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的作文:你还是英雄

2024-11-29

关于项羽的作文:你还是英雄(共6篇)

关于项羽的作文:你还是英雄 篇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每读到这些豪言壮情的句子,在冥冥中似乎来到了那个未曾谋面的地方,那个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的地方,那个使英雄不甘的地方-----乌江。

当初的意气风发,受万人敬仰, 你是英雄。

在乌江,你的优势已去。无力回天之际,你没有垂头丧气,也没有痛心疾首。也许这就是英雄的气概。然而在你荡气回肠的心中未免不充满悔恨,悔恨当初为何不礼贤下士,悔恨当初为何不杀或者重用韩信,悔恨当初为何不听亚父之言。这一切都在你波澜不惊的脸部没有丝毫的流露,流露的只是你愧对江东父老乡亲的眼神。

在涛涛乌江之畔,你有选择吗?你背负了太多,太多。英雄累了,博大胸襟的乌江接纳了你,这是英雄的归宿。只是你留给后人太多的疑问,人们云云,英雄能屈能伸,也有人认为英雄是宁死不屈。

罢了,罢了。这一切终都随着时间淡去。只是我还继续吟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你还是英雄。

公众号:甘宁界

英雄项羽作文800字高中 篇2

芥川龙之介说项羽是英雄之器。确实,他担得起。

他不会渡江的,我们都很清楚。

他是谁?他是那个骄傲的西楚霸王,是天生奇才的楚国贵族,是不屑权谋的龙虎之将。

他爱苍生,爱得真诚又莽撞。你说他放火烧宫,残忍无度;你说他养奸遗患,有勇无谋;你说他妇人之仁,刚愎自用。可有谁会说,阿房宫的一把火,洗刷的.是楚地宫闱的百年屈辱,洗净的是一个少年人誓要灭秦的信念与决心!又有谁会说,鸿门宴上的一厄酒,饮下的是壮烈英勇的豪情万丈,饮尽的是一个青年人得偿夙愿的欢欣与畅快。他有自己的仁义道德,并为之坚持,哪怕末路。这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他认为自己可以拯救苍生,可他没有。他遇到了刘邦。遇到了一个杀伐果断、善于攻心的王者。很多人评价刘邦,贬其低贱出身,斥其流氓本色;又赞其能屈能伸,歌其能舍能求。他不会因亲人置于酷刑而谈笑变色,可以抛下荣耀与尊严把自己躬入尘埃,也可以在敌阵前以仁义为名声之讨之,斥之喝之。他是有谋略有攻伐的帝王,却终究不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义士。我不喜欢刘邦。因为他只是一个帝王,却不是一个英雄。

面对刘邦,项羽输得一败涂地。

他输给了自己不知收敛的直率,输去了一身不知限度的傲气。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却悲哀了不只一个时代。时代容不下一个项羽,社会容不下一个直率又骄傲的少年人肆意梦想。这是群体对个体的排斥。我们被社会磨去一身棱角,学会了圆滑和假意逢迎,我们有多羡慕快意恩仇的人啊。所以我们更需要项羽,而非刘邦;我们更羡慕项羽,而非刘邦。所以,后世传唱的戏折子里,主角总是那个目中无人的西楚霸王,深谋远虑谦逊有礼的汉高祖刘邦,只是浓墨重彩的配角。世人向往的,不是攻心的帝王,而是真诚的英雄。

纵使输得凄凉悲怆,英雄亦有自己的骄傲与尊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后人惜其将才,捥其自弃,可叹可悲。他没有赢。他输给的不只是沛公,还有时代,还有所谓天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留下的,是“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精神坐标。

我们应该贬低项羽还是褒奖项羽 篇3

而且在送他(宋义)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大使的时候,开了一次大宴会。项羽很愤怒,先说如今百姓都很穷,士兵在吃芋头过日子,粮食都吃不上,宋义竟大吃大喝。

随后批评了宋义的策略,最后又说如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宋义不体恤士兵而殉其私,不是社稷之臣。他杀了宋义,带兵去援赵。

单从策略看,宋义的策略也许并不错。

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宋义的精神不是贵族精神,项羽的不满也更多是针对宋义的“不体恤士兵而殉其私”,也就是说,宋义在仁爱心上有所缺乏。

项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篇4

当然项羽确实感觉相信自家人(鸿门宴因为项伯的阻挠没有杀了刘邦),不相信别人,大局观和政治不通。在他手下干确实前途不大,不然不会很多人都离开了。但是就个人武力和战术能力而言,绝对当时第一。官渡之战,曹操手下是精锐部队。淝水之战,东晋的主力是北府精锐,前秦是多部族联军。采石之战,金军老家刚发生政变虞允文还能利用江水优势。巨鹿之战,秦军不仅仅是章邯率领的骊山之徒,还有王离等人统领的货真价实的秦朝边军精锐,就算是章邯的骊山之徒之前也把义军暴揍一顿,关中未乱,秦朝还有中兴的希望,项羽带着刚打了败仗的义军还是以寡击众,也没有地理优势可以利用,基本上靠着个人勇猛带动楚军硬碰硬的和秦军打,前无古人,来者要到民国时的红军。而巨鹿之战前,六国反秦诸侯已经被秦国大军收拾的差不多了,反秦诸侯势力已经进入低潮,此时如果不是项羽出来,很可能六国诸侯被彻底剿灭。巨鹿之战之时,项羽仅仅带领三万人马,面对三十多万秦军主力,毫不畏惧,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勇气决心,智谋和勇气结合,迅速瓦解了秦国大军,基本相当于迅速瓦解了大秦帝国,秦国精锐尽失,灭亡已经注定。

关于项羽的作文:你还是英雄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项羽之死》。(板书)

一、教材简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既有霸王别姬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又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刘大櫆曾说:“天下可告人者,唯法也。”在“诵读”感性认识,“讨论”策略把握——“探究”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导下,我采用的教法有: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人物的品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他犹如一条巨龙,翻江倒海、叱咤风云;钜鹿之战,27岁的项羽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四面楚歌声中,31岁的西楚霸王,又将怎样演绎自己的人生呢?我们来学习项羽之死。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

在本文中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场景描写项羽?

明确: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3、文本赏读。

场景一:垓下之围

问题提示:

“霸王别姬”是《史记》中最悲恸感人,最壮怀激烈的一幕。项羽兵败垓下,于四面楚歌之中慷慨悲歌。司马迁是怎样描写当时场面的?

明确: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项羽的反应。这些动词中最能击中你的心扉?

先说歌:

柔肠百转的垓下歌,该如何读?

对于“歌”这一部分的教学,重在指导诵读,读,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生色俱动的情感投入。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诵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采取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一段中的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无奈与眷恋,感受到七尺男儿项羽的铁骨柔情。

再说泣:

“泣数行下”,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一幕呀!试想,曾经破釜沉舟,威振天下的霸王,此时却泪如雨落,谁能读懂项羽此时的心境呢?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可能会产生不同答案,甚至产生相互对立的观点,而这正是我设计此环节的激活学生的真正用意。

“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项羽唯一一次落泪,也是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将士的“泣”,更是把这种悲凉推到了极致。

无情未必真豪杰,流泪如何不丈夫。一“歌”一“泣”,把项羽的儿女情长、铁骨柔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这里重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上的一个――“情”(板书)。

所以清代评论家黎庶昌说:叙事文字最贵有一种呜咽之音,流动简外。呜咽则悲壮宕荡,使人缱绻不尽。此境惟史公独擅其长。

场景二:东城快战。

穷途末路之时,我们的主人公就此退缩了吗?没有,他要为诸君快战一场。

1、何谓“快战”?这里“快”字从“心”,本义是痛快、畅快。“快战”即痛快淋漓地战斗一场。

那么这里的“快战”可以改为“决战”吗?

快战无关胜利,不为结果!快战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骁勇善战,是英雄落幕前最后的演出。一个“快”字尽显英雄项羽的快意与自负。

2、“快战”的结果如何?

(1)这里重点赏析两处,一是“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

一个字“遂”表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如探囊取物。

二是“项羽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一句。

“瞋目”一词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两次: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本纪》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这三处描写中《项羽之死》的描写最为精彩?

因为它充分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此时的项羽已经不需再战,只需瞪大眼睛大喝一声,对方便人仰马翻。尽显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神勇。

如果说在垓下之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铁骨柔肠的项羽,那里在这里我们则看到了一个骁勇善战的项羽。

(板书)“勇”。

设计这一环节的用意就在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侧面描写的精妙,并指导他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学习运用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2)我们探讨了何谓快战,快战如何,那么项羽为何要进行这场快战?

只为证明一句话:――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他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而非自己指挥作战的过错,所以认输而不服气。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悲剧。

所以司马迁说:太史公曰:……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这正是我们说《史记》是一部信史,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的原因所在。即使是他所激赏的人物,也并不回避其缺点。所以班固在《司马迁传》中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我设置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场景三:乌江自刎

1、东城突围之后的项羽为何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拒绝渡江呢?

项王笑日:“……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最初追随项羽起义的八千热血男儿全都战死疆场,无一生还。如此,何以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在生与死、苟活与尊严之间,从容选择了后者。

项羽,为了无愧江东父老,无愧七尺男儿,知耻重义,以死相报。板书――义

2、剖析项羽,不能不提到刘邦,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刘邦面临这样的机会,他如何选择?

我们来看两段文字: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项王)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同样是面临绝境,刘邦置父亲与儿女不顾,而项羽却为了江东子弟举剑自刎。

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往往缺少抓手,这时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教给学生以方法。这里我通过设计项羽与刘邦的对比,使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了项羽拒渡乌江这一情节。

收束全文。

铁骨柔肠的项羽死了,骁勇善战的项羽死了,义薄云天的项羽死了,他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乌江为之呜咽,苍穹为之黯然。它的死是高贵的,他的死,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与审美价值。这是英雄最完美的落幕。

六、课堂延伸:

这就是项羽的一生:

钜鹿之战:破釜沉舟,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鸿门宴: 刚愎自用,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慷慨悲歌,乌江自刎,英雄末路的悲怆

作者司马迁中选取了善于选择、安排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大事,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主要选取了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三个历史事件塑造项羽的人物形象。

在我们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同样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历史事件来塑造蔺相如的形象。

这种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方法恰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生平时写作时,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区分不出主次关系。这一环节恰恰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现象设置的。

七、作业。

(作业是文本解读的延伸,怎样设计,将决定课堂走向的深度,为此我设计了这样题目。)

我们这篇课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本纪是用来记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司马迁把项羽放在本纪中,由此可见他对项羽的激赏,而班固在《汉书》中却把项羽放在列传中,你认为项羽是帝王吗?他项羽应该放在本纪还是列传中?请课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关于项羽的小学作文素材 篇6

(1)身材魁梧,又有才能勇气,吴中的年青人,都很敬畏他。

(2)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项羽与敌将对阵,经常只要嗔目视之,就令敌将闻风丧胆。)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嗔目叱之”,竟吓得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拔马逃回军中。

(4)救赵是最好的体现。巨鹿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秦将苏角被毙,王离被活捉,涉间不降,自焚身亡,章邯向南溃逃,项羽取得了巨大胜利,奠定了项羽在反秦历史上的地位。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

(5)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逃亡途中,汉将杨喜穷追不舍,项羽勒马回首,竟吓得杨喜人仰马翻,兵退数里。

上一篇:总包部部门职责下一篇:夏天的云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