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2024-09-06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通用8篇)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1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主任周克勤

考察调研农展中心发展专题会议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9年6月18日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打造重庆“会展之都”,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商贸会展中心,6月18日,市商委主任助理孙华培陪同周克勤主任,带领商务合作处(市会展办)处长刘域、副处长刘德霖、政策法规处处长闵松等到重庆市农展中心开展了专题调研。

周主任参观了农展中心的硬件设施,听取了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唐双福关于农展中心打造“会展之都”的思路、措施和创办生态奇观、农业科技博览会等需要市商委、市会展办支持的事项。周主任说,3号文件提出了共同打造重庆“三都”,即会展之都,购物之物,美食之都,启动会展之都的建设,中央认为“会展之都”的建设是最有前景的,它能够引领整个长江上游旅游、购物、休闲等的建设和发展,也是重庆经济中心建设的标志。现在,农展中心这个场馆确实面临决择的时候了,主要是想怎么来帮助你们。重庆在展览馆的规划上,大体称为“一心三点”:“一心”是渝北正在筹备建设的西部展览中心,第一期建设30万平方米,相当于南岸会展中心的7倍;三点为南岸会展中心的二期改造,大足已经建成的5万

平方米五金专业展馆和包括万州、荣昌、涪陵、潼南等。会展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包括休闲、文化体育、演出等。其实,农展中心更适合老百姓采购农副产品,只是定位不要太大,最好定位为中小型的专业性农业展览馆,农博会应当和市民的娱乐休闲度假联系起来,虽然农博会表面是以销售为主,实质上这个展会应当与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这里才是购物与休闲的特色区域。

结合市商委在全市打造“会展之都”的需要,周克勤主任对会议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明确重庆市农展中心的发展定位。首先,启动会展之都的建设,要把农展馆纳入全市会展中心建设的规划当中,并且把它定位成专业会展场馆,尤其是涉农的、大农的、包括农商,尤其要将农展馆与周边的武隆、大足、荣昌等地的展馆相结合起来,不能把它排斥了。给予农展馆最大的支持就是首先要把农展馆纳入规划当中,我们作为市商委、市会展管理办公室,应该努力把它纳入市委的统一规划。其次,农科院应该积极呼吁市委市府及主管部门,要让他们明白农科院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农展中心,不要仅仅认为农科院就是搞研究,因为它(农展中心)既然已经建起来了,不搞活它就是浪费,搞活了它对农科院的科研,对农科院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二、要确立重庆市农展中心的发展方向。我认为农展中

心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特色。

首先,要明确一个国家倾向,要积极争取农业部和市政府举办的跨区域性的农业会展,比如“全国种子双交会”,如果要搞,你们不能仅仅以农科院的名义,而应该以市政府的名义积极去申办,一个场馆如果没有部委级会议,那么它就很难生存,“全国种子双交会”的申办等于是一个教训。

其次,要明确市场倾向,要下决心把我们的农博会,以及我们市商委主办的“迎新春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办好,这两个展览会在同一时间分别举办,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有一个想法:不如把这两个展会合并,即把订单农业和年货采购结合起来,市商委、市农委共同来做这件事,如果连这个会都不在农展中心举办,那么农展馆就不会有起色。第一步,两个会进行整合。第二步,凡是涉农的展会、我们都应该向分管市领导建议,把它拿到农展中心来。

第三,要自己举办会议。自己举办什么内容的会议?科技博览会大了一点,室内生态奇石展好像又小了一点,作为政府出面的应该折中,关键是培育一至二个自己的展会。如果农展馆有一至二个国家品牌的展会,有一至二个市场品牌的展会,有一至二个自创品牌的展会,那么农展馆就发展起来了。

三、要明确重庆市农展中心的发展原则。第一个原则,场馆的建设一定要坚持现有的室内场馆和临时场馆相结合,也就是说现在一定要设计一个临时场馆,以最终形成超过3万平方米的这么一个场馆,如果上了3万平方米,那么办会的情况就会好很多,临时场馆可以搞成大棚。第二个原则,固定品牌展会与临时展会相结合。至少要争取一个季度一个展会,或者两个月一个展会。第三个原则,会展和市场相结合。可以出租场地用于搞市场,甚至可以用于搞积压物资交易市场,我们商委给予批准,还有农机具交易市场、花卉交易市场、废旧物资市场、旧货市场等。

四、要支持重庆市农展中心落实五项措施。

首先,要想到农展中心是一个企业,虽然对内是一个机构,但它对外就应该是一个企业,那么企业就应该有企业的经营之道、管理方向、经营人才,在这一方面农科院需要招览一些会展人才。按道理农展中心至少应该成为重庆市十强会展企业之一,甚至最终培育成五大会展企业之一,怎么才能成为重庆的五大会展企业之一,那么你们从现在就应该做起,不排除采取兼并、收购、合作等形式,如果你们仅仅立足在政府给点会,政府给点钱,那是不行的,政府的展会它是各自相关部门去操办,你们需要自己来培育品牌。

其次,市会展办将积极支持农展中心开展一些会展活动,市会展办目前所做的工作有下面几项:一是将农展中心的发展纳入规划之中,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二是积极帮助他们引进一些展会;三是共同承办一些展会。如农博会

和采购会,不同的会有不同的补贴标准,只要是政府性的会议,我们都会给钱,当然承办单位还必须要有市商委。总之,市商委和市会展办将帮助你们会展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第三,市商委支持农展中心企业发展的工作,一是有一些展会涉及到农和商都沾边的,市商委参与,当然参与就会给予支持,市商委可以和你们联办;二是如果要搞市场,涉及到招商引资、市场准入等,那么我们市商委为你们批办手续,给予积极支持。

第四,市农科院和市农委要积极主动的给市政府和分管市领导汇报,一定要争取他们对农展中心的关注和支持,如果是客观原因,按照客观原因的办法去解决,如果是主观原因,就要用感情去争取,争取把农博会和迎新春名特优展销会一起放到农展中心来。

第五,共同打造农展馆的外部环境。现在的外部环境确实不理想,能不能和九龙坡联系本区的农家乐搞一些活动,甚至可以等周副市长回来后,我跟周副市长汇报,由市政府召集九龙坡区、召集相关业主,开一个现场会,研讨如何把农展中心打造成涉农展会的专业场馆,成为重庆市会展行业的支撑点。就这个问题,你们现在马上做好准备,什么时候成熟了,我们就什么时候来召开这一个会,通过举办这种一至二个会,把这个地方炒作一遍。在炒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改变某些领导和某些部门对农展中心发展的一些观念。

出于对农科院的支持,也出于对贯彻执行国务院3号文件的实际行动,如果把几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相信农展中心今后的发展会很好,产业会很好,企业也会好,真正会成为重庆市商委会展中心的一块儿,你们领导班子讨论一下,需要区里面做什么事,需要市政府做什么事,你们要做什么事,我们要做什么事,把事情都摆出来我们先协调,甚至在上报前,先开评审会,请我们的专家们、评委们来讨论怎么来发展农展中心,最终成熟了,再上到市政府的层面来,请市政府定位、出招,这个时间取决于你们需要确定的思路,整个方向,整个规划什么时候完成,在这个准备过程当中我们会协助你们。

你们自有品牌展会,最好结合九龙坡区统筹城乡先行示范区、花卉苗木之乡、农业科技等特色,把休闲观光娱乐体验的概念提炼出来。市商委和市会展办将根据你们申办和自办展会的级别(以主办单位的级别来确定),按照规定给予支持。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2

教育优先发展贵在“坚持”

“报告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并明确提出要做到‘两个坚持’, 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至今没有变, 并将继续落实下去。”周旭说, 在现实中要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 并不那么容易, 要做到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 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大力支持。

周旭介绍, 近年来, 重庆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 全市教育投入逐年递增, 预计今年将超过500亿元。但是, 教育事业发展摊子大、底子薄、要求高, 经费使用仍然显得捉襟见肘。重庆要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要完成好教育城乡统筹的“国家试验”, 教育优先发展之“坚持”就尤为重要。

学有所教要向“优教”迈进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

周旭说, “报告中的另一个‘坚持’, 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 重庆目前已经完成了“学有所教”的基本任务,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3.5%,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 今后的核心任务就是向“学有优教”迈进, 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 应试教育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针对这种情况, 重庆市教委加大了规范学校教学行为的力度, 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着力推行“课改”, 实施了“减负提质”工程, 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八大报告中“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 无疑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旭表示, 重庆将继续努力,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以“立德树人”为方向进行顶层设计, 攻克素质教育的“硬骨头”,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着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促进教育公平关键在“统筹”

十八大报告对教育公平着墨颇多, 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周旭认为, 这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重庆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好生活离不开好教育, 好教育既是好生活的重要基石, 更是好生活的基本要素。”周旭说, “公平是好教育的特质之一。”这些年, 重庆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大事来抓, 解决了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教育难点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办法很多, 但关键还在‘统筹’。”周旭说,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重庆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 从去年开始, 每年70%的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 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建设, 实施了校安、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六大功能室建设等一系列工程。与此同时, 还建立了城乡教育帮扶机制, 促进师资向基层流动, 关注农村教育末端的村小教育, 填补教育的短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招生制度设计,依法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入学原则。2014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学生,入学年龄可放宽到7周岁。

(二)就近免试原则。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

(二)对口入学原则。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对口”入学办法,即学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管证(或房屋产权证、购房正式合同)和实际居住地一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依据户籍在对口学校就读。

(四)规范公平原则。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乱收费。建立和完善招生公示制度、咨询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行“阳光招生”。

三、招生办法

(一)本市户籍学生入学

凡户籍在我市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到对口小学、初巾办理入学报名手续。

1.适龄儿童与其法定监护人的同一户口簿,

2.房屋产权有效证件。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二)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迁子女申请入学时,由其法定监护人持以下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向居住地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就读学校报名登记:

1.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

2.适龄儿童少年与法定监护人的住(租)房证明、合法工作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等有关材料。

3.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三)残疾儿童入学

公办学校需接收招生范围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学生随班就读。患有严重牛理缺陷,但能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残疾学生,由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其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依法实施缓、免学,学校力所能及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四)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按照核定备案的办学规模,合理安排当年的招生计划。民办学校(不含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未达到“五独立”条件的民办学校)招生方案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支持其适度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可采取电脑派位、面谈等方式招收新生。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控制办学规模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城市开发区配套学校建设,防止盲目撤校并点,保证学生就近入学需要。逐步消除“大班额”,严格控制“超大班额”,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

(二)合理划定招生片区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合理划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招生片区。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审慎论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人口密集、学位紧张、入学矛盾突出的城区初中,可采取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农村地区学校可跨镇(乡)、行政村划定招生范围,以方便学生入学。

(三)规范招生程序和时间

1.发布招生信息。2014年5月底前,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布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发布入学登记通告。

2.报名并审核材料。2014年6月20日起,公办小学开始报名审核,公办初中待本区县(自治县)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报名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发放《重庆市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四)妥善解决招生中的特殊问题

1.为确保招生稳定,少数实行推优、保送、特长入学的初中,今年可沿用过去推优、保送、特长入学办法招生,但必须提前做好2015年免试划片入学的招生方案、政策宣传和其他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停止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没有推优、保送、特长入学方式的区县(自治县)和学校,不得再增设该方式。

2.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视为符合“三对口”入学条件。

3.跨区县(自治县)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在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也可按照相关政策在毕业学校所在地申请就读初中。

4.现役军人、华侨、援藏干部、烈士、港澳台同胞、在渝工作的外籍专家、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相关规定,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入学。

5.城市建设中拆迁户子女、配住廉租房、公租房的本市户籍人员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6.在招生入学中遇到的其他特殊情况,由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政策妥善解决。公办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应当在本学区范围内就学的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

(五)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完善方案、制定预案,注重舆情搜集,加强招生研判,做好民意预判,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按照预案妥善处理。要严肃招生纪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决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提前招生、不准擅自跨范围招生、不准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不准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编班挂钩的考试和测试、不准择校乱收费。对违反规定乱招生、乱收费的学校和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及时统计掌握招生情况。各区县(自治县)教育部门、市教委直属学校招生方案电子稿于5月31日前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招生报名完成情况于7月20日传市教委基础教育处。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4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号召全市大学生向

全国道德模范徐茂同学学习的通知

各高校:

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颁奖典礼,对道德模范们的思想、精神和事迹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国人民向模范学习。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徐茂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是我市唯一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

徐茂同学生活俭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连续多年获得重庆工商大学“一等综合奖学金”和“学习优秀奖学金”,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从2008年开始,徐茂同学坚持拿出自己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资助重庆市江津区和黔江区的18名贫困儿童,同时一直坚持写信鼓励和定期看望贫困儿童,带领他们到城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徐茂同学的带动下,多名重庆工商大学的同学加入了“关爱行动”,纷纷捐出奖学金成立“爱心基金”,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增加到20名。2008年徐茂同学被评为重庆工商大学“2008感动校园人物”、重庆市“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先进个人”。

徐茂同学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将自立自强与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热爱祖国统一起来,使自己的青春绚丽多彩,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崭新精神风貌与高尚思想情操,是全市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是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

为宣传学习徐茂同学的感人事迹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在全市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向徐茂同学学习的活动,学习他助人为乐、善良质朴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勤勉刻苦、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乐观坚韧、战胜困难的人生态度;学习他关心国事、敢于担当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向徐茂同学学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把全市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2009年9月25日

主题词:大学生 模范 学习通知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篇5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重庆市公安局文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渝交委[2006 ]l03号

关于印发 2006年

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局(委)、公安局、纠风办:

现将《2006年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印发

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人民政府纠风办

二00六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交通治理公路三乱意见通知抄送:交通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法制办,市财

政局,市物价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市政委,市

公路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4月14日印发

2006年重庆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

为保持和巩固我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防止公路“三乱”反弹,推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国务院“两部一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现对2OO6年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2006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长效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公路畅通,巩固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成果,坚决防止反弹。

二、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公路“三乱”反弹摘牌办法,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公路临时性动物、植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严禁在高速公路上设置未经市政府批准的各类站点,加强对收费公路收费情况的审计监督;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一)建立发现和查处公路“三乱” 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应建立查处公路“三乱”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举报制度,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做到出现公路“三乱”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实现治理“三乱” 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严格公路临时性动物、植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审批和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和林业部门应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检查行为,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在严防疫情传播的同时,切实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落到实处。

(三)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交通部门和市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和我市的规定,继续做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建设,确保公路畅通,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转变执法理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各上路执法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理念,继续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制度,严禁下达罚款指标,更不准重复罚款。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应处理好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和治理公路“三乱”的关系,加强治超站点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上路执法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以罚代纠、以罚代管、只罚不纠等现象,杜绝“三乱” 问题发生。

(五)加强公路收费站和各类检查站的规范化建设。交通部门应认真贯彻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收费公路管理若干规定》 继续清理整顿收费站点,加强收费站的规范化建设,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撤除收费期限届满的站点和已偿还完借

贷款的政府还贷公路站点,并加强收费公路日常监督管理,提高养护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交通社会形象。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应按照市政府的批文设置木材检查站和防疫监督检查站,加强检查站的硬件和软件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做到经费落实,杜绝以费养人现象。

(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6‟36号)精神,切实深化我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预防农村公路出现“三乱”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虽然我市已于2004年实现了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目标,但产生公路“三乱”的深层次原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治理工作的成果仍然十分脆弱,公路“三乱”尤其是农村公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公路“三乱”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克服松劲麻痹、厌倦、自满情绪,继续做到机构不散,力度不减,责任不变;进一步明确任务和目标,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继续保持治理公路“三乱”的高压态势,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反弹。

(二)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宣传力度。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要继续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接受社会监督;要将治理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切实加强部门政风行风建设;要树立和弘扬执法为民的先进典型,推动行风建设;要严肃查处和曝光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三)继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继续将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同考核同评比;要建立快速查处反应机制,各区县(自治县、市)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实行重点监控,交通、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对苗头问题加大防范力度,将“三乱”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市治理公路“三乱”办公室将组织各领导成员单位进行联合大检查,并积极展开明查暗访活动,并对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反映的公路“三乱”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情节严重的地区和单位,不仅要处理有关责任人,追究领导责任,而且将取消所在区县(自治县、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资格。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6

关于计取和发放建设工程高温津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我市建筑工地高温天气期间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166号)的有关规定,现将计取和发放建设工程高温津贴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通过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布的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天气。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为一般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为中度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为强度高温天气。

二、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工地的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的,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一)高温津贴发放范围。

凡在建筑工地从事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包括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均应按本通知规定享受高温津贴。

(二)高温津贴发放标准。

一般高温天气作业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5元标准发放;中度高温天气作业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0元标准发放;强度高温天气作业的,按每人每天不低于15元标准发放。

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标准,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合同中约定,但不得低于本通知规定的标准。

(三)高温津贴发放办法。

劳动者的高温津贴,由施工企业按劳动(劳务)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或期限足额支付;没有约定的,每月支付一次,于次月同劳动者工资一并支付。发放高温津贴应当做好记录。

三、高温天气期间,建筑工地的作业劳动者数量由建设、施工和监理企业每日共同统计确定,并根据市气象主管部门公布的高温天气天数及施工合同约定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计算高温津贴费用。

建设单位应将高温津贴费用随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给施工企业。工程结算时,高温津贴按实结算一并计入工程总造价。

四、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无论采用定额计价、清单计价或其他计价方式,均应按本通知要求计取和发放高温津贴。

五、高温天气期间,施工企业应切实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制定并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按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建设单位应按规定足额计算高温津贴并及时支付给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未按规定计算、支付和发放高温津贴的,由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处罚。

六、本通知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7

市面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并不少见, 作为一名公益律师, 佟丽华这些火药味十足的论点是否是偏颇的?当今的父母需要反思什么?在家长们越来越维护孩子在学校、社会的权利时, 他们在家庭中的权利是否得到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记者:您有个非常鲜明的观点, “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挑战在家庭”,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观点?

佟丽华:过去这些年来, 只要提到反思教育, 我们首先一定要提的是应试教育, 似乎应试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

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 当前还是所谓应试教育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吗?我的观点是, 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 父母以及孩子都有了许多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尽管绝大多数孩子还不得不拥挤在那座主要的“桥”上, 但很多孩子已经在另辟蹊径, 他们中很多人生活得很精彩。当前学校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固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制约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首要问题却是我们所有父母的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个社会风气。家长的观念以及各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才真正制约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说, 当前这个时代, 已经到了家长们、整个社会对教育观念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很多父母并未意识到这种形势的变化, 还在盲目地追随和抱怨。当前最可怕的不是应试教育, 而是家长们的观念, 我们仍旧逼迫孩子要考上大学, 尤其是重点大学, 我们仍旧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道理, 我们仍旧不顾孩子兴趣给孩子报考各种补习班, 我们仍旧坚持让孩子继续上研究生, 我们仍旧目光紧盯孩子的分数, 我们仍旧要求孩子为了所谓高考而放弃休息、锻炼和兴趣……

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有着无限的潜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长, 每个孩子都可能被培养成一个相对自己而言有重大成就的人, 相对自己而言更加自信、更快乐的人。从父母和社会而言, 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发现孩子的专长,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给予其尊重、激发和培养。

记者:你甚至认为“中国90%的父母都不合格”, 这是不是个偏激的论断?

佟丽华:有朋友聊天时说, 中国99%的父母都不合格。这句话或许有些极端, 但我认为其有很大合理性, 不能说99%, 当前至少超过90%的父母是不合格的, 这也包括我自己。我认为很多父母做的都很不够, 我们有太多需要反思的地方。遗憾的是, 父母相对孩子的天然优越感让当父母的常常只会教育孩子、教训孩子, 却很少反思自己。这是目前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最近发生的几个案件, 如李天一案、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案、河南南阳教师性侵女生案等, 都折射出孩子的成长环境问题。我为什么提出90%的父母是不合格的?因为现在中国很多父母都把目光盯在家庭的小教育上, 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上好学校, 课余时间上各种培训班, 把希望都寄托在学校教育和培训班的技能教育, 恰恰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教育体现在哪里?父母应发挥的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恰恰被父母忽略。我认为这是当今父母需要做的第一个大的反思。

第二个大的反思是, 我们都在讲社会风气不好, 父母只盯住了家庭的小环境, 缺乏了对社会大环境的关注。很多父母可能会说, 我一个人改变不了社会。如果父母都是这样的想法, 那就会出现一个局面:谁都不肯为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努力。可是, 我们能保证孩子不呼吸有雾霾的空气, 不去面对食品安全、重金属污染、法治安全等种种问题吗?如果我们的梦想都是围绕家庭、个人和孩子, 那么我们又如何能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所以, 为人父母者要反思,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 要为孩子建设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

第三个是父母要对孩子的家庭角色进行理性反思, 我认为, 孩子应该是家庭的过客。

孩子是家庭的“过客”是家庭教育必须正视的事实

记者:孩子是家庭的“过客”, 这个想法比较挑战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

佟丽华:中国人历来重视孩子, 认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应地, 孩子在中国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存在3种形态。第一种形态, 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财产,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 这也是很多家庭暴力案件的思想和观念的源头。比如, 最近贵州金沙11岁女童惨遭亲生父亲“酷刑”, 饱受虐待长达5年。我们每年都会遇到这样的案件。第二种形态, 孩子是家庭的主人, 家长对孩子极为溺爱、娇惯, 尤其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由此出现近几年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现象。这些孩子理所当然地把父母的权力、利益看作是自己的, 李刚案、李天一案都是此类。第三种形态, 孩子承载了父母过高的期望, 父母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给孩子带来过大压力。如河南郑州高二学生杀母案、河南法院院长父女被杀案等案件中, 孩子都成为父母愿望的载体。

这三种形态都不是健康的、正常的。孩子是家庭的“过客”, 这种说法或许冷漠, 但这不仅是事实, 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正视的现实。孩子终究要离开我们的家庭, 走向社会去开创他们自己的事业, 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如果孩子早一天意识到这个现实, 他们不仅会感激父母的爱和照顾, 而且还能够早些独立并有所担当。

孩子是家庭的“过客”, 这种观念会相应地带来家庭教育的3个改变。第一个转变是孩子是独立的, 必须尊重他们的权利、兴趣、人格尊严。从教育角度来说, 尊重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样也是孩子的一种权利, 孩子不是家庭的附属物, 他是独立的, 应该受到尊重。第二个转变是, 孩子一定要自理自立, 父母要让孩子正确看待、清楚地理解, 父母的成就或财富、贫穷或失败跟孩子是有差异的。子女成为父母成就、财富的享有者或失败、贫穷的承受者, 那么孩子要么懒散骄纵, 以享受父母的成就、财富为理所当然, 要么自卑沮丧, 小小年纪便嫌弃、抱怨父母无能。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让他们有能力去寻找自己的工作、赚自己的钱、成自己的家。第三个转变是, 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不是天赋的, 而是处出来的。我认为这非常有针对性。很多父母忽视与孩子的情感经营, 现在有多少父母跟孩子是很好的朋友, 互相尊重对方说的话?当父母的对这一点要清醒。

培养孩子法治意识从尊重其在家庭中的权利开始

记者:您在如何为孩子建设一个美丽的国家中, 特意提到如何为孩子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为什么强调这一点?

佟丽华:媒体上报道的冤假错案似乎离我们很远, 但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 权力就会被滥用, 人为的灾难不知哪一天就会降临到我们和孩子身上。只有法治才能保障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安全和尊严。

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法治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是否把问题扯得太远了?如果说环境恶化还确实直接关系到孩子健康乃至生命, 那么法治距离普通人家太遥远了, 那是立法者、官员、法官、警察、检察官、律师的事情。

但多年的经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恰恰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法治的淡漠和疏远, 让我们自己和孩子生活、成长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甚至恶化。

没有法治的保障, 各种权力都可能被滥用;没有法治的保障, 警察也好, 法官、检察官、律师也好, 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伤害;没有法治的保障,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等各种问题都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没有法治的保障, 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可能受到伤害, 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权力滥用不仅会害了自己, 也会害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炙手可热的权力迷惑了孩子的心灵, 在看似优越、幸福的环境中慢慢滋生了骄纵和狂妄。但当父母因滥用权力走向监狱甚至死亡时, 孩子也不得不面对这种人生巨变, 承受冰火两重天的截然不同的人生变故, 蒙受巨大的耻辱乃至苦难。

记者:您说到做家长的一个误区, 就是希望孩子的权利和尊严都能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尊重和保障, 但在家庭中, 却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权利。

佟丽华:我们要反思的是, 在家庭中, 我们是否尊重孩子的权利?我们是否培养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如果做父母的自己都做不到尊重孩子的权利, 孩子哪还敢奢求其权利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我们大人哪还能奢求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父母要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 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这不是父母的恩赐, 而是现代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 现代法律承认儿童是独立的权利主体, 孩子们的权利和人格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法律赋予孩子的权利则不同, 它是必须给予保障和予以落实的。

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 要从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开始。在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进行宣传普及时, 大家常提到孩子的四项权利, 即: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围绕着这四项权利, 我国相关立法中又规定了很多具体权利, 如生命权、身体及健康权、身心自由权、姓名权、隐私权、肖像权、受教育权、与监护人共同居住权、休息娱乐权、继承权、独立财产权等。

在此还需明确的问题是, 尽管孩子在家庭中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各样的权利, 但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弱, 这注定了孩子需要大人的管理和教育。所以, 父母还有一种职责, 也可以说是法定义务, 那就是要管理和教育孩子。

记者:可是让很多人痛心的是,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

佟丽华:家庭暴力的背后不仅折射出父母教育的无能, 更反衬出人性中欺凌弱小的劣性, 我们很少见到父母对成年子女经常施暴的案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提出, 不要做穿西装的野蛮人。这个提法很生动。我们规劝父母, 不要对孩子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曾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媒体报道的429起案件进行分析, 这些案件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一是暴力主要来自于父母, 父母单方施暴的更为常见。二是家庭暴力在农村和在城市的比例基本持平, 通常大家认为家庭暴力更多地发生在农村。三是10周岁以下儿童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四是遭受家庭暴力的女童略高于男童。

平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那些针对孩子身体的家庭暴力, 但家庭暴力还不仅是指针对身体的暴力。根据国际社会的共识, 对儿童暴力的界定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忽视。比如在家庭中对孩子使用粗暴、嘲讽、狠毒、贬损等语言或表情也属于家庭暴力。有些时候语言或表情的伤害同样严重。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故事是: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 犯了一个不是很大的错误, 老师也没有批评他, 但这个孩子跟校长说老师打我了, 校长问老师怎么打的你?孩子说, 他用眼神打我了。这是对父母、老师很大的警醒, 一个眼神对幼小的孩子而言也可能就是暴力, 并会给孩子留下伤害。

孩子的最大利益是父母处理学校纠纷的唯一原则

记者: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如何妥当处理与老师及学校的纠纷?

佟丽华:这些年来, 我感觉特别痛苦的一类案件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体罚或者侮辱, 最后家长和学校因为这个伤害事故出现纠纷, 打起官司, 孩子最后出现精神疾病。有些精神疾病会困扰孩子的一生。

结合我多年研究和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经验, 就如何妥善处理与老师及学校的分歧甚至纠纷, 从四个方面对家长提些建议:

父母尊重老师才能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即使老师有时候批评孩子重了, 话说得过分了, 有些教育方法可能确实不合适, 这是常见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要以类似问题为例, 引导孩子养成豁达宽容的性格, 从正面去理解老师的态度。

帮助孩子分担校园压力。从孩子迈向幼儿园那一刻起, 孩子就开始面临来自伙伴、老师等各方面的压力, 我们要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以及这种压力可能带给孩子的影响。要特别提醒的是, 对孩子在学校面临的绝大多数问题, 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自己解决。尤其是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分歧甚至纠纷, 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父母要和孩子积极沟通, 了解孩子的这些压力, 帮助孩子舒缓压力, 引导孩子理性地解决矛盾。

协商是解决校园纠纷的最佳方式。即使我们尊重老师, 即使我们鼓励孩子勇敢解决身边的绝大多数问题, 但不可避免的是, 家长有时不得不介入和老师及学校的分歧甚至纠纷。我反对家长到学校大吵大闹。尽管表面看来父母和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也帮助孩子挽回了所谓“面子”, 但破坏了孩子和家长在同学、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孩子未来也将面临受到孤立的风险。

避免帮助孩子维权过程中的“二次伤害”。假如双方协商没有能够达成共识, 那家长怎么办?在选择处理策略和方法时, 父母应注意, 不要在孩子面前强化负面情绪, 避免“二次伤害”。尤其是对那些短时间内没能处理完的纠纷, 父母长时间在孩子面前表达不满、发泄愤怒, 这样一种夸大了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 成为事实上的“二次伤害”, 也成为导致孩子出现精神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父母要淡化而非强化问题的严重程度, 让孩子尽早释然而非纠结于事故。

与孩子共享有意义的人生

记者:很多人认为, 现在的成人社会是庸俗势利的, 如何规避成人社会对孩子的影响?

佟丽华:我有一次和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学生谈话, 这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她中学以前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 她说那时候她有目标, 就是好好学习, 考第一。但是大学二年级以后, 她逐渐没了目标, 她越来越困惑, 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还有一次, 一个北大的女孩告诉我, 说每次与大人吃饭的时候, 只要她谈到法治和理想, 往往受到嘲笑。

当今时代, 孩子成长恰恰就面临着这个挑战。这个北大女孩的父辈及朋友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但这些在政府、企业某些重要岗位工作的所谓成功人士, 自以为见多识广, 参透了人生, 看透了万象。不仅自己庸俗势利, 更可怕的是还误导了孩子, 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做父母的要反思, 是否和孩子讨论过人生的意义?做父母的自己是否思考过人生的意义?眼下, 人们日益崇拜权力、金钱、名利, 似乎那就代表了成功, 那就是人生的意义。但如果缺乏梦想、精神迷茫、行为不端, 那又何谈人生的意义?那又能给孩子以怎样积极的影响?如今讨论人生的意义似乎已是一种奢侈, 但忽略人生的意义, 则会让我们自己和孩子在迷茫困惑中虚度时日。

我们很多父母不得不参加各种所谓的应酬, 但很多时候饭桌上人们是在谈权谋、谈功利、谈利益, 遗憾的是, 在家里, 很多做父母的毫无顾忌地向孩子讲述这样的生活, 这将传播给孩子一种怎样的人生感受?

比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是否带着孩子参与过志愿行动?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是否有公德心?我们是否曾以自己积极的行动影响和教育孩子关心社会和他人?如果我们和孩子都只关注个人私域中的那片狭小的天地, 那么将来孩子就很难避免被社会边缘化的命运。

最近这些年, 我特别欣喜地看到, 越来越多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官员, 一些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人士, 也都开始关注孩子的公益心和公德心问题, 鼓励孩子多参与志愿行动。很多父母鼓励孩子到我们这样的法律援助机构来学习, 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感受法律援助的过程, 体会社会上那些最困难、最艰苦的人群的生活状态。我认为这是一个良性现象。

当前中国社会在热议“中国梦”, 在这样一个转折和变革的时代,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对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中国梦”和我的梦想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如何来凝聚民众的梦想?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篇8

发布日期: 2007-2-12 发布单位: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6号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的决定》2001年6月26日经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6月26日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的决定(2001年6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决定对《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型维修活动,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等活动。”

二、删去第七条第二款。

三、将第十二条“包括房屋等土木建筑工程”,改为“包括建筑工程、土木工程”。

四、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市外、境外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本市从事建筑活动,应持应相资质证书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件,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持营业执照向本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持营执照向本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五、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内容为:“建筑工程招标活动应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地方公开进行,招标可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

六、将第三十条修改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物价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市建设工程定额(包括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估算指标,材料预算价格、单位估价表,及与其相配套的费用定额和工期定额)和计划规则,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执行。”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内容为:“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定竣工结算实行限时制。竣工结算资料齐备的大中型工程的结算审定,不得超过三个月,一般小型工程不超过一个月。”

八、将第四十二条修改为第四十三条:“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新建、扩建、改建及大型维修的建筑工程,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

九、删去第四十二条中的“市人民政府”。将第四十四条修改为第四十五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以及进场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行业监督检查。”

十、删去第四十四条中的“市人民政府”。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第四十七条:“建筑工程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新建、扩建和大型维修的建筑工程,必须接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 删除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市人民政府”。

十一、将第四十八条修改为第四十九条,增加一款为第二款,内容为:“建筑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十二、删去第五十七条第一款中的“阶段验收”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九条,内容为:建设单位收到建筑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工程建设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十四、将第五十八条修改为第六十条:”实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自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十五、删去第五十九条。

十六、将第六十条改为第六十一条:”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等有关手续。“

十七、将第六十一条修改为第六十二条:”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五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二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二年。其他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筑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十八、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第六十四条:”建筑活动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责任。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九、将第六十四条修改为第六十五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或停止交付使用,并可处以一万元至十万元罚款:(一)未按规定进行工程报建的;(二)建筑工程未按规定招标的;

(三)未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的;

(四)未按规定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开工审批手续而擅自施工的;(五)未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的;

(六)涉及建筑物主体或承重结构变动的装饰、装修工程及大型维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或虽有设计方案未经批准而擅自动工的;(七)擅自更改设计和改变使用功能的;

(八)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九)在建筑工程招标中违反工程造价规定,压级压价,或者将建筑企业带资承包工程或者垫资施工作为招标条件以及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十)未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发包的;(十二)未按规定时限审定竣工结算的。“

二十、删去第七十一条

十一、将条例中的”区、县(市)“改为”区、县(自治县、市)“。

此外,将条例中的”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修改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修改后重新公布。

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

(1997年11月28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6月2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保护建筑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建筑工程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建筑活动,是指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型维修活动,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等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对建筑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本市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协助同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专业的建筑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公正廉洁,秉公执法,不得参与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活动,不得违反规定收取费用。

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不得违反规定利用职权参与建筑活动,谋取私利。

第五条 建筑活动应当坚持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提高效益、公平竞争的原则。

建筑活动各方当事人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禁止分割、封锁、垄断建筑市场,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政府支持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型建筑材料和现代管理方式。

对在建筑活动中和建筑科学技术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当事人,由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资质管理

第七条 实行建筑工程施工报建和施工许可证制度:

(一)建筑工程立项后,建设单位应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的批准文件,向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备案手续;

(二)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具备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申请开工。

第八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报建后开工前向受理报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批手续,领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查批准通知书。

第九条 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申请开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三)已经取得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纳入投资计划的,已经列入年度计划,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五)已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六)已经取得抗震审查合格通知书;

(七)已经取得建筑工程消防审核意见书;

(八)需要拆迁的,已经办理拆迁手续;

(九)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

(十)已经按规定办理招标手续,确定了施工企业并已签订合同;

(十一)已经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

(十二)已经按规定缴纳前期工程有关税费;

(十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十一条 在建工程因故中止施工六个月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原发证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原发证部门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原发证部门应当核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二条 实行建筑活动当事人资质审查制度。

从事建筑活动的下列企事业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等级,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依法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一)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

(二)建筑企业(包括房屋等土木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大型维修工程,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等企业);

(三)工程建设监理、代理、造价咨询等建筑中介服务机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单位。

第十三条 从事建筑活动的下列人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注册并颁发执业资质证书:

(一)注册建筑师;

(二)注册结构工程师;

(三)注册监理工程师;

(四)注册造价工程师;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注册的其他人员。

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应接受专业培训,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进行资格认定,按规定统一核发相应的岗位证书。

第十四条 从事建筑活动的当事人必须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并接受颁证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合并、分立、解散等,须于变更后三十日内,向颁证部门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十五条 市外、境外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活动,应持相应资质证书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证件,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持营业执照向本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本市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到市外、境外从事建筑活动,由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必需的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规定核发和管理资质证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出借本条例规定的资质证书。

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承包和监理

第十七条 实行建筑工程招标制度。

建筑工程除军事工程和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抢险救灾、保密、特殊专业等工程外,应当采用招标方式发包,不得直接发包。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应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地方公开进行,招标可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发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已经取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查批准通知书或者工程建设监理证;

(三)有满足施工要求的建设资金;

(四)有组织施工的计划文件和施工图;

(五)主要建筑材料和设备来源已经落实;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九条 建筑工程实行招标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依法中标的承包单位。建筑工程实行直接发包的,发包单位应当将建筑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招标依法采取竞投方式,不得压级压价,不得将建筑企业带资承包工程或垫资施工作为招标条件,不得用拖欠工程款的方法转嫁资金缺口。

第二十一条 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第二十二条 建筑企业应当在核定的资质等级和范围内参加投标。不得在投标活动中哄抬或不合理降低标价,不得串通投标,不得以带资承包工程或垫资施工作为投标条件。

第二十三条 建筑企业承包的建设工程,应当自行组织完成。经建设单位许可,建筑企业可以将其承包的除主体工程以外的部分建筑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条件的其他建筑企业分包,但承担分包的其他建筑企业不得再次发包。 除前款规定外,建筑企业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或者主体工程发包给其他建筑企业,也不得将自己承包的建筑工程(劳务除外)交由其他建筑企业以自己的名义组织施工。

第二十四条 建筑企业因出现法定情况,确实不能完成承包的建筑工程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应当依法与建设单位协商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培育建筑业市场,发展与建筑活动相关的监理、代理、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第二十六条 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凡未按照本条例第八条申请批准并取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查批准通知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都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理。

第二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监理合同和有关规定从事监理活动。监理单位不得承包工程,不得经营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

第二十八条 工程咨询单位不得同时接受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对同一工程项目的咨询。

第二十九条 从事各项建筑活动的当事人,都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签订合同并认真履行。

当事人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

第四章 建筑工程造价

第三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物价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市建设工程定额(包括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概算指标和估算指标,材料预算价格、单位估价表,及与其相配套的费用定额和工期定额)和计价规则,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执行。

第三十一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计划、物价等有关部门,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并发布工程造价调整系数,实施动态管理。

第三十二条 建筑工程项目应当执行国家和市的建设工程定额和计价规则,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第三十三条 建筑工程造价由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依据国家和市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建筑工程定额和计价规则在合同中约定。对优质工程实行优价原则。

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市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报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查。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定竣工结算实行限时制。竣工结算资料齐备的大中型工程的结算审定,不得超过三个月,一般小型工程应不超过一个月。

第三十五条 在建筑活动中执行建设工程定额,编审工程预算结算,编审工程标底,确定工作中标价等,应当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审查

第五章 建筑工程质量

第三十六条 建筑工程质量实行企业保证、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用户评价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第三十七条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应当符合建设工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

建设工程质量地方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实行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筑企业都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和质量要求,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和建筑企业,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文件,不得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市有关工程勘察、设计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勘察和设计,并对勘察、设计技术成果负责。不得无证或未经批准越级承担勘察、设计任务,不得转让图签、图章、不得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

第四十一条 建筑企业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和设计文件施工,并遵守国家和市制定的有关技术标准、质量验评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对所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负责。不得无证、越级承包工程,不得采购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以及预拌混凝土等。

第四十二条 建筑构配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第四十三条 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新建、扩建、改建及大型维修的建筑工程,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经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经市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合格。

第四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以及进场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行业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 从事建筑活动管理的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均不得利用职权强迫管理相对人采购指定单位供应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

第六章 建筑安全生产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第四十七条 建筑工程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和大型维修的建筑工程,必须接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督。

第四十八条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贯穿于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第四十九条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制度。建筑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建筑企业应当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第五十条 建筑工程设计应当符合建筑安全规程,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第五十一条 涉及建筑物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饰装修工程及大型维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没有设计方案或设计方案未经批准的,不得擅自施工。

第五十二条 建筑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维护安全,防范危险,预防灾害等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对现场实行封闭管理。

第五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建筑企业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有关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并予以配合。对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及有关设施,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应当按规定采取防止其损坏的相应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建筑工地容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文物、古树名木和环境,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震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维护市容和环境卫生。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到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批准手续:

(一)需要临时占用规划批准范围以外场地的;

(二)可能损坏道路、管线、电力、邮电通信、消防等公共设施及需要占用园林绿地、砍伐树木、迁移古树名木的;

(三)发现地下文物,需要继续进行施工的;

(四)需要临时停水、停电、停气、中断交通的;

(五)需要深开挖、高切坡施工的;

(六)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

(七)可能损毁水文、测绘标志的;

(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办理报批手续的其他情况。

第五十六条 建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建筑企业的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安全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令,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有权获得必要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有权对危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违章指挥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 建筑施工生产发生安全事故,建筑企业应当及时采取减少人身伤亡和事故损失的措施,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处理。

第七章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第五十八条 实行建筑工程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制度。

交付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工程设计和承包合同所规定的内容,达到国家和市规定的竣工条件,工程价款结算清楚。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会同同级计划、规划、市政、土地房屋、环保、消防、邮电、绿化等有关部门共同进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九条 建设单位收到建筑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实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置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第六十条 实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自建筑工程峻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六十一条 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等有关手续。

第六十二条 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五年。

(三)供暖与供冷系统,为二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二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筑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第六十三条 建筑工程在规定的保修期内,维修由建筑企业负责,其费用由责任方承担。因不可抗力造成的质量缺陷,维修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建筑活动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五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或停止交付使用,并可处以一万元至十万元罚款:

(一)未按规定进行工程报建的;

(二)建筑工程未按规定招标的;

(三)未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的;

(四)未按规定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开工审批手续而擅自施工的;

(五)未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的;

(六)涉及建筑物主体或承重结构变动的装饰、装修工程及大型维修工程没有设计方案,或虽有设计方案但未经批准而擅自动工的;

(七)擅自更改设计和改变使用功能的;

(八)建筑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九)在建筑工程招标中违反工程造价规定,压级压价,或者将建筑企业带资承包工程或者垫资施工作为招标条件以及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

(十)未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发包的。

(十二)未按规定时限审定竣工结算的。

第六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和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勘察、设计技术文件,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并可处以五千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一)无证或未经批准越级进行勘察、设计的;

(二)未按国家和市批准的规模和投资限额进行设计的;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借资质证书的,或者转让、出借设计图签、图章的;

(四)勘察、设计技术质量低劣,造成质量事故的,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指定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的。

第六十七条 建筑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施工、停止六个月到十二个月的投标资格、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并可处以一万元至十万元罚款:

(一)无证、未经批准越级承包工程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发包的;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借资质证书的;

(四)在投标活动中哄抬或不合理降低标价,串通投标的;

(五)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未经考核合格上岗的;

(六)违反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或对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未按设计文件施工,违反国家和市制定的有关技术标准、质量验评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造成质量隐患或事故的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采购、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预拌混凝土的;

(九)违反工程造价管理规定编制工程预算、结算的;

(十)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在保修期内因屋顶、墙面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代理及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违反国家和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五千元至五万元罚款:

(一)无证、未经批准越级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建设代理、工程造价咨询的;

(二)在同一工程中同时接受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委托服务的;

(三)从事招标、投标代理服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泄露标底的;

(四)从事承包工程业务和经营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设备的。

第六十九条 境外、市外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到我市从事建筑活动,未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承接建筑工程项目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在我市从事的建筑活动,并可处以五万元至二十万元罚款。

第七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实施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筑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由所在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上一篇: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融合下一篇:优秀大堂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