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通用8篇)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篇1
学前教育学作业1(第一、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前公共教育教育思想诞生的标志是(A)
A.《理想国》
B.《政治论》
C.《大教学论》
D.《世界图解》
2、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是(C)
A.《理想国》
B.《政治论》
C.《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
A.《大教学论》
B.《世界图解》
C.《理想国》
D.《林哈德与葛笃德》 4、1923年,(C)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A.蔡元培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5、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其创建者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
B.劳工幼稚园
陶行知 C.香山慈幼院
张雪门
D.江西实验幼师
陈鹤琴
6、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C)。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7、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自然环保的功能
8、下面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9、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和家庭功能
10、下列关于教育效益、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关系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D)。A.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功能
B.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 C.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
D.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效益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最近发展区
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3、学前教育效益
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吸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
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
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
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5、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
6、为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
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你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哪些学前教育方面的问题,你希望学习哪些学前教育知识或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
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正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的产生率=中学学习本期毕业人数/学期教育投资总额;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的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期增加数。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的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期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 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答: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了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表现在两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新阶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学前教育学工作者开始逐渐摆脱以往那种以生物学观点解释学前教育的现象,强调儿童的本能或遗传的作用和儿童自发的发展的局限,开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学科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动力的研究,对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研究,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研究都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 历史上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关系着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请从学前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答: 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学前教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学前教育功能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决定的,是客观存在于学前教育之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前教育功能分类。从承受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区分出学前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层次来分,可以区分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作用的方向上来分,可以区分出学前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来分,可以区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虽然存在多种学前教育功能的分类方法,但是都涉及学前教育对个体及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与影响,这两种功能是学前教育的根本功能。
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在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学前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因此,作为人生早期阶段的教育,应努力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有益的早期经验,为儿童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递功能,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以及家庭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说,学前教育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两个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学前儿童的培养来实现。
学前教育学作业2(第三——第五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
A.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将来的智力发展优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 B.学前儿童情绪表现为易激动型、易感性和易表现性 C.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
2、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是哪一种教养方式的结果?(C)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3、教师作为儿童学习范例的榜样均具有某些特征。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榜样所具有的特征?(D)
A.教师的威望
B.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C.类似性
D.教师具有缄默、深思的性格
4、指导幼儿园开展工作的纲领性目标是(A)
A.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B.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C.短期目标
D.活动目标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内容?(D)A.保育
B.教育
C.为方便家长服务
D.盈利
6、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7、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把教学活动分为(A)。A.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B.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
C.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D.表现性教学和体验性教学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2、范例
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3、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
体验性教学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它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
表现性教学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类型,以学前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活动为重点,目的是让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参与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各种能力。
4、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5、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进行构造和建筑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家庭教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子女性格分别有什么影响? 答: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溺爱、专制、民主和放任。
民主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专制型的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但他们在学校中可能会有较好表现,比较听话、守纪律。
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则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放任型的家长对孩子不很关心,对于孩子,他们一般只是提供食宿和衣物等物质,而不会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2、幼儿园工作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
3、保教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3、学前儿童智育活动中应该如何处理智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知识和智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技能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必备的条件。知识的贫乏不利于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高低决定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
4、学前儿童德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幼儿园生活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1、主动性原则;
2、渗透性原则;
3、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
4、教养结合原则;
5、实践性原则。
6、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1、思想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启发性原则;
7、趣味性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论述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理解。
答: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儿童体育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过敏体质;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学前儿童智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学前儿童智育是儿童发展尤其是心智发展的需求;学前儿童智育是实施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学前期道德品质教育也都离不开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的四个基本因素:知、情、意、行。研究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进一步研究这些心理因素的特点和形成。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第二阶段,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第三阶段,有意识地感受美、表现美。学前儿童美感表现有下列特点: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化的需要;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
2、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答: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对幼儿实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手段来实现的。因此,在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中,很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2分)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再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佳琦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诗雨剪得慢,但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佳蕾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请从学前教育的园长角度对材料中的教师的行为和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
在此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
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
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学前教育作业3(第六~第七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A)。A.幼儿园
B.儿童
C.家庭
D.教师
2、一个儿童即使在家里表现得很“霸道”,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他为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也不得不学会和别的儿童共同分享玩具、食物以及教师的关注。这体现出了幼儿园环境的(A)作用。
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
3、幼儿园环境能够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这体现的是幼儿园环境的(D)作用。A.制约
B.启迪
C.激励
D.调节
4、学前儿童对于植物和小动物常常会有很强烈的兴趣,但如果只饲养一种小动物,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感到厌倦乏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环境对学前儿童来说必须是(C)。A.熟悉的B.舒适的 C.富有新意的 D.贴近自然的
5、学前儿童对于自身的言行缺乏评价能力,习惯于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所设计的幼儿园环境应该是(D)。
A.富有新意的B.贴近自然的 C.满足活动需要的 D.具有鼓励作用的
6、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这说明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A)特征。
A.隐蔽性
B.可控性
C.教育性
D.复杂性
7、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8、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属于活动室空间设计的哪种形式?(A)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9、观察能力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一种(B)。A.直觉能力
B.认识能力
C.随机能力
D.自然能力
10、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A.一般项目 课前计划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 过程描述
课前计划 课后反思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环境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所提出的,指的是一切影响一个人现实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现实作用于一个人的刺激或信息及其系统和一个人自己的心理状态、意识倾向。
2、同伴互助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教历研究
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
反思日剧可以是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也可以是对教育现象的所见所闻、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想、对教育某个方面的所感所悟;还可以“讲述”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解决教育问题等。包括自传叙事、教学叙事、生活叙事。
5、案例教学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什么样的幼儿园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答:
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力;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的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管理;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2、什么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
答:
1、教师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
2、教师能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
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
4、教师能对学前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
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
6、教师能为学前儿童提供发挥其创造力的机会;
7、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能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8、幼儿园能对游戏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整合;
9、教师能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10、教师能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
3、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4、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
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沟通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
1、提高语言素养。(1)注意自身语言表现的规范性;(2)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3)质疑适度的语言修饰。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1)沟通是双向的,开放自己,才能更好地接近他人;(2)沟通是平等的,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3)沟通是双向性和互助性的。
3、多参加集体活动。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答:(1)为幼儿创设安全、卫生、减少干扰的环境;(2)将教育目标蕴含在区域活动的材料中;(3)提供足够的、丰富的、有层次性的材料;
(4)创设开放、多元化的无班界活动区,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
2、举例说明幼儿园教师具有哪些角色。
答: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2)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1)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2)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3)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这种说法?
答: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也就是说,创设环境是幼儿的需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而这一环节需要我们老师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成品和半成品,鼓励孩子积极投入环境创设之中,大胆的想象与创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创设环境,并学会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需要。
(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
(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
(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学前教育学作业4(第八~第九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A)。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D.儿童智力发展的需要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
A.小学化
B.突击性
C.单项性
D.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B)。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A.家长会
B.家长咨询
C.父母育儿橱窗
D.家长开放日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A.1~2岁
B.1~4岁
C.2~3岁
D.0~3岁
6、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在学前阶段,家庭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而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优势。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先导性和准备;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是协调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学前儿童的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和家庭中其他长者的精心培育,从而使各方面的教育影响步调一致、前后贯通。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幼儿园与家庭连续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幼儿园与家庭联系方式方法有个别连续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书面联系等;集体方式则包括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室或父母育儿橱窗、家长座谈会,以及网站与短信等。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
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
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
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答: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
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不但重视智力因素,也重视非智力因素;
2、入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符合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把幼儿园和小学等同起来,不把学前班小学化,变成所谓的“半年级”,继续突出游戏和户外活动的教育形式,逐步增加学习的要求;
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这是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关键。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答:
一、社会要求的提高。幼儿园是启蒙教育,保教并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但没有严格的约束力、规范性,儿童在游戏中便能学到知识,不觉得有压力,也没有评分标准。而小学是义务教育,以上课为主要形式,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儿童必须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感兴趣的,还要学习自己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内容。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度,为了督促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成绩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这些都必然会引起儿童情绪上的恐惧、紧张,而使儿童感到压力。
二、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各项活动动静交替,每天上课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午睡两个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午睡也得不到保证。
三、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散步、观察、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儿童的冷暖、饮食、入厕、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师生之间往往形成亲密融洽的心理氛围。在小学里,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材进度、批改作业以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讯。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是在课堂上,在集体中,班干部和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学生与教师接触较多,师生个别接触机会减少。多数教师态度严肃、要求严格,这些都和幼儿教师有显著不同,增加了儿童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感到压抑和生疏。
四、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布置得美观生动,桌椅可移动,不少幼儿园还有自然角、图书角、玩具柜及活动区角,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用。而一年级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五、教学内容加深,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减少。幼儿园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学习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粗浅知识技能,不强调系统性,教师常用直观教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勤奋的学习,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为切实解决好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环境。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怎样坚持非小学化的原则。
答: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要杜绝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粗暴干涉,有效阻止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幼儿教师最关键的是要有专业素质,而不是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
在幼儿园,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教,包括如何上厕所也要教,这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教育应该淡化语文、数学、英语等具体学科,注重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幼儿教师要注重技能,如带领孩子开展活动的能力,同时不要忽视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修养。幼儿教师要能够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解决每个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难题。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8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老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计算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把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篇2
初识香港
香港是个特别的城市。因为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 与内地的教育也存在一些差异。为了能够顺利地在港交流, 教育部、中联办、香港教育局和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了不同内容的培训, 包括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 并让我们学习简单的粤语以便尽快地适应香港的生活。
一次在香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学习, 中心为我们提供了矿泉水, 每个瓶盖上都写着数字。这是学号吗?随手拿起一瓶喝, 在放下的时候我就明白了瓶盖上数字的意义。回想我们以往参加学习或会议, 由于人多, 矿泉水又是一模一样的, 喝过的水很容易就会混在一起。活动结束后, 随处可见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简单的数字, 轻松地就解决了被我们忽视的那个问题。
香港的幼稚园也体现了很强的环保教育的理念。在幼稚园的洗手池的标识上写着:“因学校资源有限, 请为儿童着想, 每次使用一张纸。”“请用适量的洗手液。”在香港的一家幼稚园, 校长带我们去看他们的户外活动场地, 这在香港可是稀缺资源。幼稚园把很有限的场地运用到了极致。围墙上方安装太阳能, 利用太阳能发电, 电力可以照明, 并能够启动一个方形的有机肥转化器, 他们称之为“厨余大变身”。转化器将幼稚园的剩余饭菜转化成有机肥, 然后再用这些肥料, 给儿童种植的植物、蔬菜施肥。通过这套装置, 儿童了解了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再次利用, 是非常生动的环保教育。
教育的责任
香港约有940多家幼稚园和幼儿园, 大部分是由宗教团体、志愿机构或私人开办的私立幼稚园。它们分为非牟利和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种, 非牟利幼稚园占全港幼稚园的80%以上, 香港绝大多数儿童选择入读非牟利幼稚园。
比较香港幼稚园和内地的幼儿园, 主要不同有三点。首先, 作息时间不同。在内地, 幼儿园大多是全日制的, 个别是寄宿制的, 而香港, 大多为半日制的幼稚园, 只有少部分是全日制的。半日制的幼稚园也分上午入园和下午入园两种类型。其次, 语言不同。我们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在香港, 教师和儿童大都使用粤语, 中文是繁体字。再次, 活动空间不同。内地的大部分幼儿园都有独立的操场和院落, 以便孩子们活动、游戏。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只有条件优越的幼稚园才有独立的教学楼和户外场所, 大多数幼稚园, 面积较小, 空间有限, 最小的幼稚园只有两三间教室。
香港实行学券制。教育学券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 原意在于解决教育投入的效率以及教育公平问题。香港的学券制, 是以学券方式为3岁至6岁香港学童提供学费资助。2009年学券资助额是每名儿童每年14000港元, 2011年已增加至16000港元, 每年平均约有85%的幼稚园儿童受惠于学券资助。凡是参加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 需要接受教育局的质素评核, 只有达到评核标准才可以兑现学券。这个政策将政府对非牟利幼稚园的财政支持和幼稚园的教育质量紧密相连。
香港幼稚园还有兼收弱能儿童计划 (也称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是从维护所有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目标出发, 让轻度弱残 (自闭症、弱听、发展迟缓等) 的儿童融入到正常儿童当中接受教育。政府会提供资助, 并增派一名特教教师, 他的薪金和公积金由教育局支付。弱残儿童除了能与其他正常儿童一起参与活动外, 还可以接受半小时的特殊教育辅导, 由特教教师对他进行认知、社交和自我照顾等方面的训练, 为他们日后融入主流教育打好基础。
教育不只是教育局的专职, 香港的多个行政机构都有配合幼稚园教育的项目。比如, 廉政公署的社会关系处, 着力推广青少年品德教育。以“智多多”为卡通角色衍生了多种德育宣传品, 制作儿童书籍和卡通短片, 向小朋友传递正面价值观。
严密与高效
不论项目大小, 每一个方案都追求结果和效能, 都会有相应的评核。比如教育局对幼稚园的质素评核, 内容包括教学水平、教师的学历工资、幼稚园的收入及使用情况, 需要改进之处等, 甚至连学校校服、书本和书包的收费标准都公布在网上, 资料非常详细。
在工作筹备时事无巨细、条例在先。“8号风球”, 是刚到香港时培训的一项内容, 遇到黑色暴雨警告应该怎么办?这种事件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有时一年也不会遇到。可是在3月的一天,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真的遇到8号风球! 之前的培训就显得太有必要了。
幼稚园的日常管理。学校的校历上, 在学年初就计划好本年度的工作, 具体到哪一天, 在哪里举行, 而且一般不大会做临时变更。精细的计划管理, 便于每个人能够合理安排计划, 也便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资料、玩具、用品实行标签式的管理, 物品按类摆放, 使得原本拥挤的空间显得整洁有序。幼稚园设施设备“零破损”, 我仔细观察过, 在去过的每一所幼稚园, 都没有看到一处损坏的幼儿家具或用品。
两文三语中西合璧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幼稚园的办学形式和办学理念多元化。香港学前教育以《学前教育发展指引》为宗旨, 倡导“全人教育”, 使儿童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及情绪等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 信奉“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 有不同的潜能, 是有能力和主动的学习者”的教育理念。幼稚园自主选择和建构校本课程, 教学多元化, 有“高瞻课程”“主题课程”“问题—探索—经验课程”等模式。幼稚园强调儿童自主性的学习, 从观察幼儿学习的表现来审视课程的效能, 多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组织幼儿活动, 强调幼儿与教师彼此在“学”与“教”中的互动及教学实效。
“两文三语”是香港教育的一大特色。两文即中文、英文, 三语即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幼稚园以讲粤语为主, 开设英文和普通话课程。香港人口700多万, 外籍人口有50多万, 英语的应用程度很高, 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幼稚园会有专职的外籍英语教师, 这些教师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而且必须取得香港的教师资格方可任教。这是香港幼稚园的教育优势。
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渗入, 幼稚园有圣诞嘉年华、复活节等节日活动, 进餐前有祈祷等宗教信仰的仪式。同时, 幼稚园也很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比如, 天主教的宝血幼稚园, 班级的名字是以仁、义、智、德、勇来命名, 还经常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
生活中的教育
香港幼稚园倡导“全人教育”, 使儿童在体能、早期数学、语文、个人、群性及艺术等六个范畴均衡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 幼稚园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 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和真实感受。除幼稚园教学外, 幼稚园会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博物馆等, 让他们感受科学的奥妙和科技的发达。
香港的可观教育中心, 为全港的中小学、幼稚园提供免费的服务。这里有全港第二大的天文望远镜, 还有模拟的天幕, 儿童可以看到斗转星移、日月更替, 还可以观察太阳, 看太阳黑子、日珥现象, 给太阳照相。秀茂坪交通安全城, 对幼稚园免费开放。交通城内设有各种模拟过路设施, 让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下亲身体会及实习怎样过马路。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篇3
关键词:英国;学前教育;特点;启示
一、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机构设置类型多样化
英国学前教育的机构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和特征。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介绍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1)根据财政来源和举办部门的不同,英国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非营利性公立幼教机构,主要招收3~5岁幼儿,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等提供经费,其中包括由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如日托中心、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婴儿室)、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和小学附设托儿所等)、由私人或团体举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如日托中心和游戏小组等)、需要接受政府财政监督的幼教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学校和儿童保育中心等),以及符合政府办园标准、自行管理的独立幼教机构。(2)根据幼儿在园时间的长短,英国现有幼儿教育机构有寄宿制、半日制、全日制与计时制。(3)根据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以保育和教育为主的保教机构、专门照顾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心、为智力超常儿童开办的“天才儿童教育中心”、为给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理念而开办的“亲子中心”,以及为幼小衔接服务的“预备班”等。
2.三级管理模式协同化
近年来,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方面的政策和方案。英国政府为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和物质保障,社区的大力支持也成为英国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上至政府官员,下至社区负责人、社区知名人士都会参与到社区教育机构中,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英国的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家庭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对幼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英国政府自1996年起开始实施一项新的规定,凡将子女送到公立学校(包括幼儿园)的家长都应与学校签订一份合同,规定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要承担起各自教育的义务。因而,英国学前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政策。中央通过制订一些重要的方针政策来实现对各地学前教育的管理,地方在遵守这些重要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选择和自由。在资金来源方面,英国小学附设幼儿园主要依靠地方教育局、社区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捐款等。英国的中央和地方对学前教育机构给予的财政支持力度很大。
3.“全面性”的学前教育目标
20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面向3~5岁幼儿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重点强调了“全面性”的早期学习目标,体现了英国政府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英国政府根据课程目标将3~5岁儿童的课程内容分为六个领域,即个人、社会和情绪的发展、语言和识字、算术、对世界知识的了解、身体发展、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列出每到基础阶段结束时,每个幼儿在各个领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在学前课程实施方面,英国倡导幼儿主动学习。同时,英国政府在肯定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精心设计的游戏”,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愉悦性和挑战性。此外,英国政府还强调教师在幼儿的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指出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儿童发展的相关知识来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支持幼儿的学习。
4.多样化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英国幼儿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NNEB,即0~8岁儿童健康和教育的两年课程毕业证书;PLA,即2~5岁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一年课程证书;CERT ED,即初等教育的三年课程证书;CCCE,即0~8岁儿童保育和教育一年课程证书;DCCE,即0~8岁儿童保教两年学院课程毕业证书。此外,有的保教工作者还具有以下几种证书:MCW证书,即0~5岁儿童健康和发展一年课程证书;CQSW证书,即社会工作两年课程证书;BAHons(早期教育课程360学分)证书;教育学士学位证书;M.A.硕士学位证书。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设置多种机构类型
为了满足目前英国社会的学前教育需求,英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机构制度。英国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公共形象和专业性,并且不断强化幼教机构对社区、家庭进行专业指导和援助的职责。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其中,托儿所主要招收3岁以下的幼儿,主要对幼儿进行保教工作和为父母提供方便,秉承以保为主、保教结合的原则;幼儿园主要招收3~6周岁的幼儿,它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对比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国学前教育机构表现出机构单一的状况。因此,我国要不断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种类设置,从而更有效地适应幼儿发展。
2.完善收费标准
英国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其每日费用也有区别,基本上为19~35英镑;上午班与下午班的费用也不相同。此外,2岁以上幼儿与2岁以下幼儿的费用也不同,一般为27~35英镑。幼儿4岁以后,能享受政府发放的幼儿教育补助金,获得每周5个半天、每个半天2~3个小时的免费保教。
我国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根据年龄收费,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需要退还于家长。而英国是统一收费,每月的第一天交纳全月的费用,且不退还幼儿缺席时的餐点费和保教费,并将这些费用用于提高教师工资和改善教學设施等。我国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提高幼儿教师工资或者改善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适应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国应建立公平公正、机会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学前教育政策,政府机构也要适时地干预幼儿园收费。
3.幼儿教师需持证上岗
英国学前教育部门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持证上岗,并且证书种类多样,但对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一个班级的组成人员有教师、保育助理、保育学生和临时工作人员。保教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论幼儿的家庭背景、性格、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如何,保教人员必须平等对待并尊重幼儿。英国的幼儿教师只有持各种资格证才能上岗工作。资格证书制度对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保障英国幼儿教育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要求幼儿教师的学历必须在大专以上,院长的学历必须在本科以上。但是,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待遇普遍偏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偏大,部分教师出现明显的职业倦怠感。
4.编制利于儿童交流的班级规模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中公共教育机构占大多数,并且以单独设立为主,以附设在初等学校为辅。其编班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按年龄编班,有的采用混龄编班,儿童数量的多少是决定编班形式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在控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例两个方面上都严格控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师幼率会提高,但最大也不会超过1:8。因此,我国应借鉴英国的编班形式,可以适当地实行混龄编班形式,用缩小班级规模、降低幼师比例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这样更有利于儿童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周采.比较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胡福贞.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5).
[3]李生兰.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
[4]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JK1782);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3XSYK051)。
华师在线作业学前教育学答案 篇4
移情法第一阶段运用的基本训练技术是(?????)A.情绪追忆和情境表演 B.认知提示和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和情绪追忆 D.认知提示和情感换位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第4题
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卢梭
D.夸美纽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第5题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言语专业化 B.注意倾听
C.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D.注意蹲下去与幼儿平等对话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6题
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巩固深化 D.情境表演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7题
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6.第8题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7.第9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于()A.儿童平均发展
B.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C.创造力的培养 D.儿童智力的开发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8.第10题
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儿童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儿童观是()A.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B.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 C.古代儿童观 D.现代儿童观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9.第11题
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 D.思维能力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0.第12题
一般社会都将()该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 A.人口的受教育水平B.人口的性别比例 C.人口的劳动种类 D.人口的年龄区分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1.第25题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是(?????)A.良好的智力品质? B.良好的道德素质 C.良好的身体素质 D.良好的个性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2.第26题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是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A.经济帮助 B.卫生保健服务 C.负责的学前教育 D.特殊教育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3.第27题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做人 D.学会学习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4.第28题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颁布于()A.1964年 B.1965年 C.1970年 D.1971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5.第29题
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6.第30题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7.第31题
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张宗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8.第32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3.5小时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19.第33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A.伙伴关系
B.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D.行政关系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0.第34题
某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教育目标之一是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活动目标 D.远期目标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1.第13题
蒙台梭利教育的方法包括的要素有()A.有准备的环境 B.教师 C.学生 D.教具
答案:A,B,D 标准答案:A|B|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2.第14题
陈鹤琴几种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是()A.三角法 B.圆周法 C.直进法 D.混合法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3.第15题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B.20世纪60~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以后 D.21世纪以后 答案:B,C,D 标准答案: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4.第35题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有()A.保教结合的原则
B.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D.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5.第36题
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A.探究模式 B.游戏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答案:B,D 标准答案:B|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6.第37题
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包括()几个步骤 A.确定课题 B.实验设计 C.实施设计 D.总结整理 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7.第1题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答案:保育和教育
标准答案:保育和教育 您的答案:幼儿园保育和教育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8.第2题
“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 的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节日和娱乐、()三部分。答案:作业教学
标准答案:作业教学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29.第24题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标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30.第16题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标准答案: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1.第17题 独立自主原则
答案: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标准答案: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2.第20题 综合性原则
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标准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3.第21题 综合性原则
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标准答案: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34.第19题
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答案:原因:(1)迎合了家长“ 望子成龙” 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标准答案:原因:(1)迎合了家长“ 望子成龙” 的心态(2)师资力量薄弱(3)办学条件差 危害:(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2.0 此题得分:0.0 35.第23题
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请你谈谈活动性原则实施的具体要求。
答案:(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
标准答案:(1)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2)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活动是多样的;(4)活动不是装饰品。(联系实际说明略)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2.0 此题得分:0.0 36.第18题
家长应如何布置家庭环境,使其利于孩子的成长? 答案:(1)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2)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3)时有变化的环境。
标准答案:(1)整洁是指摆放有秩序;(2)家庭环境装饰和布置应幽雅大方;(3)时有变化的环境。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教师未批改
37.第22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案:(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2)发展儿童的主动性;(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2答案 篇5
1易激动性、易表现性2游戏3求知、创造4想象力、表现力5教学活动、游戏活动6、2小时
二选择题
1C2B3A4A5D6A7B8B9A10B 三名词解释
1认同p73,2个体社会化p61,3幼儿园生活活动P130,4游戏P155,5角色游戏P160,6有规则游戏P161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P116 2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P86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P133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P151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P156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如根据季节特征的变化及主题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专门性的德育活动。如在“国庆”节,开展“我爱祖国妈妈”主题教育,教幼儿学唱国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庭的情感;再如“特别的我“的主题里,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及家人的辛劳,懂得爱自己的家人,愿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安排幼儿外出秋游,感受大自然的美及变化,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小小运动会”,培养幼儿勇敢、向上的精神;组织社区活动,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共同分享快乐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将组织有关德育的谈话、参观、讨论、情境表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和习惯。
2论述指导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P136 3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P162 4结合实际,论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P165
六、案例题
1.“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段论述,分析我国学前儿童智力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
第三.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
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
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篇6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
②教育的差异。
(2)成人语言观的影响
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10分)
(1)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4)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前言语言语发生
2.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3.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4.口语词汇数量词类范围对词义理解
5.包含的语词数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
7.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教育目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特点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3.×4.×5.×6.×7.√8.√9.√10.√
11.×12.×13.√14.√15.×16.×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2.(1)选择适龄的读物;
(2)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3)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5)善用故事录音带;
(6)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3.(1)前图书阅读经验
①阅读图书的基本技能;
②会听成人朗读图书中画面的配文,能根据图书中故事情节,回答成人提问;
③养成喜欢阅读和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2)前识字经验
①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
②理解文字的功能作用,并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符号系统可转换的经验。
③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
(3)前书写经验;
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4.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1)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2)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3)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婴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父母亲和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内容丰富性,给婴儿提供模仿的榜样。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2)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看、听、说、练是全面提高儿童语言水平、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
①多看。一方面是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语言知识,婴儿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学习语言,必须先学会听。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与婴儿交谈时,有意让婴儿倾听别人讲话。
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随时随地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让婴儿无拘无束地说,是促进婴儿语言发展重要方式。
④多练。早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婴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学习说话。这就必须让婴儿多练习,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3)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是发展婴儿语言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为婴儿扩展词汇、丰富语言内容奠定基础。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4)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婴儿学习语言需要经过反复出现、多次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句式结构。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2.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实施教育。
(1)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3)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地给幼儿创造学习等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4)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1)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2)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4)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欣赏文学创造
2.复述和朗诵表演创编
3.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4.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谈话情境用语言创设谈话情境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
5.独白
6.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7.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8.精神环境物质环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1)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
(4)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3.(1)教师必须在场。
(2)教师参与谈话。
(3)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4.(1)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
(2)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
(3)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4)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5.(1)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2)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四、论述题(共10分)
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入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2)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3)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五、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5分)
答题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活动类型应为文学作品学习、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一种;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见所附材料)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附:活动过程一般步骤
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经验;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创设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兴趣;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4.幼儿自主游戏。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1.幼儿自己阅读;2.师幼共同阅读;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4.归纳阅读内容。
(第五至六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2.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3.听说读前书写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
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
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
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
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3.(1)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生活性和整合性。
(3)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4)视听文化的利用。
(5)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4.(1)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比较强调口语能力的发展,而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识字阅读教学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有疑义。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强调了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利用儿童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促使他们尽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阅读的能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会学习的实践者。
(2)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仅强调母语教学,而学前全语言教育则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早日开发对外语语音和文字符号的认知能力与兴趣,以减少成人后的母语习惯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影响。
(3)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发展儿童的口语能力,而学前全语言教育的目标是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儿童素质教育对全语言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1)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3)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4)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既要对语言教学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既要对教学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
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
2.(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评价主要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的情感投入程度,可以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否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中的程度和持久情况如何,幼儿的情绪是否高涨,活动气氛是否活跃。
(2)幼儿在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目标所规定的语言知识,是否掌握了有关的词汇和句型,是否懂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其二,了解幼儿是否形成了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是否乐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经历的事或图片内容,是否懂得并遵守语言交往中的一般规则。其三,了解幼儿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否能根据活动中的具体情景来运用有关的词汇、语法和语调,是否能用连贯的语句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3)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用于考察幼儿对活动目标要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自己独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与该活动中语言学习任务之间相互作用情况等。需要列出某一幼儿与其他幼儿不一样的具体语言行为表现。
(4)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主要分析幼儿对语言结构的创造性应用,以及在操作、想象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具体列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些学习行为的评价既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态度评定,也是对幼儿语言学习的能力评估,同时通过对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的质量。
3.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1)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2)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3)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4)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4.(1)实地观察评价法的优点是,全面、客观,具有鲜活、原生态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但实地观察评价由于组织评价要求的即时性,状态展现的短暂性,所以对评价者的时间、精力要求都比较高。
(2)间接信息评价法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具有可反复回放、重现的特征,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可以用来不断的、多层次评价剖析,也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但是由于信息资料均来自于间接,如被评价者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收集者的水平等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那就较难反映被评价真实的状态,使评价失去意义。因此,间接收集的信息尽量要求做到保持原貌,力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使评价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3)自我评价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缺点为,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
(4)他人评价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但对组织主持者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专业引领者作用。团体的研究氛围也十分重要,要求成员间能真诚合作,本着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一团和气净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他人评价法相对于自我评价法而言,比较化费精力和人力,故不大适宜频繁进行。
五、实践题(共20分)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7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们采取“看、查、听、问、谈”等方式, 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内涵发展等几个方面, 从随机抽样的35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中发现:独立建制园和民办一级园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负责人员, 教学班实行两教一保;小学附设幼儿园有一名园长主管, 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一班多教 (一名教师固定, 多名教师轮流上小学和幼儿园的课) ;民办二、三级幼儿园由园长主管, 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个人包班, 无部门工作人员;教师队伍中18岁至40岁占90%, 40岁至59岁占10%, 本科学历占12.3%, 专科学历占49.7%, 中专及幼师学历占32.5%, 幼师以下学历民办幼儿园占5.5%。教师和保教人员中, 临聘人员占75.5%。
从总体上看, 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规模不一, 水平参差不齐, 低水平的教育管理距离家长渴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 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多数由社会力量投资承办, 政府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 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 边远农村则相当薄弱,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示范园的辐射作用, 农村幼儿绝大多数只能到空气混浊、拥挤嘈杂、设备陈旧的家庭作坊式私立幼儿园活动、学习、生活。
(二) 小学附设和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
一是园舍布局、设计不合理, 活动室采光、通风条件差;二是幼儿活动场地窄小, 没有软化;三是缺少保健室、盥洗室、办公用房等服务用房, 缺乏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四是保育费的20%-30%不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 园舍、设施设备达标率较低, 现有设备多数简陋、陈旧, 存在安全隐患。
(三) 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一是民办园中多数是中职毕业生;小学附设园中多数是小学老教师;公办园中, 临聘教师和临聘保育员多。他们普遍学历水平不高, 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缺少幼儿专业素质培训。二是小学附设园教师不能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民办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 为追求利益, 部分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班额严重超标并实行一教一保或一名教师包班, 教师工作强度大, 临聘人员年内流动约占60%。三是教师的在职培训费用由幼儿园或教师自行解决, 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 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办园模式不规范
一是多数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为了多招生不得不满足家长幼儿一入园就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要求。二是小学附设园的学校校长办园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致使转制后的幼儿园依旧存在学前班的管理模式, 部分学校将年龄较大的小学老师教幼儿班, 这些老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 教学小学化, 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四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多以家庭作坊式办法管理。
(五) 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弊端
一是多数二、三级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 工作不到位, 不能满足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成长的需求。二是没有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正规教材, 教学内容也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 部分幼儿园甚至以教一年级部分课程为主, 存在“小学化”趋向。三是作息时间、周计划、月计划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只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四是多数学校没有幼儿操作的材料, 玩具、图书、手工制作, 没有活动区、角的设置, 没有幼儿成长记录、对话、作品等展示。五是部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目标混乱, 课堂教学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不能以“幼儿为主体”, 以“填鸭式”为主。六是多数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食堂、保健医生、活动场地。
(六) 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部分学校消防制度和措施不健全;二是消防设备、器材不全, 部分民办学校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三是部分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 防溺水等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校车存在超员载人和维护保养不按时等安全管理漏洞。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对城市而言, 农村经济欠发达, 区域特征明显, 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 现有的幼儿园难以保障人人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因此, 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 从总体上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模仿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 不断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1、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 严格实施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办法, 加强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 科学引导、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 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抓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土地征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劳动保障、无证取缔、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幼儿教育发展的常规工作。三是加强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检查, 切实规范过渡后的幼儿园园务管理, 落实附设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四是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 对学校办园方向、办园行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五是制度扶持发展乡 (镇) 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六是按照市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 根据幼儿园规划、幼儿人数, 由县编制办、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 并逐年增加幼儿园中公办教师的数量。七是发挥组织, 协调、管理职能, 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 开展片区研训活动, 向所在片区的其它公、民办幼儿园做示范, 示范其管理理念、模式、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示范其一日保教活动的规范性, 以及月计划、周计划的科学性;示范其消防安全、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卫生保健、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与改进。
2、落实临聘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幼儿园教师职务系列, 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教师序列。二是加强临聘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采取从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从幼儿入托费中补贴一部分和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落实合格临聘幼儿教师的“五险一金” (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收入保障机制, 规范用工制度, 健全最低工资制度, 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五是规范临聘幼儿教师社会公开招聘程序, 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严格把握进口关。
3、尽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一是加强收费管理, 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和监督, 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 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二是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 保障幼儿园园务建设、县级师资培训、学前教育奖励基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保育费减免补助、农村边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实施资金配套政策, 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 新建、扩建幼儿园用地、园舍建设、设施改建等应纳入规划, 并严格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分步实施。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 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 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1)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当前, 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 其地位、待遇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 加强非公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 是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 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 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 予以调整或辞退。农村幼儿园充实新的幼儿教师, 必须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录用。
(2) 建立培训、激励、奖惩机制, 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研训部门的培训作用, 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 助推名园长、名教师, 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按照“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幼儿教育考核办法,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促进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
(3) 完善师资培训机制, 加强职校幼儿专业的建设, 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将幼儿教师 (园长) 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类培训。
5、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1) 根据幼儿园等级分类, 加强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 促进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 完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体系, 把功能房的完善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换添置、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保教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装备、教材的规范、教具和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育儿环境的创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等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估。
(2) 强化管理与效益的内涵关系, 加强对幼儿园园务管理的督导评估。一是发展规划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指标;二是组织机构重职责明确、运转科学有实效;三是管理制度重规范完整、切合实际、适时更新、实用实效;四是卫生保健重制度落实、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落实、膳食管理工作有效、生活常规指导有方、安全常规管理精细、应急演练适用;五是教育工作的开展重教育观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基本功的特色与专业提升、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家长对保教工作的参与、一日活动的安全实施等方面;六是对交流互动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和对周边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的幼儿园要有奖励性考核指标。
(3)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加强幼儿园特色形成的督导评估。一是要强化幼儿常规教育活动儿童化特点;二是把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家长进校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考核指标;三是加强音乐、体育、艺术等督导考核权重。
德国学前教育主要政策及发展趋势 篇8
一、总体情况
德国每年的新生儿约68万,学龄前儿童总数400多万,其中,三至六周岁儿童占半数,几乎全部入园。根据2013年8月生效的学前教育新规,满一周岁的儿童即有法定入园权,德国各州政府原计划为此提供75万个位置。据截至2014年3月1日的统计数据,全德共有66.2万名三岁以下儿童入园,即已实现半数的一至三周岁儿童入园,但与原先目标尚有差距,德国各州政府在幼儿园扩容方面仍有一定压力。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和框架原则
德国实行联邦制,各联邦州享有独立的教育主权,各州在遵守《基本法》(宪法)和《社会法典》等联邦法律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儿童教育促进法》。由于德国16个州的主要参照原则相同,本文举例时均以柏林州为例。
柏林州《儿童教育促进法》的总体目标:一是保证学前教育的社会公平和质量均衡,不因儿童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而造成学前教育的质量差异和社会阶层分化;二是州政府对实施学前教育的主体机构,不论公立私立,均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指导和规范其发展,在财政支持政策上公开、透明,同等对待。
柏林州《儿童教育促进法》共由八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了学前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是明确政府资助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前提、范围和目标;三是幼儿园的硬件、师资及质量保障;四是父母参与和入园合同;五是儿童日托私人看护的相关规定;六是区(县)政府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总体责任、规划和组织结构;七是财政资助和费用分担;八是管理规定、管理程序和过渡规定。
三、德国学前教育的举办形式
德国学前教育实施机构分为幼儿园、托儿所和个人看护服务等多种形式,接纳儿童数量最多的是幼儿园,且幼儿园与托儿所合二为一为主流趋势,在此,统称为幼儿园。为便于就近入园,德国的幼儿园规模一般不大,以百人以内较多,超过百人属于大型幼儿园。德国家长选择幼儿园时主要考虑是否步行可达,而与公立私立无关,如在柏林市中区一两公里范围内往往分布多所幼儿园供选择,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以方便接送。
德国学前教育以儿童年龄为界,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三周岁之前(也有的幼儿园以2.5岁为界)的小班阶段,小班儿童在幼儿园里有单独封闭的室内外玩耍和休息区域,师幼比更低,享受更为细致的照顾;二是三周岁至小学入学的幼儿园大班(混班)阶段。一般来说,每个幼儿园都有上述两种形式的班级。
1.政府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幼儿园
德国鼓励兴办学前教育机构,社区、教会、企业和私人都可以根据法律要求设立幼儿园。政府对各种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同等对待,只审查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是否达标,对于符合要求的幼儿园均提供运营经费,幼儿园不会因为非公立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2.个人幼教从业者为学前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许可后,个人可在家从事有偿的儿童看护服务。法律也同时规定,单独幼教者辅导的儿童不得超过5人。此规定非常人性化,解决了部分家长工作上的特殊性,如半职、工作时间不确定等。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可知,2011年3月,德国共有4.2万名家庭看护从业者(其中1080名男性)享受公共财政补贴,共看护12.4万名儿童,其中3岁以下儿童约8万人。因此,个人从事幼教也成为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四、德国幼儿园的报名和收费政策
1.凭居住证明和收入证明报名,签订入园合同
在德国,符合入园条件的儿童不是直接到幼儿园报名,而是先凭居住证明(租住的房子同样有效)和收入证明到所在区的青少年局报名。青少年局根据收入证明核算家长每月分担的费用,并出具一份入园证明,家长凭入园证明联系幼儿园报名,如有名额,家长与幼儿园签订入园合同。另外,家长凭入园证明也可以随时联系幼儿园转园。
2.收费政策:三岁以上免费,三岁以下按收入比例缴费
德国的三岁儿童免费入园,家长只承担膳食费,如柏林的膳食费为每人每月23欧元,包括早午餐和下午的加餐。三岁以下儿童入园需要家长承担一小部分费用,不足部分由各州政府根据幼儿园入园儿童数量向其发放补贴(人头费)。
家长自承担部分根据其收入折算,普通工薪阶层承担的入园费用最高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6.89%,同时有两个子女入园的,家庭只需承担自付费用的80%。柏林州政府把家庭税前月收入从1875欧元到6755欧元分为41级,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家庭自承担比例,家庭月收入低于1875欧元的,无需自付。即便家庭月收入超过6755欧元,首个孩子每天入园超过9小时,家长也只需自付466欧元,占其月收入的6.89%。
以工薪阶层家庭税前月收入2000欧元为例,首个三岁以下子女每天入园7小时(入园时间分为5小时以内、7小时以内、9小时以内和超过9小时四档,收费有所调整,家长承担部分每高一档每月平均多付12欧元),每月入园费为796欧元,其中家长承担54欧元(含膳食费23欧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三岁以上儿童每月入园费为538欧元,这部分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直接付给各幼儿园。
五、德国各州对幼儿园基建的促进和资助政策
德国各州的《儿童教育促进法》对幼儿园的设置有硬性要求。为应对大量入园需求,鼓励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13年,柏林州议会通过了《促进三岁以下儿童入幼儿园资助法》,规定现有幼儿园用于儿童的室内外实际面积不低于人均3平方米,新建园人均4.5平方米。柏林州政府鼓励各幼儿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幼儿园或扩大现有设施规模,为其提供启动资助,具体资助措施如下。
1.启动资助
现有或新设幼儿园均可以按扩大或新设的接纳儿童数从州政府申请财政补贴,每多开拓一个位置最多可申请1000欧元的启动资助。启动资金可用于幼儿园的内部装修、维修、家具、厨房、浴室、餐具、玩具以及教学材料,但不可用于房租、押金和消耗品(如食品)等。
2.基建资助
对于幼儿园改建、扩建的基建费用,可按改扩建后扩大的接纳名额按每个位置最多7000欧元申请补贴(含1000欧元内装修的启动资助费用)。个别情况下的改扩建补助可达每个名额15000欧元。因此,幼托机构只需要自己承担小部分改扩建经费。
六、德国幼教师资培养模式
1.高校培养模式
在大学系统学习过社会教育学、儿童医疗卫生教育,并获得本科或硕士文凭的毕业生,或者获得幼儿教育本科文凭的,可以直接向教育部门申请资质认证,通过认证可直接担任幼儿园教师。
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后完成三年社会教育或社会护理专业初步培训,再参加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幼儿教师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也需向教育部门申请资质认证。培训分全职和双元制两种形式,全职培训的第一和第二年要分别进行12周的实习,第三年则需实习20周;参加双元制培训者需要在培训之初确定一家幼儿园,每周除理论学习外,还需实际工作至少19.5小时。
参加职业培训的优点在于,如果培训机构为公立,则培训完全免费,而且培训者还可以得到实习补助,如经济紧张的状况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另外,在德国申请成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提供最近三个月内的无犯罪证明。
七、德国学前教育质量监管
德国对于幼儿园的质量监管:一是各州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幼儿园工作;二是限定师幼比,保证每名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看护与指导;三是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类似,幼儿园行业协会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四是家长参加园务委员会。
1.教学大纲:六个领域、四种能力
德国16个州均制定了幼儿园教学大纲,确定儿童的培养目标,并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简单来说,德国幼儿园主要培养儿童理解熟悉基本生活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护和启发儿童的求知欲,以及与家长配合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六个领域的培养:一是身体健康成长和运动;二是社会和文化生活;三是交流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和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介;四是艺术能力,包括美术、美学培养及音乐、戏剧等实践和体验;五是数学基本经验;六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基本经验感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由此,德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的四种能力得到发展:一是自我能力,包括认识自我的发展、重视自我和持久保持对外界的兴趣等;二是社会能力,如服从能力、同情能力、遵守规则和标准以及达成妥协、正确处理冲突等;三是实际事物能力,如理解语言表达、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正确使用工具以及对物体和概念进行概括等;四是学习能力,如通过扩展自己的优势以取得进步、在同一件事上与他人合作和分工、认识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和不断学习才能扩展自己的行动和决定力。
2.限定师幼比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柏林州的法律规定,每所幼儿园必须配备充足的有资质的幼儿教师,并有明确的师幼比。一名全职幼儿园教师(每周38.5小时)的工作量分配如下。
(1)两周岁以下儿童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5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6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8名儿童。
(2)两周岁至三周岁儿童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6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7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9名儿童。
(3)三周岁以上儿童(至小学入学前)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9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11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14名儿童。
3.教育质量:政府主管、行业协会监管、家长参加园务委员会
在德国,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大纲),但由于幼儿园的群体庞大,监管采取与德国职业教育相同的模式,即教育部门与幼儿园联合会和私人幼教联合会签立质量保障和质量发展的协议,委托协会执行和监督幼儿园协会的教学质量和履行教学大纲的情况,协会每年向教育部门提交质量监督报告。
另外,德国超过45名儿童的幼儿园都要成立园务委员会,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家长关注的热点和幼儿园运营相关事务。家长参与可形成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监督,形成信息对称,并可有效达成妥协和一致,避免家长与幼儿园的冲突。
八、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总趋势
1.扩大幼教覆盖面从刚出生至小学入学全年龄段
2008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促进三岁以下儿童日托和保育法》,为三周岁以下儿童入园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实施的路线图。根据该法,2013年8月1日,德国新幼儿教育促进法已生效,据此,德国每个满一周岁的儿童都有权入园,政府必须保障适龄儿童的幼儿园位置。实际上,很多德国幼儿园已开始接收满6个月的儿童入园,随着未来的发展,入园低龄化已是大势所趋。
2.幼儿园假期将更少更短
德国的幼儿园假期与中小学不同,实际放假时间较中小学要短很多,寒假的圣诞节和元旦假为全民假,暑假一般两至三周。但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幼儿园不放暑假,或者合并班级提供暑假看护服务,接近全年无休。近年来,随着德国职业女性的增多,社会呼吁增加幼儿园的看护时间,议会也在讨论修改幼儿园相关法律。
3.在家自己带孩子同样有补助
《幼儿教育促进法》规定,自2013年起,若是一至三周岁的幼儿父母不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在家照看,则每月可以领取一定的补助。
4.讨论建立全国可行的统一质量要求
德国实行联邦制,虽然有总体的联邦指导政策,但各州享有教育主权,在具体制定各州政策以及执行方面总是各有各的特点。在2013年8月前,解决幼儿园位置不足是各州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主要关注新增和改扩建幼儿园,对质量监督的力度重视不够。现在新政已实行一年,增加数量的“难点”已过,下一步必将加大对幼儿园质量保障的监督。
综上所述,德国各级政府主要通过资助和扶持各种所有制的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来解决民众对儿童入园的基本需求,目的是发挥民间办园的积极性和力量,为民众提供多元教育服务,补充政府教育供应的不足。另外,德国的学前教育优先考虑社会公平,以保障儿童享受平等的入园设施为基础,政府向所有符合办幼儿园标准的主体提供补贴,公立私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运营经费和教师待遇均能得到保障,学生可自由在公、私立幼儿园间转学。此种做法对于我国指导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学前教育学作业及答案】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作业答案09-14
学前教育学试卷及答案10-21
《学前教育学》专科-试题库及答案05-19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答案08-14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06-07
福师17春秋学期《学前教育评价》在线作业08-08
《学前教育管理学》B卷答案08-18
数学史与学前教育超星尔雅满分答案10-01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1-08