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共9篇)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1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已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已深深地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廉政建设的背后是廉政文化。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廉政文化状况,直接决定着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廉政水准。
廉政文化:世界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说廉论,涌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对、廉谣、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廉政文化遍布于伦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中。在西方,从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约翰•洛克、卢梭、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到现代的亨廷顿和海登海默,不仅提出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政治理论和政治设计,而且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也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为这些国家的廉政建设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基础。马列主义把廉政文化作为政治学来研究,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廉价政府作了系统的论述,列宁对如何反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中国共产党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党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人们内心自觉的“法官”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无论执法如何严厉,制度如何完善,抵御诱惑的最后防线,始终是个人能否把持住道德操守。黑格尔在他的《法哲学原理》中论述了“道德教育净化理论的真谛,在于使政府官员并不只靠外力的制约,而是从思想上堵塞不法行为的产生,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和主观意志的法”。恩格斯对此予以了肯定。美国小说家菲尔丁也说过:“纵使在一个法纪最松驰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在日本文化中,对耻的畏惧远远超过了对罪的畏惧,“耻感文化”严厉地约束着日本人一生的思考与行动,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这说明,文化一旦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它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有人说,“廉政文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就像一张看不见的德网;法网网住的只是几条大鱼,德网阻挡的却是所有的鱼”。廉政文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支撑
一种文化滋养一种制度,任何一种制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有些制度不一定制定得出来、落实得下去。当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新的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们不是想到服从、认同,而是想到如何变通。文化作为根植人们内心的一种知识、信仰和普遍认同,当与廉政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相一致的时候,就能够保证廉政制度的自觉遵守和执行;而当廉政制度超越廉政文化的发展阶段时,廉政文化对制度的执行具有相应的反作用。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浙江考察时也指出:“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作用,需要一个讲究诚信、崇尚廉洁、尊重法制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在构建惩防体系中,需要廉政文化为惩防体系各项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廉政文化:反腐倡廉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腐败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传统中腐朽成分的积淀是滋生腐败的深层因素。如果一个地方形成了一种腐败的民俗学,清正廉洁者很可能受到孤立、排挤和打击,最后可能被这种腐败习俗文化所腐蚀。有人称这种现象为“巴士文化”,即愿意搭乘腐败巴士者请上车,不愿意上车者请让路,这种“巴士文化”无疑会起到助长腐败的作用。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是此消彼长的,如果让腐败文化占了上风,一个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腐败现象并不可怕,只要一个社会有良知,腐败并不难克服和抑制;真正可怕的是一个社会丧失了对腐败的判断力,以致整个社会日益腐败下去。我们党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营建一种廉荣腐耻的公民文化来激浊扬清、敦风化俗,教育党员干部和社会大众孤立和反对腐败行为,形成不容腐败的社会舆论,努力占领和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发挥廉政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培塑执政党先进的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廉政文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为提高执政党的拒腐防变能力服务。要把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从政修养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廉政文化既是一种理念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必须坚持知行合一、言行合一,贵在实践、贵在示范。广大领导干部要自觉在实践中当好坚定信念、立德修身的表率,掌权为公、用权为民的表率,求真务实、勤勉敬业的表率,清正廉洁、贞守气节的表率。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对廉政文化建设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设定严格的廉政制度
腐败文化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其传染性和可转移性促成腐败由量变向质变、由个人向社会其他主体扩散。如果一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必然、及时和相当的惩罚,这将成为一个样板,让更多的人模仿,而且模仿的链条会不断加长,腐败文化便不断得到传播,腐败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运用廉政制度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落实规范,严明纪律,对违反制度者,不管是谁,都要绳之于法纪,决不搞下不为例,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养成廉政文化习惯。
廉政文化建设的支持力量:养成不容腐败的社会文化
只有在全社会养成廉洁为荣、腐败为耻,拒绝腐败、谴责腐败的道德环境,使得贪污受贿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腐败者付出的“道德成本”才会大大增加。一是要开展公民权利意识教育,鼓励公民抵制索贿受贿行为,教育公民依法享受各项公共服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二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追求公平正义,敢于监督、乐受监督、支持监督的社会文化。三是要培育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依法诚信经营的职业文化,推动商业道德建设,使广大经营者明公义、知廉耻,遵规守法、诚实守信,人们不愿投机取巧去获得利益,而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去创造财富。严肃查处商业贿赂行为并予以曝光,不仅使其名誉受损,为其腐败行为支付高昂的“道德代价”,而且使其从业资格受到相应的限制甚至予以剥夺。四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尊廉崇洁”教育,使人人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接受分梯次的、逐步深入的廉洁教育,从小根植廉荣腐耻的理念。
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依托:不断创新文化实践
一是要区分层次、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局面。突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同时把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之中,让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文化。二是要充分利用一切文艺形式,让廉政建设获得持久的文化魅力。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创作反映反腐倡廉内容的优秀电影、电视剧、戏剧、曲艺、小说、诗歌、广告、评论,创作出种类繁多、群众叫好叫座、可持续供给的文化精品,使人们时时处处都沉浸在廉政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之中。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
息传播渠道,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强势氛围。不断拓展廉政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无论是电影电视、电讯网站,还是艺术场馆、文化中心、游乐场所、报刊书亭、楼宇墙体等都有廉政文化的一席之地,营造一个浓厚的廉政文化传播氛围。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2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硬”到“软”。相比较而言, 我们更应看重后者, 也就是风气。大学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大学精神, 最集中的表现是大学学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 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之魂, 大学文化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 才能大力推进文化育人。
当前, 在我国大学文化中, 学术风气、学术道德已经出现危机, 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重虚名, 重表面, 重功利, 重速度。有人梦想不下工夫就成为学术大师, 有人梦想一夜之间成为成果暴发户, 有人梦想一举成名。有人说我现在就是这样, 站起来想坐下, 坐下去想站起来, 一看书眼睛就发花, 一思考问题脑子就走神, 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 心中很躁。心躁有四躁, 首先是急躁, 急躁起来肯定浮躁, 浮躁起来事情就办不好, 事情办不好就肯定烦躁, 烦躁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焦躁, 有人焦躁起来, 还可能出现狂躁情况。“躁”是学风大敌, 是现代病、市场病, 人的个性淹没在世俗潮中, 人格行为市场化、商品化了。形象地讲, 心躁的人专看三个头:风头、势头、苗头;爱喝“三面汤”:脸面、情面、场面。现在大学的学风主要有四个问题:浮躁而急功近利, 缺乏学术道德, 理论脱离实际, 师德师风建设薄弱。
大学学术风气、学术道德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 重塑大学学术形象, 倡导学术道德, 强化机制建设。
树立崇尚学术理念。大学作为探索未知世界、认识发现真理、为解决人类面临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首先要明确学术研究的目的, 究竟是为求“虚名”做“应景”之作, 还是为金钱做“商业”之作。学术研究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 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崇尚学术就是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一往无前, 就是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畏世俗、不囿于权威, 倡导探索真理的求真精神、尊重事实的求实精神、自我扬弃的批判精神和超越现状的创新精神。
培养艰苦探索精神。一个人事业要成功, 特别要作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 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自立自强自信的奋斗精神, 甚至要面对失败风险。做学问不容易, 取得成果更不容易, 它需要毅力、勤奋和激情, 还要经得起挫折。做学问是一个艰苦探索、辛勤耕耘的过程, 就是要科学探索、寻求真理、揭示规律。一些学术大师自觉探求济世精神, 既留下了学问, 又留下了人格精神, 也为后人留下了治学之道、做人之道。
营造激励创新环境。创新文化的核心是激励探索、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人才创新, 就要为人才提供宽容环境,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风气, 倡导学术民主精神。要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 鼓励学术民主, 倡导学术包容。要为那些长期坐“冷板凳”、从事艰苦的学术积累、为攻克世界性难题而默默奉献毕生精力的教师创造一种激励环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怀尔斯, 1991到1997年没有发表一篇论文, 却用7年时间解决了一个人类350年都没有解决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律。怀尔斯教授7年没有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没有出一本学术著作, 而普林斯顿大学竟然没有扣发他的工资, 更没有让他“下岗”。
倡导学术道德诚信。何谓诚信?诚是诚实, 真实而不虚伪;信是信用, 守诺而不违约。诚信是做人之本、学术发展之道。诚信蕴涵坦诚、忠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诚信要敢于面对真实自我, 展示本色人生, 全面客观审视自我, 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学术诚信是一种品质, 也是一种素养, 主要包括严谨治学, 追求真理;勇于探索, 修正错误;秉持学术良知, 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 保护知识产权。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打牢高校师生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改革创新的精神力量,建设高校廉政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引。
一、价值引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明确表述,即“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诚信责任”。“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诚信责任”应当能构筑起当代中国社会普遍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1]只有秉承和践行“以人为本”,才能最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渗透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完美的社会发展形态,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因为这个社会形态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当然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作为价值活动和价值评价的主体,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价值活动的尺度、标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导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富裕作为追求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和谐发展,也必然需要提出民主和公正的客观要求。民主,虽然是西方社会率先发声,但早就是人类的政治思潮,也是公民社会的现实诉求,体现了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价值取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将之视为破解“兴勃亡忽”周期律的不二法门。邓小平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俨然成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同时,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没有党内民主党的执政能力无从谈起,更不可能有稳固的执政地位。没有党内民主,党领导的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推行人民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又内在地成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民主无论是从执政党的高度,还是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角度,都必须成为社会核心价值取向。社会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灵魂,也是人民大众的共同追求,“公平正义是比太阳还要有光辉”。[2]因而,公平正义必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并把它在制度上、政策上、工作上落到实处,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势性,占领道义的制高点。而依法治国则是实行公正的基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全部历史进程中,“以人为本”与“民主公正”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张扬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的民主与公正,才能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强大力量。
“民无信不立”,每个人都应该倡导信义、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规范。而强调责任则是东方文明有别于西方世界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推崇个人道德行为的君子品格,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爱国奉献精神异曲同工。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学习岗位上,尽责尽力,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强调责任就是要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家庭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超越个人自由,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诚信责任”十二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价值取向只有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和传递给个人,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最终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高校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具有强大的引领功能,强化价值指引和文化担当。
二、教育引领:占据廉政文化建设主导地位
首先,要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着力破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更具感染力、生命力。加强理论研究的先导性、针对性,研究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价值引领,用廉洁文化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廉洁执教;用廉洁文化引领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廉洁修身;用廉洁文化引导规范服务,促进职工廉洁从业;用廉政文化引导科学管理,促进干部廉洁从政。特别是要注重将廉洁诚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教育,推进廉洁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以廉洁理论指导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
其次,要全方位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推进高校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推动校园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加大廉政文化产品供给,积极推动廉政文化传播,广泛开展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现代网络是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宣传和教育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可以尝试探索利用手机短信、网络微博、电脑屏保、QQ社区等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同时,动漫游戏、网络设计等以其生动性、趣味性吸引着广大的青年群体,应该充分挖掘新兴传媒娱乐工具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方面对青少年引导的功能,创作一批具有主流思想的作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广大师生心中的认同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把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诚信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形势政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种渠道开展廉洁教育。把廉洁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相关课程。高校应该把学术道德和廉洁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突破口,将文化育人与文化反腐结合起来,将高校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发展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
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注意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在舆论环境建设上,广播、影视、报纸、网络、橱窗等舆论阵地要整体联动,既要对廉洁典型和道德楷模大力宣传表扬,还要对高校腐败案件进行剖析和警示,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气场。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如茵的草坪、盛开的鲜花、寓意深刻的雕塑,都能够起到陶情养性、愉悦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
第三,引导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权力观、人生观。高校政治文化是指师生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所形成的文化。我们要着力高校的政治清明,避免领导犯病,群众吃药,大人生病,学生吃药,更要着眼于大学生清正廉洁意识的培养和熏陶。一是重视党的知识教育和青年学生入党工作,帮助他们牢记党的宗旨,端正入党动机,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理想。二是领导和指导共青团工作,让青年学生在共青团、学生会的自我管理活动中,开展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实践,培养民主精神,追求公平正义,体悟为人民服务的精髓,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些学生干部成为学生贵族和世故的精英。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支持学生关注和评议政治热点事件,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使青年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权力观和人生观。
三、制度引领:构建廉政文化建设制度体系
文化是制度之母,价值是制度的内在精神。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与之配套的文化和制度规范,如此才能形成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并加以强制性手段辅助,构建出一整套维护廉政文化建设的规范体系。从根本上来看,腐败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实现制度适时有效的支撑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廉政文化建设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单纯论证和教化,而要注重制度文化的力量,需要廉政制度所具有的刚性与强制性。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一是规范的制度化、正式化和明确化。将廉政文化原则和伦理要求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实现软约束的硬化,自律的他律化,化自愿为义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的社会功能。二是生活(包括行为)的规范化、有序化和系统化。通过构建与完善廉政文化体系,使社会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认知、认可某种规范和观念,并自觉地规范主体的行为,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有序和可预期。
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奖励制度,为遵守廉政文化者表彰嘉奖。廉政文化的奖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向度。尽管廉政文化的理想需要精神的引领,但适时适当的表彰嘉奖将提高践行者的积极性,加快个体精神水平提升的速度。因此,建立并完善奖励制度能够在现阶段廉政行为还不可能内化为每个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行为的情况下,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建立惩罚制度,为违反廉政文化者警示震慑。如果说奖励机制是从正向激励人的道德行为,那么建立廉政文化的惩罚机制就是从背向对人的道德行为起到推动作用。同样,社会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私欲化膨胀的时候,惩罚制度就能抑制这种有害的增生。再次,建立公开机制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民主监督氛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高校的民主风气和现代发达的舆论传媒为监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建立起广泛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这五大监督体系都发挥作用,从而取得好的效果。高校要切实推进校务公开,落实广大师生的知情权、监督权,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弘扬廉政文化精神,培育廉政文化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巨大威力,从而酝酿出高校良好的廉洁风气。高校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走一条制度反腐的新路。
四、责任引领:落实廉政文化建设责任
首先,要消除思想上的误区,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看,什么时候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反腐倡廉工作就比较有成效,什么时候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工作就遇到障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奠定大众思想文化基础的核心价值作用。
其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廉政文化建设教育相结合,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社会道德重构相结合,列入党委、行政工作计划,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和廉政文化教育“五进”工作,即进入党委重点工作和学校文化建设总体部署,进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入党校培训课,进入领导决策会,进入日常工作,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掌握核心价值取向的精髓,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措施,增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执行力。
再次,树立“三种观念”。一是政治责任观念。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二是“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一把手”对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对落实的情况要经常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亲自解决,对排除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困难和阻力要亲自出面。三是强化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观念。“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一起抓,高校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切实加强对职责范围内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并结合业务工作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形成不抓廉政文化建设是失职、不认真抓是没尽职、抓不好是渎职的共识。
[1]包心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N].光明日报,2012-1-14.理论版.
2015廉政文化交流会发言稿 篇4
开学以来,学校就陆陆续续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一名刚毕业就担任班主任的我,也深受感染,学到了很多。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毒瘤。廉洁是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同时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廉洁的意义,决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层面上,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同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两个多月的熏陶,也认识到廉政文化与教师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提倡廉政文化建设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自身清廉,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自古以来,教师就是清廉的化身和代名词,形容教师清廉的诗句比比皆是。“读廉文,思廉政”就是要求我们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廉政文化素养,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做廉洁自律表率,必须坚持终身修养,始终如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来受业解惑,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传道,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品德,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
其次,教师之所以备受人们赞颂和讴歌,是因为教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把“廉洁从教”确定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操行,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人民教师的崇高风范。2006年,胡锦涛同志更为我们指明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取向,这就在规范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划定了一条准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更应该把传统的 “礼、义、廉、耻”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取向结合起来,当教师作为一个群体都认清了廉洁教育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必要性,整个社会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也必然会达到空前的统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所担负的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人类将来发展方向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是美、是丑,是强、是弱的不同道路间的抉择,责任可谓大焉。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教师廉洁自律,则学生定然见贤思齐,克己修身,必然大智大勇,必成国之栋梁。反之,则整个教育系统无心治学,贪欲横流,教师之威信扫地,民族之复兴无望矣。一正一反,天壤之别。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有云:少年强于欧洲则国强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我少年之繁荣昌盛必赖教师之苦心教育传其知识,廉洁自律塑其人格也。为何开展廉洁教育,其势明矣。
以班级文化建设引领班级全面发展 篇5
高港区教育优质化工程的第一阶段就是学校精神提升、培育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2012年2月至今,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比如专门组织了班主任进行学习培训、每学期定期进行“最美教室”评选、在全校进行“告别不良习惯、做合格学生”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措施,现在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已经常态化,班级文化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一个班集体只有在班主任的引
导下,有了好的学风、班风和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才能使班级全面发展。下面我谈一谈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班级文化是形成良好学风、班风、班级舆论氛围的重要平台,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成长教育和班级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班级文化是全班师生共同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能得到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可,从而引导学生按照大家都认同的方式自觉安排学习和生活,最终使班内形成“自治”的氛围。班级文化有很强的教育性,因为班级文化下的心理环境是大多数人认可、赞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班上自然就成为一种群体压力,这种压力和气氛对学生的言行有很强的约束、引导和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地班级氛围,在学生心中形成独特的心理效应。森林中的每棵树都长得又高又直,是因为它们要努力争夺阳光。班级文化就是学生成长的阳光和土壤。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会相互竞争,力争让自己获得别人的赞同,让自己在各方面表现的尽量完美。正是这种心理效应,使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班级文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班内有了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从而促进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成绩。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可以对少数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使之适应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还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这样班上就有了生机与活力,这就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做法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是硬件,是基础,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学习环境的装饰、劳动工具和教学用具的摆放、师生的仪表以及环境卫生等。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第一,教室的装饰与布置。教室是学生除了家里以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所以要像学生的书房一样打理得整洁、装饰得美观,布置得和谐,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首先,要做到让“墙壁说话”,让墙壁成为“无声的导师”,教室应精心“开垦”墙壁,使每一面墙壁闪烁人文色彩。我班在正面墙壁的黑板上方张贴了大字标语:“勤思博学,文明守纪”。学生们每天上课都能看到,可随时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黑板右侧的小块墙壁张贴课程表、值日表、大课间活动表、兴趣小组分组表等。左侧设计了“规范栏”,用大红色的纸带贴成方形边框,里面张贴《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十条》、《高港中学学生管理条例》、《班级公约》等。与正面黑板相对的是后墙的黑板报。黑板报是展示学生才华的园地,从版面的设计、图案的筛选、内容的确定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按学校统一确定的主题,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的上方张贴有大字标语。标语一般八个字,其内容根据班会的主题或每周一学校领导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及时更换。紧挨黑板报的左侧墙壁由于仅靠后门,所以版面不大,我班在这里挂了一块条幅,上面的内容是:“说普通话,读经典书,写规范字,做文明人”。黑板报右侧墙壁上被花边纸分割成“田”字形的四块。左上角的一块起名为“每日一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发现,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这一板块里,贴的内容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是一句新闻、一条谜语,也可以是一道题目,或者是一句名言、一副对联等(这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板块,我班几乎每个同学都在里面发表过自己的大作,给同学们带来很多笑料,增强了班级活力。也让学生们在笑料之余拓宽了知识视野,融洽了同学关系)。右上角设计成“学习园地”用于展览优秀作业、张贴学生优秀作文等(这一块可以根据需要往右侧的空白墙上扩展)。下面两块小一些,分别命名为“好人榜”和“曝光台”。“好人榜”里主要记录班上或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如拾金不昧、帮助同学等);“曝光台”主要针对班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比如乱扔垃圾、抄袭作业等,贴的内容只写现象,不允许涉及到具体的人,这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自尊心(这一块刚开始一段时间贴的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是空白,因为每个同学都害怕自己的行为出现在这里,说明这一设计能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纠正和规范的作用)。教室的两侧墙壁被窗户分割成了四块墙。我班在每块墙里各挂了一块名人名言匾额,分别是江泽民、毛泽东、门捷列夫、伽利略的励志名言。格言下面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小版块,如“漫画岛”(由班上喜欢美术的同学设计)、“知识窗”(里面有剪报、科技快讯等),还有一块用于张贴手抄报和书法作品等。墙壁的装饰不仅让教室变得更加美丽,也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是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其次,教室的内部布局也要有条理,比如桌椅的摆放要整齐、间隔适当;学生课桌上的书本的摆放要规矩有序;清洁工具的摆放要整齐,要有专人负责;教师的教具要挂在合适的地方,讲台在每堂课下课后都要有人整理等。这些事一开始需要老师每天督促,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现在,即使老师几天不说,教室里也显得井井有条。为了使班上更具有文化氛围,我班正在准备在讲台旁的墙边设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换阅读有意义的书籍;我班还在教室前面的窗台上摆上几盆花草,同学们都对这些花草精心呵护,既给教室增添了绿意,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还让班级内部显得更加和谐,让学生们把教室当成自己的“家”!
第二、班级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持。只有在干净的教室环境里,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不光包括教室的布置与装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卫生状况。我班要求值日生每天早、中、晚各打扫一次,包括讲桌的摆放、窗台的擦拭、地面的拖洗等,其余时间由每个学生自己保持课桌周围的卫生。我校每周至少还有一个全校规模的大扫除,专门安排时间彻底打扫教室、宿舍、清洁区的卫生。现在,全班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少有人乱扔垃圾,即使看到别人不小心把垃圾掉在地上,也能主动清理干净。
第三、注重仪师生表。教室的装饰与布置、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这一切都为了让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是班级文化的直接体现。但环境只是师生学习场所,师生才是班级文化的主体,师生的仪表最能反映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所以只有注重仪表,才能维护班级的和谐之美。教师是否注重仪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穿着应自然得体、举止要优雅大方。在老师做表率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要穿奇装异服,尽量穿校服、不佩戴首饰、不留长发、不染发。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维护班级的纯洁与和谐。
总之,整洁的卫生环境,美观的陈设布置,个性化的园地专栏,图文并茂的板报设计,师生端庄合体的仪表,可以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能将全体同学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股无形的力量,维系着班级风气,左右着班级舆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班风建设上。
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在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先后张贴了这样几幅标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诚信做人,认真做事。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成一个人来全面进行教育。中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他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他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他们每个人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有正义感,自己要一身正气;教育学生有爱心,自己要乐于献出爱心,教育学生真诚,自己就要诚信待人。教师的这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及情绪。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学生,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我们先后召开的主题班会有“感恩”“诚信”“友爱”等主题。实践证明,只要不断的切实地去做,把如何做人的教育提到首位,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自律性一定会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增强了。
第二、重视构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班级的和谐,保证教师的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真正做到人格上平等、生活上互爱、心灵上沟通、做人上互补、教学上配合。同时,还要及时调节师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分歧。我的做法是:如果是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有分歧时,我要求学生先服从后申辩,也就是说不允许学生当堂顶撞教师,影响教学,课后可以找我申辩。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是要客观公正,不然“先服从后申辩”就不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对维护班级和谐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培养有班级特色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表现。首先,良好的物质文化班级舆论奠定了基础,坚实的制度文化为班级舆论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引导,精心促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在2013年泰州市中小学个人艺术单项比赛中,我班有三人参赛,全部获奖,这不仅为我班的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对班上其他同学起到了激励、带动的作用。二是在班上组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经典伴我行”读书活动,课本剧表演、“走进雕花楼”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文化的熏陶中成长,打造了积极乐观、严禁自律、奋勇争先、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这种班级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内隐于物质、制度文化层面之中,并以之为载体,使人感觉它无处不在。它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自觉向榜样看齐,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自觉约束和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使班级充满正能量。
(三)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保障,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在班级的各种制度规范影响下逐渐成熟和完善的,因而,班级制度起着观念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班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制度成为学生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制度的根本就是人的执行与参与,如何让学生主动融入其中便是班级制度生成的关键。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一、班级制度要民主化。我任班主任以来,一直坚持把班级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定某项制度或措施时一定要经过协商,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我带的班没有固定的值日班干部,值日生由班委会随机指定。班委会成员由全班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这样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当值日生的体验,就会积极配合班委会的工作,干群关系非常和谐。我班的座位安排也遵循民主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提出想跟哪些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我在权衡全班情况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全班共分成16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有学优生和学困生。这样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成长。
第二、班级制度要公平化、公开化。我班分组方式之所以人人赞同,不光体现了制度文化的民主性,还体现了公平、公正。学生们虽然个体之间有些差异,但对班级制度的公平公正性要求都很强烈,如每个学期都要有一批新同学入团,每个学期都要有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的评选活动,这些评选活动班主任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情绪。我的做法是,公开选举,公平竞争,绝不徇一点私情。实践证明,这种制度的公平公开不仅赢得了学生的信赖,而且对学生也有一种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增强了对班级对社会的信任度和对自己的信心。我班在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文明公约,文明公约细致到模范遵守的奖励措施,违反公约的处理方法,它代表着本班的精神风貌,具有本班文化特色,文明公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共同发挥。在执行这些制度时一定要公平,比如说上课无故迟到了,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处理要一视同仁,学生们才会心服口服。班主任只有本着一颗公平之心和博爱之心,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才能使制度文化在班上顺利实施。
第三、班级制度可操作性要强。操作性是指班级的制度和纪律要制定得明确、具体、实在。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便于对照实施,容易执行。尤其要便于学生的自我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教师充当“警察”的做法。
总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6
新疆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是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2009年新疆生产总值4274亿元,是200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8.78亿元,是2000年的4.92倍,年均增长19.4%。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58元,是2000年的2.17倍,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5元,是2000年的2.48倍,年均增长10.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13个。新疆在历史上是民族迁徙的走廊,是多种文化交流的圣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多元文化。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和睦相处、休戚与共,用卓越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伟大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文化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文艺创作精彩纷呈,文化交流丰富活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成果喜人。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用文化服务凝聚各族群众,倡导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巨大作用,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政策措施,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召开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全面总结经验、深刻分析区情的基础上,确立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战略和重点工作以及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战略选择,明确提出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这一战略选择凸显了文化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明确了我区文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历史任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社会文明进步,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在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形势下,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发展多元、融合、开放的现代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明素质;就是要大力宣传新疆发展的历史,宣传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一步加强各民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迸发活力、激发创造力,真正把蕴含在先进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渗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族群众的生活工作中,开创新疆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新疆工作,在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都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推动了新疆各项事业长足进步。自1996年中央作出对口支援新疆的重大决策以来,各援疆省市和单位以各种方式给予新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今年3 月,中央又专门召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战略举措,确定全国19个省市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对口援疆工作,由过去的干部人才援疆拓展为包括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的全面的、全方位的援疆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国19个对口援疆省市均派出了高层次、大规模的党政代表团到新疆调研和对接援疆工作,其速度之快、态度之坚决、措施之有力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以及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为新疆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使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必将激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这次文化部在新疆召开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是文化部认真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迅速落实文化援疆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对新疆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以及举全国文化文物部门之力、集全国文化文物部门之智支援新疆的决心。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次文化文物援疆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建立健全对接工作组织机构,分解责任、明确任务,将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要认真梳理、细化目标任务,按照全面规划、重点实施、灵活机动、能快则快的原则,确保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加强领导,建立沟通、联系、汇报的机制,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让对口支援工作尽快见到实效。希望各省市的领导和同志们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新疆文化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真诚希望文化部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新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帮助新疆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打造一批代表我区民族歌舞艺术最高水平的艺术精品,推向国内外,树立和谐新疆的良好形象。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7
针对学校地处慈溪西部门户、生源优势不明显等不利因素, 学校秉承“崇德、尚能”的校训, 挖掘“雁文化”核心要素, 通过“三力驱动、四元整合、五位一体、七环相扣”等途径, 实现学校制度管理与文化引领的融合。文化如水, 有随物赋形之美, 有滴水穿石之力。我们希望通过“雁文化”的引领, 打造和乐校园, 实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育愿景。
一、以文化提炼为增长点, 凝聚师生合力
1. 文化提炼, 凝聚学校核心精神。
基于我校生源相对较弱, 多数学生呈现出有自尊、缺自信, 有个性、缺自律, 有愿景、缺能力, 有兴趣、缺恒力的“四有四缺”特点。希望通过文化浸润, 使他们形成“阳光、自信、向上”的精神面貌, 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2012年, 学校开创性地提出“一核两翼”的管理思想, 提出“团队协作、分享快乐、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 逐步形成芳德、博雅、善思、乐教的教风以及知恩、向善、聚能、乐学的学风。经过一年多的内化渗透, 我们的教师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我们的学生互帮互助, 分享快乐;我们的学校团结协作, 和谐发展。
2. 文化提炼, 凝聚学校三力驱动。
学校文化的提炼与建设凸显在以下三个层面:以“雁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建设推力, 以精细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建设推力, 以及以师生和乐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建设推力。通过三力有效结合, 相互作用与协调, 打造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人文化管理的品牌, 促进学校文化品质的整体提升。
二、以文化整合为落脚点, 锻造学生素养
学校将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创业文化、军事文化进行四元整合, 统一于“雁文化”中, 形成“一核两翼”的管理模式, 即以“雁文化”为核心, 以“滴水工程”和准军事化管理为两翼。
1. 抓管理流程, 把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
通过定人、定位、定时、定要求、定流程的管理与反馈, 实现寝室、教室、实训室 (三室) “7S”规范;通过日讲、周评、月小结等点评环节的实施, 激励学生在每次教学活动中, 集聚点滴的收获, 汇聚大的成功与发展, 水滴石穿、滴水成河。
2. 抓学生习惯养成, 把素养形成落实到点。
通过军事化团队打造, 呈现“集结、行进、跑操、口号”的规范, 在每日课间操中, 全校学生同一步伐、同一节奏、同一口号, 形成了周巷职高一道亮丽风景。通过学校准军事化制度的激励和培养, 学生由被动抵触到主动竞比, 呈现“生活条例化、纪律严格化、团队合作化、相处文明化”的全新风貌。经过一个阶段实践, 学生目标明了, 口号响了, 步伐齐了, 自信显了;学生违纪行为趋向于零;学业成绩不仅没下降, 反而提升—无论文化课还是专业技能竞赛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7S”等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我校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轮调式生产性实训中, 集结、讲评、行进、“7S”管理方向所展现的素养, 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肯定。
三、以文化打造为切入点, 优化校园环境
学校系统规划和建设校园区块功能, 设计系统化的“雁文化”视觉建设方案, 逐步形成“雁之语”的VI和EI,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淀文化底蕴, 浸润师生心灵, 增强文化育人功能。学校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提升。
1. 打造整洁的校园环境, 使之成为学校对外的名片。
实施学生生活体验周活动, 由值周师生共同对一周校园卫生进行维护、清理与整顿;实行班级包干制, 对绿化草坪定期清洁、维护。
2. 打造舒适的校园环境, 使之成为师生留恋之所。
如在公寓式寝室安装热水供应系统;改造教师餐厅;更新教师办公桌;安装景观灯, 改造校园路灯系统。
3. 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使之成为师生怡心之地。
校园建筑采取欧洲园林式风格, 校内芳草萋萋, 环境幽雅, 银杏、桂花、含笑等植物在不同季节展示美丽, 让走在校园的师生享受舒适和宁静。
4. 打造人文的校园环境, 使之成为同乐共生的和乐校园。
以“雁文化”为主题塑造校园环境, 如BC教学楼一楼的文化长廊, 精雕细琢的石刻文化, 雁引广场的艺术钥匙设计, 行政楼大厅精辟的文化诠释, 雁格言文化灯箱等, 每一处都展现着学校核心精神文化。
5. 打造品质的校园环境, 使之成为引以为豪的品质校园。
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师生休闲咖吧。增设瑜伽室, 聘请专业的瑜伽老师做指导, 让女教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练习瑜伽, 陶冶情操, 提升教师品质, 增强自信。
四、以文化引领为突破点, 打造和乐校园
学校努力探索雁之徙、雁之语、雁之灵、雁之鸣、雁之飞、雁之和、雁之律七环相扣的“雁文化”内涵。引领与协作是“雁文化”的核心精神, 通过头雁工程和团队协作活动, 推动师生在引领中蜕变, 在协作中共生, 实现学校发展螺旋式上升。
1. 合势共生, 共启师生新航程。
主要分成这样七个环节:雁之徙强调齐飞并进、执着坚毅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目标系列, 包括目标定位、发展态势、发展质量等;雁之语强调质朴无华、品格高洁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环境创设, 包括人文取向、景观解读等;雁之灵强调头雁引领、群雁高飞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特色课程, 包括个性发展、团队协作等;雁之鸣强调前后呼应、同舟共济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梯队师资, 包括管理团队、教研团队、后勤团队等;雁之飞强调分工协作、长空搏击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学生发展, 包括领导能力、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等;雁之和强调人文关怀、爱润天际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多元教育模式, 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德育、专业技能等;雁之律强调目标一致、自强自律的核心思想, 主要探索“雁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发展评价, 包括评价机制、评价形式和监控体系等。
2. 和众合道, 共创职校新文明。
德育活动呈现主题化、系列化、特色化的“三化”特征。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懂得感恩与回报。开展主题月活动, 每月一主题。如三月志愿服务月, 89届优秀毕业生钱海军被称为“宁波活雷锋”“最美宁波人”, 我校依托“钱海军服务队”志愿活动辐射慈溪、余姚等敬老院、民工子弟学校等;四月感恩教育主题月;六月创业活动主题月, 创建校园跳蚤市场等。二是打造系列活动。为培养学生自信、阳光、向上的健康心态及团队精神, 开展“我们”系列、“阳光体育”系列、“才艺展示”系列等活动。如“我们”系列, 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 我们都是一家人”活动, 融军事会操、优秀团队评比、游园、文艺会演、电影展演等活动于一体, 精彩纷呈;“美丽周职, 我们一起走过”活动, 融高三成人礼、家长开放日、周巷职高达人秀等于一炉;“我们一直在努力”活动, 融内务比拼、军事考核、迎新会演等于一身。三是推进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中成长, 以社团为载体, 开展特色活动。40余个社团, 力争挖掘潜能和个性特长, 让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阳光、向上, 朝着自己的优势智能发展。如以国旗护卫队为载体的周一升国旗仪式, 既是我校爱国教育的阵地, 又是学生军事化行动的标杆, 更是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国旗护卫队被评为宁波市优秀社团, 在2013年的慈溪市第五十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 学校国旗护卫队和运动员代表在开幕式的分列式表演中表现精彩, 荣获“慈溪精神文明队”的光荣称号。
3. 和衷共济, 展示职教新风采。
我校的学生应该是身心俱美、知行合一、德力俱足之人。在刚柔并济的校园管理中, 学生素养日渐提高, 职业认识逐渐到位。学校立足地方, 挖掘资源, 积极拓展校企合作。2012年, 学校与宁波博一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安吉物流、红星美凯龙慈溪商场、宁波惠康电器、百年电器、卓力电器、耀华电器七家企业签约, 成为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 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与校企合作。在校内通过接单生产、引企入校等形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在校外实施四个“一”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始业教育一天、体验式学习每月一周、轮调式生产性实训一个月、顶岗实习一学期。
一年来, 学校各项教学竞赛和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及质量大幅提升, 学生各项竞赛获奖由2011学年的27人次增加到现在的69人次, 全国技能大赛3枚银牌, 浙江省小发明成果金奖1项和1枚金牌、2枚银牌, 宁波市技能大赛2枚金牌、9枚银牌、16枚铜牌。近一年来, 师生的共同努力, 创造了周巷职高新的面貌与辉煌, 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吸引了媒体的眼球, 先后被《浙江教育报》、宁波青年网、慈溪电视台、《慈溪日报》等媒体报道新闻信息50余条。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 篇8
当“好校长”应该高瞻远瞩地做好“顶层设计”,打好文化这张牌,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学就是办文化。
一、定位:理念先行,奠定基石
(一)办学理念的提炼
1.办学历史中提炼
我们查阅校史,走访老领导、老教师,召开各个层级的座谈会,反复提炼,确立了“登云志、石成玉”的办学理念。登云志:寓云平小学学校、教师、学生充满自信,立志高远,有凌云壮志之雄心。石成玉:喻指学生,相信人人是材,经过老师细心培养,最终人人成才。
2.确立依据
素质教育核心要义: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追求: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二)主题文化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把“扬起自信的风帆”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
(三)确立了一训三风,凝练了“学校精神”、教师誓言、“学生誓词、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等理念文化”
二、造势:思想引领,达成共识
1.宣传解读
学校理念文化系统提炼出来后,必须让广大师生理解、认同,并把它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为此,我们加强宣传,散发资料、教师会、升旗仪式等各种场合进行宣传、解读。
2.交流思想
结合学校的文化,开办了“教师论坛”活动,交流思想。
3.环境育人
围绕“扬起自信的风帆”主题文化改造校园环境。我们着力让环境成为隐形的课堂,提高学校环境的文化力,营造师生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4.故事诠释
捕捉学校鲜活事例,讲故事,诠释学校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养成良好的氛围。
三、借势: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我们缺人缺钱。但我们主动作为,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社会的关怀。师生自发地为学校建设出力。因我们学校缺人,更缺人才(没有美术、音乐方面的人才),我们积极挖掘利用大学城教育资源。
四、搭台:搭建平台,培养自信
我们把“扬起自信的风帆”作为学校的主题文化,努力实现“人人自信,个个创新;人人快乐,个个健康”的办学目标。为了培养自信,我们积极搭建平台,让孩子们在广阔的舞台上尝试、展示和提高。
(一)德育:互动体验,自主多元
1.建设互动性的德育空间
育人氛围由学生广泛参与创造;各班学生自定班规,自我管理;干部才艺展示后演讲竞选;升旗仪式、早会、班会引导孩子谈理想。
2.让孩子深切地体验“我能行”
给每一个孩子搭建成功的舞台,每期开展一次“登云杯”作文大赛;每期一次书画展;每年3月举行校园吉尼斯;每期开展班级大舞台展示活动;每周开展“国旗下畅谈理想”活动;每天开展“一歌一寄语活动、课前精彩三分钟等。锻炼每个孩子的才干,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自信。
3.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每月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每周一个活动;开展“云平小学孝敬日”“云平小学体育节”等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已成为孩子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舞台。
4.自主管理,养成习惯
我们把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具体化,每期每周有重点,充分依靠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形成了文明就餐、不乱扔垃圾、讲礼貌等良好的习惯。
5.实施多元激励,引领孩子不断走向卓越
我们坚信,多一把尺子评价,就多一批出类拔萃的学生。除我们每年开展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外,还评选了“学习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一个又一个光荣的称号伴随着一张又一张幸福的笑脸,激励着每一个孩子不断走向卓越。
(二)课堂:扎实灵活,收获自信
我们把课堂作为实践“扬起自信的风帆”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1.课堂教学“两追求”
即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追求像“石”那样情感真实、内容丰实、方法朴实、基础扎实的课堂;追求“玉”那样有灵气、有生命、有活力的课堂。
2.常规课堂“四落实”
即落实给孩子提供公平学习的机会:干部轮流当,座位轮流坐,锻炼人人上,机会人人有。落实科学的课堂管理:运用课堂观测成果,关注每个学生;落实“双基”常规训练:语文积累训练、数学口算训练、英语口语训练、体育体能训练;落实师生交往互动,突出生生互动。
3.教学评价“四关注”
为了让“四个落实”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大听课力度,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四个关注”:关注师生状态——是否投入、专注,关注教学过程——是否形成有效的互动,关注教学结果——是否看得到学生的进步,关注家长反映——是否满意。
(三)课程:丰富多彩,人尽其才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2.开设选修课程
为实现人尽其才的教育,提供课程支持,我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还开展了书法、手工、象棋等20门选修课程,促进他们潜能发展。
3.编写校本教材
充分发挥师生的作用,收集整理家乡的名人传记、历史传说、风土人情等编写《家乡的故事》校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出版《扬起自信的风帆》校本教材,主要收集整理我校学生中的名人成长励志故事、名人名言等。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 篇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生命之魂,也是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念,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建设各个方面,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和引领作用,其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文化建设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文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机表现。因此,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和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过程。
二、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一)文化设施不足,利用率不高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基本以街道办事处投入为主,市、区有关部门给予临时性投入。因街道经济不是很理想,往往将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民计民生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对文化基础设施及活动经费投入有限。目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建设虽有明显好转,但仍不能适应新时期街道社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社区在发展上也极不平衡,高起点、高标准的文化设施不多;部分居委会的文化设施陈旧老化,跟不上时代要求;规划建设中对演出平台、健身场所、宣传阵地等文化设施往往缺少事先的统筹安排;等等。
(二)文化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
一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有些居民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年轻人认为玩电子游戏、泡网吧就是文化消费,年长者 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有些家庭文化生活支出近于零。二是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据调查,80%以上的居民文化生活仅限于看电视、打牌、娱乐。三是文化生活品味不高。工作之余,居民群众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打牌赌博。没有先进文化的感染和启迪,一些地方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仍在群众中传播滋长,道德危机日益显现。
(三)文化队伍人才匮乏、力量不足
虽然我街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巩固和发展社区文化队伍,目前全街11个社区共有群众文化生活和体育建设类社团队伍78支,1732人参与其中,占全街老年人总数的12%。但是,这些队伍都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普遍没有专业的教师授课,有的队伍自掏腰包聘请专业老师授课,由于承受力的原因,基本没有连续性;有的团队干脆在队伍中找老师,“矮子里拔将军”,自娱自乐,授课的专业性存在问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根本没有能力帮助解决这些队伍的师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不能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加快街道文化设施建设 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环境造就人。随着街道社区 创建工作的全面完成,服务设施渐趋完善,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观念得到更新,陈规陋习逐步摒弃,逐步培养了文明的生活习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意识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群众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深入挖掘,倡导新风,不断丰富社区文化的深层内涵
倡导文明新风、和谐发展是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的深层内涵。按照“一居一特色”的社区文化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社区文化的亮点和特色,创建社区文化品牌,增强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促使居民群众深刻理解历史和传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理顺关系,统筹协调,多举措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一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文化也是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文明修养和文化建设,对于群众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是基础,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建设则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硬件是搞好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但硬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硬件依靠软件的完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以社区文化为基础,传统文化建设为龙头,居民道德教育为内容来促进社区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改善。文化设施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的。三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融合,注意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寻找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现代表现方式。要古为今用,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使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内涵。四是一主与多辅的关系。对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在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挖掘传统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孝文化、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发展弘扬,也是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的关系。
(四)创造条件,外引内化,以人才培育助力社区文化发展
当前解决基层文化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还应当坚持“外引内化”的思路,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加强外联,加大与区级文化人才的沟通、学习、交流,还要建立人才帮扶机制,形成长效良性互动,避免一阵风。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拔和培养文化人才,培养和激励草根艺术家,激发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让群众自办文化,让草根艺术家在民间“红”起来,让“民星”闪烁发光。积极培养社区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更要留住人才,提供文化人才业务培训、提升的条件,通过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务和培训,努力 实现每人掌握一项文化技能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目标。社区文化站可根据居民群众的文化要求,实行订单式教学,有针对性地举行文艺培训;组织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更要帮助解决基层文化干部的实际困难,排除生活发展的后顾之忧,引导和激励街道社区文化站扎实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文化氛围。
【以廉政文化引领廉政建设(发言稿)】推荐阅读:
以税务廉政文化建设促各项工作落实06-13
廉政文化建设表态发言专题08-09
廉政文化调研报告:加强乡镇廉政文化建设思考(4400字)05-26
审计廉政文化07-19
校园廉政文化12-19
廉政文化社区08-20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06-10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07-30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10-02
廉政文化建设实践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