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一点体会

2024-09-20

关于学习的一点体会(通用11篇)

关于学习的一点体会 篇1

关于学习书法的一点体会

书法是什么?汉字的书写艺术。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最普通最无咎然而也是最庸常的解释。

其实书法和传统绝对不那么简单。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无韵的诗、是无色的画、是无声的音乐、是平面的舞蹈,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墨象的艺术、是抽象的构成、是心灵的轨迹,书者舒也、书者心画、书者散也„„更有熊秉明先生的至高说法:“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传统是什么?传统是祖先香火的赓续、是古人理念的薪传、是远古心灵的再现,就书法而言,传统是历代法书、碑刻、墨迹、玺印、篆刻以及这些背后的书学思想、书法技巧和精气神,用一个比喻,传统是历史中不死不灭的灵魂。为什么那么多人沉浸于笔歌墨舞?为什么那么多人心仪于经典法书?明代大书法家黄道周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宁死不屈,在被清兵行刑之前,却执意写完一大篇小楷,写得心定气闲,临危不惧,书法成为他艺术的绝唱和遗嘱。书法艺术迄今已经绵延了几千年,并还将绵延下去。只要有中国人的存在,就会有中国书法艺术的存在。中国书法艺术塑造的形式美,强调写意传神,发挥形式自身的内在美,已经超越了再现的范畴,成为具象与意象手法和谐法结合的典型形式。中国的书法艺术,把意味融化在形式自身的结构、力量、旋律、气质、形势的运动之中的“有意味的形式”。讲究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在“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等美学思想指导下,要求“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丽不以胶漆,约束不以墨索”,复朴归常,蕴藉天趣。

中国书法凭借点画的组合,线条的变化,笔墨的运动而成为一种传统艺术。从殷商的甲骨文开始,已具备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的用笔、结体、章法。以执笔、运腕、用笔、结构四个基本法则为重点。如:执笔要指实掌虚,运笔要“腕运”自如,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疏密得宜等。其中,“用笔”更为重要,用笔不仅要中锋铺毫,而且要用笔到位。所谓“用笔”到位,也就是:笔落在纸上,不能顺笔平拖,而是要点下来,心里觉得笔落实了,再行笔;你写一笔,笔力要送到底,这也就所指的要到位;下笔时“逆入卜,行笔“平出”。逆入就是逆锋起笔,欲左先右,欲下先上;平出就是行笔时笔锋铺开,做到“中锋用笔忿。同时,在起笔、行笔、收笔运动的全过程中,注意笔锋的转换、调整,点画的轻重、粗细的相益。这样,写出来的基本笔画,才能表现出轻重分明,活跃生动,节奏感强,富有情感。在练习时要善于找字的特点,如:点画的特点、结构部位的特点、,字势的特点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的特点,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其特点,这就是字的结体和章法。

学法不拘法,学法为弃法。学书最忌拘法,一旦被法所缚,解脱甚难。刘熙载说过:“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就是这个道理。学习书法,就是要从各种简单的点、横、竖、撇、捺等线条中雕塑出极为丰富、变化万千独特魅力的汉字。颜体端庄雄伟,浑厚刚劲,行笔沉着凝重,结体端正平稳。柳体秀丽、娴雅沉静,凝练婀娜。赵体素以园润遒丽端庄称著。需兼收并蓄,写出自己的风格。

临摹碑贴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学碑能壮其气,增其力。学贴能增其巧,见其秀,历代书法家无不是从临摹碑贴入手的,而且十分刻苦用功,背贴和用贴等五个步骤,其中摹贴和临贴是最基本的步骤。摹出来的字,较容易得到原迹的结构位置,但会失去原迹的笔意;而临出来的字,较容易写出原

迹的笔意,但往往失去原迹的间架位置。因此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既要摹贴,又要临贴, 同时要体会名家书法运笔的思路,提、按等笔法的力度,流畅的笔峰、创新的神采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书法。当然读帖也是不可缺的。读帖一为理解,二为直觉,悟书理,悟笔法,悟意象,从而提高自己对书法的灵感。

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古代书法理论著作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古代书论是前人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对我们今天书法创作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譬如卫铄的《笔阵图》、孙过庭的《书谱》等。古代的诗文、词曲赋也是应该说是必不可少的。文字与书法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比如诗词讲究意境,书法也讲究意境,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在古代文学方面,诸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陶潜的《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丘迟的《与陈伯之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等等,或清新俊逸,或潇洒超脱,都足以廓人胸怀,发人幽思。至于诗词曲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元曲汇编》、曹植的《洛神赋》、陶潜的《闲情赋》等等,尤应择善多读,时时涵咏。对于提高修养来说,除了有选择的精读古代书论、文学作品外,对于古代哲学、美学、文字学、金石学等典籍中的经典作品,也应随时留意,精心研习,以求触类旁通。如《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庄子》、《荀子》、《心经》、《金刚经》

书法艺术的创作、创新,包括了笔法(执笔、用笔与用墨等技法)、笔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和笔意(反映作者的主观世界)3个要素。笔法与笔势属技巧范畴,笔意才是书能得以发挥。这是书法艺术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这3个因素连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掌握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能够随心所欲,方为得法。“有法可得是名法缚,无法可得,方名解脱”。做到这样,方称摆脱了法缚,历来很多书家苦于法缚,往往醉酒作书,醉后挥毫,摆脱了法缚,所成之书,往往意趣横生,如得神助。如张旭醉中作书,“醒而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然而求解脱未必非酒不可,书者如遇特殊的欢愉或愤慨等情况,也同样能挣脱法缚,进入“人法双忘”的美妙境界,作出平时无法思议的神品来。如被誉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与“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等稀世墨宝,都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产生的。

历代名家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财富,无论是碑还是帖,都是它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的精萃,反映着时代的创作高度,体现着书法艺术性和规律性。离开了传统的沿袭,就等于脱离了“法”的束缚,失去了书法特有的光采。只有继承传统,大量的临习古人碑帖,才能站稳脚根,真正走上书法创作之路。除了优秀的古今法帖外,书法的传统还包括书法艺术以及审美范畴,诸如方与圆、曲与直、迟与速、疏与密、生与熟、巧与拙乃至笔力、神采、气韵、意境、书风等等。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传世名作名篇《书谱》中写道:“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味钟张之余然,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二十四年钻研书法,殚精竭虑,继承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等人所代表的书法传统,虽不能入木三分,但却从不间断临池学书的志向。传统书法的魅力,也可见一斑。画首同时也是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做所索靖。”苏东坡同样也是以书法的优秀传统为旨归的。

在学习书法中,不仅坚持传统,当然更需要在继承中的创新。我们学书法首先从临摹开始,但临摹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书法的目的是为

了继承和发展书法艺术,要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来,如果我们学柳公权或是颜真卿,学得特别像,就像复印的一样那么又有什么意义。那种只知模仿,不知提高的人历来被人们称为字奴。清朝有个书法家叫张裕钊,他自秦汉碑刻学起,后学魏晋诸家,把篆书的圆劲,隶书的方硬融为一体,创出一种独特的书体,因为他的代表作是《重修南宫县学记》,因此人们就把他独创的字体称为“南宫碑”。这种字体,今天不但在我国而且在日本也有着较大影响。

总之,学书难,书法创新更难,有志于书法创新的人,不但要敢于请命,敢于呼喊,还须清除幻想,实实在在地、刻苦地、科学地进行练习,遍临诸品,穷绝技巧,练就惊人笔力,同时努力提高各方面的修养,使笔端蕴藉文情,字间荟萃风流,从而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力求独特,自成书体。

姓名:甘迪

班级:08级美术学国画2班

学号:081014106

关于学习的一点体会 篇2

由于目前教育形式仍为班级授课制度, 每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 基于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当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主动地、创造性地来进行学习的活动.具有如下特点: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 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对学生管得太严、过死, 唯恐学生会出错, 教师的教学如同“保姆”一般照顾学生的方方面面, 不希望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 久而久之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 教师成为教材内容的帮凶, 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实施自主学习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一个班集体中, 学生学习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目前现有教育条件下, 教师很难照顾周全, 实施自主学习可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发地弥补学习之间的差距.特别对于智力水平较高而学习习惯较差的部分学生, 教师引导得当, 实施自主学习可以很快提高学习成绩上.

实施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强制式的学习只是枯燥的和低效的, 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是“我想学”, 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非常活跃的状态下来学习, 方能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自主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获取新知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将会是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了能够真正做到实施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自主学习, 要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 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发行为, 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要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来活动和展示, 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节,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联系与区别?如果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平淡无奇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来板演一组练习, 共两小题, 第一题是解方程:第二题解不等式, 问题是通过比较两名同学的板演, 你能说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联系与区别吗?

这一过程包含着两个活动, 一是学生板演活动, 二是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的活动.如此创设课堂活动,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调动全体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关注, 从解题、观察、思考、讨论最后到同学之间的交流, 都是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合理创设学习上的问题情境, 还要营造自由、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进行讨论与交流, 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中, 才有可能让每名学生张扬个性, 自由的发挥.

2. 创新课堂授课模式, 实施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一言堂, 一支粉笔、一本书和教师的一张嘴, 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坐地在下面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述的.实施自主学习要把课堂真正地放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安排好教学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活动和探究.对于某些简单的章节, 可以放手由学生来进行讲解, 开展“这节我来当老师”等活动,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讲解, 无论讲的学生, 还是听的学生都觉得有新鲜感, 对学习的参与程度就会愈加强烈.在小老师的讲解过程中, 可以设计些提问或双边的活动, 调动讲与听之间互动联系,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更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根据不同的课型内容特点, 也可以把数学课堂引向室外, 让每名学生在室外的活动实践中, 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图形的相似”这一节中, 运用平行投影的规律和相似的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成员由组长安排好个人任务, 到室外来测量旗杆或教学楼的高度.

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这样的课堂是开放式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学生在活动中, 既体会到了活动的乐趣, 同时感受到了亲自动手操作不艰辛.不仅能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实施自主学习,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 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存在差异,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要尊重学生这种自然的差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实施因材施教,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收获.实施自主学习有可能会使课堂成为部分优生活动展示的舞台, 而冷落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中坚持民主作风,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是搞好课堂教学, 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保障.

三、小结

实施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思考问题的途径, 规范数学活动的操作过程, 指导合作交流的方法等.

关于教育孩子的一点体会 篇3

我认为要教养出能适应资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仅为“舔犊之情”所倾注的爱和“望子成龙”所凝聚成的情 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做父母者必须首先学习如何做父母,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懂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成为孩子喜欢亲近并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产业积极响应的人,即要求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自己。

我深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处处遵守家长行为规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女儿被评为好儿童,欣喜之余,我想这与我们平日悉心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人说:“有什么好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教育孩子并不像制作一个产品那样简单,“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存在截然统一的模式或万灵的妙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我教育女儿就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寓教于乐,从不神经质地和别的孩子突出方面攀比,而是自己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创造适宜的同步生长环境。我的女儿喜欢唱歌,在这方面我们给予适当的宽容,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社会中,大凡应具备以下基本品质和能力:出色的智慧;责任感和正义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和生活情趣;诚实和节俭的品质。所以,我们在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意孩子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相对地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近日有报载:有一个女大学生考研,没有找到考场,情急之下乘车回家搬父母帮其找考场,让其父母随其赶到,考试时间已过大半;监考老师遵守考纪未准其入场,结果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考试结束,老师尊重其父母意见,在五分钟内帮助她找到了座位;这样的学生,自理能力是不是太差了!不能否认,这是教育中的缺憾,父母责任重大!

在我女儿入学之前,我们和她轮流做值日,收拾客厅和卧室,使之保持整洁,头两天我们值日,让女儿记住要做那件事,如擦桌子、扫地、拖地板,依次做完。孩子在家里曾做过值日,上学后就能遵守班上的规定,到值日时就能完成任务。这样提高她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心,提高她的自理能力。

大家知道,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注意,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孩子年龄小,听课的专注力就差些。在培养孩子课堂的专注力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努力。我们先预习一下女儿上课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她听课后回答,孩子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课,就会专注听讲,就会注意到老师怎样讲,记住答案以备回答。培养课堂专注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老师讲授的内容,获得优秀的成绩。

小学生应全面发展,会学习,只有好成绩不行,还要有好的品德。那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要继承,比如节俭,现在的孩子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且不知珍惜。我就给女儿讲古往今来,关于节俭的故事。讲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仅自己节俭,反对奢侈,还对子女严于管教;讲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繁忙的国务中仍然抽出时间来教育子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讲“周总理的睡衣”讲当今中国第一臣富李嘉诚,身为富豪,仍然生活节俭,尽管有时我的话女儿似懂非懂,但我从女儿的言行中看到了她的节俭,有一次我发现了女儿的记账单,上面记述着她花钱的项目和余额。还有一次,她对我说:爸爸,这星期我节约了五毛钱!这使我很受感动。

学习老子哲学的一点体会 篇4

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姑强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姑与之。”意思是要想削弱它,必须故意加强它。想要除掉它,必须故意交好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故意给予它。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从直观上看是说不通的,也违反人们的正常思维。为什么要夺取的先要给予呢?老子的思维与常人不同,他的奥妙之处就是促使事物向极端的方向推进,最后,导致事物向对立面转换,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举一个实例来印证这个道理。

春秋战国时,齐国打败了魏国,覆军杀将,尸横千里,齐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魏国国王羞辱万分,决定倾全国人力拼死一搏。有一谋臣说:“万万不可,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要除掉齐国,就得先卑躬屈漆,割地称臣,这样齐国必然欢喜万分,傲视群雄,这样必然引起列国的不满,这就会招来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必然倾覆”。果然不久,秦、楚、韩联军把齐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一例证更证实了老子一句名言“以其强而强之也”。我们仔细研究孙子兵法几乎整篇都有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孙子兵法所云:“富,未为安也。贫,未为危也。寡,未为败也。众,未为胜也。决定安危胜负者,道也。”这里的“道”,就是事物转换的内在规律,孙子把它看得高于一切,只有掌握“道”,一切胜败安危都在掌握之中。“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然而确实存在。要掌握“道”不容易,需要千思万虑仔细观察,知彼知己,冷静分析。譬如三国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东晋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至弱胜至强的最好例证,也正是掌握了“道”的具体表现。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做人要如流水,永远向下,低下低调。他认为水至弱也至强,水性柔弱,并不威武刚烈,譬如盆中杯中的水,然而海啸来袭,水的威力却凶猛无比。一个人的行为“无为”指的是什么?无为并不是什么事也不干,无为是指不要人为地做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只要顺从自然发展,一定会事业兴旺蓬勃,所以无为实际的结果是“无不为”。

最能代表老子哲学中辩证法的是下面一段话,“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圆满的好似残缺,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衰败。最充实的却好似空虚,它的作用就永远不会枯竭。最平直的东西却好似弯曲,极其灵巧的却好像笨拙,极其有余的却像不足,极其善辩的其言语却好像迟钝。疾走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暑热,清凉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怎样看待其中的辩证关系呢?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哲学的基本点是对立的统一,他认为当事物发展到最后顶端时,就转化成对立面。所以,当我们事物发展到圆满时,即功成名就时,应该警惕看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缺点和差距,还远远够不着标准,这样就能永久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要保持以后荣誉和记录,他就要从零做起,找出动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病。

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 篇5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七月一号上午,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之后又反复阅读学习了讲话文本,感触颇多,受益非浅。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从党的根本宗旨与历史经验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并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群、干群关系,一直把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群众观,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广大党员和干部中,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作过许多经典论述,而且亲历亲为,带头实践,为全党做出了榜样。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真正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和谐,党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忘记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紧张,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党的干群关系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吃拿卡要,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一些地方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和野蛮拆迁等事件,导致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些问题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本。

有效解决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新时期和谐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将改革开放大业继续推向前进,有许多工作要做,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对群众的态度,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它决定着领导工作的走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恰恰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朴素道理,总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靠的是“精英治国”、“专家理政”,从而摆错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有的居高临下对待群众,有的蜻蜓点水“深入”群众,有的甚至把群众当作“道具”,等等。这样的领导既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也不能干好事、干成事。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的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作用并没有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样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而这种群众基础的建立靠的是我们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和感情。因此,要常怀“愧疚之心”、常思“敬畏之意”,老老实实地面对群众,真正像胡锦涛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正确的群众观不光是拜群众为师,还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党中央不仅有原则规定,要求“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且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作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就是要将这些要求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对中央的要求打折扣、搞变通,比如,在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上,不能把政策要求落实到位,甚至出现与民争利的恶劣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人民群众就会怀疑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就是关心我们的改革开放,关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程。当前,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就医、上学、司法公正以及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依法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原因,解决起来确实会难度很大,但也正因为有难度,才能更好地检验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必须知难而进,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住不放,直至抓出成效,让群众真正受益。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尊重群众与领导群众的辩证统一,而不是要求干部一味地跟在群众后面,做群众的尾巴,必须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责任。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矛盾“凸显期”,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群众的意见不一定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有些群众因为思想认识水平所限,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有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不理解,甚至抵触和反对,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行之有效地做好群众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教育、宣传、组织群众的本领,使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决策;二是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善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办法,通过民主协商、广泛论证、科学统筹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是要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畅通诉求渠道,协调利益关系,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提高团结群众的本领,多到群众中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所思所盼。要特别强调的是,基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沿陆地”和第一道关口,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在这方面有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于写作教学,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篇6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着重抓好如下两点: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身边的万事万物。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身边的人,观察身边的事,观察身边的景。具体地讲,就是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与乡村中的小桥流水;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春的生机、夏的力量、秋的欣喜、冬的严酷;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捕获城镇小贩的大声叫卖;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母亲温柔的唠叨„„

二、扩展阅读,储备素材

关于函数极限概念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7

首先我从“无穷”这个概念讲起。什么是无穷?有人说:“天上的星星就是无穷”;也有人说:“海滩沙粒的个数就是无穷”。当一个财主问阿凡提:“你的驴身上有多少根毛?”时,聪明的阿凡提回答:“它身上的毛和你头上的毛一样多。”巧妙的回答转移了问题的实质。以上的这些论述都解释不了“无穷”这个概念。接着我给同学们讲了希尔伯特“无穷旅店”的故事;

希尔伯特假设有这么一家旅馆,他有无穷多个房间,每个自然数都是房间的号码。一位旅客来住宿,可是不巧,所有的房间都有人,旅馆已经客满。怎么办?聪明的无穷旅馆的主人却自有办法。他把房间重新安排一下:1号房的客人到2号,2号房的客人到3号,3号房的客人到4号……所有的客人都安排了新的房间,空出了1号房间给了新来的客人。所有的客人都满意了。

严重的问题来了。有一个“无穷旅游团”,他们的成员号码用完了所有的自然数。怎么办?旅店主人又有了新办法。他请1号房间的客人到2号,2号到4号,3号到6号……这样,所有的奇数号码房间都空出来了,正好安排这个无穷旅游团的成员住。

希尔伯特巧妙的运用了有限说明了无穷。我接下来给同学们讲解函数极限的定义: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无穷区间,如果y=f(x)在→∞的过程中与常数有下列的关系,任给>0(为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一个正数,当|x|>N时

这时我们称函数y=f(x)当→∞时以常数A为极限。

这个任意小的正数是我们随意给定的常数,就像旅店主人来了新客人。而这个正数是函数极限存在时可以找到的,就像旅店主人安排客人住宿的方法。怎么去找是我们证明函数极限存在的关键。

对于函数在一点的定义我是这样介绍的: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空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ε>0(ε为任意小的正数),总存在正数,使得对于适合不等式0<|x0-x0|<δ的一切,对应的函数值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f(x)当f→x0时,无限地和常数A接近要多近有多近,现在我们把这种非常接近的形式量化了,这个非常小的正数同学们可以随便给,如果函数的极限存在,我就可以找到一个很小的正数,当属于x0的空心邻域时,|f(x)-A|<ε。

通过这样的讲解,同学们对高中学过的函数极限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要更深一步的了解函数的极限定义我建议他们去看参考书)取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的介绍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实践体会,有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高等数学》(上册)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8

一、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大量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地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了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并建立了诵读课程、名著课程、浏览课程三级阅读课程体系:诵读课程即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名著课程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大师进行对话;浏览课程即对时事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的阅读。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学生倾诉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语言表达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说自己想要说的话,从而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三、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让学生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在一次写作中,我班的一个同学就写出了《老师啊,您啥时微笑一下》这一针对性很强的习作,大胆地指出我上课时总是阴沉着脸,说出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大胆地讲了真话,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吗?

四、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可以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他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批改“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五、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出自己的、自然的作文,若能如此,是中国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关于学习的一点体会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省局领导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当得知赵书记让我谈一下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也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说老实话,对于信息报道或者公文写作,我也是半路出家、门外汉。今天在座的领导、同事中就不乏很多能人,好多可以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下面我就简单谈一下自己在政务信息的采集和起草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信息的采集

记得刚到咱们征费系统时,对单位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又赶上国家实施燃油税费改革,一切业务也终止了,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正好赶上省局组织编写交通稽征22年纪念册,分局就安排我和李承逸副局长一起来承担这项工作。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信息,他让我从查阅分局档案开始,这时我就有了全面接触稽征历史的一次机会。我索性把22年的档案分批一摞一摞地从档案室抱到办公室,和领导坐在电脑前一页一页的翻看、查找,并把我们需要的信息记录在电脑里,这个过程花费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又给了我很多的业务书籍、文献汇编等,让我从中收集有价值的东西。在这过程中,领导还通过自己以及别的老同志的回忆,或者让我到其他科室查阅资料等方法,补充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最后,我把所有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初稿,又经过多次删减、补充才形成最后的文稿。

我之所以提起这件事,是因为通过这次编撰纪念册的经历帮助我打开了获取大量信息的一扇大门,也为编写纪念册提供了大量的有效素材。作为稽征系统的一名新兵,我对很多情况不是很熟悉,以前也没写过类似的东西。通过这次经历,不但使我对单位的全面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对我以后做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产生了很大帮助。

除此之外,我平时还会利用以下一些方法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

1、查看办公室里已有的信息资料

这包括办公室电脑里保存的过去年份的各种文档、图片,都要逐一浏览。当然电脑里的信息会很杂,大多数文件资料对我们政务信息写作可能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会产生间接帮助。因为通过浏览这些信息,可以使我对单位过去几年中的工作情况有一个大概了解,并把这些信息在头脑里产生一定的印象,当我需要某些资料时,可以很快的在电脑里找到,并加以借鉴利用。

另外,办公室会接触到各种文件,我们可以通过处理这些文件,来获取有关信息,尤其是包含工作计划、工作目标这类的文件,它向我们提供了某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也就告诉我们

某一阶段政务信息报送的重点是什么。

办公室往往还会储存很多书籍刊物,包括我们的《吉林征稽》,平时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也会为我们的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大量的可用素材。

2、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量很大,各类政务信息应有尽有。尤其在转岗培训期间,我们可以大量参考省内外交通系统兄弟单位或者交通专业网站的政务信息。尤其是各省征费系统的改革进展情况、学习培训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等。这些信息中有些是程序化的,如年初工作计划、年终工作总结、季节性安全检查落实情况、各种活动开展情况等;还有一些是结合单位实际开展的一些工作,例如其他省份征费系统在转岗期间的工作情况、学习培训情况等,这些我们都可以拿来参考借鉴。当然,这种借鉴不是简单、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再造、创新的过程。需要通过筛选、梳理,并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情况,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经常浏览的网站就包括吉林省交通厅网站、交通部网站、中国交通执法网、中国公路网、中国交通新闻网以及各省交通系统的网站。这些网站上的信息有些可能与我们近期开展的工作相似或同步,有些可能我们暂时用不上,但应该把这些一时用不上的信息收藏起来以备用。

3、从单位的各项工作、会议中来获取信息

自己所在单位在落实上级工作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素

材。有时会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其他单位不具有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就为我们政务信息写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因为这种素材更具自身特色。另外,单位开会时往往会传达一些上级精神、阶段性工作计划等,这时记录下有关内容,经过会后梳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使其成为我们报送政务信息的一个方向指导。

4、通过与单位老同志沟通获得信息

有些老同志偶尔喜欢到办公室来坐一坐,或者有各种事情要我们年轻同志帮忙,这时我们就有了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时可以通过与他们闲谈,或者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的过程中获得一定信息。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也可以直接向他们请教,当然这些信息需要用记忆收集,事后要经分析、梳理、判断才可以选择性采用。

5、与上级单位联系工作过程中获取信息

当省局办公室布置各种工作时,我可以通过QQ、电话等进行适当的咨询、沟通,进一步获取有关信息,以便更加明确上级希望达到的工作目标,这样对我们的政务信息写作也会起到指示性作用。

6、通过看新闻、报纸等获取信息

各种新闻媒体往往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通过看新闻、报纸通常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交通系统的行业新闻,这些信息的积累可以为我们政务信息写作提供大量参考素材。

当然政务信息报导员往往不是专职的,信息报送只是我们日常工作之一,要想做到以上这几点,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对政务信息写作的兴趣,日常工作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能耐住性子,静下心,有时可能还要牺牲一些个人时间;每当遇事要多观察、头脑里多打几个问号,注意事物细节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更多的有用素材。

二、稿件的起草

从我们报送政务信息的目的来看,就是进行工作交流,宣传自我,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同时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报送的政务信息往往会成为领导检验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果,了解基层情况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政务信息就要求有一定的质量,否则的话可能适得其反。在掌握了写作素材的前提下,怎样组织编排好政务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我个人看来,政务信息的起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首先对政务信息有一个正确认识

我们报送的政务信息会有很多人看,包括上级领导也会看到。就是说即使稿件表达的只是一件小事,也会有很多人在关注,说明我们报送的政务信息其实没有小事,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对待。

另外,政务信息的写作不能脱离中心工作,无论信息想表达我们干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其实都是为中心工作服务 的。例如我们在转岗期间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就是抓稳定、抓培训。中心明确了,我们的政务信息写作也就有了指导思想。

2、围绕工作中心选好主题、确定标题

在明确了当前工作重点并掌握了一定素材的前提下,就需要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主题一经提炼,我们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会使人一目了然。政务信息的主题通常想表达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二是反映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三是反映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新举措;四是反映上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执行情况等等。在主题确定后,信息的主体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这样就会进一步突出我们的主题。

其次要精心制作标题,使标题新颖、醒目、概括主题。其实我在确定标题方面也经常感到困惑,往往确定下来以后总觉得不理想,经常需要省局的同志加以修改完善。经过修改过的主题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表现出高度概括性,让人耳目一新。从中我也总结了一下:那就是标题不一定华丽,不一定张扬,但要一语破的,题文一致,新颖、准确、简洁、明快。

3、主体部分语言准确,结构层次清晰

政务信息的性质决定其语言要平实、简洁、准确;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上不必过于华丽,但也可以做适当修饰,以增加亮点,吸引眼球。一般情况下不带太多观点,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在结构上要注意各种素材的合理

搭配,段落层次之间要有联系、紧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整篇内容融为一体,这样会突出中心,使人感到条理清晰。

在信息内容上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整体情况,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全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夸夸其谈,否则会给人产生虚假印象,起到负面作用。文中的措辞要尽量表述明确,不能说模棱两可的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要乱下定义、不要随意引用一些东西。如果稿件中要引用数据,要确保其真实、准确,如果有多个数据,要注意数据之间不能自相矛盾。文章篇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工作动态、工作进展可写的短一点,工作计划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写的长一些,主要是把事情交代清楚,让读者弄清弄懂。

4、初稿形成后要反复修改、推敲

信息写好以后,不要立即发出去,需要进行认真的校对。包括查找是否有错别字,词语使用是否恰当、严谨,语言是否凝练、庄重、精确,结构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等。有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往往一点差错可能带来工作上的较大失误。因此,我们不能有“差不多”的心理,不能贪图省事。

校对完成后,还应对整篇内容进行认真核对,也就是对信息进行最后的审核。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路可能会有所转换,这样反过头来再看全篇,或许能补上好多漏洞和不足。

另外,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政务信息时效性,这也是我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

大多数政务信息都讲究一个时效性,就是说信息的投送要快捷、迅速、准确。如果超过时效,即使信息的内容和文字都不错,但如果拖后了一段时间才报,或者报的时候已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就可能使信息失去了时效性,编辑人员就很难再为你排版了。因为所报稿件已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或者稿件内容已众所周知,已没有发表的意义了。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别人总结归纳的政务信息上报规律:那就是长期性工作定期报送,如安全工作、防汛工作等;阶段性工作集中报送,如工作进展、完成情况、重大活动等;临时性工作突出报送,如一些短期的中心工作等。同时报送要注意三把握:即把握沟通、把握时机、把握重点。

学习了近代史纲要课的一点体会 篇10

--------学习了近代史纲要的体会

我国的千年历史,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和感悟,但是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已经离我很远了,对我们现在这个国家,经历的是近代史,对如今的我们有更多的历史意义,而古代史有的是研究价值,有的是一个让中华儿女自豪的过去……

而今大学生的必修课---近代史,一段知国耻国难的历史,这更让我知道如果不断为古代自豪的话,必然就是近代史的的那个悲剧。近代史就是一场中国的抗战史,从清末到建国之间,怎么说呢?也许是是段血泪史啊,也是革命史。我想我会对我们的国家又爱又恨,爱他们的顽强,爱他们的团结,也恨他们的迂腐,很他们的分裂,恨他们的落后,国家就这样的可悲,真可是可悲,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知耻而后勇就对了。

让我知道的,一个国家无论曾经再多么光辉,历史再怎么璀璨,毕竟这是过去,如果不思进取,那么很快会成为井底之蛙,而且会很落后,再加上,自以为是,自认为是泱泱大国,在世界之上唯它独尊。历史的教训显而易见,其实为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历史为鉴,真正成为一个强国和做一个强人的道理相似。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虽然国人们觉醒,通过革命,改革做到了站起来的地步,但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公车上书的悲剧结果,哪怕爱国志士一个个出现,还是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当然总会成功,就是辛亥革命,可是这个弥足珍贵的成功,依然被袁世凯窃国,经历这么多失败,国人们是顽强的……

抗战的成功,新中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是艰难的,一位位有志之士为了国家,真是让我们现在的青年应该感到感动和自豪,无数的英雄事迹让我们缅怀纪念,我们一定要努力,为了已死去的革命烈士,我们一定要为新中国的发展努力。一个学期的近代史学习,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国情是复杂的,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情的问题,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共产党让中华儿女走向和平,走向解放,我们不应该忘了这么多。

关于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的一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食品分析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81-02

食品分析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与加工、营养科学以及食品工程与农产品储藏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是与生产、科研、教学紧密相关的[1]。所以,掌握本门课程内容有利于培养合格的食品加工和分析检测专业人才,而思考如何加强本门课程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的责任。本人作为承担这一责任的一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积累成功经验,力求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分析方法全面了解,熟悉各种法规、标准和指标,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检测能力,合格的食品加工和分析检测专业人才,消除或尽量减少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1 把握食品分析课程特色,及时补充教学内容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是涉及到食品感官检验、食品营养成分、食品风味成分、有害、有毒成分等的分析检测,以及实验评价、数据处理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许多主干课程有交叉,是在开设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普通物理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课程。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生产高新技术等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其课程内容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课堂教学包括绪论、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的感官检验法、食品的物理检验法、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验、辐照食品的检测、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新资源食品检测、食品中的质量保证、食品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等共20章内容[1],32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水分活度、可溶性糖类等基本概念,直接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类、索氏抽提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等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的扩展和更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仪器分析方法和无损检测技术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无损检测技术的引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恰当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非常重要。例如,在介绍食品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测定时,引入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方法的双波长等吸收点法、进行淀粉糊化程度的研究时,介绍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时,介绍核酸探针在检验食品大肠杆菌中应用、讲述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验时,结合食品安全的现状,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快速的无损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2-3]。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通过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4]。本院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实验课48学时,食品分析综合大实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中,实验教学内容上,既有水分、还原糖、金属离子、维生素、亚硝酸盐等基本技能训练性实验,也有脂肪测定、蛋白质测定等综合提高型实验。学期末时候,开设食品分析综合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到食品分析的方方面面,既有营养物质的分析,也有添加剂、金属离子、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毕业实践环节中,教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给学生指定实验内容,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为学生毕业后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分析检测工作、进入生产加工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本人从2001年开始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当时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还不广泛,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方法,讲述加板书的形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提问和板书等形式会比较牢固。但是,有限的教学课时里,通过这种方法传授的知识量不足,许多新的技术和检测手段无法及时渗透到教学内容里,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相关专业课程数量群不断增加,每门课程的理论课时量逐年减少,食品分析课程也不例外,最初是48课时,现在是32课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程教学的需要,高等院校教师必须转变思维,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几年,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化和视觉化。借助这一手段,食品分析课程教学翻开了新篇章。例如,食品中苏丹红、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的检测,都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这一方法所用到的仪器构造、工作原理等,通过仪器构造图和模拟工作流程图,很形象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定手续简便快速、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优点,逐渐成为食品中铁、锌、硅等矿质元素分析的重要手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因此成为大学、科研、专门分析检测部门等的必备仪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对有志于从事分析检测事业的学生来讲,有助于其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熟练操作这种仪器;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试验,可以节省试剂,避免环境污染;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及时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分析检测仪器发展概况和最新的分析检测手段知识,并把内容比较先进丰富的相关网站介绍给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实验环节中,精心选择了水分、可溶性糖类、脂肪、灰分、金属离子、亚硝酸盐、总酸度、氨基酸、维生素的测定、旋光法测定物质纯度、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等内容,与理论课程相比较,学生对实验课程兴趣更浓,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提出几个与实验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操作,既训练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掌握了索氏抽提器、蒸馏装置、可见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仪器的使用,又提高了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巡视学生操作状况,严格监督,随时纠正不合格的动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实验出现异常结果,与学生讨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最终解决。总之,从每一个实验做起,不断强化学生对待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决杜绝杜撰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实践教学期末课程大实验环节中,集中两个星期时间,给每一位同学一个实验项目,由学生自己根据要求测定的内容,准备材料,确定实验方法,列出需要的试剂和仪器,相应实验室人员予以配合购买或借用,独立操作实验过程,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指导教师在此过程中,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把关,并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和指导。例如,要求學生测定豆腐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指导学生首先对豆腐中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然后再进行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工作等。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后,普遍反映受益颇多,动手设计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实验并不像在上实验课时那样,有实验老师配好试剂,调好仪器,自己拿来就用那么省事,科学实验需要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很多。有了以上实验课和综合大实验的锻炼,大四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就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指导教师安排的实验项目,做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交出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3 结语

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课程教学的成功,涉及到课程理论内容是否陈旧、教师讲授技巧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实践环节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执行是否严格等因素。食品分析课程教学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践环节中各个方面的不断改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普遍的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 王永华主编.食品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二版.

[2]赵杰文,孙永海主编.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4月,第二版.

[3]詹萍,田洪磊.《食品分析》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08,(12):157.

上一篇:宣传活动工作汇报下一篇:《娇艳的花》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