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共7篇)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 篇1
尝试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①长喙()②铿锵()()③镶嵌()④嗜()好⑤赦()免⑥为难()
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检测] 阅读《白鹭》,然后回答问题。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章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 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 则太白,敷朱则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白鹭望哨图”,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 样概括不对。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 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关于散文<白鹭>》,然后回答问题。
《关于散文<白鹭>》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隽永()②liáo廓()③绮丽()④睿()智⑤冷jùn()⑥恬淡()
2、请你仿照下列语段的表达形式再写两个短语,本文中提到的作家除外。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3、第⑤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第二段中的这些作家的作品吗?请列举一到两例并讲述你的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白鹭是一首诗,《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视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山的呼唤 琼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1、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答: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答:
2、.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①白天的玉山: ②夜晚的玉山: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4、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答:
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答: [我的收获]
十三、散文家谈散文答案 [请你思考]
1、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2、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4、“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5、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6、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合作探究]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尝试训练]
1、略。
2、c3、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求,在寻求中理解这种美。
4、本文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认识,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自主检测] 《白鹭》参考答案:
1、精巧适宜
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乙同学有道理,因为作者并不认为白鹭是望哨。理由:(1)文中说:“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反问,否定了“望 哨”之说;(2)文中还有“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放哨的哨兵是不可能 悠然的。
4、(1)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 以美感;(2)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 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关于散文<白鹭>》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作者引述这段话是为了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种散文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白鹭》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4、略。
5、略。
6、略。[拓展视野]
1、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2、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
3、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4、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5、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 篇2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试题的命题角度有:1.汉字的认读、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文章结构如呼应、过渡、 铺垫、照应、层次划分等; 3.表现手法如烘托、渲染、 铺垫、联想、想象、象征、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4.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方式;5.句子深层意义的理解,语言的鉴赏与品味;6.仿写文中的句子等。 题型除少数选择题外,大多以主观题为主,一般为简答题、填空题,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
【知识归纳】
1.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为记叙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但又不同于议论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 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散文常用 的表现手 法有:象征、衬托、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对比、联想、想象、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
3.散文的线索
散文通常 以人 、 事 、 情、物、时间、地点为线索。如何寻找散文的线索呢?首先应注意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则包含线索的因素。 其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这些也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再次注意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情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发展、一线穿珠的物件。最后注意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它们对文章的线索也起到了提示作用。
4.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主题。
我们可以 从以下两 方面去把握散文的主题:1.概括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从中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5.散文的表达方式
⑴ 记叙是叙 事性散文 中最基本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做的叙述和交代。它的作用是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交代写作背景、人物等。
⑵描写是散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人物描写主要是考虑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有关细节描写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⑶抒情是散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它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⑷议论是散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中的议论句起着明析事理、点明所叙之事的内涵、 提示或深化文章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6.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 的特点 :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优美、凝练。
【真题解析】
例:(2014年北京市)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周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 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 在鲁西北 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 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 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 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 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 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 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人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 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 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 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啊。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 情是那么 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 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1 . 这是一篇 回忆性散 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 ___1 、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 2 ___、___3___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从其所给的概括来看,不要求字数和结构,表面看难度比13年中考要低。但从内容上看要更难一些,因其中涉及的层次划分难度较高。
【参考答案】和小孩子们拾麦穗;和家人在割麦间歇一起做饭吃饭;和伙伴们帮老师一起割麦子。
2.“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__1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 ___2___
【解析】此题考查到短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所谓表层意思也就是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本身,深层就是短语中蕴含的情感。此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短语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其中位于开头和倒数第二段的两个位置的比较难判断,如果单纯看句子是表层意思,但如果结合段落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又可能含有深层意思。此题需要学生非常细致地分析,比以简答的形式考查难度要大。
【 参考答案 】 麦子本身的味道是甲、丙,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乙、 丁。
3.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4段或第5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解析】阅读延伸题。 历年中考侧重对人物形象或景物描写的赏析,多以描写、修辞等角度切入,今年在此基础上稍有变化,切入的角度不是常见的修辞等, 而是“朴实的语言”,
【 参考答案 】 第4段 “累了,直起腰,抹抹汗, 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第5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备考策略】
1.整体入手,概括主旨
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明确文章主旨。抓线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从文章的体裁分类、表达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入手,二是从标题入手,三是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入手,四是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入手。考题形式有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说说作者选材的依据等。当然,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线索,那么,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 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局部结构分析法。一个语段, 一般有起始、展开、结束三个层次。通常起始是一两句话,而这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作小结。解题时, 可揣摩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其二,整体层次分析法。要抓住标志性句子或词语,如开头或结尾处反复出现的结构大致相同的句 子 , “ 首先 …… 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 等词语引领的句子,都是阅读时应注意的。
2.品味情感,挖掘信息
抒情散文 着重表现 作者的生活感受,抒写作者的情感历程,表达心灵之声, 作者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字里行间。答此类题,首先要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其次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再次归纳要点, 把握文章的灵魂;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挖掘整理隐含信息。
3.分析手法,深层解读
分析散文的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需进一步理解文章。针对此考点,今年中考一般从三个角度来命题:一是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旨;二是辨别表达方式及运用该表达方式的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的作用。预计2015年中考对此考点的考查可能以简答题为主,兼有选择题等题型。
4.欣赏语言,领会意境
品味散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是今年中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其命题角度多样,解题思路亦各有不同。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2.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一是对意蕴丰富、含义新颖的语句, 要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来理解。二是对抽象概括的语句,有的作为观点态度在文中出现,那就结合阐述这一观点态度的材料来理解;有的作为材料在文中出现,那就结合它支持的观点来理解;有些抽象概括的语句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来具体理解。
3.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的关键在于:一要能准确读懂原文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二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三要语言流畅,简明扼要。
4.续写或仿写。解答这类题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及修辞外,还要注意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真题演练】
例:1.(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阅读散文,完成下题。
行者
⊙陈年陈年
⑴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⑵正午,伏天,高温。 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 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⑶嗓子里升着一团火, 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 仍旧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 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⑷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⑸ 晚上 , 我看到坐 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⑹ 多少年前 , 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⑺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 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⑻ 终于还是 坐在他的 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⑼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⑽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⑾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 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⑿ 我告诉他 , 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这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⒀碗空了,他站起来, 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3·行走的生活》, 有删改)
1.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
⑴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 。
⑵第⑿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 ___。
2.第⑵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第(5)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 2 ) 第 ( 1 1 ) 段中 “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 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 “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 参考答案 】 1 . ⑴ 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 ⑵内心的行走。2. 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异常干燥闷热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3.⑴因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体的行走, “我”是内心的行走。我们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 所以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⑵“他” 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鲜明, 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摄影水平。4.他酷爱旅行、谦恭有礼、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
例: 2.(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野百合的春天
1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2百合诞生 时 , 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 “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3百合心里非常高兴, 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 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4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5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丽的花朵。
6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艳欲滴,芳香浓郁。
7几十年后 , 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 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纯净温柔的触动。 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 “百合谷”。
8不管别人怎样欣赏, 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教导: “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 要以鲜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选自 《 小故事大 道理全集》,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中心。
2.写出标题中“春天” 的两层含义。
1 2
3.第6段画线句子怎样理解?
4.文章是怎样写野百合的?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5.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
散文阅读理解类试题解读 篇3
【关键词】散文阅读 语文高考 试题解读
理解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求的三方面之一,它包括: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它的能力层级为B。
它考查的能力有:
知觉水平——能辨认、识别和命名对象,“是什么”;
中级水平——揭露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内涵,“怎么样”;
高级水平——系统化和具体化,融会贯通迁移,“为什么”。
2007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词语的6套,考查句子的15套。2008年高考试题中考查句子11套。可以说理解类试题是最常见的一类题,那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以下结合示例作具体分析。
一、解释词语类
【考查内容】词语
含义:拟人意义、情感意义、指代意义、比喻意义,象征义。
【设问方式】
◎解释加点的词语特定含义。
◎“是什么?”指的是什么?
◎指出文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不要总停留在某个词上。一般考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照抄原文等错误,要仔细把句子读完,根据全句的意思、邻近句子的含义甚至前后段落的段意确定语言环境,然后从这些语言环境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推知词语含义。
解答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类题,需借助有关词语知识,根据特定语境,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具体说来:
1.从词语的本义出发,结合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特定的临时义。
2.确认相关语境的范围,分析相关语境的内容,揭示词语的含义。
3.利用上下文辨析词语的指代义。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辨析那些非代词类词语的指代义,也应该利用上下文。一般说来,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了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
示例:(07北京)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解题步骤:
1.分析题干,理解表层意义。
“文字与图画”限定范围,“托举”的方式“理想是什么”,回答“理想”指代的具体内容,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2.找同义词语及指代内容。
第十段: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3.筛选整合贯通。
理想——“美梦”“热望”——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答案:“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二、句子含义
【考查内容】句子
含义:概括意义、哲理意义、双关意义、比喻意义,象征义。
【设问方式】
◎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答题方法和步骤】
1.分析题干,推敲词句本身含义,弄清回答什么。
2.对应范围,筛选相关信息,贯通语境意义。
①筛选同义词、同义语。
②筛选概括说,具体说,近指远指。
③由喻体找本体,由喻义找本义。
3.对应设问口径,组织答案。
示例一:(07全国Ⅰ)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1.分析题干,理解表面意义
“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是变得坚强,成熟;假设句,前句是条件,后句是结果,要回答的是原因。
2.放入语境,筛选相关信息
●小语境: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大语境:
左公柳:斑斑驳驳的伤痕,风暴中被击倒,却顽强地负起,美丽。
民勤人:在被流沙所拥没令人望而生畏;肯吃苦,敢闯荡,向命运抗争。
胡杨林:疤痕累累、死亡,粗壮结实,不倒下,直指,呐喊。
3.融会贯通,系统具体,推导答案
悲壮——艰苦环境中事物的顽强抗争,延续生命(启发,思考,借鉴)——坚强
概括:看到大西北恶劣的环境下生命的顽强,会让人震撼,给人启发思考,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示例二:(08全国Ⅰ)阅读下面语段,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辨认识别
“海洋”,是比喻,本体是“驶进林带”,意思是树林宽广无边无际。“突然”,来得快,“闯”,是无准备,意料之外。突然进入绿得深邃而无边无际的树林。
贯通迁移
前面是只见荒凉沙漠,突然进入绿意无边的江南水乡,对比反差,中间转换的突然和意外,流露出内心惊喜,衬托今天阳关的美丽富饶。
朱自清短篇散文《冬天》及试题 篇4
“一间老了的房子,点着昏暗的‘洋灯’。”朱自清的儿时是清贫的,以至成年后“一说起冬天”,他就会想起豆腐,想起儿时“家中那一‘小洋锅’白水豆腐”。在茫茫雪野的冬夜,当呼啸的寒风席卷着整个大地时,老屋里那乌黑的炉子上就会煮上一小锅白水豆腐。父子四人常常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热腾腾的豆腐。任凭屋外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老屋里却滚动着如春般的暖流。这父与子、兄与弟其乐融融的平常家景,温暖了儿时朱自清的心灵。他丝毫没有感到生活的贫苦与严冬的寒冷,反而在记忆里,勾出了一份甜美的憧憬。“他们这并不是在吃饭,只是在玩”,而且是他们三兄弟都喜欢的,常常“一上桌就会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一年冬夜,已在文坛初露头角的朱自清与友人泛舟西湖。一弯明月、几缕清风、山影朦胧、星火点点。“S君口占两句诗,‘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君子之交、趣味相投,高山流水般的知音彼此间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他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安宁静谧的冬夜,悠远流长的友情,在朱自清的心里,仿佛“醒了一场梦”,偶尔回忆起来,“那晚的月光,还像照在身上”,极其温暖。
成家后的朱自清曾携妻带子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季。那里是个空寂的山城峡谷,没有城市的喧嚣,“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他们就住在山脚下,松风鸟影、天地空空、一片寂寥,好似“老在过着冬天”。而朱自清却自感“家中老是在过春天”,透过临街的“大方窗”,他时常会看到,妻儿三人都面带天真微笑地等着他归来。这暖人的笑靥如沐春风,在他的记忆里定格,醒目清晰,终成画卷。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 篇5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回眸(móu)霓裳(shang)萦纡(yū)玉扃(jiōng)B、袅袅(niǎo)北渚(zhǔ)薜荔(bì)余袂(mèi)C、潺湲(chán)踯躅(zhǔ)谁堪(kān)汀州(tīing)D、迤逦(lǐ)绰约(chuò)临邛(qióng)眇眇(miǎo)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令心似金钿坚
但令:只要
此恨绵绵无绝期
恨:痛恨
B、袅袅兮秋风
袅袅:柔美的样子
鸟何萃兮蘋中
萃:聚集 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D、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 开启
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
工作。
②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
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
③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
还,让他放心。
④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最新观察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
扩散能力较差,这些进一步增大了实现任务目标的难度。
B.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歌、图画、音乐、舞蹈等等都
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C.经初步统计,自2015年以来,该团伙在购物网站上销售金额近亿元,买家的人数多达3.7万余人,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D.我国主题公园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积极创新的发展,多家机构纷纷预测 我国主题公园市场未来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D.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7.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
A.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二、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2.“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4.陆游《书愤》中描述25年前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5、《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6.《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
7、《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8.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9.《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10、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7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6、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散文家谈散文 教案 篇6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
1、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细读课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感悟美点,完成两个目标:(1)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2)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你对本文有何感悟?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篇7
横涧二中 王旭峰
【教学目标】
1.掌握并学会使用文章中新出现的常用词语,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言语段。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说出作者对散文《白鹭》的主要观点。
3.品读文章,谈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见解。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掌握初中散文阅读技巧。【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学评论和文学作品的结合。学习本文,要能对散文《白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从作者的评论中有所感悟。因此,如何学习正确地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评价,说出自己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
一、导入。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许多意蕴深远的文学作品,本单元的内容是“学会读书”,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有独特的感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散文,在阅读时,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重点是下面三个发面: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就是上述三方面的细节化,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包括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2.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3.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4.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散文所蕴涵的哲理。5.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第一环节,讲解散文阅读的注意点]
二、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1、白鹭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也学了不少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杨万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2、我这里有一首专门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师引导学生朗读课前已抄录在黑板一角的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3、杜牧的《鹭鸶》诗中有画,四句诗就是四幅画,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
提示:白鹭肖像图、碧溪钓鱼图、白鹭惊飞图、一树梨花图。[第二环节,师生畅谈白鹭导入新课]
三、吟哦讽诵,整体感悟
1、同学们还记得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明确: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2、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同学们朗读课文时思考作者观察了白鹭后,对白鹭的美有怎样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怎样独特的感悟。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生齐读《白鹭》后自由发言)
明确:对白鹭的美的独到的认识是: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师板书)
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白鹭“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师板书)
(“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第二环节,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四、感悟·品味·欣赏
1、同学们还记得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齐声):感悟·品味·欣赏
2、诗中有画,散文中也有画,现在由一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默读,一起来欣赏白鹭的美。看看作者是用哪四幅画来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同学朗读后自由发言)提示:白鹭肖像图、清田钓鱼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师板书)
3、这四幅画面分别表现了白鹭的什么美?
提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恰到好处;白鹭身形与自然的协调,是一种天然的图画美,捕鱼的白鹭与自然的协调,恰到好处;清晨的白鹭,悠然自得,显示了一种悠然美;黄昏低飞的白鹭是清澄、的有活力的。因此分别写出了白鹭的形象适宜之美、与周围景色配合协调之美(图画之美)、神态悠然之美、清澄之美。
4、品评语言,欣赏散文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上,从语言角度谈谈对《白鹭》的感受。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提示:比喻,作者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把白鹭比喻成“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又写出含蓄美)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同中有异。请说出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实在”、“韵在骨子里”这几个词?
提示:“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另外还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到”、“绝妙”使用恰切。)
(3)文中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还有“别的鸟”有什么作用? 提示: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
(4)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本文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四幅画面,分别写出了白鹭的形象适宜之美、与周围景色配合协调之美(图画之美)、神态悠然之美、清澄之美,从而营造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全文都笼罩在这种美的意境中。就像诗歌一样给人美的享受。
所以作者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赞颂“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第三环节,感悟·品味·欣赏]
五、课后思考。
本单元的主题是——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了这篇散文之后,你有怎样独特的见解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100字左右),可以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独特认识。
【能用试题:散文家谈散文】推荐阅读:
散文家谈散文教案定稿08-17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7-05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7-22
谈森林散文07-03
谈油菜花散文06-19
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学谈06-30
谈无路可走的散文06-18
以谈诚信为题目的散文09-09
谈文学一些见解散文欣赏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