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面面垂直(共10篇)
证明面面垂直 篇1
利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位置关系, 其难点是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关系问题.应用下面的两个定理, 将可建立一种简单的程序化的解题模式.
定理1 设
① P∈平面MAB⇔PQ⊂平面MAB;
② P平面MAB⇔PQ//平面MAB.
定理2 设向量
例1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 O是B1D1的中点, 求证:B1C//平面ODC1.
证明:设
若存在实数 x, y, 使
因为 a、b、c 不共面,
所以
得
又因为B1平面ODC1,
所以B1C//平面ODC1.
例2 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 侧面AA1B1B⊥底面ABC1, 侧棱AA1与底面ABC成60°角, AA1=2, △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其重心为G, E是线段BC1上一点, 且
证明:因为侧面AA1B1B⊥底面ABC,
所以侧棱AA1与底面ABC所成的角就是∠A1AB, ∠A1AB=60°.
由A1A=AB=2, 知△A1AB为正三角形.
取AB中点O, 则A1O⊥底面ABC, OC⊥AB.于是建立如图2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知
因为G为△ABC的重心, 所以
因为
(或
又GE⊄平面AA1B1C,
所以GE//平面AA1B1B.
例3 (2004年湖南) 如图3, 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
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解:设
令
即
则由 a、b、c不共面, 得
解得
所以
又因为B平面AEC,
所以当F为PC中点时, BF//平面AEC.
例4 在四棱锥P—ABCD中, PD⊥平面ABCD, P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 在四边形ABCD中, ∠ADC=∠DAB=90°, AB=4, CD=1, AD=2.若PB的中点为M, 求证:平面AMC⊥平面PBC.
证明:建立如图4所示的坐标系, 易得A (2, 0, 0) , C (0, 1, 0) , B (2, 4, 0) .
由PD⊥面ABCD, 得∠PAD为PA与面ABCD所成的角, 从而, 在Rt△PAD中,
得
所以
设
得λ+5μ=0.
取λ=5, μ=-1, 得
所以平面AMC⊥平面PBC.
例5 如图5, 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PA⊥平面ABCD, DE//PA, PA=2DE=AB, 求证:平面PEC⊥平面PAC.
证明:由DE//PA, PA⊥平面ABCD, 得DE⊥平面ABCD, 于是建立如图的直角坐标系.易知,
得2μ-λ=0.
取λ=2, μ=1, 得
所以平面PEC⊥平面PAC.
证明面面垂直 篇2
【例1】 如图,四面体ABCD中,M、E、F分别为△BAC,△ACD及△ADB的重心.
求证:(1) 平面MEF∥平面BCD;
(2) 求S△MEF∶S△DBC.
分析 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以及面面平行的性质。
(1) 根据重心的性质易知应该连接AM,AE,AF,再根据相似比可知△MEF的三边分别与△DBC的三边平行,进而可得结论;
(2) 因为两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因此,求两三角形面积之比,实质求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之比。
解 (1) 连接AM,AE及AF,分别延长使之交BC、CD、BD于G、H、P三点,由E、F、M分别为三角形的重心,
所以AMAG=AEAH=AFAP=23,所以连接GH、HP、PG,后有ME∥GH,EF∥PH,
可证ME∥平面BCD,EF∥平面BCD,
故平面EFM∥平面BCD.
(2) 由(1)知AMAG=AEAH=23,
即ME=23GH=13BD,
同理可证MF=13CD,EF=13BC,
所以△MEF∽△DBC,其相似比为1∶3,
所以S△MEF∶S△DBC=1∶9.
点拨 由于M、E、F分别是三个三角形的重心,从而联想到重心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等分,
由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由此联想到直线ME∥GH,ME=23GH,进一步可以证明直线ME与平面BCD平行,从而使命题得证。
题型二 面面垂直问题
【例2】 (2011年江苏卷第16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 直线EF∥平面PCD;
(2) 平面BEF⊥平面PA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证线面平行可在所
求平面内找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要证面面垂直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一条另一平面的垂线。
证明 (1) 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
(2) 连接DB,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点拨 由于E、F分别是AP、AD的中点,从而可以证明EF∥PD,由此可以证明EF与平面PCD平行。由平面PAD⊥平面ABCD可以得到直线BF⊥平面PAD,进一步可以证明两个平面垂直。
题型三 面面平行与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
【例3】 如右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且β位于α与γ之间.点A、D∈α,C、F∈γ,AC∩β=B,DF∩β=E.
(1) 求证:ABBC=DEEF;
(2) 设AF交β于M,AC∥\DF,α与β间距离为h′,α与γ间距离为h,当h′h的值是多少时,△BEM的面积最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平行所涉及的综合求解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在平行时存在,同时在垂直时也存在,对同学们综合知识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证明(1) 连接BM、EM、BE.
∵β∥γ,平面ACF分别交β、γ于BM、CF,
∴BM∥CF.∴ABBC=AMMF,
同理,AMMF=DEEF.∴ABBC=DEEF.
(2) 由(1)知BM∥CF,
∴BMCF=ABAC=h′h.同理MEAD=h-h′h.
∴S△BEM=12CF•ADh′h1-h′hsin∠BME.
据题意知,AD与CF是异面直线,只是β在α与γ间变化位置.故CF、AD是常量,sin∠BME是AD与CF所成角的正弦值,也是常量,令h′∶h=x.只要考查函数y=x(1-x)的最值即可,显然当x=12,即h′h=12时,y=-x2+x有最大值.∴当h′h=12,即β在α、γ两平面的中间时,S△BEM最大.
点拨 要证明线段之比相等,一般可以转化为平行线问题,而求解面积的最值问题,一般可将面积表示为某一变量的函数,利用函数知识求解最值问题。
牛刀小试
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3,AC=AB=4,PB=PC=BC=5,
D、E分别是BC、AC的中点,F为PC上的一点,且PF∶FC=3∶1.
(1) 求证:PA⊥BC;
(2) 试在PC上确定一点G,使平面ABG∥平面DEF;
(3)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 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VDC=θ0<θ<π2.
(1) 求证:平面VAB⊥平面VCD;
(2)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π6.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参考答案】
1. (1) 在△PAC中,∵PA=3,AC=4,PC=5,
∴PA2+AC2=PC2,
∴PA⊥AC,又AB=4,PB=5,PA=3,
∴在△PAB中,同理可得PA⊥AB,
∵AC∩AB=A,∴PA⊥平面ABC,
∵BC平面ABC,
∴PA⊥BC.
(2) 如图所示,取PC的中点G,连接AG,BG,
∵PF∶FC=3∶1,∴F为GC的中点.
又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AG∥EF,BG∥FD,
又AG∩GB=G,EF∩FD=F,
∴面ABG∥面DEF,
即PC上的中点G为所求的点.
(3) VPABC=5394.
2. (1) ∵AC=BC=a,∴△ACB是等腰三角形,又D是AB的中点,∴CD⊥AB,
又VC⊥底面ABC.∴VC⊥AB.
于是AB⊥平面VCD.
又AB平面VAB,∴平面VAB⊥平面VCD.
(2) 过点C在平面VCD内作CH⊥VD于H,则由(1)知CH⊥平面VAB.
连接BH,于是∠CBH就是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依题意∠CBH=π6,所以在Rt△CHD中,CH=22asinθ;
在Rt△BHC中,CH=asinπ6=a2,∴sinθ=22.
∵0<θ<π2,∴θ=π4.
故当θ=π4时,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π6.
第31课时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篇3
教学目标: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相应问题.(一)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
1.线面垂直的证明:1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
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两个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
面.5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2.面面垂直的证明:1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
2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二)典例分析:
问题1.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中点. 求证:AB1⊥平面A1BD
P AB
A1
CQ
C1D
问题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求证:平面VAB⊥VCD
V
C
AB
问题3.如图,在六面体ABCDABCD中,四边形
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1B1C1D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求证:A1C1与AC共面,B1D1与BD共面. 2求证:平面A1ACC1平面B1BDD1
(四)课后作业:
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DD12.
D11 1A1D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 的中点,将此正方形沿EF折成直二面角后,异面直线AF 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2.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AB平面BCE,CD平面BCE,ABBCCE2CD2,BCE120。求证:平面ADE平面ABE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0 篇4
1.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学习,培养转化思想.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难点:平面与平面性质定理的应用.自主学习:
复习:(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
1思考:①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
垂直?
②如图1,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ADD′与平面ABCD垂直,直线A′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ADD′内的直线A′A与平面ABCD
垂直吗?
合作交流:
①如图,若α⊥β,α∩β=CD,ABα,AB⊥CD,AB∩CD=B.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B
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质疑探究:
1.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2.线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你能总结出几种?那几种?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两个平面垂直,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与它们交线垂直的直线,必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②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
平面垂直.()
③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④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2.已知直线l,m,平面,,且l,m,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lm②若lm,则∥
③若,则l∥m④若l∥m,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达标检测:
1.下列命题中,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三个
不同的平面.
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
m∥α,n∥α,则m∥n;④若α∥β,β∥γ,m⊥α,则m⊥γ.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AB.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最全面总结 篇5
知识点1: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2)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棱为l,两个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为 -l- .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1定义:在二面角-l-的棱l上任取一点O,如图,在半平面 和 内,从点 O 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OB,射线OA、OB组成∠AOB.则 ∠AOB 叫做二面角 -l- 的平面角.2二面角的大小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即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 ① 二面角的两个面重合: 0°;
② 二面角的两个面合成一个平面:180°;
③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二面角的范围:[ 0°, 180°].
知识点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与垂直,记作⊥.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知识点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做法
第1页
知识点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面面垂直,则线面垂直)考点1: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 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
PBC.考点2:求二面角的大小
例2.在正方体ABCDA1BCD中,找出下列二面角的平面角: 11
1(1)二面角D1ABD和A1ABD;
(2)二面角C1BDC和C1BDA.考点3: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例3.在正方体ABCDA1BCD中,已知P,Q,R,S分别为棱AD,AB,AB,BB1的中点,求证平面PQS⊥平111111
1面B1RC
.3.已知PA⊥⊙O所在的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O上任意一点,过A作AE⊥PC于点E,AF⊥PB 第2页
于点F,求证:
(1)AE⊥平面PBC;(2)平面PAC⊥平面PBC;(3)PB⊥EF
B
C
同步练习:
1.如图,ABCD为正方形,SA平面ABCD,过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于E,F,G.
求证:AESB,AGSD.
2.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面ABCD,AEPD,EF//
CD,AMEF. 求证:MF是异面直线AB与PC的公垂线.
3.如图,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面SAC.
第3页
A
4.如图所示,平面平面,l,在l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且ACAB,DBAB,AC3,BD12,求CD长.
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PB⊥平面
EFD.16.(2012全国)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A1,D是棱AA1的中点
2(1)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
(2)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3)求二面角A1BDC1的大小。
C1
A11
B
第4页 D
7.(2009全国)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
(1)证明:AB=AC
(2)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
8.(2010全国)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DA E
BA1 C1 AB=BC=2,CD=SD=1
(1)证明:SD平面SAB
(2)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证明平行与垂直 篇6
平行与垂直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已知空间三点A(0,2,3),B(-2,1,6),C(1,-1,5)若a
a分别与AB,AC垂
直,则向量a为
A.1,1,1
B.-1,-1,-1
C.1,1,1或-1,-1,-1
D.1,-1,1或-1,1,-1,2.已知a=1,1,1,b=0,2,-1,c=ma+nb+4,-4,1.若c与a及b都垂直,则m,n的值分别为,A.-1,2B.1,-2C.1,2D.-1,-
23.已知a=1,,,b=3,,
A352215满足a∥b,则λ等于 22992.B.C.-D.- 32234.已知AB=1,5,-2,BC=3,1,z,若AB⊥BC,BP=x-1,y,-3,且BP⊥平面ABC,则实数x,y,z分别为A.15401533,-,4B.,-,4 77774040,-2,4D.4,-15 77C.5.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能使l∥α的是,A.a=1,0,0,n=-2,0,0
B.a=1,3,5,n=1,0,1
C.a=0,2,1,n=-1,0,-1
D.a=1,-1,3,n=0,3,1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设a=1,2,0,b=1,0,1,则“c=(的条件.7.若|a|
b=1,2,-2,c=2,3,6,且a⊥b,a⊥c,则a=.,8.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是棱BC、DD1上的点,如果B1E⊥平面ABF,则CE与DF的和的值为
212,,)”是“c⊥a,c⊥b且c为单位向量”33
39.设A是空间任一点,n为空间内任一非零向量,则适合条件AM·n=0的点M的轨迹
是.三、解答题共41分
10.(13分)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BB1、C1D1的中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平面AMN的一个法向量.
11.(14分)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
方体,点E在AA1上,点F在CC1上,且AE=FC1=1.(1)求证:E,B,F,D1四点共面;
2(2)若点G在BC上,BG=,点M在BB1上,GM⊥BF,3垂足为H,求证:EM⊥面BCC1B1.12.(14分)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
面互相垂直,AB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求证:(1)AM∥平面BDE;
(2)AM⊥平面BDF.答案
1.C2.A3.B4.B5.D
6.充分不必要7.118118,2,或,2,8.1 555
5.9.过A点且以n为法向量的平面
10.解 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则A1,0,0,M(1,1,11),N(0,1)).2211∴AM1,0,,AN0,1设平面AMN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22
1nAMyz02 1nANxyz0
2令y=2,∴x=-3,z=-4.∴n=(-3,2,-4).
∴(-3,2,-4)为平面AMN的一个法向量.
11.证明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BE=(3,0,1),→BF=(0,3,2),BD1=(3,3,3).
→→所以BD1=BE+BF,故BD1,BE,BF共面.
又它们有公共点B,所以E、B、F、D1四点共面.
(2)如图,设M(0,0,z),2→0,-z,而BF=(0,3,2),GM=3
得z=1.→2由题设得GMBF=3z20,3因为M(0,0,1),E(3,0,1),所以ME=(3,0,0).
→→又BB1=(0,0,3),BC=(0,3,0),→→→→所以ME·BB1=0,ME·BC=0,从而ME⊥BB1,ME⊥BC.又BB1∩BC=B,故ME⊥平面BCC1B1.证明(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C∩BD=N,连接NE.则点N、E的坐标分别为 ,0、(0,0,1).
22
∴NE=-1.22
又点A、M的坐标分别是2,2,0)、2222→,AM=-,1.,1,2222→∴NE=AM且NE与AM不共线.∴NE∥AM.又∵NE⊂平面BDE,AM⊄平面BDE,∴AM∥平面BDE.22→(2)由(1)知AM=1,∵D(2,0,0),F2,2,1),22
DF=(0,2,1).
如何证明线面垂直 篇7
如何证明线面垂直∵PA⊥平面α,直线L∈平面α
∴PA⊥L========================①
∵PB⊥平面β,直线L∈平面β
∴PB⊥L========================②
综合①②得:
直线L⊥平面PAB(垂直于平面两条相交直线的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L⊥AB(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我一直觉得证明过程太过复杂。前年曾经这样证明,今天写在这里。m和n为平面中两条相交直线,通过平移或者说原本就在,使得l经过m、n的交点O,我们只需证明l垂直与平面中的任意一条直线g 即可!在m、n上分别以O点为中点截取AC、BD,则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此时不难由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得到l⊥g。
答案补充
证明:已知直线L1 L22相交于O点且都与直线L垂直,L3是L1 L2所在平面内任意1条不与L1 L2重合或平行的直线(重合或平行直接可得它与L1平行) 在L3上取E、F令OE=OF, 分别过E、F作ED、FB交L2于D、B (令OD=OB)则SOED ≌S OFB (SAS) 延长DE、BF分别交L1于A、C 则SOEA≌SOFC(ASA)(注意角AEO与角CFO的补角相等所以它们相等)。 所以OA=OC,所以SOAD≌SOBC(SAS)所以AD=CB 因为L3垂直于L1 L2所以MA=MC,MD=MB 所以SMAD≌SMCD(SSS)所以 角MAE= 角MCF 所以SMAE≌SMCF(SAS) 所以ME=MF,所以SMOE≌SMOF(SSS),所以角MOE=角MOF 又因为 角MOE与 角MOF互补,所以角MOE=角MOF=90度,即L⊥L3
1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证明
由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逆定理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高中部分
线线垂直分为共面与不共面。不共面时,两直线经过平移后相交成直角,则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向量法 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数量积为0
2斜率 两条直线斜率积为-1
3线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两边,那么它也垂直于另外一边
4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5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2高中立体几何的证明主要是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证明。方法如下(难以建立坐标系时再考虑):
Ⅰ.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无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2.公理4(平行公理)。3.线面平行的性质。4.面面平行的性质。5.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3.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1.两个平面无公共点。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
Ⅱ.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1.直线所成角为90°。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线面垂直: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3.面面垂直的性质。4.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直线也与此平面垂直。5.一条直线垂直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这条直线也与另一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1.面面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2.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线线垂直分为共面与不共面。不共面时,两直线经过平移后相交成直角,则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向量法 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数量积为0
2斜率 两条直线斜率积为-1
3线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两边,那么它也垂直于另外一边
4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5三垂线定理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3高中立体几何的证明主要是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证明。方法如下(难以建立坐标系时再考虑):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 篇8
证明:已知直线L1 L22相交于O点且都与直线L垂直,L3是L1 L2所在平面内任意1条不与L1 L2重合或平行的直线(重合或平行直接可得它与L1平行)
不妨假设L3过O点(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在L3上取E、F令OE=OF,分别过E、F作ED、FB交L2于D、B(令OD=OB)则⊿OED ≌⊿ OFB(SAS)
延长DE、BF分别交L1于A、C 则⊿OEA≌⊿OFC(ASA)(注意角AEO与角CFO的补角相等所以它们相等)。所以OA=OC,所以⊿OAD≌⊿OBC(SAS)所以AD=CB
因为L3垂直于L1 L2所以MA=MC,MD=MB(M为L 上的任意点)所以⊿MAD≌⊿MCD(SSS)所以 角MAE= 角MCF 所以⊿MAE≌⊿MCF(SAS)
证明面面垂直 篇9
11.如图,ABCD—A1B1C1D1是正四棱柱.求证:BD⊥平面ACC1A1;
2.长方体ABCDA1BC11D1中
A1
AB1,AA1AD2.求证:A1D平面ABC1D1;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ABC60,PA平面ABCD,点M,N分别为
BC,PA的中点,且PAAB2.证明:BC⊥平面AMN;
4.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M
D
PD底面ABCD,点E在棱PB上.求证:平面AEC平面PDB;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PD⊥底面ABCD,M、N分别为PA、BC的中点,且PD=AD=2,CD=1求证:平面PAC⊥平面PBD;
2--2
OAB6.如图,在Rt△AOB中,π
Rt△AOC,斜边AB4.
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平面BAO⊥平D 面AOC.D是AB的中点. 求证:平面COD平面AOB;
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CB
APBPAB,PCAC.求证:PCAB;
8.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 垂直,BAC90,M,N分别是A1B1,BC 的中点.证明:ABAC1;
C C1
A1
M
B
B1
C
N
A
B
9.如图1,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CBC,D为侧棱PC上一点,它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如图2所示.证明:AD平面PBC;
A
C
D
侧(左)视图
图2
正(主)视图
图1
证明面面垂直 篇10
2、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基础性练习:
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AC与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在平面内D、不能确定
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A、ACB、BDC、A1DD、A1A3、已知三角形ABC在平面α内,∠A=900,DA⊥平面α,则直线CA与DB的位置关系是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是异面直线AC和A1D的公
垂线,则EF和BD1的关系是()
A、垂直B、异面不垂直C、相交D、平行
巩固性练习:
5、如图,已知矩形ABCD,AB=1,BC=a,PA⊥平面ABCD,若在BC上只有一个点满足PQ⊥QD,则a的值等于
6、已知四面体ABCD中,AB⊥CD,AC⊥BD,求证:AD⊥BC7、求证: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8、已知直线l平面,平面平面,且l不在平面中,求证:l//
B9、如图: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PA=AD,M、N分别是PC、AB中点,求证:
MN⊥平面PCD.(12分)
10、(12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E、F分别是
BB1,CD的中点,(1)求证:D1F平面ADE;
(2综合性练习:
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1)证明 PA∥平面EDB;
(2)证明PB平面EFD;
【证明面面垂直】推荐阅读:
平行与垂直的证明10-03
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判定与性质05-14
面面垂直习题课10-23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教案06-26
向量垂直07-14
垂直城市07-18
垂直防渗05-23
垂直思考05-25
垂直钻井05-27
垂直营销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