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2024-10-04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通用12篇)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1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阅读答案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各指的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中的”“此”指代的是“形状酷似一顶古帽”。

B.“游客们穿梭其中”中的“其”指代的是“中华大地”。

C.“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馆的设计”。

D.“观众观众置身其间”中的“其”指的是“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应该删去的.一项是()

A.在20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B.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

C.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3.下面对几段文字大一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③④三段文字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外观形象。

B.第⑤段文字说明的国家馆“中国红”的精心挑选与视觉效果。

C.第⑥段文字说明的是地区馆屋顶平台上的“新九洲清晏”。

D.第⑦段文字说明的是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先进科技成果,体现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4.下列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来看,文章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中国国家馆的。

B.把中国国家馆称为“东方之冠”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其外形特点。

C.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从一个方面具体说明了中国馆设计中环保节能的理念。

D.第⑦段文字的段内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

答案:

1.B.2.D.3.A.4.D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2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益处的时候, 曾经做过一份报告, 报告指出, 阅读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 世界很多国家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

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危机意识的新加坡, 提出Thinking Schools, Learning Nation (思考型学校, 学习型国家) 的口号。从2001年11月开始, 新加坡婴儿出生时, 医院的护士叮嘱产妇的事项中, 竟然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小娃娃一出生, 除了喝奶睡觉, 还有资格办借书证, 政府鼓励婴儿与母亲亲情联系的方式, 是以读简单的故事、唱儿歌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天生读书种, 读书天伦乐” (Born to Read, Read to Bond) 。

在美国, 不管是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 还是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 都大力提倡读书。1997年末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阅读挑战行动”, 当时克林顿总统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 在《为美国的教育, 行动起来!》的演说中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和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其中的十大原则之一是开展阅读运动。布什政府在2001年初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的教育改革议案, 其中指出, 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 另一个不能。该法案中关于阅读改革的力度之大令全球瞩目, 仅仅2001年就为“阅读领先”行动投资了9亿美元。

在世界上有“最爱阅读的国家”美誉的俄罗斯, 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多达200亿册, 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即使如此, 俄罗斯政府仍痛感国民阅读量下降, 2012年, 俄罗斯政府在国家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 制定《民族阅读大纲》, 保证俄罗斯读书人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一大纲调动俄联邦政府各个部门、地区行政机构、社会团体、出版业、传媒、作家协会等各方力量, 并以国家法律作为保障。

此类重视阅读, 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 正越来越多。

“国家战略”一词的使用, 最早出自美国。中国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定义, 一般认为, 它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 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 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 达成国家目标。我国先后提出过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能源问题国家战略等, 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

最近几年, 我国在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倡导下, 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 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40万种, 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 我国国民读书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建议, 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加大力度推广全民阅读活动:

第一, 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

为了推进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 应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该领导机构建议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任, 办公室可设在中央宣传部或国家新闻办出版广电总局之下, 其基本职能是定期推荐“全民阅读活动”书目, 可根据不同年龄和群体分类分层推荐, 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制定和适时调整或完善“全民阅读”政策, 以期使“全民读书活动”稳步、健康、持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策划全国性的读书活动;定期发布全国读书指数;开展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评选活动等。各城市与乡镇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活动”领导网络。

第二, 设立国家阅读节。

建议将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设定为国家阅读节。9月28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 孔子作为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中国人, 目前没有专门的纪念节日是不可思议的。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阅读节, 既有纪念意义, 能够得到广泛认同, 也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与发展,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同时, 每年9月份, 正是大、中、小学生秋季开学不久, 是教育新循环周期的开端, 此时以阅读节倡导读书, 是非常好的时机。另外, 9月下旬这一时间段距离“十一”黄金周以及传统佳节中秋节很近, 这也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尽管我们已有多种形式的地方性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 但是这些区域性、零星的, 由于时间、标准不统一、造成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较弱。设立国家阅读节, 将最大可能地使全社会和个人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央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国家阅读指导大纲》《阅读社会指标体系》, 加大对阅读的投入力度, 同时直接负责、指导、组织、参与国家阅读节或其他相关阅读活动, 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倡导阅读,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阅读的风尚。

第三, 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亲自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

最近两年, 全民阅读的风气渐浓。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有密切关系。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的开学典礼上,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 深刻认识到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今年3月1日, 习近平再次在中央党校发出号召, 希望领导干部做读书学习的表率。建议国家领导人和各省、市、县等各级主要领导每届任期内至少一次到校园与学生一起读书, 以推动全民阅读。时间选择上, 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前, 可以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后, 则选择在国家阅读节。

第四, 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工程, 没有布局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 很难想象会有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为此, 建议制定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 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 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 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目前, 很多县的图书馆新书很少, 利用率极低。国家应该实行图书馆达标制度, 对是否达标, 由独立的评审机构确定。

第五, 认真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

图书推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知识工程, 国家要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 尽快组织力量研制适合各领域人群的基础阅读推荐书目, 最终形成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目。通过这些书目让全体国民尽快了解优秀图书的出版信息。注意推介工作的多样性 (运用多种媒体) 、层次性 (不同读者群) 、艺术性 (吸引读者眼球) , 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要推进独立书评人制度, 在全国主要媒体开设阅读的频道与栏目, 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向全社会推荐优秀书目。

第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阅读节的影响力、号召力为起点, 以阅读日常化、生活化为目标, 将节日的庆典狂欢延伸至每个角落, 可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或读书征文、图书漂流、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等活动,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

评比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力杠杆, 通过评比促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市的建设。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 评选“全国阅读十佳”城市。在同一个城市可以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等, 也可评选某个城市的“读书十佳”等。设立国家级的读书奖, 此奖的评审, 也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出。此读书奖, 并不一定限制在读书上, 还可以是“论文竞赛”。在法国的历史上, 这样的论文竞赛, 成就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如卢梭等, 同时使读书成为热潮。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可由城市带动农村。根据我国城市经济较农村发达、市民文化素质较农村居民高、读书意识较农村居民强等特点, 我认为推进“全民读书活动”应采取“由城市带动农村”的策略。首先在全国城市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由城市向农村辐射。同时可由学校带动家庭与社区。学校是学习的中心, 为了使学校成为学习型校园, 学校应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 提倡青少年阅读经典名著, 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通过学生带动家庭 (学生的父母) 的读书活动, 通过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经常性联系带动社区的读书活动, 形成书香家庭与书香社区。

儿童阅读是国家阅读的起点 篇3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的4.39本增加0.3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的2.35本增加了0.13本。而2012年以色列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是62本,俄罗斯超过20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国民整体读书氛围确实有些差距。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我国未成年人读书量增大。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的5.49本提高了1.48本。其中,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9~13周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8.26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5.25本,均远远高于成年人。

欣喜是因为,少年儿童阅读是整个国家阅读的起点。科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籍的依赖,他今后恐怕也不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倡导了全民阅读,要培育书香社会、推动国民阅读,首先就应从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发力。

我注意到,世界各国这些年都策划了一系列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计划。

在英国有一个“阅读起跑线”计划,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全球性计划。该计划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早期阅读中受益并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基本原则,旨在培养孩子们对于阅读的终身爱好。目前已经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波兰、南非、印度等多国参加了该计划。阅读起跑线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价值60英镑的图书和资料,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发。

亲子阅读也越来越受重视。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假设父母双方都读书,全国人口中爱读书的比例会上升到50%以上;假设只有一方爱读书,总人口爱读书的比例只有25%;假设双方都不喜欢读书,全民的阅读比例大约只有9%。因此德国提倡父母给孩子读书、讲故事,认为这是最不复杂也最合算的对未来的投资。2008年德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有10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并不经常给孩子读书,消息披露后,引发了舆论界深深的担忧,政府立刻开启了一个阅读启航的全国计划。计划规定,当孩子还不满一岁、去儿科医生那里做第六次定期检查时,儿科医生必须向孩子的父母免费发送阅读书包。已经连续两年,德国有将近50万名一岁的幼儿成为这一计划的受益者。

儿童阅读在美国也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克林顿时期,就掀起了名为“美国阅读挑战”的教育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儿童阅读。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保证每一个孩子在三年级时可以进行熟练阅读。如今这项计划已经执行了许多年,阅读成为与数学、写作一样重要的考核项目。

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全民阅读工程建设中,对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不过,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图书出版市场中占据了很大份额的少儿类图书一直存在着质量低劣、原创匮乏的弊病,热心于为少年儿童原创撰写的作家越来越少,少年儿童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常得不到满足,他们可挑选的国产精神食粮并不丰富。

今天的阅读方式,虽然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对于阅读的渴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需要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在文字未产生以前即如此,将来更如此。学会阅读,是一个孩子的生命中发生过的最重要的事之一,通过阅读,书中的词句可以化为图像,大大丰富未成年人非常有局限的生活,令他们得以冲破时空的限制,自由自在地畅游于书本中的世界。

《国家大剧院》阅读答案 篇4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_____向_____的_______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

《中国国家地理》读书笔记 篇5

当拿到这本书时我有些抵触,因为又厚又重看起来十分高深,但当我无意间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震惊了。祖国山峦河流的美被这本书展现地淋漓尽致。每一滴露珠、每一粒石块、每一棵绿树、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每一片天空都用书页毫无保留地记录了下来。身边的轰鸣声、汽笛声、脚步声我置身于世外,心中只看到了祖国的秀美河山。

我把这本书平平展展地放到书架最显眼的位置。

几年过去了,那本书还在那里,无声无息......

如今,当我闲下来的时候对无意间瞟见书柜里静静躺着的它突然来了兴趣,迅速的把它从书海中抽了出来。

擦拭封面却发现没有一丝灰尘,画面的质感一尘不变和新的一样——只是感觉熟悉了许多。

当我怀着不同的心情翻开同样一本书时,目的却改变了。我翻开书故意没先去看上面的插图而是先去看下面的字。看完了下方的文字再去看上方的图片时我似乎看到了这座山脉或河流的奥秘,看到了它地貌的曲折变化,看到了它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看到了它神秘的历史背景......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6

【“4·23世界读书日”特稿】全民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3-04-21(9)

让我读读你的书 4月1日,合肥市特教学校的视障儿童金玉莲(左二)教小朋友用手“阅读”盲文读物。当日,合肥市丁香社区组织视障儿童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让我读读你的书”阅读体验活动。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的自身,我们需要共读我们的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炎帝和黄帝的战争与结盟,我们将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然后再通过阅读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通过阅读美洲发现的历史,通过阅读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的历史,我们了解了其他民族的历史和传说,整个人类的文明才能在更大的生活圈里融为一体。这些都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没有其他的路径可走。

国际阅读学会在总结阅读对于人类最大益处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份报告,报告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世界很多国家把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用尽各种办法推动全民阅读。

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危机意识的新加坡,提出Thinking Schools,Learning Nation(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的口号。从2001年11月开始,新加坡婴儿出生时,医院的护士叮嘱产妇的事项中,竟然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小娃娃一出生,除了喝奶睡觉,还有资格办借书证,政府鼓励婴儿与母亲亲情联系的方式,是以读简单的故事、唱儿歌的方式来进行。这就是新加坡政府提出的“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Born to Read,Read to Bond)。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时代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读书。1997年末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阅读挑战行动”,当时克林顿总统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在《为美国的教育,行动起来!》的演说中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三大目标和应遵循的十大原则,其中的十大原则之一是开展阅读运动。布什政府在2001年初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的教育改革议案,其中指出,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另一个不能。该法案中关于阅读改革的力度之大令全球瞩目,仅仅2001年就为“阅读领先”行动投资了9亿美元。

在世界上有“最爱阅读的国家”美誉的俄罗斯,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多达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即使如此,俄罗斯政府仍痛感国民阅读量下降,2012年,俄罗斯政府在国家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制定《民族阅读大纲》,保证俄罗斯读书人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一大纲调动俄联邦政府各个部门、地区行政机构、社会团体、出版业、传媒、作家协会等各方力量,并以国家法律作为保障。

此类重视阅读,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正越来越多。

“国家战略”一词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中国学术界对此尚无统一定义,一般认为,它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其任务是依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国家力量,筹划指导国家建设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我国先后提出过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能源问题国家战略等,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

最近几年,我国在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倡导下,全民阅读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4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我国国民读书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加大力度推广全民阅读活动:

第一,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

为了推进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应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该领导机构建议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任,办公室可设在中央宣传部或国家新闻办出版广电总局之下,其基本职能是定期推荐“全民阅读活动”书目,可根据不同年龄和群体分类分层推荐,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制定和适时调整或完善“全民阅读”政策,以期使“全民读书活动”稳步、健康、持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策划全国性的读书活动;定期发布全国读书指数;开展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与评选活动等。各城市与乡镇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从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全民读书活动”领导网络。第二,设立国家阅读节。

建议将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设定为国家阅读节。9月28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孔子作为在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中国人,目前没有专门的纪念节日是不可思议的。将孔子诞辰日设立为阅读节,既有纪念意义,能够得到广泛认同,也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与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同时,每年九月份,正是大、中、小学生秋季开学不久,是教育新循环周期的开端,此时以阅读节倡导读书,是非常好的时机。另外,九月下旬这一时间段距离“十一”黄金周以及传统佳节中秋节很近,这也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尽管我们已有多种形式的地方性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但是这些区域性、零星的,由于时间、标准不统一、造成社会影响力和实际效果较弱。设立国家阅读节,将最大可能地使全社会和个人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央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国家阅读指导大纲》《阅读社会指标体系》,加大对阅读的投入力度,同时直接负责、指导、组织、参与国家阅读节或其他相关阅读活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倡导阅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阅读的风尚。

第三,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亲自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

最近两年,全民阅读的风气渐浓。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有密切关系。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的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到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今年3月1日,习近平再次在中央党校发出号召,希望领导干部做读书学习的表率。建议国家领导人和各省、市、县等各级主要领导每届任期内至少一次到校园与学生一起读书,以推动全民阅读。时间选择上,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前,可以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在国家阅读节设立后,则选择在国家阅读节。

第四,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工程,没有布局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很难想象会有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为此,建议制定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镇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图书馆的建筑面积、环境设施、图书数量、服务质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目前,很多县的图书馆新书很少,利用率极低。国家应该实行图书馆达标制度,对是否达标,由独立的评审机构确定。第五,认真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

图书推介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知识工程,国家要做好优秀图书的推介工作,尽快组织力量研制适合各领域人群的基础阅读推荐书目,最终形成中国人的基础阅读书目。通过这些书目让全体国民尽快了解优秀图书的出版信息。注意推介工作的多样性(运用多种媒体)、层次性(不同读者群)、艺术性(吸引读者眼球),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的愿望与激情。要推进独立书评人制度,在全国主要媒体开设阅读的频道与栏目,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向全社会推荐优秀书目。

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阅读节的影响力、号召力为起点,以阅读日常化、生活化为目标,将节日的庆典狂欢延伸至每个角落,可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或读书征文、图书漂流、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

评比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有力杠杆,通过评比促进学习型学校、社区和城市的建设。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评选“全国阅读十佳”城市。在同一个城市可以评选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学校等,也可评选某个城市的“读书十佳”等。设立国家级的读书奖,此奖的评审,也由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出。此读书奖,并不一定限制在读书上,还可以是“论文竞赛”。在法国的历史上,这样的论文竞赛,成就了不少大师级的人物如卢梭等,同时使读书成为热潮。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可由城市带动农村。根据我国城市经济较农村发达、市民文化素质较农村居民高、读书意识较农村居民强等特点,我认为推进“全民读书活动”应采取“由城市带动农村”的策略。首先在全国城市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由城市向农村辐射。同时可由学校带动家庭与社区。学校是学习的中心,为了使学校成为学习型校园,学校应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提倡青少年阅读经典名著,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学生的父母)的读书活动,通过建立学校与社区的经常性联系带动社区的读书活动,形成书香家庭与书香社区。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7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 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 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1]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 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 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 (上网浏览) 等功能。手机报, 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 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 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手机报是基于传统纸质媒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新闻传播新方式, 即将纸媒体的新闻内容, 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供用户阅读[2]。手机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彩信手机报, 另外一种是客户端手机报。目前, 国内手机报多采用第一种模式。

作为传统媒体与电信增值服务跨平台合作孕育出的信息传播新方式, 手机报可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超越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等限制, 具有传播快速便捷、交互性强、个性化、成本低廉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09年2月18日发布《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底, 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 手机报用户普及率达到39.6%, 作为无线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手机报已成为三大运营商力推的特色数据业务。继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后, 新进入移动市场的中国电信也在CDMA网络原有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 在内容、形式及合作等方面积极拓展手机报市场。

2 手机报的优劣势分析与思考

与传统媒体相比, 手机报作为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 比广播更自由, 比电视更便携, 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其独特的时效性、互动性以及低廉的成本都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纵观国内手机报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手机报具有以上种种优势, 但是它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手机报因手机容量等技术问题, 信息承载量极为有限。短短千余字甚或百余字的手机报, 往往在形式设置上却五花八门, 有的甚至开设十余个子栏目, 各子栏目下的内容又单薄无力, 可谓形式大于内容;另外, 目前国内的手机报原创性内容不足, 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 其新闻信息的来源主要依赖传统报纸或互联网, 大多数手机报仅仅是把报纸的内容通过筛选、压缩后翻版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终端上, 这样导致了手机报内容的“同质化”, 难以充分体现手机报的独特优势。

用户对手机报的消费已经趋于成熟, 手机报必将进入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时代, 随着手机报的种类增多, 手机报的生存和发展也充满竞争, 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手机报要想生存下去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提升内容。内容是所有媒体都要面对的难题也是成功媒体需要通过的关卡, 只有提升了资讯的内容, 有更吸引人的新闻, 手机报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3 国家图书馆开展手机报服务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总书库, 国家书目中心,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国家图书馆, 一直以来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己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越来越重,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家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自己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为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3]。2009年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 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国家图书馆) 要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 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文化典籍馆藏丰富的优势, 开辟多种渠道, 运用多种形式, 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教育, 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要创新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 积极运用音像、电子、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馆藏资源, 开办公益性电子阅览室,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 尽快形成联通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 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 向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4]2007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周和平同志强调“ (图书馆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 增强服务辐射能力, 扩大服务覆盖面, 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 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目前移动运营商提供的手机报服务主要有新闻类, 财经类、体育类等, 文化类的相对较少, 内容也比较匮乏。国家图书馆可以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素质人才提供传统文化、国学、阅读类的手机报, 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利国利民。

4 国家图书馆开展手机报服务的设想

国家图书馆手机报应以简明易懂、轻松幽默的方式向大众表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达到普及传统文化的目的。内容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信息为主, 配以漫画风格图片, 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 获取相关的知识。栏目设置包括以下几类。

4.1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制作二十四节气的相关信息, 如来源、相关传说、习俗等, 在二十四节气当天发送相关信息。

传统节日:制作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 如来历、民间传说、故事、习俗等, 在相关节日前发送相关信息。

历史讲堂: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事件, 以彩信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 以农历月为单位编发, 当月发送历史上发生在该月的相关事件的信息。

缤纷曲艺:将我国传统曲艺的相关知识制作成彩信, 内容包括京剧 (包含各个流派) 、各地方戏、稀有曲艺种类等

民风民俗:选取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相关内容制作成彩信, 在地方节日或者相应地方举行活动的时候发送。

4.2 国学经典

品论经典:以《论语》等诸子百家、《大学》等四书五经中国传统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为人处事的道理为创作基础、以漫画为表现形式、配以文字说明, 用一种全新的手法再现古文学精髓。

诗词雅叙:以唐诗宋词为主题, 借助漫画, 配以文字说明, 以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 提供一种契机和可能, 来激活、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使读者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

谋略兵法:在中华名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 “谋略”二字, 更多的时候, 代表的是一种“运筹千里之外”的潇洒, 一份面对困难的从容与淡定。本单元我们选取历史上经典的谋略类事件或者战例, 加以分析, 从中提取相应道理, 使前人的智慧展现在现代人面前, 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

养生论道:挑选了我国古代著名中医和养生家的各类著作中与养生相关的知识、建议, 使读者在了解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 也对我国的古代养心哲学有适当的了解。

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作为国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栏目通过彩信的形式给用户提供了古音乐常识、名人棋谱、名家对局、书画鉴赏等内容。

国学问答:针对当期的国学知识内容, 以独特的角度提出相关的问答, 融合知识与趣味, 于用户充分互动, 让用户在欢笑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4.3 阅读参考

新书推荐:按季度向读者提供国家图书馆最新入藏的各类图书新书目录, 并有选择地提供新书推荐内容。

借阅排行:按季度向读者提供国家图书馆中文、英文阅览室文献借阅排行榜, 并提供排行榜图书的相关简介。

摘要:手机报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平台, 由于受众的广泛性, 发展迅速, 但是内容原创性和新颖性严重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本文对国家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素质人才提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手机报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设想和探讨。

关键词:手机报,国家图书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手机报的定义[EB/OL].http://media.so hu.com/20 0909 22/n26 691 347 7.shtml.

[2]手机报成无线新媒体业务亮点今年用户将达八千万[EB/OL].http://www.chinanews.com/it/itxw/news/2009/04-16/1648375.shtml.

[3]李长春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167652/167654/10036479.html.

谈地理学习中阅读动态生成培养 篇8

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明确对预习内容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即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哪些知识,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应事先给出要求与内容。如要求把握概念、原理简析、规律性描述等,这样学生在每一次阅读时才能有侧重,知道把握什么内容,筛选出有意义内容,摘录出其精华。摘录有两大好处。一是它有利于记忆,抄写时手眼脑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所抄的东西印象深刻,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二是有利于理解,摘录便于逐字逐句体会,更能深刻领会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同时,教师要强调阅读并不仅限于动手动笔摘录,要动脑筋思考。在反复精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时还要大声朗读,这样才能做到摘录时有选择性,即突出重点。并非不加筛选地摘抄,那就不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掌握知识。

二、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批注

在阅读中进行批注,自古以来便有,谓之评点。批注是指学生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它的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各不相同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其个性思维。传统地理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地理新课程改革,不管是强调提高学生素质,还是强调主体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本身、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因而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写批注,有意识地去引导其结合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阅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对学生的批注行为,教师要进行反复强化。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并以一定时间为间隔进行强化。教师一方面强调批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这方面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检查、监督学生,对优秀的批注进行公布表扬,对不做批注的学生提出批评,使之成为学生自觉、自动、自主的要求。

三、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整理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篇9

毕业后我来到了浙江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前两年虽然还贷款,并没有攒下多少money,但是我还是订阅了一些有关地理的杂志,购买了一些有关地理的图书,想《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中国国家地理》等等,现在都摆在了我的书架之上。特别是《中国国家地理》,我非常喜欢,那一篇篇的主题风景地貌,一遍遍的看过,一次次的感动。因为美好的风景地貌而感动。

中国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的国土大国,地貌类型非常齐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美丽风光。名山大川、飞瀑碧湖......美景可谓如云。多少地方值得我们去观光浏览,多少地方值得我们向往。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10

一、教材

本节的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第三节,本节的学习内容为第一时。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含义,地图的三要素,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一些常用的图例等。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广泛地用途。同时,地图也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因此,教材从联系实际出发,把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上方向的辨别作为重点。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续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

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而且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地图的三要素,并且能运用三要素阅读地图;

2能记住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大小的比较,并且能够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3能说出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学会在地图中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初步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

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

说教法:根据《初中地理新程标准》教学模式的要求,本节主要运用了“阅读、观察、归纳、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从文字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初步学会和掌握阅读、观察地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和使用地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说学法:本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靠阅读智脑强国的两个国家 篇11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因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本书的售价在20美元以上,每份报纸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都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

“安息日”是以色列犹太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日,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既有火柴、圓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400件以上。一个小国,因爱读书面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一个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感叹道:“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搓麻、欢歌劲舞等娱乐应酬中,却不愿花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国国家地理免费阅读 篇12

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检验

1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引入模型中的24个样本国家

模型中分析的24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 阿根廷, 巴西, 中国, 智利, 哥伦比亚, 埃及, 匈牙利,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马来西亚, 墨西哥, 秘鲁, 菲律宾, 波兰, 罗马尼亚, 俄罗斯, 南非, 泰国, 土耳其, 乌克兰, 委内瑞拉和越南。

选取的这24个国家在2006年的时候, 均满足以下两个标准:

(1) 不在200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60个高收入国家范围内。

(2) 按照2006年购买力平价统计计算的人均GDP不低于2500美元 (World Bank, 2007) 。因此, 本文在选取发展中国家时除了参照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2008年发布的《国际商业报告2008》中对世界新兴市场的选取标准外 (Grant Thornton, 2008) , 我们还同时增加了最低人均GDP标准。

最终, 我们选取的国家包括了“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 (Wilson and Purushothaman, 2003) , 同时还有近年来新兴的“Next Eleven (N11) ”中的9个国家 (O’Neill, Wilson, Purushothaman, and Stupnytska, 2005) 。 (N11中, 剩下的两个国家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由于没有满足最低人均GDP标准, 故没被选入模型中)

变量的选取

(1) 2006年乘用车的销量。

(2) 2006年的人口总数以及预测的2014年和2020年的人口总数 (人口总量数据均来源于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网站) 。

(3) 国民的富裕程度 (该变量由经过购买力平价法调整的GDP即GD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来衡量) 。2006年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World Bank) , 2014年和2020年的数据是在2006年的基础上按照Grant Thornton (2008) 预测的各国2008到2014年的平均GDP增长率计算得出的。

2 建立预测模型

Y=β0+β1X1+β2X2+μ其中Y为乘用车的销量, β0、β1、β2分别为回归常数和偏回归系数, μ为随机误差项, X1、X2分别为人口总数 (百万) 和GDP (PPP) (十亿美元)

第一步, 首先我们用2006年Y、X1、X2的观测值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第二步, 将实际销量与预测值的偏离进行量化, 计算出偏离的具体指数。第三步, 使用第一步建立的模型和第二步的偏离指数对2014年和2020年的乘用车销量进行预测。

3 实证分析结果

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1) Predictors (Constant) , 2006人口数 (百万) , 2006GDP (ppp) $bn (2) Dependent Variable:2006:乘用车实际销量

(1) Predictors: (constant) , 2006人口数 (百万) , 2006GDP (ppp) $bn (2) Dependent Variable:2006乘用车实际销量

(1) Dependent Variable:2006乘用车实际销量

结果显示调整后的R2=0.974, 说明在回归模型中, 乘用车销量总离差中, 由人口总数和GDP (PPP) 解释的部分占97.4%, 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D.W.检验结果表明, 在5%的显著水平下, n=24, k=3 (包含常数项) dl=1.19, dn=1.55, 则有dn

乘用车销量=8879+819×GDP (PPP) -2279×总人口数

(1) 模型中, GDP (PPP) 以10亿美元作为计量单位, 总人口数以百万人数作为计量单位。

从函数 (1) 中, 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国总人口数与汽车销量为负相关。这其中暗含的信息是当GDP (PPP) 给定时, 人口总数越多, 汽车销量就越少。这其实是因为, 在此种情况下, 国民的人均财富降低了, 能买得起汽车的人数就相应减少了。

4 实际销量和预测销量的偏离分析

图1展示了以2006年实际销量为Y轴, 2006年预测的销量为X轴的散点图, 如果两者相等, 相应的坐标点就会落在对角线上。

散点图很形象的展示了实际销量与预测销量的差异。表4则通过计算得到的实际销量与预测销量的比率来把这些差异具体化。该比率大于1说明实际的销量比预测的销量要多, 反之亦然。比率大于1的国家包括 (按该数值的降序列举) :委内瑞拉、越南、马来西亚、巴西、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俄罗斯和印度。对于这些国家而言, 仅仅借助人口总数和GDP总量会低估其国内的汽车需求规模。

未来需求量的预测

预测数据和实际观测值的不一致, 说明除了GDP总量和人口规模外, 还有其他的变量会影响一国对汽车的消费需求, 例如汽油的价格、使用公共交通的成本和便利性、国家的地理状况、公路的密度、收入的分配、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密度等等。

在本文的研究中, 一个关键的假设是一直到2020年这些变量的影响是保持稳定的。同时我们也假设这些变量对未来汽车销量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并且保持不变的比率, 例如, 假如A国2006年的实际销量是模型预测值的120%, 那么一直到2020年, 其每年的实际销量都是模型预测值的120%。因此在预测2014年和2020年的数据时, 我们使用了表4的数据来对模型预测的数值进行修正。

5 结论

本文, 我们检测了在24个发展中国国家里, 一国的人口规模和国民的富裕程度与国内乘用车需求的关系。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口总量和GDP对汽车的销量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对于以下的国家:委内瑞拉、越南、马来西亚、巴西、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俄罗斯和印度, 仅仅依靠人口总数和GDP总量预测销量数据会低估其国内的汽车需求规模。最后借助本文所建立的模型, 我们给出了2014年和2020年的预测数据, 结果显示, 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10个发展中国家依次为 (按降序列举)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南非、马来西亚、委内瑞拉、越南和土耳其。本文预测的数据可以为各国提前规划其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制定相应的国家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为各大乘用车企业分析发展中国市场提供数据资料。

摘要:使用2006年, 24个发展中国家各自的人口总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GDP、乘用车销量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对一国的人口总量和GDP对乘用车销量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及预测的未来人口总量和GDP, 并且结合从模型中得到的对预测值的修正指数 (假设在一定时期内, 实际观测值对于预测数据的偏离是系统性的, 并且这种影响是保持比例不变的) , 对2014年和2020年这24个发展中国家的乘用车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乘用车,发展中国家,销,预测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做家务事作文下一篇:劳动仲裁申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