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造句

2024-08-23

追忆造句(共11篇)

追忆造句 篇1

那天, 袁微子先生到我们上虞来讲学。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 我的任务是接待好客人, 组织好活动。

这是袁老第一次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出于对他的敬意与感激, 活动前一天, 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个休闲活动, 邀请他到附近的胜地游览。谁知老人家听后连连摆手, 说:“明天要讲课, 今天下午我还得准备准备, 游览就免了吧, 免了吧。”见他一再推却, 我们只好作罢。

因为一路奔波, 老人家看上去有些疲乏。于是, 我为他准备了一间安静舒适的小屋, 希望他能好好休息一会儿。可老人家走进小屋后, 却回过头来对我说:“能不能借我一支红笔?我要改改稿子。”我没有多问, 马上找来一支红笔, 递给他。他笑了笑, 说了声“谢谢”, 便埋首伏案开始工作了。我不便打扰, 就在隔壁屋里看起书来。

不知过了多久, 老人家找到我, 说:“能不能为我找一支小号的毛笔, 还有墨汁。稿子改得差不多了, 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还得再改改。”我有些疑惑, 问:“是毛笔吗?”“对, 最好是小号的, 这样改起来才清楚。”我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便按他的意思照办了。

整整一个下午, 老人家一直躲在小屋里, 静静地修改他的讲稿。直到天色渐暗, 他才步出小屋。我见他出了门, 便立刻迎了上去, 将他搀住。这时, 我看到了他疲惫的眼神和他手上写满了朱笔和黑字的稿子。

第二天的讲课很成功, 会场上不时响起掌声。会后, 我希望他能留下这份讲稿。他婉拒了, 说:“这篇稿子我思考得还不是很成熟, 还得再改改, 再改改。”

临别的时候, 我塞给他30元讲课费, 老人家死活不要, 说:“如果为了钱, 我根本不会到这里来。”

追忆过去的韶光 篇2

普鲁期特早已分不清自己生存于创造杰作的内还是外,也说不清他的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最后界限,他似乎从来就闹不清“韶光的重现”是他的艺术生命力的开端还是终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描述他的时候异常震悚:他盯着我看,那深邃的目光令我惶恐不安。接着莫里亚克又直面他的灵魂而评述道:正如波德莱尔说过的,时光犹如充满敌意的黑暗,这时光“吞噬着生命”,“吮着我们的鲜血而生长、强大”,这黑暗凝聚、纠缠在普鲁斯特的枕边,此时,他已奄奄一息,行将就木,犹如一枝巨大的真菌,这真菌仍在增殖、扩散,它的养料来自他的作品,来自《过去韶光的重现》。

人们无法言说普鲁斯特的对过去的体验有多清澈、多混沌,人们也无法体察普鲁斯特对内心的隐秘动律有多细微、多粗疏。或许那座时时闪现于巨制中的马尔丹维尔的钟楼知晓这一切,或者玛德莱娜小点心的味道所激起的回忆分辨这一切。但是我敢保证,马尔丹维尔钟楼那的敲撞声,和玛德莱娜小点心在舌头搅拌的啧啧的回味声,只是重现了普鲁斯特奇妙的思维长河中韶光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其余的一切终将湮没于深深的回流和回旋之中。

这本传记尽管拼贴了普鲁斯特那金属般的泛彩似的作品片段,但似乎这又是他的全部作品的一个完整的梗概——由于他的巨制太浩繁、太绵延,因而很需要有人重新剪接,可又不损害其精华。传记作者是很成功的,他重让读者潜入水晶宫中,并又能采撷到精致的思维之物。或者像作者自己引述的:“从我面前的茶杯中,涌现出形象逼真的城镇和花园。”这句话正表明一件艺术品的真正的价值。

不過,最令我喟叹的是,普鲁斯特那种风度优雅的隐士格局:一方面置身于阳光和空气中吮吸爱情、死亡、世俗、凡人的新鲜养料,使自己的巨制光彩动人;另一方面又远离这阳光和空气而咀嚼欲望、梦魇、记忆、往事的每幕景观,使巨制诞生得神秘而又奇妙。隐士的双重人格使普鲁斯特存在于永恒的善良和仁慈的心境意态之中,不为酷严的真实性所屈服,不为飘逸的虚无性所迷乱,不为瞬间而逝的逐利性所惶惑,不为转眼而过的物欲性所缠绕。他的隐士的心境,既可扑腾一声沉潜思索之海底,终日是一个上帝的使者;也可噗嗤一笑尽情舒展之胸臆,宛如是一个天真的顽童。一切随意而去,但风度犹存;一切淡而无忧,但气质不减。普鲁斯特的探幽索秘的寻求,永远为重现过去的韶光而畅通。这似乎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情结”吧。

“追忆”优秀作文 篇3

初三(1)班

戚玥

追忆是幸福而又伤感的事情。

初一时养了一只法国大蜗牛。它是个很有意思的生物,浇点水,就会从壳子里伸出软体,或悠哉地四下观望,勉力慢“跑”,或嚼些生菜,接着又缩回壳子里。入壳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冬天。大概是冬天睡得太久,我又疏于照料,干死了。我把它埋在楼下,用半个破花盆做了个坟头。结果正碰上院内整修,它的坟自然给平了。现在可供怀念的,只有几张因为曝光问题而极度模糊的照片。

小时候家附近有个小公园,但人迹罕至。我和老爸常去探险。有时躺在石椅上,看云朵慢吞吞地浮动,鸟儿喳喳叫着飞过天空;或者爬一座假山,假山边有棵小桑树,结果不多,但很黑很甜。最近好容易有空去看了一次,石椅子裂成数块,假山成了杂草和野猫的家园。小桑树边有一块牌子:“请勿采摘桑果,已打药!”

原来的幼儿园是个好地方。依稀记得有片大空场,三月有红的白的桃花,五月有紫色的鸢尾,还有大半年都开着的从酱紫到纯白的蜀葵,把它的花的某一部分扣在鼻子上,待它自然风干,会缩成球状,像个大脓包,是很朴素的恶作剧道具。现在为了铺管子,把它们全拔了去,桃花和鸢尾也把位置让给了汽车。现在只剩了一株又瘦小又弯曲的红桃,春天噼噼啪啪开一枝子,如同旧时的剪绒花。

去年某老师在学校花坛里种了些东西。有一个飞快地长高,结出个很大的花盘——是个向日葵;别的仍趴在地上,只是土里拱出个绿头——是萝卜。暑假前一天离开学校,向日葵已经张着它的金色花瓣,对着太阳大行注目礼。尽管它的花盘比它的农场同类小得多,显得寒酸,但我仍然佩服它的“虔敬”;萝卜也凭它的力量把土地撑开几道细缝。九月一日回来,向日葵终于垂下头去,花盘里有几个干瘪瘪的瓜子;萝卜不复存在,也许某老师已经拔走了。

窗外空调机年老,有小麻雀做了窠。它们每天早晨喳喳地吊嗓子,我很喜欢,但爹娘不堪其苦。两年过去了。第三年春天,小鸟们没有来。我不愿意相信残酷的现实,只是想:它们善解人意,搬走了?

„„ „„

蓦然发现追忆的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其实追忆的幸福和伤感,都在于平凡生活中美好过又消失了的点点滴滴吗?一定要记住,否则,一不小心,就忘了„„

追忆

初三(1)班 陈萧男

他们把自己放在回忆中,只为追忆那逝去的未来。

——题记

多少往事值得追忆,而当往事与现实生成了难以逾越的落差时,就有了他的痛,他的苦,她的愁„„

他说,他痛,所以要追忆。那时,他是南唐后主,贵为天子,他虽不愿做这恼人的帝王,却有她的陪伴,他还记得她提着鞋走上小楼的那一夜,“小楼昨夜又东风”,昨夜,已经过去不知多少个昨夜了,为什么夜这么长?猛地一睁眼,似乎还是这座小楼,只是佳人早已不在,独留他一人“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还是去追忆罢,追忆那往事,可哪知多少的往事,细一咋,却又是一阵钻心的痛。

他说,他苦,所以要追忆。那时,他是风流江南的才子,每日游名胜,品香茗,听乐戏,尝小食,寻奇宝,访方物,终日寻欢作乐。谁成想,清军的铁蹄践踏河山,只一瞬,国破家亡。陪伴着自己的不过是破床碎几,折鼎病琴,残书缺砚,连当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驽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桀骜都成了一种奢望。他只能隐居山上,守着自己最后的可怜的尊严,残喘度日。还是去追忆罢。可能他有些倦了,追忆时做起了梦,或许只有那梦中的幸福,才可能让他的苦,品出一点甜吧。

她说,她愁,所以要追忆。那时,她是一代才女,他是一代才子,他们互相倾慕,她爱他穿上朝服;他去远方,她为他写词表达情意。他死了„„仿佛天塌了一般,她的世界变得似乎没有任何意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或许就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他让她好好活着,别亏待自己,她听了,也准备去踏青游玩,“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还是去追忆罢,追忆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可不知怎地,越忆,越愁。

他们追忆,忆的是情,只是现实已惘然。

追忆

初三(2)班 刑涵

童年时,每个人都是时间的富翁,仿佛如何挥霍也用不完。我的童年便全都挥霍在于小红庙那一条街上。和外婆的生活,和小咪的开心,和伙伴们的疯闹,全都值得追忆。当然最值得我追忆的,还是“左利手”。

左利手是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大汉,红光满面,双眼炯炯有神。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总有一个大木箱——里面全是他的宝贝。旁边支出一块板,上面插着十来支糖葫芦。说他是“左利手”,不是因为他左撇子,而是他姓左,手尤其利索。这可是名不虚传。看他往街边一蹲,一人高,干什么?表演他的绝活——小碗扣球。周围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他乐呵呵地从他的大木箱里拿出了他的“宝贝”——两个碗一个球。那碗在他的手里,小球左转转,右转转,“啪”一声清脆的响声,碗扣在了地上。“在左边!我看见了!”一群孩子大叫着,我也跟着喊。“你真的看见了?”左利手挑挑他神秘的眉毛,然后“刷”地掀开右面的碗,球就像穿过了时空隧道一般出现在了下面。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左利手露出他的一口白牙笑着说:“嘿嘿,在我这儿,输了不用愁,买根糖葫芦。”我心服口服,小

小的心眼里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从此,小碗扣球成了我和伙伴必看的节目。那街头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把戏,让我们永远兴致勃勃。就这样一直到我小学毕业,不得不搬到了西城。

人一走,留在家乡的一切回忆就像一本合上的书,曾经的感动,都留在书中像一片落叶。去世的外婆,丢失的小咪,不知去向的玩伴,即使打开书,也只是干枯的追忆。还有左利手。

初二暑假,我又回到了小红庙,看到依旧蹲在街边的人,天啊!竟然是他!两年不见瘦了一圈,脸上只有岁月的沧桑,双眼变得一片混沌,破旧的木箱边随意插着几根糖葫芦。从他身边走过的人,穿着时髦的衣服,挎着LV包,玩着当今的宠儿IPONE,谁会注意一下他?他满是老茧的手撞着缺口的碗,旁边两个小孩大叫:“没劲!”我多么希望有人,能够给予,哪怕是一点同情,别让我小时心里的英雄如此失意。然而,他只能看着我,神秘地,在想:这个初中生,为什么会在乎我呢?

我惆怅地写着《追忆》,追忆左利手的英姿,追忆童年美好的片段,追忆人与人之间的亲热,更追忆在如今越来越繁华的都市里再也找不到的简单、廉价的快乐与满足。

追忆

立春。

干枯的枝条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有了绿意,黄色的小花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开放,似乎是藏不住花骨朵里春的小秘密,急急地把它吐露了出来。

今年的迎春花开得格外的好,然而我却无心欣赏,只呆呆地站在那花丛旁,陷入了深深的追忆„„

六岁那年的立春,姥姥很早便起来为全家人准备春饼。半上午时,一份份精心准备的食材都成了桌上的成品,姥姥招呼着大家都围着桌子坐了下来。“哎,小心烫!”姥姥赶忙冲着我这个贪吃的小鬼喊着,“慢点吃!慢点!待会儿啊,你准嘴里起泡!”我不情愿地放下春饼,跑开了。

那时的桌上,就有几枝迎春花,当然,这也是后来姥姥告诉我的。她抱着胖乎乎,有些淘气的孩子,笑眯眯地说着,那是她最最喜爱的花。

六年过去了,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我渐渐长大,而姥姥,渐渐衰老。十二岁的那年冬天,姥姥得了大病,住进了“小囚车”。我问妈妈,是什么大病,她并不说话,好像自言自语着:“挨日子的病,多难受啊„„”

冬日里,天气总不大好,看姥姥的日子也被一拖再拖,从11月,到12月。终于,在雪后的一天,许久不见的太阳露出了笑容,我们站在姥姥病房的门口,轻轻叩门——

原先准备好的笑容全部僵在了脸上,口中自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姥姥背对着我们,躺在苍白的床单上,头发只剩下稀松的几根,支在脑袋上。虽然下半身用被子掩着,但我还是清楚地看到,在大腿根的位置,露出的是棕黑色的肉,那是因为终日躺在床上,不能翻身而烂掉的。此时此刻,只有泪簌簌落下„„

姥姥费力地说着,等春天了,她想看迎春花,那黄色的小花,多可爱„„

小学作文:追忆,童年 篇4

童年就像一个梦,梦醒了,再想抓住它时,它却不知已飞向了那里?

我的脚步随着岁月的增长,渐渐的告别了童年,迈进了少年的天地。每当看到小弟弟小妹妹在玩耍时,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我儿时的点点滴滴。

每当我怀念童年时,我总是跑到一片无人的天地。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闭上双眼。去遨游,去记忆中寻觅我的童年。

每当找到了童年,它却又悄悄的溜走了。梦醒了。这时我总是大声向上天埋怨他的不是:“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每当天黑时。我总是静静的站在书桌前,拉灭台灯,闭上双眼,去回忆我的童年,我儿时的伙伴。

每当看到比我小的孩子庆祝“六一”时,那天真的笑容,那幼稚的游戏时。而我只能默默的观看,轻轻的鼓掌。泪水渐渐涌上了心头,涌上我难以出现笑容的脸上。

每当看到新年时,家长给孩子压岁钱时而没有我的。那时,我多么想回到童年,和他们一样,捧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仔细的数着,慢慢的算着。不舍的花着。

每当看到小孩在期末考试后,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欢欢喜喜的回家时。我总是想起在我得奖状时,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一份精美的礼物。好久好久都会沉浸在欢喜之中。

追忆历史的丰碑 篇5

——《毛泽东传》读后感

对于历史的认知,或许,好久以来早就习惯了书本知识的灌输。人在空闲时,在闲暇中拾起书本,安静的心竟能读得进这种大部头的书,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毛泽东传》的最大的好处是给出了一些真是的历史记录。同时,也让我相信,任何事实和可能性都会发生。

在国人写的一些文章中和电视剧中一般都将毛泽东同志神话,不可否认毛泽东同志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集政治、军事、文学于一身的大成者,其成就在某些方面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其实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毛应该是天赋过人,不过读罢《毛泽东传》后却又有不同的感受: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一定,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成功总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伟人的成功同样经历了艰难险阻。为国人津津乐道的邓小平同志经历过三起三落,其实究其毛泽东的一生又何止三起三落,在党的草创时期、在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时期、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在李德、博古指导中国红军根据地时期、在王明左倾路线时期,毛泽东同志的都曾经被打击过,他也曾失落过,甚至一度身体极度虚弱,但是他凭借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领导了中国干革命走向了胜利。

理论总是要联系实践,只有联系实践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其实毛泽东同志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这样说也许感觉有些空,举例来说,其实一开始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干革命前进的方向也感觉到迷茫,其间尤其是大干革命失败后,工人阶级起义受到打击,毛泽东在回家乡时,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彭湃同志领导了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毛泽东同志敏锐的意识到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一样是干革命的主力军,后来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确力了工农联合的干革命路线,如果毛泽东同志不把中国的具体实际同马列主义结合起来,忽视农民阶级的力量就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九大行星成追忆 篇6

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自1919年成立以来首次明确界定行星。虽然“行星”这一名词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各种词典、百科全书也都将其收为词条,但实际上它的含义在此次界定之前一直是含糊不清的。

令人困惑的“行星”

在最原始的概念中,行星就是在星座中游走的光点,甚至包括了太阳和月亮。但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中还有一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天体。它们环绕太阳运行,自身不发光。后来关于行星的定义也由此而来,但到了今天,基于这两个特点的定义在天文上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意义。行星(planet)这个词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大行星”,那么大行星和非大行星的界限究竟在哪里呢?要知道,环绕太阳运行且自身不发光的天体不计其数。

另一方面,质疑冥王星身份的声音自1999年以来一浪高过一浪。从轨道上来讲,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形成了一个很扁的椭圆;轨道平面相对于其他大行星轨道平面的倾角也很大;冥王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200年以上。从体积上讲,冥王星比月球还要小——实际上,它比太阳系中的7颗卫星都要小。从形成上讲,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之中形成的,目前它的轨道附近还有不计其数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有一些的体积与冥王星相当。从物质组成来讲,冥王星的物质组成更像是彗星,假如你把冥王星放到火星的位置,那么冥王星将会成为一颗大彗星!

所有这些方面都表明,假如冥王星是在今天被发现的,那么天文学家是怎么也不可能把它归入大行星的行列的。

况且天文学家在去年已经宣布发现了比冥王星还要大的太阳系天体。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布朗及其同事在去年宣布发现2003 UB313,按照最为保守的估计,这颗天体至少也应该和冥王星一样大。此前,同样是布朗的团队,在2002年发现“夸欧尔”,其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半;2004年宣布发现“塞德娜”,这是一颗比夸欧尔还要大的太阳系天体。

在今年8月中旬召开的IAU大会上,一个7人工作小组最初提出了一个草案,将2003 UB313、谷神星和冥王星的卫星卡戎划归大行星,将太阳系大行星的数量改写为12颗。但这份草案随即遭遇了极大的争议,后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最后投票通过的提案。

新的“行星”定义

此次会议上天文学家的共识是十分有限的。大会表决通过的草案规定大行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③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在太阳系中同时符合这3个条件的天体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大会的决议中同时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矮行星”(dwarf planet)。“矮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①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②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③还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④不是一颗卫星。冥王星、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以及2003 UB313是目前被确定为矮行星的天体,其他有哪些天体属于矮行星还有待进一步界定。IAU将建立一个程序对接近“矮行星”和其他分类边界的天体进行评估。

决议最后说,其他所有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被定义成“太阳系小天体”。目前这些天体包括绝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asteroid)、绝大多数的海外天体(TNO)、彗星和其他小天体。

IAU在修改草案的过程中几乎去掉了有可能引起广泛争论的所有要素,所以这次对大行星下定义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天文学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草案中最初提出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也是大行星,卡戎和冥王星共同组成“双行星”。而最终的决议中冥王星是矮行星,却只字不提卡戎究竟是什么天体。卡戎也是矮行星吗?矮行星又该如何命名呢?这些问题都有待后续的研讨。

天文学家相信,在冥王星轨道之外的黑暗地带里,直径在100千米以上的柯伊伯带天体有10万颗,其中不乏尚未被发现的大个头天体。2003 UB313发现者猜测,那里可能有数百颗直径在400千米以上的矮行星等待人们去发现。

科学对文化的胜利

没有人知道未来还将发现什么,眼下的问题是,全世界的教科书都要修改了。冥王星的身份要被改写为“矮行星”,随之改变身份的还有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和去年宣布发现的大天体2003 UB313。实际上,天文学家现在还在研究给这些天体改名字,因为它们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身份。将来,课堂上的孩子们将不再称呼那颗多年来备受争议的天体为“冥王星”,而要改称为“零号小行星”或其他什么。

有人会感到不太适应,这是正常的,因为人之常情在于他愿意生活在一个确定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此表示理解,因为他们知道科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科书上的内容不代表真理。

对于这样一种结果,美国人在情绪上是不会感到舒服的。根据参与草案制定者的说法,最初的草案是一份“令美国人舒服”的方案。因为在九大行星之中,只有冥王星是美国人发现的。按照最初的草案,不但冥王星保住了大行星的地位,而且另外两颗由美国人发现的天体也成为了大行星。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天体,将来多数大行星都将由美国人发现了。

但随着草案被一再修改,最终冥王星还是被降级了,这是科学对文化的胜利。太阳系大行星中从此不再有冥王星的名字,“九大行星”已成追忆。

《夏日追忆》作文纸 篇7

1、要有真情实感。

2、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抒情和议 追忆 论。

3、不少于 600 字。班级 题 学习小组 目 : 夏 日 追 学号 忆 姓名 等第

1

宝应实验初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编写:李雪松

审核:

2

宝应实验初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编写:李雪松

审核:

教师评语:

3

宝应实验初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编写:李雪松

审核:

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和处理材料的方法。

2、学习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地抒情和议论。方法指导】 【方法指导】 材料要新鲜、描写要生动。材料要新鲜、描写要生动。直接从生活中寻找新鲜事,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现实生活中缺少新鲜材料,作文又要求写新材料,这里就有一个难题。其实,这个难题说 不难也不难。作文里也可以来点加减法 加减法。生活中的平凡事,不能原原本本写到作文中去,需要 加减法 在大脑里预告进行一些加工,也就是运用合理想象,把缺少的加上一点,把我余的减去一点,这样,就有可能变得新鲜生动了。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怎么操作,就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材料: 有位同学家里雇了一位钟点工阿姨,有一次,阿姨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妈妈一气之下 把阿姨辞退了。我们现在按照加法规则,加一点东西进去,让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看看效果如何。钟点 工事件要发展下去,可能有这样的结果:(1)过了几天,妈妈在做家务时也打坏了一样东西,于是妈妈突然悟到,每个人都会犯错 误,从而反思自己对阿姨的做法不够妥当,又把阿姨找回来。(2)阿姨被辞退了,可她要求明天再做最后一天。第二天,阿姨带来一个花瓶,说是赔偿 打碎的那一个,这是她花了大半天时间从小摊上找来的。阿姨带来的花瓶虽然不值多少钱,却 让全家看到了她那颗纯朴善良的心,于是大家和好如初。(3)阿姨辞退后,一时找不到新的,家里的事没人做,爸爸提议让我临时代替钟点工做事,并付给我工钱,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家里已不再需要钟点工了,我也改正了坐享其成和乱花 钱的毛病。你看,这三个结果,都使材料变得新鲜,文章也有了新意。很明显,这里用的加法。一件平凡小事,加上另外一个因素,一下子显出新意。加法运用有许多具体办法,比较常用的是下面这样

几种: 把故事延伸一下。把细节改造一下。给故事换一个环境。改变其中的某个要素。加法用得好不好,有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看合不合情理。合情理的,就是有可能发生的,有可能发生的,在写作学里也就可以看作是 “真实的” 这也是处理真实和虚构关系的重要原则。有时候,有的故事延续的时间很长,精彩的就是其中的一点点,这样的材料不仅不适合用 加法。相反,还要做减法,即把不适合主题的、不够精彩的剪去一些,只选取当中精彩的一段,也就感觉新鲜生动了。佳作引路】 【佳作引路】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 不下了。“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 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 “吉祥物” 吧?
4

宝应实验初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编写:李雪松

审核:

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 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 绝我的平庸呢。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 棵“神树”。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 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 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

岁月的追忆 篇8

—讲述我与桃花源的故事

岁月如歌,唱出心目中最想说的故事;年华似酒,酿制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时至今日,桃花源已迎来她27岁的生日,峥嵘岁月、风雨相伴,桃花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艰辛,也正是在这苦难中创造了更多的辉煌与经典。而一个在桃花源工作与成长16载的我,曾见证了许多感动和回味的时刻,就让我翻开时间的年轮,去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一、初入桃花源

十几年前一个金色秋天,带着高考失利创伤的我来到了桃花源。

刚到这,给我的感觉是朴实、正规。当时的建筑场所,虽略显陈旧,但整洁有序、清爽干净。公司整个范围虽不大,但却设有宽敞明亮的员工宿舍,以及开水房、浴池等实用的配套生活设施,并且像图书室、篮球场、职工歌舞厅等供职工放松休闲的场所十分齐全,里面更有一座芳香四溢、清新自然的花园,让人倍感到这里是一个能够放心工作和生活的好地方。

第一次让我感动的是在新员工学习班上,聆听董事长王兴业讲述着桃花源艰难的创业史: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有着经商想为民办实事的王董毅然辞掉公职,于1984年在合肥西南部的206国道边建起一座酒店经营。因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的内地,各种不利的因素都无情地打击和制约着桃花源这个刚刚新起步的小生命。在当时的中国,政策的变动随时能让你兴旺、随时也能让你灭亡,桃花源刚开业不久时遇到几次政策**,导致股东撤股、家人阻挠、员工离职,周围许多人都对桃花源的前景产生担忧,但危难当头没有压垮桃花源的创始人,反而激发王董坚定信心,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带头去冲破各种艰难险阻。面对资金的短缺,王董亲自四处借款筹款,不知遭遇了多少冷遇、磨破了多少嘴皮、往返了多少冤枉路;为了节约有限的基金,王董多次下一线亲手拉板车、扛水泥、挖荒地等脏活累活,经常是满面灰尘、满手泥巴,这一幕幕无言的身教也感染了许多桃花源员工,使他们自觉培养起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的企业精神;“天道酬勤”,时空不会忘记执着勤奋的人群,很快,桃花源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以旺盛的势头发展着。同时,经过风霜洗礼的桃花源人也更习惯于面对以后的艰难险阻,使公司内部磨练出一批拖不垮、打不烂的职工队伍,为源源不断的发展提

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为了回报那些患难与共的员工,王董含着爱心拿出辛苦赚来的钱用于职工的福利,尤其帮助那些困难的员工,使桃花源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庭一样,王董就是家庭里面那个很付责任的家长一般„„

二、桃花源里的经历

当时的我,由于身材长得比较魁梧,被安排做保卫人员。在保卫岗位上,我接受了军事训练、消防学习等,使我觉得桃花源虽是个民营企业,但内部管理科学规范,有一整套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新员工先从基础工种做起,然后观察其特点、根据其能力调配到合理岗位。当初的桃花源,许多重要岗位的人才都是内部培养和输送,也使桃花源成了造就人才的基地。这种培养和造就,带动了内部员工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竞争氛围,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辱感。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增值为日后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和源泉。我亲眼目睹了我的许多保卫同事经过桃花源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如现在的物业、采购、装潢等部门负责人。

桃花源里讲究诚实守信、真诚服务,尤其体现在对外经营上,因此也赢得许多顾客的一致良好口碑。每天停车场的车水马龙、营业场所的络绎不绝,就是顾客认可和信赖的最好表达。记得有一次,在停车场的执勤一位年轻员工因当时口渴,拿了顾客水果车上的2个梨子,这位顾客在桃花源就过餐走时也未发现,毕竟只是一车梨子中的2个。但被王董知道后,批评了那位员工,并赶紧让人用车把2个梨子给送过去,当追上那个顾客,对方首先是惊讶,然后是无限的感慨:天下竟有这么负责任的酒店!事后,王董特地为这事开了一个讨论会:2个梨子拿掉了什么?拿掉了我们对顾客的诚信。还有一次非常感人的一幕:当客人已从公司旅社退房走了,服务员一人在房间打扫卫生时,拾到一只装有一万多元的钱包。其服务员立即上报领导找失主,她首先想到失主发现丢掉这笔钱是多么焦急!当失主接到这几乎不可能“失而复得”的钱包时,百感交集,那一时刻,让他感受了桃花源里人性的美。像这样一幕幕动人的事迹在桃花源里真是枚不胜举,它体现了服务上的高度责任感,这样不仅获得顾客内心认同直至积极传诵出去,同时也教育和引导了内部员工做人要以诚为本、以诚来赢得顾客信任等高尚的人生观与深奥的经营理念。

走过荆棘丛生的创业史铸造了桃花源人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传统精神。

公司里大小事情几乎全由内部员工完成,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发现一批人才,同时在这集体劳动中让员工树立起企业的大局观与荣辱感,自觉地培养起协作一致的团结精神。几多风雨,几度春秋,在桃花源里,经常见到王董带领着自己的员工开垦荒地、搬砖拆墙、冒雨抢修等火热激烈的劳动场面,在那场面中,已没有干群之别、公私之分,有的只是干劲、专注,俨然是一道和谐美丽的风景„记得96年的一场大雪,使路上滞留的驾驶员“饥寒交迫”,纷纷赶到桃花源来填饱饭袋。一下子,停车场被车塞得水泄不通,餐厅里挤满了要饭菜的顾客。这突如其来的客流使桃花源的接待快要撑不住了,可就在这十分焦急的时刻,许多在宿舍休息的员工像得到突击命令一般,匆忙的奔向各营业场所,抹桌的、拖地的、端菜的、打水的,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就像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一样,一直忙到夜里客流结束。看到这一幕,你会感到什么?你会感到这是一个有艰苦传统的团队,一个战无不胜的团队,一个能创造辉煌的团队。

强大的团队精神建立来源于背后人性化的管理,其中王董倡导的“以人为本、以情融人”的管理理念更是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员工的衣食饱暖、婚丧嫁娶王董要关心,员工家里的背景状况、生灾害病王董要过问,使桃花源里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年年底,公司内都要摸底出一定量的困难职工,桃花源将拿出几千元到数万元的救助,更让员工体会到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曾几何时,每当桃花源员工生病需动手术那一时段,我们总会看到平时日理万机的王董守候在手术室门前,焦急的等待手术的结果,这一瞬间,你会想到什么?想到王董就是个慈爱的父亲,他的背影折射出博爱和高尚,他的爱心会感化所有与他经历过的人,让别人在这情景交融中感受到人性的伟大„。同时,桃花源的爱心也广为对外,国难、爱心工程、助学资金上都有桃花源倾献爱心的捐赠。

企业的发展根源于内部的先进管理,更需要科学的经营决策。桃花源的每一步进展都印证了着以王董为首的桃花源人的高瞻远瞩、与时俱变的决策理念。市场信息总是讯息万变的,竞争总是残酷无情的。我清楚的记得:98年金融风暴、02年沪蓉高速开通、近几年房产政策的每次调整都对桃花源下属的餐饮、房地产等行业产生不小甚至是巨大的冲击。每逢经营困难前,桃花源人总能保持勤奋摸索、戒骄戒躁的精神,本着对社会对员工负责的心态,研究出与时俱进的经营决策,使桃花源渡过难关,以强有力的势头屹立在合肥的西南角。

三、感慨与期望

追忆逝去的海风 篇9

今天的荣成沿海一带,早已远离了往日硝烟,弥漫着的是浓郁独特的东方海渔风情,和着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不仅仅是波澜壮阔的海景、细沙万顷的黄金海岸和品种繁多的海鲜,其中还有凸显浓浓民俗风情的特色民居——海草屋。

由于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当地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厚石砌墙,用当地海中生长的大叶海苔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使草屋的屋脊建造与普通房屋有所不同,左右斜度为50度角,高度也由普通房屋的230厘米升至420厘米,用海草缮成的屋脊最厚处为4米,檐厚50厘米。房顶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对四季不断的海风阻力,同时有利于雨水流速的提高,缩短雨水在屋顶停留时间。

这样的海草屋可以使用100至200年左右,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是40%农村居民的掩蔽所和避风港。居于其间的老人常说:“住海草屋安静,下多大的雨也听不到声音。晚上睡觉也特香,不像瓦顶那样丁丁当当地敲鼓似的”。这种感觉与诗人杜甫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体会不谋而合。老人们还谈到海草屋的另一大长处,即“凉季暖、热季凉”。这又是那些瓦房子无法媲美的了。这些特殊材料的运用使得海草屋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又因屋顶的海草取自于海水中,其中的盐分比重很大,具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等特点。这主要是得益于大叶海苔草被海水浸泡的结果。

荣成海草屋这种最具胶东典型和传统建筑的特点,整体外观古朴厚拙、构造别致。在明清时代,一般民房多为砖、石、木结构,一层式坡屋顶,屋顶多以一层海苔、一层贝草或麦秸苫盖。殷实人家,以纯海草苫盖,其厚度也比人高出许多。当地老人回忆,每座“海草屋”所用的海草就达5000公斤。草屋的朝向,基本上是南偏东1-2度,多为独门独院,每一院内,或四间,或三间,左右对口厢房各二间,正房分正间(又称明间),多做厨房:明间左右依次称二明间、稍间,或作卧室,或作储藏室。卧室间用土坯或砖砌成墙体,用薄石板做台面,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每排房数户,户与户之间的山墙相连,俗称“接山”。每两排之间挤为合院,有的每户建一小院,配一小草厦用来堆放烧材或圈养牛羊之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海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家家户户在农闲季节携着老人孩子在门前的海边捞拾海草,有小船的人家就到近海打捞,以备盖新房使用。

然而,仿佛不经意间,这种极具特色价值的海草似乎无处寻觅了。如今,我们只能从留存的海草屋和老人的讲述中,去想像海草昔日的繁茂。现在个别地方为了修补海草屋,只有到当地渔民已废弃的屋顶上去扒旧海草,有的怕屋顶损坏无海草修补,只好用旧渔网将整个屋顶罩盖起来。这也就成为胶东渔村所特有的景观。

海草屋是勤劳智慧的胶东渔民历经世代在特定的气候和环境中创造出的极具鲜明特色的民居,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海滩文化。目前的海草屋是作为一种历史退出呢还是保留?有人认为 当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居住在像稻田里鸟巢似的海草棚里,甚至和鸡、羊同居一起,何以谈得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有人这样认为,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海草屋存在至今也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和价值,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庇护了数以几代人的生息繁衍。从这个角度讲,它是功不可没的。时代将海草屋推上了一个新的舞台,体现它独有的现代价值。作为一种历史与人文景观,现今的海草屋村落变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进村看民俗、吃海鲜,是海内外游客经常光顾不可或缺的项目。

追忆似水流年 篇10

喜欢和快乐总是在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那张骨子就是北方女孩的气质的脸上,可以看到往昔的不经岁月修饰的痕迹。她的爱和恨就像一个阴晴表一样展现在脸上,和我一样,不喜欢就算是再怎么委婉最后还是会像流水一样装不进沙漏的渔网,再怎么也变不成的伪装。

大一开学的时候,我第一个在大学认识的女生就是她。时间恍如隔世的影子,画板上的皮影相还在记录着最后的相逢,而转眼就被世俗冲淡。我记得那个时候,一个喜欢倾听,一个喜欢诉说,现在想来后者应该是我吧。

大一刚刚认识的时候,我们一起在草坪上讲述了我们过去的生活。九月的海岛还在一片漫天的繁星,而夜晚最是纳凉和聊天的好时光。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她是妈妈的陪伴下长大的,而爸爸只是童年中的影子,可是却在岁月的沉淀下越来越深的记忆。其实我们的骨子都是坚强,渴望平静生活的人,但是偶尔我们还是有些小小的邪恶,唯一不同的是我的邪恶有点小小的世俗,共同的是我们都有太多的心情是彼此不说的种种。

由于很多的原因,我们成了可以说话的朋友。在我的心里,她有点敏感但是却又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大学的时光是那样子悠闲游乐,我们都上下课忙碌,又或者是在楼层之间穿梭,在图书馆的一角落安静下来有滋有味地品味名著。等暴雨停过,等阳光重现,等彩虹再次出现横跨在教学楼的两侧。我们一起透过四方阁的窗子带着满满的憧憬,像是彩虹那边有我们盛不下的幸福。

叹息与追忆 篇11

人到中年本该是沉稳自在轻易不肯言童稚之事的季节,年少时痴狂的梦境大半已成过眼烟云,那种手枕头下眼望天棚向睡在下铺的室友喋喋不休乃至竟夜不眠的激情已不复存在,有了心事总耐不住要找人倾谈的渴望也换成了内心的一片深沉寂静。但不知为什么,自从我热爱的英娘从远方传来书信,写到她梦见我用大石头压她的头(她已落入水中)之后,便忍不住又勾起与人谈梦的愿望。兹记述我至今不忘的几个梦,权充各位饭后的谈资吧。或许无聊,或许有些趣味,或许还会从中透射出时代社会之大氛围呢,因为圣哲说过,个人的变迁也揭示着时代的变迁。

童年时的梦总是和现实混淆在一起难解难分的,就如同七彩的卵石,构成一片闪耀的河滩,也不知哪一粒是现实的碎片,哪一粒是梦的晶体。最初的梦境:隔着一条倾斜干净的坡路,年轻的母亲和一位阿姨在说话。我在这边望着路旁的树,树叶又大又圆十分厚实,呈蓝色,每棵树上只有十几片。宝石般的小鸟缀在枝头。我随着清脆的鸟声跳跃着,走得越来越远了。早晨一片宁静,除了鸟声,几乎听不见母亲的声音了。一个童话意境。至今我也说不清这到底是梦还是真实的经历。那时我不会超过三岁,住在伊春林区,那种地理环境,使之完全可能成为真实。一条只有两位女子谈话的街道,奇异的树,鸟,孩子。寧馨,绚丽,纯净。展现在我眼前的世界,最初是多么清新迷人啊。

此后这样清新单纯充满欣喜的梦再未光顾过我的睡眠。青年时代那些充满呓语和骚动的梦,辗转如卧眠火堆的梦,苦多乐少然而激情如注的梦,现在竟一个也记忆不起,留下的只有一抹模糊的光影。也许是生存处境的压力,这些年梦的色彩竟逐渐由彩色转成了黑白。梦中的感觉也多是沉重,压抑,焦虑,绝少轻松愉悦。而就在我这黑白梦境之外,现实却愈加五光十色喧嚣扰攘,对比何其鲜明。我不由想起多年前写下的一句话:我的迟钝和世界的喧嚣同步增长。这些年最常出现的梦是在山顶上下不来,眼见身边的人轻松地跑下山去,夜色也越来越浓重,心悬在半空。有时梦中也会出现辅助性设施,如学生玩的爬杆,别人腿向上一盘便溜下去了,我站的悬崖却总是离那杆子有段距离,又不敢纵跃过去。有时会出现一条弯曲的滑梯,可轮到我,滑梯竟会变成一道窄窄的铁轨!有时梦中的主要意象也有转换,如置身于没有护墙的结满冰雪溜滑的楼顶,两侧都有楼梯,但都被冰封住且没有扶手,梯极窄并梯级很疏。这意象重复了许多次,几乎获得了原型意味。近来翻阅斯特恩·鲁宾逊的《析梦辞典》,其中“楼梯”一条宣称从楼梯上摔下去预示将发生一次新的爱情。而我只是想下去,楼梯又不好用,是否我只是在渴求爱情。我想,将此梦与我尴尬的生存状况相联系倒更贴切一些。大抵梦的意象也是要受文化类型的制约的,西人梦中的意象和我们汉人的含义可能是不同的。

最奇异最具意味的梦当数1990年的两个:环境是破败的乡镇小学,我同桌的男孩,暗示要与我结婚,这岂不是同性恋了吗。我把他摔到地上,他死了,化成了一摊乌黑的棉絮。为躲避追捕我到了西部,去找一条红色的龙,只有它能救我。可没有如愿。又过了许多年,我老了。有一天我突然出现在一个实验室里,我遇见了那人的父亲,那人也随后出现了。他并没死。他们把我引到屋中央的大桌子前,似乎有些不安和愧疚。桌上摊着一本连环画,是他们画的,还未完成,正翻开在这样一页——我向西走,左肩上飞着一条龙。接下来的一幅被擦掉了,还未及画上,显然是被我的归来打断了。一个有情节有故事跨度几达一生的梦!在梦中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躲在实验室里任意虚构了我的一生,他们的每一笔,都是在制造我的命运和苦难!

另外一个梦则更加怪异:恍惚中我进入了一个地下王国,在迷宫般的街道、房屋中一层层向国王所在的中心摸进。王国的每一圈都有士兵,在执行从中心发出的指令,那指令仿佛电波一圈圈向外扩散。当我历经千难万险到达王宫大殿时,发觉那国王已死去多年了。可他的命令仍在一级级向外传递,被铁一样执行着。

后来读博尔赫斯的小说,不由慨叹世间竟有如此相似的梦。我想此梦如果被博尔赫斯梦到,定会产生又一篇杰作。在我,则只是引起一阵惊异,留下的也只有这几行毫无光彩的字句。

我想起艾略特曾经说过,身处小时代的我们大抵只能做那种“低梦”,即来自形而下冲动的梦,已丧失做古典时代那种“高梦”的资本了。现代主义文学也是来自这种低梦。何时我们才会重返那神人不分能直接看见幻象的大时代,重温那伟大、崇高、激情的梦境,就像荷马梦见伊利昂,但丁梦见天堂的玫瑰,让梦里日里都充满天使、号角、英雄、远征和紫苜蓿般一望无际的爱情。而我们只能做做卡夫卡式阴暗的异化之梦,在地下室王国里摸索,在摇摇欲坠的楼梯上徘徊、焦虑……

洗澡、自我及其他

不知道古今文人中是否有专就洗澡这件俗而又俗的事做文章的,见的大多数是影视里雾气氤氲之中朦胧神秘的美人沐浴,令人在毛玻璃般的意境中手痒心痒浑身不自在。而在绿树红花的荫蔽下,于瀑布清潭或落日熔金的溪流之中野浴,倒还有一种清爽自然的美感。少年时光裸身体在混浊水塘里扑腾的嬉耍,那种天然的旨趣和喜悦,如今是再难寻觅了。记得那时回家后总要偷偷地用清水再冲一遍,否则第二天上学排队时,老师在你胳膊上一挠,若挠出白道道来,肯定挨批、罚站、告诉家长,一顿胖揍便在所难免了。但还是禁不住阳光清风花香鸟语的诱惑,也不顾淤泥中可能藏有凶猛刁钻的小虫或锈铁片碎玻璃什么的,往往趁大人不注意,呼朋引伴,去野外浮沉一番。不谙水性的我,总是在水里爬行,不时喝上几口。在那时的孩子眼里,洗澡和游泳是一回事。而真正清洁身体的洗浴还数夏日正午,在院子里,母亲的大木盆里和她那尚还细嫩的双手下,往往是笑声伴着水声和母亲偶尔的嗔责,度过一个悠长的午后。溺爱我的母亲直到我七岁还在这样为我洗澡,后来大了,离得也远了,便再无此福分了。此后洗过的各式各样的澡,从早些年的泡池子、盆塘、淋浴,现在的桑拿、芬兰;从最简陋的车间浴池,到豪华的四星级宾馆的澡盆,有哪一个能与儿时母亲的搓洗相比,那种麻痒、滑嫩的舒适,真不是任何按摩女的纤手所能给予的,无论她们多么年轻漂亮。

也不知为了什么,在经历过这么多年公共浴池里人挨人挤的洗浴生涯之后,我竟突然不自在起来。每逢妻子催我去洗澡时总是拖延,今天说不舒服怕感冒,明天说澡堂翻修不营业,再就是说那儿人杂怕染上什么该说不清了。实际上自己心里明白,是不愿意再把自己的身体裸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了。这被母亲慈爱的目光注视过,被至亲之人温柔的目光抚摸过的身体,怎么能容纳许多杂色的目光审视呢。沐浴,这本该是最私人化的东西,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却不得不集体化了,真是让人沮丧难堪。萨特说过,“身体即自我”。身体由偶然处于某一环境而给世界以意义:建立必然。它是“人为性”,是自为的,因此是一个自我。而当作为自我的身体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便会立即沦丧为物,被他人对象化了,也就是异化了。人毕生追求的自我也许仅是一个身体。萨特的庞大体系说到底也是出于他身体的矮小,他要弥补这一自我的缺憾,便外化出一个粗大的东西。人由于自身弱小而创造出强大的身外之物,在黑格尔是称其为“野蛮人”的。由洗澡开始,推而广之,所有能让自我泯灭的活动,我便一概拒斥,比如集体出操之类,但我不反对跳迪斯科,在那里你既有置身集体的归属感,又能清晰地感到自我的存在。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首诗,题目大约是《入浴》吧。写的是入浴后的人们在卸去现实中种种的伪装(衣服)之后,赤条条泡在滚烫的池子里,人人都还原为本真的一个身体,没有了身份、地位、观念的差别,真正平等了自由了,内心袒露,达到了真正的沟通。那么按我们诗人的说法,干脆,将这不平等的受着核战争艾滋病环境污染种族歧视贫穷饥饿威胁蹂躏的世界,整个建成一大澡堂子,我们各国的男女老幼一齐入浴,敞开心扉,什么性别呀贫贱呀种族呀等等问题,便会一概在水中溶解,岂不天下太平矣!

而我现在的心愿,已不是那梦想中的书房,让我的书们出箱上架,而是拥有一间浴室,一个完全个人的空间,来面对真实的自己。

曾闻国外的贵妇有用果酱和啤酒洗澡的。绅士们则让情人用抹了香皂的乳房摩擦自己全身的,真不知是洗澡还是奢侈。据说我们这里也时兴什么新婚浴了,只是不知都有什么节目,恐怕只是夫妻两人一个单间而已,也翻不出什么花样来。人的一切终究是有限的。

穿短风衣看云的女孩

那是个秀丽而寂寞的小镇,孤独的女孩刚刚上初中,她时常躲开同伴,在别人家的矮树篱下面看云,每次总是同样的位置,一看就是半晌。她有些骄傲。当云彩从青山背后涌出,当云彩被阳光射穿,被风驱散,她依然有一些骄傲。她尤其喜欢云堡,一层层,悬在高空,久久不散,仿佛可以踏着阳光涂成金黄的台阶走到上面的广场上去,那里又有一层层锯齿状的墙、塔樓、壮丽的大门。不知道是什么人住在那里。

就在云聚云散中,草绿了又黄,她依然有一些骄傲,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依然那么孤独。就在这个时节,一个怯生生的男孩,一个同年级的同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她身边,把一个信封塞到她手里,“什么啊?”她问。“你自己看吧。”他说。她没有看,她把它老实地交给了爸爸。她不知道爸爸背着她找到了那个男孩,和气地对他说,你们都还小,学习为重,感情的事以后再说。从此,她再也没有和那个男孩子说过话,他依然默默地出现又消失,有时在她班级教室靠近后门的地方坐上一会。

日子真快,就像削了皮的苹果转眼起了红锈。她顺利地考上了城里的师范大学,进了最喜欢的中文系。她不知道他考到了哪里,她似乎并不在乎他,她依然有一些骄傲。毕业十年后,她成了一所大学的著名文学教授和诗人。她的婚姻却起了变化,她又是那么孤独了,但已经没有那种褐色的矮树篱可以让她站在那里看云了,她能看的仅仅是尘封的窗户和孤零零的树影。有一天,她正在楼下散步,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在她身边。一个成熟的男子站到她面前。天空的云彩停止了流动。

他说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见到她,还能对她说起这一切。他告诉她,初中那两年,他为她悄悄写了一本诗集,蓝色的塑料皮笔记本,书名叫做《穿短风衣看云的女孩》。他说,她父亲找他谈话的时候,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感觉到自己的眼泪一颗颗滚下来,像一块块小石头擦着悬崖滚下山涧。后来,他考上了一家医学院,目前在故乡小镇做院长,但把家安在了同一座城里。毕业的时候,家里人把他的旧书都卖了,其中就有那本诗集。十年后,有一天他心情恍惚地在雨中行走,在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被泥泞滑了一跤。他生气地去质问人家为什么不把自己家门口收拾干净,人家说正忙着,要把一批收来的旧书处理掉。爱书的他连忙问都有什么书。结果,在一本书里居然翻到了小时候的一张照片,再一翻,居然,那蓝色塑料皮的笔记本!

“你都写的什么,给我看看行吗。”

“不,我都藏起来了,连我都不去看我当时写了什么,哪敢在你这大诗人面前献丑啊。”

“那你还记得你那封信里写了什么吗?我没看就交给我父亲了,呵呵。”

“不,不想告诉你了,没看就没看吧。”

她扭头向窗外看去,灰尘淡漠地落在树叶上。她依然有一点骄傲。

听大哥说养柞蚕

九十年代初,在克山一处山村,山上生有一片柞树林,那里原是种子公司的养蚕场,后来承包给个人,每家可以包一亩到四亩左右,每亩地上大约有八九十棵树,树的间距为三四米,高两米左右,树枝展开范围有三四米左右。柞是木本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此木坚韧,可为凿柄,故俗名‘凿子木’。高者丈余,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其木及叶子皆有针刺,经冬不凋。五月开碎白花,不结子,其木心理皆白色。”

柞蚕以生于柞树、食柞叶而得名。柞蚕从一眠到七眠(七种变化)才能吐丝、结茧、成蛹。大约在六月初,蚕蛹在温室中化成蛾子,交配后雌蛾产籽,籽为黑色,比小米粒稍大些,籽都甩在牛皮纸叠成的盒上。经过七到十天,加以适当温度,籽就变成不到一厘米的黑色小虫,头是个小黑盖。这时,就应该把虫放在树上。把产籽盒放在树杈上,小虫就自动顺着树杈爬到叶上,开始进食。大约吃个七八天,它就会长成大拇指大,白中带绿,是为二眠。三眠时身体继续长大寸许,纯绿色,和树叶一样颜色。经过四眠、五眠、六眠到七眠,虫子就长成比成人中指还长一点的成虫,每经过一眠身上就出现一颗星星,最后,它身上从尾到头就有了七颗金色星星,和北斗七星的排列形式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非常好看。七眠虫的颜色呈黄褐色,它会在树枝上吐丝,缠成一圈或几圈,然后垂下一根一两寸长的丝,开始结茧,直到把丝吐完,封口,过了几天就变成了蚕蛹,整个茧就由一根丝缠绕而成。从把最初的小虫放在树上,到最后成蛹,需要大约两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从七月到九月初之间。如果有适当温度,十五到二十度左右,蛹又会变成蛾子,开始生命的又一重轮回。用柞蚕的丝织成的绸,称为蚕绸,宋朝称为“绢绸”,明朝称为“茧绸”。《尔雅》记载:“有柞蚕食柞叶,可以作绵”,这大概是又称为绵绸的由来。

最累的活是把虫放在树上,要根据树叶的多少判断放多少只虫,正常情况下一棵树放三五十只虫,如果放多了,就得把虫抓下来,放到筐里,转移到另外的树上。周围总要留几棵空树,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虫儿没有足够的叶子吃,它会自行爬到别的树上,或者是爬到地上,有的爬不上树的,就在草中提前结茧了,但是非常小。这种情况叫做“跑坡”。这时的虫子身上长刺,抓在手里肉乎乎的,它还会用脑袋甩你,左右拨拉你。

虫子在树上吃叶的时候,正是鸟多的季节,有很多是南方来的候鸟。所有的鸟都是蚕的天敌,松鼠也是,还有八脚虫,它身上的针能把蚕扎死。这些鸟该怎么对付呢?由于国家政策,不许养黑枪,就得用人来放鞭炮,敲盆子,大声呼喊,把鸟吓走。要不,鸟落在树上梆梆梆一会儿就能把虫子吃光。白天晚上,无论刮风下雨都得巡山,风大容易把虫从树上刮掉下来。下雨时虫子多是躲在树叶背面,刮风时就躲在树枝背面。有时还要防着附近顽童偷蚕虫,回家用油炸——非常好吃,肉筋一样有咬头。

在山上要搭个窝棚,能住人,能做饭的。先准备十多根竹子,劈成两半,一块十多米的塑料布,先每隔一米打根木桩,围成长方形,把竹披子绑在相对的两根木桩上,弯成半圆形,在其顶点处拉一根横杆固定,把塑料布铺在上面,窝棚两面挖出一锹深的沟,把塑料布两边放沟里,用土埋住,踩实。再在窝棚两侧打几根木桩,从棚顶拉上绳,绷紧,系死。这样刮风时棚顶就不会被掀开了。窝棚的其他两面,一面堵死,另一面做成门。

做饭、睡觉都在窝棚里面。地上很潮,需要搭起离地一尺来高的板铺,也铺上塑料布防潮。带了煤气罐和炊具。没有气罐就得搭灶台。山下有一条小河,叫诺敏河,可以取水,有一里多路,山上有山泉,还有蘑菇,鸡腿菇、鸭蛋黄、油蘑、榛蘑。山上和河里的水都挺清亮,直接可用。大哥认识附近一处养狐狸的人家,就去他家的井里打水,用自行车驮着塑料桶来回,路上经常能看见野兔。附近没有人烟,十来里路之外才有村落。这座小山方圆六七里。主食主要是米饭,有时下山买点青菜。早上先在山上巡视一番,回来做早饭,饭后再去巡山,周而复始。晚上照明用蜡烛和手电。夏天天黑得晚,有时就用不着照明。

上一篇:均衡教育汇报材料下一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