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第八单元教案(通用4篇)
五年级下第八单元教案 篇1
人教版三年级下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互动导学】 【知识梳理】
一、★《古诗两首》
(一)作家作品:
林杰:
诗人,六岁就能赋诗,被誉为
。主要作品
存入《全唐诗》。
李商隐:唐代
,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他的主要作品有。
(二)主要内容
《乞巧》是唐代诗人
描写民间
盛况的名诗。《乞巧》通过描写人们欢度“七夕”时充满美丽幻想的情节,表达了人们
的心情。
《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孤独的生活,抒发诗人的心境。
(三)多音字:
应(yīng)(应该)
应(yìng(呼应)
(四)词语:
宵:夜。
碧霄:浩瀚无边的青天。
河桥:天河上的鹊桥。传说为了牛郎织女能相会,所有的喜鹊会在农历七月初七,用身体相连,在天河上为他们搭起鹊桥。
尽:完。
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长河:银河,天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五)句子: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理解:今晚是七月初七,我们早早来到户外看着碧蓝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今晚要在鹊桥相会。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万千条。
理解: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线。
3、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理解: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理解: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六)写作启示
1、情景交融
2、写景离不开抒情,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情景交融。
二、西门豹
(一)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多音字:
没(mãi)(没事)
倒(dǎo)(倒塌)
吓(xià)(吓唬)
提(tí)(提问)
没(mâi)(埋没)
倒(dào)(倒退)
吓(hâ)(恐吓)
提(dī)(提防)
(三)识记词语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形容极端惊恐或气急的样子。天地荒芜:天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灌溉:把水輸送到天地里。近义词
管理——治理
明白——清楚
急忙——连忙
灌溉——浇灌
灌溉——浇灌
荒芜——荒凉
麻烦——打扰
开凿——开掘
提心吊胆——心惊胆战 反义词
稀少——稠密
明白——糊涂
提心吊胆——心安理得
开凿——填塞
沉——浮
(四)句子分析
1、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理解:这是一句反话,表面上似乎相信、赏识,实际上他早已识破了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
2、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理解:这句话一语双关,说明他已经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说明了西门豹的智慧过人。
3、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我看看。” 理解:这是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计谋。
4、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理解:说明西门豹达到了教育老百姓、破除迷信的目的。
三、《女娲补天》
(一)课文简介
《女娲补天》神话传说。
本课主要写了: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古代____________丰富的想象力。
(二)多音字
挣(zhēng)(挣扎)
喷(pēn)(喷泉)
创(chuāng)(创伤)
挣(zhâng)(挣钱)
喷(pân)(喷香)
创(chuàng)(创造)
(三)词语
熊熊大火:形容火势旺盛。
山冈:不高的山。零零星星:零碎;零散。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近义词
难过——难受
突然——忽然
急忙——连忙
创造——发明
立刻——马上
寻找——寻觅
快乐——愉快
反义词
快乐——难过
危险——安全
幸福——痛苦
熄灭——点燃
稠——密
(四)句子分析
1、女娲难过极了。
理解:体现了女娲的善良。
2、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理解:“终于“一词既要读出找到纯青石的不容易。
3、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理解:说明了炼石的艰难,从时间的角度突出了女娲的神力。
(五)写作启示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神话故事完整、丰富、生动。
四、*夸父追日
(一)主要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是神话传说,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二)多音字
干(gān)(干枯)
便(biàn)(简便)
行(háng)(银行)
干(gàn)(干部)
便(pián)(便宜)
行(xíng)(行为)
(三)词语
漫长: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道路等)。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奋勇:鼓起勇气。近义词
追赶——追逐
原野——田野
光辉——光芒
茂密——茂盛
巨大——庞大
遗憾——惋惜
一眨眼——一瞬间 反义词
黑暗——光明
漫长——短暂
巨大——微小
黑夜——白昼
茂密——稀疏
固定——流动
升——落
(四)写作启示
运用夸张的手法,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增强表达效果。
【能力展示】
【知识技巧回顾】
口头讲述:今天主要学了那几个知识点?并阐述一下你学到的写作方法。【强化拓展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qǐ
qiǎo
pū
tãnɡ
qú
dào
zhēnɡ
zhá()
()
()
()ɡuàn gài
tā
xià
quē
shǎo
rán shāo()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绅()
跪()
旅()
归()伸()
脆()
旋()
旧()挣()
栽()
端()
炼()睁()
裁()
瑞()
练()
三、按要求写词语。(9分)仿“四面八方”写三个含有数字的词语。、、仿“人山人海”写三个ABAC形式的词语。、、仿“南辕北辙”写三个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四、填空。(5分)
八仙过海 ——()孙悟空大闹天宫 ——()
()—— 愿者上钩
张飞穿针 ——()
你还能写一句歇后语吗?(五、我会理解,我会选择。(4分)
定:A、规定的,不动的;B、安定的;C、预先约好。
(1)大局已定,军队班师回朝。
()
(2)小明定期参加训练。
()
(3)订单一到,工厂马上就开工。
()
(4)春节期间,要保持人民生活的稳定。()
六、修改病句。(6分)
1、我们要爱护时间。
2、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许多感人的故事。)
3、他们在阳光下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夜晚。
七、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片段,完成练习。(14分)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1、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回答问题。(6分)
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1)西门豹发现的问题是:
(2)西门豹发现问题后是这样的做:
2、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正确的句意后打“ √ ”。(2分)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1)西门豹真的相信河伯娶媳妇可以免除灾害。()(2)这是西门豹说的反话,准备利用迷信破除迷信。()
3、这个地方越来越穷是什么原因?(4分)
4、照样子写词语。(2分)
眼睁睁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可爱的小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村里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这是正当百花盛开,春色遍野的时候,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老梁说:“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接着,他说:“一只蜂最多只能活六个月。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透过荔枝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站在水田里,辛勤地忙着插秧。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1、给下列词语找朋友。(3分)
小心——()
辛勤——()奇怪——()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4分)
3、为什么说“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4分)
4、“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他们”指谁?他们在怎样建设自己的生活。(5分)
五年级下第八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Unit1 one day A.Let’s learn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词组:have„ class ,do morning exercises, play sport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2、能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的语言进行问答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Let’s learn部分五个词组的听、说、读、写;能听懂会说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并回答At 7 o’clock..难点: do morning exercises, 及单词exercise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课件, 卡片,录音机.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Let’s do :
二、小班内查练:
What day is today ? It’s Monday.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We have。
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四、导入并指导学习新的内容:
学习Let’s learn(1)have „ class 学生跟读,教师板书:I usually have English class at 9:00 on Mondays.教师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其他课程,进行小组活动。并补充孩子们学的另外的学科:math, Chinese, music, science, art, PE,(2).教学play sports do morning exercises T: Do you like P.E.class?S: „T: Yes , we play sports on P.E.class.I usually play sports at 3:40.I Usually run.When do you play sports? What do you do?S:„
教师在示范时可边说边做动作,学生模仿。注意exercises的发音。
(3)教学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教师张贴准备好的钟表图片,并简笔画出太阳,月亮,代表早晨和晚上,然后教师把时间拨到7点说:I eat breakfast at 7:00 in the morning.在把时间拨到8:00说:I eat dinner at 8:00 in the evening.并扩充lunch.(4)学生听A部分Let’s learn的录音,跟读。注意usually的发音。
五、小班交流展示
完成Ask and write 学生介绍 小组内互相讨论 :When do you „?I „ at „.六、拓展延伸
1、完成相对应的配套练习。
2、背过并书写四会词组。
3、预习P4 板书: Unit1 This is my day
do morning exercises? When do you have English class? Play sports? I usually...at....教学反思:
Unit1 第2课时
一.教学内容: Let’s learn 二.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en do you...? I usually...并能在情境中熟练的运用。能力目标:学会统筹的安排时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表。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句型: When do you...? I usually...at...难点:运用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 English class, play sports等造句,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以及usually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课件, 卡片,录音机.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Let’s sing: “Weekend”
二、小班内查练:
What time is it ? It’s 8:30.When do you have English class on Mondays? I usually have。at 8:30 on Mondays.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1)Let’s try 教师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对新句型在听觉上有所感知,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2)Let’s talk a.学生听录音,跟读A Let’s talk 的内容。出示Let’s talk的情境图,学生听录音并用英语记下Pedro和ZhangPeng结束课时、返校和吃晚钣的时间。教师板书: ZhangPeng: When do you „.? I finish class at„I go back to school at„
I eat dinner in Spain at„
b.教师让学生把刚才记下的时间补充上,并齐读。c.教师放录音,让学生跟读一遍后,进行角色扮演。
四、小班交流展示
(3)Role-play 四人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有driver, cook football player, doctor各自询问对方的timetable。要求四人轮流问一次,完成调查表。并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完成情况:S1:What do you get up? S2: I get up at 5 o’clock.(注意谓语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五、拓展延伸
1、完成相对应的配套练习。
2、帮助家长制作一张合理的时间安排表
3、P4磁带听五读五,并会背,改写课文。
4、预习P6听五读五标汉语,查找不会的知识。
板书: Unit1 This is my day
When do you finish clas/ go back to school / eat dinner in Spain? At......教学反思:
Unit1 第3课时
一.教学内容: Part B Let’s try &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句型:Clean the „,please.Put two„in the playground.2、能够总结字母组合cl ,pl的发音规则,并能朗读Pronunciation部分的例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总结字母组合cl ,pl的发音规则,以及掌握两组不同发音的单词。
难点:
1、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正确朗读相关的单词。四.教学准备: 课件, 卡片,录音机.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Let’s sing: “Weekend”
二、小班内查练: Do you like weekends? Why ? Yes, I like „I „on weekends.让学生运用以上句型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对话。
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Read ,listen and chant.(1)What’s it ? 教师板书:cl 和pl分为两组让学生先试着发音,然后老师再进行授教。反复的朗读单词,练音,得出结论,应用发音特点试读简单规则词。(2)教师出示PPT,让学生看小图,分别说出他们所表示的意思:clean, clock, class, clever.Plate ,egglplant, please, play.(3)让学生看图画说出后,进行总结另外孩子可以进行补充说明。(4)放录音,跟读。
(5)在授课过程中把chant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容易的听读并模仿。(6)分角色练习。
四、拓展延伸
1、完成相对应的配套练习。
2、P6磁带听五读五,并会背,改写课文。
3、预习P8听五读五标汉语,查找不会的知识。
板书:
Unit1 This is my day
cl: pl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篇3
导读课:感受伟人风采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27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读写“远征、典礼”等词语。
2、背诵《长征》和《开国大典》第七自然段,积累语言。
3、走进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4、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毛泽东是杰出的诗人,是伟大的领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5、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注重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教学过程:
一、利用插图,借助资料,了解长征和毛泽东。
1.网络情境音画视频:让学生了解长征、毛泽东的生平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读《七律》,小组汇报收获。
说说《七律》中主要有哪些地名?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
汇报:长征困难重重,毛主席把他们看做什么?这个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开国大典》,小组交流汇报。
读《开国大典》,简单说说你对典礼的过程有了哪些了解?
文中的什么场面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读《毛主席在花山》,全班交流。
汇报:毛主席与群众交谈时都说了些什么?你对这些话感兴趣吗?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引领合作探究 1、学习的具体要求:
⑴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通过读文了解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先交流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组长指派发言人,有不同意见的其它同学可积极补充,共同完善。)
⑵再交流汇报四篇课文展现的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4.理解人物的光辉的形象
在文中找出相关文字,说一说,毛主席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选出自己找到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25、七律·长征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资料。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教师相机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韵律的角度读出诗的韵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3、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四)、整体感知:
1、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2、讨论交流,说说诗歌大意。
(五)、合作探究:
1、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3、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收集毛泽东诗词,背诵欣赏。
2、通过课外书籍或网络收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开展“讲长征故事,学红军精神”故事比赛。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词,会写外宾、宣告”等词语。
25、七律·长征 腾越 南五岭
疾跨 乌蒙山 英勇无畏 巧渡 金沙江 乐观向上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26、开国大典 主备教师 刘春青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1、看有关开国大典的视频。
2、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盛大、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
决。
三、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六、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而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 __________。
七、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八、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宣告、升国旗、读公告 大典中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 光明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3、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博大胸怀。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2、导入:我们怎么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划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2)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3)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4)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2、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彭德怀总司令 朝鲜首相金日成
破格运回遗体 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
毛泽东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8* 毛主席在花山 主备教师 刘春青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毛泽东同志在花山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资料交流
1、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2、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质疑
1、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比如:
(1)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2)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4)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交流提出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还不能解决的暂时存疑。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碾米、沏茶、推碾。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2、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刚才提出的、还未解决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练习朗读,解决问题。
3、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他不愿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从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
(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 绘画艺术
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相机板书:精美三绝 万寿山 昆明湖 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既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遗,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呀!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引读第4~7段,还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
(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快速默读第8~10段。
B、第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相机板书:赏心悦目
(4)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课件、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
6、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四)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五)梳理文章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 “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
(六)总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四、巩固
感知现在,长廊就在你们眼中,用上课后4题中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与拓展
1、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教学反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时刻注重了写作的指导,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旁,以及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廊的,又是怎样把颐和园的美通过典型的景点突出来的之后,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写一篇游记,这样学为所用,相信在我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在上课时,我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的雄伟壮美和排云殿的金碧辉煌,以及昆明湖的静美,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而且在读时,由于我并没有设计渲染,所以学生读的有些生涩,好像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一样,虽然读的遍数挺多的,但是好像没出来应有的效果——感情渲染没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况且有的部分又因为讲得太细,而时间分配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今后逐步改正。
第三十课《女娲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小故事。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探究质疑
1、出示女娲挂图。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美不美?我们也可以将她画得更美,传说中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2、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指名提问,有三到四个问题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一下,再接着提问,接着讨论回答。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一题,进行分析解答。
3、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叙写的呢?
分三步: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
(3)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分四步: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
(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
(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教师:我觉得两种分析都对:一是概括分,一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再全班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四、深入阅读,共同探究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问题: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的身影,正显露出一位的母亲勤劳、智慧、伟大。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是一个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手非常巧、慈祥……)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看,还那么吸引人呢?
归纳:就以《女娲创造人类》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五、跳出课文,展开想象
1、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近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课外去找一找,读一读。教师推荐阅读《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
2、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指名交流自己的想象。
3、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读一读《风俗通》中的原文。思考: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通俗易懂,但是,文字的表达效果却又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准备在语言表达上做文章,通过对比,积累语言表达的感性的方法,再通过对比,把这种方法内化为学生对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第三十一课 古诗两首
《出塞》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热
同学们,喜欢聊天吗?那我邀请你们去我的“聊吧”做客好吗?我想同你们聊得话题是战争,这可是一个大话题,感兴趣吗?你觉得战争中最大的受害者是谁?共同认识一位受害者。(出示照片)这是一位战后伊拉克的妇女,望着她的眼神,你想说点什么?
二、导入新课
1、战争留给人们的是痛苦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共同感受古代战争的气息吧。(板书课题)
2、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3、播放古诗。
这首是我们并不陌生,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你愿意把你收集的有关《出塞》的资料与我们一同分享吗?
简介边塞诗
你对诗人王昌龄了解吗?
4、小结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的“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代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评价如此之高,让我们走进《出塞》,品读《出塞》。(齐读)
三、感悟诗情
1、你觉得这首是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戍边生活?(明月边关图片)望着这轮明月,你会想到哪些带有月的诗句。(出示带有月的诗句)
2、关山月,伤离别。假如你是征人,眼望茫茫戈壁,漠漠黄沙;耳听呼呼风唳,胡笳悲鸣;边关烽火连连,将士守期绵绵。你心中会作何感叹?
3、思念家人,恨匈奴入侵,怨朝廷无能,叹将士可怜,盼边关安宁……征人的一切一切感受,都化作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萦绕心中的梦,到最后却都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征人在万里之外的沙场浴血奋战,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征人白发苍苍的母亲、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播放音乐。
5、引读: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征人有望回家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治通鉴·唐纪》
这段资料可知征人回家的希望如镜中花,水中月,这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这样的渴望得到实现了吗?边关依然怎样?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的斗志如何?《从军行》将解开你我心中的疑云。
7、学习《从军行》
(1)播放《从军行》。
(2)你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从军行》吗?(出示资料)
(3)自由读,通过那一字一词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4)战士军前半生死,将军却美人帐下犹歌舞,难怪诗人盼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这两首古诗。读出你的同期、渴望及豪情。
(5)你觉得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五、拓展延伸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六、总结升华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展现了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彻云天,或愁肠寸断,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血战沙场……这就是边塞诗,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回到那金戈铁马、朔风呼啸的岁月,追思古人的情怀,聆听千年岁月谱就的一曲曲雄浑跌宕的边塞曲!
教学反思:《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作何感叹、作何感想?另外还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
《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欢迎到我们家乡玩!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古诗教学的四个步骤:一是知诗意;二是解诗句;三是悟诗情;四是入诗境。我认为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学生理解了诗意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悟出诗情,让学生真正的入了情入了境。特别是老师读让学生把诗的内容想象成一幅画面,将自己置身于情绪和意象之中时,学生和作者也产生了共鸣,把诗的画面想象的很贴切,叙述的也很生动,我从心理感到高兴,因为我的功夫没有白费。在朗读上虽然进行了指导,我认为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会继续加强朗读教学的。
第三十二课《埃及金字塔》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 智慧 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附:板书设计
埃及金字塔宏大血汗
精巧智慧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老师经常担任拓展的重责,而今天我让学生担任这一角色,带着他的伙伴去了解金字塔。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关于金字塔的资料,收上来后挑选不同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将他们的资料整理到媒体当中。在课堂上,让他们自主拓展,自主交流,为激发他们课后探索埃及金字塔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积累与运用
(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问句的三种形式。
2、积累名人名言。
3、能就自己读过的文章谈谈表达顺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能不拘形式地写出一次调查活动的经过或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教学准备
1、课件或小黑板。
2、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分组定好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路线、要做的事;组织学生用课外时间分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并把活动的收获记录下来。
3、收集关于汉字发明的资料、故事、传说等。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三个句子,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读后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4、指名说:我们应该怎样区分这三种句式?
5、小结:这三个句子相同之处都是问句,句末都有问号。不同之处是:第一句是疑问句,需要读者思考并回答;第二句是设问句,是作者自问自答,给读者造成悬念。第三句是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表达肯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达强烈的感情。从这三个句子的比较中,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问句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二、语海拾贝
1、导语: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说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鼓舞或教育其他人的话语,这就成为名言。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名人名言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位名人说的话。
2、自读名言。
3、分小组进行名人名言对接比赛。(一组说名人,一组接名言,或一组说前半部分,另一组接后半部分。)
4、分小组进行比赛。(师说名人,小组生说名言。)
5、指名讲其中一个名人的故事。
6、自创“我的座右铭”,自我激励。(写在一张漂亮的纸片上,粘贴在班里“学习栏”。)
三、互动平台
1、学生自读对话。
2、同桌对读,互谈收获,全班交流。
3、谈谈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到哪些表达顺序。
4、谈谈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5、小结: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把握了表达的顺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条理和层次,便于把握全文的结构和中心。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还要注意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虽然变化无穷,但只要认真阅读分析,同学们一定可以把握得非常好的。
四、综合实践
1、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汉字的美吗?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方方正正、横平竖直,这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么美的汉字,人们是否规范使用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任务,调查规范用字的情况。
2、分组。学生自由组合,以5~8人为一组。
3、制订调查计划。
4、分组汇报活动计划。
5、分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规范用字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6、分组汇报调查情况。(汇报时,引导学生介绍清楚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哪些错别字、滥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
7、师生共同讨论应该如何改正,并如何向主人建议修改,要求他们尊重并善待汉字。模拟场景演示,师生共同评议。
8、学生向主人建议修改。
9、学生分组汇报主人修改情况。
10、总结: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它只对真正爱它、懂它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
五、习作百花园
1、分小组回忆“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2、小组派代表讲述活动的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3、共同讨论写活动的文章的表达顺序和结构。
4、学生自拟写作提纲,全班交流,评议修改。
5、学生根据提纲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6、写完后修改,再有感情地读给组内的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7、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并进行评议、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导语: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记录并推动着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就是汉字。据考证,汉字距今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此可以断定古汉字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现在全球在使用汉字做交流工具的有近15亿人,可见汉字在传播人类文明,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魅力无穷的汉字是谁发明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一篇关于汉字发明的故事。注意,在读故事前,先要看清楚短文前面的问题和要求。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故事,边读边根据要求批写。
3、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4、全班交流。
【五年级下第八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思品下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教案08-08
二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10-07
数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12-04
转载: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反思12-03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教案09-30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08-16
新目标九年级英语下第十一单元教案11-21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场面描写作文08-0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08-19
五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的作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