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朱子家训

2024-09-17

朱熹朱子家训(共12篇)

朱熹朱子家训 篇1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熹《朱子家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朱熹《朱子家训》原文及翻译

宋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朱熹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全篇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远大。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

【翻译】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

“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遇见老人要尊敬,遇见小孩要爱护。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纪比我大,我一定远离他。不要随便议论别人的缺点;切莫夸耀自己的长处。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为是细小的坏事就去做。别人做了坏事,应该帮助他改过,不要宣扬他的恶行。别人做了好事,应该多加表扬。待人办事没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务不要另立私法。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贤才和嫉视有能力的人。不要声言忿愤对待蛮不讲理的人,不要违反正当事理而随便伤害人和动物的生命。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朱熹朱子家训 篇2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家训在古代又称为庭训、庭诰、家戒和家规等,是用来训诫家庭成员行为、解决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如徐梓写的《家范志》,侧重从治家规范发展的角度,将家训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徐少锦、陈延斌的《中国家训史》,对家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仔细的划分,共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徐少锦与陈延斌对家训文化发展历程的划分更为全面,下面对其做具体论述。

先秦家训:产生阶段。此时期家训主要位居社会上层,以王室和贵族为主,史料记载该时期真正开中国家训先河的是周初王室的家训,特别是周公,他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先秦时期的家训从总体上说还只是家长对子女某一方面问题的训示,严格意义上的系统而完整的居家之“训”并没有出现。

两汉三国时期:定型阶段。这一时期,儒学日益占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如家教、家训、家风等产生。父家长制的大家庭世代延续,促使家训发展起来。同时,重视对女子的训诫,产生了专门的女训著作《女诫》,这是家训发展的一大突破。最后,广泛运用了家约、家信等新的家训形式。

两晋至隋唐时期: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家训已积累起丰富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对其加以总结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产生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家训著作,使家训趋于成熟。主要表现在:仕宦家训形成体系;帝王家训产生了完整的著作;制定了成文家法等

宋元家训:繁荣阶段。从北宋建立到元朝被推翻,在这期间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是理学兴起、中国社会混乱、宗族组织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使家训文化的内容和教化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训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主要表现为:家训中有关读书求仕的内容增多;家训内容涉及的领域更加多元;教化途径、方式也得到一定的突破等。

明清家训:鼎盛到衰落阶段。明清时期,家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明初至清代前期是鼎盛阶段,此时期家训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从清代中期开始为衰落阶段,表现为主体“滑坡”,部分“爬坡”,部分“爬坡”主要指洋务派领袖、改良主义思想家、启蒙思想家们对家训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通过对家训文化发展历程的探究,能够加强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认识。

二、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一。”(1)

古代的家训文化强调自身修养,将修作为齐、治、平的基础,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每个人培育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朱子家训》以短小精简著称,自产生以来影响深远,代代相传。

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朱子家训》中写道“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其大意是上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并非仅仅是为了走仕途之路,追求功名利禄,当官要时刻想着国家,不能只考虑自己。这表明如果读书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则只是对书本知识的表面理解,而不能将其内化,只知其意而不知其义,提倡志在修身的正确读书观。同时,《朱子家训》提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处世之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娇态者贱莫甚”。无论是否富贵,都应平等相待,要做到贵而不骄、富而知礼、贫且乐道。

(二)传统家训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2)传统家训文化均与这五方面的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但历代家训均重视伦理教化,强调对子孙的道德培养,因此,传统家训文化主要体现了道德观教育。《朱子家训》自古在道德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

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朱子家训》写道“为官心存君国,岂记身家。毋贪意外之财,毋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等。表明要求人们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于职守,不要贪小便宜,在工作时,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等。

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其倡导勤俭治家、孝亲敬祖、安分守己等。第一,《朱子家训》开篇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教育人们要勤劳,勤以养家。其还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导人们要节俭,俭以持家。第二,倡导孝亲敬祖的理念,《朱子家训》训诫子孙“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对于给予我们生命的祖先,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诚心祭祀,对待父母,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如果重钱财而轻父母,这是极为不孝的。第三,倡导安分守己。要求人们平时要知足常乐,任何事都不要强求,要通情达理,这在《朱子家训》“安分守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中得到了体现。

在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朱子家训》从居家过日子,娶亲嫁女,教儿育女、为人处世等方面教导后人如何去做。第一,教导人们要养成质朴的生活作风。《朱子家训》中写道“居身务期质朴;自奉必须俭约;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训诫子孙要爱惜衣物,珍惜粮食,开源节流,过节俭的生活。第二,“提倡重人品的婚嫁观。”(3)《朱子家训》中提出“嫁女择佳偶,毋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厚妆”的婚嫁理念,重视人品,提出“三姑六婆,实谣盗之谋”,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支持,呼吁。这都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第三,《朱子家训》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其教育子女要懂得感恩,要敦厚忠信,要具有平和的心态,与兄弟姐妹,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人相处时应多为他人着想,做事要留有余地等。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其基本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4)传统家训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遵循了一些有效的教育原则。如爱教结合的根本原则、胎教与早教的原则、严慈相济的原则、言传身教并施原则等,家训主张不仅要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子孙。《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家训的代表作,其主要运用了自我教育法、“言教重于身教”、“以小寓大”等教育方法。

首先,其训诫子孙凡事要三思,要学会忍耐,“三思而后行”,要学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修养。“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怎么能知道这不是别人的谎话呢,应该忍耐多加思考,因为事情争吵时,怎么能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呢,应该心平气和的好好想想。

其次,《朱子家训》还写道“教子要有义方”,倡导“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义方”即以身作则,为人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自身行为作为榜样,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自身说道做到,自己要求做的,首先要自己做到。

最后,运用“以小寓大”的方法。通过日常小事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要求子女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注重整洁。在日常生活中便对家人进行教育,从每天的起床、吃饭、清扫开始,在细微的小事中端正子女的品行,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当代价值

传统家训文化内容丰富,其语句通俗易懂,几乎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博爱精神、人道思想、交友之道等,历代家训文化在培养适应自然经济发展的人才,塑造民族文化心理,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家训文化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加以合理改造利用,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缓解当前“工具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大致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过重的追求物质而越来越忽视精神追求,产生不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工具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只是一味的对人进行知识灌输,实施应试教育,不注重“因材施教”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成为人的价值。而传统家训文化正确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强调“德艺周厚”、“德智协调”,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历代家训重视知识的培养,理论的灌输。认为“有学艺者,触地而安,才短难自立”,要求子孙具有“临事以明敏,果断见是非”的智慧,要求子女学习四书五经,背诵家训格言等。同时,教育子女要追求高尚的道德,重孝悌,诚信敦厚、待人和善等。“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然而,在当今社会,始终难以摆正德与智的关系,例如,在学校,一切与“分”看齐,以为考高分,上名校便成“才”,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学生缺乏“为人之道”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健全成长。对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挖掘,有利于缓解当前“工具教育”的现状,改善当今重智轻德的现状,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

(二)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传承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家政、修身、勉学等方面,但其教育的切入点主要放在道德的教育上,传统家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德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理想教育。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训诫晚辈“夫志当存高远”,“志”对“行”有重要作用,志向明确了,我们就会为之努力,坚定的志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奋斗的航标,是人们奋发的精神支柱。第二,强调培养勤、俭品质。《朱子家训》伦理思想的核心即勤俭治家,勤、俭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勤、俭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品质。第三,注重实践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对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观资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传统家训文化在教育方法上的主要特征是长辈对晚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蕴含着一种血缘伦理关系,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因此,家训中的成功教育方法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传统家训文化提倡言传身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会使父母逐渐获得一种血缘伦理权威,使得父母的行为对子女有很大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子女将家长的言行作为自己的样板。同时,家训文化还使用寓大于小的教育方法。即在教导晚辈时,都通过日常琐事进行教育启发,使晚辈学会处世之道,家训文化还要求后代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自身修养。最后,还要遵循爱教结合的原则,爱子有方,教子有道,不能溺爱、宠爱、偏爱晚辈,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改善当今社会长辈对晚辈过分的爱。

对家训文化中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四、结论

总之,传统家训文化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中孕育出的文化奇葩,其蕴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巨大价值。本文以《朱子家训》为例,探究其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作了具体阐述。对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及现代转化,优化、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由于学术界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对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分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M].学林出版社,1997.

[3]徐国亮.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4).

[4]王师.传统家训文化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卢琳等.朱伯庐诗文选[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周晓红,李长贵.论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J].高等农业教育,2011(07).

[7]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M].九州出版社,2012.23.

[8]李丽.《朱子家训的伦理意蕴》[D].河南大学,2013.

[9]党红星.试论中国家训文化的特点[J].东越论丛,2006.

《朱子家训》浅解 篇3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解读】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亲自检查。

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持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儒家对勤俭治家和谨言慎行的要求由此可见一斑。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解读】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这句话对今天的都市人仍然有着莫大的意义。现代都市人总是感觉累,但这种累往往不是别人加给你的,是你自己加给自己的。物质的增长永远没有贪欲的增长速度快。有了房子还想要车,有了小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欲望的永无止境会带给你无尽的压力。早在明代朱先生就告诉你: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下面的话隐含其中:这样你就会活得简单,就更容易获得快乐。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解读】子孙即使愚钝,经书也不可不读;平常做人修身一定要淳朴简约,教育子孙要注意用好的方式、方法。

两句都是写育人,也许在你眼中觉得子孙非常愚笨,但作为长辈也一定要要求他们去仔细品读儒家的经典著作。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知书明礼的关键。推广到现在就是你的子女即便先天条件不足,也依然要让他们接受好的教育。“居身务期质朴”区别于“自奉必须俭约”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能欺诈,而要发自内心的待人诚信。心术要好,一言一行,循规蹈矩,勤俭安分,诚信无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并且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义方”。今天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解读】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久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解读】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有悖为人子孙的伦常。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爱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所有其他老人,爱护所有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解读】嫁女儿要选择人品好的女婿,不要索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庄的淑女,不要计较厚重的陪嫁。这两句话都是让后人在嫁娶时,重德而勿重财。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解读】看见富贵的人,就生谄媚之心是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嘴脸,更是为人所鄙夷的。

两种不同社会地位和层面的人所绝不应有的两种不同的心态。意思是说:自身贫穷,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露出一副点头哈腰、奉承拍马的卑贱神态,这种向人讨好的人,是最可耻的;而富贵的人遇到贫穷的人,就露出一副不可一世,傲视对方的神情,这种人的人格也同样是最低贱的。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解读】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一件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要平心静气认真省察。

这两句格言一句写听话,一句写做事。一个人决不能急躁、不能轻信、不能意气用事,而应冷静分析,深思、三思。兩句充满了辨证的思想。

朱子家训 篇4

《朱子家训》读后感

——10070204黄春慧

早就听说了南医大的传统,诵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举行读书报告会,先前很是头疼,文言文于我而言实在是晦涩难懂。但拿到《朱子家训》的时候实在有点出乎意料之外,相对而言,通俗易懂,通读了全篇,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开篇,不禁让人联想到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来临,不要留恋于睡意,在黎明时分就清扫院落,使内外整洁。并不只是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性,更是为了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讲究早起和整洁的人,同样会对事物保持严谨的态度,做事细心、井井有条。作为学生,黎明即起,收起懒散的态度,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对事物严格要求,才会收获最完美的结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此处也得以体现。节俭,之所以在众多大家的著作中被一再提及,是因为他们体悟到,我们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财物,简约之中还能体现一个人内敛,自控的能力。

提到内敛,又想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几句。一个人厚重与否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产,也不在于他拥有多高学历,重要的是他在拥有这些的同时,能否做到宠辱不惊。内敛之人,不用华美的房屋,肥沃的土地,俊美的仆从,浓妆艳抹的妻妾来标榜自己,这样的人把自己和大众放在一起,既能表现出他对别人的尊重,也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一句,是提醒众人要提前做好防范。这是一种超前的思想,是一种有准备的态度。在清晨时背单词,或早起进行晨练,阅读课外书籍、经典名著,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每一件事,都是在做准备。我们并不清楚机遇会在什么时候降临,但我们并不怯懦它的到来,因为我们有所准备。在这变化的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我们不清楚下一秒钟会发生怎样的意外,更不清楚该如何处理,这时,我们在平时积攒的知识也许能发挥作用,不至于手忙脚乱。做好准备,是我们学生必要的做人准则。

“和谐”是个时髦的字眼,殊不知,几百年前的朱子就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什么叫做和谐。“与肩挑交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乡邻,须加温恤。”倘若天下商

贸真能做到公平公正,邻里之间温恤有加,这样的社会能不和谐吗?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

《朱子家训》中最为义正言辞的莫非此句,“见富贵而生谄荣者,最可耻;遇贫困而作娇态者,贱莫堪”,可以想象朱子在写到此句时的愤慨之情。阶级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数不胜数之人在金钱利益前面势力猥琐。

全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为人处世的“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僭诉,当忍寸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须平心暗想”这句。是的,我们要善于倾听,但倾听不等于轻信,话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广泛的交流沟通媒介,那么在争吵时怎么对待这汹涌澎湃的话语的波涛?矛盾无处不在,怎样化解以至加深矛盾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朱子给出了答案。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将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唯一目的,而朱子主张的为官目的,却是那么单纯与阳光。同样,他的“善欲人见,不实真善;恶恐人知,便实大恶。”也需要带着一份无私洁白的心境解读。要实现道德的完善需要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古往今来,凡是成大事者,正因为他们有这种自觉性,才为自己的成功奠定基础。

一篇好文章,要有自己独立出众的地方。读过《朱子家训》,虽然觉得神清气爽,但翻来索去,似乎并未找到文章的精髓所在。其实,这些浅显易懂的居住

熟记于心后,自会发现,它竟然能够指导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朱子这些关乎亲人,朋友,礼仪,修养的最真诚的告诫是要让子孙们时刻不要忘记做人的根本。

当然,《朱子家训》也免不了时代的局限,残余着封建礼教的糟粕,有着消极的倾向,比如“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这些内容就像美玉上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朱子家训》仍是醒世的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禁顶礼膜拜,这些跨时代的劝诫势必代代相传,成为衡量人行为的一杆秤,成为人们处世的度量。

读《朱子家训》有感 篇5

在 老师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朱子家训》。起初,以为又是一个新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一本新的古作,并不觉得这样寥寥数字能掀起多大的波澜。然而,老师的课的的确确引起了我的共鸣。在那堂课上,老师提到最多的便是惜福。在仔细阅读《朱子家训》,我也想谈谈,我对它的感想。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三节课的时间逐句分析了《朱子家训》的内容,谈到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其有些句子虽然也存在这时代的局限性,例如“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而更多的,如“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虽经过时代的洗礼,但仍焕然一新,极富哲理。

《朱子家训》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正是老师提到的惜福二字。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然而,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物欲横流。越来越多的人背弃了信仰,放弃的道德,把个人的欲望凌驾在一切之上。同时也验证了 老师的那句话“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朱子家训》提到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里的惜,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是勤俭美德在生活中的细腻体现。“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教导我们珍惜亲情,对父母、兄弟、骨肉都因相持有道。“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这里提到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关怀。

再看看当今社会。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非洲某些地区的孩子骨瘦如材,再看看自身,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浪费粮食。如今情感节目、法制节目,因为一笔遗产、一套房子而引起的争端不断。曾今的骨肉血亲、相濡以沫的情分,在这些物欲之前都灰飞烟灭。同时,有每年有多少海豚、鲨鱼、穿山甲被杀害,只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胃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相信彼此。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朱子家训读后感 篇6

朱子家训读后感

牵着蜗牛散步

时代在变,在今天,那些经历史见证,被岁月积淀下来的古训却依然值得我们去品读、感悟。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是我在初中就听老师讲过的,惭愧的是直到今天才知道它出自朱子家训。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朱子家训,感悟良多。是啊,经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不理想的期末成绩,对这句话体会颇深,临时抱佛脚终究不是好办法。Life is like a newly fallen snow , where I choose to walk every step will show.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的确,我们需要时刻准备着,明天才不会措手不及。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初读这句,便俨然有种田园般生活的意境。每天黎明,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把庭院打扫干净,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是崭新的一天,心情也格外的舒爽。日落后,一扇门隔绝尘世的喧嚣,把踏实宁静留给门内的梦中人。这样的日子,在今天霓虹闪烁的城市,想必是一种奢望。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内心却得不到那一份宁静。诚如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古人那种简单平静的生活似乎成了遥远的遐想。那些整天忙于奔波被压力所困的人儿,是否应该停一下脚步,让心灵小憩一下?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高中食堂墙上贴着的一句话。正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时人人就能熟背的诗句。可是,走进食堂你会发现,浪费无处不在。对于今天那些娇生惯养的王子公主们,墙上那偌大的横幅显得是那样的刺眼。有时候只觉得教育也仅是喊口号,没能把人从精神上唤醒,落实到行动中去。也许真的只有自已亲身经历过生活的不易,才知道珍惜那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当今世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奢侈的别墅也比比皆是。这是社会的进步本无可非议,可偏偏有人被欲望迷住了双眼,贪污受贿,罗用公款,只为营华屋。最后落得凄惨的下场。更有胜者,大搞形象工程,占用良田,劳民伤财。也只是给人视觉上的壮观,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攀比的欲望给人动力去追求自已想要的,但凡是过了一个度便往往适得其反。

房屋对人来说只是一个住所,无需太过奢华在人前招摇显摆。

朱子家训教会我们很多生活的道理,在交友做人上,也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刚跨入大学门槛,遇到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曾一度在交友问题上困惑,熟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芳兰之肆,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也不见得朋友多就是好事,交友还是得慎重。一生中能交上几个志同道合,可以和自己一起奋斗同舟共济的良友,真是幸运的事。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只是荒废学业,那这样的朋友还是不交得好。我们需要的朋友应该是这样的:在一起时会有动力,互相勉励,遇到挫折时彼此鼓励,给予心灵的慰藉。朱子的这句古训,在当今仍然可以是我们交友的准则。

“人有喜庆,不可生防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嫉妒是栖居在人心灵的魔鬼,最终丑陋了的是自已。人有祸夕旦福,风水轮流转。自已怎样去待别人,别人也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已。能乐他人之乐,忧他人之忧,需要的是海一般博大的胸怀。但朱子这句简单有道理的话,还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施惠莫念,受恩莫忘。”快乐的人擅于忘记自已给过别人什么,却总是记得别人给过自已什么。给别人一点小恩小惠,却总是记在心上要求回报的人,在得不到回报的情况下,也会让自已不快乐。对于受到别人的恩惠,知恩图报会让我们的良心安稳。朱子这一句箴言教会了我们给予与被给予应有的态度,我们应当牢记心中。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做了好事想让所有人都知道,那这便不是真的善,真正的善应当是发自内心无欲无求的。熟话说“不做亏心事,半夜也不怕鬼敲门。”如果一个人害怕别人知道他犯了错,那他所做的肯定是大恶之事。只此十六字,善恶清晰可分。

“凡事当留余地”,“忍耐三思”,“平心再想”。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我们遇事冲动,缺少思考,结果往往事后后悔。当遇到让我们愤怒之人时,我们所需做的也只是像禅师拾得所说的那样:“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三思而后行,遇事不乱,可以避免我们少犯很多错误。

朱子家训优秀读书笔记 篇7

《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它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它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彼此相信。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字之路。

初入大学门,带着新鲜与好奇,怀着一颗还不稳定的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小心翼翼。当然,也有许多措手不及。

《朱子家训》有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一学期,对这句话可是感悟颇深啊!

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最后期末考的失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失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以后也是个教训吧!临时抱佛脚是没用的,唯一可以保障的只有未雨绸缪。就像是阴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家和万事兴。从小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有很时候甚至没大没小,但是却是快乐幸福的,想想这真是“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啊,用妈妈的话说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三思而后行,若有不顺心的事。自己家里面聊聊天,也可缓解一下情趣,只有相处融洽了,心情才能舒畅,对于第二天做的事才能更顺心。“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不是,须平心再想”有时候,总会因为一些摩擦,闹的不愉快。记得一次,听外面争吵,出去一看才知道,是一位年过半百的阿姨开着电动三轮车拉客,结果客人本讲好的路程又长了一点,讲了半天,客人说话冲了点,结果,阿姨和客人吵了起来,还流了眼泪,想必是因不受尊敬的悲伤吧!若两位心平气和,本没有必要这样,更不会出现如此“轰动”的结果。有时候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样做事情不仅可以使自己受的伤害降到最小,还可以赢得他人的尊敬。何乐而不为呢?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嫉妒是心灵的毒药,妒忌会蒙蔽了人智慧的双眼,永远也看不清真正的真谛所在。记得《爱的教育》中所讲的一个孩子,因为嫉妒心过强,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最终也没有能超过所嫉妒的人。拥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容纳百川,更可以包容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祸福是相倚的,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流传在炎黄子孙世世代代中,那些因他人失马而幸灾乐祸的人,因塞翁的儿子腿伤而叹息的人,最后也明白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些有喜幸心的人有怎能看到最后的结局,事情总是变化并发展的。况且,在别人受难时,自己更应该帮助,这才是做人该有的良知。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现实中总是有很多人持着自己孤傲的心,经常在自己受恩者前面显摆自己,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觉得没有气度,更有甚者,因为自己施恩,总觉得别人歉自己的,让他人回报,结果回报的远比他施的恩要多。受他人之恩当然不能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上学收到社会大量的资助,有招一日,等我发达了,一定加倍的回报他们,毕竟,在这个时候,我得到的不仅是资金,还是希望,更是动力。我没有韩信的能力可以一饭千金的回报老妇人,但至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这句话在现在这个只认文凭的社会可以说是基本上是没有用的。但是在我看来“书”不是学业。此书指的是单纯的书,可以扩充为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涵养,扩充知识面,甚至可以改变人生,其实科第一开始的作用应该也是选拔一些有修养·爱读书的人,可以从书中悟出许多道理方法的人,只不过到后来,都变得功利了,成了为科第而读书,为未来而读书,啥时候能为读书而读书,才掌握了读书真正的乐趣。

古代真正的圣贤,有几个是为了科第而读书,他们都从书中参悟了一些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诸子百家是,各代名臣是。古代的才子大家更多的是官场失意,当沉浸在他们的文章,体会的将是别样的滋味。

《朱子家训》读后感 篇8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朱子家训》原文及翻译 篇9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精选的《朱子家训》有感 篇10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 开篇就给人悠然的意境,仿佛让我步入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清晨伴着第一缕阳光整理好自己,清扫庭院,一个恬然自若的人影;傍晚,漫天晚霞映衬中,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枕着如水的月色进入了梦乡。沉淀自己,沉淀杂念……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二、修身要以德育人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正如我们做教师的,仿佛时刻都在对自己呢喃低语: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我们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以德育人。

朱熹朱子家训 篇11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考--朱子性论精神分析

朱熹关于性的论述相当深广,超越了以往人性论的范畴.其性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不但看重人类社会本身,而且强调人性的.正向之理:仁义礼智.朱熹性论的第二个层次内容是广义的人物之性:性即理.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第一层次内容虽然是核心,但只有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才能使天人之理贯通,才能使人类的德性在更深刻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弘扬和发展.

作 者:李士金  作者单位:淮阴师院,江苏,淮安,223001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244.7 关键词:朱熹   性论   正向之理   性即理  

朱子家训读后感优秀作文 篇12

它教我们勤俭,倡导勤劳节俭的理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家训开篇从日常生活行为上入手,教育子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人的日常作息时间要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的变化一致,做到事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在生活作风上,要珍惜粮食、爱惜衣物、开源节流, 过节俭、质朴的生活。要知足常乐,不要一味追求奢华。

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整洁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

它使我思考着生活中怎样做人,怎样持家,怎样处世,怎样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种种病象,社会今天面临的主要危机究其原因是家风不严,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仍出现不少家庭暴力,家庭不和睦。家风不严的诸多教训则警示我们,抓好家风建设,夯实家庭建设基础是何等重要!好家教培养好孩子,要突出榜样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家庭,营造良好的家风。

上一篇:主题餐厅策划案下一篇:电信销售与服务类题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