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2024-06-23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共8篇)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篇1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

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

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和《重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Z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人发?2008?2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重庆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1.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适用本指导意见。

2.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分别纳入岗位设Z管理。

岗位设Z管理中涉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岗位类别设置

3.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岗位设Z的总量应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保持一致。

4.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5.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Z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6.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Z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特点,其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教师岗位指具有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职责和相应教师资格与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学科实验、图书资料、财务会计、电化教育、卫生保健等具有教学辅助工作职责的专业技术岗位。

7.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Z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可实现社会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Z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8.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Z及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详见附件1;《重庆市普通高中岗位设Z及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详见附件2;《重庆市幼儿园岗位设Z及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详见附件3)

9.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在确定岗位总量时,应根据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正式工作人员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实行动态管理。岗位设Z要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的实际需要,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岗位。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教师岗位占学校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其他岗位原则上不超过15%。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幼儿园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8%,其他岗位原则上不超过12%。

三、岗位等级设置

㈠管理岗位等级设Z

10.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管理岗位分为6个等级,即五至十级职员岗位。现行的处级正职或三级职员(正)、处级副职或三级职员(副)、科级正职或四级职员

(正)、科级副职或四级职员(副)、科员或五级职员、办事员或六级职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五至十级职员岗位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详见附件4]。

11.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Z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Z,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12.承担领导职责的职员岗位设Z,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确定;其他承担管理任务的职员岗位设Z,应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

13.未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应由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㈡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Z

14.专业技术岗位共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岗位为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为五至七级;中级岗位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为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为员级岗位)。(附件5:《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附件6:《重庆市普通高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附件7:《重庆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15.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专业技术岗位与相应教师职务序列相对应,教师岗位共划分9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专业技术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八级、九级、十级岗位;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专业技术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

幼儿园教师岗位等级划分,参照普通小学岗位等级设Z的规定执行。

16.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7.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特点,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18.根据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职务

结构比例现状,结合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应与本地普通高中相协调。

19.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如下: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篇2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本课题使用统计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调研对象是根据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类型界定的四类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本调查分析所依据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2004~2008年“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和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调查范围涵盖重庆市40个区县 (自治县、市) 的2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 有效回收问卷197份;抽样选择了3个区县 (自治县、市) 的教委 (教育局) 及其所属9所学校进行深度访谈, 访谈对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或分管干部, 部分学校主管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

(一)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构成情况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构成情况2008年重庆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0860人, 占77.69%;具有专科学历者2955人, 占21.14%, 专科以下学历者164人, 占1.17%。这表明,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不高。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构成情况在2008年的重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结构中, 专任教师中具备正高级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2645人, 占18.92%;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513人, 占39.44%;具备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者4452人, 占31.85%;无专业技术职称者1369人, 占9.79%。总体看,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职称结构, 中、初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年龄构成情况2008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 30岁及以下教师占32.2%, 31~40岁占39.2%, 41~50岁占20.3%, 51~60岁占8.3%。由此可见,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二)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情况

《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将中职教师分为专任教师、行政教辅人员和校外聘请教师三大类, 其中专任教师由文化课、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组成, 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中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情况表1反映了2008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情况, 专任教师17718人, 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的72.7%。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情况为了解决教师紧缺问题,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均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如表2所示, 2008年聘请校外教师3573人, 其中, 成人中等学校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教师总数的63.9%。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情况2008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实习 (实训) 指导教师7822人, “双师型”教师2650人, 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3.88%。表3显示, 其他机构61个校点“双师型”教师比例最大, 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43.15%。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情况由表4可知, 2008年重庆市参与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共计310所, 在校生545262人, 生师比达到31∶1, 远远高于国家教育发展“十一五”计划的16∶1。

(三)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情况

规范管理严格贯彻《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法律参考。制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加强师德建设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试行) 》奖励优秀教师, 推动教师的师德建设, 已有15名中职教师被评为“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8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被评为“重庆市职业院校杰出校长”。

提高学历层次认真执行《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文件精神, 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提高学历层次。

制定能力标准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推进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课程建设, 制定了近五百个能力标准。出版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 并在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推行教师能力标准。

推广信息化管理开发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四)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教师来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中85.12%来源于高校毕业生, 6.24%由企业调入, 8.64%由其他单位调入。其中, 文化课教师大多由高校分配到校任教, 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职教师资班定向培养和文化课教师转行, 从行业和有关部门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的较少。

培训形式目前,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是到普通高校在职进修。利用假期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 派教师到某些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进修, 进行补偿性教育;二是进企业工厂锻炼, 中等职业学校将教师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 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 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三是参加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培训。

培训情况建立了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干部、培训者培训及班主任专项培训, 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纳入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进行管理, 启动了中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编写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新技术培训教材。调查结果显示, 2.87%的教师参加过国家级培训, 16.23%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 26.68%的教师参加过区县级培训, 50%以上的教师仅参加过校本培训, 近五年来共培训4000余人次。

培训基地建设情况目前, 我市已经建立了1个国家级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9个市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48个,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25个, 正在筹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对外交流情况2002到2007年成功开展了中澳 (重庆) 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项目, 20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先后前往澳大利亚考察学习。每年组织能力建设培训600次以上, 培训教师1万余人次。2008年, 成功举办了中国—德国师资项目交流研讨会, 促进了职教师资国际交流与合作。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状况比较

(一) 历史比较

学校数量情况由表5可知, 五年来,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除技工学校外, 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学校数量由2004年的376所减少到2008年的300所, 减少了25.3%。这一趋势与重庆市教委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 (部) 调整至250所以内的要求一致。

学生人数情况图1反映出五年来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情况。除2005年学生人数稍有下降外, 其余年份均为增加。2004年到2008年学生人数增长了43.9%。在各类学校中, 技工学校学生增长最快, 高达107%, 这与技工学校数量的增加是一致的。这说明, 在优胜劣汰的人才市场竞争中, 职业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与重庆市老工业基地和大城市与大农村相结合的城市特点是相适应的。

专任教师数量情况截至2008年,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数由2004年的15522人增加到17718人, 增加了14.1%。教师数增加幅度不大, 与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数量调整政策相一致。

生师比情况2004以来,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学生数量增长幅度。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不平衡增长导致生师比一直不断提高, 到2008年, 在校学生数与教职工总数之比为22∶1, 在校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之比为31∶1, 生师比已远远超过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所规定的16∶1的标准。

(二) 地区比较

我们选取中、东部的湖北、浙江省与重庆市进行中职教师队伍比较, 同时也将重庆市中职教师队伍与全国中职教师队伍平均水平进行对照, 以对重庆中职教师队伍在全国所处水平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育规模比较从表7可知, 重庆市中职学校数量、在校生数以及专业教师数量均低于中东部, 而生师比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学历比较《教师法》规定,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及“双师型”教师比例均低于浙江、湖北省。

职称比较表9显示,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高、中级职称低于全国水平, 其中高级职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个百分点, 中级职称则低1.59个百分点。

问题与建议

统计、调查数据显示重庆市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引起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加强认识, 更新观念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重庆作为西部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无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还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库区移民, 都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要保障中职教育做大、做强, 又好又快地发展, 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为此, 各级主管部门要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工作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 明确责任, 落实任务, 切实加强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制定好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市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中, 要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占有一定的比例, 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 向全社会展现中职教师的风采,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中职教师的良好氛围。

多渠道补充教师队伍, 解决总量不足问题2005年以来, 重庆市中职教育生师比持续上升, 远远高出我国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教师的紧缺造成了教师教学负担过重, 使得合班上课、上大课的情况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 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应达到16∶1计算, 重庆市中职教师的缺口达2万人左右。中职学校必须开辟各种渠道, 引进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一是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招收毕业生, 二是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 实现兼职教师资源共享。

提升教师素质,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 重庆市中职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与中东部比较, 仍存在教师学历达标率低, “双师型”教师偏少, 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 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 高学历、高职务教师比例偏小等问题。这种状况与教育部的要求, 与重庆市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均不相符。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没有一流的教育。重庆市应优化教师队伍, 将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纳入中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 加强对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培养力度, 使教师队伍中的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数比例相对合理,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技师、高级技师至少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比例达到2∶5∶3;注重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累计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专业实践。

完善中职教师培训体系, 加强监督一直以来, 中职教师培训主要依赖高等院校、培训基地和企业, 这些培训虽然收到一定成效, 但受惠教师人数有限, 且针对性不强。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教师应具备与其教学领域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等素质。针对不同类型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 建立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工作导向”培训, 有针对性地对中职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 定点定向培养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 并纳入对中职学校的考核体系中, 同时与教师评职称挂钩。成立教育督导团, 对培训过程督导, 对培训经费进行督查, 对培训质量进行评估。

摘要:本文依据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结果, 分析了重庆市中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 包括教师职务构成、学历构成、年龄构成、生师比、“双师型”教师等情况, 并将现状与全国总体水平及中、东部部分省市中职教师队伍构成状况进行比较,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分析

参考文献

[1]孔令勇.2007重庆教育专题报告[R].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31-38.

[2]2007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浙江省教育厅网, 2008-06-18.

[3]2008年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浙江省等级重点高中督导评估管理系统网站.

[4]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华网, 2009-07-21.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篇3

【关 键 词】重庆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路

一、新时期重庆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现状

当下重庆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依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中央颁布了一系列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优惠政策,将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就当前的现状来说,重庆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中职院校当成进入高等院校的敲门砖;中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普遍单一,陷入了模仿普通高中学校的怪圈,长期以来形成恶性循环;重庆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把解决在校生就业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生进入普通高职的压力。国务院就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问题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做出过两次非常重要的决定。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与此同时,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专门拨资金来设立中职助学金。2009年,中央和省政府拿出2.25亿元,使全部一二年级的学生(29万名)得到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的资助,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能安心学文化、学技术。[1]中职在校生可获国家助学金的覆盖率高达90%以上,随着国家的政策相继出台,重庆市教育部门也推出了对接受中职教育学生的优惠政策。我国教育部、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部、财政部相继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中职学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工商学校、重庆市旅游学校、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榜上有名。本次全国有285所中职学校入选2010年度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2]重庆市的中职教育应不但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素养,并且应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转变,这对推动和发展重庆市的中职教育提供了核心的内容。因此,转变传统中职教育的观念,大力发展与时俱进的中职教育的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二、大力发展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思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消除对职业教育的种种歧视

中职教育在重庆市总体的教育职能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并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也在逐步增强。然而,由于跟不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政策措施,况且媒体的导向力度不足,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教育的理念存在偏见。传统中职教育的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片面地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只是教授初级的职业技能,并不能真正地学习到实用的技术。我们认为:对歧视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偏见必须深刻地转变,不仅要提高上级领导对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关注,还要加强舆论对中职教育宣传力度的导向;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中职教育配套的优惠政策在重庆市必须全面展开,真正地贯彻落实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精神。

(二)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方法

1. 深化理论研究,完善中职教学方法理论体系。在整个重庆市范围以内形成一个稳定的中职教育团队,并且拥有统一且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广范围、深层次地思考和研究,完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体系。为迎合中等职业教育关键的改革,广泛地扩展中职教育教学的研究范围,注重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构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的教学研究体系。

2. 科学分类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职教育教学的方法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教学内容主要以技术的传授为主,学生实用技术的学习是教学的主要核心内容。中职教育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实践在中职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职教育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也有其特殊性,专业技能要求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强、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强,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必须亲自实践所学专业项目的每个过程。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更加灵活多变,使中职教育更加符合受教群体。[3]

3. 转变传统中职教育教学方式,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创造良好环境。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并且应当相互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且课程体系结构应模块化,开拓中职学生的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灵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发挥出接受中职教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行为导向能力,突破传统中职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思想,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地改变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4]

(三)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并行建设

要良好地发展重庆市中职教育,就必须坚持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教育更应把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说教,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中职学校校内学生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积极联系和拓展校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对社会上企业的认识和联系。中职学校的校内实习基地要起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严格把关,使得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技术技能。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的技术技能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基地,只有在企业一线的实践中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技能,为将来真正跨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企业对社会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5]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践行顶岗实习制度,并尽快在整个重庆市中职学校范围内贯彻落实这项制度,要持之以恒。在中职学生的最后一年,要真正落实单位顶岗实习,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6]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提高企业参与中职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其实,接收中职学生实习或顶岗实习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一是相对于企业的正式工作人员来说,实习生的成本要低很多;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普遍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三是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具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并扩充自己的团队。

重庆市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大部分。当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并且其作用在社会中日显重要。重庆市中职教育为建设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强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些年来,重庆市的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对传统中职教育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当今社会解决高技能人才缺口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转变传统观念,开拓进取,推进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出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的国内外专家谈职业教育改革(EB/OL).http://sfb.yrcti.edu.cn/showart.asp,2008-8-4.

[2]http://www.cq.gov.cn/zwgk/zfxx/273830.htm

[3]张云华,江文涛,张丽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

[4]周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6(03).

[5]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6]朱兴德.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篇4

蒋易静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09331208)

【摘要:近几年,全球刮起了金融风暴。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有两个影响较小国家——中国与德国。他们的经济发展让人羡慕,可是经济背后的职业教育,两国却相去甚远。本论文中,将主要讨论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和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全文的论述,进行比较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中国 德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国也自加入WTO以后,贸易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自此,各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所以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产生。

一、职业教育概论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他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

二、职业教育现状

(一)中国职业教育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

3、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5、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

6、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

7、教学方式陈旧;

8、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

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差别仍然不明显,除了比普通学校多配备了一些实验实习的设施之外,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国内来看,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大潮流也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着。往往毕业考试的优异成绩,就基本上承认了某一个人已经是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实习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与毕业考试比起来微不足道。而至于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否能熟练的操纵先进的工业设备,校方完全留给了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企业以后,不能马上地形成生产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①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80~90%)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占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是一套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是教育真正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一段实践的适应,满足了产业部门的需求。也可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另“一元”。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在企业获得一个培训岗位的同时,在职业学校取得一个理论学习资格。

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上,经济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代表着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特定质量的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目前,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地球。虽然中国有政府的支持,避免了像欧洲一些国家的破产危机。但是,金融隐患仍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09年6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指出:“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越来越联系紧密。

在中国,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经济发展中心。在这些地方,又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中

小企业来说,科研人员是大脑,而技术人员则是整个企业的脊髓。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优秀技术人员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职业教育密切配合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状况及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取舍各种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有技能的人的最有是一切最有中最为重要的最有,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仍存在大的缺口,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对我国经济起飞、大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我国的工业升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搭起了学校与工业界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我国与海外人才的桥梁,海外学人回来,凡与它研究项目有关的,都清工业

研究所取联系,判断最适宜他们专长的工作加以介绍;

第三,引进技术后转移到民间。

随着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法相发展,台湾产业结构也不断加以调整,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已经3年多了,但仍然侵蚀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而欧洲债务危机也让全球经济再次低迷。随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破产,使得欧洲的上空笼罩着灰蒙蒙的阴霾。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德国的经济基本保持完好,甚至在2011年就业人口增加,财政赤字下降。联邦统计局的报告称,德国经济去年有两大亮点:一是失业率降至5.7%,为1991年来的最低点,就业人口达到4150万,为历史最高点;二是去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这一比重为4.3%,按照欧盟稳定条约的规定,新借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样的成绩绝离不了德国健全的职业教育制度。正因为,职业院校将大批量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给各个企业,才让企业有良好的运营。

即使如此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农业和林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进一步萎缩,总共减少的劳动岗位绝对数为160万。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专业工人的数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双元制”的制度等等方面都将发生一场改革风暴。职业教育只有跟上社会经济的脚步,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四、探讨两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千禧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GDP成较快增长,同比也较快。中国经济俨然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现在中国经济渐渐影响着全球的大环境。而德国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然而中德两国经济大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却有天壤之别。德国以“双元制”为主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全球职业教育体系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双元制”也有百年的历史了,而在“双

元制”制度下受教育的优秀的技术人员都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则是一个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晚的国家。其体系也不太完备,制度也有相当的欠缺。在中国,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反之,普通教育则是全民教育的中心点,这个可以从每年的高考可以看出中国是何等的重视普通教育。对于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则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所谓的“坏学生”也渐渐的不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除此以外,中国的职业教育还缺少实践。在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区别不大。最为职业教育的“动手”特色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在经济上,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可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德两国的距离可以用“鸿沟”来形容了。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慢慢完善,可是离德国的职业体系相差甚远。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德国职业教育也在经历着改革。但是,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可以跟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步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经济实际的发展和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与就业相互衔接;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和“双师型”②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

展。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他是人才储备的摇篮。拥有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出其中的差距,可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两者的关系将越发密切。而最为职业教育的新型国家——我国,应当谦虚向先进的德国学习其优秀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借鉴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应汲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的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注释】

①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P102

②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科学出版社.P348

参考文献:

高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中等职业学校三生教育 篇5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二、教学组织与安排

三、主要教学建议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主题名称:共20 个主题,基本体现了“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各个主题提炼出顺口的一句话,一个基本理念。“同在一个家园,生命同等重要。”(和绿树白鸥共享蓝天)“一颗感恩的心,能够无限温暖他人”(感恩)“改变态度也会改变生命”(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快乐与你分享,我更快乐;困难与你分担,我更有力量”(和谐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理财即是生活,也是学问”(学会理财)“宽容别人,成就自己”(宽容的美)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阅读思考:每个主题开篇一段简短的引语后,展示1-2 个小故事(或者案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人主题内容。“让他三尺又何妨”――(宽容的美)“案例一:抗震救灾中互联网的作用”“案例二:利用虚假电子商务网站实施诈骗、盗窃案”――(网络生活)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基本知识:陈述2-3 个知识点,主要是一些理念性、基础性、知识性、结论性、规律性的内容。青春期身体发育的主要表现青春期保健受孕――成长的青春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基本知识:陈述2-3 个知识点,主要是一些理念性、基础性、知识性、结论性、规律性的内容。人生规划的内容职校学生如何进行人生规划――人生规划什么是个人理财个人理财的途径和方法投资风险――学会理财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基本知识:陈述2-3 个知识点,主要是一些理念性、基础性、知识性、结论性、规律性的内容。责任的意义角色不同则责任不同多重角色,多种责任――角色与责任诚实是立身之本诚信是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无形资产――诚信为本

一、教材内容与编写特点

(一)教材编写体例与意图实践活动:设计具体活动或者提出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体验。讨论游戏调查、研究故事模拟表演体验(“盲人走路”,“扔掉土豆”)故事会、主题班会„„视野拓展:通过故事、案例,提供与主题有联系的拓展知识,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或不同观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主题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狼群效应”渡渡鸟与大颅榄树――和绿树白鸥共享蓝天视野拓展:通过故事、案例,提供与主题有联系的拓展知识,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或不同观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主题内涵。关爱紫吉怀孕初期的表现男性生理保健――成长的青春苏东坡与佛印斗嘴让我来支一招简易心理平衡――健康人生从心开始视野拓展:通过故事、案例,提供与主题有联系的拓展知识,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或不同观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主题内涵。运动可能导致意外伤害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一起荒唐的“决斗”事件公交车失火自救――预防意外伤害视野拓展:通过故事、案例,提供与主题有联系的拓展知识,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或不同观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主题内涵。学会宽容(的方法)故事“宽容的水”――宽容的美正确使用交往的“空间距离”集思广益――拒绝对方性要求的方法面面观异性效应――健康的异性交往学习收获与展示:由学生写出自己主要收获,要求与人分享交流,得到他人的评价。这部分内容设也是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我的主要收获分享人评语学生成长记录:这部分单列,有表格和小知识组成,主要帮助学生记录成长过程内容,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测评和全面发展。

(二)教材主要内容与分析教材内容分为生命、生存、生活和学生成长记录四部分,共有20 个主题,15 份记录表和相关小知识。生命部分包含6个主题,分别是绿树白鸥共享蓝天;成长的青春;健康人生,从心开始;感知生命价值;感恩;对待生命的态度。这个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树立生态的、平等的生命观;尊重生命,健康心态,提升生命质量;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存部分包含6个主题,分别是:人生规划;和谐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节能减排我在行动;学会理财;正视传染病;预防意外伤害。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节能减排保护生存环境,正视疾病和灾害,把握生存规律,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生活部分包含8个主题,分别是角色与责任;诚信为本;宽容的美;健康的异性交往;奋斗生活;网络生活;追求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这部分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与责任,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实践生活过程,养成良好生活品质,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的幸福生活。学生成长记录部分有15 份记录表和相关小知识,每个表后是一个小知识,补充相关内容的学习与了解。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痕迹,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帮助老师和家长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和评价学生。

(三)教材主要特点 1.教材内容丰富,包含思想品质、职业素质、生活知识、传统文化、科学教育等。2 .编写体例新颖,通俗易懂。教材以故事、案例为主呈现内容,以活动为主学习体验。3 .体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和互动。4.以思想理念为主线,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思想,科学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5 .体现多层次性和开放性。既有个人层面,也有国际、国家和民族层面的内容。观点有主导观点,也呈现其他观点,并引导学生探寻新观点。6 .对指导教师更有挑战性和激励性。本教材的教学指导是一种团队的、开放的、体验式和探究性的教学指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很大的教学自主权。

(一)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学校要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整体安排,要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安排教学计划,配备和培训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进行考核评价等。建议一学年完成教学内容,每个主题2学时课堂教学,可集中,也可分散实施,要安排课外学习和活动时间,时间不限。

(二)教学组织形式建议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班、团、队活动和专题讲座、小组学习、个人自学等结合的有效形式,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有条件的学校由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进行专题教学,以及由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协同开展教学。

(三)教学基本过程教学实施要体现规范性、有效性、创新性和自主性,教师团队要发挥集体智慧,整合多种资源,积极探索出有效的实施模式。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设计与实施。1 .分析教材:明确基本思想、理念、目标。2 .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过程和教学方法。3 .活动体验:设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和体验。4 .教学拓展:以有效方式对教材中知识和思想进行深入拓展。5 .综合测评:采用发展性、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综合评价。

(四)课程管理与评价 学校要重视对“三生教育”的课程管理和评价,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将“三生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注重方案设计、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价,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要采取一定形式对课程实施、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五)教师培训 1.领导要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开课前,要对所有指导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教材培训。2 .培训要重视实效。以案例为主,参与式方式组织,注意整合部门和教师的经验和方法。3 .培训要与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培训,要有中期的交流与培训。4 .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这是全新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5 .加强交流,信息共享,成果共建。

三、教学建议

(一)教育目的1 .使学生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2 .使学生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3 .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4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教学建议

(二)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一和绿树白鸥共享蓝天:了解广义生命的内涵,树立大生命观;认识人与自然、物种与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参与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社会活动,形成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自觉行为。

三、教学建议

(二)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二成长的青春:了解青春期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掌握必需的保健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学会基本保健方法与技巧;参与交流与讨论,了解并能解决青春期的常见烦恼问题,帮助学生健康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教学建议

(二)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三健康人生,从心开始:让学生认识情绪对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增加调适心理的意识;建立健全心理自助、积极求助意识;体验被赞美的感觉,学会赞美他人,认识心境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心境美丽了,看到的事物自然美丽;参与心理调试实践,掌握一些简易调节心理的方法和小常识。

三、教学建议

(二)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四感知生命价值:理解生命价值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的不同价值形式与体现,深入领会生命价值应该如何体现;参与生命调查活动,在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去认识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实践活动:生命存在研究活动视野拓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生命奇迹世界万物都有生命案例分析:“一个人的奔跑”

三、教学建议

(二)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五感恩:理解社会生活中“感恩”的意义,分析感恩实例,体会感恩人生;认识“感恩”对和谐社会的作用,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生活,参与感恩行动。故事:手术费=一杯牛奶知识:学会感恩;感恩与和谐的关系活动:故事模拟表演拓展:爱不能麻痹;感恩的回报;受助女孩的爱心接力。

三、教学建议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篇6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勤工助学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制度。具体资助内容如下:

1.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与省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按在校生的15%确定。为切实减轻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精神,我省大别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资助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

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申请程序: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按学期申请评定,按月发放。学校应将《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和《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随同入学申请书一并寄发给录取的新生,新生和二年级学生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相关证明材料。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需提供家庭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等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申请提交后,学校应根据《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受理学生的申请,组织班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学生资助领导小组进行三级评审认定,三级评审认定通过后,并在校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申请人方可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

发放形式:国家助学金通过中职学生资助卡发放给受助学生,学校或资助管理中心为每位受助学生办理“中职资助专用卡”,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到发卡银行网点柜台激活资助卡后方可使用。任何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

中职资助卡的使用:凡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待遇的学生均可使用中职资助卡。中职资助卡是借记卡,不能透支使用,办理时免收开卡手续(工本)费,自开卡之日起三年内享受免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的优惠。资助卡的使用原则是“一人一卡、集中申领、本人激活”。“一人一卡”即每位受助学生只能办理一张资助卡,学校要对学生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严禁重复办理,严禁为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申办资助卡;“集中申领”即学校收集整理受助学生的基本信息、身份证复印件和审核同意材料,向发卡银行提出申请,由发卡银行统一办理后负责分发给学生,学校应在三个月内将受助学生签字的卡片领用清单交发卡行和留档备查,资助卡遗失或损坏需要补办时,必须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去发卡银行网点办理挂失或补换卡手续,严禁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集中保管资助卡,严禁学校及学校工作人员提取资助卡内的资金;“本人激活”即资助卡必须由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和学生证到发卡银行网点柜台激活后方可使用,严禁发卡银行违规批量激活资助卡。

2.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其中,涉农专业为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规定的农林牧渔类所有32个专业,以及轻纺食品类的粮油饲料加工技术、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专业和医药卫生类的农村医学等3个专业。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

资助范围: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高等院校附属中专部、中等职业学校等。

资助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3.校内学生资助制度。中职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不少于5%,用于勤工助学、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4.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5.其他资助。

①顶岗实习。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②其他措施。各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或捐赠资金等,设立的资助项目;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 篇7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模式

当前, 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就是那棵树, 那朵云, 那个灵魂。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 他们不仅要教书育人, 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个灵魂, 正是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实践, 使我们看到了心灵的浇灌、培育与成果。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

要促进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要对目前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有所了解。我校多年来一直推行“专兼职”班主任队伍管理模式。本次课题研究对我校所有39位班主任进行了调研, 其中男教师6人, 女教师33人。研究生学历5人, 本科生31人, 专科及以下学历3人。工龄10年以上16人, 5年-10年6人, 5年以下17人。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 共发放问卷39份, 收回39份。根据研究需要, 我们对班主任职业能力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数据真实有效, 有可参考意义和价值。在分析中, 发现班主任在专业化成长中面临以下问题。

1.1班主任职业倦怠, 缺乏主动创新, 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根据调研数据, 发现存在职业倦怠的有51%;偶尔职业倦怠的有41%;无职业倦怠的占8%。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负担重、风险高、待遇低, 工作的危机感和倦怠心理日益加重。有些教师担任班主任不是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喜欢和热爱, 而是为了职称晋级或经济目的, 对班主任工作没有热情。这些严重影响着班主任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积极性。造成班主任工作大多以传达上级指令为任务, 积极探索、主动创新不够。而德育教育是一项管理人的工作, 恰恰需要情感去沟通和交流, 需要教师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因此,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视, 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需得到加强, 职业倦怠现状亟须得到改善。

1.2班主任专业胜任力欠缺, 缺乏理论指导和方法技巧

班主任的专业胜任力是指能履行各项职责, 掌握德育工作的理论知识, 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中职学校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中有许多困惑和烦恼, 在工作中欠缺教育理论支撑, 教育通常都是按照惯例进行, 方法比较简单、形式比较单一。如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遇到问题时单凭感觉去处理和解决, 而部分老师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拒学生于千里之外, 对待学生以生硬、粗暴的方式实行“盯”、“管”、“压”三项政策。对学生没有发自内心的爱, 则无法抵达学生的心坎, 师生之间不能产生共鸣, 是一种机械式的、无情感的管理, 收效甚微。

1.3岗位培训模式单一, 专业知识欠缺, 职业意识较差

中职班主任职前培训与职中培训的机会少, 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班主任要有足够的时间“充电”和业务提高, 但是日常大量的各类工作造成班主任每天疲于应付, 几乎没有学习、研究、反思的时间, 面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 他们感到困惑、迷茫、束手无策, 体现了专业能力的不足。而常规性开会式的培训只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布置, 对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和管理方法改进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2我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模式

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 我们一直在探索, 并寻找最佳切入点。通过尝试、回顾、反思,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实效性是其灵魂。我们以班主任的成长路径作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构建了“目标引领, 任务驱动, 多层面促三阶段成长”培训模式。模式图见图1。

该模式包含三层意思, 其内涵为:一是明确培训目标。我们以构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为总目标,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和培训内容均围绕专业化发展为总目标实施。二是为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重点分析班主任工作中应完成的典型工作和职业能力, 并以此为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任务进行驱动。三是通过通识能力培训、专业教育技能培训、育人成果与经验推广等多种层面对班主任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培训, 实现由合格班主任到骨干班主任, 再到卓越班主任的成长蜕变。

3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内容

实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要有具体体系。教育部于2006年12月曾颁布旨在提高全国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培训计划》, 规范了班主任培训制度:今后凡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 在岗前或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要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业培训。结合中职学校实际, 各校要制定班主任培训规划, 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 努力做到系列化、层次化、校本化, 从整体上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内容包含班主任工作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要对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教育, 发展他们“爱生敬业、乐于奉献”的专业精神;还要对班主任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教、依法施教的水平;还特别是要加强对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缓解工作压力, 以积极的心态教育学生。专业理论指对班主任进行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是使他们学习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他们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和班级管理水平。

经调研发现, 许多学校班主任上岗前没有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 上岗后也没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与考核标准。因此, 现有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 能力各异, 培训内容的选择即要有普识性, 又要切合本校班主任实际工作的需要。我校在班主任培训中,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3.1第一阶段:培养新手班主任

针对新班主任, 初为人师, 尽管他们在大学里学了不少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 但缺乏班主任专业知识, 缺乏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 缺乏对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本阶段的培训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基础, 以掌握班级管理规范和基本工作技能为目的, 使他们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岗位, 初步具备班级管理能力, 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1) 培训内容。

(1) 职业道德。师风建设, 师德修养培训, 增强班主任爱岗敬业精神。

(2)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 提升班主任理论素养。

(3) 班级常规管理。

1班主任工作职责与任务。

2如何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3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规范管理, 包括班规的制订, 班级督察机制的建立等。

4班级学生请假制度规范、安全制度落实、上报制度完善。

5班主任与学生、科任老师、家长沟通技巧等。

(4) 政策法规学习。班主任工作中的法律风险规避与班主任权益保护。

2) 培训形式。

一是通过会议、讲座等有意识地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 包括日常班级管理培训、突发事务应急处理培训、学生专业调研培训、沟通技巧培训、职业指导培训、心理辅导与团体活动培训等。

二是以开展经验交流、组织沙龙论坛等形式, 引导班主任自我学习与探讨交流相结合, 进行班主任群体的内部交流形式展开。

三是选派校级骨干班主任带教, 形成师徒结对形式, 发挥学校骨干班主任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形成梯队建设网络, 对新班主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指导, 使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中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

3.2第二阶段:培养骨干班主任

随着班主任的成长, 他们对班级管理已运筹帷幄。但是, 随着他们担任班主任年限的增加, 可能逐渐出现职业倦怠, 或遇到了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的瓶颈。在此阶段, 重点要加强班主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教育技能提升, 实践育人效果的提升等方面。

1) 培训内容。

(1) 专业教育技能。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咨询及青春期教育技能。

(2) 班级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与敢管会管的班级日常管理技巧与策略。

(3) 问题学生教育。如何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结合案例生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个案教育分析等。

(4) 提升主题班会魅力。优质德育课、主题班会教研活动, 包括主题班会的创意设计与活动。

(5) 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风和特色班级文化构建等。

(6) 自我能力提升。优秀班主任成功育人经验及工作艺术分享。

2) 培训形式。

对于有一定班主任管理经历, 已形成一些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素养的合格班主任队伍, 以读书研究为成长途径, 提升班级管理智慧为培训内容, 主要是以学会科学建设班集体为标志的经验性培训, 采取“自我研读—集中辅导—体验参与—经验交流”的培训形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是要求班主任读好三本书:《中外学校教育经典案例评析100篇》 (魏巍著) ,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郑学志著) , 并撰写读后感。

二是开展教育技能展示活动。如“教学如歌唱, 教师如歌者”教研活动, 开展了“讲一个我与学生的生动故事”典型案例交流会等。还通过开展班主任说课展示, 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教育案例展示活动等为班主任提供技能展示平台。

三是聘请专家做辅导、开展专业讲座等, 定期进行集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 把讲学与学员研讨交流和读书沙龙及现场观摩活动交叉进行等方式, 促进班主任更进一步的专业发展, 让他们不断充电, 不断有新收获, 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反映, 培训使他们耳目一新, 收获较多。通过培训, 一批批班主任在合格的基础上迅速成长, 掌握了娴熟的班级管理技术,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形成了充满智慧的各种教育个案, 他们正朝着骨干班主任的方向发展。

3.3第三阶段:培养卓越班主任

成为卓越班主任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实践反思, 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经验, 形成自己的班级教育风格, 并能实施经验推广。卓越班主任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培训重点要放在班级管理理念和思路的创新, 科研水平的提升, 经验成果的提炼方面。要注意搭建平台, 外化他们的知识经验, 形成德育优质资源, 进行推广, 促进班主任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共同发展。

1) 培训内容。

(1) 理念提升。班级管理理念和思路的创新, 能形成独特的班级管理思路。

(2) 撰写教育案例。整理教育随笔, 教育案例收集, 提升理论水平, 形成经验文章。

(3) 科研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4) 成立名师工作室。搭建平台, 通过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 进行经验推广, 塑造名师。

2) 培训形式。

培养和发展卓越班主任研究能力, 首先是鼓励班主任加强学历提升, 自学等, 帮助班主任寻找工作中的规律, 加以总结和提炼, 使之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特色。

其次是帮助班主任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 以教育理论为依托, 最后得出比较一致适应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行为规范、感恩教育、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厌学问题、激励教育等, 班主任用自身的言行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等方面给予影响和示范, 通过学生的变化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 发现问题, 及时教育, 及时纠偏, 使学生正确处理身边的人与事之间的关系。把这些好的经验和点滴写成教育随笔, 或者是教育案例, 形成资源, 用于推广交流。

然后是指导班主任开展小课题研究, 带着自己的困惑或问题进行研究, 寻找理论的支撑, 帮助他们确定各自感兴趣的专题, 撰写研究小论文, 引导班主任把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去, 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实践, 更科学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最后, 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师。搭建平台, 成立名师工作室, 可组织班主任沙龙, 大家在教育沙龙中针对班级管理中有代表性的个案, 进行综合分析, 教师通过获取理论——运用方法——付诸实践——交流提升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 即可让名师的风采得以体现, 也可让发挥名师型班主任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4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评估

班主任专业成长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评估不仅是对班主任专业成长培养的鉴定和总结, 而是通过评估, 关注班主任自身职业发展与体验的改进和激励的过程, 更是通过评估, 找准职业教育班主任专业化培养的关键, 及时将经验进行推广, 培养大量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班主任专业成长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指标:一是班主任是否具备班主任职所必需的专业素养;二是班主任专业化培养过程是否完整, 资料是否健全;三是班主任培养是否围绕学样德育工作展开, 并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亮点;四是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 是否培养了大量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

学校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将这些指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可测评的指标并合理分配权重。改革评价体系是保障班主任树立良好培训意识的根本保证。学校管理者应从改革评价制度出发, 提高班主任培训活动的实效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静.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的探索与研究.

[2]杨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3]王建杰.班主任的专业化必要性与实现策略探究.高等涵授学报, 2012 (12) .

[4]陈静.职业学校班主任发展的路径探究.职业教育, 2120 (16) .

[5]孙丕珍.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2013.

中等职业教育之我见 篇8

1.专业师资缺乏,优秀人才难以引进

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往往缺乏专业教师,难以及时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职业中学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要能动口,也要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由于职业中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大专院校新分配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来的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他们脱不出普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教师缺乏专业技能,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现行的用人体制又制约着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优秀人才的待遇难以解决。

2.教学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中学的教学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问题主要有二:

一是教学思想过激,存在错误的学生观和质量观。许多教师认为职高的学生基础太差,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从而对教学失去信心,哀声叹气,认为“学生不可教”。有些领导也认为教学工作难抓,抓来抓去难以见成效,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摆在次要的地位。不注重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意干扰或冲击教学秩序,随意停课,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进行其他活动。

二是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更新太慢,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各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教学性、可读性,也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主管部门选择一家或几家教材出版发行,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

3.职业教育缺乏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适应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是决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于普高,升学考试这一评价标准就是目前最有效最权威的评价标准,也是较有操作性的一种评价机制,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又缺乏共识,没有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实事求是地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要按照现实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进行的,否则做得最好也是劳而无功。如果我们不从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这个标准去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中等职业中学办学的思考

如何使职高教育走出低效综合症的困境呢?

1.采用灵活的办学体制

首先,政府部门要增强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的用人体制,允许职业中学引进非师范院校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和企事业优秀人才,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其次,实行校校联合办学。这种体制既有利于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师资、技术、信息等优势。

第三,实行校企一体化的体制,使企业学校既有教育功能又有经济功能,并使两个功能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大目标下,结合与统一起来。

第四,职业中学自己兴办学习企业。这种企业可以接纳职高高年级学生参加专业实习。

2.依据市场需求重新确立新时期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

职业中学要生存和发展,一要满足教育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二要满足就业人才市场地需要;三要兼顾“升学”即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学生。就教育消费者市场而言,职业中学所设专业一定要面向市场,根据当地经济特色、产业结构、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编制教学计划。在培养目标上,也应设置不同的层次,照顾不同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就“升学”而言,过去职业教育过多强调为农服务,多培养一些合格的劳动者,现在要将狭隘的职业培训扩大到对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上来思考。既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又要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3.健全教育功能,职业中学的课程结构必须走“厚基础”、“宽口经”、“活模块”培养之路

目前,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往往片面强调专业的针对性,专业划分过细,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降低。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力求全面,整体,多样,突出“厚基础、宽口经”。为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技能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为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在“活模块”阶段,课程设置则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由于模块教学能把单一的,目标明确的技能训练单元,通过有目的的灵活组合,实现一种职业多个岗位的复合型训练,学生在职业范围内能够多掌握几个模块,他们就具有了更多的岗位技能。这种“活模块”的培养,给毕业生在岗位选择和职业转换上留有较宽的余地。

4.实行厂校挂钩

职业高中可以与社会相关企业合作,在自己联系的企业中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与有关企业(宾馆、饭店、美容院、服装厂、电器维修厂)合作,把企业当作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场所。职高所设专业,其学制一般是三年,按教学计划规定,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相关企业去实习,实习前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实习合同,合同要规范双方的责任,学生实习期间,主要接受企业管理,学校派专人定期到各企业去巡视学生实习状况。通过两年的“厚基础”、“宽口经”,再加上一年的“活模块”,职业中学的毕业生一定能够适应企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国家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民群众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事业不但不会衰弱,而且会伴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2]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20—24.

[3]李名梁.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述评[J].职教通讯,2010.(10).

[4]沈汉达.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5]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6]增強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上一篇:山东专升本经济法总结下一篇: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