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八要(共7篇)
朱熹读书八要 篇1
朱熹读书法
2011-01-29 21:41:24
朱熹读书的总原则是:“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才会使书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为一体;才会读有所得,“记了无去处”。
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答陈师德》)。这是教诲人们,读书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从不间断,专心于一;经过潜心玩味,体察其理,方为善学。
朱熹还强调,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观泛从,贪多而不化,不是读书的好方法。他比喻说:“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有效的方法应是:“只且立下一个简易或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工夫”(《文集·答吕子约》),知序而进,熟读精思,勤奋刻苦,方是为学之真功夫。
朱熹关于读书的意见,由他的学生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循序渐进。要求读书要安排一个“简易可常”的进程,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的难易程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要有次第可常;读懂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同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在讲到读书要按难易次第而进时他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诗书之要》)这些都是为学的基本功夫,而有些人却做不到,为什么?“原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面无根脚。”也就是说,不能循序渐进,不曾打好基础。
(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记得背得,必须精熟。他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同上)这是对如何进行读与思提出的要求,其具体作法应该是:“学者读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已作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通透处。”可见,读书要达到“熟读精思”要求,是很不一般的,它需要有意志、情感、兴趣的协同作用,有刻苦攻读、勤奋勉进的毅力。
(3)虚心涵泳。读书要虚心静虑,要忠于作者原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要有耐性,切戒慌忙,要细心玩索,深刻领会书中旨趣。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为知味”(《朱子全书》卷6)。“看入文字,不可随声迁就,我见处方可信。须沉潜玩绎,方有见处。不然,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如何可吃?”(《朱子语类》卷11)。
(4)切己体察。这是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考察体验自己能否如此力行。朱熹曾说:“读书须是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可见得一般道理出。”(同上)朱熹是主张“读书穷理”的,他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性理精义》)而“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朱子语类》)。
(5)着紧用力。读书时必须抓紧时间、振作精神。不能疲疲沓沓、松松跨跨。他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子读书法》)又说:“圣人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到工夫。”(朱子语类》卷8)总之,读书时虽不可求速成,但必须抓紧抓狠,毫不懈怠,要有“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精神。
(6)居敬持志。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诀窍“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已则实践其迹”(《性理精义》)。因此,他要求“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读书》卷11)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专静纯一”,志于为学。人若具有这种精神,用于应事时,就能敬于读书。只要心能用于“专静纯一”,不“驰走散乱”,自然能做到“日用动静间”,使为学之道发自内心,学起来当然要“日成日新”。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也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是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
补充:朱熹读书语录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读书八要 篇2
笔者仅以先贤朱熹的读书法之精要并结合多年文言文教学经验来谈谈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窥豹之见, 希望能与大家商榷。
他强调读书穷理, 引用《中庸》里的“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教学五步, 提出了知行合一等教学原则, 还有关于读书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方法。他的学生将其汇集、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分别是: (1) 循序渐进; (2) 熟读精思; (3) 虚心涵咏; (4) 切己体察; (5) 著紧用力; (6) 居敬持志。其中 (1) (2) (4) (5) (6) 运用于当今的文言文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虽然他的教育思想是维护封建道统的, 但他创立的一些教学原则与方法在当今仍有研究参考价值。
一.循序渐进, 夯实文言基础
“以二书言之, 则通一书以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 篇、章、文、句, 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这就要求读书要有一定次序, 要打好扎实基础。
文言文教学同样如此, 没有一定量的文言基础知识储备是很难有所精进的, 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包括文言常识) 能更好地促进文言文教与学。否则, 文言文教学便是无源之水了。
那么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呢?
首先, 掌握常用文言文字、词、句含义。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不同, 字、词、句的用法有很大区别。像有些生僻字、通假字、异义异读字、异体字、繁简字等, 要掌握它们的字形, 读准字音, 确切了解字义。
如: (1) 生僻字—《木兰诗》中的“鞯 (jiān) ”、“辔 (pèi) ”, 要读准字音, 掌握字形。
(2) 通假字—《狼》的“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止”通“只”。其它则不一一赘述。
当然, 课文一般都有注释, 学生在预习时可自己加以掌握,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查工具书解决, 如有困难, 由学生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决。
其次, 教学词语主要靠阅读作品时逐个积累。如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复词偏义;虚词的几个常用词的用法等。
如古今异义:《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妻子与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而词类活用就有很多了, 像名词用为动词, 形容词用为动词, 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
一词多义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一般来说, 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对于它的把握只能在具体的篇章中的具体语境里才能加以解释。
虚词同样在文言文中有其重要地位, 虽然初中文言文教学已不作考试要求, 但基本虚词的用法掌握是理解文章不可缺少的。如“之、乎、者、也、而、其、然、虽、为、与、何”的用法最为普遍。
至于句的教学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是教学时需特别关注的。其中有些句子有特别的标志性词可以辨明, 这种语法现象应在教学时特别加以明确, 让学生掌握其用法。
进行字、词、句的教学, 无论课时多么紧, 学生基础多么差, 都不能忽视, 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课文注释或借助工具书, 教师可适时加以点拨, 从而使学生能独立阅读文章。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是很多的, 要靠平时的积累, 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二.熟读精思, 增强感悟能力
在循序渐进基础上, 要求学生多加诵读, 记住并能正确背诵名篇名句。正如其所言:“诵数已足, 而未成育, 必欲成育。遍数未足, 虽已成诵, 必满遍数。”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基础上, 反复朗读课文, 逐步加深理解, 直至完全背诵。而且诵读可增强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方法之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品味辨析, 增强语感, 对语言的优美才会有深入体会。这也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张志公曾说:“文言文那种语言材料和语言习惯, 是我们从实际生活里学不到的;背熟了若干篇文章, 就纯熟地积累了若干有用的文言语言材料, 形成某些基本的文言文语言习惯, 这样才能初步掌握文言。”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 所以多读多背对于他们来说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而且能够增强其古文化功底。
那么在诵读时, 应注意加以指导:如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 读准语气等。朱熹在谈读书时也提到过要眼到、口到、心到。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 眼、口、心、耳并用, 逐渐培养语感,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准确地理解课文。
如《马说》的最后一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在读时就应该注意读的语气, 作者在最后的自问自答中将“无马”与“不知马”两者加以对照, 由“也”字收结, 旨在痛斥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嘲讽之意也跃然纸上。所以读时可读出缓慢的嘲讽与惋惜语气, 也可读出快速的愤怒与痛心语气。
三.切己体察, 形成对作品的认识
所谓“切己体察”, 诚如朱子所言:“学者读书, 须要将圣贤言语, 体之于身。”“将自个己身入那道理中去, 渐渐相亲, 与己为一”。
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所在。经典的古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几千年的文化精髓都融入在名目繁多的的篇章之中。在阅读这些作品时, 须认真加以咀嚼, 将身心融入其中, 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精华, 品味古籍给予我们的别样文化艺术大餐。
对于文言文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 应在以上两步基础上来进行, 通过分析增强学生理解力, 培养他们的鉴赏力, 让他们感受到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一方面“知人论世”, 可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进行具体分析, 做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教《陈涉世家》, 文章主要写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塑造了光辉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 情节离奇生动。作者对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且将其归入“世家”当中, 可见作者的用心。这和作者生平以及历史背景不无关系, 它寄寓了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 这一点在教学时应加以说明。当然, 文章也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宿命论说法, 所以我们在把握文章思想时要批判继承, 形成对作品的全面认识。
另一方面, 为正确理解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应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文章的构思、结构安排、表达手法和语言运用等等。文言文也分很多类别,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文言作品类型能加以掌握, 在学生理解词句基础上, 扣住各种体裁特征进行欣赏和分析, 品味其语言特色, 增强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力, 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如教《与朱元思书》时, 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作者的创作主旨, 可以先了解此文的结构, 在掌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艺术特色, 在欣赏美文的同时逐步理解全文写景抒情的目的。作者在极力渲染山水美景时其实是为了表达其强烈的思想感情, 即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 窥谷忘返”。
四.居敬持志, 静以修身
“应事时, 敬于应事;读书时, 敬于读书, 便自然该贯动静, 心无不在。”“须要养得虚明专静, 使道理从里面流出方好。”
这就要求读书做事须收敛, 静心专注, 水到渠成。选入语文教材的文言篇目可说都是思想艺术俱佳之作, 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教育与学习是有益的, 这要求在教学时善于挖掘其有益启示,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的德育目标。
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 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克服逆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坚持完成学业,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其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前提下, 使他们都能受到启发,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专注于自己的学业, 从而提高自身修为。
五.著紧用力, 提高阅读水平
强调读书要“宽着期限, 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 悠悠不济事”, 读书时“直要抖擞精神, 如救火治病然, 如撑上水船, 一篙不可放缓”。
这就要求读书应及时抓紧, 发愤忘食, 不可松懈。课文收录的篇目是有限的, 要想学好文言文, 就应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涉及课外的文言篇目, 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必看的文言经典小说, 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一方面可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 也可从中吸取古典名著的精华, 增强其文言文的审美欣赏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坚持下来, 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要能利用空闲时间去阅读尽可能多的文言书籍, 这样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 还可让他们去看些根据名著拍成的影视作品,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方法可能是课堂教学所不可获益的。
朱熹治学读书法 篇3
朱熹作为一位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对读书犹为重视。他曾说:“为学之道,莫先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这句话阐述了做学问首先要弄清道理,而弄清道理的关键在于读书。朱熹不仅重视读书,而且,犹为重视读书方法,即在有效的时间里如何才能提高读书效率。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读书之要》。
循序渐进“循序”指必须遵循所读之书内容的客观顺序和读者的主观能力、条件,按此而规定读书进程;“渐进”指像流水盈科而后进、音乐成章而后达一样,量力而逐步成熟。换言之,要求读书必须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而不能好高骛远。
熟读精思朱熹继承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认为思考是读书治学之根本,读与思是读书学习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曾强调:“学与思须相连,才学这事,须使思量这事合如何。”(《朱熹语类》卷二十四)因此,读书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能记住,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只思不读,纯系空想,成天想入非非,一事无成。
虚心涵泳朱熹认为,读书应虚怀若谷,善于领会作者所创设的主旨,志于作者的意愿,不可先入为主,更不能穿凿附会。他要求读书时必须保持公正的态度,独立思考,坚持新的见解,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切已体察读书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真正领会作者之意;同时,又要以所读之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或在生活中检验其是否属实。值得注意的是,朱熹主张的实践,都是以指自我的心性道德修养而言的道德行为的实践。
著紧用力指读书要振作精神,抓住不放,既要刻苦、肯用气力,又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朱熹以“撑水上船”和“抱鸡卵”作比喻:撑着小船逆浪而行,是“一刻不可缓”的,稍有松紧,就会一退千丈;孵卵如果抱抱停停,时冷时热,肯定孵不出小鸡来。同理而论,读书治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读书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效果不佳。
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指读书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朱熹要求读书治学作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以“心到”为最重要。“持志”则指读书必须坚定志向,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以顽强的毅力求其实现。
朱熹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 篇4
2) 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3)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4)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5)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6) 礼即理也。 ——朱熹
7)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8)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9)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近思录》
10)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熹
11)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
12)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13)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14)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15)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16)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朱熹
17)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18) 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19)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八要八反对廉洁履职 篇5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城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解决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为规范我省城乡基层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干部廉洁自律,为民务实,改进作风,近日,经省委同意,省纪委、省监察厅印发了《广东省城乡基层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试行)》,对城乡基层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提出“八要八反对”的要求。
“八要八反对”的内容包括: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要遵守公共财物管理规定,反对化公为私、中饱私囊;要执政为民、公道办事,反对侵害群众合法利益;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反对与民争利;要加强对配偶子女的教育管理,反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配偶子女谋取利益;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反对拉帮结派、搞宗族封建活动;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反对弄虚作假、腐化堕落。
浅谈编写审计日记做到八要 篇6
一、审计日记记录要真实。审计日记记录是否真实是写好审计日记的基础,如果记录的情况不真实地就失掉了审计日记的基本价值。真实,就是记录的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
误,并能反映出审计工作的本质和过程,不能以假乱真,以偏盖全。
二、审计日记行文要严谨。审计日记绝不是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记录,它有着客观真实的作用。写好一篇审计日记,要提倡朴实、严谨、通顺、简练的文风,切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更要反对假话、大话、套话、废话。
三、审计日记语言要恰当。审计日记撰写要合乎语法,必须准确用词。若用词不当,就会词不达意,表述不清。审计日记宜采用纪实写法,语言力求准确,简明扼要,要把一天工作中的所想、所做充分表达出来。
四、审计日记格式要规范。审计日记要准确记录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人员姓名、审计分工、实施审计日期、审计具体内容、索引号、页次等基本要素,格式要统一,避免要素残缺和自创格式,以利于审计日记的汇总和归档。
五、审计日记重点要突出。审计日记重点记录的是实施审计的过程,反映的是实施审计的轨迹和审计结论的轨迹。因此,撰写审计日记忌讳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为避免重复,对连续几个工作日完成的同一个审计事项,或通过反复核查才能确认的同一个问题等,前几个工作日的日记可适当简化,简要记录工作过程和查阅资料的名称和工作量,最后一日记录查证结果和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同时承担多个审计事项,应当在同一审计日记中依次记载;多名审计人员共同承担同一审计事项,应当在各自的审计日记中分别记载。
六、审计日记内容要完整。审计日记记载的审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审计事项的名称、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它需要记录的情况等。这些内容都是与审计过程有关的,与审计工作无关的事项尽量避免记载,并且要避免只记载审计结果,不记载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或只记载了具有审计成果的工作过程,而忽视记载由于审计手段、范围、成本等因素限制无明显审计成果的工作过程。因此,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做出的判断和结论,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是详查还是抽查,是召开座谈会还是问询当事人,是账册核对还是实物盘点,是延伸调查还是发函询证,是运用计算机审计还是采用传统的相互核对等,以及怎样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都要在日记中有所体现。
七、审计日记的结论要准确。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与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等环节共同构成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环环相扣的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审计人员要确保审计日记能够与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相互呼应,紧密衔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都要在审计日记中得到体现,审计日记中记录的重要额未在审计结果中反映的也要说明理由。审计日记要体现出审计人员的审计思路、审计步骤、审计方法、审计判断的依据和形成结论的理由。即每日所做的事情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结果如何都要在审计日记中准确体现。
朱熹读书八要 篇7
一是要严肃收购计划。各级要严格执行合同收购政策,严格按计划、按合同组织收购,严禁无合同、超合同收购;
二是要严格等级质量。各级要做好宣传指导工作,让烟农自觉做到不参杂使假,不混级、混部、混色、混杂售烟;
三是要严格收购流程。要坚持入户预检、密码验级和封闭收购制度,强化收购流程的规范管理和实时监控;
四是要严格价格政策。收购期间各级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出台新的补贴、加价或变相加价政策;
五是要强化优质服务。要为烟农提供茶水、乘凉、仲裁、烘烤培训、分级指导等亲情化服务;
六是要严明收购纪律。严禁收购区外、县外烟叶和收购参杂使假烟叶;
七是要严惩不法行为。组织多家职能部门组成工作队,打击二道贩子和倒买倒卖烟叶的不法行为及违法分子;
【朱熹读书八要】推荐阅读:
朱熹朱子家训10-20
偶题 朱熹阅读答案05-19
朱熹 观书有感08-25
朱熹家庭教育思想08-11
朱熹《泛舟》翻译及赏析10-15
朱熹观书有感带拼音06-29
智囊(选录)·明智部·朱熹原文和翻译07-07
党员读书读书计划06-08
《怎样读书》读书心得06-29
《教师读书读书计划》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