 GMP和HACCP理念在学生食堂管理中的应用 HACCP的概念和方法最初产生于美国,后由于其在保证食品产品卫生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FAO和WHO等国际组织一直在全球范围积极推广HACCP的概念和方法[1]。文献检索显示,将这2个理念应用于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2]。2003年对Iowa州的调查显示,仅22%的学校执行HACCP项目[3]。学校实施HACCP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包括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学校在执行HACCP项目方面条件不充分[4]。Cenci-Goga等[5]对学校食堂执行HACCP项目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执行HACCP项目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将HACCP这一理念应用于学校食堂管理[6,7,8,9],但HACCP项目的推行确实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将GMP的要求应用于学校食堂,作为实施HACCP的基础或前提条件,将确保HACCP的完整性和加工产品的安全。GMP要求食品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该理念应用到学校食堂建设就要求在良好的生产设备方面注重食堂要有与学生进餐人数相适应的面积,合理的功能分区与操作流程,足够的贮存、冷藏、消毒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应从原料采购、粗加工、烹调、存放和销售等环节要求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应该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定期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各加工烹调过程建立相应制度;严格的检测系统可引申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测,组建由学校具体监管领导负责,由食堂管理负责人、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督团队,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在学校食堂具备了一定基本条件后,执行HACCP管理措施更能达到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3.2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卫生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对学生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性质分析显示,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危害因素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其次是植物性食物中毒,主要危害因素包括生豆浆和四季豆中的皂素和血凝素、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素;此外,农药也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毒蕈中毒也是应该特别警惕防范的危害因素。
3.3 建立关键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 学校应认真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可能引起食品细菌污染的以下关键环节加强控制:(1)原料的质量要保证,这是食品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原料应有良好的感官性状,达到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大宗原料购买如粮油、动物性食品应定点购买,索取检验检疫票证。监控指标为检验合格证。(2)加工与烹调是控制和减少细菌污染的关键环节,采取的措施有:粗加工过程防止生熟交叉污染、工具容器交叉污染;烹调过程要烧熟煮透,学生食堂大锅烹炒食物,要不断翻炒,均匀受热。监控指标测食物加热中心温度达70℃以上;烹调食物存放温度在60℃以上加盖保存,并在2 h内销售完毕;未加工或剩余的动物性食品要分开冷藏。(3)容器、工具的消毒,监测指标观察加热温度和时间(或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时间)。同时及时将清洁消毒容器和工具存放在保洁柜内。(4)强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从业人员可因其自身及操作不当导致食品细菌污染,除加强健康体检外,对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应经常进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监控措施做好自查和督查的工作。对易引起植物性中毒的食品其关键控制环节在原料把关和加工烹调措施要正确:(1)豆浆煮沸后再加热5 min以上才能饮用。(2)学生食堂加工四季豆类要先煮熟再烩炒。(3)发芽严重的土豆不能食用。轻微发芽的去芽眼及周围皮,宜红烧、炖、煮吃,不宜炒丝炒片吃。(4)学生食堂不能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不到流动商贩处购买新鲜或干野蘑菇蕈类。(5)蔬菜类是发生农药中毒的可疑食品,尽量选用无公害种植的蔬菜,食用前漂洗30 min以上能降低大部分农药含量。
对以上关键控制环节要建立监督制度,食堂班组长随时自查监督、专职管理员每天监督,食堂管理负责人每周3~4次监督,学校经管领导每周1次检查监督。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同时做好记录、保存工作,记录好原料的来源、质量情况,贮存环境状况、时间,人员、餐具的卫生状况。保存好食品样品。
参考文献
[1]HERRERA AG.The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systemin food safety.Methods Mol Biol,2004,268:235-280.
[2]ALI AA,SPENCER NJ.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e-valuation of school food programs in Bahrain.J Food Prot,1996,59(3):282-286.
[3]YOUN S,SNEED J.Implementation of HACCP and prerequisite pro-grams in school foodservice.J Am Diet Assoc,2003,103(1):55-60.
[4]Jr HENROID D,SNEED J.Readiness to implement Hazard Analysis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systems in Iowa schools.J AmDiet Assoc,2004,104(2):180-185.
[5]CENCI-GOGA BT,ORTENZI R,BARTOCCI E,et al.Effect of theimplementation of HACCP on the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meals at auniversity restaurant.Foodbome Pathog Dis,2005,2(2):138-145.
[6]郭小玲.HACCP管理体系在学生食堂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5):339-341.
[7]沙德银.HACCP在高校学生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55-456.
[8]李兆慧,吴玉萍.HACCP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32,39.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安全问题 篇8
[关键词]添加剂;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建议
当今社会,人们所接触的食品几乎都与添加剂有关。调料品中有防腐剂、防霉剂等;方便面中有防腐剂、增筋剂等;饮料饮品中有稳定剂、酸味剂或甜味剂等;面粉中有增白剂等;食品添加剂有利有弊,近年来发生的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如苏丹红、吊白块、毒泡菜、三聚氰胺、毒酒等事件。企业的良心受利益蒙蔽,为降低生产成本或达到改善食品质量指标而超限量、超范围的使用添加剂,甚至使用一些国家严令禁止用于食品中的物质作为添加剂,进而引发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一、食品添加剂有关概念的解读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全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往食品中加入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由此可知,食品添加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食品口味、种类、营养等要求。
2、食品添加剂分类
按照来源可将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天然食品添加剂是直接从动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包括微生物的代谢。化学合成添加剂是以化工原料或某些天然物质为基础,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而成的添加剂。从安全性来讲,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化学合成的更安全,后者有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国外学者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指出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有些添加剂根本不能用于食品中,为了安全起见,还规定了添加剂的ADI值,即“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使用添加剂。添加剂按照用途可分为23类,主要有防腐剂(如: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等)、乳化剂(如:大豆磷脂)、酸性调节剂(如:无机酸中的磷酸;有机酸中的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等)、鲜味剂(如;谷氨酸钠)、甜味剂(如:甜蜜素、阿斯巴甜、木糖醇等)、着色剂(如: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亮蓝等)、漂白剂(如: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亚硫酸氢钠等),此外还有消泡剂、稳定剂等。
3、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
(1)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时应注意满足下列要求:①必须经过充分的毒理学评价,证明该添加剂在一定适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包括急性重度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②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正常的物质代谢排除体外或者不吸收直接排除体外,且不能在人体内形成任何有害物质;③不能破坏食品的原有成分④有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制造和贮存⑤能够分析鉴定出来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不得掩盖因食品腐败变质而产生的不良风味;不能为了伪造、掺假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添加量在达到效果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少。
二、食品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就是添加量超过了国家标准(GB2760—2007)规定的最大量。(GB2760—2007)不仅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对其使用范围及使用量也做了详细规定。对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其添加量必须严格按照该国标的规定,不可多加。常见的超限量有防腐剂、漂白剂和甜味剂等。如:饮料、蜜饯中糖精钠超标等。
2、添加剂超范围使用。(GB2760—2007)对哪种食品使用哪种添加剂都有要求。超范围使用就好似指不遵守国家规定,往某种食品中添加了不能用于该食品的添加剂。如:国家规定,硫磺只能用于漂白蜜饯、干果、粉丝、食糖等食品,不能用于未规定的食物中。
3、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能使用国标规定的物质,国标未规定的物质,即非食品添加剂严禁用于食品加工中,尤其是化工原料。而有些不法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利益或为达到国标规定的某种质量指标,竟将工业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中,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实例,业内人士皆知,“三聚氰胺”是一种工业用的有机的化学原料,不能用于食品加工中。然而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非法加入该物质,对婴幼儿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4、添加剂产品包装上成分标识不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的规定,企业应在食品添加剂的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规格、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标号、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法律法规要求标注的其他事项;此外,还应标注该添加剂的人适用范围、方法及用量,以免使用者误加或超量添加等问题的出现。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食品法律法规,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还要强化企业主的法律意识,指导企业如何制定产品标准并参与其中,加强质量监督,不定时地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检测;此外,对添加剂实施准入制度,提高门槛,一旦发现滥用现象要严惩不贷,力争使食品添加剂行业更规范、更标准。
2、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和普及范围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添加剂行业相关内容的宣传力度,经常公开举行一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讲座、报告,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食品添加剂知识,提高对食品安全性能的分析判断力,尤其是对食品企业,要定期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讲座、培训等活动。3、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监督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执法,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由于监管力度薄弱,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食品质量抽查及监督。优化检测装备,特别是对经常使用防腐剂、漂白剂、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进行抽查,然后通过媒体将检查结果公布给消费者。在加强监督过程中可合理利用舆论的力量,避免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完善标准体系
与国外的检测技术相比,我国的技术相对较落后,检测过程耗时耗力,不适合快速检测,而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需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不断学习、研发普及高新检测技术,不断地优化食品添加剂检测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性,而且还可节省人力、财力、物力,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合理的使用会给人们带来精彩享受,而滥用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以一个合理的、辩证的角都去看待食品添加剂。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立法,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企业应依法生产,为民族和人民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制度10-23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07-19
二(31)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11-21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规定05-16
浅议如何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10-20
永善县团结中学学校食堂食品留样管理制度09-09
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05-11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10-11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管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