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2024-07-12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通用8篇)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1

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改造研究

一、##工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1、现实基础:工业体系较为齐全。##市是新兴工业城市,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全市已形成冶金、化工、煤炭、机械、纺织、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3年全市冶金、机械、化工、轻纺、林产工业、建材等6个主导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8.1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6%。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属国有工业企业已实施改革268户?改制面达94.7%。国有工业经济比重逐步降低,2003年,市县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34%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年产值超亿元的私营企业已有10家。项目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开展“项目年”活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2.8亿元,竣工投产技改项目1118项,分别有18项和58项进入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盘子;实施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502项,其中15项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盘子。园区经济开始起步。目前,市、县两级园区共落户企业395户,已投产或部分投产294个,在建85个,进行前期工作16个,预计2004年可完成产值65.7亿元。

2、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丰富。闽江上游沙溪、金溪、尤溪流经全境,水力资源丰富。已发掘的金属和非金属矿79种,已探明储量并可供开发利用的49种,其中重晶石为全国富矿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76.8%。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保持核心的位置。长期以来,##一直为##的老工业基地,1990年以前,##全部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福州居全省第二位。2003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4.7%、41.8%、33.5%,其中工业增加值达103.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3%;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以上。许多产品产量在全省占较大比重。2003年,钢产量211.3万吨?占全省82.5%?原煤产量315.9万吨?占全省40.6%?化肥产量29.1万吨?占全省49.2%?机制纸产量14.3万吨?占全省84.1%?水泥产量705.8万吨?占全省33.4%?布产量16148万米?占全省15.6%?发电量59.15亿千瓦时?占全省9.7%。一批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在省内、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三钢集团公司近年内钢生产能力将达300万吨;三化公司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商品电石生产厂和全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厦工三重公司已是全国三大主要道路施工机械生产企业之一,压路机国内市场占有率11.3%;华橡自控公司为全国最大的轮胎定型硫化机生产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40%;##纺织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生产各种高档牛仔布的企业。

3、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偏小,市场化程度较低。2003年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4.8%,列全省第5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都分布在产业易于进入、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从事初级产品加工的行业中。二是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县两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少,技术装备属于80年代以后水平的仅占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12.16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配套协作能力差。重工业在全省比重最高;各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高度趋同,区域经济的关联效应、规模效益低,产业辐射力弱、缺乏带动整个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重。200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71.8%(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目前市属还有56家国有企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3%,高出全省平均数2.1个百分点。五是投资环境不宽松,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财税扶持力度不大?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发展空间相对不足?交通、区位、融资环境相对较差;有的政府部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抓发展、促发展的主动性差;有的部门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等等。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要以##的客观实际为基础,立足于现有主导、优势产业条件,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前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统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做大做强机械、冶金和林产工业三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三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三个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构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培育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1、冶金及压延加工业产业集群。重点抓好##省明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彩涂板、热镀锌板、型钢系列产品开发,力争2007年前在沙县金古工业区形成100万吨/年以上的`金属深加

工能力。加快三钢(集团)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由以建筑用钢为主向船舶、工程机械、建筑业用钢结构转变。有色金属工业重点发展钨、铅、锌、铝箔产品深加工和系列开发,积极发展稀土新兴工业,开拓应用新领域。至2007年产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23.9%;到“十一五”末,达225亿元,年均增长20%。

2、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一是以厦工三重公司为重点建设路面及环保机械龙头企业,重点巩固发展压路机,路面养护机械为辅,规模生产垃圾压实机等新产品。二是以华橡自控公司及双轮化机公司为重点建设橡塑机械龙头企业,着重加速产品多元化开发,全面推进现有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同时积极拓展橡塑机械国外市场。三是以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制造有限公司为重点培育数控机床龙头企业,生产多系列铣床产品。四是以##齿轮箱公司、永安轴承公司、将乐三华轴瓦股份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抓住##省建设东南沿海汽车基地的机遇,开发汽车用齿轮、轴承、轴瓦、蓄电池以及为汽车、工程机械配套的变速箱等产品,逐步形成产业体系,使我市建设成为我省汽车零配件主要生产基地。该产业集群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3.6%,到“十一五”末,达70亿元,年均增长20.5%。

3、林产工业产业集群。以工业化促进林业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重点发展制浆造纸、木竹人造板、林产化工及森林食品等四个分产业。林产工业产业集群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1)制浆造纸产业。以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州造纸有限责任公司、##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建宁铙山纸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骨干企业,规模生产牛皮卡纸、拷贝纸及薄页纸、绒毛浆纸,开发特种纸等新产品。该产业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45亿元。(2)木竹人造板产业。以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骨干企业,规模生产木质胶合板、竹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竹木地板、集成板等产品。该产业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16亿元。(3)林产化工产业。以沙县松川化工有限公司、中城百事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等为骨干企业,规模生产松香及其深度加工系列、木竹活性炭系列等产品。该产业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7亿元。(4)森林食品产业。以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健盛食品有限公司等为骨干企业,规模生产清水笋、笋制品等产品。该产业产值2007年计划达到17亿元。

(二)改造提升三个传统产业

1、纺织工业。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中高档纱、产业用纺织布、无纺布,努力对接沿海纺织服装行业,积极发展高档面料,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互补。近期重点抓好立丰印染股份公司印花、染色整理易地技改、##纺织化纤集团公司高强高膜PVA纤维技改等列入全省2004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实施。二是依托大企业,做好配套服务。紧紧依托##纺织化纤集团,利用其化纤原料,积极开发纺织面料、针织面料、装饰面料、产业用布等下游产品。三是做大产业用布,加快成为##省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积极扶持,加强对产业用布的引导和整合,拓宽产业用布的应用领域,重点向医用、建筑、农业用布、运输篷布以及高级人造和合成革基布等领域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我市中高档纱和产业用布的优势,积极与泉州、石狮、广东等地的服装及染整业配套,建立跨区域的产业链,实现区域间的互补性。

2、建材工业。以建福水泥、岩城水泥等企业为重点,同时加快永安谋成水泥集团闽燕公司100万吨/年旋窑水泥等项目的实施进度,抓紧做好将乐红狮水泥有限公司2×5000吨/日干法水泥项目前期工作。扶持鼓励发展高强复合板、防水阻燃复合板等新型建筑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逐步改变我市建材产业主要以水泥生产为主的状况,提高建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3、化工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农药、高档涂料、塑料加工助剂、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同时借助沿海石化一体化工程,主动寻找、策划项目,选准一批可供合作的项目,全方位开展对接与协作,延伸产业链,创造条件争取省石化中下游产品在##市布点。以三化、三农、永安智胜、麦丹公司等企业为主,近期重点抓好三化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扩建和三农年新增4000吨固体草甘膦技改等4个列入##省2004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计划项目的实施。积极支持汇天药业公司开发医药新品种,重点支持其开发生产洛索洛芬钠片和国家一类新药来氟米特等新药。

(三)扶持壮大三个新兴产业

1、生物制品。以##省明溪南方红豆杉生物有限公司、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药物和天然药物,选择开发具有创新意义且能形成优势的新药和医药中间体,开发与应用具有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技术和中成药技术。近期重点抓好南方红豆杉生物有限公司年产90公斤99.5%紫杉醇等项目。

2、特色食品加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思路,集中力量培育、扶持一批名牌绿色食品。根据各县优势和区域特点,分片建设食品产业带、畜禽产业带、林竹笋产业带、食用菌等产业带,并向周边辐射。重点发展以沙县小吃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食用菌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特色产品,注重高海拔反季节食用菌的资源开发,建立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市楼源畜牧场、沙县鸭业总公司等为龙头,大力发展专业化规模养殖和饲料基地配套建设;依托建宁鑫达等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配套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3、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着重抓好市区、将乐、大田等县(市、区)新型电子企业发展。扶持将乐长兴、乐兴等电子企业所形成的晶片生产、切片、研磨、高低频石英谐振器产业链发展,加快港乐水晶电子有限公司“射频声表面波晶体滤波(RF-SAWF)”产品、SPXO振荡器系列产品生产线、乐兴公司陶瓷谐振器生产线、长兴公司超小型自动编带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线、联发电子公司开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振器(SMD)项目的开发生产,加快炬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LED)系列产品开发研制。

(四)积极发展服务业

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服务业集团,注重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服务业企业。改造提升商贸、房地产、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专业化配送,推动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合理布局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物流基础设施,抓紧建设综合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推进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网络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业产成品大量库存的顽症,加快资本周转,降低企业成本。做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城市。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县域经济纳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整体规划,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即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按照“二三一”的产业序列,用企业化的管理、工业化的理念,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农村形成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把我市建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继续抓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我市农副产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莲子、肉类、水果、蔬菜、菇、笋、烟叶等深加工,重点培育建宁鑫达、文鑫、孟宗、兴辉和梅列健盛、沙县三和等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

1、创新体制和机制,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着重解决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结构性问题和国有股“一股独占”等体制性弊病,2005年以前基本完成国有资本从轻纺、二轻、建材、建筑、商贸等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引进区内外具有品牌、市场、行业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兼并等多种形式重组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促进各类资本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从股权流动机制入手,继续推行由原平均持股向经营者和经营骨干、科技人员大股控股转变的二次改革,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引导各类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和分工,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完善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依托我市已组建的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2、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鼓励企业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企业的协作加工业务,鼓励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老工业基础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以重点外资项目为载体,巩固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新的合资、合作企业。鼓励外资以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或处置不良资产。加强招商引资,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吸引外商到我市共同开发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积极培育壮大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制药、农林产品加工等出口规模。鼓励有实力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与经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带动商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3、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构筑多元化经济格局。拓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原则上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项目外,均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凡是不需要国有控股的均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经营;只需国有资本相对控股的行业,应逐步减持国有资本至适当的比例。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股、收购、兼并市、县两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入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领域,以及非义务教育、非基本医疗等服务领域。采取有效措施,解除非公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存在的人员、债务、不良资产等负担,降低非公有资本投资服务领域的门槛,消除非公有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政策“梗阻”,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创造可行的条件;建立和完善投资促进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优先分红等措施,降低非公有资本投资基础性、公益性、政策性领域的风险。

4、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产品升级。围绕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规划,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指针,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项目建设为抓手,把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传统产业中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培育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19家,实现利税5000万元企业20家,创省名牌产品20个,全国名牌产品2个。

5、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强化规划功能,合理引导,提升园区产业集群聚合度。近几年来,##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金沙园、尼葛园为核心的工业园区体系。必须抓住园区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的有利时机,以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园区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的原则,在抓好园区建设规划的同时,按照产业集群模式布局,抓好产业规划,做到两个规划一起抓,突出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为未来产业集聚、集群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整合、调整现有工业小区,重点抓好金沙园、尼葛园、小蕉工业区建设,强化招商与服务,集中资金、集中精力,促进项目、企业、业主集聚,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向园区积聚,逐步使园区(小区)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地,而不是企业的简单堆积地。本网版权所有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能力。水利、能源和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合理开发资源,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发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实施永安资源综合利用火电厂等项目,加快尤溪街面水电站等建设步伐,形成电力供应良性循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建设,提高等级和标准,提高对外交通和城市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加快城市供水、供电、排水和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住房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设一批重大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和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环保设施项目。

7、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实现新科技创新。找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省内外的科技资源,通过产学研联合,引进技术成果,再加以改造提升,进而实现技术创新。要以光机电仪一体化、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扶持和开发重点,发展特色化高新技术。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及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实现制造领域的优质高效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技改资金的效益。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进一步优化创业和生活环境,建立起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创业机制和优化配置机制。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2

张左己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上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指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三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更加清晰,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振兴老工业基地三年打基础的任务已较好完成,为实施全面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并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定期召开会议,提出工作重点,明确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要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200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加大胆地实施深层次改革。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林权制度和森工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二是在结构调整上实现新跨越。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支柱产业。三是在对外开放上开创新局面。进一步规范对俄贸易方式,积极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发对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作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办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国际合作洽谈会,开展好东部煤电化基地等专题招商,特别是积极发展江海联运,在口岸和大通道建设上实现突破。四是在可持续发展上有新举措。切实搞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抓紧制定转型工作方案和相应配套措施,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不断改善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狠抓节能减排,坚决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继续采取措施, 加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篇3

我国以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措施都是以搞活国有企业为出发点,而没能注意到把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量。我们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需要加快国有经济存量的改革,更需要有效地扩大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国有体制之外的经济增量,形成以“增量发展”促“存量改革”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民营经济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意义

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量,而且对该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换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1.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东北地区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使得东北经济产权结构单一(国有产权),产权界定不清晰(国有产权主体虚置),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且雷同(机械制造及重化工业为主),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状态。发展民营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第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将打破东北地区“国有产权”统治的格局,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而且民营经济自身产权界定清晰,通过民营经济产权制度界定对东北国有经济重构的“外部示范效应”,甚至直接介入国有经济产权改革,推动东北地区国有经济产权得到有效实现。第二,发展民营经济能够有效地提升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民营经济成长初期适宜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加以正确的扶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东北地区工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农业技术,深化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从而实现东北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第三,发展民营经济有助于建立竞争性市场结构。民营经济与市场的联系紧密,始终保持着竞争的本性。大力发展本地区民营经济,积极引进外部民营资本参与到东北地区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中来,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有的垄断型市场结构,建立起竞争型市场结构,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2.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而国企改革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量来承接因为国企改革而带来的就业、财政收入的“缺失”,从而以较小的改革成本顺利完成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能够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造来说,民营经济绝不是对立的、排斥的因素。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自身构成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改造提供新的资本,提供大量的有效就业机会,从而为国企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民营经济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制度示范”和竞争压力。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产权制度清晰,经营方式灵活,市场适应力强,具有有效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民营经济以市场为依托,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生产要素来源于市场,企业生产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商机决定投资与经营领域,因而可以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无论从产业分布还是从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看,民营经济形式都比传统的国有企业具有更有效的内在增长机制和更高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它以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为东北国企改革提供“示范效应”和外部竞争压力。

二、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东南沿海地区通过发展民营经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启示下,近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民营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东北地区的各地方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歧视性”的制度安排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带有全国普遍性的问题,但在东北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歧视性”制度安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保护民营经济产权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特别是欠缺对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使得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实际地位不完全平等;(2)行业准入的歧视性。虽然国家的有关政策一再强调扩大民间资本的行业进入范围,但现实与这些政策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民营企业在金融、资源、石油勘探和石化产品、邮政、电讯等竞争性经济领域仍然难以介入。(3)要素获得的歧视性。在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获取方面,相对于国有经济处于不利的地位,而这种不平等多数是由非经济因素造成的。(4)行政服务的歧视性。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行为的非市场化造成的,在提供公共服务,如交纳税费、审批程序、项目招投标、行政指导等方面存在着不平等。

2.垄断的市场结构压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民资、外资不断进入东北地区,但仍然无力改变国有经济绝对主导的格局,国有经济凭借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亲密关系的“惯性”,依然很大程度上垄断着对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及市场的支配权,这种垄断的市场结构阻碍了资源的自由流动,使得民营经济获得生产要素的能力欠缺、渠道狭小,这既不利于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压制了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发育,迫使民营企业只能在国有企业的夹缝之中寻求生存。

3.不良的信用环境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旦失去了信用基础,将会严重阻碍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尽管个别人和个别地方可能会从逃废债务、合同违规、担保不执行等方面获得一时的好处,但整个地区的信用缺失将使该地区付出巨大的代价。东北地区的信用问题非常突出,这与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工业基地的许多国有企业不仅资产负债比率高,而且资产质量低、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这不仅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大、金融风险高等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企业之间严重的“三角债”和信用危机。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债权与债务关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一般都处于不利地位,这自然会严重抑制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我们认为,东北地区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突破上述制约因素,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创造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1.通过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法律与行政环境。东北地区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全面清理和修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公正、公平、合理、透明的市场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消除一切“歧视性”制度安排,使民营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特别是认真清理对民营经济的收费政策,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减轻民营经济的负担。

2.通过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民营经济融资难是全国都存在的普遍现象,东北地区这一问题更为严重。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经济比重大,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企业上市融资,都明显地倾向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很难从正常渠道得到融资支持。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的根本措施是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专门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积极扶持和鼓励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3.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由于国有经济发展的困境,造成东北地区金融风险较高、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三角债”问题、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突出,整个社会出现信用危机,严重抑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了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及银行必须协力改变这一局面,打造社会信用体系。一方面积极稳妥地进行不良债务处理,并建立起防止不良债务形成的新机制,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民营经济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发人们投资创业的热情和正常地开展经营活动。

4.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的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比较迅速,主要是因为国有经济比重低使得民营经济更容易获得资金、土地等经营资源。因此,必须对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使国有经济有序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只留一部分国有资产集中于某些必须为国有独资或控股的关键性领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在国有企业中引入民营经济成分不仅有益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利于构建更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也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尤其是要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加速其向民营经济的转化。另外,东北地区的许多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则需要大力引入国际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才能实现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的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经济民营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振兴老工业基地”课题组.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改革.2000(5).

[2]丁四保.克服“东北现象”的出路探讨.脑库快参.2003(20).

[3]丁四保.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结构调整方向.脑库快参.2003(21).

[4]赵涛.德国鲁尔区的改造——一个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典型.国际经济评论.2000(3-4).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4

自主创新能力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主线,是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解决制约瓶颈问题,必须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今后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作 者:冉鸿燕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刊 名:党政干部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B028 关键词:自主创新   辽宁老工业基地   振兴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5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战略

通过对沈阳市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战略,并指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作 者:赵文祥 马春英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刊 名:沈阳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16(3) 分类号:F240 关键词:人力资源   人工成本   就业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6

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7-12-12 17:28: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人为本求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发挥区位优势广纳仁人志士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使宁江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去年中央还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这无疑是为东北、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所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说

白了就是一句话,“推销东北”和“二次创业”的一个过程,我们宁江亦是如此,振兴宁江也要靠二次创业。当前,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制约着我们宁江的发展,但这些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当振兴宁江的基础被赋予新的机制以后,就会实现第二次创业,宁江的经济就会实现新的腾飞,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人。就是 “以人为本求发展”,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的指标,更要追求与人的自身质量相关的指标。在改革和经济转轨过程中,要让全区的人都过得去,都有衣穿,有饭吃,有活儿干;要一边谋求经济的发展,一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要注重吸纳人才,人才是多方面的,在这一方面上我们区呈现出人才资源匮乏的状况,主要表现在缺少创造型的人才、企业家型的人才、高技术型的人才和国际型的人才。而人又是有思想,并且是靠思想所支配的,所以,思想又是改革、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所在,各个方面要想发展、要想进步、就必须时刻保证我们全区的广大干部要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意识,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先进的政党都必须保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就我们宁江区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又很多的优势。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有古老的岁貉人在这里建立夫余国。这可以说我们宁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又有很好的地理位置,我们地处三江交汇处,区内的交通十分便捷,有明沈、科铁、等国省干线公路贯通南北到达省会长春只需90分钟。这都为宁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的资源优势那?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充分挖掘我们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很好的矿产资源、很好的森林资源、很好的草地和水利资源,还有好的历史文化和像松原老醋等一些在省内甚至国内曾经享有声誉的品牌效应。首先,对于这些“优势”我们要合理 的利用、配置,并继续开发新的品牌,在树品牌的过程中政府要帮助、指导甚至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尽最大的力量帮助企业树品牌。树的品牌要打得住压、过得了关、经的起推敲,不要光是牌子,不要一想就树、一树就响、响后就倒。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要注重文化和名人效应。这些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实践的证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桃花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原来只是一个不是很出名的岛子,现在却成了年接纳游客达37万人、创造经济利润达5800多万元的旅游胜地。为什么?原因就在一个人——金庸。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面多次的提到“桃花岛”这个神秘的“武林圣地”,就此舟山市也就成了旅游胜地,并且给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舟山市的有关领导在总结经验是只说了一句话就是:“金庸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们以后要发展金庸品牌,只要对我们舟山有利的事情我们就要做。”远的

不说,且说我们的近邻——前郭县。它之所以在几年内发展迅速除了是民族自治县以外,是不是也有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在做崇?他们是依靠查干湖发展起来的壮大起来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铁岭等等。那么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项目“三江口”,三江口是一个在国内较少的一道自然风景,那里是嫩江、一松、二松的交汇处,我们可以在那里建一个旅游度假村,也可以找来咱们宁江的文化、艺术名人来做一下舆论么,这也许可以带动我们宁江经济的发展。再次,资源配置应该还包括人的结构优化和配置。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改革产权制度,要实行产权多元化;就是要卸包袱,即抓住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开展社会保障试点的机遇,运用各种灵活方式处理不良债务;根据国家政策减免历史欠税,卸掉国有企业背负的沉重冗员和社会负担;转变职能,即在审批制度上进行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经济整体布局和限制类的项目需要有关单位

审批之外,其他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

二、营造法制氛围搞好服务务求高效资源占有量虽然很好,但是为什么近年来招商引资状况并不是十分的显著?这可能是我们在某些地方运作起来有漏洞,特别是部分地方由于招商引资思路错位,出现“四重四轻”现象,使一些外来投资者对巨大的市场“肥肉”望而却步。这与我们宁江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宁江的各级政府渴望外商到来,近年来关于引进外资、保护外商的文件不断出台,很多政府领导更是历尽艰辛,求着外商来投资。那么,为什么我们宁江的上上下下这么重视而取得的效果并不是让人乐观那?这可能就是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在东北,一位投资者打了一个2万元纠纷的官司,打到最后,竟

生态文明建设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 篇7

一、“谁受益、谁补偿”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长期以来, 辽宁东部山区因为生态保护的原因,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但却为沈阳、抚顺等特大城市的供水做出了重要贡献。按“谁受益、谁补偿”原则, 从2008年起, 辽宁省政府开始对东部地区实施生态财政补偿政策。在辽宁省东部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重点区域内, 选择符合有林地面积100万亩以上、天然林面积50万亩以上和大型水库所在地三个条件之一的县作为生态补偿对象。按照上述条件衡量, 岫岩县、新宾县、桓仁县等16个县区被列入补偿范围。补偿突出重点区域, 在东部地区水资源涵养基地范围内, 以森林资源面积和保护大型水库水质为主要依据, 合理划定重点区域, 作为实施生态补偿的范围。根据与生态效益密切相关的因素, 选择客观公正、易于计算的森林资源指标, 作为实施生态补偿的测算因素, 同时根据省财力状况, 合理确定生态补偿资金额度。省对东部地区的生态补偿以县为测算单位, 并将生态补偿资金直补到县, 增加其可支配财力, 重点保证乡镇政权有效运转。并通过明晰所有权、开放建设权、搞好经营权,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各种形式参与生态建设。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二、启动生态省建设, 确定长期发展目标

2007年, 辽宁正式启动了生态省建设, 并被列入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计划用20年时间, 分三个阶段, 通过建设生态经济、资源支撑、环境安全、自然生态、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六大体系, 实施绿色创建、生态产业、生态保护、综合整治、环境建设五大工程, 依靠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监管机制、投入机制、创新机制、参与机制五项机制, 完成生态省建设任务。提出了由29项指标构成的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 除国家指定的22项指标外, 特别增加了单位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两项经济发展类指标。已有沈阳、辽阳等20多个市 (县) , 启动了生态市 (县) 建设, 鞍山、抚顺、盘锦、桓仁等市 (县) 正着手生态市 (县) 规划编制工作。2007年, 辽宁提高了万元GDP能耗及降低率这项指标在年度考核体系中的档次和权重, 将万元GDP能耗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10%, 仅次于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市两级用于节能的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辽宁城市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发展成本和环境代价。如今, 辽宁正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区域污染治理步伐,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 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转变经济增长主式, 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今后5年, 人均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 经济的增长必然意味着对能源、资源需求的增长, 同时也意味着污染排放的增长。而辽宁却提出了万元生产总值耗下降20%以上,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的环保目标。

辽宁是全国惟一的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省, 为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共赢, 就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 沈阳、大连、抚顺等城市, 纷纷开展了优化城市产业布局行动计划。在抚顺市, 结合中油抚顺石化公司实施百万吨乙烯技术改造工程, 将石油一厂等污染企业迁出市中心。辽阳市开展了以环境优化产业结构的专项行动, 严厉查处小钢铁等落后产能。

四、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 辽宁正处在全面振兴和沿海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正在火热进行, “辽中南城市群”迅速崛起, 沈抚同城化建设正在实施, 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迫切需要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进一步加以落实和推进。树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的价值观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 用行动来实践科学发展观。辽宁还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为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十分巨大。例如, 我国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耗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产业。1994年至2003年, 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平均为1.65吨标准煤, 重化工业为8.3吨标准煤/万元。而服务业, 万元GDP能耗水平低于1吨标准煤。

借生态建设之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选择更先进的生产方式, 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对不符合辽宁城市功能定位的产业, 如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限制其发展。2007年, 沈阳市铁西、浑南地区把绿色招商、生态招商、产业链招商作为提升产业层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铁西区, 招商有“三道门槛”: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一票否决”;水、电、气等资源消耗大的项目限制进入;限制国家即将淘汰产业进入, 鼓励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高新项目落户。坚决不上垃圾项目、污染项目, 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染源, 环保门槛的提高并没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铁西区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 相继引进了中复连众、丹东曙光及韩国现代重工、德国林德等大项目, 培育了铸锻、仪器仪表等20大基础产业集群。生态建设还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成为辽宁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而在倾力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辽河油田, 一年节能、节水、节地的效益就已突破亿元。到2007年底, 沈阳市人均绿地达到12平方米, 拔掉烟囱5000多根, 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环保民生指数”沈阳市的环保满意度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

五、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减排目标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比重大, 污染负荷比较重。国家给辽宁省的任务, 到2010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削减12%, 化学需氧量削减12.9%, 考虑经济增长因素, 实际削减比例将会达到50%, 污染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 辽宁省减排的指标额度相对较大。在困难在压力面前, 辽宁还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多措并举强势推进污染减排。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创建一批“零排放”企业, 提高资源,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节能减排准入门槛, 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创造空间, 特别是在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进程中,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 切实提高对水、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石化、冶金、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向集约化、高级化、系列化和高加工度方向发展, 不断提高资源持续利用水平, 解决好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问题。

2007年辽宁省启动了重点流域、行业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 通过在17个区域, 7个行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2007年以来, 全省共实施重大污染治理工程130项, 大气治理工程258项, 分别削减COD8.26万吨、SO210.51万吨,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总投入达70多亿元, 使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是辽宁污染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要实现污染减排目标, 根本途径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节能减排结合起来, 坚持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举, 确保在多还旧账的同时不欠新账。辽宁省从控制增量入手推进污染减排, 对新上项目执行严格的环境准入, 坚持把总量审核和实施清洁生产作为前置条件, 对未明确总量替代方案和未取得总量确认意见的, 对没有采用国内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项目, 坚决不予审批。严格控制水泥、冶金、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严格产业政策。2007年, 辽宁还频施环保重拳。依法关闭小火电机组50万千瓦, 关停小钢铁452家、小水泥30家、小碳素17家;启动了全省造纸、印染、糖醛行业整治工作, 关停造纸企业177家, 停产治理印染企业20家, 减排COD近5000吨。在17个重点区域、7个重点行业共实施减排工程380多项。通过以上措施, 2007年, 辽宁全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6天, 同比增加6天,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针对环保基础设施薄弱、面源污染突出、工业污染加剧等农村环境问题, 辽宁全力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到2007年末, 辽宁已经建成40个环境优美乡镇、400个环境优美村, 涌现了长海县獐子岛镇、海城市王家堡村等一批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典型。在环境优美村, 人们过上了这样的生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70%以上, 村内无污水沟、臭水塘”、“农户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8 0%以上”。

六、创新生态管理, 强化监督机制

创新管理机制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为保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辽宁省成立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 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的领导机制、法制化的监管机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自主化的创新机制、社会化的参与机制, 来保障绿色创建、生态产业、生态保护、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五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受损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有价的理念, 逐步形成“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生态保护格局。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 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情况的监督, 依托科技进步, 实施专业监控、在线监控、全程监控, 坚决杜绝企业超标排放行为, 通过严格监管, 督促整改, 使节能减排、保护生态成为每个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的自觉行动。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 特别是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群众性环保组织作用, 采用普及生态知识、树立典型、主题活动等形式倡导崇尚文明, 爱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形成人人关心、爱护、监督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和热爱家乡的极大热情。并通过不断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辽宁是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环境历史欠账较多, 曾经以拼资源、拼能源的方式换得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下, 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约束日渐显露。全省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辽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辽河治理, 碧海行动计划, 城市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成功的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老工业基地,振兴

参考文献

[1]皮树义 张 毅 崔 鹏:科学发展强辽宁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N].人民日报, 2007年2月29日

[2]谭 怡:辽宁生态建设亮点频现, 有力迈向生态省[N].辽宁日报, 2007年9月19日

老工业基地振兴专题 篇8

东北经济的痼疾集中反映在金融上。金融支持的不足限制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也将是东北振兴的重要路径依赖。振兴东北的核心在于对国有资产重组,因此,振兴东北的资金缺口也应从这里切入进行分析。国企重组所需资金投入主要包括两方面:用于支付资产重组的成本费用和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的增量投入。

1、用于支付资产重组的成本费用的测算

用于支付资产重组的成本费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重组中的债务、下岗人员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等问题所需要的资金:(1)用于支付债务的费用。2001年东北三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的数额约有9440多亿元,其中的死账以10%计算,大约有944亿元。因此,用于解决企业债务的最少费用在944亿元;(2)用于解决下岗人员安置的费用。2001年东北三省国有经济972万职工,按其中有20%为潜在失业人员计算,国有企业有195万左右职工处于“准失业状态”。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安置职工再就业所需费用约为3.5万元/人,以此为参考,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资金大约为682亿元;(3)卸掉社会负担所需支付的费用。据初步估计,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负担占销售收入的 15%左右。 2001年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631多亿元,据此进行分析推算,这方面的资金投入994亿元。综合估算,国有经济用于支付资产重组的成本费用整体上约为2620亿元。

2、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的增量投入估算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的增量投入,主要是指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费用,目前国有企业用于研发和技改的资金包括两个来源:(1)国有企业内部资金来源。目前主要有折旧费、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和从利润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三种:折旧费。据有关资料分析,综合折旧率应该为5.39%左右。按照这一标准,以2001年数据为依据,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0108多亿元,需提取折旧费545多亿元; 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2001年,东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631多亿元,以3%计算,需提取研发费用198多亿元;从利润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用。我国应从法律上规定企业有一定比例的税后利润作为R&D经费。由此,从企业内部需筹集的用于带动存量资产的投入至少743亿元;(2)外部来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所需资金仅靠内部挖潜是远远不够的,70%的资金还得从企业外部筹集。参照国有企业研发和技改资金的内部筹资数据(大于 743亿元),国有企业需从外部获取研发和技改资金1735亿元。综合估算,带动存量的资金至少需2477亿元。

从上述两方面来看,顺利推进东北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至少需要5097亿元,其中有相当部分还要用于偿还国有企业的历史旧帐。除了企业可以筹集一部分以外;还可用一定的收益吸引金融部门参与,即资金缺口的存在为金融支持提供了机遇。与振兴东北的金融缺口相对应,我国金融系统存在大量的富余资金,它们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方向导致大量闲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例如,我国金融系统的存贷款差额逐年增大,以及国内储蓄—投资转化缺口的存在,为填补振兴东北的资金缺口提供了可能,即通过金融创新来为东北提供资金是可行的。

二、振兴东北的金融支持思路

1、引入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的引进,首先是基于培育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的需要,其次是基于整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的要求。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风险创业投资等纽带重新组合,可以为东北经济注入新的资金动力。在引进风险资本给东三省‘补氧’过程中,一方面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入民营资本与外资,调整不同主体的出资比例,使风险真正得到分散;另一方面,项目与资金引进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切忌政府行为、长官意志。另外,在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与交易结构设计上,应该解决投资人与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关系,通过变通的方式实现投资人与管理层相互之间的制衡,不必拘泥于具体形式。

2、加大资本市场筹资力度

融资方式的不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力度亦不同。从东北的融资格局来看,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过小,这种融资格局导致了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机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机制;另一方面东北三省国有企业银行信贷资金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5倍,过分依赖于银行融资,这不仅使企业负债比率过高,而且使银行风险与业务过于集中于这些企业,致使经济结构调整受到限制。因此,对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发展直接融资,加大其比重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相关主体应积极进行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培育股票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主体、多工具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建立资产重组的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与培育、兼并、收购市场,鼓励国有企业并购,为东北国有企业的调整和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

3、提高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

银行应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改善信贷资金投资结构,确保产业重点,进而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资方向能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针对目前的情况,银行的信贷应由外延型、数量型的产业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的产业,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产销对路、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满足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组织银团贷款,吸纳国内外资金;支持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边境口岸,发展与东北亚各国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的贸易。在调整信贷投向的同时,积极利用外资牵线搭桥对外资和外贸项目积极提供配套资金。在确保重点产业这一方面,具体地说,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完善住房信贷体系,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改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同时,积极利用金融这一调控手段,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速度和力度。

4、放开民间金融进入限制

上一篇:开学典礼高三学生代表演讲稿下一篇:写圆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