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六大市委汇报提纲

2024-09-21

市科协六大市委汇报提纲(精选4篇)

市科协六大市委汇报提纲 篇1

市委常委会汇报提纲

今天向常委会汇报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五大以来的科协工作,二是下一步工作打算,三是召开“六大”的有关情况。一、五大以来的科协工作

五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协动员、组织全市各级科协、学会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整体工作实现历史性转机,各项工作有了创新性举措,为我市建设“三个适宜”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党政领导重视,科协整体工作实现历史性转机 五大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协工作,为科协各项工作实现突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科协举办的一些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都在百忙中亲临现场并讲话。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科协工作做出重要批示,研究并解决了科协班子多年不全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科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不久前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研究过科协工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也对科协工作给予了足够重视,多次视察科普工作,对科协工作给予指导。特别是2003年,市委出台了《中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若干意见》,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我市科协事业发展的县区科协组织建设、科普经费等难题。全市8区10县(市)中,除**区、**市、**县3地科协与科信局合属办公外,其他区、县(市)科协均实现独立建制,区县科协主席也顺利进入同级政协任常委。在防非典、防治禽流感等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中,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了科协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对科协系统的干部问题十分重视,从科协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数配备到科协班子的调整、事业单位改革,都给予了有力地领导和合理的倾斜。事业单位平稳撤并,职能定位更加合理。科协系统干部整体上实现了新老交替,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科协机关在岗31名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28人,平均年龄41.4岁。在区县科协,科协主席绝大多数为50岁以下、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科协的科普经费和科普场馆建设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市科普经费较五大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实现人均1角钱。科普场馆建设也有了重大突破,2004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财政投入800多万元维修改造**,改变了过去设施老旧、功能短缺、展品单一的面貌,新增加的“青少年工作室”、“电脑多媒体工作室”、“电脑机器人工作室”等,受到了全市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二)务实创新,争先创优,科协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突破 目前,市科协工作已成为全省科协系统的排头兵,并处于全国科协系统前列。市科协紧紧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大团体优势,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常规工作有创新,创新工作有突破,全面工作有发展的科协工作新局面,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文明单位。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科协围绕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了“讲、比”竞赛、“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活动,共完成“讲、比”项目7000 余项,提合理化建议4万余条,“金桥工程”项目200余项,创经济效益近2亿元;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创办了《科技工作者建议》和《科学家之声》专刊,一些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被采纳落实;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问题举办了一批高层次、影响大的学术活动,为振兴**出谋划策;围绕行业发展问题举办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环境科学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等系列专题学术研讨;围绕培养新型农民,开展了全市农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市农民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市委以**重要信息的形式直呈中央政治局;围绕科学决策,提出的《搭建科学家与党和政府沟通平台,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建议,获得了振兴**优秀创意奖。

二是提高层次,扩大交流,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市科协在全国率先启动学会改革,以举办国家级、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为突破口,成功举办了“2006〃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信息产业发展与对策研讨会”等一系列层次高、针对性强的学术活动,为全市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组织开展的**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和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为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具有前瞻价值的学术建议,近几年,共有3000余篇论文参加评选,800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奖励;在对外科技交流中,加强巩固了与**等国的科技交流,成功举办了***三国木质建材技术交流会、中*水处理技术交流会等一系列科技交流活动,2006年又新开辟了与**的科技交流渠道,进一步为我市提供了国际合作机会。

三是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形成科普工作新格局。全市科普工 作有了长足发展,层次、内容、广度、深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科协运作、各方参与”的大科协、大科普工作格局。充分利用《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精心组织“科普之冬”、“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100余场次,受益公众达20余万人;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形成了市区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科普态势,全市已有4个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20多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围绕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市区科协、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手创建了50多家科普基地和百所社区科普学校,每年有4万余青少年参加“科普基地一日游”活动,培训居民2万余人次;围绕增强基层科协的行为能力,市科协克服经费困难,为各区县科协配备了科普车,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科协的工作条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年首次有两名同学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近三年有30多人次获不同奖项,共有9人获得保送重点大学的资格;组织拍摄的农村科普专题片《**河畔的水稻人》被中国科协采用,已列入全国科普教育片播放计划。

四是强化培训,完善网络,农民科学素质有了新的提升。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市科协从全市农村实际出发,不断加大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积极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组织开展了农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四建一评选”活动,在300多个村屯建立了科普活动站或科技阅览室,完善了农村科普网络,提高了农村科普设施水平;重点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百名专家进千村,科学技术惠万民”工程),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农民、农业紧密结合,使农民在应用科技中得到实惠; 组织3万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科普大集、农业专家服务团等送科技下乡活动1700多次,为农民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针对农民需求,开展了大量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和职业技术培训班5000余班次,培训农民40余万人,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培育、发展、扶持了一大批农技协组织,树立了一批农技协典型,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技协组织1300多个,会员近18万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了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五个十工程”和科普示范村创建活动,农民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在2006年开展的全市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我市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高于全国0.68%的平均水平。

五是以人为本,竭诚服务,“建家”工作有了实质性突破。围绕塑造新时期科协组织的新形象,市科协坚持以人为本,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全面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围绕建设人才梯队,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了由500多位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科技人才库,为全市人才资源统好用活奠定了基础;创新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模式,与**大学联合建立高级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围绕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建立了重点科技人员联系制度和重大紧急事项报告制度,科协机关干部与100位在**院士、优秀科技专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建立了联系制度,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打造新时期科协建家工作的新品牌,市科协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工作室和省内第一家科技工作者咨询服务中心,为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从为科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出发,加大了青年科技奖的评奖力度,五大以来有109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受到表彰并成为全市科技中坚力量。首 届**市“科技英才”评选活动在科技界反响很大,下步将加大宣传力度。创办的《**科技界》刊物在全国科协系统内较有影响,也受到**科技战线的广泛好评。编辑出版的《**科技成果画册》和《**科技界优秀人物风采录》,向国内外科技界展示了**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为**的科技腾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是健全组织,自我完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科协组织网络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市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已达106个,局、企、校、所科协组织60多个,大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建有科协或科普组织,科普组织网络比较完善。有50多个社区建立了科普画廊或科普宣传栏,300多个村屯建立了科普活动站或科技阅览室;科协机关全面加强了自身建设,重点实施了“12345”工程(即塑造一种“团结诚信、务实创新、协作服务、奉职敬业、争先创优”的科协精神,实现了创建市级先进党组织、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两个目标,增强了团结、服务和争先创优三个意识,提高了改革创新、组织协调、综合调研和攻坚克难四种能力,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五型机关),科协干部队伍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围绕提高干部的“三服务”能力,开展了“双基”教育活动(即“锤炼基本功,坚持做人做事基本原则”);坚持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加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科协干部的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五大以来,**市科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科技工作者的希望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基层科协组织生存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亟需改善;科协干部眼界不宽,站位不高,创新意识不强,骨干力量相对缺乏,工作与新形势的需 要还有差距;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多数县(市)的科普经费仍低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规定的人均0.1元,我市科普经费与全国同等城市相比仍处于最低水平。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了科协事业的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五年,科协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将继续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以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为重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为目的,全力打造新时期科协组织新形象。主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研究,努力将科协建设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机构;搭建沟通平台,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发挥《科学家之声》和《**科技界》的参谋助手作用,提出一批切合实际、有权威、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创新手段,丰富载体,深入开展“讲、比”竞赛等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建立长效的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模式,加快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科普之冬”等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

二是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切实承担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建立实施《纲要》的组织架构和实施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制定好阶段性实施规划;依托各级科协组织,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提高公众科学素 质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使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创新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为公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创造条件,使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和社会化科普资源库建设,辟建更多的科普教育基地和社区科普学校,实现科普工作的大联合、大合唱;以实施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为突破口,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三是构筑人才学术高地,大力推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搭建为自主创新、科学决策、科技人才成长服务的学术交流平台,做强做精“**科学技术学术年会”,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选准切入点,确定年会主题,举办一批高端论坛。围绕促进重点行业、重要专业的学术建设和行业发展,举办一批专题论坛,发现和培养一批创新性科技人才。围绕党政关注、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一批大众科技论坛;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用,积极拓展、升级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空间,逐步探索建立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我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科技交流格局;深入实施“引进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加强与海外科技界青年学者的交流,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为我市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服务。

四是创新“建家”工作机制,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不断丰富建家内容,创新建家形式,增强建家活力,提高建家 质量,通过建设和谐的科技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促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做好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促进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评选**“科技英才”等活动,大力培养选树科技创新典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标杆,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知识创业、艰苦创业的意识,全方位营造创业的浓厚氛围;发挥市科协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作用,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活动,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呼声,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五是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发展能力。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国科协、省科协的指示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协工作;加强基层科协组织网络建设,逐步在科技园区、非国有企业、新经济组织中建立科协组织,进一步拓展科协工作领域,引导非公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不断创新机关建设工作,打造机关建设品牌,进一步丰富“12345”工程内涵,在科协干部中培育“创新、务实、高效、争先、创优”的工作作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学识丰富的高素质科协干部队伍;努力探索多种途径推进学术道德建设新思路,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者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净化科技界学术环境,维护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关于“六大”的有关情况

会议时间 市科协“六大”拟定于7月下旬在**召开,会期一天。

会议主题 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科学发展,着力自 主创新,为建设“三个适宜”的现代文明城市,实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会议任务 报告工作;换届;表彰首届**市“科技英才”和**市“十佳科协工作者”。

会议规模 与会代表预计500人。其中,科研、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代表不少于80%,中青年代表不少于90%,妇女代表不少于20%。特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省科协领导和其他城市科协代表参加。

相关事宜 ①参照中国科协和**城市做法,拟请全体常委到会,请**书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同时请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联系市科协工作的市政府副市长参加开幕式。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首届**市“科技英才”进行表彰,请示报告已呈报市委。③关于市科协增设科学素质工作办公室编制,增加《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经费、“科普惠农”经费、科普经费以及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体制等问题,目前我们正在与组织部、人事局、编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得到了上述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有些问题已在逐步解决。

市委宣传部文明单位创建汇报提纲 篇2

一、抓组织领导,营造创建氛围

为确保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我部从抓班子、建机制入手,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了创建工作领导组,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振华为组长,宣传部副部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创建工作,使机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创建文明单位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以争创文明科室、文明个人为突破口,责任分解到人,实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目标,使创建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严格目标,狠抓落实。我部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班子考评和系统内评先、选优、晋职内容,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管理、同奖惩,保证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队伍建设,打牢创建基础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促进了队伍建设的纵深发展,从而打牢了文明创建的基础。

一是切实强化班子建设。一方面抓好部班子的自身建设。我们制定完善了学习考勤、卫生、财务、工作汇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使机关全体同志均能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对日常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在积极维护班子团结上,“一把手”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充分发挥民主,调动和激发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班子其他成员坚持“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自觉摆正位置,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领导集体的权威,班子成员经常沟通思想,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有效地提高了班子的决策水平。

二是切实强化素质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全市宣传系统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修订、完善部机关规章制度,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高效型、廉洁型”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建立部机关基层工作联系点,开展处室结对、服务基层活动。深化“三项学习教育”,在市级新闻单位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强干部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市宣传系统干部信息档案库,推进干部管理工作信息化。加强宣传系统干部培训,举办了全市新闻采编人员、政工干部等培训班,提高了宣传思想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是切实强化廉政建设。我部结合机关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以抓廉政保勤政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会议、工作、考勤、考核、奖惩、检查制度,重点抓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廉政勤政、党纪政纪、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等项教育活动。班子成员之间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求得真正的团结,注重反腐倡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勤政廉洁。

三、抓业务工作,凸显创建业绩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创建促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继续保持了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在巩固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永城整体形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理论教育稳步推进。

近年来,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以市委中心组为龙头,通过举办报告会、讲党课,组织理论宣讲团赴机关、乡镇、企业、社区开展主题宣讲,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组织了全市科级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学习培训,邀请省、商丘市专家学者来永作辅导报告,掀起了全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潮。着力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坚持以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为重点,发挥各级党委中心组在理论学习上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加深了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全市开展了“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

(二)新闻外宣积极主动

一是重大活动的宣传有声有色。围绕“黑白经济”、生态市建设、中国面粉食品经贸洽谈会、汉文化研究、中国围棋名人战等重大活动。我们邀请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来永进行了采访报道,仅第二十届中国围棋名人战期间,就邀请到3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共在各大报刊、网站发稿800多篇,进一步提升了永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对内舆论引导得到加强。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永城市级媒体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开辟了《督查回声》、《行政行风热线》、《沟通》、《走进新农村》、《社会热点面对面》、《汉文化讲坛》等精品专题专栏,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是对上新闻报道成果丰硕。几年来,年均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XX余篇,其中中央级媒体550篇,省级媒体1450余篇,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有头版头条发表。全方位宣传了我市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在鼓舞人心、振奋士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信息调研工作有新突破。几年来共在中宣部发舆情信息600余篇,多篇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连年被评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先进单位。

五是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加强了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合作与交流,并制作播出了多部高质量的宣传片和专题片。邀请了摄影家来永采风,拍摄发表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摄影作品,全方位宣传了永城。

六是加强新闻、网络的宏观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减少或尽力控制了外地媒体对台前的负面影响和报道。

(三)文化宣传特色鲜明。

一是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五届“永城之春”广场文化活动,为群众献上精彩的文艺演出200余场次,观众达100余万人次,并组织了义写春联活动。每年还组织其它各类节庆文艺演出10余场。积极实施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组建乡镇放映队,每年为农村放映电影1600余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形式,送戏下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搞好文化活动的同时,还狠抓了“城市亮化”工程,提高了城市品位。

二是全力打造旅游品牌。依托芒砀山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加大芒山文物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重大活动和主流媒体对景区进行宣传推介。为大力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褒烈育人的功能,改扩建规划已完成,正在动工兴建。

三是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图书馆主体工程已完工,今年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两年来,我市共建成乡镇文化站20所,村级文化大院200所,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

四是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开展了以坚决取缔“黑网吧”,坚决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坚决禁止网吧超时经营、坚决封堵网上有害信息、坚决清除安全隐患为主要内容的网吧专项治理行动。组织了“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对图书、教材、教辅、音像市场开展了“阳光行动”,开展了娱乐场所专项整治,收缴盗版音像制品、盗版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出版物共计3万余份,有力地净化了文化市场。

(四)精神文明建设求实创新

一是认真抓了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为重点的公民道德教育。围绕未成年人教育,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了中小学生学生向全市未成年人发出远离毒品、远离网吧倡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热爱家乡、关注永城”活动,组织举办了“亲情、友情”歌曲大奖赛,“爱永城、唱永城”歌咏比赛,“双拥”知识竞赛,开展了“感动永城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

二是以省级文明城创建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学礼仪、讲文明、做文明市民”活动。印发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十要十不要》、《文明用语》、《迎接两洽会,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等宣传材料XX0余份,制作了文明创建宣传画,更新了街头宣传橱窗及单位、小区宣传栏内容。大力整治城市环境秩序,加强对城市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的管理,认真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全日保洁等制度,切实解决卫生死角和脏乱差问题。开展治理城市“牛皮癣”集中行动,城市形象得到美化。

市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汇报提纲 篇3

市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汇报提纲

**市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在市委和省法院的指导下,在省委政法委督查组和市委政法委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干警共同努力下,立足实际,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取得了明显效果,社会反映较好。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动员深入,全市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开局良好

[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本网网]**两级法院党组对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非常重视,4月4日,全省动员会召开后,市法院党组连夜召开党组会、党组扩大会等一系列会议,传达学习领导讲话精神,研究活动方案,连夜准备汇报材料,做好各种准备工作。4月5日,中院党组即向市委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市委主要领导听了汇报后,对法院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高度重视,随即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全市法院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并于4月6日隆重召开了全市法院系统思想工作整顿动员大会。市委**书记亲自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省委政法委督导组,市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有关领导,各县市区委主管政法的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及全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中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的全体干警近千人参加了大会,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效果之好,在我市两级法院史上尚属首例。全市动员会后,10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对本县市区法院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也都作了批示,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相继以党委的名义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许多县市区委“一把手”亲自到会,并做重要讲话。5月12日,全市法院整顿活动转入第二阶段,两级法院相继召开了高规格的转段动员会,上级督查组和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动员会,对法院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省督查组、省法院督查组和市委政法委对我市法院整顿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市委于4月24日召开全市县市区委座谈会,对法院整顿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又于5月16 日召开法院整顿工作汇报会,听取第二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在这两次会议上,**亲自听取了汇报,对法院整顿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法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法院整顿工作的深入开展。省督查组、省法院督查组和市委政法委亲自评查督办案件,保证了活动的正确方向和实际效果。正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和动员的深入,使干警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搞好活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整个活动的迅速开展、确保活动实际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认真开展学习,切实提高对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的好坏,认识程度的高低,是能否搞好这次整顿活动的关键。活动一开始,两级法院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一是严明学习纪律。两级法院都制定了严格的学习纪律,实行学习签到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对因特殊原因确需请假的人员,实行层层审批,对无故缺席的,一次给予通报批评,两次给予黄牌警告,三次责令停职检查,视情况给与相应的处分。请假人员返回后,活动办公室人员负责为其补课。如,执行庭有关人员由于强制执行一起骨头案,缺席了4月15日的集体学习。4月16日上午,**副院长即组织执行庭缺席学习的人员,亲自领学补课。市法院还把临时人员纳入学习范围,与干警一起学习,做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真空,不漏一人。由于党组重视,措施得力,干警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一些身体有病、长期请假的同志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如身患重病长期在家休养的中院干警乔静、李舒娜也主动参加学习,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干警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二是采取有效方式,增强学习效果。全市法院结合各自实际,采取专题讲座、收看录像、座谈交流、开辟学习园地、组织交流学习体会、组织演讲比赛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学习中,全市法院共邀请领导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4场,10个法院举行了先进事迹报告会,8个法院举行了演讲比赛,3个法院举行了法官宣誓(签名)活动,组织参观学习4次,组织收看电影录相24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市法院在全市政法机关进一步掀起向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宋鱼水式的优秀法官凡心友学习的高潮,组织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弘扬正气。现在,凡心友的事迹已被推向全国,人民法院报连续5期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最高法院拟授予凡心友全国模范法官誉称号。四是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中院将近几年来全市法院因犯罪而被判刑的15名工作人员的犯罪事实、量刑结果、应吸取的教训等情况汇编成册,全市法院干警人手一份,警示教育全市法院干警,此举受到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及省委政法委督查组的好评和肯定。在学习中,每个干警都撰写了3篇以上的.心得体会,有的干警写下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数万字。通过学习,广大干警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了领导讲话精神上来,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全省组织的考试中,全市法院1500名干警全部参加考试,除9名干警进行了补考外,其余干警全部合格。

三、深入发动群众,全面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坚持开门整顿是搞好整顿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全市法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法院的整顿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群众对法院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首先,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树群和市法院院长李文灿分别接受了新闻媒体专访,向群众阐明开展整顿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整顿活动。各县市区政法委书记和法院院长也都按要求接受了当地新闻媒体的采访。全市法院法院还公布举报电话11个,设置意见箱11个,设立专门的举报办公室和举报电话,派专人24小时值班,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第三,认真开展“集中接访”活动。按照省法院的安排,两级法院于5月7、 20、21、28日,组织开展了4次统一集体接访。为搞好接访活动,**中院做了精心组织:召开党组扩大会,对集中接访的有关事宜进行研究部署;及时向省委政法委督导组、市委、市委政法委进行汇报,向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制定出集中接访《实施细则》,划分纪检、刑事、民事、行政、执行、赔办、法医技术等7个组开展接访;连续几天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在市区繁华街道张贴告示,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了接访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接访中,主要领导亲自接待当事人,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案件以及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马上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马上处理的于接访当天纳入督察渠道,限时办结,限时向信访人反馈。通过集中接访,两级法院共接待来访群众909人次,接受群众反映案件共392件。均以分解到各基层法院和中院各业务庭室。几次接访活动规模大、声势大、影响大;群众信任度高、要求高、期望值高。通过接访,干警们对司法不公、群众打官司难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增强了对搞好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感性认识,对活动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围绕执法思想、审判工作、执行工作、审判纪律、生活作风、院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写出自查小结,小结要求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坚持实事求是,不遮、不掩、不护,敢于揭露,敢于亮丑,争取把存在的问题查清、查全、查实、查透。对查摆不认真,敷衍塞责的坚决推倒重来。

四、认真做好案件督查工作

市法院党组对督查案件的办理工作十分重视,按照省督查组的安排,全市法院对省、市督查组督办,集中接访中群众举报,以来判处减刑、免刑、缓刑以及刑事、民事抗诉二审改判等六类案件,认真开展督查工作,5月19日专门召开全市法院督查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地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市法院确定两名党组成员主抓此项工作,两级法院都成立了协调督查组,组成专门合议庭。并按照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责、有办公场所、有登记造册、有制度规定、有档案资料的“七有”要求,从组织领导、物质装备等方面为督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建章立制,严格程序。市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办理督查案件暂行办法》,对督查案件办理的原则、分工、程序、要求等都做了严格规定,认真落实“四定一包”责任制,三是认真对待,认真办理。对督查的每一个案件严格按照“三满意”的要求,建立了工作台帐,逐案登记,逐案研究,责任到庭,责任到人。明确案件办理的时限和要求,限时办结,确保案案有结果,件件有着落。对工作开展不力,措施不到位,敷衍塞责,虚以应付,不按时按要求办理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承办人员的责任。自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市法院院共受理督查案件415件,目前已办结114件。其余正在办理中。四是突出重点,领导包案。市法院按照党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定谁主管谁负责、分口管理的原则,对重点案件实行领导包案,李文灿院长带头包了8 个案件,每个党组成员也都按日常职责分工确定了所包的具体案件。包案的党组成员经常深入下去,对督办案件亲督实查,亲自把关。市法院要求各基层法院也要比照中院做法,认真推行领导包案。五是扩大范围,全面评查。为了确保活动的实际效果,真正达到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查原因,围绕原因追责任的目的,全市法院对20以来所办理的所有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赔办、法医技术等各类案件,进行了全面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各法院还要组织互查、市法院还要组织抽查,最后,由省督查组和市政法委再进行抽查验收。对案件确实存在问题、自查又没有查出的,一经复查或抽查出,坚决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五、边整边改,确保活动的实际效果。

XX市女性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篇4

一、促进女性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扶持女性就业

2002年以来,再就业优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驱动就业效能充分释放,形成了税费减免、财政收入、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支持、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为支柱的八大政策体系。在进一步细化了“零就业”家庭特殊援助、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灵活就业社保援助、就业培训普惠制、自主创业扶持保护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同时,优化女性就业扶持力度,并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5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制定出台每一个新政策文件之前,组织专题的调研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对女性就业工作专题召开座谈会,并坚持分层、分类、分阶段和人性化的原则,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方向延伸。同时,为3669名符合条件的“4555”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其中女性为2552人,占总人数的70%,并起草制定了《 市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社会保险补贴申领审批实施办法》。优惠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由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由“4050”大龄困难对象惠及到“零就业”家庭成员;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普惠到进城务工人员;由政府公共职介机构拓展到非政府的中介组织机构;由技能培训提升到创业培训,使再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强化政府组织优势——促进女性就业

2005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机构就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难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全市、县(区)劳动就业工作人员深入到街道、社区、乡镇对4221户特困就业家庭进行了走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40人,其中女性占45%,开发就业岗位500个,援助1916人实现再就业,其中女性占25%,为576个特困家庭发放了15.6万元的春节慰问金;二是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协理相结合,将市场化就业机制与政府援助的就业政策相结合,完善了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动力机制。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9923个,安置“4050”人员就业7003人,其中安置40岁以上就业困难的女性下岗失业人员3398人,占安置“4050”人员总数的49%。;三是积极开展了以改善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将农民进城求职纳入公益性服务范围,免费为农民进城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政策宣传服务,举办了大型专题招聘洽谈会,采集空岗信息,发放“春风卡”,专项清理整顿42家民办非法职介机构,进一步净化了全市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三)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带动女性就业

2003年,市劳动就业领导小组下发了《 市劳动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劳动技能培训工程。2005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就业培训政策,在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结合和提高培训就业率方面出台了新的激励办法。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内容。尤其在离岗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方面,有针对性地着手打造优秀培训品牌,进一步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切实增强培训资源和受训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截止2005年底,全市通过实施就业前培训、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形式共培训各类人员101814人。其中,培训各类女性66179人,占总培训人数的65%,培训就业率达65%。2005年全年培训创业培训3061人,其中女性1373人,占总人数的45%,成功创业小企业1163人,成功率达到85%。下岗女职工中,女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达到8668人,占全市培训各类人员总数的59%,女性接受培训后整体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再就业实现率达到65%。

(四)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帮助女性就业

注重强化公共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这块“前沿阵地”的建设,将此作为就业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基点,来帮助女性就业,并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同时,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制定奖励政策,通过“竞赛”活动拓宽了就业渠道,开发了社区就业岗位,实现了“三个依托”,即:依托社区资源、向驻社区单位要岗位,积极在辖区内的单位挖掘就业岗位;依托社区服务,向家政服务和社区网点要岗位,以家政服务组织为载体,以发展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托老、托幼、月嫂、美容美发等系列社区家政服务,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依托社区管理,向公共服务要岗位。全年实现社区就业人数达17523人,其中女性就业9112人,占社区就业总人数的52%。2005年12月,召开了全市“社区就业工作达标竞赛活动”表彰大会,对全市社区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充分肯定,并对帮助女性就业的28个工作突出单位进行了表彰,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提供女性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女性人才资源,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服务手段普遍开展针对女性失业人员特点提供劳动保障咨询、职业介绍、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愿望,提高女性职业介绍成功率,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五)帮扶弱势群体——安置女性就业

根据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 省劳务输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困难地区就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等四个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细化了对创业培训、困难群体人员就业援助、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的鼓励政策。同时,将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作为实施就业的优先目标和首要任务,制定了《关于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援助方案》,明确了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实现就业的任务。并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了责任体系;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条件偏差、就业成本投入较少、年龄比例偏大、就业技能较低的现象,区别“零就业”家庭成员情况的特殊性,组织专项推进,分类指导就业,创新服务模式,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采取“推荐一批、扶持一批、安置一批、确保一批”的办法,有效实施就业援助,即对“3949”年龄以下人员向企业推荐就业196人,出台政策,减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企业的部分税费,鼓励企业优先选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对于“4050”人员年龄段以内的,尽量列入原“4050”人员就业的政策扶持范围,按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919人;对“4555”年龄以上人员,采取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参保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配比一定比例的资金。截止2005年7月末,通过全市街道、社区300余人昼夜兼程对全市城镇6704户“零就业”家庭的回访工作来看,全市涉及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口12762人,目前6704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女性实现就业2489人,占总人数的37%。

二、目前,推进女性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就业质量不高。我市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比重较低,大部分女性就业滞留在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且多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与男性竞争本来更适合男性的就业岗位。

2、就业要求不断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买方市场使得用人单位对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婚姻状况要求更苛刻,对大龄女性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女性的在业率会进一步下降。

3、缺乏良好的就业条件。女性就业的劳动安全条件恶劣,工作加班加点、拖欠工资、男女同工不同酬、甚至使用童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4、性别歧视较强。在结构调整中,女性退出一些行业,向某些行业聚集,而雇主从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雇佣策略,“女性行业”报酬通常低于男性集中的行业,今后男女两性间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同时,在现代生活中,“男强女弱”的这种性别意识依然没有淡化,不仅存在于对女性就业有一定处置权的男性心中,也存在于女性本身。这样一来,一是对女性就业的实际问题的下量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就业歧视;二是使女性产生了甘为附庸的“第二性”心理,影响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拓展空间。

三、针对女性就业工作,今后应做好以下几点:

1、普及《劳动法》,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使企业增强依法用工意识,使从业女性全面增强自身安全生产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2、提高女性整体就业水平。进一步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女性从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妇女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女性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女性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

3、引导和扶持农村女性向非农产业转移。面向广大农村女性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女性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上一篇:洗脸常识小常识解读下一篇:新闻写作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