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2024-11-10

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精选11篇)

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篇1

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相信每位家长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在此很愿意把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的长处。我的孩子胡其骁在学校近两年的教育中,学科成绩优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此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感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和良好的影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们认为,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们除了工作很忙和偶尔出差,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

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制订了学习、锻炼的计划,如背诗词、描红、阅读、奥数、英语、举亚铃、游泳、跑步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孩子的记忆力强,背诗词很有优势,在背的过程中给他讲解意思,背了会忘,需要不断复习,现在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诗词了,平时他偶尔也会引用一下,并且很得当,我们也感到很欣慰。奥数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运算能力,更多的是思维逻辑能力,有些题型他花好长时间才搞明白,觉得难度有些大。在背诗词和做奥数方面是他父亲给他施加了压力的,有时难免会吃鞭子,当然我并不主张打孩子。

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们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有的他一天就看完,说很有趣,还给我们讲故事情节,我们表现得很感兴趣,告诉他看了其它的再讲给我们听,有的书他一页也没看完,我也不强迫他,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兴趣。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现他很喜欢,拿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翻翻,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是很有益处的,能增长不少知识。

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工作过程也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在家都喜欢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本知识还是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学习。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5、感到棘手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习和考试,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来,这才是很关键的,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安全问题,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问题,都有待老师、家长共同去寻找好的解决途径。

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篇2

一、网络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价值观是反映网络对于人的意义或价值, 是人们基于网络化生存、网络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对网络一般价值的根本看法, 是网络文化的核心。由于网络社会是一个由技术塑造的全球即时连通的社会, 所以, 网络价值观有自己特殊的形成机制。

(一) 内生性形成

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形成了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虚拟创造和交互活动的系统, 它不仅使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了非线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的特征, 还大大彰显了人的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和主体性, 从而形成了与现时相适应的网络价值观。另外, 互联网所具有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经济实惠性, 使网络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获得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它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媒体的发展速度, 形成了独特的网络价值观。

(二) 强制性形成

网络方面的先进技术主要是由美国所掌握和主导, 尤其在网络软件和硬件方面, 更具有强大的优势;网络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强行地纳入它的价值观体系。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看, 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CPU芯片制造 (WININTEL联盟) 以及全球统一的网络协议和设备基本上都是由美国首先发明和开发的, 而这些软件以及网络硬件及其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 它还包含发明者的价值取向。在网络社会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支配着技术市场各种游戏规则, 通过网络所具有的无穷魔力及其携带的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 企图消灭世界上的一切异己因素, 从而强制性地形成了网络价值观。

二、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作为传播媒介, 它以开放性、时效性、匿名性及个体参与性等特点, 使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变化, 给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 网络的发展削弱了其他传媒的导向功能

网络所渲染的许多内容貌似客观、公正, 向涉世不深的小学生展示着新异、甚至诱人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其快速而全面的传播, 逐步确立了其主导地位, 而以前在我们生活中的影视、广播、报纸等的传媒作用则正在相对弱化。

(二) 网络易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心理冲突

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和观点比较敏感, 经常探索那些感兴趣、对感官刺激比较强的信息。部分小学生在网络大家庭中, 通过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等方式, 经常和外面新奇的世界进行交流。网上所充斥的形形色色的信息, 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反差, 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击, 如果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无疑会对他们的思想世界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 网络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现在的小学生不再单调地重复书本知识, 传媒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有更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而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稳定性的互联网正在构成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小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当现实世界不如他们的网络情境时, 他们会更加依赖网络, 使得他们原有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得到全面的变异。

(四) 小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误区

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结构,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封锁和控制;同时, 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给了人们充分的自由, 使外界不易监控。而小学生一般都具有进入网络的客观条件, 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极容易陷入网络情境不能自拔, 从而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甚至诱发网络犯罪。在我国当前的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领域内, 它的负面作用绝不亚于正面作用。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是学校思想教育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是做好学校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用网络优势, 推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 完善规章,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应大力推进学校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 通过一批有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专门网站, 使之成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头羊。

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守门员功能, “堵”是不现实的, 往往也是无效的。正确的方向是主动出击, 积极引导。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者要积极上网, 通过网络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 并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发言。对于有益的信息, 要扩大影响, 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特别要注意过滤不良信息, 通过教育和交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加强对局域网和校园网的管理。要加强对网上内容的审查, 利用必要的网络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加强对流入校园网的信息的监控, 规范网络运作和网上行为, 尽可能消除网络消极内容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网络监控员, 对校园网各版块的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管理规范, 保证校园网的健康发展,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一方面, 要采取监控措施, 对非法网站进行打击;另一方面, 把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 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法律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二) 精心策划,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

网络的生命在于内容、在于特色, 在于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 而不能简单地将传播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移植到网上。

坚持网上有班、队组织的声音。我们可以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 引导师生建立他们自己的网站, 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空间, 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大舞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 引导学生吸取大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秀文化产品的营养, 净化学生的心灵, 振奋学生的精神, 提高学生优秀民族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口味, 增加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进而努力地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使其不受各种外来腐朽文化的左右。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 如开设网上论坛, 网上游戏竞赛, 各种设计比赛, 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 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三) 建立一支精干的思想品德教育队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生活与活动 说服 家校沟通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成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高尚的道德素养,必须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教师应对学生真诚热爱,与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以为人师表的力量树立威信,影响少年儿童的言行举止,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二、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榜样。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德观念。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会、热烈的演讲赛、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感悟,从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受到触动,不知不觉地懂得深奥而抽象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团结、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

三、必要时进行反复的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既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又是进行德育的困难时期。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多变,行为处于多动,情绪处于多样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过一则故事、做一次游戏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经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远地保持下去。学生的情感极为丰富且不稳定,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为了收到正面强化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扬,促使他们能比较稳固地向前发展。发现缺点和错误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帮助学生纠正不足之处。教师在制定品德教育计划与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如何从正面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以确保教育的针对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四、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学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积极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并与家长及时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的来说,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小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师的督促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持之以恒,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小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著名教育思想家思想总结 篇4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通过教育,社会能明确地表达它自己的目的。他主张“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型的社会生活”,“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为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这就是杜威所谓“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体现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

2.把道德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务。

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视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认为全部教育应围绕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完善的人这一根本的问题,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无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此还规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应体现在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没有认识到它的道德责任,它就是不忠实的和盗用公款的,它就没有做到设立者对于它的要求”。“学校的社会性,总的说来乃是衡量学校道德工作和价值的尺度。”他正确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响和改进行为,使行为变得更好的一切观点。在道德教育上,赫尔巴特与杜威都认为,没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话。不相同点: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1实现教育目的的两种不同方法。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

赫尔巴特把管理看作是防止儿童反社会倾向的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强有力手段。提出了惩罚、监督,建立严明的规章制度等管理措施,以及通过约束,限定,制裁等以性格训练法为主的德育方法,体现了一整套以从外界施加压力为主的教育方法。

杜威则提出了“学校生活、教材与教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他批评那些用教师和私人感情投资,同学问竞争,为将来的成功而拼搏的此类以刺激引起儿童行为动机的方法,认为这是基于培养自私自利为出发点,十分有害。他指出,儿童生来就具有要施舍,要做事,要服务的本能倾向,教育应该加以利用,转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他认为把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看重培养积极的服务习惯,是教育上的病态。杜威的主张反映了一种积极诱导,引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以达成教育目的的教育方法。

2.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课程教材研究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之最后目的在于德性,而达到终极目的的最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使学生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他把兴趣分为二大类共六种,自然的兴趣有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历史的兴趣包括情性的,社会的,宗教的,由此设立适应多方面兴趣要求的学科。赫尔巴特的课程体系反映了对学生进行充分知识训练和工

业化社会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

杜威则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出发,提出:“从做中学,经验中学,行动中学”的教学理论,主张根据儿童现有的直接经验来进行教学。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烹饪,缝纫,手工等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它能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搬到学校教育中来,他反对提供学生经验之外的知识,反对高、低年级的分科教学。

3.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教学阶段划分与教学法设计

赫尔巴特把“兴趣”分为:“注意、期待、探求、行动”四个阶段,主张教学依次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程序进行,并相应采取“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综合教学法”等不同方法。

杜威则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

赫:将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并强调必要目的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安分守纪以及毫无怀疑和和反抗现有制度的人。

杜: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三、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

赫: 提出多方面兴趣和课程设置的观点。将教学阶段做了明显的划分: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过分公式化。

杜:从实用经验主义出发,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强调课程适应社会。

四、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不同。

赫:侧重于道德教育,强调教学服从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制性。这表现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保守性。

杜: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五、对儿童的管理态度。

赫:通过威胁,监督,命令,惩罚,来达到教育顺利进行的目的。但同时,主张权威,慈爱的作用。

杜:学校组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同时,不放任。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原则是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依据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研究,他认为,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愚蠢的人是不可能有德行的。因而要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手一般教育。因而,教育性教学的含义就是: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他所说的“教育性教学”,就是说任何教学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不能离开教学。赫尔巴特写道:“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又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

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品格,则是其最高目的。这样把教育与教学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赫尔巴特对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条规律已经有了认识,并且进行了明确的论述,在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已为现代教育学所承认,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

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

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裴斯塔洛奇和卢梭对第斯多惠的影响:

1805年至瑞士参观斐斯塔洛齐的学校之教法,喜爱斐氏的教学,因其教学法是活的,启发学生的兴趣,而确定了他努力的方向。福氏从瑞士回来至模范学校教书,自己收了四十名儿童(9至11岁),他按照斐斯塔洛齐主观教学法,每周一次带儿童到郊外让儿童自由玩耍,特别引导他们接近大自然,由栽培花草、树木来培育儿童的爱心,由图画的教学来启发心智,线的平面关系、立体的空间关系,由简单进入复杂,让幼儿去发现和了解,这些教学法获得大家的好评。福氏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于教育界,又更增加他的信心去研究卢梭──爱弥乐的教学法──“经验是来自儿童”,福氏思考斐氏和卢梭、亚伦多的教育,并且由教育生涯中知道人类教育的意义──哲学的思想。教育是什么?基础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都是思索的中心课题。

福氏对斐斯塔洛齐教育法非常感动,他觉得这种教育法才是真正给予人类幸福。但福氏并不盲从,他辨别斐氏教育法的优、缺点,特别研究户外游戏,了解游戏是发展儿童精神、情绪、身体的强大力量,观察全神贯注做游戏的幼儿、儿童、少年、青少年,可以发现他们充满着高贵的神情和强壮的体力,游戏陶冶了优良的精神,在散步中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益处,培养人们高尚、安静、思考力各种优良的精神,所以,人类当常常和大自然共同生活。

赫尔巴特与第斯多惠的比较:

小学思想品德总结 篇5

一、健全网络,凝聚德育管理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要开展好,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本学期,我们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学校内部主要是成立一支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龙头,中队为主要阵地,班主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的德育管理队伍,加强班、队建设。使德育工作由点到面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长抓细管,杜绝口头主义,进行系统性、实效性的科学化管理。

二、规范制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本学期在方法上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并有针对性地对各项制度进行修改。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

二是健全家访工作制;

三是加强常规检查,抓紧道德、养成教育;

四是强化班级工作管理,以评选“先进班”、“文明班”等荣誉促使班工作有质量地开展;

五是完善“值日教师”工作责任制,落实“日评”、“周评”、“月评”等评比制度。

三、突出主线,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

针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开展,通过系列性、整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具体措施是:

一是认真备好思想品德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是积极开展班级主题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解决实际情况;

三是充分发挥学习园地、宣传栏、班会、队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四是科组注意上课的质量和效果,随时听课、讨论、分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五是开展“学习行为规范,争当三好学生”为中心的校风、班风、学风教育,通过对行为规范的“读、背、默、赛、用”五项活动,使学生争做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

四、丰富载体,深化学科德育渗透作用。

在教学中坚持“授知”与“教育”有机结合。语文科要坚持“文道统一”,思想品德课处理好“晓理”与“导行”的关系,要弄懂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的规律,数学、英语、音乐、自然、体育等学科,要注意在传授知识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使每一学科都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学”到“知”最后到“行”付诸实践,形成一系列的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

五、本期主要工作

(1)订好思想品德计划,备好课,定时检查。

(2)抓好常规检查、评比工作。

(3)继续学习,加深认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抓好升旗爱国主义教育。

感恩励志教育思想总结 篇6

“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老师,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感恩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友谊;感恩挫折,是它们让我们成长”,说的多好啊,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写照,如果没有这一切,那么我们就不会成长,也许人们就不会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而我,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是他给了我幸福的家;感谢孩子,是他们给了我欢乐,让我感受到为人母的喜悦与忧愁。所以,我要感谢上苍给我的这一切,能让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在自己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长大,则能体会的更加深刻,幸而,我很早以前就悟到了这个道理,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爱人的父母,都好好的对待他们,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自己都对父母不好,那孩子呢?他们一定会看着你,学你的样,等你变老的时候,会同样待之。我想,父母一定要带好头,要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孩子负责。

与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全面发展,各方面都能很优秀,但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会上,朱老师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向父母们及老师们说出心里话,为自己今后的表现做个表态,改正自己从前犯下的错,能上台的孩子都非常的有勇气,说明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我的孩子却做不到,她有些胆小,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勇敢的面对自己,把自己的不足都能补足。我想,这不单单是孩子的问题,做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这样他们才不会变得畏畏缩缩。也许我们还欠孩子一个拥抱,也许这个拥抱能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也许我们很少与孩子沟通,当我们心情不好而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只会一味的冲着孩子发火,这样只能打击孩子,伤了他们的自尊,久而久之孩子会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而我,偶尔也会这样,现在想想,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而需要更多的关爱与耐心。另外,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无论任何一方出现错误,都要学会道歉,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小学家庭教育思想总结 篇7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育,启示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其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内容博大精深, 历经洗礼和实践的检验, 其精华和智慧仍熠熠生辉。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小学语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 对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一、重视人格培养,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孔子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最大的仁爱之心, 他认为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 是最理想、最完善人格的人。孔子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长期以来从事教学实践,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方面总结出许多可贵的经验, 其具体实施步骤则是:孝、悌、忠、信, 即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培养仁爱之心.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一个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是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教师要注意在文本中抽出道德理念相机教化学生, 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我不能失信》通过描写宋庆龄幼年时遵守诺言、不失信的事, 教化学生要有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道德教育调节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和课堂进行道德教育, 激励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使学生的知识、思想、审美等方面日趋提高和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注意循序渐进, 引领学生发散思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愈矩。”他从自己学习进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 总结归纳出教学应遵循的由浅入深, 由少到多, 逐步深入, 也即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今天教育理论中所提倡的人文性, 正是基于这一点所提出的。无论是教材编排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 除了要钻研学问外, 还要讲究教学艺术, 深入浅出, 易学易懂,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必须使教学内容遵循科学的逻辑结构。教师所教知识的梯度要符合学生认知和智力发展的顺序和规律, 处理好“序”与“进”的关系, 这才能有助于学生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 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三、巧用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学思统一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这是孔子首创的教学原则, 他认为“启”是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发”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也, 则不复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关于启发式教育的最早表述。这里的“愤, 心求通而未得也, 悱, 是口欲言而未达也。”孔子认为, 教师应在学生达到某种的境界时再加以开导启发, 帮助他解除症结, 开拓思路。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学得好, 记得牢, 用得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在上阅读课时, 可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积累和知识材料的基础上, 如在课文原有的故事情节基础上, 展开联想, 添加新的细节, 又或者续写新的情节, 又或者改编成新的故事;突破原有文本的时空, 复活文本中的旧人物;创造新的环境,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转换角度看问题, 提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 又或者引导逆向思维思考, 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 引导学生学思结合。

四、妙用教学评价, 注重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完美结合

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注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评价来改善和提高教育效果, 并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 积累形成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评价思想与经验。孔子针对弟子间品德、智能、志趣等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评价。他的教育评价是过程性的而不是终结性, 不仅仅是教育效果的评价, 还有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效率的评价, 建立了科学、合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如《学记》提出, 教师对学生要“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作为一名教师, 要了解学生的闪光点和缺陷, 先表扬学生的优点再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 这样才能是学生乐意改正自身的缺点。

语文教师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语文学习中等的学生在班级里是占大多数的, 这类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 学习积极性不够持久, 但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好教学评价语言, 就可以挖掘这类学生的潜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 奋力向尖子生靠拢。后进生, 多激励。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或课堂捣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反应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弱, 通常都会有自卑的心理, 缺乏学习信心。所以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多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 极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并把这闪光点放大, 及时给予适当激励的评价语言。这样教师让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激发后进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教师的激励下取得进步。

五、主张因材施教, 突显学生个性

孔子注意到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 提出了“因材施教”。孔子在《论语》中说:“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他对教学设科分类, 因人而异;他对自己的学生做到知人、知心、知优缺点, 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性格、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施教。因此在教学中孔子特别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 而非千篇一律的说教。往往学生问同样的问题, 而孔子的回答却不尽相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学校所开设的各种活动类课程, 目的就在于为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条件,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 要树立因材施教的科学育人观, 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 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切忌用统一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所有的学生, 以抹煞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的育人观就是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 改变那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走势的成才标准, 追赶教育自由、多样化发展的潮流。

真正的教育会像阳光一样终身关怀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 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一个关爱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师, 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要善于借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细致入微, 妙用教学评价, 因材施教, 扬人之长, 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宇善.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N].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1 (2) .

[2]王丽.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7) .

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篇8

关键词:班主任;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快乐教育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归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他们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的思考,形成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因此,以生活为途径,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针对同学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来落实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虽然有些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虽然他们对子女的学业无法直接辅导,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终身受益。

三、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养成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长期实践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特别钟情于分数,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坐姿与站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很多学生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搞情境感受活动 游戏体验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行为操练活动、表演欣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选择辨析活动、谈话辩论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适当的表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設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五、树立榜样,让学生有模仿对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努力做学生品德修养的表率。其次,在同学中找出他们学习的榜样。我班级的陈凤娇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全班乃至全校进行了宣传,足以教育每一位学生。另外社会上的新人新事也是学生仿效学习的榜样。

思想教育工作总结 篇9

根据我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划,结合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突出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培养,认真分析了学校学生与教职工的思想情况,排查了影响学生思想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对于一些不良苗头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超前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在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使我校学生的思想始终呈现出平稳、积极向上的势头,确保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职工思想,确保思想稳定

学校在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职工政治学习内容充实,规范,对上级有关精神传达准确、及时、到位。对于一些牵扯职工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都能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理有据地给职工以明确的解释,消除了部分职工的思想疑虑。学校还发挥工团的优势,积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关心职工,踏踏实实地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凝聚了人心,整合了力量,使广大教职工都能真心实意地为济东中学这个大家庭努力工作,学校人心思定,各项工作有计划地向前发展。

二、学生思想工作,抓得实、成效大

开学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十分繁杂,学生的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为做好学生稳定工作,确保今年学生的成绩,我们一方面抓好复习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做工作,及时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了解了学生的思想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遵纪守法教育、理想

前途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座得住、学得进,确保了整体稳定。我们还加大管理力度,处理了部分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有力地震慑了违纪行为,为学校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

“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开展,评出了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职工、文明学生,师生树立了文明理念。提升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我校的文化品位。新校区生态建设的加强,建成了“绿化、净化、美化、文明化、硬化的和谐校园。

四、学生服务工作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1、对于学生资助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帮助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奖、免、补、减、助”制度,完善以国家助学金发放渠道,确保各类资金贫助的发放,岗位和政策真正为贫(特)困生服务。大力开展了勤工助学活动,拓展学校内外勤工助学服务市场。

2、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健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3、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活动的组织,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意识,提高了学生职业行为、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工作创出佳绩

由于学校党支部思想工作及时到位,通过认真分析,早预测,早采取措施,使职工在面临各种思想问题的情况下,在思想上还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干劲不减。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开展好教学和管理工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六、今后职工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

骨干教师教育思想总结 篇10

沿庄镇西港小学李秀芬

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为了在思想政治方面进一步缩短与思想觉悟高的教师之间的差距,我一直坚持收看中央新闻报道,积极阅读《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上的有关文章杂志,关注时事政治,并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听课培训学习,积极做好理论学习笔记,以此督促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

二、抓好日常教学科研,积极探索有效教学。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与学生们商讨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再次,抓好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我作为骨干教师,一直推动教改在新领域的探索《小学英语综合评价》, 通过读书看报,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引入“源头活水”,使自己的观念跟得上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使自己的知识适应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并身体力行地读了许多有关《教育评价》教育论著。

三、确立教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先进的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英语教学不断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多维性的体验教学的方面发展。我要“把英语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牢记:“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探究。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于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围绕“两纲”教育,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系列主题教育。

五、坚持言传身教,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

“言传身教”是我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引路人而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我时时以我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想:作为老师,应“不以善小而不为”,应从我们亲自弯腰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做起。“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在我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也不做。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我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种激励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我班有一个叫董。。的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常与同学闹不和。虽然多次教育,但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怎么办呢?最后,我试着寻找他本人身上的优点,结果发现他这个人还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对老师有礼貌,关心班级体等,于是我就特别注意他,一经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他,在他犯了错误时,以一颗宽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说的爱心教育吧!

总结过去,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由于年龄身体的问题,工作学习未免存在惰性;大胆创新不够;工作压力较大时有点想放弃和退缩等畏难情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小学德育教育没能发挥最大功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解决的方法,力求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转变转变不及时

重视德育教育程度不够,阻碍教育进程。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升学率、学生家长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仍把应试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现象十分严重.因为他们把升学率、生源以及学校的声誉作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提,从而导致把与应试无关的思想品德课程严重忽视。更多的家长及个别老师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副课,理论成绩差不多就可以,甚至一些学校还出现随意占用思想品德课程,以满足应试课程的课节不足,从而剥夺了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权利。在思想品德课上采取了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不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主体性,同时,也会造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育部规定小学 1、2 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每周应安排 3 课时,但是往往大多数小学只安排了 2 课时,还经常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时的现象。此外,更多的小学将思想品德课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这个时间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教师素养提升不足,学校对思想品德师资配置也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兼职教师。个别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自身就对思想品德教学不够重视,在专业进修上也是忽冷忽热,对新课改也认识不足,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也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一些小学校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偏低,无论是综合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有待提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课改的纲要,也忽略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的程度和内化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以传统的客体论、填鸭式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质量。

3.不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忽略风土人情教育导致脱离生活实际,许多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了解与分析,严重忽视了风土人情教育,仍旧按正常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导致了脱离实际、无的放矢的低效教学,未能将民族团结精神、爱国精神、集体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去。轻视传统节日教育导致弱化隐性教育,许多学校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化了思想品德教学显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忽视了小学生会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的隐性教育。尤其是具有革命、爱国等传统节日的隐性教育过于弱化,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这四者之间都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产生巨大影响,但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此方面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

1.理性思考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同时,家长也是其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的言行举止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主导作用,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德育行为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社会力量及宣传力度来呼吁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家庭走出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首先要全面提升家长的自身素养及教育能力,有效发挥家长的表率、引领作用,家长不但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子女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还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整体优化学校教育

完善教育的实施机制,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符合时代的社会信息。开展具有实践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营造学校的文明氛围,为小学生们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人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

3.综合依托社区教育

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宣传力度,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激起小学生对新时代、新德育观念的认知,并以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为小学生的德育风尚方向标,引领学生及时调节自身主体之外的社会德育标准,并实现小学生对品德认知以及品德行为的自我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参加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参与社区帮扶助民活动,如为敬老院老人洗衣服、剪指甲、聊天;针对有困难的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深刻的感受、领悟真正的良好品德观念、良好品德行为。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绿色环保活动,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们以主人翁地位去积极地参与这些环保活动,并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充分地体验集体生活、集体荣誉。

4.立体整合社会教育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与地方教育、学校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地方政府在财政投入上也应加大对各学校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加大对各个社区、乃至整个地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发社会成员的普遍关注,社会生活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隐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所有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入手,加强品德规范的协调与制约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媒体等手段进一步引发社会所有成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程度。

三、结论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明确了教育方向,适应新时代德育发展的需求。理性思考家庭教育,整体优化学校教育,综合依托社区教育,立体整合社会教育,应成为德育工作新的焦点,关注对象,从而更加深入的让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罗艳林.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学研究),2011(03):35-36.

[2]林湛.试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95-98.

[3]李锐温.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9).

[4]张恩吉.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243-244.

作者简介:

上一篇: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下一篇:教育理论专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