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共20篇)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
成长,既是年龄、身体的成长,更是心灵上的成长。从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我们成长的足迹。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迷恋上了玩游戏。有一次,爸爸不在家,我想,我可要大玩一场,反正他们不知道,我边想边打开了电脑,立马调出了“占一格”小游戏,打开了奥比岛小游戏,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
玩了很久,突然一阵开门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顿时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时,爸爸推门而入,我还没来得及关掉电脑,爸爸已向我走来,看到未关掉的游戏界面,爸爸顿时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你怎么在这儿玩电脑,作业写完了吗?该读的书读完了吗?你怎么这么不自觉啊!”我连忙给爸爸道歉:“对不起,爸爸,我知道错了,我现在就去做。”爸爸见我一脸诚恳的样子,立刻温柔地对我说:“嗯,去吧!”
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再也没有干过这种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玩游戏和写作业这两件事情上要分清主次,不能因为玩而耽误了学习。
成长的足迹,让我懂得了要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不要只想着偷懒。任何时候,都要以学习为重。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2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巧借教材,感悟写法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1)认真观察,选择经典细节
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临死的经典动作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在这个经典的细节描写中,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2)准确用词,表现人物特点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三、及时交流,学会修改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
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如在学习了《金钱的魔力》后,学生已深刻领会了托德“笑”中的含义,我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仔细观察生活中人物各种各样的“笑”,并让他们练习进行细节描写。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典型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运用所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学生(描写微笑):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放心的微笑,“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原文)
我拨开重重的眼皮,映入眼帘的是妈妈一脸雨过天晴的微笑,像那朝晖照亮黎明般热烈,像彩虹悬挂晴空般轻盈。“烧退了”这句话犹如轻松的音符,一直追随着她。(改文)
第二句的描写显然精彩多了,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妈妈慈爱的笑容,以及这笑容带给“我”的温暖。
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欣赏有关著作中描写“笑”的文章片段,如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中多处描写托德的“笑”的精彩语段,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关刘姥姥逗笑的精彩片段,范进中举时的“狂笑”片段。通过这些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关注优秀学生的心灵成长 篇3
晓美同学曾以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分到我班。历次考试中,她一直保持着年级前十名的优势。她沉静、倔强,不时有些小小的骄傲,课堂上她常语出惊人,以其对知识独特的视角和好学的天赋,赢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尊重。可从初二第二个学期开始,我发现这个清纯的女孩有了些许变化——依旧是一头乌黑的亮发,但不再是清爽的马尾辫,而是像一蓬乱草随意地束个发髻。上学时也总是一脸慵懒,踏着铃声姗姗来迟……正如她文中所写:“我不把‘迟到’视为附带‘耻辱’的字眼……我只把迟到当做一个激怒老师的好玩的游戏。”一次次的谈话中,这个倔强的女孩,除了眼神中的一丝叛逆,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之后又依然故我。正如她所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我的“语重心长”都被她滤为“废话”扔进了“回收站”。
晓美的变化令我隐隐不安,我拨通了她家的电话,她妈妈的话更令我震惊:“老师,我早就想和你说了,可我害怕和老师的沟通会影响女儿在学校的形象。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可近来变得几乎不认识了——神色诡秘地煲电话粥、上网、发信息,一个月两三百元的电话费,甚而有早恋现象。我没收了她的小灵通,掐断了网线。孩子和我已经有两个星期不说话了。”
是啊,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重要阶段,作为老师、家长我们似乎更多地关心“学困生”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成绩优秀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注。其实优秀生和学困生一样,都是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优秀学生较之“学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复杂,也更具有隐蔽性。作为师长,如果对问题发现不及时或不能妥善处理,往往后果更为严重。正像晓美同学文中所说:“也许今天的我已走向了极端,堕落成一个沉醉在网络、信息、娱乐等诱惑当中的坏学生。”
作为班主任,晓美事件引发我对成绩优秀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些思考。
优秀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孩子,由于学习成绩的优异,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正面评价的环境中。集父母宠爱、老师赏识、同学羡慕于一身,这使他们在集体中有很强的优越感。这种成长经历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品质,即崇尚认真、追求完美、惟我独尊。这些个性品质是他们成功的基础,是继续保持优势的根本。随着不断取得好成绩,不断得到外界肯定,他们的这种思维和个性品质会被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可以说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成绩和个性特征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但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可能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即较容易受到挫折的打击。因此,晓美才会在她考了年级61名的成绩时,认为自己被“狠狠地绊倒在一片狼狈的泥泞中”,成为她“人生道路上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优秀学生往往被家长和教师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尤其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使这种期望值的分量更加沉重。而且越是学习优秀的孩子,家长的期望值就越高,不允许孩子有所松懈,更不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这种高期望值使孩子承载着过重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对“学习成绩”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优秀生正常的需求、兴趣爱好却很少有人关心。
期望的偏向,往往使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失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滋长消极对立的情绪,行为上也会出现异化现象。晓美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家长对她的要求很高,一定要进年级前三名。物极必反,在这种压力下才有了她文中的“任性、放肆、自负、无知、叛逆,交织缠绕”,才使她成为一个“带有危险性格的棘手学生”,也就有了她月考之后的“隐瞒实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允许优秀生有缺点、犯错误是违反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优秀学生也是孩子,成绩好并不代表一切。同那些成绩普通的学生一样,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师长的关爱与帮助。因此,要以平常心待之,还优秀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的本来面目,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心灵的关注,得到师长的帮助。
那次月考,晓美的成绩一落千丈,连班里的前十名都没进,我知道这时的晓美被深深地刺痛了。对这个从小到大都处在赞誉声中的女孩,这该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我想这时的晓美需要的不是抚慰,而是面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于是我给她写了封短信,写道:“……这也许是你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但人正是在这种挫折的历练中不断成长,老师相信你在历练中会变得更坚强……”之后的一段日子,晓美沉寂了很多。我没有靠近她,只是默默地关注,让周围的同学多鼓励多关心她,让她感受到来自于班集体的关爱和支持。
我最担心的还是她的妈妈,当我再次拨通电话时,这位对女儿一直抱有极高期望的母亲震惊了,从未撒谎的女儿向她撒了个弥天大谎——“月考年级第四名”。在电话里她反复说着“这怎么可以,竟然学会撒谎了”。等这位母亲平静下来,我说:“晓美妈妈,晓美撒谎不是品质问题而是自尊,你权当什么都不知道,一如既往地相信她——就考了“年级第四名”,尊重她、多鼓励、多关心。你把孩子看成一朵花,这朵花就会绽放得更加妍丽。小心呵护,晓美会顺利走出人生的阴霾,重新走向阳光……”
一直到期末考试,家校之间多次沟通,我和晓美妈妈一直坚守着这个约定,默默引领着这个暂时迷失的孩子回归正途。期末考试来临,经历了一次失败的晓美徘徊着不敢进考场,我牵着她的手告诉她:“不怕,你能行!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这次晓美考了年级第三名,一度失去的自信恢复了,晓美也真正从这次历练中成长起来。
初三了,虽然我不再是她的班主任,可我看到的是一个梳着短发,又重新振作起来,积极向上的阳光女孩。
这时,我会对自己说:“为师若此,夫复何求!”这是我在教师节里收到的最好礼物。
成长与人物描写小学作文 篇4
后来我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天,妈妈告诉我一定要和同学好好相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脑海中总是想起妈妈说的一句话:“宝宝笑起来真好看!”,于是,我带着那好看的笑容去了学校,意外地收获了许多朋友。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留在毕业照上的我们都挂着最灿烂的笑容。那一天,我们微笑着告别。
初一的的生活很繁忙,晚睡早起已是家常便饭,我们每天与书本为伴,与作业为伍。微笑渐渐离我远去,却多了一位新朋友——眼泪,眼泪的到来总能让笑容默默让位。
是朋友的鼓励和父母的陪伴让我学会了从容:失意时,擦干眼泪,一切从头开始;得意时,淡然一笑,以前是以前,往后是新起点。我坚持用笑去面对一切质疑、一切不可能和一切艰难险阻。
描写成长的足迹作文800字 篇5
走过了人生的十三个春秋,好像真的长大了。
那年,外公出事了,我正拿着面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刚到家门口,就看见奶奶倚在门上,手里拿着电话,见我回来,一把拉住我就往外走。
“你外公出事了。”
“啊?外公又怎么了?”此后奶奶就没回答我了。
到了医院。一股浓浓的药水味铺面而来,病房里的病人安静的坐着自己的事情,洁白的床单被叠的整整齐齐。
我看见了爸爸,他在床边抽烟,眉头紧紧的皱着。走进病房,过道上站着爷爷,他也一脸忧郁。接着传来的是哭声,那是妈妈发出的,因为病床上躺着的是他的父亲,另一边坐着外婆和小姨,她们拉着外公的手,不知所措的哭着。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他的脸上戴着氧气罩,就这样在床上躺了好几年,不说话,也不动,像个听话的孩子那般。直到那个电话铃声的响起。等我醒来才知道,这个不知何时才会传来的消息。那一刻我竟然也没能哭出来,好像是习惯了外公不在的那些日子。
葬礼上,我哭的厉害,可那些人,只不过就是来敢个情,走个过场罢了。饭桌上,他们说说笑笑,谁的离开对他们来说好像只是听了一个故事只要自己能好好或者这个世界上就行了。我明白了。
那一年,我好像变了,捉摸透了他们的心思,渐渐发现人与人之间只不过就是一个互利互助的过程,压根儿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描写成长的作文 篇6
记得家里春节前大扫除的时候,为了使家更整洁干净、美观温馨,我们不知疲倦的干着活。看着爸爸妈妈满脸的汗珠,我忍不住拿起毛巾为他们擦拭汗水。爸爸微笑着表扬我:“优优今天表现不错,知道心疼爸妈了。”听了这句话,我会心的笑了笑,更加奋力地干起活来,扫扫地,拖拖地,擦擦玻璃,再把自己的房间整理整理……不一会儿,我便精疲力尽。但当我抬头看到爸爸妈妈激励的眼神,我又振作起来,感觉越干越有劲。天黑前,在一家人共同努力下,家里差不多收拾利落了,我又特意检查了每个角落。吃饭时,以前的风景线改变了,我也开始主动给爸爸妈妈碗里夹菜。晚上,我不声不息的放了洗脚水端到爸爸妈妈跟前,妈妈和爸爸对笑着嘀咕了几句,然后语重心长的说:“咱家宝宝长大了,懂事多了。”我心里也乐呵呵的。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刚刚写完作业,就听到客厅里传来了妈妈的声音:“哎呦喂!我的肩、我的腰、我的背好痛啊!”闻声我立刻跑到客厅,看着妈妈一只手撑着背,另一只手按着腰,一脸痛苦无助的表情,我飞速的来到妈妈身边,帮着妈妈平爬在沙发上,在妈妈的指点下,对妈妈背部、腰部、肩部等不舒服的地方进行按摩,轻轻的捶、慢慢的揉、缓缓的按,直到妈妈脸上露出笑容,恢复平静,我又给妈妈倒了一杯白开水。妈妈看着我说道:“真是贴心小棉袄啊!”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7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表情刻画。而表情的刻画来源于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将一个个表情贮存于记忆里,以备写作时调用。当然,这些表情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展现出来,会使人物丰满起来。
一是在悉心观察中积累人物表情。观察不仅仅是观看与记忆,还需要透过表情去揣摩背后的情感,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外婆时常露出满脸笑容,但有一次外婆扭伤了腰,在疼痛中仍然绽放出了笑脸。当学生描述这个情节时,教师则启发学生去挖掘外婆笑容背后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外婆身上坚强的精神。在写作中,学生便借用了教师的分析,以坚强的品质作为描写外婆的切入点,并以微笑作为外婆的象征性表情,使人物表情丰满,富有神韵。
二是在环境渲染中刻画人物表情。同样是描写笑容,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与人物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刻画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文中描写李时珍师徒二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寻访药材,却要夜宿破庙,饮凉水,啃干粮充饥,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作者描写了李时珍的笑,使人物身上增添了坦然与乐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使人物形象深刻。学生可借鉴这一方法,在上面的案例中,渲染外婆腰痛的人物经历,在环境对比中描写外婆的笑,人物神韵则更加丰满。
二、揣摩心理,让人物“语韵”鲜活起来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所谓“言为心声”,刻画人物即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其情感变化,才能使人物读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作文中的一个形象。人物语言的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更加紧密直接了。
一方面,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常见的情况。如学生在描写一位成年人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而描写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时,语言又不能过于成熟,要突出儿童的童真,尽量减少成人化的语言出现。如上面的习作案例中,学生在描写外婆称赞食物好吃时,写道“这东西味儿不错”,基本上符合成年人的语言习惯;若写成“这个东西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吃”,就过于儿童化了,不符合外婆的年龄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要留出遐想空间。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物语言描写需适当、适度,给读者一定的遐想空间,反而比全部交代出来收效明显。如上面提及的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庞宪见要在破庙夜宿时失望地没有再说话,此处缺省的语言描写,反而比语言描写中的“失望”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与李时珍从容淡定的语言相比,更加突出了一代医圣的胸襟。又如上面所提到的习作案例,学生在写外婆扭伤腰时,如不刻意用语言来体现疼痛,而是用微笑和沉默来表现外婆的坚强,反而达到了衬托人物形象的效果,这里“无声”比“有声”更具有表现力。
三、空间想象,让人物“体韵”灵动起来
肢体动作是使人物立体、灵动的重要表现力。动作描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前教师启发学生酝酿情感,想象人物的肢体动作,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通过迁移等写作技巧,使之作用于人物身上。
首先,细化人物动作,突出人物特征。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作者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时,没有直接写“品尝”的动作,而是将整个过程细化。先用“端详”一词,进而用“嚼嚼”,深化了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其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灵动起来。
其次,多维度描写动作,突出人物的生活化。人物描写要生活化,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也要具备常态化,过于书面的肢体动作,会使人物动作显得僵硬,缺乏灵性。如上面提及的习作中,学生在描写外婆走路的肢体动作时,写道“外婆腰痛,总是捂着腰”,未免有些生硬,人物动作设计欠缺想象力。若改用“弓着身子”或“弯着腰走路”,则突出了外婆腰痛的症状,动作设计则生活化许多,一下子使人物“活”了起来。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8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负面引导,究其原因,还是陈旧的教育观、学生观作祟。长期以来,教育漠视学生的生命需求、精神发育、情感发展,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技能训练的机器,为分数而战,疯狂地将所有的学习活动简单化到“应试”这一命题上来,残酷地将包含着生命情趣、美好感受的学习活动荒漠化、功利化,带着机械训练与应试特征的作文教学自然逃脱不到“学生厌学、教师怕教”的宿命,种种问题出现不足为奇。
写作是技巧,写作是能力,写作是技能,但写作更是一种人生素养,一种精神交往与情感交流的高级享受。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生命内部对于发展作文能力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作文是生活的需要,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得生活因为想象的美化、文字的描述更有色彩与乐趣;作文是内心表达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拥有独特的人生体验,将这份感受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能促进自己思考成长经历,提升思想的深度;作文是朋友交流的需要,生活中,学习中,以文会友,情调高雅,志趣相投,情意交融;作文,可以告诉,随着飞扬的文字 ,倾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作文,可以满足,洋溢青春的激情,充满自信,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石;作文,可以成就,使你学会克服困难,获得骄傲,得到他人的关注与欣赏。作文,是世界上美好事物的一部分,是学生心灵开拓与精神发育必不可少的阶梯,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武器。
1. 以期待的心情引导学生
运用期望策略,激发学生在现有能力与努力的基础上走向成功的信心,让学生坚信写好作文有很大可能性,有自我实现的意愿。我曾经用这样的话语引导我的学生:“孩子们,进入三年级后,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学写作文。这个本领可有用了,学会它,我们将能成长为一个既会用嘴说话,还会用笔说话的人。”这样说,进行的是目标意识的教育,有对未来价值的期待。
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存在的作文困难和学习差异,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大家一起努力。我不止一次地给学生鼓劲:“我们一起给自己加油吧,写作文不难,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是没有关系。大家想,在我们刚刚出生时不会说话,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说话的本领不是很快就学会了吗?现在学习作文,就是学习第二次说话,只要一起努力,我们也会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的。”在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中,学生对未来可能取得成功的信心倍增,要求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不断增强,期待学好作文的行为指向就更明确了。
2. 以快乐的情绪引导学生
使学生懂得“追求卓越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存在不足”,要学会“自我感觉良好”
,学生既要相信自己可能取得成功,也要懂得取得成功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付出努力,可以获得一定进步,每一个小进步,都应该感到快乐。快乐的情绪体验能保证学生对自己努力的结果生长出“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激发和维持进一步学好作文的动机,使学习动机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体会作文的快乐,评讲作文,朗读作文,展示作文,发表作文,无论水平高低,都给予强化每次习作行为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我曾经随机地在全班作文中挑选五六篇作文,要求学生自己修改打印后,展示在“学习园地”上,随机抽取的作文中包含着作文水平极其一般的文章。记得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的作文很好吗?为什么这一次没有选到×××?难道这一次我写得比她还好?”我没有正面回答,事实结果告诉我,所有的学生都认真修改了作文,并精心设计了排版,成功的感觉和快乐的情绪使得这些学生一下子提高了作文的兴趣,作文的态度与成效突飞猛进。
3. 以享受的感觉引导学生
既然我们把作文定义为学生用笔说话的内在需求,那么,交流、分享作文的感觉 ,就应该成为这种需求的原动力。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每一次写作,都会伴随着丰富的心理体验,可能是神采飞扬、心情舒畅,也可能是绞尽脑汁、辗转焦虑,将这些切身体会真切地再现出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用“自尊、自爱、自信”来维护学习的高强度动机,从而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产生继续努力的后继愿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享受一篇完美作品的魅力,也可以享受只字片言的感动,我们可以享受与众不同的创意,也可以享受平淡无奇所带来的宁静感觉,作文时的愿望、热情、才能、努力、进步都可以成为集体享受的资源。我曾经将自己作文的体验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和大家一样拥有丰富的感觉 ,也告诉学生老师因为写作获得了哪些成功,并将自己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愉悦。我也让学生来交流自己的作文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在娓娓动听的朗读声中一起陶醉。每学期,要求学生筛选自己满意的作文,集结成册,细心体会自己的进步,感受能力的提高,预言今后的成功。享受,真正促进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描写成长烦恼的作文 篇9
小时侯,我很想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干许许多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背着妈妈的叨唠,爸爸的责备。
可是真正等到自己长大了,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烦恼。长大了每天回到家,便是被一大堆作业搞得晕头转向,我奋力得写啊写啊,可作业今天写完了,明天还有,似乎永远也写不完。在学校我一天都在埋头苦读,老师在催促着,我尽管很认真得对待学习,但其实我恨学习,我学起来枯燥、乏味,苦不言堪。
我努力当个好孩子,可是父母说长大了,并且以许多要求来要求我也得这样,我烦恼,我生在苦海。今天我五年级了,面临的是即将上毕业班,负担很重,竞争性这么大,我考不好可怎么办?放学后,我不敢去玩,去看自己喜爱的书,我怕自己的作业完成不了,我只能拼命让自己的笔在本子上蠕动着,等到再大一点,我课程也逐渐地繁重起来。
描写成长故事的作文 篇10
有一天,爸妈同意我带着心爱的“标志307”到外面玩。我熟练地操纵遥控器让它左转右转,有时让它来个360度大转弯,有时让它和三轮小自行车竞赛。这时,爸爸看见外面车辆较多,就叫我:“快点回家吧,该玩够了。”可是,我只顾自己兴高采烈地玩着,什么也没听到。就在这一瞬间,意外发生了!一辆摩托车飞快时驶来,我急得手忙脚乱,赶忙把遥控车停在一旁,没想到这辆突然转弯行驶,压过了我心爱的车子。我看着他急吼吼的样子,脑中一片空白,没有立刻叫住他,摩托车一下子从我身旁飞驰而过。我奔过去一看,啊!虽然“标志307”的后轮胎完好无损,但是前面发动机旁的轴已经断裂。
我的心好像一下子荡到了谷底,迈着沉重而悲伤的脚步,走回了家。爸爸一看,就知道我的爱车已经再也修不好了。我老老实实地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爸爸批评我:“刚才大人叫你的时候,你就应该收心回家了,而且那个人做错了事,在小区里把车开得这么快,压倒了你的车,就应该叫住他,让他承担责任。”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1
一、用心观察,选取典型细节,彰显人物个性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物。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力求取得“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效果。如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的刻画:“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看到这一细节,真让人忍俊不禁,一个活脱脱的中国葛朗台被刻画得淋漓兴致。
同时,细节描写还要选择那些鲜活、独特的细节。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迂腐封建知识分子悲剧形象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这里没有借助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手法,只抓住典型细节,却活画了人物的肖像,文字是那样简练朴素,而形象又是那样生动逼真。
二、锤炼动词,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渲染情境
在动作细节描写中,我们要精心锤炼恰当的动词,寻求以少胜多,甚至一字传神、一字千金的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扯”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非常传神,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胡屠户庸俗势力、溜须拍马的市侩形象。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真实生动的细节,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传神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再如《背影》中特定情景下父亲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由于视觉角度的限制,作者省略了父亲的脸部及其正面表情动作的种种描绘,作者只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由于背影的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所以它具有较大的艺术容量,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
创建优秀班集体助力学生成长研究 篇12
一、营造安宁、高雅的学习环境, 促成学生自我教育
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学生是一种熏陶和感染, 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所以, 当初一新生入学后, 教师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教室前前后后大扫除一遍, 墙壁刷得干干净净, 并且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认真打扫教室, 告诉他们不要乱扔纸屑, 桌子前后就是你的“地盘”“小窝”。从一开始就这样规范下去, 久而久之, 这种习惯就内化为学生们自觉的行为。一学期下来, 收到的成效就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到班上来, 班上的卫生总是整洁的。其次是精心布置教室, 如在教室四面墙壁贴上四块绿色的胶合板, 上面分别是“英语世界、数学乐园、语文天地、创作平台”, 这样学生的一些作品就可以粘在上面, 既美观又能保持墙壁的整洁, 更主要的学生能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大家看, 使他们有种成就感。为了营造“与课改同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气氛, 教师在教室的正前方写有8个大字———动手、动口、动脑、动情, 把学生的“动”调动起来, 从而改变学生以往那种“饭来张口”的惰性,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座位的安排艺术
新课程要求学生们能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最终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因而座位安排的技巧非常重要。为此, 教师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第一, 优秀学生奉献法:4 人为一小组时, 一般有意安排2 个较好的2 个偏差的, 这样在讨论过程中, 能够以好带坏, 防止课堂出现“冷热不均”的局面。第二, 中排位置奖励法:相对而言中排位置“风水”较好, 同学们都喜欢, 所以教师就把这个作为奖品, 即将中排位置安排给近期进步较快或对班集体做出较大贡献的同学就坐, 以示奖励。第三, 男女搭配法:即把男生和女生搭配编排, 使其成为同桌,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男女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使其心理互补, 二是男女生同桌而坐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交往能力、语言的合理表达等, 以此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三、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舞台
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 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竞赛。如开展足球赛、象棋赛、歌舞小品赛等,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团结合作、奋发上进、不怕困难的精神。第二, 开展各种有专题性的主题班会。如“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三个形象工程”“只呐喊而不冲锋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学们之间比什么”等, 从而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辨别, 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第三, 组织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如在2008 年10 月, 本校组织初一年新生前往南安五中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工艺制作、摄影技艺、自助餐果雕刻、观赏名家名画、书法摄影作品、举行联欢晚会以及军训、帮厨、整理内务等活动, 在“玩”中“学”, 又在“学”中获得“乐”, 既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又使他们懂得热爱美和创造美。
四、把成功带给学生, 让自信产生动力
初一新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很强,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授业”, 还在于“育人”, 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走上健康之路。为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 教师在班级设了一个知心班会信箱, 让他们把自己的心理问题或需要咨询和倾诉的话, 以不署名的方式投放于上了锁的知心班会信箱里, 然后在班会上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 从而使他们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解。
五、由学生主持家长会
以往的家长会都是由班主任主持, 家长在下面听, 学生们趴在窗外偷听, 这时即使班主任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家长也没有办法真正体会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展现课改以来取得的成绩, 教师便让学生来当家长会的“主角”, 由班委会的几名同学向家长汇报班里的一些情况, 如学习情况、纪律情况、文体活动情况等, 让他们跟家长们进行零距离沟通, 从而真正感受到家长们的用心良苦。通过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 通过建设与课改相适应的团结、和睦、奋进的班集体,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学会管理自己, 能使学生将各种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理想和信念, 在班集体中稳定、健康地成长。同时, 还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以后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从营造安宁、高雅的学习环境, 促成学生自我教育;座位的安排艺术;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的舞台;把成功带给学生, 让自信产生动力;由学生主持家长会五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进而把班集体还给学生, 给学生一片“沃土”, 让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集体,自主,环境,成长
参考文献
[1]宓荣三.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的探索[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S1) .
初一描写成长的作文 篇13
有一次,舅舅、舅妈出去办事,两个小时之后就回来,于是就把妹妹交给了我。出门前,他们千叮万嘱,因为妹妹才一岁。但是妹妹可爱极了,在我的眼里就像一个大玩具。我二话不说,高兴地点了点头。
舅舅、舅妈走后,我心想:哼,这么一点儿小事就能难得到我吗?舅舅、舅妈也太小看我了。于是,我便陪妹妹玩起搭积木来。她先玩得非常高兴,跟着我把积木一块一块地搭在上面。正当我洋洋得意时,她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我一看,原来她尿尿了,地上、积木上到处都是。我急忙拿来抹布,把地上的尿擦干净,又舀了一盆水,把积木倒进水盆里,绾起袖子,洗了起来。妹妹一见水,也跑过来忙把小手放进去,搅得水到处乱溅。我忙面带笑容地说:妹妹,到那边去玩吧!可是她就不听,我实在受不了啦,大声说:别捣乱了,你这个小家伙,一边去。我的话刚落,她又哭叫起来。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去哄她,可她依然如故,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唱歌,她不听;我跳舞,她不看;我抱她,她直往地下滚;可我不抱她,她就躺在地板上不起来,累得我满头大汗。正当我束手无策时,舅舅、舅妈终于回来了,我才长长吁了一口气。
七年级描写成长的优秀作文 篇14
听汝温柔之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期末考前压抑的情绪充斥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成绩屡不得志的我,心情更是烦上加烦。
我正在教室里望着数学卷子发呆,一个温柔又明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孩子,怎么了?”我一抬头,原来是你。
接着,你的声音如小溪流水般滋润了我的心:“别伤心,你如此用心,一定可以……”你的话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如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恰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我仔细倾听着,心情逐渐明朗起来,似烟消云散后的天空,如又清澈见底的河水,恰恢复生机的绿草。我倾听着你温柔的话,明白了要自信,懂得了要乐观,我成长了。
听汝肯定之语
马上就要上台了,我心中仿佛揣了只兔子,心里“怦怦”直跳。我站在台侧,不安地望着天花板。“孩子,你一定行,加油!”你肯定的声音响起了,“你是最棒的!”我瞬间信心满满,你的话,点燃我心中的火,释放出我的能量,展示出我的优势。只记得,下台鞠躬的那一刻,听到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听进去了你肯定的话语,明白了人有无限的力量,我再一次成长。
“孩子,怎么了?”“孩子,加油!”这是你说的让我记忆最深的两句话。那个似初生牛犊的年华,我倾听着你的声音,变得“不怕虎”,不断成长。
阳光更灿烂了,我的心更暖了。我将永远带着你给予我的一切,成长,再成长。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5
一、制作成长足迹栏
首先,教师对整个班级进行分组,一个小组有一个成长足迹栏,接下来把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的姓名都填写在栏目上,最后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在每一个成长足迹栏上面可以写上小组的名称、小组的口号、小组的奋斗目标等。栏目的内容可以是课堂发言、课堂作业、讲故事、课文背诵、卫生情况、文明礼仪等各个方面。根据学生完成以上内容的优劣,奖励不同的红花个数,都填在他所在的表格里,红花奖励的数量由教师统一制订标准,比如写作业,写得特别棒的孩子奖励5朵小红花,较好的奖励3朵小红花,字迹潦草的不予奖励,没有完成的则给予绿花惩罚。一颗绿花等于失去了5朵红花。每个学生红花的数量只要一看栏目,就知道他今天是否认真地去完成各项内容了。
通过成长足迹栏,学生自己不仅懂得了哪些地方不够好,该如何去做,哪些地方表现好,该继续保持,也懂得了在整个班级中自己的表现如何,如果得到的红花比别的同学多,就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越自信就越努力表现,后面的同学看见前面的同学挣得比自己多,于是努力去追,越追越勇,大家一起去努力了,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影响个人,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这样一来,学生一天比一天充实,一天的小目标实现了,那大目标顺理成章也就实现了。
二、勤总结,勤发展
所谓习惯,是指由于无数次地重复或者练习而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所以每一学期,那张填有红花的表格至少要换2到3次,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这一次又重新开始了;让学生时刻鼓起勇气,这一次我不能再失败了;让学生时刻信心百倍,这一次我要继续拿到奖励。这样一来,得到奖励的学生想让自己每次都能得到,没得到奖励的学生就会想方设法让自己这一次能得到。通过勤更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奖励和希望,同时也时刻督促了每一个学生的行为。
三、分等级进行奖励
到一定的时间,就要统计每一个学生红花的数量了,统计完了就要进行奖励,但是奖励时也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小组长不能与进步生比,这样小组长觉得得到小红花太容易,进步生也会失去信心,班级就像一盘散沙,各顾各的。班主任要把培养班干部作为重点来抓,班级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摇蓝,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充分调动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既培养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能让班主任在以后的工作中省心、省力,还能监督和管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按照良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应让小组长和小组长比,哪一组进步了,哪一组退步了,哪一组的组长的管理水平高,哪一组组长需要学习其他组组长的管理能力。接下来就是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进步生与进步生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希望,有信心,有动力,形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相互牵制,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体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现代教育理念。
成长足迹栏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了一个行为准则: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只要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去做,总能得到小红花;只要我努力地去做,细心地去做,我总能得到小红花。一张小小的足迹栏替代了老师较多的说教和训斥,学生也愿意接受。
四、人人监督,组组对比
谈谈提高小学生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16
一、要注意观察,把握景物的特征
一般说来,我们先要确定观察的对象,否则会无的放矢。一旦选择了观察的对象,我们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仔细的、深入的观察。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整体(大致轮廓),还要聚焦它的局部(特写镜头);不仅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风吹雨打),还要注目它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结构)。我们还要善于将自己观察的对象,与别的景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寻找出与其他景物的区别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二、要确定位置,选好观察的角度
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我们要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并确立观察的最佳位置——观察点。所谓观察点,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的角度选好了,观察点确定了,才能搞清方位,清楚的叙述,正确的描写。有时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地观察描写对象,我们不仅需要固定的立足点,还需要变换立足点,并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进行观察。从观察的顺序看,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外到内、从内到外,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观察的角度看,可以远眺,可以近瞧,可以平视,可以仰视,可以扫视,可以环视,可以透视,可以腑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景物做出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观察角,看到的景物也不一样。
三、要描写有序,避免杂乱无章
文无定法,但也要有序可循。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空间顺序,其二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通常是选取一固定的最佳的观察位置,随着视线的移动顺序,依次地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是不选取固定的观察位置,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移动来描写景物,如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正面)→东→北(背面)→西”,这叫瞻仰顺序,也叫游览顺序。而时间顺序是指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也是有所变化的,如柳树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里,是有变化的,即使在同一个下午的“暴风雨前→暴风雨中→暴风雨后”也会全然不同。我们将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写,也能描绘得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感受。实践证明,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描写出来的景物,才会井然有序,而避免杂乱无章。
四、多感官并用,让文章更加出彩
观察的立足点确定了,角度选好了,描写的景物就会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但不一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它说明了文章的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写得不生动形象,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流传很远。小学生在自己的写景作文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大开“五觉”,以视觉绘其形,以听觉摹其声,以嗅觉闻其息,以味觉尝其味,以肤觉体其感。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辅之以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这样流淌在学生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就会使人触手可及,就会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学生的文章就会更加出彩,行之远矣!
五、要动静结合,让画面更具动感
在一篇写景的文章中,如果一味地写静景,文章就难免显得呆板;如果一味地写动景,文章又难免失去稳定,正确的做法是动和静交织。静态描写擅于表现景物形态特征,动态描写利于景物生动传神,两种描写各有所长,只有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所写景物才能各具情态。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有时在人们的感觉中常常难以割裂,如果你的联想和想象足够丰富,即使静态的景物在你的笔下也会变为动态景物。如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把蜿蜒的雪中群山比作了飞舞的银蛇,将莽莽的雪域高原比作了奔驰的蜡象。“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这些本来静止不动的景物,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却成了飞舞灵动的景物。所以,在景物描写中,坚决不能流于一般化,一定要体物入微,给自己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既写静,也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织,以动写静。如此,方能绘形、绘声、绘色,使人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但还应注意不要堆砌词藻。
六、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纵观古今中外写景之佳作,没有一篇是纯粹写景的,或者说为了写景而写景的。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没有感情,可是写景的人对自己笔下的任何景物总是会倾注自己满腔的感情,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一种主观感受——情感。我们知道,如果景物失去了感情的色彩,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具苍白而美丽的“躯壳”,是难以感动人的,写景贵在有情。所以,在写景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倾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进而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描写初中成长路上的作文 篇17
对于自小夜盲的我,想要摸黑走路,简直是一种莫大的挑战。我停一会,走一会,脚不知该往哪里踏,只得慢慢往前探,看看是否有阻挡物。
我没有灯。
尽管再小心翼翼,忐忑不安的我还是踢到了路面的一块凸起石块。身体便急速前倾,为了稳住上半身,双膝“咚”地一声落地。那一刻,膝盖叫嚣着疼痛,感觉血液往外面涌。
一阵害怕如潮水般掩我而来,此时我多么想拥有一盏灯,哪怕只是一盏小小的灯,只要能照亮我脚下的路就行。但周围除了漆黑还是漆黑……
我必须要自己回家,爸妈都出差了。我拍拍手上的灰,撑坐起来。看着面前深黑的道路,我强压下内心的恐惧,一拐一拐地往前蹭。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出现了一丝光亮,很微弱,但在这漆黑的夜里,已足以让我远远就能看到它了。我狂喜起来,像是突然找到归家的路,我朝着那光亮快速地跑去。近了!
那是灯!
我几乎是一眼就看清了。那一盏小灯悬挂在一户人家院子外的绿化围栏上,幽幽地发着白光。院子里一栋两层半的小楼房安静地伫立在夜色里,从窗户透出柔和的黄色灯光,似乎还有音乐的声音流淌出来,让我那害怕不安的心安定了不少。
我再近前去,那是一盏白色小灯,可以提,像灯笼似的,但又比灯笼小。普通的外观,却散发着我最爱的光亮,提手上还夹着一张小纸条:“嘿!今晚路灯坏了,你提着灯走吧。明晚灯不能不能修好,灯就作为礼物送给你了!因为你正好需要,而我正好拥有。”
我紧紧握着那张纸条,眼睛盯着那盏灯——多么亮、多么温暖、又多么可爱!
我有了灯。
路不再黑暗,脚步不再沉重,膝盖的伤不再那么疼痛。这条路,不再长而远。
归家路上,有灯。灯提在我手里,光却照进了我心里,我内心的,最深处。
描写成长的烦恼优秀作文300字 篇18
大人们常说:"小孩子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得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没那么夸张,我们小孩的烦恼是大人们无法体会到的。因为我们与大人之间,有点差距。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一到放假的时候家长就让你上个种补习班,我也不例外。
四年级的暑假,那时正是烈日炎炎,一道外边就像烤熟了一样。就在这时老妈飞让我上补习班我并不想去第一,天气太热人又多,第二,看不到熟人向我这样内向的人很少和陌生人交流这两大点就足以压得我喘不来气。就更加促使了我对老妈的气愤与不平。现在回想起补习的那段时光,觉的补课并不是不好作为学生,我们真诚的希望父母给我们些自由的空间,给我们多些自由的空间,也许这样会对我们更好。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9
学生发展性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口头上, 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将理念转变为现实。国内外学术界日益关注的档案袋评价方法给了我启示。这种评价方法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建立学生数字档案袋, 一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发展性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的设计
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犹如一本打开的记录学生成长的书, 学生的成长过程历历在目。但是, 一般利用P E S S平台系统提供的数字化成长档案袋只是模块化功能结构, 好比现在房子的框架结构已搭建好, 但是变成“家”还需要精心“装修”。系统提供了一系列模板, 可以供学生选择, 并且可以自主设置栏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心选择模板, 设置栏目, 输入独特的个人信息, 帮助学生设计出有创意、个性化的档案袋。
学生的经历、特长各不相同, 我们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 自主设计个人蓝图, 针对不同的作品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规, 凸显个性。
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资料的收集
我们收集的资料可以形式多样, 包括电子作品、数码照片、录像等数字化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各种各样的电子作品, 但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而不是随机的。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袋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以作品形式展示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反思、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材料, 包括个人蓝图、父母亲的鼓励、荣誉和个人成绩等。
收集过程中, 可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定主题与不定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 组织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平时课堂中完成的作品, 及时提醒学生收集上传;遇到主题活动的时候, 指导学生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归袋。还要注重收集真实的材料, 并对材料不断更新、整理、归类。在每个学期即将结束或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组织学生将一学期积累整理的数字档案袋进行展评, 交流评析。学生通过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 发现自己的不足, 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且真实的信息资料。
体现学生的发展印迹的评价
用课堂评价记录点滴成长经历
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遵守课堂常规、合作意识等情感态度的评价。根据数字化成长档案袋系统提供的评价量规生成工具, 教师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学习评价表, 诸如记录学生课堂表现的课堂常规评价表, 着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进行评价的课堂随机评价表, 在一个或几个教学环节中使用的课堂专项性评价表和阶段性教学评价表等。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或调用系统提供的各种评价量规, 既新颖又具实效。
用作品评价展示经典成长历程
学生信息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教师要将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期间形成的作品上传至数字化成长档案袋, 包括绘画作品、网络作文、电子小报,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所做的记录, 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等。期末可按要求对这些材料进行重组, 制作成个人主页或P o w e r p o i n t演示文稿。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某阶段发展状态做客观的评价, 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契机,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
用活动评价呈现精彩成长过程
活动评价法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分析问题以及探究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时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记录,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反馈以便激励和促进。活动评价可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形式, 既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 也可在学习结束时进行;既要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
以数字化成长档案袋为载体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 丰富了评价内容, 优化了评价过程, 拓展了评价时空,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学习方式,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走近学生的心灵, 读懂学生所喜欢的、所渴求的,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吴珈琦, 阮铭健.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研究及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 2000[1].
[3]王佑镁.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
[4]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享受学生的成长 篇20
张丽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现为北京潞河中学潞园文学社专职指导教师。爱好中国古典文学,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2007年,其长篇小说《山水相依》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5月,在第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教师文学奖评审中,其散文《巴山蜀水蕴诗情》获一等奖。担任文学社专职指导教师以来,致力于发现并培植文学新苗,使热爱文学创作的孩子得到及时的指导和鼓励,也使他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挖掘当代90后诗人麦麦提敏·阿卜力孜、张璐婷、王博涵等文学新苗。
[创作感言]
又是槐花盛开的时节,又一批学生将要离开潞园,升学深造。不舍之际,又让我颇感欣慰——孩子们将带着对文学的不懈追求,走向新的生活;他们的每一行文字,都和他们可爱的形象一起,深深地刻进我的记忆。更令我快乐和感动的,仍然是孩子们的成长。一个普通的教师,夫复何求?
[我话我师]
张老师,论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论心境,春城无处不飞花。她总是面对着电脑前厚厚的一沓稿件,逐字批改着潞园的未来。她的快乐和满足,不在她自己的创作成就,而在发现眼前文字散发出来的馨香。
——学生 王博涵
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张老师教授给我的,便是责任与承担。是张老师让我从一个仅仅有些文字功底,喜欢卖弄技巧的文学爱好者,变成现在这个会独立思考的人。她对我的影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学生 费圣轩
“……我们喜欢//喜欢笔尖在白纸上划过//喜欢看着那张白纸//燃烧我们青春的烽火
文学不会衰老//正如我们的青春朝气蓬勃//文学社是我们的家//文学社是我们的理想国!”
这是文学社社员刘典写的《文学社颂》。2012年9月刚刚开学,已升入高三的刘典交给我这首暑期创作的小诗,还兴冲冲地问我什么时候文学社开始活动。看得出,7月参加第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的兴奋与自豪还洋溢在脸上。我笑着对他说:“文学社活动不要求高三学生参加。可惜暑假大运河采风活动你没去,本来校长点名要你写一篇《运河赋》呢。那应该是你在文学社的最后一次活动,很遗憾吧?”他却坚决地回答我:“那我也写一篇!”
暑假期间,我们文学社师生从杭州起,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观风景,察民俗,访古迹,思变迁,收获许多书本上和校园里得不到的东西,孩子们的观感和作品不断从笔端流出。刘典错过了这次机会,大运河那鲜活的长流以及随即鲜活起来的与之有关的一切,他都没能亲眼观瞧,亲身体验,他会有创作的冲动与激情吗?而且,《运河赋》,该如何洋洋洒洒,融历史的厚重与文采的飞扬于一体啊,我只是开玩笑地说说,况且他已经开始高三的紧张学习,没想到小家伙儿居然回答得那样认真而坚决。更令我没想到的是,10月20号学校145年校庆之前,他把一篇《运河赋》交给了我。全文将历史沿革,航运胜景,隋炀奢靡之殇及古今治乱之理涵盖其内,文笔虽显稚拙,却凝练质朴,章法严谨;尤其是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视野、高度及心胸均高于一般同龄人。当我嘱咐他别因为写作耽误了功课时,他却自信地说:“写作促进了我的学习,成绩提高,连我妈都支持我!”
从刘典我想到了其他孩子,想到基于热爱而产生的热情、执着和坚韧,还有创造力的爆发和收获的喜悦。我觉得,孩子对文学的热爱就如同一颗小小的火苗,要保护火苗的热度并让它持续燃烧,定会绽放夺目的光彩。那么,发现并欣赏孩子的才华,爱护并保持他的热情,鼓励他的每一点进步,就能挖掘他的潜能,从而产生创造的力量。
我很高兴,作为潞园文学社指导教师,在潞园这块充满诗意的沃土上,和学校其他老师一起,保护并培植了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给他们搭建一方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文学之路上越走越远。
潞园诗人麦麦提敏,已经是一名江苏大学的学生。他已经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得到众多诗刊杂志编辑和诗人的欣赏和提携。今年三月,《诗刊》又发表了他的几首新诗,其新作一百多首诗将结集成册。这个在维语环境中长大,到潞园生活仅四年的维吾尔族农家孩子因为对诗歌的热爱,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也因为潞河教育的滋养,终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诗人。这些消息让我深感欣慰。
高二学生费圣轩酷爱写作,在其长篇小说《命运之轮》中有这样一段话:“初中起曾经尝试创作长篇小说,累计80余万字,但都无疾而终。高中来到潞河中学,徜徉在潞园的协和湖畔,灵光忽现,从此一发不可收。曾在《潞园》发表短篇《成长》《樱花祭》《错过,依然美丽》,深得老师赞赏,遂得《命运之轮》一书。”这部长篇小说已出版热销。2013年4月,他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月影传说》。凭借其创作成果,被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个专业在自主招生考试录取。
【描写成长足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感动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08-08
描写理想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11-26
描写我的成长经历优秀作文08-12
描写成长中的感动的初中作文07-03
描写成长中的快乐九年级作文10-25
描写我成长我快乐的议论文作文07-03
初中生描写成长的烦恼作文900字07-10
描写阅读伴我成长作文05-16
关于描写成长的简短美句10-14
关于描写成长的散文精选800字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