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阅读公开课

2024-12-09

初三数学阅读公开课(精选8篇)

初三数学阅读公开课 篇1

初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 孝泉中学

龙跃辉

题: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选择简便解法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加以定义的,在学习概念之后又用于解直角三角形,不仅是知识的循环,还突显出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重要作用,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本节课内容就是介绍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是三角函数知识运用的最基础部分。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6个,三个角,三条边)

2、中(),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5个,a、b、c、A、B)3、a、b、c、A、B这5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三边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互余)

(3)边、角之间的关系:

思考;对于锐角B,也有上面的边角关系吗?

4、有了上面的关系,可以发现,如果知道了五个元素中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三个元素,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已知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一系列的相似三角形。

5、如果对一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外),知道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这个直角三角形就唯一确定,那么如何求出其余元素?有哪些关系式可以运用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课题:解直角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提问:已知两个元素有几种情况?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有两种情况:①已知两边②已知一边、一角 例1:在 中,,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问题:

1、本题已知什么?所求的元素有哪些?

2、求哪一个未知元素最简单?(另一个锐角A,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边a、b与边c和 B有什么关系?如何求? 问题:

1、上述是利用 B来求边a、b,能否利用 A求a、b呢?

2、求出a后求b还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①在计算时应尽量使用原始数据,这样可减小误差,防止错误扩大化。②应避免开方运算,使求解简便。

3、完成本题后,请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个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巩固练习:P103练习1,找学生完成

问题:利用练习第1题、第2小题请小结“已知两边,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点评:先求另外一条边,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角,或先求一角,利用互余求另一角。

教师总结: 事实上,解直角三角形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如何利用它求三角形面积。

例2:如图,在 中,求三角形面积S。

问题:

1、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

2、如何作高线?

3、在所作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属于哪一类解直角三角形,是否要求出所有其余元素? 点评:此例得出 即 的面积

猜想: 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以及夹角B或a、b及夹角A表示呢?课后请同学们验证你的猜想。

三、课堂小结,巩固所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归纳,教师点评:

(1)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余的元素,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

(2)要多观察、多归纳,去总结、去发现一般的解题规律。

四、布置作业

P92,练习2、3题 附:板书设计

25.3解直角三角形

一、概念;

二、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

例1

例2

初三数学阅读公开课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初二英语学习相较于初一也有了较大的不同。初二英语学习,虽然基本知识结构并无太大变化,但是阅读量增大了,而且文章中的知识点也非常多,于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比较难学、存在阅读障碍。因此,如何上好初二英语阅读课、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教学成为老师们首要关注的问题。那么,阅读教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教学、如何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如何检测阅读教学效果呢?

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定教学目标

1.储备信息、分析教学材料。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大量的信息收集储备。解读《英语课程标准》,参考教材,分析教科书等,从而准确发现当次课在整个话题中的地位及作为,这些都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保证课堂的科学、流畅。以我上的公开课为例。授课内容为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3 Topic2 Section C.该话题通过学习关于音乐的种类、乐器、音乐家的故事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同时以此为载体训练学生在该话题上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按照话题教材的设置,Section A和Section B为听说课,而本次公开课Section C为读写课。本次课读写活动旨在训练学生能读懂与音乐相关的小故事,并能通过书面活动表达个人喜爱的音乐类型以及对不同类型的看法。

2.准确定位、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准确定位了授课内容在整个话题中的位置和作用,这也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设定的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3 Topic2 Section C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读懂关于作曲家莫扎特故事的短文;

能描述并写出自己最喜爱的音乐家的短文。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技巧、克服阅读障碍;

巩固阅读、加强写作,提升读(阅读)写(写作)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

通过音乐鉴赏和介绍乐器、音乐家等,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二、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加强阅读策略的渗透意识

在确定好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设计又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时时关注阅读技巧的指导和阅读策略的渗透。接下来,我就根据所开公开课的具体教学步骤进行展开讨论。

1.热身、复习及导入。热身、复习及导入这三个部分在一堂课的前段,为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埋下伏笔。它们看似各成一体,却又围绕话题、环环相扣。本次的公开课,围绕本话题关于音乐的主题,将课程定义为音乐鉴赏课。因此,热身环节设计的是师生同唱在Section A中介绍到的My heart will go on,现场师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效果很好;然后判断其音乐类型、复习所学分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常说英语课堂导人的好坏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谈话导入、歌曲导入、悬念导入以及竞赛导入法。而此次公开课,我设计的导入方式是音乐欣赏。播放莫扎特的代表作品,从而引入新课。

2.三段式阅读教学。按照教学环节,目前阅读课教学大多采用经典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读前环节(Pre-reading)、读中环节(While和读后环节(Post-reading)。在这个三段式的阅读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阅读策略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据我们所知,英语教学是初二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而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教学内容。阅读策略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充分理解和学习文章而进行猜测(predict)、确认predict结果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而采取的阅读方法或者说阅读技巧。因此,渗透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强化阅读策略意识。接下来,我将根据阅读教学经典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解读。

(1)Pre-reading读前环节。读前任务的设计,目的在于先熟悉新课内容,通过问答、free talk等形式,让学生们大胆预测(predict)新课要谈论的主题。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现场授课情况引出部分目标词汇。阅读课并不提倡将所有生词像听说课那样先引出,而更多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

( 2 ) W h i l e - r e a d i n g读中环节。读中环节是通过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细读(Careful Reading)等步骤对文本进行解读。

1)略读(Skimming)。此环节旨在了解文章大意,设计的问题也多为判断主旨大意题。可以请学生们快速浏览文章或者观看flash。阅读策略上引导学生通过浏览首尾段落和其余段落的主题句,快速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关注关键词汇。

2)扫读(Scanning)。扫读是略读的延续,依然关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我这堂公开课扫读环节设计的是再次浏览文章、概括各段段落大意。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面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而阅读策略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从整体到局部,从而对全文有个完整的认识。

3)细读(Careful Reading)。也可以换个说法,叫做找读(Search Reading)。就是详细阅读文章、寻找和预设主题有关的信息。所以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上,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和预设主题相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在文章中做标记。此次公开课,在细读(Careful Reading)环节设计了两步:细读填表和细读回答问题。而这两个步骤也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

4)再读。通过略读(Skimming)、扫读(Scanning)、细读(Careful Reading)这三个环节,学生们对文章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是引导他们齐读文章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标注语言点,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清除阅读障碍。

(3)Post-reading读后环节。读后阶段通常指的是巩固和拓展环节,教师们可以设计很多不同的活动来检测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不仅可以检测阅读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

3.阅读延伸。教学中常常设计在Project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体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本节公开课,学习了音乐家莫扎特的小故事、欣赏了莫扎特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这个话题的兴趣。于是设计了两个任务:

(1)Survey(调查),请学生们去采访同学们最喜欢的音乐家,同时也可提供一下问题给学生参考。如: Who is your favorite musician ?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

Why do you like him/her ?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her when he/she was young ?

(2) Write a short passage.这个环节的设计让阅读教学从读落实到写作上,并且培养了学生将表格转换为短文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探究总结阅读课型的教学方式

毫无疑问,在初二英语学习中,阅读的教与学是重中之重。教师们应当注重每次阅读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带着探究的精神去发现、总结阅读课型的科学教授方式。通过回顾阅读教学--分析教学效果--寻找问题--总结教学方法的过程,从而真正把握好阅读课的教学。

初三数学阅读公开课 篇3

关键词:二氧化碳性质;公开课;实验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5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二氧化碳是学生继学习氧气后,又一非常重要的气体。在氧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般学习规律即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制取方法,同时,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及基本用途,所以本节课着重实验部分,充分利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突破原有的实验定式,优化实验方案,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客观上缩短了课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1]。

1 实验1 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大小

图1、图2和图3是常见的比较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大小的方法。如图1是比较常见的教师演示实验,若倾倒二氧化碳时速度过快,造成二氧化碳刚倒入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对二氧化碳密度作出错误结论[2]。如图2在铁架台上吊一平衡杠杆,两边挂两个纸袋,往其中一侧倾倒二氧化碳,杠杆发生倾斜,该实验缺乏趣味性,且稍有空气流动,就容易失败。如图3在托盘天平两侧放置两个烧杯,调节平衡,往其中一个烧杯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克/升,如托盘两边的烧杯都是50毫升规格,则向一边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引起的质量变化理论上不足0.1克,灵敏性较差,实验现象不明显。

1.1 实验仪器及用品

试管、T型玻璃管、玻璃导管、单孔塞、碳酸饮料、澄清石灰水

1.2 实验装置

如图4所示。

1.3 实验操作

(1)按照图4连接装置,在上下两个试管中均装入澄清石灰水。

(2)两根导管分别伸入石灰水,略微振荡碳酸饮料。

(3)对比观察T型管两端连接导管对应的石灰水变化情况。

1.4 实验注意事项

(1)T型玻璃管需要呈图4所示放置,可以允许气体向上或向下流动。

(2)碳酸饮料略微振荡,幅度不宜过大,避免液体进入T型玻璃管。

(3)注意连接部分的气密性。

(4)连接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需要的二氧化碳量较多。

1.5 实验改进的优点

(1)实验成功率高,实验现象明显,容易操作。

(2)对比实验,通过使用T型管,将无形的气体流动变成有形,学生能感知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下方导管流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上下两支试管形成鲜明对比。

(3)碳酸饮料振荡直接得到二氧化碳,节省了制取、收集及储存二氧化碳的操作

2 实验2 二氧化碳溶解性测定

图5、图6都可以用来证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如图5,往装满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中倒水,拧紧瓶盖,充分振荡,观察到瓶子变瘪;如图6,将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但这两个实验都需要预先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备用,实验准备工作比较繁重或者当场收集二氧化碳,会造成实验时间过长。

变换思维角度,能否有节省实验准备时间、精简实验操作同时能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首先解决气体来源,选择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经查阅资料,雪碧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1361 mol/L[3],大约1体积水中含3体积的二氧化碳。再解决装置问题,我们从2013年普陀区中考化学质量抽查试卷中提到利用针筒将黄绿色的氯气与水混合,达到饱和状态时测定氯气的溶解性,以及付小勤老师在“初三化学若干演示实验的改进”[4]一文中多处使用针筒进行气体实验得到灵感,可以利用针筒进行该实验。

2.1 实验仪器及用品

60毫升针筒、烧杯、未开封的碳酸饮料(1瓶)、蒸馏水

2.2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如图7所示。

2.3 实验操作

(1)用不带针头的针筒抽取20毫升水。

(2)略微振荡碳酸饮料。

(3)带上针头,从碳酸饮料瓶上方侧壁穿刺。

(4)抽取至少20毫升以上的二氧化碳气体,读数。

(5)去掉针头,用大拇指按住注射孔,充分振荡。

(6)观察针筒示数变化。

2.4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试题中图示的是气液已经混合的体系,并没有交代到底是先抽气体还是先抽水,笔者尝试用针筒先抽取二氧化碳气体,再抽取水,但发现内压过大,水很难抽取上来。

(2)注意在振荡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造成二氧化碳气体大量逸出;同时抽取过多的气体造成针筒内压力过大,会挤压出一部分的水;如第一次实验失败,二氧化碳的量就不够第二次实验。

(3)从侧壁插入针头,针头尽量往上,避免吸入液体,造成实验失败。

(4)抽取气体量与水的比例至少大于1,同时充分振荡,确保二氧化碳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2.5 实验改进的优点

(1)使用碳酸饮料节省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的时间,且保证气体的用量以及纯度,整个实验从抽取水到抽取二氧化碳再到充分振荡,耗时约为3分钟左右。

(2)针筒上带有刻度,不仅可以得到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结论,还可以精确进行读数,多次实验数据得到1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约为0.8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气体,从定性认识上升到了定量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及针筒就可以进行气体溶解性测定实验,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3 实验3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造干冰

理论上通常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在低温高压下先液化然后固化(如图8),压缩得到干冰,条件苛刻,在学校教学无法完成;若使用市面上制干冰机制干冰需要2500元以上不等,价格昂贵;若直接购买干冰约为15元每公斤,但易升华不好保存。

3.4 实验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不可用手触碰灭火器的金属部位,液体二氧化碳转化气体时,整个灭火器金属部分温度非常低,易造成冻伤,在实验中需要佩戴手套进行操作。

(2)用干布缠绕住封口,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从袋口散逸出去,如温度达不到理想的变化,易造成实验失败。

(3)收纳袋需要预先扎好一些小孔,避免内压过大造成破裂。

(4)二氧化碳灭火器中液体二氧化碳应尽量多,一次按压可以得到较大量的气体,同时可以提供足够的低温,若灭火器中液体二氧化碳仅剩一半或更少,按压后只能观察到产生气体,收纳袋中没有白色固体形成。

查阅资料发现在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储存有液体二氧化碳,工作原理是打开阀门后,减压使得液体二氧化碳转化成气体,此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喷嘴口处形成非常低的温度。可以利用这个温度,将一部分液体二氧化碳气化,另一部分受到温度的骤然下降,发生状态改变,形成固体二氧化碳。

3.1 实验仪器及用品

二氧化碳灭火器、收纳袋、干布、手套

3.2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如图9所示。

3.3 实验操作

(1)在透明收纳袋上预先用细针扎好小孔。

(2)用收纳袋套住灭火器的喷嘴,抽紧袋口。

(3)用干布缠绕住袋口。

(4)用手握住干布部分,去掉灭火器安全锁,用力按压阀门。

(5)在收纳袋中得到未压缩的白色干冰固体(如图10所示)

3.5 实验改进的优点

(1)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随时制备固体干冰,操作简单,一次按压可得到较多量的固体,利用零下温度计测定温度,可以达到零下70多度,可以保持固体状态5~6分钟左右。

(2)2公斤装的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约250元,可以制备10次左右固体,价格适中。

(3)使用透明的收纳袋代替布袋,可视性效果好,能观察到气体触碰到收纳袋壁后变成白色固体的过程。

(4)按压阀门时伴随有巨大的声响,实验效果震撼。

(5)制得的干冰放于容器中,可以接着做后续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避免了后期再次制备气体,物质得到了充分利用。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它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师更应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程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

[2]周玉枝.美好的化学实验[M].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部,2012.

[3]朱子丰,何凤云,陈凯,赵钧若.定量测定雪碧中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的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5):12~13.

高港初三政治公开课教案 篇4

胡庄中学 田加正 2009-9-22

第一单元 了解国情 了解制度

第一节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学生能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教学难点 我国处于社主义会初级阶段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里面,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几个影响中国伟人?

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承前启后的领导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2.新闻播报,引出国情

想一想:我国已经进入是发达国家行列对吗? 二.活动1:探究园 “ 国情透视” P2-3 1.上述几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情的哪些方面?

2.请根据上述图片或借助其他资料说说我国发展存在哪些有利条件和

不利因素。

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和主要表现?

历史原因: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表现:(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地区发展不平衡

(3)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高(4)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不发达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21世纪中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认识国情的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课堂讨论:你说我说(2)新闻点击:我国主要矛盾的表现

2.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 本课小结

六课堂练习

七课后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了解国情 了解制度

第一节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的成就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特点(2)时间(3)两层含义 4.意义

二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 2.根本任务

现代文阅读公开课学案4 篇5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学习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答题。学习步骤:

一、考点点击:

(一)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

(二)考点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6.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重要句子”的类型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二、高考回眸

(一)考题概述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四川省06、07、08及11年涉及。

(二)考题再现 1、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参考答案】(“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08年四川卷《我爱水》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3、11年全国卷《针挑土》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交代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4、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11年重庆卷《论诚意》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6、11年广东卷《梁宗岱先生》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参考答案】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11年山东卷《审丑》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2)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无定此时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三)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三、分类讲解,学生动手总结答题方法

(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1、课文链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理解: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作一个节日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答:

(二)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1、课文链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2)答题模式:

3、课堂训练: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答案:

(三)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1、课文链接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解析: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成分);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

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

2、学生分析答案、小结:(1)解题思路:

3、交流: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答案:①。(1分)②。(2分)③。(1分)

四、课堂总结

(一)总结“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答题步骤

(二)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语感,灵活运用。

五、训练:

《三维设计》专题检测(十四)《阅读是一种孤独》毕淑敏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学习重难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及答题模式,学会答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月考中,你觉得最难的或者是你得分率最低的是什么题呢?(生答:现代文阅读)诚然,文学作品常常给我们美的熏陶,但有时,我们又觉得她很神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二、现代文阅读考点点击:

现代文阅读题在四川高考卷中总分为22分,共分为四道大题,分值通常为一题4分,其余三题分别是6分;涉及到的高考考点详见学案。

三、关于“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请同学们看一道高考题06年四川卷《乡村的瓦》第14题,请问它考查的是什么?(生答:理解句子的含义)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展示ppt “学习目标”、“考纲要求”、“重要句子的类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纲要求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师总结: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ppt)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二、高考回眸

(一)考题概述(ppt)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10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11年高考五个省市涉及,四川省06、07、08及11年涉及。考题再现

师:我们在做题之前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我们答什么,从而找到答题方向。阅读以下高考题,请同学们总结该类考题有哪些提问方式 1、08年四川卷《我爱水》(ppt)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参考答案](1)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2、11年全国卷《针挑土》(ppt)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参考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交代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3、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ppt)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4、11年重庆卷《论诚意》(ppt)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5、11年广东卷《梁宗岱先生》(ppt)

21.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如果有人长期埋头于硬性的研究之中,忘了活着是什么滋味,他应该看看宗岱,便有所邻会。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灰心失望,他应该看看宗岱那双眼中的火焰和宗岱那湿润的双唇的颤动,便可唤醒自己对世界应有的兴趣。)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参考答案】高度赞扬了梁宗岱先生仁爱生活、激情似火、热爱生命、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号召人们像梁宗岱先生学习,用激情点燃生命之火,用乐观豁达面对生活,热爱生命和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11年山东卷《审丑》

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2)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参考答案】(1)侧面描写,通过“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心理感受),表现出无定此时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三)总结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第三种提问方式也可以归结到“赏析散文的技巧”中)

三、分类讲解,学生动手总结答题模式

(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ppt)

1、课文链接(ppt)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理解: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作一个节日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师:这是选自我们课本中哪篇文章?是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请同学们根据答案总结概括答题思路。生:答)

2、小结解题思路:(ppt)

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第三步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3、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

4、课堂训练:

师:同学们,方法的掌握重在实践。那就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讲解的答题方法,先修改、完善你学案上这题的答案,我将请同学说出你的解题思路及答案。(ppt)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生答,师打分并指出不足,然后展示参考答案。

(ppt)答案: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二)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ppt)

师:文章中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的修辞、表现手法,这种句子也是我们理解的重点。请看这句:

1、课文链接(ppt)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答案。)理解: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点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析作用)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情感)

小结解题思路:

第一步 分析句子,确定句子使用的手法; 第二步 “还原”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三步 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课堂训练:(ppt)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生展示答案,学生评价并打分。师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

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三)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ppt)

师:它如果是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单句,这就需要我们划出主干,理清修饰成分,进而再进行分析理解;如果是复句,那就需要我们理清分句间的关系,再结合上下文对每个分句进行逐一分析理解。

1、课文链接(ppt)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解析: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状语;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

2、小结解题思路:(ppt)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结构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次序组织答案

3、修改答案、小组交流:(ppt)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

答案:①面对世道的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可以抱怨发牢骚。(1分)②更要发挥潜能,尽力争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2分)③真的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1分)

四、课堂小结

(一)今天,我们学习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下面老师总结答题步骤(ppt)第一步 分析句子

第二步 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

第三步 组织答案(师:关于这个分点作答,我要特别解释一下,我们发现很多高考句子含意题答案都没有分点,所以我们答案是否分点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分值多少,二看句子内涵是否丰富。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就不用分点,需要分点的答案每点之间要留出空格。)

(二)注意:(ppt)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要综合运用。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语感,灵活运用。

五、训练:

中班数学公开课 篇6

第十课 复习数字1-8(公开课)

一、活动目标

1、复习8以内的数字,并且知道实际意义;

2、巩固对数字1~8的认识;

3、了解巩固1~8的数字顺序,了解序数和数字的顺序;

二、活动准备

1、课程软件;

2、准备:音乐:牛奶歌,幸福拍手歌。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牛奶歌》

老师:小朋友们快快来,一起看看牛奶厂快乐的奶牛吧,跟着老师一起来吧。老师:回到自己的小作为坐好吧。

(二)、问好

老师:hello,大家好,我是雪飞老师,欢迎小朋友来到雪飞老师的数学课堂,拍拍小手欢迎。那么谁来第一个介绍自己,让大家都认识一下呢?(小朋友介绍)欢迎欢迎小朋友们。

老师上课,有一个规则,有哪位小朋友上课积极回答雪飞老师的问题,我们呢,就拍拍自己的小手,并且说:“hi hi great,hi hi hi great”,小手准备,1、2,“hi hi great,hi hi hi great”。

(三)、教学游戏

(一):

老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小耳朵啦,谁能听得又清楚,又正确?听的时候,嘘,不要说话哦!

数字读音大比拼:根据提示音点击正确的数字。

游戏操作:提示音说到是几,就用鼠标点击画面给出的8张数字卡片其中的一张。如:提示音说道5,就点击8张数字卡片中的5。答对直接进入下一关卡(8张数字卡片顺序自动改变)。如果答错,数字卡片会出现一个红叉,直到答对在进入下一轮。全部通关后,画面会出现一个手拿奖杯的卡通人,向你祝贺!老师:“小朋友1和3之间的数字是几?” 老师:“小朋友8前面的有几个数?”

老师:“小朋友7和5之间的数字是几?”小朋友们,仔细听,好好看,认真思考哦!

全脑开发课程 公开课教案

(四)、教学游戏

(二)老师:开火车喽,谁的火车开的快?

数字火车排序列:把8个数字按照顺序排列起来。

游戏操作:1画面会有8节火车车厢,上面标有1-8的8个数字。按照1-8顺序把数字排在火车头后面。如果拖错车厢会自动回到原来位置,拖对车厢会粘到阴影位置;有时火车后面的阴影位置会有车厢出现,就不用管了。关卡完成后小火车会自动的开起来,点击继续可以进入下一关卡,共有3关。

老师:“小火车最后一节车厢是几?” 老师:“第四节车厢后面是第几节车厢?” 老师:“第三节车厢后面是第几节车厢?”

(五)、教学游戏

(三)老师:现在,小朋友们,老师要给大家分水果了。

数字水果连连连:把两边相同数量的物品和中间数字连起来。

游戏操作:进入画面,左、右侧各会有一排打乱顺序的物品,中间一排会有1-8的8个打乱顺序的数字。先把左侧的物品和中间的数字连到一起,再把中间的数字和右侧的物品连到一起。如果连错会没有横线出现,需要再次连接。过关后,会出现一个奖杯画面。两排物品和数字都会有红点,必须红点与红点连好,才能过关。老师:“菠萝和数字几连到一起?” 老师:“那种水果最多?” 老师:“那种水果最少?”

(六)、再见(幸福拍手歌)

如何上好初三数学复习课 篇7

一、复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1.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 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相结合。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 使学生受到锻炼, 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 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在总复习中,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极其重要的。

3.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使他们经过努力, 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 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这一指导原则, 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需要教师在复习中精心安排, 正确对待。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尊重学生。

学生没有学会, 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 先要作自我检讨, 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 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

2. 理解学生。

学生对复习课不感兴趣, 教师应当冷静地分析原因, 必要时可召开一个“我喜欢怎样的复习课”主题班会。经过面对面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心贴得更紧了, 同时也为改革复习课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3. 相信学生。

复习课若能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分类, 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 体验成功快乐, 唤起学习的热情。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为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我们应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组织教学, 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 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 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回答问题, 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

三、利用“典范练习”, 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 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 产生解题方法就各异, 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 开拓学生思路, 优化解题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 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多层次变换, 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 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这样的训练可以克服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 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5. 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通过这类问题的练习, 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 鼓励他们去探索、去争论,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狠抓技能训练,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数学总复习中, 特别是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第一, 准确性。准确性是数学基本技能的第一要素, 数学是一门有绝对确定答案的科学, 要求在解题过程中遵循准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 在运算、推理、作图和所得结论中都准确无误。第二, 速度。近年来的各种入学考试越来越注重解题速度, 其中就有对基本技能的考查因素。第三, 协调性。能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 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如。

五、采用具有直接效应的有效复习方法

首先, 走出认识误区, 强化目标意识。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 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 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 使知识得到巩固, 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8

1、学习2、3的相邻数,感知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2、能发现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初步发展推理能力,进一步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一份操作学具(小企鹅4个、冰房子1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出示课件并播放PPT1。

1、师:今天极地世界来了几位新成员,可热闹啦,他们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来摇又摆。会是谁呢?

来,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拍4下把他们请出来1.2.3.4。

播放PPT2出现4只不同的企鹅。

2、师:有礼貌的孩子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副班老师拟音:小朋友你们好。

3、师:咦,一共来了几只企鹅?你是怎么数的?

4、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

(1)师:仔细看,他们都一样吗?

幼:围巾的颜色不一样。

师:恩,观察的真仔细。

(2)师:我最喜欢戴红色围巾的企鹅,她的名字叫小红,你最喜欢哪一只企鹅?她的名字可能是……

师:大家都举手,既然大家都想说,那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现在一共来了4位新成员,她们是小红、小黄、小蓝、小绿。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掌声欢迎。

师:欢迎来到极地世界,现在请欣赏捉鱼大赛。

二、引导幼儿感知多1少1的关系

1、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谁捉了几条鱼”,感知数物对应。

(1)师:哇,捉鱼大赛开始啦,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比赛情况?说清楚谁捉了几条鱼。

PPT3出现小红、小绿、及鱼和数字。

1条鱼用数字1表示……

谁多谁少?2比1多1,1比2少1。

(2)师:接着出场的是小黄,注意听“小黄捉的鱼比小绿捉的多一条”那小黄捉了几条呢?

PPT4出现小黄。

幼:3条

师:比2多1就是三条,那三条鱼就用数字3表示。(出示数字3)

(3)师:最后出场的会是谁呢?他可是捉鱼高手哦,小蓝捉的鱼比小黄还要多一条,那他捉了几条呢?

PPT5出现小蓝。

幼:4条

师:都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拍手)1、2、3、4一共有四条,真的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比3多1就是4,四条鱼就用数字4表示。

2、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相邻的规律,感知相邻多一少一的关系。(出示PPT6)

(1)师:注意观察,小鱼是怎样排队的呢?

幼:一排一排的

师:恩,排的很整齐,那每一排的数量一样么?

幼:一排比一排多。

(2)教师手势引导,幼儿观察对比。

师:我们来看,相邻的小鱼,2比1多1,1比2少1;3比2多1,2比3少1;4比3多1,3比4少1。

师小结:小鱼越来越多,按1条(我们一起说)2条3条4条,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数字是按1234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且我们发现,相邻的小鱼,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一,前面的数就比后面的数少一。

三、找邻居

1、师:吃完小鱼,他们准备回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冰屋。

播放PPT7出现5个标有数字的房子。

2、引导幼儿表达完整句。

师:小黄住进了1号。谁住进了2号?说完整哦。

谁住进了3号?——注意看哦。

这是什么符号?认识么?——他的名字叫问号,那问号代表什么意思呢?

有人住进了4号吗?注意看,谁住进了5号房?

3、引导幼儿说出怎样才算是邻居。

师:那你觉得谁和谁是邻居呢?谁和谁是紧挨着?

幼:……

师:恩,小黄和小红紧挨着,原来挨的最近的就是邻居。也就是说1号和2号是邻居。

4、师:那你能找到你的邻居吗?看一看,你的两边,找到你的邻居,抱一抱。松开,再来找找,还有别的邻居吗?要紧挨着哦。

小结:小朋友都找到了邻居,好开心呀。那2号房有几个邻居呢?除了1号还有(3号)原来2号有两个邻居是1和3。

四、学习2、3相邻数

播放PPT8出示小粉。

1、师:接着看,咦,她是谁?

副班老师拟音“刚刚我迷路了,不记得我的房子是几号了?”哦,原来小粉刚刚迷路了,我们一起来帮帮她好吗?

师模仿饲养员说“你是2号的邻居”。

2、师:2号的邻居是几号?

幼:1、3

师:2号的邻居有两个,是1号和3号?那小粉到底住在1号还是3号呢?

师:因为1号已经入住了小黄,所以小粉就住在3号。

播放PPT9,小粉进入房子。

3、师:现在有4只企鹅回到了家,那4号会是谁的家呢?

播放PPT10,小蓝进入房子。

4、找2、3的邻居。

师:现在5只企鹅都回到了家,他们想请小朋友来帮忙找邻居。注意看,我的手可是有魔法的哦。(出示PPT11,使用荧光笔工具画圈)

2的邻居是1和3。

圈出了小红,和小红紧挨的有2个,他们是……和……也就是

接着看,圈出了小粉。伸出你的小手,我们帮小粉找找邻居,和小粉紧挨的是……和……也就是3的邻居是2和4。

(2)师:请把冰房子罩在2号小企鹅身上,两只小手指着它的邻居,我们要大声告诉小企鹅,2的邻居是1和3,3同样。

小结:好了,请你把小企鹅的邻居整理好。

播放PPT12,出示数字相邻数表格。

结束:

师幼总结:我们发现,每个数字都有2个邻居,而且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一。

像2的邻居是1和3,1比2少1,3比2多1,3的邻居是(2和4)

上一篇:妈妈纳的布鞋亲情散文下一篇:窗花剪纸教程简单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