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山散文

2024-07-05

娘娘山散文(精选5篇)

娘娘山散文 篇1

娘娘山散文

但凡是山,多以阳刚著称;山称“娘娘”的,也怕是只此山了。

平生第一次见到山是在什么时候,早已在记忆里模糊了。但那一定是娘娘山。那时一切尚在蒙懂中,觉得这便是世上最高的山了。且山下依着山就有个村庄叫“山高”,余家就在此村。一天到晚,所闻所唤,俱是山高,山之高,便可想而知了。

“山不高,有仙则灵”。况且又是“山高”,又是“娘娘山”呢?

闲暇间,常于院墙豁口处,双手端起下巴,遥望着这山,静静地看,静静地思索。我们这里,管母亲叫“娘”,娘娘山,在幼小的心灵里,总是和母亲有关的。

山确似端坐着的母亲,双手扶在膝上,慈祥庄重,仪态娴雅。山巅陡然高耸,湛蓝色的天就像是其奋力支起的一般。所以我便以为,这山和天是一样的高的。

有一天,父亲从山上回来,采了许多蘑菇。我便问:在山上摸到天了吗?为啥不摘几颗星星回来?父母大笑。说我傻。天比山还要高,上在山上是摘不到天上的星星的。我于是又在想,山顶上那么尖,山脊也像刀刃一样,人们是怎么爬到上面的?即使上去,又怎么站得稳脚呢?

小学五年级,那天是一个周六。放学的时候,老师突然宣布一个令所有同学失眠的决定,明天春游,目的地——娘娘山!同学们跳起来了,衣服抛起来,飞得老高,落了一地。

少先队旗高高举起,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一路歌声,一路欢笑,沿着比鸡肠还细的小路,在荆棘丛林里穿行。直到近午,才一个个小风箱一样喘着粗气,满头大汗,手脚并用,爬上了山顶。我头一次发现,山顶并非我在下面看到的像刀刃一样,而是平缓的,甚至可以数十个乃到数百个人同时坐下小憩的地方。山的最高处是一个三角架,上面是一个铁片焊的桶一样的东西——后来我才知道那叫觇标。几个小同学顽皮,早已忘记了疲惫,爬上觇标的横杆上打秋千,惊得老师们一阵呵斥。

我坐在地上,骤然有一种坐在天上的感觉。锯齿岭像一条巨大的蟒蛇,从西南方向蜷曲着奔踊面来,到这里将头高高仰起,成了娘娘山的主峰,将头直伸向另一条巨蟒——青草岭,一条高仰,一条低附,构成一场格斗的架式,中间却形成一条深不见底的深涧,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口子”。我放眼望着山下,寻找着我的村子,它就在我的脚下,那么小小的一片;寻找我的家,它就在村的东头。树木掩映之中。再看远,由清晰已而含混,渐渐的,可以看得见地平线,就在天地交合的地方,长长的围着脚下的山,围着我们画出大大的一个圆圈。山越发显得高峻,山前山后,群山低附,均朝向此山,果如一群偎向母亲的孩子。突然,有人发现了什么,且叫了起来。大家一起簇拥过去。发现石头上光光的明显凹下一个圆圆的坑,老师看了以后,说这是“碓窝”,古时人们舂米用的。碓已经找不着,只剩下了永远无法挪动的碓窝。又有人喊,草丛中发现一扇石磨。老师说,看来,这上面曾经有人住过。我一直在想,这会是什么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吗?会是些什么人?是那个叫娘娘的人吗?

傍晚归来,我跟母亲问了一堆的问题。母亲告诉我,娘娘山上从前果真住着娘娘。那是一位非常美丽,非常慈祥的母亲。很久以前,此山不叫娘娘山,而叫做岭头山。因其身后的锯齿岭到了这里,已是尽头的缘故。山前有一条河,河里住着一条毒龙。专门兴妖作怪,残害山前山后的黎民。掠食山前山后的儿童。有一年的正月十二,毒龙再次纠集河中虾兵蟹将,四乡搜寻儿童,百姓望风而逃,纷纷致岭头山林木葱茏处躲避。谁知毒龙抢不到儿童,老羞成怒,狂叫要放火烧山。万般危急之中,但见一俊美女子仗剑而出,与毒龙及其虾兵蟹将连战三天三夜,杀败贼兵,将毒龙打入地下,化作石龙,才解了百姓困厄。山前的河也因此被叫做“石龙河”。这位侠女也因疲劳过度,且多处战伤,血流不止,死于山前。百姓悲痛不已。深感舍死相救之恩,纷纷捐出银两,为其在山的最高处修一庙宇。女侠无名无姓,百姓出自爱戴,便称之为“娘娘”。庙便叫“娘娘庙”,山也唤做“娘娘山”。正月十六,是娘娘忌日,方圆上百里的民众自四面八方,涌上山来向其焚香祭拜,以感念其恩德。自此,娘娘保佑,山前山后,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山前有一位开明士绅,吃斋行善,修桥补路,怜贫济困,福被乡梓。四十多岁,膝下却无儿女,眼见就要一脉断根。士绅终天愁闷不已,饭茶不思。有人劝其纳妾,士绅执意不肯。一天,有一个卖绒线的中年女人,臂挎竹篮,推开了院门,对主人说道,听说大善人无后,路过山上,在娘娘庙里为大善人拴了个娃娃送来,放在夫人床头,明年如果生了儿子,就请送两个泥娃娃到山上还愿。大善人虽有疑惑,还是热情款待了这个女人。日后不久,夫人果然有孕。当年就生了个白胖娃娃。如约还愿,自不必说。倒是这娘娘显灵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如春风带雨般迅速传遍五州八县,纷纷到山上求子。娘娘则有求皆应。天长日久,逐渐成了一种民俗——正月十六到山上去求子。娘娘山上求子不同于别处,拿一根红头绳,将庙里的泥娃娃拴起来,从下山开始,一边走,口里要一边念叨着将来娃娃名字,告诉娘娘,其父亲叫什么,母亲叫什么,以免娘娘送错了。人们称之为“拴娃娃”,或者“偷娃娃”。有老人为子媳拴的,有为亲戚拴的,最感人是为朋友或邻里拴的。可以这么说,在路上随便遇到一个人,十有八九就是山上拴来的娃娃。我突然问母亲:现在的`人都是这么拴着来到世上的吗?我也是这么拴来的吗?母亲笑了。于是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有一次假日,和妻子一起回老家。心情特好,便带上妻子上山游玩。为了尽兴,我没有走山的正面,而是绕道进了大口子。大口子在娘娘山和青草岭之间,两山对峙,像谁用刀划开一般中间一条深涧,远看两山中间闪出一个巨大的豁口。涧底一条小路,把宝丰、鲁山两县松松地系在一起。涧下有一泓山泉,泉水清洌甘甜,夏日行走其间,不论是否口渴,都禁不住这泉水的诱惑,免不了附下身去,掬起一抔,一饮而尽。然后发一声赞叹:真甜啊!

涧底的路非常窄,像是在两山之间,右面半坡地势稍缓,一片桃花,落英缤纷。似乎进了武陵山口,我们也恍忽成了武陵渔人了。

路上全是青石,每一脚都踏在石板上。路旁的山石上,有一串栲栳大小的石窝,样子极像马蹄,只是比所有的马蹄都要大得多。传说,王莽篡汉,光武起兵,王莽四处追杀刘秀。一日追至此处,光武苍遑逃入大口子,王莽紧追不舍。来到大口子前,突然大雾封山,对面看不见人影。大口子全然被大雾淹没了。王莽率兵围了数日,大雾连日不开。王莽无奈,只好罢兵。刘秀涧中不知外面景况,焦急万分。座下战马也奈不住性子,在石板路上来回盘桓。生生在石板上踏出了马蹄印来。待云消雾散,刘秀走出大口子,才知道敌兵已经退去,感到连天的雾来得蹊巧。抬头看到山上小庙,仔细打听,知道此处是娘娘山,山上是娘娘庙。恍然悟出,是娘娘显圣搭救,才为他解除险厄,遂封娘娘为“天圣娘娘”。

这些自然是稗官野史,《汉书》是不曾记载的。倒是这马蹄印虽然大得惊人,却也俨然如实。走在涧底,伴着一阵阵凉风,不免让人徒增几分悸竦。为了壮胆,我大声号叫起来:

“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前前后后,无数的迴声,此起彼伏。

我们穿过桃林,牵扶着上了天圣娘娘的右膝,一边走,一边喊。回声枭枭,由近至远。清风爽籁,韵味天成。越是低处,回声越是嘹亮,越是上得高了,反倒听不到了回声。直到山的最高处,竟一点回响也听不到了。这是不是也与地气有关?

天,更加高远。云朵白得发出曜眼的亮光。风,在耳边吹,轻拂着鬓发。我环视了遥远的四周,真有把酒临风,其乐何极之感。

物换星移,山顶的觇标已经不见了。在原地,人们又重修了娘娘庙,里面端坐着天圣娘娘。娘娘面前,有序地摆放着几个泥娃娃,绿的裤子,红的兜肚,微笑的眼眉,上翅的嘴角。活灵活现,天真可爱。距离山上的庙会,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些泥娃娃一定是未被人拴走而剩余的。妻子的同事中有个叫二敏的,结婚数年都没有怀孕。她挑了个最好的,要给同事送去。我已是唯物主义者,根本不相信此等事情会是真的,但为别人送上美好的祝福,我倒是非常乐意。于是,我们就把娃娃用手帕轻轻地包裹起来,也和那些像善男信女一样,边走边叫着二敏两口子名字,煞有介事,将泥娃娃一直带到城里。

路上,我还在担心,没有经人同意,冷不丁带回个这玩意儿,二敏会乐意吗?没想到,一家人见到泥娃娃高兴得什么似的。第二年,还果真的生了个白胖的小家伙,更值得高兴的是,我的儿子也一前一后出生了。自此,我们两家成了世交。

如今我们的孩子也都已人高马大,常和他们说起这一段往事。那是一段童话般的记忆。

平生我到过许多地方,上过许多的山。祖国的山每一座都很壮美,但最牵动我无限乡愁的,莫过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娘娘山。

娘娘山,是我们太多人的根。我们心脏的第一次跳动,或就发自娘娘山。

娘娘山,母亲山。有着母亲的善良,母亲的宽厚,母亲的温和。

闲暇时,我常独自朝着娘娘山凭栏远眺。春之红花,夏之绿树,秋之霜叶,冬之白雪,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让我宠辱偕忘。如果有人问我,我会回答:

我爱娘娘山,爱母亲。

娘娘山散文 篇2

风景区的桥梁, 不仅要满足通行的需求, 而且桥梁景观的需求也要提升到很重要的地位。一座在美学上有特点的桥梁, 本身就能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瑞士桑尼伯格桥 ( 见图1) 和萨尔基那山谷桥 ( 见图2) 。

从桥梁形态与环境协调上来看, 可以有三种类型: 即融合于环境之中, 或与环境相互渗透, 或突出于环境之上[1]。对于景区桥梁, 突出以其为主体, 反而会喧宾夺主; 而使桥梁从属于景观, 淹没于环境中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桥梁毕竟是人工构筑物。做到桥梁与环境相互补充, 自然和谐, 桥与景融合在一起, 桥本身就是构成景的要素, 这是完全可能的。

1工程概况

娘娘山湿地公园人行桥位于娘娘山山麓河谷。桥位所在处河谷, 河道中间有一岛屿将河道分为主辅两河道。主河道宽约60 m, 辅河道宽约20 m。河道两岸分别为栈桥组成的步行系统和景区道路。

在桥位处设置桥梁, 将两岸的道路和栈桥连接起来, 打造环河谷步行系统, 形成和完善景区交通系统。

2设计构思

贵州多雨、多山, 雨后的天空多现彩虹, 彩虹与青山碧水交映成趣。在桥梁的诸桥型中, 拱桥因其优美的主拱曲线, 传递力动感和跨越感, 可谓最美的桥型。以最美的拱桥固化大自然雨后彩虹的美景, 可谓相得益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桥梁需跨越主辅河道。为此设置两道拱进行跨越。两拱间跨度不等, 由此表现出韵律感和节奏感。

“空手新雨, 长虹卧波”, 桥梁以此意境为构思, 将大自然的美景以桥梁这种结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与周围美景相互交融。

桥梁效果图见图3。

3设计技术标准

1) 设计荷载: 人群荷载: 5. 0 k N / m2; 2) 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度; 3) 桥下净空不小于3 m; 4) 设计基准期: 100年; 5)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 一级; 6 )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7) 环境类别: Ⅱ类。

4结构设计

4. 1总体设计

桥梁平面依据现场地形情况, 桥梁中线为两交角150°的直线, 导半径R = 60 m的圆弧而来, 两拱分别布置在两直线上[2]。

考虑到景区游客较多, 将桥梁分为两幅设置, 对来往人流进行分流。同时考虑到人群互通的需要, 将两拱桥拱肋下的主梁并在一起, 两拱桥间的主梁通过设置横梁进行联系。

左右幅桥梁桥面宽度为2 m ~4. 8 m。起终点设计标高分别为1 272. 778 m和1 274. 649 m。路面最高点设计标高1 274. 693 m, 两侧分别为2% 和1% 的纵坡, 竖曲线半径R = 3 000 m。

4. 2拱肋

大小拱肋均采用钢拱肋, 拱肋为五边形截面。由于采用无铰拱, 依据无铰拱的受力特点, 由拱顶到拱脚, 拱肋截面的高度逐渐增大: 小拱由0. 7 m增大至1. 4 m, 大拱由0. 8 m增大至1. 6 m。 拱脚和混凝土拱座间采用锚栓进行连接, 为提高柱脚初期回转刚度和抗滑移刚度, 对每根锚杆施加80 k N的预拉力。拱肋断面图见图4, 图5。

吊杆索体采用PES. E环氧喷涂高强钢丝, 标准强度 σb= 1 670 MPa。

4. 3主梁

主梁采用钢箱梁, 高度为0. 7 m。分左幅桥和右幅桥设置, 左幅桥和右幅桥在两拱肋间连接形成整体箱梁。箱梁采用变宽度箱梁, 左幅桥宽度为1. 812 mm ~ 4. 662 mm, 右幅桥宽度1. 81 m ~ 4. 708 m。

4. 4下部结构

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 桥台基础采用直径1. 2 m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 柱直径为1 m, 桩直径为1. 2 m。

拱座采用棱台式拱座, 承拱面与拱肋垂直, 棱台拱座与承台斜交。

4. 5桥面铺装及栏杆

桥面铺装采用防腐木铺装, 木龙骨下垫橡胶垫。桥面铺装芬兰防腐木, 防腐木与木龙骨以平头不锈钢螺钉连接, 垂直安装。 铺装木间留10 mm的间距。

4. 6结构计算

采用Midas Civil 2015进行多工况下结构分析, 主梁及拱肋的正应力和位移见表1。

MPa

根据表1, 主梁最大正应力96 MPa, 拱肋最大正应力105 MPa, 均小于规范[3]的限值270 MPa。

5美学设计

5. 1桥梁建筑造型美的原则的应用

构思中确定以大小两拱桥跨越河道的方案。在桥梁建筑造型美的法则中, 主从与重点是桥梁造型美的重要原则[4]。本桥中, 大拱跨度66 m, 小拱跨度40 m。两拱跨度的变化, 一方面适合现场的地形情况, 另一方面, 不同的跨度也体现了跨越能力的不同。从主从与重点的原则来看, 大拱为主, 是结构受力的重点, 小拱为从, 是结构受力的次重点。

桥梁设计通过大小拱不等的跨度形成力量的平衡感。与这种均衡相对应, 大小拱桥的索距也有所不同, 小拱索距6 m, 大拱索距8 m。

在桥梁的比例和尺度上, 大小拱跨度比值为40 /66 = 0. 606, 接近黄金比例0. 618, 这样大小拱的比例是匀称和协调的。

由于拱桥为中承式拱桥, 在拱与梁的交汇处, 如按常规的处理办法, 必然会产生视觉障碍, 影响拱肋力度的传达。为此, 主梁在此分幅, 使梁与拱分离。

在韵律的表现上, 通过拱渐变的跨度来表现渐变韵律, 通过等间距的栏杆表现连续韵律。

5. 2桥梁各构件的处理

拱肋: 拱肋矢跨比为1 /4, 这个比例能很好地满足“长虹卧波” 的创意。拱肋采用五边形截面, 根据无铰拱的受力特点, 拱顶到拱脚截面高度逐渐增大。主梁通过吊索将荷载传递到拱肋上, 承索面受到面外集中力的作用, 在几何上即表现为五边形的尖部。 这样, 整个拱肋的外形符合力学模式, 给人很强的力度感, 感觉是安全的。同时, 从不同的视点看去, 五边形由于尖部的收缩, 使拱肋显得纤细。

主梁: 主梁采用钢箱梁, 外腹板采用斜腹板, 斜腹板与底板的交角为33. 7°, 从视觉上, 主梁下部内退入阴影区, 主梁显得轻薄。

吊杆: 吊杆采用斜吊杆, 这样吊杆形成连续的折线。相对于竖直吊杆, 斜吊杆更能表现出起伏的韵律。

拱座: 拱座为拱肋的承力点, 通常需表现出力度感。但拱座的体量若太大, 则与整体不协调。为解决两者的冲突, 将拱座埋入土中, 仅仅出露一点。这样, 从露出的部分, 可以感受到拱座的体量, 同时又不因完全可见而与其余部分不协调。

桥台: 与拱肋的弧度相呼应, 桥台从侧面看做成倒梯形, 将翼墙前伸至胸墙, 将支座隐藏, 做成隐藏式桥台。

6结语

景观桥梁的设计, 也成为桥梁设计的大趋势。桥梁美学已成为桥梁设计的基本要素。而一座符合美学的桥梁, 也会给桥梁所在地增色不少。

本文以娘娘山人行桥为例, 具体介绍了设计师在桥梁设计中对桥梁结构和桥梁美学的考虑,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和丕壮.桥梁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娘娘山湿地公园人行桥施工图设计[Z].2016.

[3]JTG D64—2015,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S].

介绍娘娘山的作文 篇3

奇怪吗?能不不奇怪吗!几个小时便可登上一座高山,而这座高山的形成却是经历了几十亿年。时光的概念,此时,此地,我却感到有一种模糊和困惑。

带着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带着一种寻梦的冲动,就这样扑进娘娘山。此山,颇为壮观,山以石美,石以形成久远为奇,更有潺潺流水,淙淙而流,静静地在山谷中弹奏着悠扬的天籁之琴音。

娘娘山位于灵宝市西南,是连绵起伏的小秦岭的一个山脉,属于国家地质公园。登山不久,便觉丝丝凉意袭来,抬头一看,心中一惊,但见一股细流从山崖上飞泻而下,飞珠溅玉,颇有“遥望瀑布挂前川”意境,此乃百尺潭是也。

随着山势,石阶和护栏蜿蜒曲折盘旋而上,低头弯腰,沿石阶而上,一石洞赫然眼前,名曰“步云洞”。穿过幽深黑暗的石洞,有恍然脱离凡尘之感,恍如隔世,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

在这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里,荒草丛里,杂石乱陈,透过亿万年的岁月雕刻,在崩塌的巨石旁,在断层岩石旁,在辉绿岩脉处,我静静地品味着“沧海变桑田”的自然造化神功,任思绪穿越亿万年的洪荒时代,任思绪伴着蓝天上的白云游走。

娘娘山保存着完整的花岗岩构造,保存着侵蚀地貌水体景观以及小秦岭特有的构造遗迹。那浑圆如馒头状的山顶,默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山峰上的岩石形成于1.2—0.8亿年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山顶呈光滑弧面。岩石体在动力作用下,沿着节理、裂隙裂解崩落,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

在娘娘山,石头很奇特,溪水很清洁,传说也很多。石坡下面的“瑶池”,流淌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汉代,山下纪家庄李姓有三位姑娘,一次看见三个潭水,便一人一个,沐浴洗澡,忽然觉得周围有响动,羞愤之余,灵机一动,指着对面山坡点石成凤,便乘着凤凰飞走了,这个山坡便叫做“起凤坡”。

有一块棋盘石,很独特,形状很像棋盘。传说,有一农夫在山上砍柴,看见姐妹两个在下棋,连下了两局,两句皆和,于是,在第三局,姐妹两个一定要分出胜负,后来,妹妹输了,有些恼怒,就掀掉了棋盘,用脚剁成两半,踢了出去。农夫回到家里,夕阳西下,发现他的儿子不在了,孙子都老了,正是“神仙一盘棋,人间百年光”啊!那个被踢掉的棋盘就是现在面前的棋盘石。

在v字形峡谷一路穿行,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看罢十八潭、盘龙崖、金龟献桃,又见石门、心语潭、一线溪,才穿过天然氧吧“幽静槐林”,玉女胡、月亮湾赫然在目。

春风荡漾,小溪欢歌,石瀑布走进了我的视野。那白色裸露的岩石上有几道像是水流冲刷的痕迹,因此得名。前几年,电视剧《石瀑布》就在这里拍的外景。据说当年,白居易游览此山,打翻了墨汁,变成现在模样,因而此处又叫“白居易泼墨”。

在空荡山谷里行走,在神话传说里游走。娘娘山自然少不了娘娘了,这山有三个娘娘庙。相传太上老君为炼丹来到秦岭东段,但见奇峰峻秀,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溪水潺潺,不由喜上眉梢,插杖为据,想在此炼丹,一日,王母娘娘出宫到此游玩,想据此山普度众生,但一细瞧,知道老君先到。 她将一绣花鞋埋于杖下,异日两人为争此山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依埋绣花鞋在先,把山判给了王母娘娘,后娘娘派玉女下凡普度众生,后玉女投胎一李姓人家,生三女,取名玉真,天母娘娘,二女妙真,地母娘娘,三女惠真人母娘娘,后他们为造福天下,泪别父母,登山羽化。

云龙山游记散文 篇4

今天去了云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点,除了两处寺庙加起来总共花费了我八块之外,整个旅游景点都是免费的。唯一就是没有时间坐缆绳了。

先去的观景台,站在塔上能看到整个徐州景色。

走到半山坡,不知是往哪边走,先看哪边的景,于是站在这里思索了很久。

(因为已经很久没有运动了,最近一两个月估计又长了有十来斤肉,所以这一开始的小半段路程,寸步难行,不过这也提醒着我,之前吃了就睡的生活实在有点太安逸了,是时候应该锻炼身体了)

站在那里,看见了好几个捆扎稻草到树干的劳动者们,甚至她们看见了我气喘吁吁还对我笑呢~

往右边石子路上去就是观景台,拍了两张站在塔顶看到的全景,可能不是太清楚。

今天下午本来是大晴天,因为手机的关系所以才感觉看起来雾蒙蒙的。

在观景台下面,我居然看到了“同心台”,当时心里一愣,因为这一两天我正在跟我对象闹别扭,心里也正想着他,所以看见了这个,还挺高兴的。

同心台上同心锁,希望锁住的是我与他的同心。

本来想跟那个锁合影的,结果自拍太难看就放弃了。

再往下走是坐缆车到山下,成人40,儿童20,只下程的价钱,如果要上来还得再付钱。因为我还有左半边山的景点没看,很久没运动的我又不想到时再爬上山,也是因为没那么土豪付两次钱,所以本想看完后再坐的,结果最后因为结束的景点在一处,又因为想着,多少自己是有点害怕的,寻思着第一次还是以后跟自己的男朋友一起,所以这次也就没坐缆车了。

接着花了三块,到了大士岩,本来骚动的想法到了寺里居然心安了下来,大抵是因为我跟佛有缘,说来也奇怪。

看到这个,但凡跟情感有关的,我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我和我的男朋友天长地久的事情。

因为寺庙不能拍照,所以这里贡献的图片不多,不过我在游赏祈福的`过程中也是在反思,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凡事比较小心翼翼,追求安稳的一个人,所以才会大抵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原因,对于寺庙朝拜这种事也是越来越乐此不疲的。

还圆了我多年的敲钟梦,10块敲了三响,我不懂有什么具体含义,只想今天能把之前想干又不敢干的全干了。

从那个楼梯上去,有个寺庙门票五块给了三根香火,这是一进门的场景。

等下了楼梯,你会听见很安详的佛音,不知道为什么一切都让我感觉那么舒服,于是各路菩萨差不多都拜了后(抱歉,有两处寺庙我没去看,因为1要下山2很高的楼梯下山后又需要爬上来看其他的景,所以我就没下去拜那两座寺庙里的菩萨了,还望各路神仙不要记于心啊)

楼梯上除了有寺庙,还有饮鹤泉,放鹤亭,那是张天骥居住和建造的地方。

再后来我去看了云龙书院,这是一进大门正厅中央的一幅画。

以前无论参观什么都是不会看介绍的,大抵是因为年龄大了的原因,对这些有历史沉淀韵味的是越来越有耐心了。

整个书院基本是根据年代久远先后顺序排建的,一个长廊穿过去,从古代到近代。因为我来的时候是从后门顺着旁边的长廊走到了正前门,看完了其他两个景点,才又从正门穿堂入室的浏览了一番,因为时间已经到了闭馆时间,所以后面两三扇门的景没浏览到,就奉上几张看到的景吧。

一进门左右两边分别是四贤祠和三官庙,还有这些我随意拍下的一些。

最后便是孔子像。

高楼山散文 篇5

儿时跟随父亲出差去文县,第一次听说和翻越了高楼山。可能是年龄太小的缘故,对于这座山脑海中已经没什么概念和记忆了。这几年,通过一些报道知道了这座山的黄金储存量预计达300吨,远景储量达500吨以上,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其潜在工业价值高达数百亿元!

今年6月份,因为工作的缘故要去趟文县,我又一次翻越了这座山。临行前,朋友嘱托,让我替他好好看看这座山,读读这座山。当时,心中很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跟这座山有着那么深的情结?

炎热的午后,车子沿着国道212线一路前行,车内虽然开着空调,可是依然抵挡不了车外的酷暑跟热浪。因为晕车的缘故,早已没有了欣赏沿途风景的心情,只盼着能快点赶到目的地。车子顺着洋汤河开了一段后就开始了缓慢的上坡,司机告诉我,虽然已上坡,但离最高的地方还很远。车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沿着蜿蜒的山路翻山越岭,过村穿寨,总以为马上就要攀到山顶了,可是一段路过后又是没完没了的上山!在爬山的过程中,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首民歌《十八弯》,这蜿蜒曲折的山路好像总是没有尽头!

不知道行进了多长时间,司机将车停了下来,告诉我们到达高楼山的最高峰,过了这个弯就开始下山了。人们常说登高望远,的确如此,越高越能看见更多的山。走出车外,我得以更加近距离地观察起了这座大山。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高楼山既没有黄山的秀美,也没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更没有三峡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但是阳光下的它雄浑、伟岸、挺拔,更像我们西北的.儿女。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蜿蜒起伏,站在它的面前,让人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归时的路上,因为下雨,云雾缭绕的高楼山,影影绰绰,像是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在一片云海之中,数点高峰露出嶙峋尖端,犹如礁石浮现在大海之上,更加让人流连忘返。

有朋友戏称我为工作狂,听后只是淡淡地一笑应之,其实,我只是想像这座大山一样,挺直脊梁!这是山给予我的启示。终于明白了朋友让我好好读读这座山的意思。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社会阅历不同,理解也会不同,以前看山,只是觉得它雄伟,却不明白山虽无言,但山的性格是刚强的,它不惧怕任何压力,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了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了山,城市才依山环绕。大山以它的浑厚坦荡容纳百川。我相信大山是有灵魂的,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读了几千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概括山的睿智。

上一篇:乡召开全乡领导干部大会简报下一篇:半年草原管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