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共12篇)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1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目的明确、循序渐进的语文课前活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和沟通,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 者:雷雪琴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校,新疆,伊宁,83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语文课前活动 综合素质 方法 作用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2
一、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
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音乐艺术、美术艺术和文学艺术。无论哪一方面的活动,都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视、听觉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体验,使幼儿获得情感上愉悦,能更好地进入艺术作品的情境。以往开展艺术活动,常常忽视了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整体的主动的感知,幼儿几乎都是被动的记忆、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活动难以培养一双双审美的眼睛、一个个审美的大脑。如在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强调审美感知,则可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例如:中班幼儿吹点画“腊梅花”,植物是一种生命的空间意识形式,每一种植物都有需要围绕着它的空间来达到完美的形式系统。老师组织幼儿到花园观察腊梅花,第一次着重观察整株的外形及花朵,幼儿被那满树错落有致的小小黄花和那清香宜人的味道深深吸引,纷纷拍手说:“好美呀!好香呀!”仔细看腊梅从根上直接分出多根茎,茎坚实有力,有直有弯,曲折交错。没有树叶,茎上直接绽放市面上朵朵黄花,错落有致,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五个花瓣一层,两层重叠在一起,满树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现出腊梅从根直接分出多根茎和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花朵,最终决定用吹点画,整个活动强调直观感受,由视觉刺激引起兴奋,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有了积极创造的愿望,效果非常好。再如:中班新歌《我听见》,这是一首优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现了幼儿热爱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欣赏那蓝天、绿水、小草、鲜花……再请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投入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与我们身边的自然是那么和谐,于是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歌曲的意境,纷纷动情地唱起来。创编的歌词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儿的真实情感:我听见大树在沙沙响;我听见花儿在微微笑;我听见蚂蚁在轻轻说……在文学活动中,我也同样如此,注重选用精美的诗歌、散文和童话,配上适宜的音乐,强调欣赏感受在先,理解表达创造在后。
二、以情感为激活因素
艺术表现实质上是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在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时,我注意挖掘艺术作品情感因素,帮助幼儿把握情感基调,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中班歌曲《快乐的小鸭子》、《迷路的不花鸭》,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哪只鸭子是快乐的?哪只是不快乐的?为什么?幼儿都能感受到迷路的小花鸭是不快乐的、伤心的。继而带领幼儿进一步体验小花鸭的心情:你迷路过吗?感觉是怎样的?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请幼儿欣赏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发现。歌中是用怎样的声音和节奏速度分别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的,演唱时,我为幼儿配上力度、速度不同的两种处理。幼儿的表现声情并茂,发自内心,完全投入到表演中。文学作品情感性更加鲜明,它是由作品的情感打动儿童的心灵,引起儿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中班童话《金色的房子》,在欣赏时,用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加以突出,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宽容,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小姑娘拒绝时,毫无埋怨责怪,而小姑娘从孤傲到孤独,再到融入集体的欢乐,这个情感脉络幼儿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内心完全能感受过朗诵、表演达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调节自己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类型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物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显然,对三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抽象和迁移,能培养幼儿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一种整体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开展各种形式艺术活动同时,我还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加以沟通,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幼儿获得美的熏陶。例:以美术欣赏切入,感受重复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画面结构,继而发现文学中的类似特征。中班故事《三只蝴蝶》,结构图画成两个红黄白三色圆形中间夹一个倒立黑色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底边上画红、黄、白三朵小花。故事中第一段三只蝴蝶高兴玩耍,即左边的三色圆形;第二段表现了风雨中蝴蝶与花的冲突,即中间倒立的三角形,三朵小花是这一大段落中的三次反复。第三段在情感上是第一段高兴情感的反复,故用右边的三色圆形表示,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这个文学作品的结构。例二,以文学为欣赏对象,以音乐为背景的同构活动,注重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如中班散文欣赏《落叶》,我在低沉缓慢的音乐声伴奏下开始朗诵,当讲到小树在秋天不得不离开大树妈妈飘走时,我唱起伤心的歌,即《小树叶》的第一段,间歇几秒再朗诵。当讲到小树叶帮大树妈妈焐脚、大树妈妈明年会长出许多新娃娃时,再唱起欢乐的歌——《小树叶》的第二段。幼儿跟着音乐及散文内容的变化,情感也不断地变化起伏。幼儿说孩子没有妈妈太可怜了。母子之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即使幼儿也深有感受,加上音乐情感的直觉性,幼儿对文学情感的体验共鸣、识别更加深刻和强烈。例三:以故事为导入,感受文学、美术、音乐三者隐性的相似的形式特征和节奏。中班综合活动《小灰老鼠的故事》,通过讲述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经过小灰老鼠门前的脚步声来自皮球小姐、巨人先生和它的好朋友,请幼儿先用声音来表示巨人先生“咚、咚、咚”、皮球小姐“哗~哗~哗~”、好朋友则是“的笃、的笃”的脚步声,再站起来走一走、学一学三种走路形式。接着又拿出乐器串铃、大鼓、木鱼请幼儿匹配。又在钢琴的不同音区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请幼儿匹配。
总之,只要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以情感为激活因素,坚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能让幼儿的心灵在艺术的空间自由驰骋,必将为培养“审美型”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体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现,而学前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本文浅谈了组织与开展儿童艺术活动的几点体会。
浅谈怎样提高语文课前预习效果 篇3
从教学现实出发,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究其形成原因:教师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学模式变得相对的固定。对学生的语文预习也会进入了思维固化模式。这种模式往往趋于简单,粗化。无非就是围绕着“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进行的预习。久而久之语文的预习因缺乏新意而殆尽活力,优势全无。所以出现以上所描述的取消课前预习想法也就成了自然。
在当下的新课改下,预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基础,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通向不教之境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去预习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成了我们思考的关键。针对于这种问题,并没现成的定案。从预习的根本要求来讲,预习的理想状态是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依靠自身的能力,在教师讲授前,使自己的理解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预习常规的五个切入点
1.从阅读入手。走进文本的常规方式就是阅读文本。一篇课文,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了解文意,体味情感,领悟其主旨。同样,语文教学首要任务也就是指导学生读书。一遍不理解,则多遍,直至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沉浸在文本中,去全面品读:读语章,读语文,读语法,读语气,读语体,读语境。并且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去读,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认读感知能力。比如,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默读时采用圈点勾画法,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感情、重读音等,读出其中的韵味。朱熹所讲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讲的大致就是这样的道理。
2.从重点入手。按照预习的目标,把握课文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一方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比如,小说往往篇幅很长,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如果没有目的,盲目去读,只会白白浪费时间,若确立把握人物形象这个重点,便会很容易总结出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散文预读,则可以从摘记喜欢的句子人手,在品读中,领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教会学生寻找重点的方法很重要。一是从课文前的训练重点和提示中找;二是从课后题中找;三是从老师附加提示里找;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预习重点。有趣的是:在平常预习和考试中,很多同学会从前两点中能直接或间接获取更多与文本相关的知识与信息。从了降低了整个学习的难度。可以说这是语文预习的一条“快车道”。学会运用这些学法,就能帮助学生较快找到课文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从难点入手。读书须有疑。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开动脑筋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它远胜于教师被动地提问。疑,不仅可以丰富学习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对问题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攻克一个个难点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4.从美点入手。教科书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预习时应指导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去体会美的词,美的句,美的段,美的修辞手法,美的思想内涵。通过鉴赏美点,对课文做深入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这是阅读的一个更高层次,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三峡》预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形容词,体验其描写的三峡美;从文章的建筑来体味郦道元潜词造句凝炼的结构美。相信百十来字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文章建筑美与优美的四季三峡会征服大多数同学的心灵的。
5.从迁移点人手。这是指学生在预习中.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是阅读的较高层次。自己的阅读方法成了体系.得法于课内便会产生知识的迁移和延伸、扩展.从而得益于课外,达到这种不教的出神人化的境界。这样,阅读便产生了自觉的内驱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诗歌的预习,前面学过这种体裁的篇章,一些基本常识及写法都可以作为迁移点运用到下一首诗歌上来,其他体裁文章也同理。
二、布置预习的几种方法
为了提高预习效率,切中要害,布置学生预习时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点带面法。即从某处重点入手布置预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找准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某一类知识预习的目的。重点即预习提示、课下注释、课后习题。比如在预习鲁迅的《孔乙已》时,我就会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出人们对他孔乙已的态度怎样,而决定这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并要求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佐证。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取得的学习效果还是很经济的。
2.以面抓点法。语文学习是前后衔接的.知识之间即有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预习时,可让学生从面中突出个别的点。使预习深刻化。这种方法在复习的基础上应用,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如《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布置预习时,可让学生回顾,说说了解的外国作家有哪些,学过的作品是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被调动起来,随即总结出诸多外国作者的名篇佳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美国小说家欧·亨利,让学生了解世界三大文豪,不仅开拓了知识面,而且印象很深刻。
3.存异求同法。指知识之间有联系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知识可以横向比较,亦可纵向比较,在比较中分辨异同,达到由异求同,存异求同的目的。还以鲁迅的文章为例:《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论雷峰塔的倒掉》,既有小说、有散文、也有杂文。指导学生预习时,可以对作家作品做专题性的搜集了解,将鲁迅的生平和思想。将他的作品和特点加以比较。然后,在对具体篇章的阅读中,由具体而概括,由形象而抽象,使学生在不断地比较中,学习兴趣和能力不断形成。
面试题--调查活动怎样组织 篇4
调查组织是公务员必备能力是公务员面试常见的出题形式之一.
调查活动由准备、实施、总结三阶段组成。(1)准备阶段。弄清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确定;调查表格设计及调查工具准备;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等。(2)实施阶段。调查采取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查阅有关资料、实地观察等; (3)总结阶段。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一是调查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四是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特殊况,要加以说明;五是有附带材料要加以说明,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
常见调查活动:下岗工人调查;国企人才流失 调查;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妇女权益保护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教育乱收费调查 ;医疗乱收费调查;员工健康调查;扶贫工作调查 ;机关会议存在着“长、频、空、奢、陪”的问题调查;机关作风及人民群众对机关满意度调查;浪费状况调查;黄金周调查;安全生产调查;食品.药品市场安全调查;居民收入.支出;农民失地调查;婚姻状况调查;人口结构;老龄化调查;公务员心理素质调查;交通秩序调查等.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5
摘要:
在“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中,高效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是还课堂给学生的主要标志,更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高效而教学,为学生而研究。
关键词:
指明方向;搭建平台;参与合作;提供方法
近几年,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倾全力打造“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所谓的五步,即: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运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构成。八环节:课前准备、目标解析、回顾训练、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合作探究、点拨评价、检测落实。不管是五步也好,八环节也罢,小组合作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欣赏者,他们把学生推向了前台,放手让他们跑,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课堂变成了学堂,教室变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里竞相绽放。
试看如今的许多语文课堂,由于普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处处可见三五人分组而坐,时时可闻“蛙声”一片,可谓是热闹非凡。可冷眼旁观不久,你就会看出许多的道道来。他们的合作探究学习多流于形式:或你推我让,不知从何说起;或热闹是他们的,与我无关;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只是与学习无关……于是宝贵的时间就在“如此中”悄然流逝。请问课堂的高效从何而来?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高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呢?笔者就本校“五步八环节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指明合作探究方向
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有“问”即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殊不知,此举颇有画蛇添足之嫌。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小组讨论无可厚非,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单一答案的问题又有何讨论价值?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
1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众说纷纭,既言无穷也意无尽时
在上《乡愁》一文中,拓展探究是道仿句题: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是 ; ; ; ……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倾诉渴望也得到了展现。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
如,语文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后均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丰富,内容繁多,凭个人力量在短暂时间内无法完成,如果将每一板块分给组内相关人员专门负责,再小组合作交流是不是会事半功倍呢?
3。一堂课的重难点或拓展探究题,需要群策群力时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一个合作的效度以及探究的深度。
二、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请马上小组合作解决。”这是某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话题。谁知学生合作的时间只有15秒。这不禁让我们猜测这位教者究竟是在作秀还是在赶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给够学生两个时间:(1)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2)小组成员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给足学生合作是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保证。
1巧妙组编小组成员,促使合作协调有序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班团队活动出发,六人为一组,座位相邻,学科成绩两人A、两人B、两人C,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教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构建好之后,我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达到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
2先思考后合作
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就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3给足合作的时间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合作。因为小组合作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做保障。只有时间足了,才能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否则极易形成“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师参与合作,走进合作现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时,个别教师袖手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生怕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妨碍了学生讨论的热情。而事实上,学生正因为没了教师的及时点拨而显得很盲从,甚至有的学生逃离了教师的视线而各行其是。正确的做法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指导小组的.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规范行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乏一些南郭先生,一不小心将讨论话题延伸至无法控制之时,教师都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2耐心聆听,发现火花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教师在巡视时,要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能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3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组员在一系列的讨论题中无法把握重难点,也不会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布,也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谈论。
四、教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必须注意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个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做出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组员质疑。
2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1)有序交流――守规则,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2)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个人都听得懂;(3)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6
活 动 方 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
(二)个性目标:
1.低年级:在情感,态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主动说话,有信心;在语言习惯方面,重点是学习普通话,使用礼貌语言。
2.中年级:在情感态度上,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观点主动与别人商讨;在语言习惯上,学会用普通话,针对不同的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
3.高年级:重点培养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全神贯注地听,不打断对方的话,用神态作出反应;在语言习惯上,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讲话文明,得体;听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和要点,表达做到清楚,明白,有准备,有中心,有一定条理。
三.具体要求:
(一)定时间: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或利用早读课),由1-2名学生上台演讲。
(二)定方式:演讲者不得带稿,要面对全班同学,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并配上适当的手势。
(三)定主题:要求一轮一个主题,尽量不要重复。
(四)定人选:要求全班人人参与,按座号轮流,不能遗漏。
四、内容要求:
每个年级每一轮的演讲主题由各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负责制定。制定完后,本年级参照主题,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三分钟演讲活动,并且保留好本班的演讲材料。主题示例:
1.身边有意义的事;
2.讲小故事(成语故事、名人故事); 3.推荐一本好书; 4.谈读后感; 5.名言警句分享; 6.说说周末见闻。
每位学生演讲结束后,语文老师或同学给于适当的点评。
五、实施措施:
(一)语文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3-5分钟到教室候课,以保证学生演讲的时间。
(二)教导处不定时抽查演讲的开展情况,检查结果纳入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
(三)每学期组织一次即兴演讲暨三分钟演讲比赛,比赛成绩纳入班级及语文教师的考核。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7
1、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
2、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因此,在活动中学生自始自终都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真正发挥活动的作用。作为教师,我给予学生以指导,坚决预防一手包办,因为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和辨别、控制能力,缺乏教师的实际指导,他们就可能会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或导致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
3、活动更多地向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
儿童喜爱活动,因为活动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小学生在活动中总是希望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时,我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做到让更多的人参与活动的组织。
4、加强对活动的后效管理。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8
宋楼中心小学组织开展“学进去 讲出来”语文、数学研讨课活动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讲方式”的应用,改善课堂教学生态。宋楼中心小学于2月26日、27两天组织开展了“学进去 讲出来”语文、数学研讨课活动。孟文文、王春丽、李云峰、王雪姣、郑佳丽几位老师根据自己对“学讲方式”精神的理解和探索开设了研讨课。庞恩华校长、李想副校长及全体语数老师参加了听课及之后的评课活动。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针对这几节课的现状发表了看法,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为该校的“学讲工程系列活动”开启了良好的开端。(作者:丁厚印
责任编辑:李媛)
怎样做好英语课前预习 篇9
初中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老师们在有限的学时内,授课一般采用提问,和重点讲解语言难点等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必须认真预习。认真预习对学好英语、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积极参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有目的、有重点地识记各种语言现象,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何作好课前预习呢?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
从我们的现有水平来看,影响我们预习的主要因素是:知识面窄,词汇量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学会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工具。工具要经常使用,才能得心应手。要学好英语,必须练好查词典这个基本功。预习过程中碰到不好猜的关键词,有的同学干脆胡乱编造一个,这种现象是很平常的,完全出于一个字--懒。我们要学好英语,必须多查勤翻字典,并逐步达到查得快,查得准。查字典是,特别要注意词的习惯搭配,一个实义词,往往由于其后搭配的小词不同,而意义各异。例如:SPEAK OF 意为“提及、谈论。”而SPEAK TO 却是“对…说、告诉。”大量的短语动词,大都由于动词后面搭配的介词或副词不同而改变词义,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英语解释从而使我们的词汇量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二、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
朗读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要求。由于语言是有声的,要想在大脑皮层形成清晰的条件反射,保持较长联系,通过听觉神经来加强刺激,就能更好地记忆。朗读课文不仅有助于我们记单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将重点放在语段上,促使我们正确理解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及其某些语言手段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例如:课文中的一段“Is Jim picking more apples than Kate? Yes ,he is.Who has the most apples ,Lilei,Jim or Lily? Which truck has the most baskets, the first, the second or the third?”我们朗读完这一段后,应立即指出①more和most是many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属于不规则变化;②句中的first, second和third 为one,two,three的序数词,英语中的序数词必须和定冠词the搭配使用。由于出声朗读课文,使学生脑子储存大量语言素材,因此做起练习来,反应快而正确,从而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三、训练自己作好预习笔记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灵活,条条款款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整理、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词复数要加s,哪些要加es?哪些动词后可加宾语,哪些动词后不可加?哪些词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形式?又如,give off与give out,many与much,any与some,have与has,do与does,in与with,lie与lay;等等,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何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一个?不少同学对这些问题就象乱麻一团,茫无头绪,但如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做好摘录卡片,这样一归纳不就一目了然了。整理过程是加强记忆的一种好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
怎样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篇10
阅读
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要求就不同了,在作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线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查阅
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句话,“似乎”与“确凿”两个词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这里,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线划出来,再打上问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再比如“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行道树》张晓风)这个句子,句中的“堕落”一词如果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就应该通过工具书去理解它的原义及引申义等,阅读时可结合上下语境进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话上课时就应有所侧重地听老师讲解。
思考
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以《最后一课》为例:可以把描写韩麦尔老师的语句、表情、动作、服饰的句子,和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划出来,有的可以打上重点符号,并在书旁注上自己的评点。再如《金黄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拟人化的描绘语句十分有特色,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特别是一些关键的、生动的词语。这样,在自己的赏析下,再经老师课上的点拨,领会就更快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应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思考时定要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如在预习说明文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归纳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个主要特征进行细致说明的,在这说明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个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课前预习相关推荐:
在学习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预习方法。阅读时对课本不全读,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摘要的阅读,掌握新课知识结构、条理基本内容、建立结构框架,以便上课时做到心中有数。这里介绍两种快速阅读的预习方法:跳读法和由果及因法。
跳读法
预习课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科目可以采用跳读法。跳读法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一个基础
在开始读一篇课文之前,先花几分钟思考一下它的题目,并看一看课前的提示,小标题黑体字等重点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先有个总体的认识。
2.跳跃式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以理解为前提,抓住关键句子,迅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文章的内容。要保持灵活的节奏,遇到思想丰富的段落要放慢速度;遇到可以加快阅读的内容,则要不失时机的加快速度。
3.把握中心思想
在跳跃式的阅读中对文章有了概括性的认识,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4.尝试列出提纲
最后,简要思索一下,这篇课文大致的线索,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抓住每个层次的关键点,列出读书提纲。
由果及因法
在预习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时,可以采用由果及因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 篇11
怎样做好科学课前准备
[内容摘要]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实验材料准备。知识准备包括宏观上的背景知识储备与微观上的拓展补充性资料。
第一,不要以为学校实验材料齐全。仪器室里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第二,不要以为很多东西生活中容易办到就掉以轻心。第三,要注重实验材料的调试。第四,准备材料主要由老师完成。第五,不要过分责怪学生东西没带齐。第六,鼓励学生带一些简单、安全、易耗损、易丢失的东西。
老师方面,首次教学该内容时,多准备一点材料,剩余的不要丢掉,来年或者别的内容的科学课还能使用。学生方面,老师让学生提前复习,知道学习和实验目的,有的放矢带材料。
[关键词]知识准备实验材料准备背景知识储备拓展补充性资料 老师方面学生方面
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与繁琐。因为科学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强。光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仅枯燥无味,可信度低,而且也不足以支撑40分钟的课堂,必须有丰富的拓展性知识和生动有趣的实验。充分的准备是上好一堂科学课的保障。
课前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实验材料准备。
知识准备包括宏观上的背景知识储备与微观上的拓展补充性资料。如:植物的身体。背景知识储备就是相应的生物知识: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六大器官示意图等等。拓展补充性资料为根的种类、木本与草本植物、针状叶与刺状叶等等。
再举一例:变化的天气。背景知识储备就是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天气预报知识、气象站怎样测气温、动物为什么能预报天气等等。拓展补充性资料为描写天气的诗词、预报天气的谚语等等。知识准备可以通过查阅教师用书、初高中教材、上网查询、收看科学资源光盘等办法实现。
如果说知识准备只是花花时间、动动脑筋、翻翻书的脑力劳动的话,那么实验材料准备则可以说是体力劳动了。
实验材料准备分四步:提前三天看看有没有;如果有,提前两天调试行不行;如果行,提前一天配好数量;配好数量后,提前一节课收集摆放。
下面谈一谈关于实验材料准备的几点体会:
第一,不要以为学校实验材料齐全。仪器室里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我校实验室里还准备了石头、沙子、糖、盐、土、卫生纸、纸箱、矿泉水瓶、石灰、铁丝、积木、棋子、木炭、棕、泡沫、海绵、回形针、皮筋、吸管、气球等等。
第二,不要以为很多东西生活中容易办到就掉以轻心。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说不定东西难准备齐,或不符合要求。例如:硬纸板太薄、矿泉水瓶没盖、吸管太少、学生东西带不齐等等。
第三,要注重实验材料的调试。如电池是否有电、手电筒和激光笔是否有电、热水温度够不够、测力计准不准、铁架台的螺栓拧不拧得动、酒精灯的灯芯是不是容易滑落、回形针是否生锈、烧杯干净与否、一次性杯是不是有脏的坏的、实验材料过大还是过小等等。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既影响心情又影响实验效果,又耽误上课时间,还影响课堂纪律。
第四,准备材料主要由老师完成。老师是成年人,对于材料的规格、安全问题考虑得周到;老师一般是专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准备;免去了学生把东西带来带去的麻烦。
第五,不要过分责怪学生东西没带齐。学生东西没带齐确实影响大,但老师要明白:学生只是孩子,常常可能忘记;学生科目太多,难免顾此失彼;学生不知道实验原理,东西可能不尽人意,不符合规格,如海绵和泡沫;学生家中可能一时办不到这些东西;小商店可能买不到,大商店又太远,如大号电池;父母实在太忙,或不在身边关心不到;有些学生对科学不感兴趣等等。
第六,鼓励学生带一些简单、安全、易耗损、易丢失的东西。如:电池、手电筒、矿泉水瓶、气球、蜡烛、橘子、橡皮擦、海绵、泡沫、吸管等等。这样可以减少学校实验材料的损耗,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材料准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材料准备齐全。下面我分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谈一谈。
老师方面,首次教学该内容时,多准备一点材料,剩余的不要丢掉,来年或者别的内容的科学课还能使用。准备东西不要嫌麻烦、嫌累、嫌脏,跑食堂、跑商店、到垃圾堆捡吸管、铁路边上捡石头、路边水池舀水都不要有任何怨言。工作讲究奉献与拼搏,自己的任务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平时适当储存一些有用的“废品”,如冰棒棍、水瓶、吸管、纸箱、笔芯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学生的分组材料多用替代品,少用玻璃器皿。如塑料量杯、一次性杯、塑料滴管、塑料水槽。
学生方面,老师让学生提前复习,知道学习和实验目的,有的放矢带
材料。老师在课堂上及时布置、明确任务及规格。利用家校通让家长知晓以便配合。用奖品,如小贴贴、橡皮擦,奖励带了材料的学生,有些学生凭成绩很难得到奖品,但靠带点材料得点小奖品还是很容易的。作为老师,要及时记录学生带东西的情况,学生很在乎的,不要怕耽误上课时间。科学课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教师准备的材料齐全,可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学生实验效果,完美的演示也能四两拨千斤,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准备的材料齐全,就能放手做实验,不必担心损坏老师的东西,又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
回首两年的科学课课堂教学,我作为一个专职科学教师,准备实验材料确实有过失误和疏忽,但凭着教学上的机智,平时的留心准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理解,基本上也能保证教学效果。但我深知,一堂完美的课,都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有限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的业绩。
2013.8
2013年湘潭市雨湖区中小学教师评选论文
评 审 表
学段:□普高□初中□小学
论 文 题 目:怎样做好科学课前准备
初中生在中考前怎样进行心理调节 篇12
初中生在中考前要如何考前进行心理调节还有一个星期就要中考了,想这段时间给我们班的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怎么办
考前的心理调节需要分几个层次做。最初,应该全班层次的做一次辅导。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中考。毕竟,中考仅仅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关口,对于经历过高考的我来说想起来已经真的不算什么了。但是,也不可松懈。我认为大多数的中考考生经历了一年的训练和磨砺,应该具备比较健全的人格,比较过硬的心理素质,对中考应该有一个比较准确地认识,所以,全班层次的教育应该不花很多的经历。
第二就是个别层面的了。面对中考,人生的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考验,不少考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波动。比如,有的学生中考的时候,是名校的优等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面对考试压力十分的大。
在初一初二的时候,有的成绩是前3名,但是到了初三的时候几乎在5-10名左右徘徊,有很多平时不起眼的同学都赶上来了。认为您应该加大心理辅导力度。一方面告诉他们,无论他们成绩怎样,大部分同学并不会因为他们从前3名到5、6名的排名变化而对他们加以评论。从心理学角度讲,全班同学已经对他们有了很固定的心理认知,没有人关注他们到第几名几名。甚至于,对于差生来说,他们永远都是神仙。另一方面,告诉他们,面对中考,没有人不怕,也没有人不想考好,但是,要想赢就得在风口浪尖紧紧地坚持住,大家都怕就你不怕你就能赢。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心里的包袱(就是初三成绩有所波动)拿掉,这样他们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取得佳绩。送他们句话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三就是中等生的心理调适问题。中等生的大部分心里处于一种焦急的状态,他
d0p8q
们离优等生的距离不是很大,但是总还是有距离。他们有较强的上进心,但是可能因为前两年没有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对所以不见起色。对于他们,应该告诉他们,努力必须继续。因为,他们的压力没有优等生大,能力虽不及但是也差不了多少,因此,要想量变成为质变,必须顶住!继续努力,成功就是在绝望的时候再迈一步!不要焦急,还是那句话,大家都怕就你不怕,你就赢了。不要放弃,从经验看来,中等生在中考中取得佳绩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关于差生问题。作为差生,非常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在同学中,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毕竟在学校成绩是很影响地位的。这个时候的它们,几乎处于放弃的边缘。他们的思想很奇怪,老师也不对我们寄希望,同学也瞧不起我们,家长也不把我们当回事,我们努力干什么啊没有大家的认同,他们非常的五铢。难道他们不想出人头地吗不,不是,他们非常想,但是他们缺乏动力。或许内在有动力,但是渐渐的被周围人的挖苦、讽刺给磨平了。
最后阶段激发学生的动力很重要。应该告诉他们,我们是为自己活着的,为自己在奋斗,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来贬低自己的价值。即使退一万步说,一粒沙子也有它的价值,阳光下的它们是多门的璀璨夺目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彩虹七彩的光芒,难道没有价值吗因此,更告诉他们,虽然它们不可能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但是他们依然有追求成功的权利,自己不能剥夺自己这个权利。最后的一周时间和3年的时间比起来虽然不算什么,但是只要战斗没有结束,他们依然应该奋斗!学一点是一点,不学是什么都没有,学一点至少也十多一份自信,一丝希望。坐以待毙是懦夫的选择。“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无论同学家长怎么看他们,作为老师,永远爱他们,他们决不会生活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中。
【怎样组织语文课前活动】推荐阅读:
怎样开展团组织生活09-13
怎样发挥妇联组织的建设作用08-11
关于怎样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07-01
谈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07-20
怎样做好课前预习07-12
怎样做好采访前的准备05-25
怎样调整高考前的心态07-28
语文课堂活动组织艺术09-04
怎样撰写好贷前调查报告09-03
癌前病变组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