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2024-09-25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通用10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篇1

《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1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3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悉如外人 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小题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分)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案

【小题1】(3分)(1)类(2)都(3)请、邀请

【小题1】(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3分)(2)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过。(3分)

【小题1】热情好客(2分) 桃源人害怕外人破坏他们与世隔绝和平安宁的生活。(与此大意相近即可)(3分)

【小题1】(4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两点每点各2分)

阅《桃花源记》选段读理解附答案 篇2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密,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人视端容寂 ?其真无马耶

B.?闻之,欣然规往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学而不思则罔 ?则玉成雪岭际天而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8.C

评分意见:本题2分。

9.(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或:(渔人)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及”“诣”翻译正确,能补充出省略的主语,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两个重点词的翻译,错一个扣1分;没有补出主语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0.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篇3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篇4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

⑵便要还家(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9、访问(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

(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篇5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17教育网]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

(3)月色入户。

(4)念无与为乐者。

2.下面句子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皆以美于徐公。

C.骗死于槽枥之间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乙】两文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1)花 (2)交错通达 (3)门 (4)想到。(每个1分,共4分)

2.B(2分)

3.(1)老人和小孩都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2)庭院里像是积满了水,澄清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每句2分,共4分)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6

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小题3】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小题4】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1分,共4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感到诧异/不同,B-离开/屋子,C-离开,D-说/正确的方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乃 无论, 乃在此句中应译为竟然, 无论应译为不用说,更不必说。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点评: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中事件的叙述,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思想倾向,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特点可知,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环境清幽,人们安居乐业,相处和乐,生活美好。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应该如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篇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指出市中所运用的.一种手法,并就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登山前,诗人为春光逝去而感到遗憾;登山后,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又感到由衷的惊喜和宽慰。(支出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分析1分)

《夜晚》阅读附答案 篇8

阅读下面的文章。(18分)夜晚① 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②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中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③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即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农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④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亮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30 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透过树阴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晾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在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⑤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咕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退近。我是躺在一个晾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飘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时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 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⑥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小题1: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乡村夜晚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分)小题2:请从“星星、太阳、云彩”中选择一个词语为对象,仿照“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的句式写一个句子。(3 分)小题3: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请按要求赏析。(6分)(l)第④ 段中加点的“筛下”一词,能否用“落下”代替?请说出理由。(3 分)(2)作者对月光作了精彩的描写,请你说说第(3)段画线句在写法上的妙处。(3 分)小题4:文章第(5)段中说:“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小题5:文章结尾运用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意境幽远。请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2分)参考答案:小题1:喧嚣浮躁(1分)静谧安宁(1分)希望远离浮躁,亲近自然,获得精神的宁静与自由。(2分)小题2: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以要求的词语为对象,句式吻合,比喻贴切即可)(3分)小题3:(1)不能。(1分)“筛下”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阴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阴都写得鲜活,有生命。而“落下”不能突出景物的这种特点。(2分)(2)在这句话中,作者化静为动,(1分)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1分)表现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对月光的喜爱。(1 分)小题4:人在城市里忙碌着,或沉溺于热闹的场所,常常会变得浮躁,“忘记”自己,缺少自我反省和反思,迷失在喧器的城市里。(3 分)小题5:以动写静。(1分)示例:①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③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分)小题1: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找到描写城市夜晚和乡村夜晚的文段,抓住其中关键语句概括,从作者描写的语言中体会作者对两处夜晚不同的感受。小题2:试题分析:按照要求选例,运用比喻手法拟写句子,关键要注意喻体与本体要有相似点。要用暗喻的形式,保持与例句句式相同。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从“形象、优美”的角度来赏析句子,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分析语句是如何出来景物特点和表现作者情感的。要点明写作方法,使用评价语如“形象生动”“突出”等。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城市夜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人们在城市里忙忙碌碌生活浮躁状态的否定态度。根据“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一句可理解“上帝”指每个人的内心,没有上帝的召见与盘问,即指人们无暇自省。小题5: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意境”一词,在描写性文字中,“意境”与景物有关,找到本段中写景的语句即“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哗啦塌下来,把我黑估隆咚地一口完全吞下”来理解“写作方法”,显然“哗啦哗啦”“隆咚”是以动(声)写静,写出用此方法的古诗即可。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篇9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飞漱其间( )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 ⑷故渔者歌曰( )

小题2:翻译句子 (4分)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写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象?其景象有何特点?(2分)

小题4: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何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代词它们⑵的确,实在⑶连续⑷所以,因此

小题1:⑴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深潭映出了倒影。

⑵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小题1:写三峡的秋景,其特点是凄清肃杀

小题1: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的萧瑟凄清的气氛,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侧面反映了渔民生活的悲惨。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把握关键词语,写出景象即可。

《信任》阅读附答案 篇10

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它的主人,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轻轻地拉开了门上的插销。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美国大兵们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

正在这时,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喜女主人面前的,不是来送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栋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是大家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 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并且顺从地把枪放在墙角。

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光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开始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尔后扭过去向自己的上司急速地诉说着什么。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决定了他们的心情是紧张、兴奋的,也注定了他们的感觉是奇妙而美好的,没有人担心对方会把自己变成邀功请赏的俘虏。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己方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中。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原因使战场上的对手友好相处?

答:

4、题目为什么叫“信任的境界”?

答:

5、本文故事内容的意境最接近中国以下哪首古典名曲?[ ]

A.《十面埋伏》

B.《春江花月夜》

C.《二泉映月》

D.《光明行》

参考答案:

1、1944年圣诞夜,一个德国女人接待了战场上的对手美国和德国士兵,并使他们友好相处。

2、1944年12月24日夜;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

3、女主人唤醒了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

4、因为故事所表现出的善良温情的人性是信任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高一军训动员大会学生代表讲话稿下一篇:人民调解卷宗成卷要求--解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