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伊索寓言故事

2024-11-30

中学生伊索寓言故事(精选8篇)

中学生伊索寓言故事 篇1

丽萨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它经常到家附近池塘边的石头上,看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赞美自己,尤其是那条蓬松柔软的尾巴。

一开始别的狐狸都愿意跟丽萨做好朋友,也常常称赞它的美丽。可是丽萨却总是挑剔大家的长相。渐渐地,别的狐狸都不爱搭理它了。

有一次丽萨找食物的时候,不小心上了猎人的当,它美丽的尾巴被捕兽夹子弄掉了!丽萨为了不被其它狐狸嘲笑,它骗大家说自己有了新造型,还号召大家把自己的尾巴也割掉。

当然,并没有一只狐狸愿意听从丽萨的建议,它们讥讽道: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一定不是因为觉得尾巴是累赘才丢掉尾巴的,如果不是为了让你自己得到好处,你也不会来劝我们割掉尾巴。

故事寓意:提建议、或者劝告别人去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是出于善意的提醒,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不要轻易地听信,也绝不能做这样的人。

中学生伊索寓言故事 篇2

第一点, 它聪明在懂得放弃。因为它也竭尽全力地想办法去摘葡萄了, 结果还是没有摘到, 这说明它没有能力去办这件事, 于是它主动放弃了。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有目标, 有追求, 我们为之奋斗, 渴望拥有。但是有的时候现实是很残忍的, 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料地发生、发展。有些事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多次努力, 结果还是没把事情办成功。此时如果还是一味去努力, 结果只会一样, 与其这样做无用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呢?并不是每一个愿望都能实现, 当目标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时, 学会放弃, 或许是正确的抉择。因为这种放弃并不是全盘皆输, 再无路可走。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的同时, 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放弃一条路, 意味着也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放弃了这种方法, 就可以去选择另外一种方法;放弃了这件事, 才可以去做另外一件事。人不可能事事行, 也不可能事事不行;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 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 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正如古人说得好,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只盯着眼前的一棵葡萄, 也许会错过后面的整个葡萄园呀。

第二点, 它聪明在会用酸葡萄心理调节自己。人的一生要战胜很多东西, 而最该战胜的则是自己, 尤其是自己的内心。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坎坷, 在坎坷面前有的人能凭借坚强的信念挺过来, 就像两次书写明代史书《国榷》的谈迁, 几次想血溅墙头而最终写出《史记》的司马迁一样。而那些挺不过来的人, 从此一撅不起, 一事无成。其实这时不是坎坷拦住了我们, 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个门槛”把我们挡在了成功之外。这时候, 我们何不学习狐狸“自我安慰”一番, 自己放低门槛, 或者索性拆掉那个门槛适时地调节一下自己, 灿烂的未来之路不还是一样属于自己吗?

综合上面两点, 狐狸在无计可施的前提下, 主动放弃和自我安慰的确聪明, 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 它实在是没办法吃到那诱人的葡萄。不过, 生活在懂得合作重要性的新时期学生, 没有难倒他们的困难, 孩子们当即想出了:文中的狐狸要想真的吃到葡萄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找来他的同伙帮忙, 大家采用叠罗汉的方法, 摘取葡萄共同享用, 那才是真正的聪明。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但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限, 不可能事事独立完成, 此时就需要我们放下戒备之心, 真诚地与别人合作, 共同品尝胜利之果。

对于《伊索寓言》这些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奇葩, 我们应该在其茁壮成长的基础上, 加以创新的种子、智慧的灌溉, 让其开得更美丽, 让经典随着“活水”的注入永葆青春之美!

朱熹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源源不断的活水, 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清如许。但对于“经典”, 它无法去获取“活水”, 就得靠我们的读者从生活中找取“活水”, 给其注入。只有这样, 我们的“经典”才能真正“活”起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我们更该用创新思维去教育我们的学生, 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起来, 更让他们的生活也“活”起来!

摘要:《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 它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篇幅短小, 形式不拘, 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爆发出机智的火花, 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在读这本经典著作时, 却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批评为“得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无能为力者, 但有孩子却认为“狐狸是聪明的”——因为它懂得放弃, 它能够用酸葡萄心理调整心态。

中学生伊索寓言故事 篇3

一、寓言故事寓意现实化的教学策略

之所以称之为寓言故事,是因为其寓意。但是中国古代的很多寓言故事的寓意非常深刻,很难被幼儿理解,对幼儿不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使其寓意现实化是寓言故事教学的重点。比如,《拔苗助长》原本的寓意是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然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班幼儿来说却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重点放在做事“不要着急”上,这对中班幼儿来说就相对简单多了。

二、寓言故事情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有了现实化的寓意之后,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内化吸收是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所在。比如,在寓言故事《拔苗助长》中,当幼儿了解了做事不能太着急后,我就将《拔苗助长》的故事情节进行情境迁移。在幼儿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因为着急了而做不好的。比如,穿裤子太着急了就容易把裤子前后穿反。又如,说话太着急了,说得太快了别人就听不懂。这些经常会发生在幼儿身上的着急事件会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当幼儿着急的时候。教师不妨用“拔苗助长”暗示一下,幼儿往往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三、寓言故事语言原汁化的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原因在于其语言的简单精炼,一件事情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现代汉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幼儿理解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我们要尊重原创,让幼儿感受原汁原味的寓言故事的语言文化的优美,从而为后续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奠定基础。比如,《掩耳盗铃》《郑人买履》等寓言故事用语对仗工整、平仄有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解释这些字、词的具体含义使幼儿理解。但不要刻意修改寓言故事的名字和其中的内容。使幼儿失去接受古代优秀文化的机会。

四、寓言故事内容画面化的教学策略

寓言故事虽然精炼短小,但是画面感却往往非常丰富。很多寓言故事只要一说名字,一幅灵动的画面就会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比如寓言故事《画蛇添足》,一条有足的蛇就立刻会飞舞起来;又如寓言故事《买椟还珠》,一个精美的装着珍珠的盒子就会马上闪现在脑海里。因此。把寓言故事画面化是让幼儿理解寓言故事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当然。画面呈现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可以用水墨画、蜡笔画以及其他画面呈现方式。画面的数量可以是单幅,也可以是多幅,以能够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寓言故事为宜。

小学生寓言故事 篇4

【导语】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寒冷的冬天即将到了,勤劳的小松鼠正在采集坚果过冬呢,小松鼠很辛苦,每天把摘来的坚果一堆一堆地放进洞里。

可是小松鼠的邻居猴子却不同,没日没夜地玩。有一天松鼠看到了猴子,便对他说:“冬天就要来了,你怎么还没有收集果实呀?”而另一边玩得正开心的猴子却说:“离冬天还早呢!有的是时间收集果实。”松鼠听了没有再理它。

冬天到了,猴子的家里没有一点食物可以过冬,它可怜巴巴地来到松鼠家,松鼠见它可怜就给了它一些坚果,让他勉强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第二年秋天,猴子早早地就摘了很多水果,把多余的水果做成水果干储存起来,猴子把水果干储存到一定数量时,它拿了一些水果干来看松鼠。可是松鼠在采坚果时摔伤了腿,正躺在家里养伤呢,松鼠家里的坚果也不多了,小松鼠现在还怀着孕,猴子安慰松鼠说:“别着急,我会帮你的。”说着又从家里拿了一半的水果干给了松鼠。

后来松鼠和猴子成了森林里的伙伴。

【篇二】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小猴子和小黑熊一起在大街上散步,突然小鸟飞过来对小猴子和小黑熊说:“不好啦,不好啦,小兔宝宝被坏蛋大灰狼抓走啦”在什么方向?小猴子和小黑熊急忙问道,小鸟说:“就在公园里的西南角。”他们急忙跑进公园,果然看见大灰狼抓着小兔,小黑熊勇敢冲上前打了大灰狼一下,说:“快放开兔宝宝。”大灰狼气的咬碎了几颗牙齿,它狠狠地打了小黑熊一下,小黑熊被*在地,疼的起不来,小猴子知道自己打不过大灰狼,心里默默的想,强行冲上去可不行,必须要想一个好办法。突然,小猴子想到一个办法,他站在一大块石头面前说:“笨蛋大灰狼你来抓我呀!”大灰狼气的眼珠都变绿了,它冲向前想要打小猴子一下,就在大灰狼要打小猴子的时候,小猴子机灵地一个闪躲,大灰狼打在石头上面,疼的直乱叫,小猴子又捡起一块小石头,像大灰狼的脑门砸过去,大灰狼被砸的晕了过去,小猴子成功的救出了小兔宝宝。

兔妈妈感激的说:“谢谢你小猴子。”小猴子说:“助人为乐是我应该做的。”

老师点评:小作者编写的故事有趣生动,很有画面感,真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小猴子,棒!

【篇三】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一天,大头儿子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在吃西瓜,觉得很羡慕,他想:我也好想吃,可是哪来的西瓜呢,对!我可以种,没错,就这么办了。

大头儿子来到了一地肥沃的土地,“这块地不错,就在这种吧”他自言自语说道。他先细心的把水洒在土上面,然后把种子小心的捧着,分别洒在土上面,他锤了锤腰说:“完成了。”

几个月后,大头儿子的西瓜长得又大又绿,大头儿子浇了浇水就回去了,几天后,大头儿子的西瓜上长了虫和杂草,海绵宝宝正好路过,一看,虫子把绿油油的叶子啃了个光,杂草长满瓜地,于是海绵宝宝就找到了大头儿子说:“你的西瓜地里到处都是虫子和杂草,还是去捉虫,拔草吧。”大头儿子说:“我的西瓜那么硬虫子可啃不烂的,西瓜那么大,杂草怎么可能吸走我的西瓜的养分,你还是赶紧走吧,海绵宝宝只好伤心的走了。

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大头儿子来到瓜地里一看,叶子被虫子啃光了,西瓜藤枯萎了,大头儿子伤心的哭了起来。这哭声被熊大和海绵宝宝听到了,急忙赶来,问大头儿子怎么了,大头儿子说,我原来不会种西瓜,本来想浇一浇水就好了,可是被虫子杂草给……呜呜呜,熊大说:“大头儿子,只要你听取别人的建议,就能让西瓜活起来。”大头儿子说:“真的吗?”熊大说:“当然是真的。”熊大施肥,大头儿子浇水,海绵宝宝捉虫,没过多久,大家就把活干完了,几个月后,大头儿子叫熊大,海绵宝宝一起来吃西瓜,大家都说:“这是我吃过最甜的西瓜。

【篇四】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一天老虎正在休息,突然狐狸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他说:“小河边有一个宝藏。”大老虎惊讶极了。他把森林里的所有小动物都叫来了,说:“明天早上七点去小河边挖宝藏。”

到了明天,小动物们赶紧穿好衣服,带着铁锹,急急忙忙的穿好衣服,都来到了小河边,赶紧挖宝藏,他们挖了半天,一点宝藏也没挖到,他们这下发现是狐狸的阴谋,赶紧回到王宫,看见狐狸正躺在宝座上睡觉呢。等狐狸一醒来发现有好多小动物围在旁边,狐狸知道他们知道了自己的阴谋,现在想藏起来,也来不及了。

之后狐狸被小动物们给揍了一顿。然后狐狸被送去监狱,狐狸非常后悔。

【篇五】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有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耍,妈妈对它说:“小心,有老虎,老虎会咬人的!”小白兔只当耳边风,到了森林,大大咧咧地走向森林处,毫无一点防备……

灌木丛中,一双发着冷光的眼睛瞪着小白兔,没错!它就是森林——老虎。小白兔却毫不知情,忽然,背后一阵冷风,天啊,原来是老虎,小白兔吓出了冷汗,转眼,老虎变成了笑面虎,它压细嗓子,百分关爱的说:“小白兔,这么晚了还不回家?到老虎伯伯家住一晚,早上再走也不迟。”小白兔心理想:“哼,到你家住?我还不住到你肚子里啊!”可是自己这小短腿又跑不过人家长大腿,只能将计就计了,小白兔小声呢喃了一声说:“好!”到了老虎家,小白兔就开始防备了,小心地坐在沙发上,心理忐忑不安,老虎笑吟吟地说:“哎呀,小兔子,我给你准备点水果吧!老虎说罢,便跑进厨房,它一边切水果,一边放毒药,它满怀兴奋地端了出来,小白兔觉得肯定有阴谋,这分明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啊,小白兔机灵一动,计上心来,它假装把水果吃了,其实含在嘴里,老虎信以为真,高兴地张大嘴巴,哈哈大笑说:“小白兔,你中计了,其实里面有毒药!”“哼哼,我就知道!”,随着这句话,小白兔吐出嘴里的水果,迅速仍到老虎嘴里,老虎瞪大了眼睛,喉咙一震,一个不小心便下咽进了肚子……,此时,口吐白沫,两眼一翻,死掉了……

再此时呢,小白兔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学着大英雄的样子,还说:“哈哈、老虎,你个笨蛋!竟然敢称森林!哈哈哈……”

【篇六】小学生寓言故事汇总

一天,小蚂蚁一家出去旅游,在经过一座大山时,一条小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河水很深,水上没有桥,他们也不会游泳,该怎么办?他们围着小河团团转,一个好办法也没想到,小蚂蚁看到周围的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爸爸妈妈说:“我们可以造一艘帆船,坐着船过河。”爸爸妈妈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到树林找来一根粗壮的树枝,用什么做帆呢?

小蚂蚁走到大树下,捡起一片叶子,卡在树枝上,这样一艘漂亮的帆船就做好了,小蚂蚁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帆船放进水里,坐了上去。

风儿轻轻一吹,帆船轻快地向对岸飘去。到了河对岸,爸爸妈妈摸着小蚂蚁的头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激励学生的寓言故事 篇5

善意的回报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车缓缓前进,在等红灯时,一个衣服褴褛的小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2美金,由于绿灯已亮,而后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着,因此他粗暴的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颜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就好。”那男孩十分礼貌的说:“谢谢你,先生。”在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孩子表示歉意,并且又再给了2美金,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这个孩子笑了笑并道谢接受。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故障了,动也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吊车帮忙,正在思索时,一辆拖吊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小孩给了我4美金,要我开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得到立即的回报,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小学生寓言故事阅读 篇6

女孩学会走路了,就围着这棵橡树跑啊跑,跑累了,就坐下来背靠在橡树身上休息。女孩的名字就刻在橡树的心口窝上,所以女孩从一出生那天,橡树的心里就有了这个叫思华的女孩,它发现自己爱上了她,然而它只是一棵橡树,一棵不能走动也不能说话的橡树,它只能默默注视着女孩,尽量让枝干伸展得更广,让自己的绿叶生得更加浓密,好为女孩创造一份美好的阴凉,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它对女孩无尽的爱意。

女孩当然不会知道有这么一棵深爱着她的橡树。不过她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和这棵橡树度过的。每当她有什么伤心事,她都会一个人坐在树阴底下,把橡树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似的,滔滔不绝地向它诉说。橡树总是摇动着自己的绿叶,表示对女孩的回应,有时候还会滴下一两滴露珠,这时女孩就劝他:不要哭嘛,亲爱的,我还没有哭呢,你倒是先哭了……

女孩再大一些,就不太爱跟橡树说话了,她时常依偎在橡树身上,想象着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可爱,希望有一天能够到外面的世界里去生活。橡树则在想:如果我们两个能这样相依相偎一生一世,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然而,终于有一天,女孩离开了温馨朴实的小家,离开了深爱着她的橡树,去了一个遥远繁华的大都市,她对橡树说,要到远方去寻找她的梦想,寻找她的爱人。

女孩走的那一天,橡树哭了,和我们这些正常人一样,它的泪滴是咸的。

橡树再也打不起精神继续生活下去了。它的枝干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宽广,它的绿叶也再不像以前那么茂密了。

有一天,一只喜欢橡树的啄木鸟栖在它的树身上,关心地对它说:“橡树,你最近是怎么了?你瞧,你的枝干里面现在都长满了虫子,现在还是夏天,可你的叶子好多都变黄了,在这样下去,你会死掉的,你知不知道?”

橡树悲痛地对啄木鸟说:“我心爱的人儿去了远方,她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啄木鸟说:“可惜她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爱上一个人又不能当面亲口告诉她,这种感觉真的是很难受的,我可以理解。这样吧,我把你的一片叶子摘下来,飞到远方去送给她,没准他就会明白你的心思,回来看你呢!”

橡树听了很高兴,它精挑细选了好一阵儿,最后选出了一片心形的叶子给了啄木鸟,让它带给远方的女孩。

啄木鸟飞了很远很远的路程,最后终于到了女孩所在的城市。它把一直衔在嘴里的树叶交给了女孩。女孩看到这片树叶,只是觉得非常美丽,并没有想到这片树叶是来自那棵日夜思念她的橡树。她把树叶当作书签夹在了她最喜欢的一本爱情小说里。

啄木鸟回来后把这一切都原原本本告诉了它喜欢的橡树。橡树听了非常开心:“太感谢你了,亲爱的啄木鸟,虽然她没能回来看我,甚至根本就没有想起我,可是我的叶子夹在了她最喜欢的书中,给她带去了一丝快乐,这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一种感觉,真得很感谢你。”

橡树接着对啄木鸟说:“我想再麻烦你一下,亲爱的朋友,我用挂在我树枝上的常春藤的浆果编制了一串项链,你能再帮我送给远方的她吗?”

啄木鸟这时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可是看到橡树渴求的目光,它点了点头:“只要你今后能快乐地生活下去,你叫我做什么我都会答应的。”

啄木鸟又衔起了这串对它来说十分沉重的浆果项链向着远方飞去,当它把这串项链交给女孩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尽了。可是它还是拼着最后一口气飞回到了橡树的身边,告诉橡树女孩看了那串浆果项链很开心,她总有一天会回来的,然后静静地趴在了橡树的枝干上,它知道自己快要死去了,可是它并不悲伤,它知道自己是因为爱上了橡树才会心甘情愿为它去做这些苦差事的,尽管橡树并不知道,尽管橡树不知道有只爱它的啄木鸟,但是这一切并不重要,它不会后悔的,它觉得为了能给自己所爱的人带去欢乐,即便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没有丝毫遗憾的。

橡树哭了,哭得很伤心,它知道啄木鸟是因为自己才死去的,它甚至也明白了啄木鸟的爱,可是它却没有去珍惜,它懂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它来生做人的话,不仅会珍惜自己所爱的人,更会珍惜爱自己的人。

女孩看到了那串浆果项链,终于想起了远方的橡树,因为她小时候在家里就喜欢坐在橡树底下编这种项链。可是女孩已经结婚了,跟一位十分帅气的大男孩,男孩很爱她,女孩觉得自己很幸福。男孩问女孩,如果将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孩希望一家人住在哪里?女孩说就住在她童年生长的地方吧。

多年以后,女孩带着自己的丈夫,孩子回到了故园,她的心也不像以前那么野了,比起外面的世界,她觉得还是故土最温馨,最亲切,她决定下半辈子就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了。

橡树又看到了女孩。虽然女孩已经结婚了,有了自己所爱的人,可橡树看到女孩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就有种说不出的愉悦,它这时更加理解那只为它而死的啄木鸟了。

橡树长得更加繁茂,女孩的孩子常常像女孩当年一样围着它跑,坐在它的树阴底下和它讲悄悄话,有一次还问它:为什么在你的心窝上会刻着我妈妈的名字?

浅谈寓言故事教学的“要点”突破 篇7

一、深入故事情境

寓言是在一个小故事的讲述中, 阐明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要让学生从寓言中概括出寓意, 首先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形象, 形成对故事情境丰富的感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画、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引领学生深入到寓言故事的情境之中。

1.形象朗读。寓言故事充满趣味, 可以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情境, 体味语言情感, 理解语言韵味。如教学《鹬蚌相争》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一则寓言时, 可以让学生先分别读出鹬的“威胁”和蚌的“得意洋洋”, 在感悟语言的同时通过同桌相互欣赏读的方式, 使学生充分读出鹬和蚌的心声,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读, 体会到鹬越是威胁, 蚌越是得意的内心世界, 再通过逐句减少文本中对话的语言来进行对读, 营造激烈相争的现场情境, 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 凸显出鹬和蚌互不相让, 相持不下的情景, 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强化对寓言故事的认识。

2.合作表演。如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课时, 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戴上老虎、狐狸、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导演, 根据课文的要求, 指导每只动物分别站在什么位置, 再让一位小朋友朗读7、8两节, 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学生演出了“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 “老虎”在后面东张西望, 小动物们见到它们后撒腿就跑的情景, 使学生在合作表演中不但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内容, 突出了故事寓言学习的趣味性, 还让学生在头脑中感性地建构寓言的故事形象, 为学习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提供了有效的铺垫。

3.重点品析。抓住寓言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层层推进的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建构起对故事形象的鲜明感知。如寓言《揠苗助长》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的第一小节, 对于农夫的“焦急”, 教师可以这样教学: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焦急?你能看到农夫在田边是什么样子?你还能听到农夫在对禾苗说些什么?农夫这样焦急,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 品析寓言中的重点词语, 看到寓言故事中焦急的农夫,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狼和小羊》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课时, 对文中关键词“找碴儿”, 可以让学生先从字面上理解意思, 再找找狼分别找了什么“碴儿”, 会怎样对小羊说这些“碴儿”, 从这些“碴儿”的背后能看到狼安的是什么心, 狼为什么要找这些“碴儿”等等, 让学生在品析重点词语的过程中, 感受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故事的叙述情节, 深入到故事情境之中, 理解课文内容。

二、强化语用过程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 这既要与文本学习的特点紧密结合, 也需与课堂学习的整体设计相关联。强化语用, 同样是寓言教学时的重要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语用与寓言学习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1.词句运用。《画龙点睛》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讲的是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 不点眼睛, 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 偏叫他画上。张僧繇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就雷电大作, 震破墙壁, 两条龙乘云上天, 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在教学中, 教师针对结尾句子“游客们惊叹不已, 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引导学生针对“惊叹不已”这句词语, 让学生做文中的游客, 想一想会惊些什么, 叹些什么, 然后同桌说一说, 并用上文中描写龙的词语, 尝试着用上赞扬张僧繇画技高超的成语, 结合语境灵活地对词语进行迁移运用, 体会到加入这些词语会让表达更为生动, 更能体现出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2.故事延伸。针对寓言短小精干的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拓展、续写和改编,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狐狸和乌鸦》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课时, 可以紧扣“眼珠一转”把狐狸心里的想法写下来, 既是对课文空白处的补写, 也是对故事不同形式的延伸;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丰富寓言内容, 也体现了寓言学习的趣味性。

3.古文对照。在寓言故事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寓言, 都有古文原著。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学习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古文与课文内容对照进行学习, 既可基本上学懂原文, 又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如学习《自相矛盾》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一文后, 教师出示古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之曰:‘吾盾之坚, 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其人勿能应也。”让学生用《自相矛盾》课文中的语言为古文进行注解, 在落实语言运用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到一点文言词语, 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进行有效的铺垫。

三、把握寓言寓意

学生对寓意的把握情况是检验寓言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而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 内化寓意是进行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准确把握寓言寓意, 内化对寓意的理解。

1.聚焦关键。寓言故事, 总是从故事的发展变化中, 让我们得出了教训, 受到了教育。因此, 要抓住故事中引起变化过程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从感性的事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完成思维的提升, 实现寓意的理解。如教学《鹬蚌相争》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鹬与蚌的“相持”, 引导学生思考, 这时的鹬与蚌想到了什么, 没有想到的又是什么, 让学生理解鹬与蚌只想到要让对方认输, 而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境, 结果是互相争斗, 互不相让, 最后两败俱伤, 让别人得利, 从而使寓意在学生对关键词语“相持”的体悟之中迎刃而解。

2.恰当拓展。在教学《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时, 教师可以结合寓言故事的出处补充相关的内容, 如补充历史故事:战国时秦国想一统六国, 但又害怕其余六国结盟来对付它。这时, 赵国和燕国发生了一点矛盾, 赵国想要攻打燕国。燕王派手下的大夫苏代到赵国当说客。苏代见到赵王后, 就讲了《鹬蚌相争》这则故事, 而听了故事后, 赵国决定取消攻打燕国的计划。补充故事后请同学们结合这个历史故事说一说, 赵国的国君听了故事后, 他想到了什么呢?于是, 将《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中让学生思考理解, 就能抵达这则寓言的核心, 使学生对故事寓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链接生活。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往往是以比喻的形式出现的。寓言中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 能做到举一反三, 强化学生对寓意的内化吸收。如有的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 周末要报名参加四五个不同的兴趣班学习, 从英语到乐器, 再到棋类, 学生忙得连外出活动的时间也没有。结果, 学生周末反倒比平时上学还要累。结合学生学习《揠苗助长》一课, 引导学生针对周末参加多个兴趣班学习这种现象进行讨论, 把学生的生活引入寓意的理解过程中, 让学生更好地内化对寓意的理解, 明白这样做其实是欲速则不达, 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寓言《争论的故事》简析 篇8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消化吸收该寓言的观点,编者特意安排了一位讲故事的盛老师,也特意写下了盛老师和同学们的几句对话: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同学们知道编者的良苦用心么?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的优秀民族,为什么近200年落后了?个中原因很多,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渐渐明白,但我们认为只重视自己的面子,而不重视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常常坐而论道,让时间白白流淌,机遇白白丧失,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严重问题。小平爷爷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洞察到中华民族的某些局限性,果断地提出:“不论姓社姓资,先干起来再说”。这是在他九十高龄的时候在中国面临崛起的关键时刻,对民族的一次殷殷期待和告诫。课文力图反映这一时代的重大命题,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留待将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是编者在课文的最后酣畅淋漓地去铺陈师生对话、互动的直接动因。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将它读熟之外,应多采用讨论的方法,包括同学之间的讨论,同学和老师的讨论,同学与家长的讨论等。也可以请老师和家长讲一讲发生在1992年的“春天的故事”,这些都会对本文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这一类课文应注意一点,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毕其功于一役。世上的许多道理不是靠阅读和讲解就能弄清楚的,有时候理解的深刻还来源于生活阅历,等到同学们长大了,许多困难会迎刃而解。

上一篇:2019半年个人工作总结车间下一篇:假期生活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