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2024-10-16

林学概论复习思考题(共2篇)

林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篇1

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 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内涵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 “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

上述引证说明人们多把林业看作为挖坑栽树,伐木砍树的产业,忽视林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效益。中国林业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治理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使命。

2、林学的概念与内涵

林学是有关林业生产(特别是营林生产)科学技术的知识系统及与其有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集合,基本上是一门应用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以木材采运工艺和加工工艺为中心的森林工业技术学科;狭义的林学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的科学技术为主体,包括诸如森林植物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木材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等多学科。

3、林学在国家学科分类中的地位

国家学科分类共13个,分别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艺术学。

林学是农学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涵盖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

4、林学的二级学科 林学的二级学科有7个: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

6、林学专业开设情况

全国开设林学本科专业的院校40所左右,实力最强的当属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其次有南京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以上8所大学的林学都是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单位,同时也都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综合实力较强。浙江林学院

西南林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宁夏大学

7、和林业有关的专业

本科专业: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园林、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农林经济管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消防工程。植物保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研究生专业: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植物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加工工程。

[摘 要] 从解放后,我国开始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步伐,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森林 林业生态工程 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六、结语

总之,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 考 文 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2]左月玲《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赤子.2009年第14期.[3]姚庆学《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记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2009年第4B期.摘要: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工程学和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设计、建造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生产工艺系统。林业生态工程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造林;绿化;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系统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但是,也不可忽视当外界干扰(如人类采伐、垦殖、病虫害大发生、火灾、大气候变化)强度超过系统承载能力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崩溃。

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它的全部内容应当是包括建造森林生物群落,同时恢复森林生态环境,在大多数森林破坏历史较长的土地上,也可以说是在非森林环境中建立森林生物群落。因此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

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是无可限量的。其中包含的知识涉及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凋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一个系统既然是一有机整体,它本身必须具备自然或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边界内的功能具有明显相对的立性。一片果园、一个人工林它与相邻的系统是具有明显边界的,其功能与其他系统也是不同的。同时,每一个系统本身一定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分所组成。系统内的组分之间具有复杂的作用和依存关系。作为人工林生态系统,本身就包括着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两大组分,而其两大组分又可以自成系统(子系统)。像森林生物要分成植物(林木与伴生植物)、动物(鸟兽、昆虫)、微生物(真菌、细菌);从环境角度讲+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又应当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这些组分形成厂形成了复杂的水平分离和垂卣分离,1.2系统的整体性 为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组分之间必须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价值的转换功能。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其他组分的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眶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2、环境因子的综合性

自然界中众多个环境因子都有自己的计算单位,每个因子也都是对生物产生重大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要十分注意的是多项因子对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这种综合影响的作用往往与单因子影响有巨大的差异。如何进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今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3、食物链原理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学的重要原理,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叫·绿素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于植株之中,所以,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这些动物中有的吃草,有的吃其他动物以维持其生命。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生物分解、以这种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关系。后两者分别称之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4、扩大视野,修正传统林业概念

多少年来我国大农业范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观念;农业就是粮食、林业就是“大木头”、畜牧业就是猪和鸡。林业建设几年来—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林业越来越萎缩,概念越来越窄,专业越分越细,将-—个森林大系统分割得零零落落,把很多本来属于林业范畴的东西,如中草药、食用菌、野生动植物、野生花卉、香料植物甚至果树都拒之门外。这种观点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提出林业生态工程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森林生态环境意义的加强。世界环发大会秘书长斯特朗指出,“森林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方面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针对这种形势,大多数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出新的选择,进行深刻革新。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其发展(上接第132页)

趋势是,生态环境治理与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合理利用相结合、以充分发展水土资源的生态、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生态安全与协调发展。我国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学术水平,但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2)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3)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4)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5)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21世纪,保护与改善环境是当之无愧的主题,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对其的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是个毋庸置疑的永恒课题,林业生态工程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改变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应更新理念。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与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立法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有效机制。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举足轻重。当前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实现全省山川秀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把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一、我省林业生产建设概况

《河南省十年造林绿化规划》(1990-1999年)已经完成,从1988年到1998年,全省有林地面积由157.1万公顷提高到20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9151.5万立方米增加到1316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四旁树)由14.8%提高到19.8%。太行山绿化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黄河中游林业生态治理工程、淮河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平原绿化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先后在46个县(市、区)启动。林果花卉各业和以木材加工、林副产品加工及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林业产业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目前我省林业发展状况与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一)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均水平较低。人均森林面积0.02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人均活立木蓄积量1.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二)荒山面积大,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加剧。全省尚有90.9万公顷的宜林荒山、346.3万公顷的水土流失区、66.8万公顷的沙漠化土地需要造林和治理;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流动、半流动沙丘由1988年的0.4万公顷上升到1998年的5.3万多公顷。

(三)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林地生产力不高。现有林中,幼、中龄面积占90%以上,急待抚育;还有73.3万公顷低效林需要改造,无证采伐、滥伐、盗伐林木及乱占林地现象呈上升趋势,林木管理落后,病虫各严重。

(四)有效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尚未形成。平原地区农田林网稳定性较差,通道绿化、城郊绿化刚刚起步。

(五)林业投资与需求矛盾突出。1990年以来,预算内林业投资总量逐年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二、今后我省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再造山川秀美的中州大地为总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坚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工程建设,实施分类经营,突出质量效益,提高整体水平,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1、2000年一2010年目标和任务

至新增有林地面积58万公顷,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至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7亿立方米;

至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

至防沙治沙5.3万公顷,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基本上造林固定,至退耕还林17.4万公顷(16度以上的坡耕地);

至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1%;

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万公顷;

至城市绿化率达到35%;

至铁路和干线公路绿化率达到85%,至累计林业青苗14万公顷;

至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至果品总产量35亿公斤,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至全省农民人均纯收人中林果及加工业收入占20%以上,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及加工业收人占35%以上。

2、2011年一2030年目标和任务

至新增有林地面积50万公顷;

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

至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公顷,至改造低效林73.3万公顷;

至果品产量50亿公斤,其中:鲜果产量38亿公斤,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

至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及加工业收入占30%以上,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和加工业收入占40%以上;

至宜林荒山荒地和铁路、干线公路基本上实现造林绿化,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合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动、半流动沙丘全部被固定,平原地区建成高标准、多功能、高效益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在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林业生态环境、林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3、2031年一2050年设想

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

至宜林荒山荒地全部被绿化,水土流失区全部被治理,林种、树种结构合理,至建成起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环境绿化美化的目标。

三、林业建设的重点

根据《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建立覆盖全省的林业生态体系

1、黄河中游林业生态治理工程。包括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济源5个市22个县(市、区),重点在支流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在干流和支流两岸营造护岸固坡林和水土保持林,造林40万公顷,封山育林37万公顷。

2、淮河防护林工程。包括信阳、周口、商丘、开封、许昌、原河、平顶山、郑州、驻马店、洛阳、南阳等11个市地66个县,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重点搞好大别山山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桐柏山浅山丘陵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伏牛山东部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等骨干工程。造林25万公顷,封山育林20万公顷。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在唐河、社旗、方城、新野、宛城、卧龙、邓州、镇平、南召、内乡、西峡、浙川等12个县(市、区),重点抓好丹江库区片,鸭河四库区片,唐河、白河、湍河流域片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和护岸护滩林。造林19万公顷,封山育林14万公顷。

4、太行山绿化工程。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个市的10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太行山东部生态经济沟形式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和太行山东南部以干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基地。造林7万公顷,封山育林14万公顷。

5、天然林保护工程。全省现有天然林面积106.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653.4万立方米。按照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总体规划,主要实施好黄河上中游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采伐,搞好荒山荒地绿化和封山育林,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退耕还林。

6、农田林网化建设工程。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抓好尚未形成林同、未间作的213.3万公顷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营建和340万公顷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完善提高,构筑平原农区抗御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确保农业稳产、高产。搞好“六纵四根”绿色通道建设,即京广、京

九、焦枝铁路和106、107、207国道(六纵),陇海铁路和310、311、312国道(四横),营造护路林带600公里,通道两侧营造高标准农田林网53.3万公顷。

7、防治沙漠化工程。在涉及沙区的安阳、濮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开封、商丘、周口、许昌等10个市(地)的43个县(市、区)进行治沙造林,重点抓好5.3万公顷流动、半流动沙丘(地)的固沙造林和已毁林种地的2.7万公顷防风固沙林地退耕还林。

8、城郊林业生态工程。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以环城防护林带。道路绿化和风景片林为主要内容,建设高标准、高效能环城生态防护林网络,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协调统一。

9、黄河下游及海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包括濮阳、郑州、开封、新乡、安阳、鹤壁、焦作7个市22个县(市、区)。规划荒山、荒滩造林1.1万公顷,营造防风固沙林1.3万公顷,农田林网14万公顷,防浪固堤林2万公顷。利用黄河沿岸宜林地、故道区建设以三倍体毛白杨为主,多树种合理配置,集绿化带、经济带和旅游带为一体的绿色长廊。

10、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新建自然保护区14个,使全省自然保护区由现在的19个增加到33个,总面积由14.5万公顷扩大到35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比例由0.8%提高到2.1%,使自然保护区能够充分发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作用。

(二)大力培育商品林基地

1、用材林基地。总面积17万公顷。(1)速生丰产林基地:新建豫南和豫西南杉木基地2万公顷,火炬松基地1万公顷,豫东、豫北泡桐和杨树基地4万公顷,豫北油松基地1万公顷,豫西刺槐基地4万公顷,落叶松基地1万公顷。(2)优质用材林基地:在伏牛山区建立楸树、黑核桃等优质用材林基地4万公顷。

2、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在加强现有经济林综合管理和改造的同时,新增加经济林基地31万公顷。豫南地区重点发展银杏、板粟、茶等3万公顷;豫西重点发展核桃、优质苹果、大枣、杏、柿子等4万公顷;豫西南重点发展优质梨、猕猴桃、大枣等2万公顷;豫北重点发展花椒、核桃、杏、黄棟等2万公顷;在平原沙区发展农枣间作10万公顷;豫东重点建设大枣、杏、优质梨基地3万公顷,城市近郊建立桃、樱桃、葡萄、无花果等时令水果基地4万公顷;在山区、丘陵发展山茱萸、辛夷、杜仲等木本药材基地3万公顷。

3、森林能源基地。在桐柏、泌阳、确山、方城、固始等缺煤少柴县建立薪炭林基地1万公顷。

4、原料林基地。在黄河、淮河、长江流域滩地及其支流沿岸的郑州、濮阳、新乡、驻马店、周口、信阳、南阳等地营造以杨树、松树为主的造纸原料林基地5.5万公顷;在山区营造以栎树为主的培殖业原料材1万公顷。

5、花卉和竹林基地。在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和鄢陵、潢川、获嘉等地建设观赏花卉基地1.5万公顷,并积极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使之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在博爱、洛宁、新县、商城、固始等县重点发展刚竹、淡竹、桂竹、毛竹基地0.4万公顷。

(三)加速林业产业化建设

1、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2、培青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商丘桐木制品有限公司、兰桐集团等为龙头的木制品业;以西峡中密度板厂、河南省人造板厂等为龙头的人造板加工业;以信阳板栗和新县银杏、三门峡苹果、西峡猕猴桃、镇平杜仲、内黄大枣、卢氏核桃加工开发等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业和木本药材制药业。

3、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划分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和商品性林业用地,对现有林划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施分类经营,进行集约化管理,走向培育。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4、搞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山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3%,全省34个贫困县中,有21个在山区。按照“改土、治水、植树、修路、通电”的十字方针,实行综合治理,优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林果业及加工业,实现绿山富民。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坚持科教兴林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认真实施中国林业新科技革命规划,建立符合省情、林情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林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一批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大“良种快繁”、“产业增效”、“生态建设”和“提高林地生产力”等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高度重视林业教育,办好各类林业学校,积极推行“林业绿色证书”制度,大力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林业教育培训体系。到2010年,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科技成果在适宜地区的推广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二)落实林业政策,深化林业改革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政策,搞好林权证发放和林地延包工作,林地承包使用权50年不变。按照国家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进一步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公益林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统筹解决资金,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商品材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广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建立与产权关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形成国有林业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授权分级管理和分口监督,林业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体制。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完成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划任务,除地方自筹、群众投工投劳、银行贷款、申请中央补助外,还需要计划、财政等部门积极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年财政对林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国家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投资,要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倾斜。要拓宽思路,逃难项目,加大林业利用外资的力度。新开工基本建设项目要把植树绿化投资纳入工程概预算。要建立和完善发展林业基金制度,煤炭、造纸等部门应依法按规定比例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城建部门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城市建设绿化费。各级绿化委员会对本地没有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规定收缴绿化费。要按照《森林法》和有关规定,逐步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

(四)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实施林木良种工程,加大林木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建立一批苗木生产基地、采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搞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搞好重要林木害虫治理、重大检疫性害虫预防和主要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等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和荒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森林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和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化。到2010年,林木种苗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和种苗受检串70%以上,出苗合格率85%以上,容器育苗串稳定在20%左右;林火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0%,火情监测了望覆盖率达到90%,通讯联络覆盖率达到85%,阻火隔离网络覆盖率提高到80%;建成省、市地、县三级森林资源监测网络。

(五)坚持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征用林地和改变材种审批制度;停止一切毁林开垦活动,积极稳妥地做好退耕还林工作,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认真搞好林业公安机关业务装备、通讯网络、刑事鉴定技术点建设和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业立法进程,制定和颁布《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河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河南省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河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加大宣传和领导力度

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新时期林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林业是关系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公益性事业的观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法律意识。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认真实行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落实奖惩制度。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积极组织实施。要坚持全民义务植树和领导办绿化点制度,用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步伐。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篇2

2、非政府组织

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

5、公共产品理论(纯公共产品及其类型、准公共产品及其类型)

6、公共组织及其类型

7、公共事务的特征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9、公共事业管理的环境及类型

10、公共事业管理政治环境如何影响公共事业管理

11、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

12、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

13、行政监察的基本特点

14、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提出主体

15、拟订方案的基本原则

16、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及其类型

17、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方式与提供方式

18、公共支出及其主要来源

19、公众满意评价

2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2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22、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23、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是什么?当代公共事业产品提供方式 有哪些?

2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5、为什么政府必须介入卫生事业产品市场

上一篇:爱美是否有错作文1600字下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