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24-05-20

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精选12篇)

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篇1

雪花如絮,谁的忧伤漫天铺盖?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雪地里,置身于飞雪中。雪花,一片紧跟一片,一团追着一团,直坠人间。向我飘来,落在发梢。

是啊,雪花永远是冬日的精灵,她的出现让沉睡的梦燃起希望,思绪随着雪花飞舞,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她的舞姿是如此优雅。

不知怎地,看着这样的雪景,看着云朵洒落的泪花,心却不知飞向何处?翻滚的思绪,一瞬间,思念开始伸展,如万千藤条缠绕在心。

看着大地白茫茫的一片,那洁白无瑕的颜色,不带任何杂质,是我的喜爱;空中,飘飞的雪花如那柳絮,又似梨花落满地。纷乱的雪花,如我之相思般飘飘洒洒,编织着我的记忆。而我的思念,始终在空间里流转,找不到停靠的岸。

回望身后一串重叠的脚印,那纯白的雪痕下,有着隐约的半帘忧伤。我多想,在这样的雪地里有你陪我印上幸福的脚印。

记得,那天在雪中,你对我说你要离开的的那一瞬间,就把曾经所有的梦都破灭。我却在,仅仅苟延残喘的回忆里湿了眼,还紧紧拥抱着你给过的誓言。

就这样,一直不肯放弃对你的等待,紧紧守住旧爱留下的余温,是因为太傻,还是因为太恋?

那些,等待苍老了谁?

那些,柔情眷恋了谁?

那些,往事蹉跎了谁?

记忆,清晰而明亮。转身,一转眼成了回忆落入沉思里,支离破碎看不见完整,往事洒满一地;依稀,看见那张笑脸;伸手,是冰冷的空气和失落的心情。

原来,你一直都是我最深的牵挂。

原来,你一直都是我放不下的人。

原来,想你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我还是记着你侧脸笑的模样,依然记得你为我暖手的情景。

只是,

那年的冬天,有你的陪伴,我欣喜若狂。今天的冬天,你却离我而去,让我伤心欲绝。

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篇2

细读田雪妮同学的这篇佳作, 其意蕴丰富、思想深刻、文采飞扬, 令人赞叹。希望这篇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行文、语言表达等方面给有志于在高考中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以启示。

一.审题立意有高度。审题立意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如同修一条高速公路, 建一处高层建筑, 初期的勘察设计非常重要。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沿袭历年风格, 是命题作文。通常讲, 这种形式的作文, 在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会太大。然而, 这也容易麻痹一些人, 认为在这方面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如:有人写个人学习生活中的“忧与爱”, 有人写父母对子女的“忧与爱”, 有人写社会上不同人“忧与爱”等等。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写或写不好, 而是说如果在审题立意方面过于随便、过于轻泛, 就会导致千人一面、万人同腔的平庸之作泛滥。

语言本身是思考的工具。写作不只是关乎语言表达, 也应该关乎思想认识, 作文理当具有较高的思辨要求。一些论者认为, 要本着“塑造现代公民”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呼吁“作文要有思想”。西方有哲人说“我思故我在”, 作文应是个人心灵的流露, 思想的结晶。有些考生片面追求词汇华丽, 结构工整, 但缺少一种鲜活的生活体验, 没有心灵的感悟, 导致文章无病呻吟, 肤浅单薄。

田雪妮同学的作文写对“茶文化”的“忧与爱”, 使她的文章在立意上脱颖而出。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 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七碗爱至味, 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 不如吃茶去。”一句平实素朴的“不如吃茶去”, 蕴涵着多少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禅意啊!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的一大乐趣, 饮茶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越来越心浮气躁、急功近利, 越来越多的人很难静下心来给自己泡一杯香茗, 倾听自己的心声, 品味茶带给自己的平和与安静。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 虚妄和浮夸迷惑了多少人的双眼, 还有多少人能“褪去铅华, 闭门喧嚣, 再为自己沏一盏茶”?数千年茶道的辉煌早已属于过去, 中国茶文化似乎在走向没落, 因此, 茶界中此起彼伏地存在着“复兴中国茶道”的声音, 而且许多茶人、学者也纷纷尝试着以不同的方式与渠道去找寻中国茶道“回家的路”。

出于对茶文化的熟稔与热爱, 出于对茶文化的式微所引发的忧虑, 作者心中的“茶文化”与“忧与爱”这个题目自然形成了碰撞, 因此在审题立意上自然就多了几分大气, 多了几分优雅, 站到了一定的高度, 才使得这篇文章与众不同。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骆冬青教授这样评价这篇佳作,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 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 渗透深挚的情思, 首尾呼应, 神完气足, 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 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 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 要言不烦, 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而很多考生的作文不缺华丽新鲜的词语, 不缺优美动人的修辞, 唯独缺少的是思想。

二.选材行文有力度。一篇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然而, 有了灵魂而没有实体支撑和附着, 写作目的是不能实现的。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能紧扣文章主旨, 运用丰富的想象, 选择最典型的素材来表达对文化传承的“忧与爱”。这里可以听到“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的声音———“如碎玉落进深涧”, 也可以看见茶叶在壶内与开水融合的场面———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可以体会“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的粗犷, 可以领略“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的悠闲, 更可以看到作者精微的“刻画”、深挚的“情思”、精妙的“点醒”以及微妙绵长的“感受”。作者选材精当, 行文自然有力。全文内容紧紧围绕“喝茶与思考”来展开, 文中隐藏着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喝茶的过程, 即“拂茶盖———撮茶叶———观茶情———端茶杯”;一条是思考的过程, 即“茶水之缘———爱茶之深———忧茶之切———忧爱交错”。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相互融合, 形成一种磅礴的气势, 给人一种强烈的力度感。

三.语言表达有深度。这篇文章的实际字数只有770余字, 却能受得阅卷老师与专家的青睐,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作者语言表达功底深厚。首先, 文中描写性的文字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写出特定环境下的真切意蕴。例如, 写冲茶的情景, 开水是“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的;写茶叶在杯中半沉半浮的情景, 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等十分生动传神。其次, 文中那些概括性、点醒性的文字写得要言不烦, 恰到好处。这些精辟的句子, 都是作者深度思考的结晶。其作用, 要么开启下文, 如“茶与水的相遇, 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要么承上启下, 如“既爱, 又怎能不忧”;要么照应主题, 如“爱茶, 却也忧茶”等等。此外, 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使这篇文章充满迷人文学意蕴, 一些典型动词选用也非常精彩,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

四.阅读积淀有厚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 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而对于“三点一线”生活范围狭窄的学生来说, 阅读更是写作的源泉。所以, 要想写好作文, 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田雪妮同学不仅阅读美文佳章, 名著经典, 还阅读生活这部大书。她的课外阅读面很广, 而且背诵的名句佳段也很多, 因此她的作文一直比较有特色。她写作多为议论类的文化散文, 知识丰富, 语言凝练。市四模考试作文题为“已经拥有”, 她写的是昆曲, 引经据典, 尽情挥洒, 发挥自己丰厚的阅读积淀, 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获得较好成绩。高考时, 她厚积薄发, 写出这样一篇满分作文, 体现了她的写作积淀。

作者喜欢茶文化, 茶文化是她作文素材积累中的一块亮点, 因此当考场上茶文化与“忧与爱”碰撞时, 电光石火, 文思泉涌, 妙手偶得。“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的精髓她颇有心得;“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 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 素琴无弦而常调, 短笛无腔而自适, 纵难超越羲皇, 亦可匹俦嵇阮。”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对“茶”“酒”的描述, 她烂熟于心。真正是“世事洞明皆学问”“腹有诗书气自华”。

客观地说, 写出一篇满分作文,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然而, 优美的文章是艳丽的花朵, 她需要用智慧和心血去浇灌。鲁迅先生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这告诉我们, 写好文章没有捷径可走, 全靠自己的努力。

附:忧与爱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 (10) 班田雪妮

茶与水的相遇, 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 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 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 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 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 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 不仅仅是喝茶。新茶, 老茶, 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 关乎茶的一切。

爱茶, 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 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 共饮一壶, 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 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 禅居深寺的老道, 品茶, 自得其味, 一杯清茶, 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 茶叶已完全舒展, 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 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 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 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 都讲究四个字:和、敬、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 谁又能褪去铅华, 闭门喧嚣, 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 自己茶叶的尊贵, 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 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 素琴无弦而常调, 短笛无腔而自适, 纵难超越羲皇, 亦可匹俦嵇阮。”真的, “茶不求精”, 只要“壶亦不燥”即可, 品茶即是品人生, 又怎能不令人担忧, 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 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 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 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 最终无言, 就都化进杯中, 啜饮, 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 茶已凉了, 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 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 露着一半热爱, 卷着一半忧愁。

高考作文“忧与爱” 篇3

对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来说,一般的概念不能随便命题,否则,又走上习惯“玩概念”的老路上去了;一般的判断不能随意命题,这价值多元的时代还有哪一个判断经得起推敲呢?命题人只能自立“不说‘但是’,没有‘也许’”的高标,选择一个关系命题。关系命题也有可能被猜中,唯一的办法只能在“关系之间再发生关系”,虽不是标新立异,至少也是别出心裁,能保证谁也没有想到,更不要说猜到。“忧与爱”就是如此,当然“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也很难会被猜到。

正如何永康教授所说:“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错位”,在命题人看来是“巧妙”了;“复杂化”,在语文、作文专家的眼里是“很可爱”了,“最文艺”了;可在普通高中生那里,大多成了不知所云,概念不明,关系暧昧,前后矛盾,议论文的写作尤其突出。当然,极少数优秀的江苏考生肯定例外,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无论面对什么题目,也能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

十多天的高考阅卷,大多不是享受,而是揪心。揪心之余,不免乱想,何以如此呢?

细一想,何教授的话真的非常有道理。本来“忧”与“乐”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爱”与“恨”又是一组相对(稳定)的关系。现在的情形是,从两组关系中分别抽取其中之一组合成新的关系,肯定会出人意料之外。而考试作文题这样换搭的结果就不那么美妙了,因为,每一位考生都必须直接面对,不能旁观,无法逃避。能把“忧与爱”搭一起,同理,也可以把“乐与恨”搭一起。如果今年的作文题真的是“乐与恨”,我猜想,这“舆情”肯定不会如现在这么“和谐”。而究其思维本质来说与“忧与爱”是一脉相承的。以此类推开来,“臭”与“香”相对,“咸”与“淡”也相对,如果把“臭与淡”搭一块,“咸与香”组一起,你会有何感受?如此排列组合,错位交叉,作文命题难的事是有了新出路,会被押题的尴尬似乎也可以避免,可考生写作到哪里去找“北”呢?

当然有人会说,你看提供的材料,孟郊、艾青、罗曼·罗兰等等,不都是把“忧与爱”演绎得淋漓尽致么?为什么考生就不能呢?是啊,“忧与爱”之类的关系命题,在文学家那里不是问题,在哲学家那里也不是问题,可现在的对象是高中生啊!当然,有人会这样说,只要有文学家的情怀,有哲学家的忧思,同样可以“摆平”这样复杂的关系。可是,在应试文化如此盛行的教育背景下的高中生有如此情怀与忧思的能有几人呢?即使从媒体上发表的为数不多的优秀作文观之,人们多半也会感到,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的风景似乎难比当年啊!眼睛经常盯着几篇优秀作文,很容易患“虚高症”,真不能把高中生都想象成韩志君,一出手就能写出《篱笆·女人·狗》那样的大作。

其实,“忧与爱”就是艾青的诗句。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指挥棒功能实在是太大,我担心,接下来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和名目繁多的模拟考试会换搭出一组组让人难以想象的关系来。最后被坑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和教着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们。

说完了“乱想”,再来说一说“目睹”。

首先,今年高考作文一个普遍现象是,绝大多数考生面对这一复杂关系的命题,放弃了议论文体的选择,干脆去编写一个亲情故事,仅从媒体上公布的40篇左右的优秀作文来看,绝大多数也是记叙类文章,议论文的比例相当少。从阅卷中记叙与议论出现的频率来看,议论类文章大概占三成左右,七成左右都是记叙文。个人以为,这不是一个好的导向,高中生写作还是应该以走向理性思辨为主,而不是相反,至少,记叙、议论应大致相当,而不能偏向某一方。纵观世界各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说,感性的、记叙的文题有,但肯定不多。且放下这一点不说,单从这七成左右的记叙文来说,多半还是简单记叙文,故事俗套,没有曲折,缺少生活细节,人物形象不鲜明,即使是作为优秀作文推荐出来的少数文章,也只是在某些技巧或构思上有那么一点亮色,用何永康教授的话说是“萤火虫”的屁股。而三成左右写议论的文章更是糟糕,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高中议论文写作的反复训练已经深入骨髓,除了模式化的写作,他们已经不会写其他文体的文章了,属于迫不得已一类。少数有理性思辨的考生,不甘心自己的写作强项不能表现,于是迎难而上,极少数还是成功了,获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分值,但更多的情形就如某娱乐类挑战节目一样,纷纷落水。

其次,从大量的考场议论文写作来看,能把关系讲得合情合理的实在是难得见到的景观。即使媒体推荐的优秀议论文,从严格意义上说,每篇中都有议论说理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同学们自己阅读时,应该小心分辨。这里再列举一二给大家阅读分析,目的是通过这些关系说理的反例能得到一些教训,进而矫正我们今后的议论文写作。

有一种爱叫担忧,有一种担忧是继续的爱。这种关系好似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忧与爱总是那么密不可分,又相互包容。

提示: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竟然还是密不可分相互包容的关系?

忧与爱是并存的,它发生在你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忧使你垂头丧气,爱使你信心倍增,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

忧与爱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在担忧中体验爱,在担忧中寻找到爱的价值,寻找到爱的难能可贵。让忧与爱在我们的生命中徘徊,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吧!

提示:忧与爱是并列的存在么,难道不能交叉与渗透?有忧的地方,必定也有爱的存在么?杞人忧天的“忧”也如此么,忧只会使你垂头丧气么?欧阳修不是说“忧劳可以兴国”么,因为有爱,才会有担忧。是因果还是条件关系,“相辅相成”是什么关系,与“并存”是一回事么?

爱是一个中性词,适度的爱于人于社会是有利的,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便会产生隐忧,酿成悲剧。

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忧与爱”的关系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

提示:连“爱”都是中性词,什么是褒义词和贬义词呢?“在这其中都展示得尤为明显”,实在让人越读越不明白。用“但”转折后,是说“忧与爱”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说更是一个溺爱的话题,还是说“忧与爱”的关系如同说“溺爱”一样呢?

“忧”与“爱”是一母同生的连心婴孩。忧的年龄大些,力量强些,又牵挂着自己的小兄弟。因此,总是跟随其后,张开羽翼,庇护着他。就算爱寄居在某个人身上,忧也携手并进,不与分离。

提示:连心的婴孩,岂不是生而疾残之人,用来喻之多么可怕!既是同生,怎么有一个年龄大些一个年龄又小些的呢?如此比喻,是不懂比喻,还是不懂喻证,还是“忧与爱”之关系就是同生而不同岁且又连心的怪胎呢?令人费解。

忧,让我们的精神不佳,让我们身心疲劳。但,爱的光芒一直照射大地,为我们赶走忧的“乌云”。

忧,是一种挂念,但爱更是一种奉献。

忧,是一种愁思,但爱更是一种无私奉献。

忧,是一种担心,但爱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决心。

提示:爱是光芒,忧是乌云。当然应该取光芒而舍乌云。如此,一取一舍,“忧与爱”还有关系么?这样的文章还是在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么?换言之,爱真的都是光芒,忧真的都是乌云?说“忧”是“挂念”,是“愁思”,是“担心”,真的在理,为何说到“爱”时,就是“奉献”“无私奉献”,甚至“超脱尘世”呢?

当然,同学们一定很是着急,这样下去,到底怎样才能写好高考作文,特别是关系类高考作文呢?其实,这种随意换搭的关系命题的思维方式不改变,都当考生是作家、诗人、美学家、哲学家去命题,实在难以有应对的高招。

袁卫星老师有一段关系类写作的指导文字,在这送给大家:

(1) 并列共存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独立见解”。

(2) 是非取舍关系

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3) 辩证关系

所谓辩证关系类作文,是指话题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写作时要抓住其中一面,写清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如“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正误”之间,就有着复杂的辩证关系,可以分为:①正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②负影响——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③零影响——写一个人秉公办事,不以感情左右对事物的认知;④“反影响”——认知的正误反过来影响感情的亲疏。

(4) 对立统一关系

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就没有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5) 并非绝对关系

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6) 主客关系

所谓主客关系,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还可以说明。或想象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如“人与路”“我与奥运”,这些是主客关系的话题。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

(7) 因果关系

指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我们可由因推到果;由果溯因。如上海市1988年高考作文“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进行议论。

(8) 喻意关系

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篇4

今天,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随着高考成绩一并揭晓。今年的《忧与爱》作文题倍受社会各界肯定,作为江苏多年高考作文阅卷负责人的何永康教授也专为快报写了一篇“引子”,他说,这个作文题“很可爱”!

因为保密要求,江苏每年提供给媒体的高考作文统称优秀作文,虽然其中有满分作文,但通常并不确指。而今年提供给快报的7篇佳作中,第一篇“逗小虫”就是一篇满分作文。有关人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的题出得好,所以佳作特别多。

“因为题目出得好,议论文、记叙文都很好写。”何永康说,忧和爱,是不要讨论的,但这个题目本身有难度,好的写得很好,差的也写得比较差,这就是好题目,很简单又很复杂。他进一步解释,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很可爱’,回到了语文本体,对中学作文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点评

议论文要有好“由头” 记叙文要有好“口子”

本版发表的优秀议论文,多有一个好的“由头”,如第一篇“逗小虫”,骆冬青教授在简评中指出:作者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何谓“由头”?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儿”。好的“由头”,均有益于议论文的生发。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杂文,基本上都有一个精彩的“由头”,如《最艺术的国家》的开头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斯言一出,下面揭露“中庸”的虚伪性就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了。好的“由头”从生活中来,如前面提及的“男人扮女人”和“逗小虫”。要想捕捉它,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也可以从阅读中来,一些有内涵的趣闻轶事,常常能够提炼出好的“由头”来。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如今高考作文中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太多了,读来令人疲倦。如果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了,况且,一旦有了好“由头”,你以下的行文议论,便容易触类旁通、有所拓展了。

本版发表的优秀记叙文,多有一个好的、小小的“口子”,如第三篇写“农民工乘绿皮车”。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写“农民工”,写“农民工子女”的相当多,但往往笼统地从大而空的“面”上下手,说他们如何辛苦,如何纯朴,如何高尚,如何无助,等等,读来大同小异。这一篇“绿皮火车”就不同了,它透过小小的“绿皮火车”的窗口,看到了农民工心底的“忧”和心底的“爱”,生动而又鲜活,单一而又杂多。诚可谓一枚小小的银针,刺到了最灵通、最敏感的“穴位”上,令生活的“大象”全身发麻,全身注电!黑格尔希望文艺家能用“小虫”去追赶、甚至超越生活的“大象”,道理就在这里。高考生固然不是“作家”,无须提这么高的要求,但学会从一个小小的“口子”打进去,继而扩大战果,挖掘、开拓,还是颇有必要的。

——何永康

忧与爱

(满分作文)

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

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授人以乐,谓之悲。“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

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

【简评】作者文心雕“虫”,却雕出了夭矫飞动的“龙”,或潜于渊,或飞于天,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文中,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起兴,妙在刻画入微、精思入微、体察入微,遂使文章生发出无穷感慨,既有道家的“齐物”,佛家的“慈悲”,又自有顿悟而来的“忧与爱的哲学”的灵光。由于注目于“最玄学的天空”,所以,最卑微的生灵也“关忧”“关爱”,也成为蕴含浩渺宇宙情怀的终极关切。

(骆冬青)

我出来打工三年了,今年第一次回家。

我攥着一张最廉价的票根挤进了这趟绿皮车,掺杂忧愁与欢爱伴着列车的呼啸掠过平原,穿过田野,趟过河流,绕过山川,驶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奔向父亲患风湿病的膝盖,冲向妻儿翘首期盼的身影。

绿皮车实在是太拥挤了,方便面的味道混杂着脚臭的味道实在让人窒息,小孩“哇哇”的哭叫声更是让人心烦意乱,但我却依旧爱着它,它让我归家的心有

了着落。

犹记得前几天在各大车站买票时,各式快速豪华列车标出的好处确实诱人,可是那昂贵的票价却也让我望洋兴叹,家里孩子还等着这笔钱交学费,老父亲还卧病在床,我不得不选择绿皮车,可是这样实惠的选择还能持续几年呢?我陷入忧虑。

夜晚成了呆在绿皮车上最难熬的时刻,疲惫和困意趁着夜色回到了乘客的身体中,人们纷纷打着呵欠,蜷缩着身子以各种姿势昏沉地睡去,买到车票的有的趴着睡去,有的扭曲着身子仰头睡去,邻座女孩映在窗户上的影子也在这暮色中变得模糊,好像在大声呼喊着什么,也许是在喊“回家”。我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临行前给儿子拍的唯一一张照片,三年里每每和妻儿打电话,妻子总会告诉我:“儿子又高了,儿子能帮爷爷奶奶做事了。”每每这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儿子那张稚嫩的脸蛋。绿皮车虽然拥挤,杂乱,但是却可以让我看见日思夜想的儿子,我深爱着这辆车。

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更多的是洋溢着欢乐,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带着对家的牵挂,挂着微笑,纷纷吹嘘比较自己的妻儿,笑声中尽是思念。

绿皮车很慢,它对每一个红灯心生畏惧,又对每一个绿灯心怀感激。它在每一个弯道战战兢兢,又在每一个直道摇头晃脑。它很羡慕身边飞驰的“同类”,偶尔也会担忧一下自己消逝的时候,一如我的担忧。

绿皮车继续行进着,我仿佛看到了儿子的笑容,母亲的身影„„

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幸好,这时,我在忧虑与欢爱中到家了。

【简评】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选取的视角和忧爱的对象。从一个外出打工三年才回家的农民工的视角,倾诉了对绿皮火车由衷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它有一天会被动车、高铁取代的担忧。以小见大,反映的其实是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担忧。视角新,立意高。(雷雨)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

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简评】本文构思巧妙。作者以探访者身份走进“杖藜叹世者”的心灵世界,触摸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聆听他们共同的大爱之音。几个生动感人的形象,寥寥数笔的议论,恰到好处地表明观点:古往今来所有伟大心灵一脉相承都是忧国忧民、爱国爱民。(潘大春)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

“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唉。”丑儿不觉竟应了。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简评】这篇幸福满满的父子卖瓜故事让人眼前一亮!你看,卖瓜前,父子从同忧到同去;卖瓜时,先是父忙子闲,一席妇人话让儿子震颤;然后父忙子帮,爱意洋溢;最后父留瓜慰子,其乐融融!淡淡的忧与浓浓的爱,在作者高妙、老到的文笔中尽情展现。真是构思颇具匠心,叙事跌宕起伏,细节意蕴丰厚,情感真挚深沉。

(薛明德)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 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

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不高兴地撅着小嘴。“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

十三岁时

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吱呀”一声„„

十八岁时

“妈,我紧张。”你紧锁着眉头。“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像平时一样,放松。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

三十岁时

“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这算什么呢?

四十五岁时

“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

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

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忧与爱高考零分作文 篇5

其次,把它看成“优与爱”的同学,我也不能饶了你。老师一个多月前就明文规定,高考作文不能用文言文。你们怎么可以把考题看成“优先与谁做?”的缩写呢?再说了,真要是那意思的话,也应该写成“孰与操先?”呀!

接着,我来说说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它首先让我想到了《让我欢喜让我忧》这首歌。我高考那些年,这歌很红,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回荡着:“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悠悠,恨悠悠。”出考题的老师们。你们弱爆了,早在前就已经有人写过《忧与爱》这个主题了。词作者是李宗盛,歌手是周华健。谢谢。

其次,它让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女优,一个是爱人。我想地球上大部分正常男人心中都有两个女人,一个是女优,一个是爱人。一个是鱼,一个是熊掌。两者兼得的话,一般都是鱼无所谓,但熊掌不答应。这样的矛盾,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还有,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优先和谁做这个问题。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教育局不但否定了文言文,更否定了正体字。别以为简体字里,忧与爱看上去完全不搭架。事实上,在正体字里,两个长得还挺像的。忧的正体是憂,爱的正体是愛。很明显。正体字里,两者的构字里,都有一个心。在正体中国里,“愛”由心生,而“憂”源自于“愛”的还不够,归根结底,也是愛的一部分。而在简体字里,爱无心,忧也无心。并且,爱和忧长得完全不像,仿佛从未认识过。

生在当下中国。

一个简体,一个正体。正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一个是女优,一个是爱人。我们每天被廉价、而无耻的女优榨干着精髓,内心苦苦思念着偏居一隅的岛国爱人。

生活在当下中国,我们爱无心,忧也无心。心去哪里了?我不知道。

心都不要了,何必在乎少一个其它字呢?

所以。

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篇6

高考作文点评:

◎最好写

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

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认为,对比广东的题目,湖北的高考(高考作文)作文题“科技的利与弊”可展开的面狭窄了很多。

在作家陈村看来,湖北的这个题目看似传统、老套,却最能真实表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文题。从“书信会不会被取代”出发讨论“科技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考生更容易从当下社会出发写成议论文。

◎最哲理

上海“闪过的微光”

对于上海的作文题,作家叶兆言认为可以给考生展开比较大的文学想象空间,“一篇难度大的高考作文题对于优秀的考生来说,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表现机会。”

叶兆言认为,现在不少省市的作文题喜欢给考生一段话,让学生看过之后“自由发挥”,“这句话里生活中微光的‘舍弃’成了既定事实,从作品中‘认出’成了必然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这种体会和经验,就意味着他们在考场将会乱写、胡写。”

◎最“天马”

北京“火车巡道员的故事”

作家蒋方舟认为,今年的北京作文题“材料很死板,规定了一个伟光正真善美的价值观,考生容易写出知音式的.空洞文章,不易思辨。”

作家方方则提出疑问:“那些山里的没见过火车的孩子怎么办?这个题目有点狭隘了。再加上那些十几岁整天忙于读书的孩子,很少知道巡道员的工作性质,没有体验就要发表感想,对他们而言太难。”

◎最“小资”

江苏“忧与爱”

对于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忧与爱》,作家马原认为适合考生把握,“考生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的忧愁与情感,把生活场景片段写出来”。但诗人杨克却认为,这个题目有一点“小资”。“考生在把握这类题目是切忌多愁善感、无病呻吟,能够写出考生个人真切情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周豫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雷雨 赖竞超 李培 周豫

与爱同行高考满分作文 篇7

“哎呦,哎呦,痛死了,该怎么办才好呀?”我两手抓着墙壁,想站起来,可是,却一次次徒劳地滑了下去。头发湿了,衣服湿了,鞋子湿了,双脚却又酸又麻,一点知觉也没有。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像个孩子似的不停地哭泣。我心里别提有多后悔了:早知道这条小巷崎岖不平,天还下着雨,我应该骑得慢点,现在倒好,成了这般狼狈样,唉……

这时,一个大哥哥走了过来,我立刻眼睛发光,心想救星总算到了,可是,大哥哥看到我像看到瘟神似的,皱着眉头,一声不坑地避开了,我黯然失色,心想现在的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会自找麻烦呢!接着,一个大叔过来了,又走过去了,大妈也走过来了。可是,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一个回头,没有一声问候,也就更不会有我所希望的关心和帮助了。

不知过了多久,双脚渐渐地有了知觉。我扶着墙,慢慢地站了起来,心却跌到了冰点:妈妈常说这是个温暖的社会,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么冷漠无情的,既然他们无情,不肯帮助我,那我以后也不再帮助别人,就让这世界不再温暖如春了吧!

创造

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也没有停的意思,似乎在喘息,在哭泣。

我骑着自行车,全神贯注地。忽然,一个苹果“咚咚咚”地向我跑来,我停下车,捡起苹果,抬头一望,原来是一位老奶奶,因为雨天路滑,三轮车一不留神翻了,车上的苹果四下飞跑。奶奶急了,连忙弯腰去捡,可是一车的苹果,哪有那么快能捡完?看着街上飞驰的车辆,再看看目不斜视的路人,我刚刚跨上自行车的脚又放了下来,上次摔跤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如果我不去帮着捡,那大部分的苹果都要被压烂了,那奶奶损失不是大了吗,我还是去帮帮奶奶吧。

于是,我穿行在车辆中,捡起一个又一个苹果。忽然发现,四散飞跑的苹果一下子少了,一看,原来不知不觉,很多人都加入了捡苹果的队伍,就连开车的大叔也是小心翼翼地绕着,尽量不碰到苹果。

这时,我似乎明白了那天妈妈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感觉不到爱的话,那就用你的手去创造爱。”

与爱同行高考满分作文 篇8

夜里的风铃声

天空黑压压的,像一口大黑锅倒扣在天上,风婆婆发了脾气,使劲地吹了几口冷风。令在被窝里的我感到凉嗖嗖的,我刚要起身去关上窗子,这时,我屋门外的风铃响了起来,定是妈妈,我赶紧装睡。从微眯的眼缝中,见到妈妈蹑手蹑脚地走到我窗前,轻轻地关上了窗子,而后扯平压严我的被子,盖上了一床毛毯,把我的几绺头发拨在耳后,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妈妈依旧轻轻地走了出去,留下的又是一阵悦耳动听的风铃声,经久不息……

雨中的伞

刚才还晴空万里,不知怎的,现在却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孤独地站在教室的走廊中,想冒雨回去。可转念一想,不行,那分明等于是买药吃,正在我彷徨不定时,一个平时嬉皮笑脸的男生走了过来,看到没带伞的我,调皮地说:“怎么?没带伞,我把伞借给你。”我执拗地把头扭向了一边。“女孩子不能淋雨,淋雨对身体不好,回去以后会感冒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抱着头冲进了雨帘中。留在我手中的是一把余温未退的温暖之伞,我的眼睛湿润了。大雨过后,天空中架起了一道彩虹,那么明艳……

路边的修鞋摊

唉,真倒霉!真应了那句俗语“关键时刻掉链子”。越要迟到了,只穿了三天的新鞋鞋跟却断掉了。此刻的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刚巧路边有一个修鞋摊,我欣喜若狂快蹦了过去,一摸口袋,不好,没带钱,修鞋师傅看了看我脚上的鞋,又看了看我脸上为难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让我把鞋脱下来,一边用娴熟的手法修着一边对我说:“出门在外谁没遇到困难,只有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爱,整个社会才会和谐,我修鞋不图报酬,只要能为大家带来帮助,我就觉得很快乐了。”说完,他把鞋递到了我手中,微笑着对我说:“赶快忙去吧,别耽误了正事。”修车的师傅的微笑让我有一种如沐春光的感觉,心里暖暖的……

漫漫人生路上,总会有爱的陪伴在我们身边。爱像一束阳光,照亮世界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愿我们的人生都有爱的陪伴。

与爱同行,亲情会变得更加的温暖。

与爱同行,友情会变得更加的浓厚。

忧与爱作文 篇9

父母的爱,是我们的归宿;父母的关心,是润泽我们心灵的一缕清泉。因为有了这份爱,也便有了责任的存在。那份责任,是永远的牵挂与担忧。它会久久的驻足,驻足在暖人心扉的每一刻。

诗中的游子身处异乡,各方儿女亦是如此,究竟何处才是他们心灵的抚慰?

是家!也只有父母那牵系着忧与爱的缕缕银丝,无时无刻不伴着游子的点点触心,滴滴

带着天空渐变的昏暗,是月的临近。与往日同样的温婉、明丽,庄的大家闺秀,

 

几只流萤从空中划过,耀眼的萤火浮动着,点燃了乡村的夜晚,也点燃了游子与父母互相牵思的心灯。映过苍穹明月,向远方的他们各自捎去那份不曾憩息过的爱与思念……

即便无法选择我们的去路,即便那坎坷化作了你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但记住,父母的爱永远不会磨灭,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担忧,也会是儿女独有的享受!

月影东移,夜露沾衣的情境,却更加透出了来自四面八方寄托于月亮传递的爱意以及由衷的忧心。

丝丝的茶香,缕缕的热气,每一次扑入儿女的内心深处,那是因为爱勾起的点点絮絮……

忧与爱作文 篇10

你说:这是爱你的忧愁。

我问:为何你有时泪水直流?

你说:这是爱你的忧愁。

你,我的母亲,你的爱与忧陪伴着我,将带入光明的未来。

――题记

踩着八月份的尾巴,我来到了原来梦寐以求的高中。燥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的风,道路两旁高大的绿荫在太阳下显得格外刺眼,白花花的,很不舒服。

母亲站在学校的门口,一步三回头,一面向我摆手,一面喊着:回去吧,这儿太阳太大了,你回去吧。一个佝偻而瘦小的背影猛地撞入我的眼里,如此的陌生,我像是第一次打量着母亲的背影。家庭繁劳的担子压弯了她的腰,生活冷冽的寒风吹白了她的发。我的眼眶有些温润了,感觉有一丝悲凉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就这样呆呆地站在太阳底下。

母亲身影还远,我突然回过神来,向母亲跑去。一把抓住母亲的手,好像这样就可以抓住心里的那一泉甘流。母亲被我惊了一下,而后又关心地说:怎么不在树荫下等我,跟过来干吗,这么热的天很容易中暑的。

我点了点头:嗯,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母亲用她满是沟壑的手在我的手背上拍了拍,好啦,快回去吧,到了一中学习生活要靠自己了,以后我不在你身边,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按时吃早饭,你有胃病要好好调理。要记得晚上盖好被子,你身体差容易感冒,每次都难以痊愈……

丝丝凉风,吹动着树叶沙沙作响。句句话语,浸润着我枯涸的心。

我忍着眼角的微红,注视着你苍老的面容,吟听着你淳淳的教诲。我看到你眼角的红润,我听到你言语间的鼻音。母亲,我知道,你这是放心不下我。在多少过往中,你为我而操劳,又在多少过往中,你为我而忧伤。

母亲别过头,不想让我看到她眼角的泪水,笑着说:走了,好好学习。说罢,便离开了。

2012江苏卷作文--忧与爱 篇11

忧与爱,其实一体,同源之水,同根之木。是手背和手心。忧是果,爱是因;忧是表,爱是里。爱则生忧。

忧即是爱,爱才有忧。

看到花儿美丽就把它摘下来的人是不爱花的,任凭它在几天后凋萎,或者闻了几闻,揉了几揉就扔了。因为他们是不会为花的生命而忧心爱惜的。爱花的人,不仅爱花的颜色,也爱花的绿叶。为花的凋残而忧心;为绿叶的零落而叹惜。他们绝不会摘花、挖花,只会高兴地欣赏,愿意让花儿自然地生长。

揠苗助长的人是不爱庄稼的,他脑子里想的只是早日收成,他也不会替庄稼忧虑。

宝玉是真心爱女性的:看平儿被打,就忧她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周旋于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今儿还遭荼毒,也就薄命的很了。因而又伤感起来。听说呆霸王要取夏金桂,就为香菱耽心虑后。鲁迅说宝玉对女孩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我想这一种有忧有虑,才是真爱吧。

贾琏是不会替哪个女子忧虑的,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

爱则多忧,多忧生怕。

因为害怕,你会紧握手中的沙子,沙子就慢慢的越流越少;你会合上双手中的水,水也就慢慢溢出。爱也如此,你越是爱,就越是忧,就越是害怕,你会紧紧地握住你的爱,于是爱也感觉到了压力,约束,就想挣脱、挣扎;你会更加力的握住,爱也会挣扎、挣脱的愈发厉害,最后,爱成了恨、成了仇。

恋爱中的情人,婚姻中的爱人,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其中感受最明显的。因为爱,所以忧,所以时刻关心着,在哪儿,和谁在一起,钱在花哪儿,想的多了,得时刻跟着,即使是3G手机也不能让他(她)放心,因为还有更多的跟踪和反跟踪的技术,于是感觉到了约束,不自由,而那一位还很委曲,我对你多忠心哪?洗衣、做饭,不社交,不照顾自己……

家庭中的孩子也是如此,爱到了极点,就会使孩子的叛逆心更加厉害,而远离父母,这两年,因为爱孩子太过,而导致孩子弑亲的极端案例也不少见,其实,这种过多的爱和忧是大可不必的,这其实是一种占有式的爱,实际上是爱自己,因为是我的恋人、爱人,就得时刻有义务向我汇报;因为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有权知道一切,需要按我的方式生活和奋斗。这种爱是自私的占有式的爱,这种忧也就多余。

或者说:这种爱也有点自卑,自怜。这种爱生的忧也就可卑、可怜。爱若放开,忧亦放下。

爱亦累人,忧亦累已。过多的爱和忧不仅累人,也累了自己。不若放开,相忘于江湖。即使在一个家庭,也需要各自有个自我的空间。

自然界的动物倒很放得开,孩子大了,就要各自谋生,离开父母。人类的情感多吧,恨不得自己给孩子养老送终。

其实你把手伸平,沙子会老老实实在你的手中;你双手捧着水,不要合紧,水还在你掌中。

对爱而不自信,会忧虑尤甚。以至于伤身,伤害对方。不若让爱自由,守护而不限制,关心而不关闭;帮助而不替代,支持而不约束。这时的爱,我想会长久,而且不会多忧。彼此才不会伤害,才能享受彼此的爱意。

人间的爱,男女之间,长幼之间,倘若无忧,不是真爱,但若因爱生忧,为忧所苦,那种爱也不是真爱。

其实,如果爱得不到回应,忧亦何益,聪明的人该学会放开了。也许爱才会长久。

忧与爱作文800字 篇12

母亲拉着我,慌忙推开候车室的大门。鼎沸的人声顿时淹没了气喘吁吁的我们。母亲满脸焦急,不断地向四处张望。很快,这一份焦急被安心取代,因为大厅正中的屏幕上显示,离我所乘坐的那班车出发还有一段时间。

母亲拍拍依旧起伏不定的胸口,长呼出一口气:“还好,还有时间!”而我却闷闷不乐地小声道:“若不是你给我报名去什么夏令营,我们至于受这罪吗?”是啊,正是因为那夏令营,我必须独自一人踏上那列火车,去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而这,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母亲似乎是没有听到,将我按在椅子上,便自顾自地整理起行李来。夜晚似乎阻止不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候车室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母亲竟成为这热闹中的一道“风景”。只见她摊开巨大的行李箱,一件件细细地数着,嘴里不时唠叨着:“临走前太匆忙了,不知东西都备齐了没有?儿子,这儿放着牙刷和毛巾,牙膏在那儿,换洗衣服放这个包里……”母亲毫不忌讳地说着,丝毫不在意周围好奇的目光。而我却恼羞异常,尤其在听到周围“吃吃”的笑声后,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我低吼一声:“妈!”可母亲好像没有听见,如数家珍地向我汇报行李箱的内部构造。

周围的目光更密集地投向这里。我的怒气在长久的压抑下终于爆发。我快步走到母亲旁边,夺过箱子,“叭”地一声合上,如同一声巨响,将母亲的笑容炸碎。“收拾什么?有什么好收拾的?反正在外面,我一个人照顾得了自己!”

一连串的话语后,是长久的沉默。我读不懂母亲眼中闪烁的是何种光芒。当广播报点后,我便迅速转身,逃也似地跑进那列火车。这趟旅程,注定是不欢的吧?

一声声响动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惊诧地发现,母亲竟站在车窗外,拍打着玻璃。泪水,自她的眼眶中溢出,如一根银色的丝线,在残月的照耀下发出不舍的光。

她不够高。她努力踮起脚。她在我面前的窗上哈了一口气,写下了“一路小心”……

在那一刻,我陡然哭了,一如所有做错事的孩子,乞求母亲的宽恕。母亲拍拍车窗,如同平时摸着我的头。

上一篇:隔世落花香飘轮回美文下一篇:“风雨同担携手抗疫-难忘的”留学生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