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池塘水质合同

2024-08-26

改善池塘水质合同

改善池塘水质合同 篇1

浅谈池塘条件与养鱼水质

摘要:介绍了池塘养鱼对池塘水源、面积、水深、形状和方向、底质、环境的要求,进而提出养鱼高产稳高的池塘改造方法,最后对养鱼水质的要求进行分析,为池塘养鱼提供参考。

池塘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条件决定着养鱼的效益,一般来说,影响鱼类生长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的容积、水温、透明度、水体运动、溶解气体、pH值、营养盐类、溶解有机质、饵料生物、病虫害等,这些因子不仅与池塘的基本条件及所有增产措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养鱼技术的实施也直接受到池塘条件的影响。因此,鱼池应该尽可能做到有利于改善上述环境因子。

一、池塘条件与池塘改造

1.1池塘必需的基本条件

①水源。水质良好而又可靠的水源是池塘养鱼必需的,因为养鱼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一定水量及调节水质,实现密放精养,高产稳产。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井水为好,这些水的溶氧量高、水质好。水源的水质要求溶氧量能在3~5mg/L以上,pH值7.0~8.5,有机耗氧量在30mg/L以下,没有硫化氢。

②面积。养鱼池的面积要适中,一般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为便于管理和操作,以半亩左右为宜。设备和技术条件较好的鱼种池也可在一亩左右咸鱼池可在两公顷左右,目前养殖技术和各方面条件都较成熟,在实际养殖中成鱼池面积可达三公顷以上。

③水深。池水过浅,水体小,水质量变化,鱼类活动范同小,饵料生物少。一般情况以鱼苗池水深1m左右,鱼种水深1.5~2.5m,成鱼池2~3m为宜。

④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最好是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2:1或3:2,池埂要坚固,池堤要高出供水位0.5m以上,以防洪水。

⑤底质。池塘的底质从多方面影响水质,对养鱼非常重要。保留10~15cm为宜,若淤泥过多应每年清除。

⑥池塘环境。池塘的周围不能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池边不应有窝藏敌害、消耗水中养分和妨碍操作的杂草及挺水植物。从养鱼增产的角度出发,池塘的周围应以开阔为好。

1.2池塘的改造

良好的池塘条件是获得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池塘改造的具体内容是: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水塘改活水塘,低埂窄埂塘改高埂宽埂塘。

二、养鱼水质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其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饵料生物的数量、组成和分布。养鱼水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广,各因子之间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存。

①水温

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而且通过水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对其发生作用,几乎所有的环境条件都受到温度的制约。

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有它所需要的最适生长温度,同时又有最高和最低的忍耐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而死亡。温水性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划分为3个范围:水温10~15℃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体重缓慢增长;15~24℃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增长和增重速度一般;24~30℃是最适生长期,增长和增重速度最快。池塘水中的溶氧量与水温成反比关系,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减少。而鱼类的代谢强度和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因而高温季节应尽量减少有机耗氧,一般停止使用有机肥。池塘的水温随气温变化,因此,池塘水温出现季节和昼夜差异。但水温变化幅度要比气温小得多,一天的平均水温高于气温,一般白天低于气温而夜间则高于气温,正常情况下在14:00~15:00水温最高,清早日出前水温最低。

②溶氧量

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晴天,池塘溶氧量的90%左右是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补充的,从空气中溶入的氧占10%左右。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白天光照度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下午溶氧超过饱和度而出现氧盈,产生氧盈的水层称为氧盈层,一般最大深度为90cm左右。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此外,池塘中溶氧量还存在水平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这是由于风力和光合作用造成的。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为3mg/L以上;低于2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6~0.8mg/L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3~0.6mg/L时就会窒息死亡。池塘中低氧或缺氧,不仅对水生生物和鱼类有直接的危害,而且会毒化水环境,降低池塘鱼产量。

③二氧化碳

池塘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池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为昼夜、水平和垂直的变化,傍晚时下降到最低点,而黎明前升到最高值。

④pH值

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因此,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过高时都会对鱼类生长明显抑制,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

⑤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影响最为重要。俗话说“看水养鱼”,就是以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反映的水色为依据的。水色可以判断池水的肥度。肥水具有“肥、活、嫩、爽”4个特点:“肥”是池水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淡浓适中;“活”即池塘的水色一天内有变化;“嫩”即水肥而不老,池水颜色鲜明,而不发灰发暗;“爽”即水质清爽,水肥而透明度适中,溶氧量高,生活环境适宜。

⑥细菌和有机碎屑

池塘中细菌和有机碎屑是鱼苗和滤食性鱼类的重要饵料。在人工投饵、施肥的过程中,有机碎屑就成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食物,池塘中的细菌有50%可被鱼类摄食。池中有机物质是以溶解的状态存在,是水中营养盐类的重要来源。

上一篇:浅析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下一篇:远方的诗意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